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卡圈繞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10:13:5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扁卡圈的生產方法及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扁卡圈繞制裝置。
背景技術:
:
目前,扁卡圈(圖3和圖4所示)是通過衝壓設備衝壓鋼板形成的,衝壓時能夠形成扁卡圈表面的弧度和整體的扭曲度,這種生產方式存在一些弊端:衝壓時,鋼板的中心圓形落料就廢棄了,造成極大的浪費,即使中心圓形落料能夠再次衝壓成小規格的扁卡圈,也僅僅是減少一些浪費,還存在原材料利用率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材料利用率高、產品質量好且工作效率高的扁卡圈繞制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扁卡圈繞制裝置,含有繞制機,所述繞制機的機座上設置有固定端板,所述固定端板的正面沿圓周間隔設置有固定導向架,每一所述固定導向架上均設置一個移動架,二者滑動配合,每一所述移動架的內端均設置有操作頭,每一所述移動架的外端與一個曲柄的一端連接,每一個所述曲柄的中部均與所述固定端板鉸接,每一所述曲柄的另一端與一個模型塊相接觸,所述模型塊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固定端板上,所述固定端板的中間安裝有芯軸,所述固定端板的背面與支撐板的前端連接,所述支撐板上至少設置兩組夾緊送板機構,每組夾緊送板機構包括上下兩個夾緊送板輥,所述支撐板的後端與板面整形固定架的前端連接,所述板面整形固定架上設置有板面整形導向輪,所述板面整形固定架的後端與側面整形固定架的前端連接,所述側面整形固定架上設置有側面整形導向輪,鋼帶由放線盤引出,經過所述側面整形導向輪和板面整形導向輪後進入兩個所述夾緊送板輥之間,由所述夾緊送板輥將鋼帶送入所述固定端板的正面,在所有操作頭的作用下,鋼帶繞製成扁卡圈,成型的扁卡圈切斷後落入集料箱。
每組的所述夾緊送板機構的下方的所述夾緊送板輥與所述固定端板固定式連接,上方的所述夾緊送板輥與提升架的下端連接,所述提升架與所述固定端板上的導軌滑動式連接,並且所述提升架與所述固定端板之間設置有鎖緊機構;相鄰兩組夾緊送板機構之間設置有導向器,所述導向器通過固定卡與所述固定端板連接,所述導向器中設置有導向槽,所述鋼帶從所述導向槽中通過。
所述鎖緊機構包括鎖緊手柄和凸輪,所述鎖緊手柄按下,所述凸輪與所述固定端板鎖死,反之,所述鎖緊手柄抬起,所述凸輪與所述固定端板鬆開。
所述操作頭包括切刀、頂簧板和繞絲板;所述切刀為兩個且間隔分布,扁卡圈繞製成性後,兩個所述切刀在脫離所述芯軸的狀態下形成對切,將扁卡圈的尾端切斷,形成成品。
所述模型板為錐形板、方形板、弧形板或牛角板,所述模型板通過螺栓與所述固定座活動式連接;所述曲柄上設置有繞行板,所述曲柄上設置有扭簧、回位彈簧或動力機,所述固定導向架為八個且沿圓周均布。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採用鋼帶繞制的方法製作扁卡圈,能夠形成連續化生產,其產品質量好且大大降低成本。
2、本實用新型能夠對鋼帶的側面和板面分別進行整形和導向,使鋼帶處於最佳繞制狀態,保證繞制質量;另外,夾緊送板輥採用對輥式結構,其中上端的夾緊送板輥固定在提升架的下端,能升降,有利於鋼帶的準確送入。
3、本實用新型採用多對夾緊送板輥,提高夾緊力,並且,相鄰夾緊送板輥之間設置有導向器,能夠使鋼帶精確導入繞制機的進線孔。
4、本實用新型採用兩把切刀,或者採用一把切刀和一個墊塊,在完全脫離芯軸的狀態下切斷扁卡圈,減少芯軸的磨損量,同時有利於修毛刺方便快捷且產品不容易變形。
5、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材料利用率高、產品質量好且工作效率高,其適用範圍廣,推廣後綜合效益良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扁卡圈繞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扁卡圈繞制裝置的左視圖;
圖3為扁卡圈的平面圖;
圖4為圖3所示扁卡圈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見圖1-圖4,圖中,1-固定端板,2-移動架,3-固定導向架,4-曲柄,5-繞行板,6-操作頭,7-模型塊,8-固定座,9-芯軸,10-機座,11-鋼帶,12-側面整形導向輪,13-側面整形固定架,14-板面整形固定架,15-板面整形導向輪,16-導向器,17-固定卡,18-支撐板,19-夾緊送板輥,20-提升架,21-鎖緊手柄,22-扁卡圈。
扁卡圈繞制裝置含有繞制機,繞制機的機座10上設置有固定端板1,固定端板1上均布有至少四個固定導向架3(圖中為八個,根據需要還可以是六個),其中:每一固定導向架3上均設置一個移動架2,二者滑動配合,每一移動架2的內端均設置有操作頭6,每一移動架2的外端與一個曲柄4的一端連接,每一個曲柄4的中部均與固定端板1鉸接,每一曲柄4的另一端與一個模型塊7相接觸,模型塊7固定在固定座8上,固定座8固定在固定端板1上,固定端板1的中間安裝有芯軸9,其中:固定端板1的背面與支撐板18的前端連接,支撐板18上至少設置兩組夾緊送板機構,每組夾緊送板機構包括上下兩個夾緊送板輥19,支撐板18的後端與板面整形固定架14的前端連接,板面整形固定架14上設置有板面整形導向輪15,板面整形固定架14的後端與側面整形固定架13的前端連接,側面整形固定架13上設置有側面整形導向輪12,鋼帶11由放線盤引出(放線盤圖中未畫出),經過側面整形導向輪12和板面整形導向輪15後進入兩個夾緊送板輥19之間,由夾緊送板輥19將鋼帶11送入固定端板1的正面,在操作頭6的作用下,鋼帶11繞製成扁卡圈22,成型的扁卡圈22切斷後落入集料箱。
每組的夾緊送板機構的下方的夾緊送板輥19與固定端板1固定式連接,上方的夾緊送板輥19與提升架20的下端連接,提升架20與固定端板1上的導軌滑動式連接,並且提升架20與固定端板1之間設置有鎖緊機構;相鄰兩組夾緊送板機構之間設置有導向器16,導向器16通過固定卡17與固定端板1連接,導向器16中設置有導向槽,鋼帶11從導向槽中通過。
鎖緊機構包括鎖緊手柄18和凸輪,鎖緊手柄18按下,凸輪與固定端板1鎖死,反之,鎖緊手柄18抬起,凸輪與固定端板1鬆開。
操作頭6包括切刀、頂簧板和繞絲板;切刀為兩個且間隔分布,扁卡圈22繞製成性後,兩個切刀在脫離芯軸9的狀態下形成對切,將扁卡圈22的尾端切斷,形成成品。
操作頭6還為頂簧板或繞絲板;模型板7為錐形板、方形板、弧形板或牛角板,模型板7通過螺栓與固定座8活動式連接。曲柄4上設置有繞行板5,曲柄4上設置有扭簧、回位彈簧或動力機。
工作時,鋼帶11導入固定端板1的正面,並且在操作頭6的作用下繞製成型,然後兩個切刀運動,形成對切,在離開芯軸9的位置上將扁卡圈22的尾端切斷,形成成品扁卡圈,該扁卡圈落入收集箱,完成一個工作循環。當然,也可以採用一個切刀和一個墊塊的結構形式,此時,切刀和墊塊形成對切,將扁卡圈的尾端切斷,形成成品扁卡圈。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