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系統、基站裝置以及移動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6:40:31 1
專利名稱:移動通信系統、基站裝置以及移動站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使用蜂窩式無線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基站裝置以
及移動站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 夥伴計劃)中,W-CDMA方式作為第三代蜂窩式移動通信方式得到標準 化,並相繼開始服務。此夕卜,進一步提高了通信速度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組連接)也得到標準化,準備開始服 務。另一方面,在3GPP中,研究第三代無線接入的演化(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化的通用陸地無線接入,以下稱作 "EUTRA")。作為該EUTRA的下行鏈路,提出了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多路復用)方式。此外,作為 EUTRA的上行鏈路,提出了DFT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離散傅立 葉變換)-spread OFDM方式的單載波通信方式。如圖17所示,EUTRA的上行鏈路由以下信道構成上行鏈路 導頻信道UPiCH (Uplink Pilot Channel)、隨機訪問信道RACH (Random Access Channel)、上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UL-SCH(Uplink-Shared Channel) 和上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PUCC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如圖17所示,EUTRA的下行鏈路由以下信道構成下行鏈路 導頻信道DPiCH (Downlink Pilot Channel)、下行鏈路同步信道DSCH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Channel)、下行鏈路通用控制信道CCPCH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el)、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Ll/L2(Layerl/Layer2)控制信道)
6和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 (Downlink-Shared Channel)(例如參 照非專利文獻l)。在OFDM方式的通信方式中,對從多個移動站向基站發送的各 移動站的信號進行匯總解調,因此必須將來自各移動站的信號到達基站的 時間控制為恆定。在OFDM方式中,設置保護間隔(guard interval)(例 如,在15kHz子載波、70微秒的OFDM碼元(symbol)中,為5微秒), 能夠防止由延遲造成的幹擾,但如果定時超過該保護間隔發生偏差,則會 產生幹擾。隨機訪問信道的最小單位使用1.25MHz帶寬,例如以如下方式 構成如圖18所示,準備多個訪問用信道,能夠與許多訪問對應。圖18是表示隨機訪問信道RACH、上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 UL-SCH、上行鏈路導頻信道UPiCH和上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PUCCH在 無線資源上的配置例子的圖。圖18的橫軸為時間,縱軸為頻率。此外, 圖18表示一個無線幀的結構,該無線幀被分割為多個無線資源。在該例 子中,無線資源以頻率方向上1.25MHz、時間方向上lms的區域為單位構 成,在這些區域中,圖17說明的隨機訪問信道RACH和上行鏈路共用數 據信道UL-SCH以圖示的方式進行分配。這樣,隨機訪問信道RACH的 最小單位使用1.25MHz的帶寬。另外,在圖18中,上行鏈路導頻信道 UPiCH在上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UL-SCH的區域內以碼元單位、子載波單 位分散配置。隨機訪問信道的使用目的以使移動站裝置(以下稱作"移動站") 與基站裝置(以下稱作"基站")之間同步為最大目的。此外,還考慮發 送分配無線資源的調度的請求等數比特的信息,縮短移動站與基站之間的 連接時間(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2)。在隨機訪問中,為了取得同步,僅發送前同步碼(preamble)。 在該前同步碼中,包含作為表示信息的信號模式的特徵碼(signature), 通過準備數十種特徵碼,能夠指定數比特的信息。現在,假設6比特的信 息的發送,假設準備64種特徵碼。在6比特的信息中,假設將隨機ID分配給5比特,將隨機訪問 的理由、下行鏈路的路徑損失/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質量指標)等信息分配給剩餘的l比特(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3)。圖19是用於說明以前的隨機訪問過程的一個例子的時序圖。如
圖19所示,在以前的隨機訪問過程中,首先,移動站基於隨機ID、隨機 訪問的理由、下行鏈路的路徑損耗/CQI信息等選擇特徵碼(步驟(以下簡 稱為"ST" ) 1901)。接著,使用隨機訪問信道發送包含該選擇的特徵碼 的前同步碼(隨機訪問前同步碼)(ST1902:消息l)。基站從移動站接收前同步碼後,根據前同步碼計算移動站與基 站之間的同步定時偏差,為了發送L2/L3(Layer2/Layer3)消息進行調度 (ST1903)。接著,基站根據隨機訪問理由對需要C-RNTI (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符)的移動站分配 C-RNTI,發送包含同步定時偏差信息(同步信息)、調度信息、特徵碼 ID號碼以及C-RNTI的隨機訪問應答(ST1904:消息2)。移動站從基站接收這些信息後,提取包含發送的特徵碼ID號碼 的來自基站的應答(ST1905)。接著,移動站使用由基站調度的無線資源 發送L2/L3消息(ST1906:消息3)。基站從移動站接收L2/L3消息後, 向移動站發送用於判斷與移動站之間是否發生衝突的爭用解決(contention resolution) (ST1907:消息4)(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3)。這種隨機訪問的問題是,當在不同的多個移動站中選擇了相同 的特徵碼以及隨機訪問信道時,會發生衝突。在多個移動站選擇相同的特 徵碼,同時使用具有相同的時間/頻率的無線資源塊即相同的隨機訪問信道 進行發送時,在圖19所示的前同步碼(ST1902)中會發生衝突。由於這種衝突,基站無法檢測前同步碼(ST1902)時,無法返 回包含同步信息等的應答(ST1904)。在此情況下,移動站無法接收來自 基站的應答(ST1904),因此必須在經過一定時期之後再次選擇特徵碼以 及隨機訪問信道,進行隨機訪問。另一方面,在基站能夠檢測前同步碼(ST1902)的情況下,基 站計算L2/L3消息調度和同步定時偏差,向移動站返回應答(ST1904)。 但是,多個移動站接收來自基站的應答(ST1304)。因此,多個移動站在 被調度的資源中發送L2/L3消息(ST1906),結果是在L2/L3消息(ST1906) 中發生衝突。
基站由於這種衝突而無法檢測L2/L3消息(ST1906)時,無法 返回應答(ST1907)。在此情況下,由於無法接收來自基站的應答(ST1907), 所以移動站必須在經過一定時期之後再次選擇特徵碼以及隨機訪問信道, 進行隨機訪問。這樣,在多個移動站中選擇了相同的特徵碼以及隨機訪問 信道的情況下會發生衝突,同時在發生了衝突的情況下,到檢測到該衝突 為止,最大需要到圖19所示的ST1907為止的時間。另一方面,在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的發送中,使用 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在HARQ 中,在移動站中DL-SCH的解碼之後,在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環冗餘校驗)成功的情況下對基站反饋ACK( Acknowledgement,應答), 在失敗的情況下對基站反饋NACK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應 答),由此基站判斷是否進行重發。該ACK/NACK使用DL-SCH接收後 緊接著的上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PUCCH發送。移動站在接收下行鏈路資 源分配(PDCCH)後,接收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在CRC成 功的情況下發送ACK。另外,在移動站與基站之間的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例 如,長期沒有數據的收發,移動站處於以長周期監視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信 號的DRX狀態)時,如果來自基站的下行數據發送重新開始,則移動站 無法使用PUCCH發送HARQ的ACK/NAC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混合自動重傳請求 的應答/否定應答)。這是因為,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因此如果發送HARQ 的ACK/NACK,則會幹涉其他移動站。因此,在下行鏈路數據發送重新 開始時,必須利用隨機訪問取得上行鏈路同步。在此情況下,由於進行隨機訪問,所以無法避免衝突,擔心為 了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重新開始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為了避免這種情況, 提出以下方案使用用於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重新開始的特徵碼或者採用 其他方式,使得在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重新開始時的隨機訪問中不發生衝 突(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4)。在此,使用圖20說明非專利文獻4中提出 的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重新開始的過程。如圖20所示,基站在決定對處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狀態的移動站重新開始下行鏈路的數據發送後,對移動站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
(ST2001 )。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使用Ll/L2(Layerl/Layer2)控制信道 PDCCH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發 送。在該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中,包含移動站要發送的隨機訪問的特徵碼ID 號碼。以下將其稱作專用特徵碼。移動站從基站接收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後,使用隨機訪問信道對 基站發送包含在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中接收的專用特徵碼的前同步碼(隨機 訪問前同步碼)(ST2002)。基站從移動站接收包含專用特徵碼的前同步 碼後,對於移動站,將表示同步定時的偏差的TA (Timing Advance,預先 定時)命令作為對隨機訪問的應答(前同步碼應答)發送(ST2003)。基站發送TA命令後,對移動站發送包含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的 Ll/L2控制信道(ST2004)。接著,基站對移動站發送下行鏈路數據
(ST2005)。
非專利文獻1: Rl-050850 "Physical Channel and Multiplexing in Evolved UTRA Uplink",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42 London, UK, August 29-September 2, 2005
非專利文獻2: 3GPP TR (Technical Report) 25.814, V7.0.0(2006-06),
非專利文獻3 : 3GPP TS (Technical Specificayion) 36.300, V0.90(2007-03),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誦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2
非專利文獻4: R2-062165 "UL Synchronization",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54 Tallinn, 28 August-1 Sept" 200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但是,雖然研究了在下行鏈路數據發送重新開始時,將專用特 徵碼包含在Ll/L2控制信道中發送,但在能夠分配的專用特徵碼不夠的情 況下,無法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其結果是,具有在不能分配專用特徵
10碼的情況下,徒勞地使用L1/L2控制信道的問題。這種問題不限於在基站 以及移動站雙方例如定時管理上行鏈路同步的繼續的情況,在基站檢測出 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這種情況下也同樣發生。本發明鑑於上述問題而作,目的是提供一種在上行鏈路的同步
有偏差的狀態下,能夠與能否分配專用特徵碼無關地實現有效過程的移動 通信系統、基站裝置以及移動站裝置。 用於解決問題的手段 (1)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手段。艮卩,本發明涉 及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徵在於管理上行鏈路同步,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
的狀態下,在檢測到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的資源分配的情況下,進行隨機訪問。這樣,管理上行鏈路同步,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下, 在檢測到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的資源分配的情況下,進行隨機訪問,因此, 基站裝置夠用簡單的動作有效地對移動站裝置指示隨機訪問。 (2)此外,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徵在於在檢測到專用特 徵碼的情況下,使用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在檢測到未保留為專用特 徵碼的特徵碼的情況下,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這樣,在檢測到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使用專用特徵碼進行隨 機訪問;在檢測到未保留為專用特徵碼的特徵碼的情況下,使用隨機選擇 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因此,基站裝置能夠用簡單的動作有效地對移動 站裝置指示隨機訪問。 (3)此外,本發明的移動通信系統的特徵在於基站裝置進行 對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的資源分配;移動站裝置管理上行鏈 路同步,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下,在檢測到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 的資源分配的情況下,進行隨機訪問。這樣,基站裝置進行對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的資 源分配;移動站裝置管理上行鏈路同步,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下, 在檢測到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的資源分配的情況下,進行隨機訪問,因此, 基站裝置能夠用簡單的動作有效地對移動站裝置指示隨機訪問。 (4)此外,本發明的移動通信系統的特徵在於基站裝置進行對移動站裝置的特徵碼的指定;移動站裝置在檢測到專用特徵碼的情況 下,使用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在檢測到未保留為專用特徵碼的特徵
碼的情況下,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這樣,基站裝置進行對移動站裝置的特徵碼的指定;移動站裝 置在檢測到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使用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在檢測 到未保留為專用特徵碼的特徵碼的情況下,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 機訪問,因此,基站裝置能夠用簡單的動作有效地對移動站裝置指示隨機 訪問。 (5)此外,本發明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是一種基站裝置向移動 站裝置發送DL-SCH的移動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站裝置根據 所述DL-SCH中包含的信息以及該DL-SCH的CRC校驗結果改變使用的 特徵碼並進行隨機訪問;所述基站裝置根據隨機訪問中使用的特徵碼切換 爭用解決的發送的有無並發送下行鏈路數據。這樣,移動站裝置根據DL-SCH中包含的信息以及該DL-SCH 的CRC校驗結果改變使用的特徵碼並進行隨機訪問;基站裝置根據隨機 訪問中使用的特徵碼切換爭用解決的發送的有無並發送下行鏈路數據,因 此,能夠根據移動站裝置選擇的特徵碼,假定與其他移動站裝置之間發生 衝突的狀況,同時進行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因此在下行鏈路數 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能夠例如與能否分配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 用的專用特徵碼無關地實現有效的過程。此外,在上行再同步時,也能例 如與能否分配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無關地實現有效的過程。 (6)本發明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的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站裝置 接收包含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所 述DL-SCH,該DL-SCH的CRC校驗成功後,使用所述專用特徵碼進行 隨機訪問;所述基站裝置在不發送所述爭用解決的情況下發送下行鏈路數 據。這樣,移動站裝置使用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後,在不發送 所述爭用解決的情況下發送下行鏈路數據,因此在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 新開始時,在能夠分配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能夠實現有效的過程。 (7)本發明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的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站裝置接收包含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所
述DL-SCH,該DL-SCH的CRC校驗失敗後,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 行隨機訪問;所述基站裝置在發送所述爭用解決之後發送下行鏈路數據。這樣,移動站裝置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後,在 發送爭用解決之後發送下行鏈路數據,因此在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 始時,在不能分配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也能考慮與其他移動站裝置的衝 突,實現有效的過程。 (8)此外,本發明的移動通信系統的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站裝 置管理上行鏈路同步,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情況下接收不包含下行鏈 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所述DL-SCH後,使 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所述基站裝置在發送所述爭用解決之 後發送下行鏈路數據。這樣,移動站裝置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後,在 發送爭用解決之後發送下行鏈路數據,因此在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 始時,在不能分配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也能考慮與其他移動站裝置的衝 突,實現有效的過程。 (9)此外,本發明的移動通信系統的特徵在於所述基站裝置 通過不發送所述DL-SCH,指示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這樣,通過不發送所述DL-SCH指示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 行隨機訪問,因此,能夠在不使用下行鏈路的資源的情況下,指示使用隨 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 (10)此外,本發明的移動通信系統的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站 裝置接收包含上行同步請求以及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 的所述DL-SCH,該DL-SCH的CRC校驗成功後,使用所述上行再同步 用的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所述基站裝置在不發送所述爭用解決的情 況下發送下行鏈路數據。這樣,移動站裝置使用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 問後,在不發送爭用解決的情況下發送下行鏈路數據,因此,在上行再同 步時,在能夠分配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能夠實現有效的過 程。特別地,在從基站裝置接收了包含上行同步請求的DL-SCH的情況下,移動站裝置使用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因此在移動站 裝置中不識別上行鏈路同步偏差的情況下,也能實現上行再同步。 (11)此外,其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站裝置接收包含上行同步 請求、但不包含所述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所述
DL-SCH後,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所述基站裝置在發送
所述爭用解決之後發送下行鏈路數據。這樣,移動站裝置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後,在 發送所述爭用解決之後發送下行鏈路數據,因此,在上行再同步時,在不 能分配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也能考慮與其他移動站裝置 的衝突,實現有效的過程。特別地,在從基站裝置接收了包含上行同步請 求的DL-SCH的情況下,移動站裝置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 問,因此在移動站裝置中不識別上行鏈路同步偏差的情況下,也能實現上 行再同步。 (12)本發明的基站裝置是一種對處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 狀態的移動站裝置發送DL-SCH的基站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發送單元, 發送包含與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用的專用特徵碼有關的信息的 所述DL-SCH;以及控制單元,根據來自所述移動站裝置的隨機訪問中使 用的特徵碼切換爭用解決的發送的有無。這樣,根據來自移動站裝置的隨機訪問中使用的特徵碼切換爭 用解決的發送的有無,因此,能夠根據移動站裝置選擇的特徵碼假定發生 衝突的狀況,同時進行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因此在下行鏈路數 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能夠例如與能否分配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 用的專用特徵碼無關地實現有效的過程。 (13)本發明的基站裝置的特徵在於所述發送單元發送包含 所述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所述DL-SCH;所述控制單元檢測到使用所 述專用特徵碼的隨機訪問後,不發送所述爭用解決。這樣,從移動站裝置接收使用專用特徵碼的隨機訪問後,不發 送所述爭用解決,因此,在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在能夠分配 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能夠實現有效的過程。 (14)本發明的基站裝置的特徵在於所述發送單元發送包含所述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所述DL-SCH;所述控制單元檢測到使用隨 機選擇的特徵碼的隨機訪問後,發送所述爭用解決。這樣,從移動站裝置接收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的隨機訪問後,
發送所述爭用解決,因此,在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在不能分 配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也能考慮與其他移動站裝置的衝突,實現有效的 過程。 (15)本發明的基站裝置的特徵在於所述發送單元發送不包 含所述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所述DL-SCH;所述控制單元檢測到使用 隨機選擇的特徵碼的隨機訪問後,發送所述爭用解決。這樣,從移動站裝置接收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的隨機訪問後, 發送所述爭用解決,因此,在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在不能分 配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也能考慮與其他移動站裝置的衝突,實現有效的 過程。 (16)本發明的基站裝置的特徵在於所述發送單元通過不發 送所述DL-SCH,指示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這樣,通過不發送DL-SCH指示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 機訪問,因此,能夠在不使用下行鏈路的資源的情況下,指示使用隨機選 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 (17)本發明的基站裝置是一種對處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 狀態的移動站裝置發送DL-SCH的基站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發送單元, 發送包含上行同步請求以及與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有關的信息的 所述DL-SCH。這樣,對處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的移動站裝置,發送 包含上行同步請求以及與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有關的信息的 DL-SCH,因此,能夠在通信過程中發送上行同步請求以及與上行再同步
用的專用特徵碼有關的信息。 (18)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是一種從基站裝置接收DL-SCH的 移動站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判斷單元,判斷所述DL-SCH中包含的信 息以及該DL-SCH的CRC校驗結果;隨機訪問執行單元,根據所述判斷 單元的判斷結果改變使用的特徵碼並進行隨機訪問。
這樣,根據DL-SCH中包含的信息以及該DL-SCH的CRC校 驗結果的判斷結果改變使用的特徵碼並進行隨機訪問,因此,例如基站裝 置能夠根據隨機訪問中使用的特徵碼假定發生衝突的狀況,同時進行下行 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因此在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能夠 與能否分配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用的專用特徵碼無關地實現有 效的過程。此外,基站裝置能夠根據隨機訪問中使用的特徵碼假定發生衝 突的狀況,同時進行上行再同步,因此在上行再同步時,能夠與能否分配 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無關地實現有效的過程。 (19)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站裝置還管 理上行鏈路同步,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下,在所述判斷單元判斷 為所述DL-SCH中包含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用的專用特徵碼的 指定信息、同時該DL-SCH的CRC校驗結果成功的情況下,所述隨機訪 問執行單元使用所述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這樣,在判斷為DL-SCH中包含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 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同時該DL-SCH的CRC校驗結果成功後, 使用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因此,例如基站裝置根據使用專用特徵碼 的隨機訪問在不發送爭用解決的情況下發送下行鏈路數據,由此在下行鏈 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在能夠分配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能夠實現有效 的過程。 (20)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站裝置還管 理上行鏈路同步,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下,在所述判斷單元判斷 為所述DL-SCH的CRC校驗結果失敗的情況下,所述隨機訪問執行單元 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這樣,在判斷為DL-SCH的CRC校驗結果失敗後,使用隨機選 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因此,例如基站裝置根據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 碼的隨機訪問在發送爭用解決之後發送下行鏈路數據,由此在下行鏈路數 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在不能分配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也能考慮與其他移 動站裝置的衝突,實現有效的過程。 (21)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站裝置還管 理上行鏈路同步,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下,在所述判斷單元判斷為所述DL-SCH中不包含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情況下,所述隨機訪問執行單元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這樣,在判斷為DL-SCH中不包含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後,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因此,例如基站裝置根據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的隨機訪伺在發送爭用解決之後發送下行鏈路數據,由此在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在不能分配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也能考慮與其他移動站裝置的衝突,實現有效的過程。 (22)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徵在於所述判斷單元判斷為所述DL-SCH中包含上行同步請求以及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同時判斷為該DL-SCH的CRC校驗結果成功後,所述隨機訪問執行單元使用所述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這樣,在判斷為DL-SCH中包含上行同步請求以及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同時該DL-SCH的CRC校驗結果成功後,使用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因此,例如基站裝置根據使用專用特徵碼的隨機訪問在不發送爭用解決的情況下發送下行鏈路數據,由此在上行再同步時,在能夠分配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能夠實現有效的過程。特別地,在判斷為DL-SCH中包含上行同步請求的情況下進行隨機訪問,因此在移動站裝置中不識別上行鏈路同步偏差的情況下,也能實現上行再同步。 (23)本發明的移動站裝置的特徵在於所述判斷單元判斷為所述DL-SCH中包含上行同步請求、但不包含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後,所述隨機訪問執行單元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這樣,在判斷為DL-SCH中包含上行同步請求、但不包含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後,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因此,例如基站裝置根據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的隨機訪問在發送爭用解決之後發送下行鏈路數據,由此在上行再同步時,在不能分配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也能考慮與其他移動站裝置的衝突,實現有效的過程。特別地,在判斷為DL-SCH中包含上行同步請求的情況下進
17行隨機訪問,因此在移動站裝置中不識別上行鏈路同步偏差的情況下,也能實現上行再同步。發明效果根據本發明,能夠根據移動站裝置選擇的特徵碼假定與其他移動站裝置之間發生衝突的狀況,同時進行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和上行再同步,因此在處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時能夠與能否分配專用特徵碼無關地實現有效的過程。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統具有的基站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模塊圖。
圖2是表示上述實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統具有的移動站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模塊圖。
圖3是表示上述實施例涉及的基站使用DL-SCH發送專用特徵碼,移動站的DL-SCH的CRC校驗成功的情況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4是表示上述實施例涉及的基站使用DL-SCH發送專用特徵碼,移動站的DL-SCH的CRC校驗失敗的情況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5是表示上述實施例涉及的基站不使用DL-SCH發送專用特徵碼的情況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6是表示上述實施例涉及的基站不發送DL-SCH的情況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7是表示上述實施例涉及的移動站的Ll/L2控制信道的CRC校驗失敗的情況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8是用於說明在上述實施例涉及的基站中,對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的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9是用於說明上述實施例涉及的基站中隨機訪問控制時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IO是用於說明上述實施例涉及的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中,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11是表示上述實施例涉及的基站使用DL-SCH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以及專用特徵碼,移動站的DL-SCH的CRC校驗成功的情況的動作
的時序圖。
圖12是表示上述實施例涉及的基站使用DL-SCH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移動站的DL-SCH的CRC校驗失敗的情況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13是表示上述實施例涉及的基站使用DL-SCH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情況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14是用於說明上述實施例涉及的移動站中上行鏈路再同步時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15是用於說明在上述實施例涉及的移動站中,通過定時器管理上行鏈路同步的繼續的情況和接收來自基站的上行同步請求的情況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16是表示上述實施例涉及的移動站的上級層的一部分的結構的模塊圖。
圖17是用於說明EUTRA的下行鏈路/上行鏈路的結構的圖。圖18是用於說明E-UTRA的上行鏈路的隨機訪問信道的圖。圖19是用於說明以前的隨機訪問的過程的一個例子的時序圖。圖20是用於說明以前的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的過程的一個例子的時序圖。
符號說明
100基站裝置(基站)
101數據控制部
102OFDM調製部
103調度部
104無線部
105信道估計部
106DFT-S-OFDM解調部
107控制數據提取部
108前同步碼檢測部
109特徵碼管理部200移動站裝置(移動站)
201數據控制部
202DFT-S-OFDM調製部
203調度部
204特徵碼選擇部
205前同步碼生成部
206同步補正部
207無線部
208信道估計部
209OFDM解調部
210控制數據提取部
1601上行同步管理部
1602 CRC結果判斷部1603隨機訪問執行部1604隨機訪問判斷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
本發明的實施例。在此,簡單地說明成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以下適當地稱作"通信系統")的說明前提的隨機訪問信道RACH以及前同步碼的內容。隨機訪問信道RACH是具有保護時間(例如97微秒)的信道,是即使不能取得同步的移動站裝置(以下適當地稱作"移動站")也能發送的信道。前同步碼(例如前同步碼長度0.8ms)能夠從64個特徵碼中選擇,移動站選擇64個特徵碼的一個,對基站裝置(以下適當地稱作"基站")進行發送。基站接收來自移動站的隨機訪問前同步碼後,檢測前同步碼的到來時刻與基準時刻的偏差程度。定時偏差的信息的粒度例如是0.52微秒。在本實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統中,基站在對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的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使用U/L2控制信道PDCCH發送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使用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以下稱作"DL-SCH")發送下行鏈路數據和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用的特徵碼(以下稱作"專用特徵碼")。移動站在DL-SCH的CRC (CyclicRedundancy Check,循環冗餘校驗)未成功的情況下,發送表示存在與其他移動站的衝突的RACH。另一方面,在DL-SCH的CRC校驗成功的情況下,使用DL-SCH內的L2/L3消息內包含的專用特徵碼,發送表示不存在與其他移動站的衝突的RACH。以下,說明本實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統具有的基站以及移動站的結構。圖1是表示本實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統具有的基站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模塊圖。圖2是本實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統具有的移動站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模塊圖。如圖1所示,基站100由以下部件構成數據控制部101、OFDM調製部102、調度部103、無線部104、信道估計部105、 DFT畫Spread-OFDM解調部(DFT-S-OFDM解調部)106、控制數據提取部107、前同步碼檢測部108以及特徵碼管理部109。數據控制部101接收控制數據以及用戶數據的輸入,根據來自調度部103的指示,將控制數據映射到下行鏈路通用控制信道、下行鏈路同步信道、下行鏈路導頻信道以及下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另一方面,將對各移動站的發送數據(用戶數據)映射到共用數據信道。OFDM調製部102進行數據調製、輸入信號的串聯/並聯變換、IFFT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逆快速傅立葉)變換、CP (CyclicPrefix,循環前綴)插入以及濾波等OFDM信號處理,生成OFDM信號。調度部103由進行下行鏈路的調度的DL調度部103a和進行上行鏈路的調度的UL調度部103b構成。DL調度部103a根據從移動站通知的CQI信息和從上級層通知的各用戶的數據信息,進行用於將用戶數據映射到下行鏈路的各信道的調度。UL調度部103b根據來自信道估計部105的上行鏈路的無線傳輸路徑估計結果以及來自移動站的資源分配請求,進行用於將用戶數據映射到上行鏈路的各信道的調度。無線部104將OFDM調製了的數據上變頻為無線頻率,並發送給移動站。此外,無線部104接收來自移動站的上行鏈路的數據,將其下變頻為基帶信號,並將接收數據輸出給信道估計部105、 DFT-S-OFDM解調部106以及前同步碼檢測部108。
21
信道估計部105根據上行鏈路導頻信道UPiCH估計無線傳播路 徑特性,將估計結果輸出給DFT-S-OFDM解調部106。此外,為了進行上 行鏈路的調度,信道估計部105將無線傳播路徑估計結果輸出給調度部 103。另外,假定上行鏈路的通信方式是DFT-S-OFDM等這樣的單載波方 式,但也可以是OFDM方式這樣的多載波方式。DFT-S-OFDM解調部106根據來自信道估計部105的無線傳輸 路徑估計結果,解調從無線部104輸入的接收數據。控制數據提取部107 將接收數據分離為用戶數據(上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UL-SCH)和控制數 據(上行鏈路共用控制信道PUCCH)。並且,控制數據提取部107將分 離的控制數據中的下行鏈路的CQI信息輸出給調度部103,將其他控制數 據以及用戶數據輸出給上級層。前同步碼檢測部108檢測出前同步碼,計算同步定時偏差量, 並向上級層報告特徵碼ID號碼以及同步定時偏差量。在此,在特徵碼ID 號碼是特徵碼管理部109通知的特徵碼的情況下,將專用特徵碼標誌設定 為"1",在不是特徵碼管理部109通知的特徵碼的情況下,將專用特徵 碼標誌設定為"0"。此外,在特徵碼ID號碼是特徵碼管理部109通知的 特徵碼的情況下,向上級層報告已檢測出特徵碼管理部109通知的特徵碼 ID號碼的前同步碼。特徵碼管理部109利用來自上級層的指示,選擇特徵碼,將選 擇的特徵碼的ID號碼(特徵碼ID號碼)通知給上級層。此外,特徵碼管 理部109將選擇的特徵碼通知給前同步碼檢測部108。另外,特徵碼管理 部109確認正在使用的特徵碼ID號碼,從正在使用的特徵碼之外的特徵 碼中進行特徵碼的選擇。特徵碼管理部109保存選擇的特徵碼ID號碼, 將前同步碼檢測部108檢測出的特徵碼從保存內容中刪除。對於具有這種結構的基站100,上級層使用後述的圖3 圖9所 示的過程執行處理以進行控制。另一方面,如圖2所示,移動站200由以下部件構成數據控 制部201、 DFT-S-OFDM調製部202、調度部203、特徵碼選擇部204、前 同步碼生成部205、同步補正部206、無線部207、信道估計部208、 OFDM 解調部209以及控制數據提取部210。
數據控制部201接收用戶數據和控制數據,根據來自調度部203 的指示,將這些數據映射到上行鏈路調度信道。DFT-S-OFDM調製部202 進行數據調製,進行DFT變換、子載波映射、IFFT變換、CP(Cyclic Prefix, 循環前綴)插入、濾波等DFT-S-OFDM信號處理,生成DFT-Spread-OFDM 信號。另外,假定上行鏈路的通信方式是DFT-spread OFDM等這種單載 波方式,但也可以是OFDM方式這樣的多載波方式。調度部203根據後述的信道估計部208通知的CQI信息和上級 層通知的調度信息,進行用於將用戶數據映射到上行鏈路的各信道的調 度。特徵碼選擇部204根據上級層的指示,選擇隨機訪問中使用的特徵碼 ID號碼。並且,特徵碼選擇部204將選擇的特徵碼ID號碼輸出給前同步 碼生成部205。前同步碼生成部205使用特徵碼選擇部204選擇的特徵碼ID號 碼生成前同步碼,輸出給DFT-S-OFDM調製部202。同步補正部206基於 從控制數據提取部210輸入的同步信息決定發送定時,以與發送定時相符 合的方式將調製後的數據輸出給無線部207。無線部207將調製後的數據上變頻為無線頻率,並發送給基站 100。此外,無線部207接收來自基站100的下行鏈路的數據,下變頻為 基帶信號,將接收數據輸出給OFDM解調部209。信道估計部208基於下 行鏈路導頻信道估計無線傳播路徑特性,將該估計結果輸出給OFDM解 調部209。此外,信道估計部208為了向基站IOO通知無線傳播路徑估計 結果,將估計結果轉換為CQI信息,並將CQI信息輸出給調度部203。OFDM解調部209根據信道估計部208輸入的無線傳播路徑估 計結果,解調從無線部207輸入的接收數據。控制數據提取部210將接收 數據分離為用戶數據和控制數據。並且,控制數據提取部210將分離的控 制數據中的調度信息輸出給調度部203,將上行鏈路的同步信息輸出給同 步補正部206,將其他的控制數據以及用戶數據輸出給上級層。對於具有這種結構的移動站200,上級層使用後述的圖3 圖7 以及圖IO所示的過程執行處理以進行控制。接著,在由具有上述結構的基站100和移動站200構成的通信 系統中,使用圖3 圖5說明對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的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的動作。圖3是表示本實施例涉及的基站100使用DL-SCH發送專用特 徵碼,移動站200的DL-SCH的CRC校驗成功的情況下的動作的時序圖。 圖4是表示本實施例涉及的基站100使用DL-SCH發送專用特徵碼,移動 站200的DL-SCH的CRC校驗失敗的情況下的動作的時序圖。圖5是表 示本實施例涉及的基站100不使用DL-SCH發送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的動 作的時序圖。首先,使用圖3說明本實施例涉及的基站100使用DL-SCH發 送專用特徵碼,移動站200的DL-SCH的CRC校驗成功的情況下的動作。 基站100管理移動站200的上行鏈路同步。例如,設定定時器,在某個固 定期間內,沒有上行鏈路的發送的狀態持續的情況下、沒有上行鏈路同步 信息的更新的狀態持續的情況下,確定"上行鏈路的同步有偏差"。同樣, 移動站200也管理上行鏈路同步。基站100檢測到對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的數據的 到來後(ST301),發送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ST302、 ST304)。在此,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使用Ll/L2控制信道發送,下行鏈路 數據使用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發送。另外,DL-SCH中包含指 定專用特徵碼的信息。移動站200接收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後,進行 Ll/L2控制信道以及DL-SCH的CRC校驗。在此情況下,移動站200檢 測到二者的CRC校驗成功(ST303、 ST305)。並且,移動站200檢測到 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專用特徵碼後,使用專用特徵碼發送隨機訪問信道 的前同步碼(ST306:消息l)。基站100在隨機訪問信道中檢測到專用特徵碼後,發送前同步 碼應答(ST307:消息2)。在該情況下,基站100利用專用特徵碼的檢 測,能夠確定移動站200,確定作為移動站200的識別信息的C-RNTI。前同步碼應答由Ll/L2控制信道以及DL-SCH構成。在Ll/L2 控制信道中,包含標識前同步碼應答的RA-RNTI或者直接指定移動站200 的C-RNTI。在DL-SCH中包含同步信息。在使用RA-RNTI的情況下, DL-SCH中包含專用特徵碼或C-RNTI。
基站IOO發送前同步碼應答後,接著重新開始普通的數據發送
(ST308、 ST309)。在基站100使用DL-SCH發送專用特徵碼,移動站 200的DL-SCH的CRC校驗成功的情況下,以上述方式,進行對於上行 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的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的動作。
另外,在此,ST304的下行鏈路數據、ST307的前同步碼應答 以及ST309的下行鏈路數據中也可以包含到達基站100的用戶數據並發 送。在此情況下,ST306的前同步碼作為對下行鏈路數據ST304的HARQ 的ACK起作用。接著,使用圖4說明基站100使用DL-SCH發送專用特徵碼, 移動站200的DL-SCH的CRC校驗失敗的情況下的動作。與圖3的說明 相同,基站100管理移動站200的上行鏈路同步。同樣,移動站200也管 理上行鏈路同步。基站100檢測到對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的數據的 到來後(ST401),發送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ST402、 ST404)。在此,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使用Ll/L2控制信道發送,下行鏈路 數據使用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發送。另外,DL-SCH中包含指
定專用特徵碼的信息。移動站200接收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後,進行 L1/L2控制信道以及DL-SCH的CRC校驗。在此情況下,移動站200檢 測到前者的CRC校驗成功,但後者的CRC校驗失敗(ST403、 ST405)。 並且,移動站200檢測到下行鏈路資源分配後,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發 送隨機訪問信道的前同步碼(ST406:消息l)。基站100在隨機訪問信道中檢測到特徵碼後,發送前同步碼應 答(ST407:消息2)。在該情況下,基站100在特徵碼的檢測中無法確 定移動站200。前同步碼應答由Ll/L2控制信道以及DL-SCH構成。在 Ll/L2控制信道中,包含標識前同步碼應答的RA-RNTI。在DL-SCH中包 含同步信息與特徵碼的映射信息、特徵碼與新的C-RNTI (T-C-RNTI)的 映射信息和消息3的調度信息。此時,基站100無法知道移動站200因為 什麼理由進行隨機訪問。移動站200接收前同步碼應答後,按照消息3的調度信息發送消息3 (ST408:消息3)。消息3中包含C-RNTI。基站100接收C-RNTI 後,檢測到是來自由ST402的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ST404的下行鏈路數 據指示的移動站200的應答。此外,基站100接收消息3後,作為在ST406的前同步碼中多 個移動站200同時使用相同的特徵碼進行發送的情況的衝突解決信息,發 送爭用解決(ST409:消息4)。在消息4的L1/L2控制信道中,包含基 站100用消息2指定的T-C-RNTI;在DL-SCH中,包含基站100在消息 3中檢測到的移動站識別信息。基站100在發送爭用解決以後,接著,重新開始普通的數據發 送(ST410, ST411)。在基站100使用DL-SCH發送專用特徵碼,移動 站200的DL-SCH的CRC校驗失敗的情況下,以上述方式,進行對於上 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的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的動 作。另外,在此,ST404的下行鏈路數據中也可以包含到達基站100 的用戶數據並發送。在包含用戶數據的情況下,也可以構成為在ST404的 下行鏈路數據以及ST411的下行鏈路數據中使用HARQ。在此情況下, ST408的消息3作為對下行鏈路數據ST404的HARQ的NACK起作用。此外,在基站100不使用DL-SCH發送專用特徵碼,移動站200 的DL-SCH的CRC校驗失敗的情況下,以上說明的通信系統中的動作也 同樣執行。接著,使用圖5說明基站100不使用DL-SCH發送專用特徵碼, 移動站200的DL-SCH的CRC校驗成功的情況下的動作。與圖3以及圖 4的說明相同,基站100管理移動站200的上行鏈路同步。同樣,移動站 200也管理上行鏈路同步。基站100檢測到對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的數據的 到來後(ST501),發送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ST502、 ST504)。在此,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使用Ll/L2控制信道發送,下行鏈路 數據使用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發送。另外,DL-SCH中包含表示在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中 不分配專用特徵碼的信息。所謂表示不分配專用特徵碼的信息,除了新追加信息之外,還可以通過簡單地在數據中不包含專用特徵碼,或者包含未 保留為專用特徵碼的特徵碼來由移動站200進行檢測。移動站200接收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後,進行
L1/L2控制信道以及DL-SCH的CRC校驗。在此情況下,移動站200檢 測到兩者的CRC校驗成功(ST503、 ST505)。並且,移動站200檢測到 下行鏈路資源分配和表示無專用特徵碼的信息後,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 發送隨機訪問信道的前同步碼(ST506:消息l)。基站100在隨機訪問信道中檢測到特徵碼後,發送前同步碼應 答(ST507:消息2)。在該情況下,基站100在特徵碼的檢測中無法進 行移動站200的確定。前同步碼應答由L1/L2控制信道以及DL-SCH構成。 在Ll/L2控制信道中,包含標識前同步碼應答的RA-RNTI。在DL-SCH 中包含同步信息與特徵碼的映射信息、特徵碼與新的C-RNTI (T-C-RNTO 的映射信息和消息3的調度信息。此時,基站100無法知道移動站200因 為什麼理由進行隨機訪問。移動站200接收前同步碼應答後,按照消息3的調度信息發送 消息3 (ST508:消息3)。消息3中包含C-RNTI。基站100接收C-RNTI 後,檢測到是來自由ST502的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ST504的下行鏈路數 據指示的移動站200的應答。此外,基站100接收消息3後,作為在ST506的前同步碼中多 個移動站200同時使用相同的特徵碼進行發送的情況的衝突解決信息,發 送爭用解決(ST509:消息4)。在消息4的L1/L2控制信道中,包含基 站100用消息2指定的T-C-RNTI;在DL-SCH中,包含基站100在消息 3中檢測到的移動站識別信息。基站100在發送爭用解決以後,接著,重新開始普通的數據發 送(ST510, ST511)。在基站100不使用DL-SCH發送專用特徵碼,移 動站200的DL-SCH的CRC校驗成功的情況下,以上述方式,進行對於 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的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的動 作。另外,在此,ST504的下行鏈路數據中也可以包含到達基站100 的用戶數據並發送。在包含用戶數據的情況下,也可以構成為在ST504的下行鏈路數據以及ST511的下行鏈路數據中使用HARQ。在此情況下, ST508的消息3作為HARQ的ACK或NACK起作用。此夕卜,在基站100不使用DL-SCH發送專用特徵碼,移動站200 的DL-SCH的CRC校驗失敗的情況下,以上說明的通信系統中的動作也 同樣執行。另外,如圖4以及圖5說明的那樣,在基站100不使用DL-SCH 發送專用特徵碼,也不發送下行鏈路數據的情況下,在移動站200的 DL-SCH的CRC校驗成功的情況和失敗的情況下執行相同的動作。艮P, 在該情況下可以省略DL-SCH的發送。這樣,作為其他動作,可以這樣做基站100在ST404或ST504 中不發送下行鏈路數據,移動站200的CRC校驗必然失敗。由此,可以 在不使用下行鏈路資源的情況下,通知移動站200未分配專用特徵碼這一 情況。以下,使用圖6說明在此情況下對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 200的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的動作。如圖6所示,檢測到對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的數 據的到來後(ST601),基站IOO發送下行鏈路資源分配(ST602)。在此, 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使用Ll/L2控制信道發送。另外,不發送下行鏈路數據。移動站200接收下行鏈路資源分配後,進行Ll/L2控制信道以 及DL-SCH的CRC校驗。在此情況下,移動站200檢測到前者的CRC校 驗成功,但後者的CRC校驗失敗(ST603、 ST604)。並且,移動站200 檢測到下行鏈路資源分配後,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發送隨機訪問信道的 前同步碼(ST605:消息l)。當然,如果DL-SCH中不包含專用特徵碼, 則移動站200不進行DL-SCH的CRC校驗,在檢測到下行鏈路資源分配 後(ST603),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發送隨機訪問信道的前同步碼 (ST605)。此外,Ll/L2控制信道也是發送上行鏈路資源分配的信道。通 常,接收上行鏈路資源分配的移動站200進行UL-SCH的發送。但是,上 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在檢測到上行鏈路資源分配後,同樣進行 基於爭用的隨機訪問。即,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在檢測到任 意的資源分配(上行鏈路或者下行鏈路)後,均進行隨機訪問。這裡的資源分配還包含永久性(持久的)調度(通過使用上級層的信號的頻域或時 域的指定進行分配)的情況。由此,基站100能夠用簡單的動作對移動站 200指示隨機訪問。基站IOO在隨機訪問信道中檢測到特徵碼後,發送前同步碼應 答(ST606:消息2)。基站100在特徵碼的檢測中無法確定移動站。前 同步碼應答由Ll/L2控制信道以及DL-SCH構成。在Ll/L2控制信道中, 包含標識前同步碼應答的RA-RNTI。在DL-SCH中包含同步信息與特徵 碼的映射信息、特徵碼與新的C-RNTI (T-C-RNTI)的映射信息和消息3 的調度信息。此時,基站100無法知道移動站200因為什麼理由進行隨機 訪問。移動站200接收前同步碼應答後,按照消息3的調度信息發送 消息3 (ST607:消息3)。消息3中包含C-RNTI。基站100接收C-RNTI 後,檢測到是來自由ST602的下行鏈路資源分配指示的移動站200的應答。此外,基站100接收消息3後,作為在ST605的前同步碼中多 個移動站200同時使用相同的特徵碼進行發送的情況的衝突解決信息,發 送爭用解決(ST608:消息4)。在消息4的Ll/L2控制信道中,包含基 站100用消息2指定的T-C-RNTI;在DL-SCH中,包含基站100在消息 3中檢測到的移動站識別信息。基站100在發送爭用解決以後,接著,重新開始普通的數據發 送(ST609, ST610)。在基站100省略DL-SCH的發送的情況下,以上 述方式,進行對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的下行鏈路數據的發
送重新開始時的動作。在此,使用圖7說明本實施例涉及的移動站200在Ll/L2控制 信道的CRC校驗失敗的情況下的動作。與圖3 圖5的說明相同,在基站 100中管理移動站200的上行鏈路同步。同樣,移動站200中也管理上行 鏈路同步。基站100檢測到對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的數據的 到來後(ST701),發送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ST702、 ST704)。在此,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使用Ll/L2控制信道發送,下行鏈路 數據使用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DL-SCH發送。
移動站200接收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後,進行 L1/L2控制信道以及DL-SCH的CRC校驗。在此情況下,移動站200檢 測到兩者的CRC校驗失敗(ST703、 ST705)。移動站200無法檢測到下 行鏈路資源分配,所以到下一個接收周期為止停止接收,再次進行L1/L2 控制信道的接收動作。基站100在確定的窗口時間內沒有得到來自移動站200的應答 (另外,應答方法隨上述的圖4 圖6的情況不同而不同)的情況下,檢 測到移動站200未能接收下行鏈路資源分配(ST706)。並且,基站100 檢測到移動站203的未接收後,到下一個發送周期為止待機,再次進行用 於對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的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 的動作(ST707、 ST708)。這樣,在本實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統中,通過預先準備與基站100 進行的專用特徵碼的分配狀況對應的各種動作,能夠與能否分配專用特徵 碼無關地、有效地進行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以下,說明在本實施例涉及的基站100中,對上行鏈路同步有 偏差的移動站200的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的動作。圖8是用於 說明在本實施例涉及的基站100中,對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 的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的動作的流程圖。如圖8所示,基站100檢測到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後 (ST801),確認移動站200的上行鏈路同步(ST802)。基站100在不處 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的情況下,進行普通的數據發送(ST810)。 另一方面,基站100在處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的情況下,確認能 否進行專用特徵碼的分配(ST803)。在此,基站100在能夠分配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選擇專用特 徵碼(ST804),對移動站200發送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 (ST805、 ST806)。下行鏈路數據中包含專用特徵碼。另一方面,基站100在不能分配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至少對 移動站200發送下行鏈路資源分配(ST807)。並且,基站IOO對移動站 200包含表示未分配專用特徵碼的信息並發送下行鏈路數據,或者不發送 下行鏈路數據(ST808)。基站100在ST806等中發送下行鏈路數據以後,判斷在預先確定的窗口時間以內是否從移動站200收到應答(ST809)。 基站100在未接收應答的情況下將處理返回ST803,再次進行ST803以後 的處理。接著,說明在本實施例涉及的基站100中隨機訪問控制時的動 作。圖9是用於說明本實施例涉及的基站100中隨機訪問控制時的動作的 流程圖。如圖9所示,基站100在隨機訪問信道中接收前同步碼後 (ST901),確認該前同步碼是否是專用特徵碼(ST902)。在此,在前同 步碼是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發送前同步碼應答(ST903),繼續數據發 送(ST909)。另一方面,基站100在前同步碼不是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發 送包含消息3的調度信息的前同步碼應答(ST904),進入消息3的接收 處理。基站100接收消息3後(ST905),確認消息3內是否包含下行鏈 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的移動站200的C-RNTI (ST906)。在此,在檢測到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的移動站200之 外的移動站200的C-RNTI或其他ID的情況下,進行其他原因的隨機訪 問處理(ST907)。與此相對,在檢測到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幵始的 移動站200的C-RNTI的情況下,對該移動站200發送爭用解決(ST908), 繼續數據發送(ST909)。接著,說明在本實施例涉及的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 中,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的動作。圖10是用於說明本實施例 涉及的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移動站200中,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 始時的動作的流程圖。如圖10所示,移動站200在Ll/L2控制信道中檢測到自身的 C-RNTI後(ST1001),確認上行鏈路同步(ST1002)。移動站200在不 處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的情況下,進行普通的數據接收 (ST1012)。另一方面,移動站200在處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的 情況下,接收下行鏈路數據(ST1003),判斷CRC校驗是否成功(ST1004)。在此,移動站200在CRC校驗失敗的情況下,使用隨機選擇的 特徵碼進行前同步碼發送(ST1005)。當然,如果DL-SCH中不包含專用特徵碼,移動站200在Ll/L2控制信道中檢測到自身的C-RNTI後 (ST1001),確認上行鏈路同步,判斷為同步有偏差的狀態(ST1012)後, 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前同步碼發送(ST1005)。移動站200在使用 隨機選擇的特徵碼發送前同步碼以後,接收來自基站100的前同步碼應答 (消息2) (ST1006)。並且,移動站200從該前同步碼應答(消息2)中取得同步信 息與特徵碼的映射信息、特徵碼與新的C-RNTI (T-C-RNTI)的映射信息 和消息3的調度信息,發送包含自身的C-RNTI的消息3 (ST1007)。移 動站200在發送消息3之後,從基站100接收爭用解決(消息4) (ST1008)。 隨後,移動站200繼續數據接收(ST1012)。另一方面,移動站200在ST1004中CRC校驗成功的情況下, 確認專用特徵碼是否包含在下行鏈路數據中(ST1009)。另外,移動站 200在不包含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前同步碼 發送(ST1005)。移動站200在包含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使用專用特徵碼進行 前同步碼發送(ST1010)。移動站200使用專用特徵碼發送前同步碼之後, 接收來自基站IOO的前同步碼應答(消息2) (ST1011)。並且,移動站 200從該前同步碼應答(消息2)中取得同步信息,繼續數據接收(ST1012)。這樣,在本實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統中,移動站200根據DL-SCH 中包含的信息以及該DL-SCH的CRC校驗結果改變使用的特徵碼並進行 隨機訪問,基站IOO根據隨機訪問中使用的特徵碼切換爭用解決的發送的 有無並發送下行鏈路數據。據此,能夠根據移動站200選擇的特徵碼,假 定與其他移動站200之間發生衝突的狀況,同時進行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 重新開始,因此在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時,能夠與能否分配專用 特徵碼無關地實現有效的過程。另外,在上述實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統中,說明了在移動站200 以及基站100側進行定時器管理,在兩者進行上行鏈路同步的管理的情況, 本發明還能適用於在基站100側檢測上行鏈路同步偏差並發送上行鏈路同 步請求的情況。以下說明在基站IOO側檢測上行鏈路同步偏差並發送上行 鏈路同步請求的情況。
基站監視定期的來自移動站的上行鏈路導頻信道UPiCH
(Uplink Pilot Channel),並生成同步信息。基站檢測上行鏈路導頻信道 的到來時刻與基準時刻有多少偏差,將該偏差的值作為同步信息。在15kHz 的子載波、70微秒的OFDM碼元中,定時偏差的信息的粒度例如是0.52 微秒。通常,基站通過定期地將同步信息發送給移動站,維持上行鏈路的 同步。但是,在該同步信息超過上行鏈路同步維持的允許範圍的情況下, 基站判斷使用隨機訪問的上行鏈路再同步是否必要。圖11是表示本實施例涉及的基站100使用DL-SCH發送上行鏈
路同步請求以及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以下稱作"專用特徵碼"), 移動站200的DL-SCH的CRC校驗成功的情況的動作的時序圖。圖12是 表示本實施例涉及的基站100使用DL-SCH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移動 站200的DL-SCH的CRC校驗失敗的情況的動作的時序圖。圖13是表示 本實施例涉及的基站100使用DL-SCH發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情況的動 作的時序圖。首先,使用圖11說明本實施例涉及的基站100使用DL-SCH發 送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以及專用特徵碼,移動站200的DL-SCH的CRC校 驗成功的情況的動作。基站100管理移動站200的上行鏈路同步。根據例 如從移動站200發送的上行鏈路的物理特性等,判斷使用隨機訪問的上行 鏈路再同步是否必要。基站IOO判斷上行鏈路再同步必要後(ST1101),發送下行鏈 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ST1102、 ST1104)。在此,下行鏈路資源 分配使用Ll/L2控制信道發送,下行鏈路數據使用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 DL-SCH發送。另外,DL-SCH中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以及指定專用特 徵碼的信息。移動站200接收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後,進行 Ll/L2控制信道以及DL-SCH的CRC校驗。在此情況下,移動站200檢 測到兩者的CRC校驗成功(ST1103、 ST1105)。並且,移動站200參照 DL-SCH內的數據,檢測到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和專用 特徵碼後(ST1106),使用專用特徵碼,進行專用特徵碼隨機訪問處理 (ST1107)。該處理與圖3的ST306與ST307相同。另外,在DL-SCH的接收時,通常使用PUCCH發送的HARQ的ACK在檢測到上行鏈路同 步請求的情況下不發送。進行專用特徵碼隨機訪問處理後,上行鏈路數據 以及下行鏈路數據的通信重新開始(ST1108)。接著,使用圖12說明基站100使用DL-SCH發送上行鏈路同步 請求,移動站200的DL-SCH的CRC校驗失敗的情況的動作。與圖11的 說明相同,在基站100中管理移動站200的上行鏈路同步。基站IOO判斷上行鏈路再同步必要後(ST1201),發送下行鏈 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ST1202、 ST1204)。在此,下行鏈路資源 分配使用Ll/L2控制信道發送,下行鏈路數據使用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 DL-SCH發送。另外,DL-SCH中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移動站200接收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後,進行 L1/L2控制信道以及DL-SCH的CRC校驗。在此情況下,移動站200檢 測到前者的CRC校驗成功,但後者的CRC校驗失敗(ST1203、 ST1205)。 並且,移動站200在檢測到下行鏈路資源分配後,發送使用PUCCH發送 的HARQ的NACK (ST1206)。在此情況下,NACK不進行定時調整而 發送。該信號的可靠性較低,因此基站100等待來自移動站200的隨機訪 問,在未發生隨機訪問的情況下,再次發送上行同步請求。上述同步有偏差的NACK發送不會頻繁發生,並且對其他移動 站的影響並不大,因此可以允許這種情況存在,但如果在有必要避免上述 NACK發送的情況下,使用以下這樣的方法。即,基站100在L1/L2控制 信道的信息中賦予表示不應發送NACK的信息。例如,在上行鏈路再同步 用的DL-SCH中不使用HARQ,因此保留作為HARQ的信息欄位的HARQ 進程編號以及HARQ Redundancy Version (HARQ冗餘版本)的信息欄的 一個(全零等),在HARQ的信息欄位中包含該信息的情況下,與移動站 200之間進行不發送NACK等的決定。或者,簡單地在Ll/L2控制信道中 追加1個比特,以與移動站200之間進行不發送NACK等的決定。由此, 基站IOO能夠避免來自未能取得同步的移動站的NACK,能夠減少對其他 移動站的幹擾。根據該方法,在移動站中沒有通過定時器進行的同步管理 的情況下,移動站也能在L1/L2控制信道的接收時刻'檢測到上行鏈路再同 步用的DL-SCH。艮卩,接收該Ll/L2控制信道的移動站能夠通過DL-SCH的CRC校驗的失敗進行基於爭用的隨機訪問。接著,使用圖13說明基站100使用DL-SCH發送上行鏈路同步 請求的情況的動作。與圖11以及圖12的說明相同,在基站100中管理移 動站200的上行鏈路同步。基站IOO判斷上行鏈路再同步必要後(ST1301),發送下行鏈 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ST1302、 ST1304)。在此,下行鏈路資源 分配使用Ll/L2控制信道發送,下行鏈路數據使用下行鏈路共用數據信道 DL-SCH發送。另外,DL-SCH中包含表示在上行鏈路再同步中不分配專用特 徵碼的信息。所謂表示不分配專用特徵碼的信息,除了新追加信息之外, 還可以通過簡單地在數據中不包含專用特徵碼,或者包含未保留為專用特 徵碼的特徵碼來由移動站200進行檢測。移動站200接收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以及下行鏈路數據後,進行 L1/L2控制信道以及DL-SCH的CRC校驗。在此情況下,移動站200檢 測到兩者的CRC校驗成功(ST1303、 ST1305)。並且,移動站200檢測 到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上行鏈路同步請求和表示無專用特徵碼的信息後 (ST1306),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基於爭用的隨機訪問處理 (ST1307)。該處理與圖5的ST506 ST509相同。另外,在DL-SCH的 接收時,通常使用PUCCH發送的HARQ的ACK在檢測到上行鏈路同步 請求的情況下不發送。進行基於爭用的隨機訪問處理後,上行鏈路數據以 及下行鏈路數據的通信重新開始(ST1308)。接著,說明在本實施例涉及的移動站200中上行鏈路再同步時 的動作。圖14是用於說明本實施例涉及的移動站200中上行鏈路再同步 時的動作的流程圖。如圖14所示,移動站200在Ll/L2控制信道中檢測到自身的 C-RNTI後(ST1401),接收下行鏈路數據(ST1402),判斷CRC校驗 是否成功(ST1403)。在此,移動站200在CRC校驗失敗的情況下,發送HARQ的 NACK (ST1404)。移動站200在Ll/L2控制信道的信息中被賦予了表示 不應發送NACK的信息的情況下,不發送NACK。移動站200在CRC校驗成功的情況下,確認數據中是否包含上行同步請求(ST1405)。移動站
200在不包含上行同步請求的情況下,發送HARQ的ACK (ST1406)。 移動站200在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求的情況下,進一步確認下行鏈路數據 中是否包含專用特徵碼(ST1407)。在此,移動站200在不包含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使用隨機選 擇的特徵碼進行前同步碼發送(ST1408)。移動站200使用隨機選擇的特 徵碼發送前同步碼之後,接收來自基站100的前同步碼應答(消息2)
(ST1409)。並且,移動站200從該前同步碼應答(消息2)中取得同步 信息與特徵碼的映射信息、特徵碼與新的C-RNTI (T-C-RNTO的映射信 息和消息3的調度信息,發送包含自身的C-RNTI的消息3 (ST1410)。 移動站200在發送消息3之後,從基站100接收爭用解決(消息4) (ST1411)。隨後,移動站200繼續數據收發(ST1412)。另一方面,移動站200在ST1407中包含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 使用專用特徵碼進行前同步碼發送(ST1413)。移動站200使用專用特徵 碼發送前同步碼之後,接收來自基站100的前同步碼應答(消息2)
(ST1414)。並且,移動站200從該前同步碼應答(消息2)中取得同步 信息,繼續數據收發(ST1412)。在此,使用圖15說明以上述方式通過定時器管理上行鏈路同步 的繼續的情況和接收來自基站100的上行同步請求的情況的動作。圖15 是用於說明在本實施例涉及的移動站200中,通過定時器管理上行鏈路同 步的繼續的情況和接收來自基站100的上行同步請求的情況的動作的流程 圖。另外,在圖15中,對進行與圖10以及圖14相同的處理的步驟賦予 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如圖15所示,移動站200在Ll/L2控制信道中檢測到自身的 C-RNTI後(ST1501),判斷管理上行鏈路同步的繼續的定時器是否到時 (ST1502)。並且,移動站200在管理上行鏈路同步的繼續的定時器到時 的情況下,進行圖10所示的ST1003以後的處理。另一方面,移動站200 在管理上行鏈路同步的繼續的定時器未到時的情況下,進行圖14所示的 ST1402以後的處理。圖16是表示本實施例涉及的移動站200的上級 的一部分的結構的模塊圖。上行同步管理部1601基於從基站100接收的DL-SCH管理 上行鏈路同步,根據上行鏈路同步的繼續的有無,指示CRC結果判斷部 1602進行圖IO或者圖14所示的處理。在上行鏈路同步的定時器到時的情 況下,指示進行圖10所示的處理,另一方面,在未到時的情況下,指示 進行圖14所示的處理。CRC結果判斷部1602進行DL-SCH的CRC校驗,同時判斷其 校驗結果。並且,在CRC校驗失敗,並且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情況下, 對隨機訪問執行部1603指示基於爭用的隨機訪問的執行。在除此之外的 情況下,指示隨機訪問判斷部1604判斷隨機訪問的必要性。隨機訪問判斷部1604確認DL-SCH內是否包含上行鏈路同步請 求和專用特徵碼,根據DL-SCH內包含的信息,指示發送HARQ的 ACK/NACK,或者對隨機訪問執行部1603指示專用特徵碼隨機訪問或者 基於爭用的隨機訪問。隨機訪問執行部1603根據來自CRC結果判斷部 1602或隨機訪問判斷部1604的指示執行隨機訪問。這樣,在本實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統中,接收包含上行同步請求 以及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DL-SCH,該DL-SCH的CRC校驗成功後, 使用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基站IOO在不發送爭用解決的情況下發送 下行鏈路數據。另一方面,接收包含上行同步請求但不包含專用特徵碼的 指定信息的DL-SCH後,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基站IOO 發送爭用解決後發送下行鏈路數據。這樣,在從基站100接收了包含上行 同步請求的DL-SCH的情況下移動站200進行隨機訪問,因此在移動站 200中不識別上行鏈路同步偏差的情況下也能實現上行再同步。另外,所謂在基站100側檢測到上行鏈路同步偏差的情況下的 上行鏈路同步偏差,與實際上上行鏈路同步是否偏差無關,是在移動站200 有必要通過隨機訪問進行再同步時,基站IOO判斷的狀態。如上面所說明的那樣,根據本實施例,移動站裝置根據DL-SCH 中包含的信息以及該DL-SCH的CRC校驗結果改變使用的特徵碼並進行 隨機訪問,基站裝置根據隨機訪問中使用的特徵碼切換爭用解決的發送的 有無並發送下行鏈路數據,因此,能夠根據移動站裝置選擇的特徵碼,假 定與其他移動站裝置之間發生衝突的狀況,同時進行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和上行再同步,因此在處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時,能夠 與能否分配專用特徵碼無關地實現有效的過程。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能夠進行各種變更後實施。在 上述實施例中,附圖中圖示的尺寸和形狀等並不限定於此,能夠在發揮本 發明的效果的範圍內進行適當變更。此外,在不脫離該發明目的的範圍內 能夠進行適當變更後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站裝置,其特徵在於管理上行鏈路同步,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下,在檢測到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的資源分配的情況下,進行隨機訪問。
2、 一種移動站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檢測到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使用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在檢 測到未保留為專用特徵碼的特徵碼的情況下,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 隨機訪問。
3、 一種移動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基站裝置進行對移動站裝置的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的資源分配;移動站裝置管理上行鏈路同步,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下,在 檢測到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的資源分配的情況下,進行隨機訪問。
4、 一種移動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 基站裝置進行對移動站裝置的特徵碼的指定;移動站裝置在檢測到專用特徵碼的情況下,使用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在檢測到未保留為專用特徵碼的特徵碼的情況下,使用隨機選擇的 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
5、 一種基站裝置向移動站裝置發送DL-SCH的移動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站裝置根據所述DL-SCH中包含的信息以及該DL-SCH的 CRC校驗結果改變使用的特徵碼並進行隨機訪問;所述基站裝置根據隨機訪問中使用的特徵碼切換爭用解決的發送的 有無並發送下行鏈路數據。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站裝置接收包含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用的專用特 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所述DL-SCH,該DL-SCH的CRC校驗成功後,使用 所述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所述基站裝置在不發送所述爭用解決的情況下發送下行鏈路數據。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站裝置接收包含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所述DL-SCH,該DL-SCH的CRC校驗失敗後,使用 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所述基站裝置在發送所述爭用解決之後發送下行鏈路數據。
8、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移動站裝置管理上行鏈路同步,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情況下接收不包含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 所述DL-SCH後,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所述基站裝置在發送所述爭用解決之後發送下行鏈路數據。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基站裝置通過不發送所述DL-SCH,指示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
10、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移動站裝置接收包含上行同步請求以及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所述DL-SCH,該DL-SCH的CRC校驗成功後,使用 所述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所述基站裝置在不發送所述爭用解決的情況下發送下行鏈路數據。
11、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移動站裝置接收包含上行同步請求、但不包含所述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所述DL-SCH後,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 隨機訪問;所述基站裝置在發送所述爭用解決之後發送下行鏈路數據。
12、 一種對處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的移動站裝置發送 DL-SCH的基站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發送單元,發送包含與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用的專用特徵碼 有關的信息的所述DL-SCH;以及控制單元,根據來自所述移動站裝置的隨機訪問中使用的特徵碼切換 爭用解決的發送的有無。
13、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發送單元發送包含所述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所述DL-SCH;所述控制單元檢測到使用所述專用特徵碼的隨機訪問後,不發送所述 爭用解決。
14、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發送單元發送包含所述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所述DL-SCH;所述控制單元檢測到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的隨機訪問後,發送所述 爭用解決。
15、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發送單元發送不包含所述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所述DL誦SCH;所述控制單元檢測到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的隨機訪問後,發送所述 爭用解決。
16、 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發送單元通過不發送所述DL-SCH,指示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 進行隨機訪問。
17、 一種對處於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的移動站裝置發送 DL-SCH的基站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發送單元,發送包含上行同步請求以及與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 有關的信息的所述DL-SCH。
18、 一種從基站裝置接收DL-SCH的移動站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判斷單元,判斷所述DL-SCH中包含的信息以及該DL-SCH的CRC校驗結果;隨機訪問執行單元,根據所述判斷單元的判斷結果改變使用的特徵碼 並進行隨機訪問。
19、 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移動站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移動站裝置還管理上行鏈路同步,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下,在所述判斷單元判斷為所述DL-SCH中包含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 開始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同時該DL-SCH的CRC校驗結果成功 的情況下,所述隨機訪問執行單元使用所述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
20、 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移動站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移動站裝置還管理上行鏈路同步,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下,在所述判斷單元判斷為該DL-SCH的CRC校驗結果失敗的情況下,所述隨機訪問執行單元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
21、 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移動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站裝置還管理上行鏈路同步,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下,在所述判斷單元判斷為所述DL-SCH中不包含下行鏈路數據的發送重新開始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的情況下,所述隨機訪問執行單元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
22、 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移動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判斷單元判斷為該DL-SCH的CRC校驗結果成功,同時判斷為所述DL-SCH中包含上行同步請求以及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後,所述隨機訪問執行單元使用所述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
23、 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移動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判斷單元判斷為所述DL-SCH中包含上行同步請求、但不包含上行再同步用的專用特徵碼的指定信息後,所述隨機訪問執行單元使用隨機選擇的特徵碼進行隨機訪問。
全文摘要
在移動站(200)中,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下,與能否分配專用特徵碼無關地實現有效的過程。一種從基站(100)對移動站(200)發送DL-SCH的移動通信系統,在移動站(200)中,在上行鏈路同步有偏差的狀態下,在檢測到資源分配的情況下,移動站(200)對基站(100)進行隨機訪問。基站(100)在隨機訪問信道中檢測到特徵碼後,向移動站(200)發送前同步碼應答。移動站(200)接收前同步碼應答後,向基站(100)發送消息(3)。
文檔編號H04W72/04GK101682899SQ20088001727
公開日2010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6日
發明者加藤恭之, 山田昇平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