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高血壓症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2023-06-02 08:48:06 1
專利名稱:治療高血壓症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高血壓症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屬於藥品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高血壓症是一種以動脈收縮壓和舒張壓升高,常伴有心、腦、腎和外周血管功能性和器質性改變為特徵的全身性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患高血壓症的人越來越多。目前,對高血壓症的治療主要通過服用一些西藥的降壓片來降低血壓,但是這些藥副作用較大,容易反覆,一旦停藥後血壓又會升高而且服藥後還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原部頒六冊公開的「複方杜仲片」是一種治療高血壓症的藥品;它的製備方法是取鉤藤部分粉碎、另外一部分與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和黃芩水提;然後幹膏粉和粉碎的鉤藤粉按照一個比例混合後壓片得到產品;存在的問題是服用的量比較大,患者需要每次服用5片;另外片劑為糖衣片,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療高血壓症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本產品降壓效果好、療效顯著,並且使用安全、無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服用後不易反覆,服用劑量減少,另外產品可以滿足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內的人群使用。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按照重量份計算,它用炒杜仲600~900份、益母草600~900份、夏枯草200~500份、黃芩200~500份和鉤藤200~500份製備而成;具體的說,按照重量計算,它用炒杜仲781.67g、益母草781.67g、夏枯草468.33g、黃芩468.33g和鉤藤468.33g製備而成;所述的藥物製劑為片劑、膠囊劑、軟膠囊、顆粒劑、滴丸、口服液或糖漿劑。
本產品是這樣製備的稱取原料藥材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黃芩和鉤藤,取部分鉤藤加乙醇回流提取1~4次,每次1~3小時,濾過,合併提取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濾渣與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和黃芩加水煎煮2~4次,每次0.5~2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12~36小時,吸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時測相對密度為1.35~1.38的稠膏,加入上述鉤藤提取物細粉,混勻,乾燥,粉碎,即得本發明藥物的有效成分,將得到的藥物有效成分加入需要的輔料、按照常規方法製備成所需的製劑;如片劑、膠囊劑、軟膠囊、顆粒劑、滴丸、口服液或糖漿劑。
具體說,本發明的片劑是這樣製備的稱取原料藥材炒杜仲600g、益母草600g、夏枯草200g、黃芩200g和鉤藤280g,取鉤藤加乙醇回流提取1次,每次3小時,濾過,合併提取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濾渣與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和黃芩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小時,第二次0.5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12小時,吸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時測相對密度為1.35~1.38的稠膏,加入上述鉤藤提取物細粉,混勻,乾燥,粉碎,加適量乙醇制粒,乾燥,壓製成1000片,即得。
本發明的膠囊劑是這樣製備的稱取原料藥材炒杜仲781.67g、益母草781.67g、夏枯草468.33g、黃芩468.33g和鉤藤468.33g,取鉤藤250g加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1.5小時,第二次1小時,濾過,合併提取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濾渣與其餘鉤藤、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和黃芩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24小時,吸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時測相對密度為1.35~1.38的稠膏,加入上述鉤藤提取物細粉,混勻,乾燥,粉碎,製成顆粒,裝膠囊,製成1000粒,即得。
本發明的藥品具有補腎,平肝,清熱的功效,主要用於腎虛肝旺之高血壓症。經臨床試驗證明,本藥品能改善腎虛肝旺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症狀,包括眩暈、頭痛、煩躁、失眠、耳鳴及腰膝酸軟等,並具有較好的降血壓效果,療效顯著,並且使用安全,無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降壓效果好、療效顯著,並且使用安全、無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服用後不易反覆的優點,服用劑量減少,另外產品可以滿足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內的人群使用;如產品改為膠囊製劑之後,由於工藝的改變,服用量減少為一次3粒。
以下是本發明的臨床試驗資料試驗設計採用隨機平行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設計,按隨機數字表分配奇數為治療組,偶數為對照組。合格受試者隨機分配至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140例,對照組50例。所有病例均應嚴格控制可變因素,保證有較好的依從性。
研究目的(一)觀察本品複方杜仲片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對其安全性作出評價;(二)評價本品複方杜仲片治療高血壓病(腎虛肝旺證)改善臨床症狀的療效。
治療方案(一)病例選擇1、診斷標準(1)高血壓病診斷標準收縮壓等於或高於18.6kpa(140mmHg),舒張壓等於或高於2.0kpa(90mmHg),即可確診為高血壓。臨床表現為肝火亢盛或陰虛陽亢證者。
(2)中醫辯證標準腎虛肝旺證眩暈、頭痛、煩躁失眠、耳鳴、腰膝酸軟、舌紅苔黃或薄白或少苔、脈弦數或弦細而數。
上述證候,只要出現眩暈、頭痛、煩躁失眠,耳鳴,其中二~三項症狀即可作為納入病例標準。
2、驗證病例納入標準(1)符合高血壓病診斷及中醫辯證標準的患者可納入驗證病例,以II期高血壓病為主要驗證對象。
(2)年齡在40-70歲者。
3、排除標準(1)明顯加夾症或合併症者;(2)年齡在40歲以下,70歲以上者;(3)I、III期高血壓患者;(4)伴有嚴重心血管、肝、腎等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惡性腫瘤患者;(5)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驗證者。
(二)試驗藥物1、治療組本品複方杜仲片(杜仲降壓片)5片,一日三次,連服四周。
2、對照組杞菊地黃丸1丸,一日三次(或口服液2支,一日三次),連服四周。
試驗期中兩組病例均忌過勞,忌煙、忌酒、忌喝濃茶。
(三)觀察指標1、療效性觀察指標(1)相關症狀及體徵眩暈、頭痛、煩躁失眠、耳鳴、腰膝酸軟。
主要症狀量化分級標準
(2)血壓測量(3)胸部X線檢查(4)心電圖檢查(5)眼底檢查2、安全性觀察(1)一般體檢項目(2)血、尿、便常規(3)心、肝、腎功能檢查(四)療效判斷1、降壓療效評定標準(參照1979年全國心血管流行病學及人群防治座談會制定的標準)(1)顯效①舒張壓下降1.3kpa(10mmHg)以上並達到正常範圍;②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7kpa(20mmHg)或以上。需具備其中1項。
(2)有效①舒張壓下降不及1.3kpa(10mmHg),但已達到正常範圍;②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3-2.5kpa(10-19mmHg),但未達到正常範圍;③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4kpa(30mmHg)以上。需具備其中1項。
(3)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
2、症狀療效評定標準主要症狀眩暈、頭痛、煩躁、失眠、耳鳴、腰膝酸軟(1)顯效上述症狀消失或由三級降至一級。
(2)有效上述症狀減輕或由三級降至二級,或由二級降至一級(3)無效上述症狀無變化。
數據管理及統計分析所有數據採用Excel軟體錄入並進行管理。分類資料用頻數或構成比進行描述,採用非參數檢驗或X2檢驗;等級資料用頻數或構成比進行描述,採用非參數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進行描述,採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或非參數檢驗。
臨床試驗一試驗單位貴州省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試驗時間2002年3月-2002年10月治療結果(一)治療前兩組一般資料可比性分析1、兩組病例來源情況比較表1 兩組病例來源情況比較
兩組病例來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兩組性別比較表2 兩組性別比較
兩組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3、兩組年齡比較表3 兩組年齡(歲)比較
兩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4、兩組病程比較表4 兩組病程(年)比較
兩組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5、兩組治療前主要臨床症狀比較表5 兩組治療前主要臨床症狀比較
表5分析結果,兩組以上臨床症狀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6、兩組治療前舌象、脈象比較表6 兩組舌象比較
表7 兩組脈象比較
表6、表7分析結果表明,兩組舌象、脈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7、兩組治療前血壓比較表8 兩組治療前血壓比較(x±s)
表8分析結果表明,兩組血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二)治療結果1、療效性分析(1)兩組降壓總療效比較分析
表9 兩組降壓總療效比較分析
表9分析結果,兩組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兩組主要臨床症狀療效比較分析①兩組眩暈療效比較分析表10 兩組眩暈療效比較分析
表10分析結果,兩組眩暈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②兩組頭痛療效比較分析表11 兩組頭痛療效比較分析
表11分析結果,兩組頭痛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③兩組煩躁療效比較分析表12 兩組煩躁療效比較分析
表12分析結果,兩組煩躁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④兩組失眠療效比較分析表13 兩組失眠療效比較分析
表13分析結果,兩組失眠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
⑤兩組耳鳴療效比較分析
表14 兩組耳鳴療效比較分析
表14分析結果,兩組耳鳴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
⑥兩組腰膝酸軟療效比較分析表15 兩組腰膝酸軟療效比較分析
表14分析結果,兩組腰膝酸軟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⑦兩組治療後舌象改變比較分析表16 兩組治療後舌象改變比較分析
治療後兩組舌象比較X2=0.17,P=0.67表16分析結果,兩組治療前後舌象均有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後舌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⑧兩組治療後脈象改變比較分析表17 兩組治療後脈象改變比較分析
治療後兩組比較X2=0.88,P=0.35表17分析結果,兩組治療前後脈象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後脈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兩組治療後血壓比較
表18 兩組治療後血壓比較(x±s)
治療後兩組比較收縮壓F=0.99,P=0.32;舒張壓F=8.13,P=0.004。
兩組治療前後差值比較收縮壓F=1.42,P=0.23;舒張壓F=10.17,P=0.002。
表18分析結果,兩組治療前後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療前後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兩藥均有降壓的作用。通過對兩組治療前後血壓差值進行比分析結果,兩組收縮壓差值無統計學意義;舒張壓差值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優於對照組。
(4)治療組性別、年齡及病程療效分析①治療組性別與療效關係分析表19 治療組性別與療效關係分析
表19結果表明,治療組不同性別的療效相同。
②治療組年齡與療效關係分析表20 治療組年齡與療效關係分析
表20結果表明,治療組不同年齡的療效相同。
③治療組病程與療效關係分析表21 治療組病程與療效關係分析
表21結果表明,治療組不同病程的療效相同。
2、安全性分析(1)兩組實驗室安全性檢查結果分析表22 兩組實驗室安全性檢查結果分析
治療組與對照組共有5例腎功能治療前後均異常,5例病例治療前後肌苷均稍有偏高,餘無明顯變化。
(2)不良反應分析本研究共190例病例,治療過程中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3)安全性分析本研究190例病例,治療過程中實驗室檢查無毒副作用,且無不良反應發生,說明兩藥臨床使用是安全的。
討論與結論(一)治療前一般資料可比性分析1、兩組治療前病例來源、性別、年齡及病程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兩組治療前主要臨床症狀眩暈、頭痛、煩躁、失眠、耳鳴、腰膝酸軟、舌象及脈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較好的可比性。
3、兩組治療前收縮壓及舒張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較好的可比性。
(二)療效性分析1、降壓總療效結果分析本研究共190例高血壓患者,採用隨機平行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設計的方法,將患者隨機分配到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結果治療組140例,降壓總有效率為92.14%;對照組50例,降壓總有效率為82.00%,兩組療效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臨床有治療意義。
2、主要臨床症狀療效分析對兩組患者主要臨床症狀包括眩暈、頭痛、煩躁、失眠、耳鳴及腰膝酸軟的療效進行比較分析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失眠、耳鳴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其餘症狀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療效相當。
3、舌象、脈象結果兩組治療後舌象、脈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4、兩組血壓檢測結果分析兩組治療前後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療前後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兩藥均有降壓的作用。通過對兩組治療前後血壓差值進行比分析結果,兩組收縮壓差值無統計學意義;舒張壓差值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優於對照組。
5、治療組性別、年齡及病程與療效關係經對治療組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及不同病程的療效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及不同病程的療效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具有較好的療效。
6、療效性結論本品複方杜仲片(杜仲降壓片)能改善腎虛肝旺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症狀,包括眩暈、頭痛、煩躁、失眠、耳鳴及腰膝酸軟等,並具有較好的降血壓效果。
(三)安全性分析1、實驗室安全性檢查結果對190例患者治療前後血、尿、便常規,心、肝、腎功能進行檢查,結果均無異常變化,無毒副作用。
2、不良反應結果190例患者治療過程中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3、安全性結論兩藥臨床使用安全,未發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
臨床試驗二試驗單位貴州省交通醫院試驗時間2002年3月-2002年10月治療結果(一)治療前兩組一般資料可比性分析1、兩組病例來源情況比較表23 兩組病例來源情況比較
兩組病例來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兩組性別比較
表24兩組性別比較
兩組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3、兩組年齡比較表25 兩組年齡(歲)比較
兩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4、兩組病程比較表26 兩組病程(年)比較
兩組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5、兩組治療前主要臨床症狀比較表27 兩組治療前主要臨床症狀比較
表27分析結果,兩組以上臨床症狀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6、兩組治療前舌象、脈象比較表28 兩組舌象比較
表29 兩組脈象比較
表28、表29分析結果表明,兩組舌象、脈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7、兩組治療前血壓比較表30 兩組治療前血壓比較(x±s)
表30分析結果表明,兩組血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二)治療結果1、療效性分析(1)兩組降壓總療效比較分析表31 兩組降壓總療效比較分析
表31分析結果,兩組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兩組主要臨床症狀療效比較分析①兩組眩暈療效比較分析表32 兩組眩暈療效比較分析
表32分析結果,兩組眩暈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
②兩組頭痛療效比較分析
表33 兩組頭痛療效比較分析
表33分析結果,兩組頭痛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
③兩組煩躁療效比較分析表34 兩組煩躁療效比較分析
表34分析結果,兩組煩躁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
④兩組失眠療效比較分析表35 兩組失眠療效比較分析
表35分析結果,兩組失眠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
⑤兩組耳鳴療效比較分析表36 兩組耳鳴療效比較分析
表36分析結果,兩組耳鳴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
⑥兩組腰膝酸軟療效比較分析表37 兩組腰膝酸軟療效比較分析
表37分析結果,兩組腰膝酸軟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
⑦兩組治療後舌象改變比較分析表38 兩組治療後舌象改變比較分析
治療後兩組舌象比較P=1.00表38分析結果,兩組治療前後舌象均無改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後舌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⑧兩組治療後脈象改變比較分析表39 兩組治療後脈象改變比較分析
治療後兩組比較X2=0.03,P=0.85表39分析結果,治療組治療前後脈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後脈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兩組治療後血壓比較表40 兩組治療後血壓比較(x±s)
治療後兩組比較收縮壓F=11.99,P=0.0007;舒張壓F=3.44,P=0.07。
兩組治療前後差值比較收縮壓F=2.98,P=0.09;舒張壓F=0.63,P=0.42。
表40分析結果,兩組治療前後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療前後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兩藥均有降壓的作用。通過對兩組治療前後血壓差值進行比分析結果,兩組收縮壓及舒張壓差值均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兩藥降壓的作用相同。
(4)治療組性別、年齡及病程療效分析①治療組性別與療效關係分析表41 治療組性別與療效關係分析
表41結果表明,治療組不同性別的療效相同。
②治療組年齡與療效關係分析
表42 治療組年齡與療效關係分析
表42結果表明,治療組不同年齡的療效相同。
③治療組病程與療效關係分析表43 治療組病程與療效關係分析
表43結果表明,治療組不同病程的療效相同。
2、安全性分析(1)兩組實驗室安全性檢查結果分析表44 兩組實驗室安全性檢查結果分析
治療組與對照組病人治療前後血、尿、便常規,心、肝、腎功能均正常,無明顯毒副作用。
(2)不良反應分析本研究共130例病例,治療過程中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3)安全性分析本研究130例病例,治療過程中實驗室檢查無毒副作用,且無不良反應發生,說明兩藥臨床使用是安全的。
討論與結論(一)治療前一般資料可比性分析1、兩組治療前病例來源、性別、年齡及病程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兩組治療前主要臨床症狀眩暈、頭痛、煩躁、失眠、耳鳴、腰膝酸軟、舌象及脈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較好的可比性。
3、兩組治療前收縮壓及舒張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較好的可比性。
(二)療效性分析1、降壓總療效結果分析本研究共130例高血壓患者,採用隨機平行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設計的方法,將患者隨機分配到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結果治療組100例,降壓總有效率為85.00%;對照組30例,降壓總有效率為73.33%,兩組療效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臨床有治療意義。
2、主要臨床症狀療效分析對兩組患者主要臨床症狀包括眩暈、頭痛、煩躁、失眠、耳鳴及腰膝酸軟的療效進行比較分析結果,以上症狀療效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且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
3、舌象、脈象結果兩組治療後舌象、脈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4、兩組血壓檢測結果分析兩組治療前後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療前後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兩藥均有降壓的作用。通過對兩組治療前後血壓差值進行比分析結果,兩組收縮壓及舒張壓差值均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兩藥降壓的作用相同。
5、治療組性別、年齡及病程與療效關係經對治療組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及不同病程的療效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及不同病程的療效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具有較好的療效。
6、療效性結論本品複方杜仲片(杜仲降壓片)能改善腎虛肝旺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症狀,包括眩暈、頭痛、煩躁、失眠、耳鳴及腰膝酸軟等,並具有較好的降血壓效果。
(三)安全性分析1、實驗室安全性檢查結果對130例患者治療前後血、尿、便常規,心、肝、腎功能進行檢查,結果均無異常變化,無毒副作用。
2、不良反應結果130例患者治療過程中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3、安全性結論兩藥臨床使用安全,未發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
臨床試驗三
試驗單位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試驗時間2002年3月-2002年10月治療結果(一)治療前兩組一般資料可比性分析1、兩組病例來源情況比較表45 兩組病例來源情況比較
兩組病例來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兩組性別比較表46 兩組性別比較
兩組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3、兩組年齡比較表47 兩組年齡(歲)比較
兩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4、兩組病程比較表48 兩組病程(年)比較
兩組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5、兩組治療前主要臨床症狀比較表49 兩組治療前主要臨床症狀比較
表49分析結果,兩組以上臨床症狀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6、兩組治療前舌象、脈象比較表50 兩組舌象比較
表51 兩組脈象比較
表50、表51分析結果表明,兩組舌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脈象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但對療效判定無明顯影響。
7、兩組治療前血壓比較表52 兩組治療前血壓比較(x±s)
表52分析結果表明,兩組血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二)治療結果1、療效性分析
(1)兩組降壓總療效比較分析表53 兩組降壓總療效比較分析
表53分析結果,兩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
(2)兩組主要臨床症狀療效比較分析①兩組眩暈療效比較分析表54 兩組眩暈療效比較分析
表54分析結果,兩組眩暈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②兩組頭痛療效比較分析表55 兩組頭痛療效比較分析
表55分析結果,兩組頭痛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③兩組煩躁療效比較分析表56 兩組煩躁療效比較分析
表56分析結果,兩組煩躁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④兩組失眠療效比較分析表57 兩組失眠療效比較分析
表57分析結果,兩組失眠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⑤兩組耳鳴療效比較分析
表58 兩組耳鳴療效比較分析
表58分析結果,兩組耳鳴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⑥兩組腰膝酸軟療效比較分析表59 兩組腰膝酸軟療效比較分析
表59分析結果,兩組腰膝酸軟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⑦兩組治療後舌象改變比較分析表60 兩組治療後舌象改變比較分析
治療後兩組舌象比較X2=13.14,P=0.0003表60分析結果,兩組治療前後舌象均有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後舌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⑧兩組治療後脈象改變比較分析表61 兩組治療後脈象改變比較分析
治療後兩組比較X2=12.01,P=0.0005表61分析結果,兩組治療前後脈象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後脈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兩組治療後血壓比較
表62 兩組治療後血壓比較(x±s)
治療後兩組比較收縮壓F=1.92,P=0.17;舒張壓F=6.71,P=0.01。
兩組治療前後差值比較收縮壓F=1.29,P=0.26;舒張壓F=0.09,P=0.77。
表62分析結果,兩組治療前後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療前後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兩藥均有降壓的作用。通過對兩組治療前後血壓差值進行比分析結果,兩組收縮壓及舒張壓差值均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兩藥降壓的作用相同。
(4)治療組性別、年齡及病程療效分析①治療組性別與療效關係分析表63 治療組性別與療效關係分析
表63結果表明,治療組不同性別的療效相同。
②治療組年齡與療效關係分析表64 治療組年齡與療效關係分析
表64結果表明,治療組不同年齡的療效相同。
③治療組病程與療效關係分析
表65 治療組病程與療效關係分析
表65結果表明,治療組不同病程的療效相同。
2、安全性分析(1)兩組實驗室安全性檢查結果分析表66 兩組實驗室安全性檢查結果分析
心電圖檢查異常治療組1例杜××,男,治療前後均為心肌缺血,室壁增厚,餘無明顯變化。
對照組1例楊××,男,治療前後均為心肌缺血,心律不齊,餘無明顯變化。
(2)不良反應分析本研究共80例病例,治療過程中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3)安全性分析本研究80例病例,治療過程中實驗室檢查無毒副作用,且無不良反應發生,說明兩藥臨床使用是安全的。
討論與結論(一)治療前一般資料可比性分析1、兩組治療前病例來源、性別、年齡及病程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兩組治療前主要臨床症狀眩暈、頭痛、煩躁、失眠、耳鳴、腰膝酸軟、舌象及脈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較好的可比性。
3、兩組治療前收縮壓及舒張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較好的可比性。
(二)療效性分析1、降壓總療效結果分析本研究共80例高血壓患者,採用隨機平行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設計的方法,將患者隨機分配到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結果治療組60例,降壓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20例,降壓總有效率為75.00%,兩組療效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
2、主要臨床症狀療效分析對兩組患者主要臨床症狀包括眩暈、頭痛、煩躁、失眠、耳鳴及腰膝酸軟的療效進行比較分析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眩暈、失眠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餘症狀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舌象、脈象結果兩組治療後舌象、脈象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4、兩組血壓檢測結果分析兩組治療前後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療前後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兩藥均有降壓的作用。通過對兩組治療前後血壓差值進行比分析結果,兩組收縮壓及舒張壓差值均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兩藥降壓的作用相同。
5、治療組性別、年齡及病程與療效關係經對治療組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及不同病程的療效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及不同病程的療效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具有較好的療效。
6、療效性結論本品複方杜仲片(杜仲降壓片)能改善腎虛肝旺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症狀,包括眩暈、頭痛、煩躁、失眠、耳鳴及腰膝酸軟等,並具有較好的降血壓效果。
(三)安全性分析1、實驗室安全性檢查結果對80例患者治療前後血、尿、便常規,心、肝、腎功能進行檢查,結果均無異常變化,無毒副作用。
2、不良反應結果80例患者治療過程中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3、安全性結論兩藥臨床使用安全,未發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
臨床試驗總結綜合上述於2002年3月-2002年10月在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貴州省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及貴州省交通醫院進行該藥治療高血壓病(腎虛肝旺證)的III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本品複方杜仲片治療組300例,總有效率為90.67%;杞菊地黃丸對照組100例,總有效率為78.00%,兩組臨床療效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實施例1稱取原料藥材炒杜仲781.67g、益母草781.67g、夏枯草468.33g、黃芩468.33g和鉤藤468.33g,取鉤藤250g加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1.5小時,第二次1小時,濾過,合併提取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濾渣與其餘鉤藤、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和黃芩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24小時,吸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時測相對密度為1.35~1.38的稠膏,加入上述鉤藤提取物細粉,混勻,乾燥,粉碎,製成顆粒,裝膠囊,製成1000粒,即得本發明的膠囊劑。其中內容物為棕褐色的顆粒或粉末;氣微,味澀、微苦。本品口服,一日3次,每次3粒。每粒裝0.48g。
本發明的實施例2稱取原料藥材炒杜仲600g、益母草600g、夏枯草200g、黃芩200g和鉤藤280g,取鉤藤150g加乙醇回流提取1次,每次3小時,濾過,合併提取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濾渣與其餘鉤藤、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和黃芩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小時,第二次0.5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12小時,吸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時測相對密度為1.35~1.38的稠膏,加入上述鉤藤提取物細粉,混勻,乾燥,粉碎,加適量乙醇制粒,乾燥,壓製成1000片,即得本發明的片劑。
本發明的實施例3稱取原料藥材炒杜仲900g、益母草900g、夏枯草500g、黃芩500g和鉤藤500g,取鉤藤加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併提取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濾渣與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和黃芩加水煎煮4次,每次0.5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36小時,吸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時測相對密度為1.35~1.38的稠膏,加入上述鉤藤細粉,混勻,乾燥,粉碎,然後加入吐溫-80和丙二醇,混勻,用膠體磨研磨後壓製成軟膠囊,即得到本發明的軟膠囊。
本發明的實施例4稱取原料藥材炒杜仲800g、益母草800g、夏枯草400g、黃芩400g和鉤藤400g,取鉤藤加乙醇回流提取3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第三次1小時,濾過,合併提取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濾渣與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和黃芩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30小時,吸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時測相對密度為1.35~1.38的稠膏,加入上述鉤藤細粉,混勻,乾燥,粉碎,然後加入阿司帕坦和乳糖適量,幹壓制粒即得本發明的顆粒劑。
本發明的實施例5稱取原料藥材炒杜仲700g、益母草700g、夏枯草250g、黃芩250g和鉤藤250g,取鉤藤加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1小時,第二次0.5小時,濾過,合併提取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濾渣與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和黃芩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24小時,吸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時測相對密度為1.35~1.38的稠膏,加入上述鉤藤細粉,混勻,乾燥,粉碎,加入植物油基質,制丸,即得本發明的滴丸劑。
本發明的實施例6稱取原料藥材炒杜仲600g、益母草600g、夏枯草200g、黃芩200g和鉤藤200g,取鉤藤加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併提取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濾渣與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和黃芩加水煎煮4次,每次0.5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36小時,吸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時測相對密度為1.35~1.38的稠膏,加入上述鉤藤細粉,混勻,乾燥,粉碎,加入溶劑和適量蜂蜜及山梨酸,即得本發明的口服液製劑。
本發明的實施例7稱取原料藥材炒杜仲900g、益母草900g、夏枯草500g、黃芩500g和鉤藤500g,取鉤藤加乙醇回流提取1次,每次3小時,濾過,合併提取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濾渣與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和黃芩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小時,第二次0.5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12小時,吸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時測相對密度為1.35~1.38的稠膏,加入上述鉤藤細粉,混勻,乾燥,粉碎,然後加入甘油並研勻後加入糖漿劑,即得本發明的糖漿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高血壓症的藥物製劑,其特徵在於按照重量份計算,它用炒杜仲600~900份、益母草600~900份、夏枯草200~500份、黃芩200~500份和鉤藤200~500份製備而成。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高血壓症的藥物製劑,其特徵在於按照重量計算,它用炒杜仲781.67g、益母草781.67g、夏枯草468.33g、黃芩468.33g和鉤藤468.33g製備而成。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治療高血壓症的藥物製劑,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藥物製劑為片劑、膠囊劑、軟膠囊、顆粒劑、滴丸、口服液或糖漿劑。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治療高血壓症的藥物製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稱取原料藥材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黃芩和鉤藤,取鉤藤250g加乙醇回流提取1~4次,每次1~3小時,濾過,合併提取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濾渣與其餘鉤藤、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和黃芩加水煎煮2~4次,每次0.5~2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12~36小時,吸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時測相對密度為1.35~1.38的稠膏,加入上述鉤藤細粉,混勻,乾燥,粉碎,即得本發明藥物的有效成分,將得到的藥物有效成分加入需要的輔料、按照常規方法製備成所需的製劑。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治療高血壓症的藥物製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稱取原料藥材炒杜仲600g、益母草600g、夏枯草200g、黃芩200g和鉤藤280g,取鉤藤150g加乙醇回流提取1次,每次3小時,濾過,合併提取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濾渣與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和黃芩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小時,第二次0.5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12小時,吸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時測相對密度為1.35~1.38的稠膏,加入上述鉤藤提取物細粉,混勻,乾燥,粉碎,加適量乙醇制粒,乾燥,壓製成1000片,即得本發明的片劑。
6.按照權利要求2或4所述治療高血壓症的藥物製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稱取原料藥材炒杜仲781.67g、益母草781.67g、夏枯草468.33g、黃芩468.33g和鉤藤468.33g,取鉤藤250g加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1.5小時,第二次1小時,濾過,合併提取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乾燥,粉碎成細粉,備用;濾渣與其餘鉤藤、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和黃芩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靜置24小時,吸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時測相對密度為1.35~1.38的稠膏,加入上述鉤藤提取物細粉,混勻,乾燥,粉碎,製成顆粒,裝膠囊,製成1000粒,即得本發明的膠囊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治療高血壓症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本藥品用炒杜仲、益母草、夏枯草、黃芩和鉤藤製備而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藥品具有降壓效果好、療效顯著,並且使用安全、無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服用後不易反覆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K9/20GK1733116SQ20051020047
公開日2006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16日
發明者張勁翼 申請人:貴陽德昌祥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