主剪壓餘的打料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擠壓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05:28:21 4
專利名稱:主剪壓餘的打料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擠壓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擠壓機的主剪設備,特別涉及主剪壓餘的打料設備。
背景技術:
在擠壓機,例如鋁擠壓機的工作過程中,每一次擠壓結束後,都需要主剪剪刀片下降,將壓餘與擠壓製品分離。由於被剪切金屬的性質、溫度、剪刀片結構等原因,剪切粘性大的壓餘時,壓餘經常會粘連在剪刀片背面的弧形區內,影響下次剪切效果。現有技術一般在主剪刀片的弧形區斜上方安裝有打料裝置。如圖1所示,打料裝置的打料杆3 —端連接於油缸的柱塞,另一端穿過銅導套4,對準主剪刀片I的弧形區2,打料時,打料杆3以油缸驅動,並通過銅導套4導向,隨著活塞杆的伸長,打料杆3直接接觸到壓餘,將其打落。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打料杆3端部經常粘連金屬鋁,甚至部分金屬鋁隨打料杆3端部進入銅導套4內,嚴重影響了主剪打料設備的穩定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主剪壓餘的打料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擠壓機,該打料裝置能有效避免壓餘與其他部分粘黏,提高打料裝置的穩定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主剪壓餘的打料裝置,其包括移動跟隨機構、撥杆機構和旋轉機構,該移動跟隨機構包括導向柱,該撥杆機構包括安裝杆、油缸、第一連杆、及第二連杆,該油缸通過安裝杆連接於該導向柱,該油缸的柱塞固定連接於該第一連杆的上端,該第一連杆的下端與該第二連杆的上端樞轉連接,該旋轉機構包括連接板、旋轉軸、固定塊及撥料鏟,該第二連杆的下端與該連接板的一端樞轉連接,該連接板的另一端與該旋轉軸固定連接,該撥料鏟與該旋轉軸固定連接,該旋轉軸可轉動的設置於該固定塊內,該導向柱固定連接於該固定塊,該旋轉機構能夠帶動該移動跟隨機構和該撥杆機構一起移動;當該油缸的柱塞伸出時,該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下移,帶動該連接板、旋轉軸及撥料伊旋轉。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擠壓機,其包括主剪裝置和上述的主剪壓餘的打料裝置,該主剪裝置包括固定支架和剪刀片移動機構,該剪刀片移動機構包括主剪刀片和移動滑塊,該主剪刀片固定於該移動滑塊,能夠隨著該移動滑塊上下移動,該主剪刀片的背面具有弧形區域,部分弧形區域朝正面凹入,形成容置部,用於容納該撥料鏟,該固定塊固定於該移動滑塊,該第一導向座固定於該固定支架,該移動跟隨機構、該撥杆機構和該旋轉機構能夠隨該剪刀片移動機構一起移動,當該主剪刀片從剪切的初始位置下降至終止位置的過程中,帶動該移動跟隨機構、撥杆機構和旋轉機構一起下降,此過程中該撥料鏟位於該容置部內,當該油缸的柱塞伸出時,該撥料鏟旋轉離開該容置部,將壓餘從該主剪刀片的背面剝離。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在於,本發明的打料裝置通過旋轉的撥料鏟剝離主剪刀片上的壓餘,打料動作準確,與壓餘的接觸面積大,有效減少粘性金屬的流動變形,且撥料鏟的整個打料過程不與其他部分幹涉,特別是打料裝置的導向部分遠離壓餘,從而避免壓餘與其他部分粘黏,提高打料設備的穩定性。
圖1為現有的主剪壓餘的打料裝置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主剪壓餘的打料裝置主視圖;圖3為本發明的主剪壓餘的打料裝置左視圖;圖4為沿圖2中A-A線的剖視圖;圖5為沿圖2中B-B線的剖視圖;圖6為與本發明的打料裝置對應的剪刀片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剪刀片的剪切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如圖2、3所示,本發明的擠壓機包括主剪裝置10和主剪壓餘的打料裝置20。主剪裝置10包括兩固定支架11和剪刀片移動機構12。剪刀片移動機構12設置於兩固定支架11之間,剪刀片移動機構12包括主剪刀片121和移動滑塊122,如圖6所示,主剪刀片121通過其上的5個螺孔經由螺栓固定於移動滑塊122,隨著移動滑塊122上下移動,剪切壓餘(此結構與現有技術類似,故不再次贅述)。如圖6、7所示,當主剪刀片121剪切壓餘30時,其一側靠近內部具有擠壓製品的擠壓工具40 (該側為正面SI),另一側靠近壓餘(該側為背面S2),主剪刀片121的刀刃從A處下降至壓餘30的下端,即B處,從而將壓餘切除。背面S2具有弧形區域S3,部分弧形區域S3的中部朝正面SI凹入,形成容置部123。本實施例中容置部123為矩形,其中心線與主剪刀片121中心線重合。如圖2、3所示,打料裝置20為一種連杆結構,其包括移動跟隨機構21、撥杆機構22和旋轉機構23。移動跟隨機構21包括導向柱211和套筒212。一固定支架11的外側設有第一導向座111,其具有第一導向孔H1,導向柱211的下端穿過第一導向孔H1,且下端伸入套筒212內,並通過螺栓與套筒212固定連接。如圖4所示,優選的,導向柱211的截面大致為半圓形,第一導向孔H1、套筒212的通孔(未標示)與導向柱211的截面形狀一致,避免導向柱211在第一導向座111、套筒212內晃動。撥杆機構22包括:安裝杆221、油缸222、第一連杆224、接頭223、225、227和第二連杆226安裝杆221的一端與導向柱21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油缸222的缸體固定連接。油缸222的柱塞與接頭223的一糹而固定連接,從而接頭223能在油壓的驅動下隨柱塞伸縮。接頭223的另一端與第一連杆224的一端固定連接。第一導向座111的外側固定有第二導向座112,其內部的第二導向孔H2與第一連杆224對齊,第一連杆224套設於第二導向孔H2內,第一連杆224的下端從第二導向孔H2下方露出,且通過銷軸與接頭225樞轉連接,接頭225的下端與第二連杆226的上端固定連接,第二連杆226的下端與接頭227固定連接。通過此撥杆機構22,當導向柱211移動時,安裝杆221同時移動,帶動下方的第一連杆224在第二導向座112的導向作用下移動。
如圖2、3、5所示,旋轉機構23包括連接板231、旋轉軸232、固定塊233及撥料鏟234。連接板231的一端通過銷軸與接頭227的下端樞轉連接,連接板231的另一端具有通孔H3,旋轉軸232的一端位於通孔H3內,並通過通孔H3內的鍵與連接板231固定。固定塊233內部,沿著其長度方向開設通孔H4,旋轉軸232套設於通孔H4內。撥料鏟234的尺寸略小於或等於容置部123的尺寸,撥料鏟234固定安裝於旋轉軸232上,並從固定塊233的敞口槽中露出。固定塊233內,於撥料鏟234和旋轉軸232的連接處套設護套235,當旋轉軸232和撥料鏟234旋轉時,減小與固定塊233的摩擦。如圖2、4、5所示,固定塊233通過多個螺栓236固定於移動滑塊122的下方,從而當移動滑塊122移動時,隨著其移動。並且,組裝時,先將第一導向座111固定於固定支架11上,將導向柱211伸入第一導向座111內,且下端固定套筒212。接著,將撥杆機構22連接於移動跟隨機構21。再將連接板231與接頭227樞轉連接,將固定塊233與移動滑塊122固定連接。最後將套筒212的下方焊接於固定塊233上。以下,對本發明的擠壓機的剪切、打料過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7所示,當主剪刀片121位於初始位置A (未開始剪切)時,撥料鏟234位於容置部123內,即圖3中左側位置。剪刀片移動機構向下移動,帶動旋轉機構23下移,和固定塊233焊接的套筒212下移,一端套設固定於套筒212的導向柱211下移,並由第一導向座111導引;與導向柱211連接的安裝杆221下移,帶動下方的第一連杆224下移,並由第二導向座112導向。主剪刀片121從初始位置A下降至終止位置B,壓餘將沿主剪刀片121弧形區域S3的輪廓外形軌跡移動,部分壓餘因自重脫落,對於粘性較大的金屬壓餘,可能會粘連在弧形區域S3內。此時,保持剪刀片移動機構位置不變,驅動油缸222,使柱塞伸出,帶動第一連杆224繼續下移,第二連杆226下移,連接板231逆時針旋轉,使得撥料鏟234逆時針旋轉(如圖3中右側位置),旋轉過程中與堆積在弧形區域S3上的部分壓餘30接觸,使壓餘30從主剪刀片背面S2剝離,並跌落至專用壓餘收集裝置,完成主剪壓餘的打料。隨後,使油缸222的柱塞縮回,帶動撥料鏟234順時針旋轉,回到容置部123內,隨剪刀片移動機構12上升至初始位置。本發明的打料裝置通過旋轉的撥料鏟剝離主剪刀片上的壓餘,打料動作準確,與壓餘的接觸面積大,有效減少粘性金屬的流動變形,且撥料鏟的整個打料過程不與其他部分幹涉,特別是打料裝置的導向部分遠離壓餘,從而避免壓餘與其他部分粘黏,提高打料設備的穩定性。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徵,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本發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此外,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主剪壓餘的打料裝置,其特徵在於,其包括移動跟隨機構、撥杆機構和旋轉機構,該移動跟隨機構包括導向柱,該撥杆機構包括安裝杆、油缸、第一連杆、及第二連杆,該油缸通過安裝杆連接於該導向柱,該油缸的柱塞固定連接於該第一連杆的上端,該第一連杆的下端與該第二連杆的上端樞轉連接,該旋轉機構包括連接板、旋轉軸、固定塊及撥料鏟,該第二連杆的下端與該連接板的一端樞轉連接,該連接板的另一端與該旋轉軸固定連接,該撥料鏟與該旋轉軸固定連接,該旋轉軸可轉動的設置於該固定塊內,該導向柱固定連接於該固定塊,該旋轉機構能夠帶動該移動跟隨機構和該撥杆機構一起移動;當該油缸的柱塞伸出時,該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下移,帶動該連接板、旋轉軸及撥料鏟旋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打料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移動跟隨機構還包括套筒,該導向柱部分的套設於第一導向座的第一導向孔內,該導向柱的下端穿過該第一導向孔,且下端伸入該套筒內,並通過螺栓與該套筒固定連接,該第一導向座的外側固設有第二導向座,其內部的第二導向孔與該第一連杆對齊,該第一連杆套設於該第二導向孔內,該第一連杆的下端從該第二導向孔下方露出。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打料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導向柱的截面為半圓形,該第一導向孔、套筒的通孔與導向柱的截面形狀一致。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打料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撥料鏟和旋轉軸的連接處套設有護套。
5.一種擠壓機,其特徵在於,其包括主剪裝置和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主剪壓餘的打料裝置,該主剪裝置包括固定支架和剪刀片移動機構,該剪刀片移動機構包括主剪刀片和移動滑塊,該主剪刀片固定於該移動滑塊,能夠隨著該移動滑塊上下移動,該主剪刀片的背面具有弧形區域,部分弧形區域朝正面凹入,形成容置部,用於容納該撥料鏟,該固定塊固定於該移動滑塊,該第一導向座固定於該固定支架,該移動跟隨機構、該撥杆機構和該旋轉機構能夠隨該剪刀片移動機構一起移動,當該主剪刀片從剪切的初始位置下降至終止位置的過程中,帶動該移動跟隨機構、撥杆機構和旋轉機構一起下降,此過程中該撥料鏟位於該容置部內,當該油缸的柱塞伸出時,該撥料鏟旋轉離開該容置部,將壓餘從該主剪刀片的背面剝離。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擠壓機,其特徵在於,該撥料鏟的尺寸小於或等於容置部的尺寸,該容置部位於該弧形區域的中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主剪壓餘的打料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擠壓機,主剪壓餘的打料裝置包括移動跟隨機構、撥杆機構和旋轉機構,移動跟隨機構包括導向柱,撥杆機構包括安裝杆、油缸、第一連杆、及第二連杆,油缸通過安裝杆連接於導向柱,油缸的柱塞固定連接於第一連杆的上端,第一連杆的下端與第二連杆的上端樞轉連接,旋轉機構包括連接板、旋轉軸、固定塊及撥料鏟,第二連杆的下端與連接板的一端樞轉連接,連接板的另一端與旋轉軸固定連接,撥料鏟與旋轉軸固定連接,旋轉軸可轉動的設置於固定塊內,導向柱固定連接於固定塊,旋轉機構能夠帶動移動跟隨機構和撥杆機構一起移動;當油缸的柱塞伸出時,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下移,帶動連接板、旋轉軸及撥料鏟旋轉。
文檔編號B21C35/04GK103071695SQ20121059464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李其秀, 王書勇, 葛文中 申請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