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與流程
2023-06-07 22:27:22 3

本發明涉及高速鐵路橋梁施工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滬通常熟高架站62孔單線箱梁,布置於正線雙線箱梁的兩側,傳統方式是分別採用500t和900t架梁設備分別對單線箱梁和雙線箱梁進行架設施工,但針對滬通常熟高架站特殊工況,若兩套設備同時進行施工,則兩套設備在空間上會相互影響,並且針對62孔單線箱梁,需專門調撥一套架梁設備和配套人員,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以解決滬通常熟高架站特殊工況下,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技術難題,降低工程成本,實現高架站特殊工況下單雙線箱梁採用一套設備完成施工。
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用於在前後兩組橋墩間架設左、右兩個單線箱梁和中間的雙線箱梁,一組橋墩包括位於左、右兩側的橋墩和中間的橋墩,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將兩個臥枕梁分別吊放至兩組橋墩的墊石上,臥枕梁前後對稱,且相對於中間的橋墩左右對稱,在臥枕梁的頂部沿左右方向設置直線軌道,使直線軌道水平;
步驟二、將兩個移梁裝置分別吊放至兩條直線軌道上,並使移梁裝置位於臥枕梁的中間,移梁裝置設置在直線軌道上;
步驟三、運送雙線箱梁的運梁車將一個單線箱梁固定在其上後,運至施工現場,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的前後兩端架設到兩個移梁裝置上;
步驟四、兩個移梁裝置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移運到落梁位置,之後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豎直向上頂升,移走兩個移梁裝置;
步驟五、將兩個移梁裝置分別移回至兩個臥枕梁的中間,之後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下放至兩個臥枕梁上;
步驟六、將一個單線箱梁替換為另一個單線箱梁後,重複步驟三至步驟五,至另一個單線箱梁下放至臥枕梁上;
步驟七、將左、右兩個單線箱梁同時頂升,使移梁裝置與臥枕梁可拆卸地連接,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將臥枕梁連同移梁裝置一起吊放至地面上;
步驟八、將左、右兩個單線箱梁同時下放至左、右兩側的橋墩所在的墊石上;
步驟九、運送雙線箱梁的運梁車將雙線箱梁運至施工現場,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架設雙線箱梁。
優選的是,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的起重天車的車架上焊接有橫移軌道,橫移軌道沿左右方向延伸,橫移軌道上設置有一臺電葫蘆,電葫蘆沿橫移軌道移動;
所述步驟一中,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通過電葫蘆將兩個臥枕梁分別吊放至兩組橋墩的墊石上;
所述步驟七中,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通過電葫蘆將臥枕梁連同移梁裝置一起吊放至地面上。
優選的是,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的兩個天車的扁擔梁上均設置有雙線箱梁對應的四個吊裝孔和單線箱梁對應的四個吊裝孔;
所述步驟三中,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將單線箱梁的前後兩端架設到兩個移梁裝置上時,在單線箱梁對應的八個吊裝孔中插入吊杆後,將單線箱梁的前後兩端分別架設到兩個移梁裝置上;
所述步驟九中,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在雙線箱梁對應的八個吊裝孔中插入吊杆後,架設雙線箱梁。
優選的是,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移梁裝置包括:
移動座,其設置在臥枕梁上;
油缸,其設置在移動座的底部,並與直線軌道平行,油缸的兩端分別和與其對應的臥枕梁可拆卸地連接;
兩根連接杆,其左右對稱設置,兩根連接杆的一端分別與移動座的左右兩側鉸接,另一端分別和油缸的兩端可拆卸地連接;
兩臺臺車,其可拆卸地連接,並分別設置在直線軌道上,兩臺臺車左右對稱,其中一臺臺車靠近所述移動座,且和與其靠近的油缸的一端可拆卸地連接;
所述步驟四中,兩個移梁裝置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移運到落梁位置的具體步驟為:
步驟a、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的四個支撐位置分別擱置在四臺臺車上,使油缸的一端與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連接,並與臥枕梁和同一側的連接杆不連接,使油缸的另一端和移動座通過同一側的連接杆連接;
步驟b、使油缸的另一端與臥枕梁連接,兩個油缸伸長,推動各自對應的兩臺臺車向著落梁位置方向移動,待油缸伸長一定距離或到達極限後,使油缸的另一端與臥枕梁不連接,油缸回縮,帶動移動座向著落梁位置方向移動,使油缸回縮一定距離或達到極限後,進行以下步驟,
步驟c、重複步驟b,直至兩個移梁裝置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移運到與其對應的落梁位置;
所述步驟四中,移走移梁裝置,以及所述步驟五中,將移梁裝置移回至臥枕梁的中間的具體步驟為:
步驟a、使兩個油缸的一端分別與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連接,並與同一側的連接杆不連接;
步驟b、使兩個油缸的一端分別與臥枕梁不連接,使油缸的另一端分別和移動座通過同一側的連接杆連接,與臥枕梁不連接,兩個油缸伸長,推動各自對應的移動座向著臥枕梁的中間方向移動,待油缸伸長一定距離或到達極限後,使油缸的另一端與臥枕梁連接,油缸回縮,帶動兩臺臺車向著臥枕梁的中間方向移動,使油缸回縮一定距離或達到極限,進行以下步驟,
步驟c、重複步驟b,直至移梁裝置遠離單線箱梁或移回至臥枕梁的中間;
所述步驟五之後,步驟六之前,還包括移動移動座的步驟,其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將兩根連接杆的一端分別與移動座的左右兩側鉸接,另一端分別和油缸的兩端連接,使油缸的一端與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不連接,油缸的兩端分別與臥枕梁不連接,通過電葫蘆將移動座、油缸同時吊起,並移動至移動前的移動座和油缸與移動後的移動座和油缸相對於兩臺臺車對稱;
或,
將兩根連接杆的一端分別與移動座的左右兩側鉸接,另一端分別和油缸的兩端連接,使油缸的一端與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不連接,油缸的兩端分別與臥枕梁不連接,通過電葫蘆將兩臺臺車向上吊起,之後推動移動座至推動前的移動座和推動後的移動座相對於吊起前的兩臺臺車對稱,再將兩臺臺車下放。
優選的是,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臥枕梁上沿臥枕梁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多對下固定塊,一對下固定塊分別設置在臥枕梁的前後兩側;
所述油缸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體成型的一對上固定塊,一對上固定塊相對於油缸對稱設置,且其上分別向外伸出一塊耳板,一對上固定塊選擇性地與一對下固定塊一一對應;
油缸的兩端分別與臥枕梁可拆卸地連接的具體方式相同,其中,油缸的一端與臥枕梁可拆卸地連接的具體方式為:
油缸的一端的一對上固定塊與一對下固定塊一一相對,上固定塊和下固定塊上分別設置有一個銷軸孔,兩者通過銷軸連接;
兩根連接杆的另一端分別和油缸的兩端可拆卸地連接的具體方式相同,其中,連接杆的另一端和油缸的一端可拆卸地連接的具體方式為:
連接杆的另一端位於一對上固定塊上的兩塊耳板之間,且其上設置有銷軸孔,連接杆的另一端和一對上固定塊上的兩塊耳板通過銷軸連接;
油缸的一端與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可拆卸地連接的具體方式為:
兩臺臺車的左右兩側各設置有一對耳板,一對上固定塊上的兩塊耳板位於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上的一對耳板之間,一對上固定塊上的兩塊耳板和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上的一對耳板通過銷軸連接。
優選的是,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臥枕梁的頂部為長方形,所述臥枕梁具有變截面,其中,臥枕梁上位於任意兩塊相鄰的墊石之間的部分的底部的高度從左向右先逐漸減小,後不變,再逐漸增加,且該部分左右對稱,其餘的部分的底部的高度相同,臥枕梁上位於左側的橋墩上的一塊墊石和與其相鄰的中間的橋墩上的一塊墊石之間的部分的最底部的高度<臥枕梁上位於中間的橋墩上的兩塊墊石之間的部分的最底部的高度<臥枕梁上位於左側的橋墩上的兩塊墊石之間的部分的最底部的高度。
優選的是,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左、右兩側的橋墩上分別設置有兩個液壓油頂;
所述步驟四和所述步驟七中,通過四個液壓油頂將與其對應的單線箱梁豎直向上頂升;
所述步驟八中,回縮左、右兩個單線箱梁對應的八個液壓油頂將單線箱梁下放。
優選的是,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液壓油頂旁設置有截止閥,液壓油頂對應的高壓油管上設置有閥塊。
優選的是,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運送雙線箱梁的運梁車將一個單線箱梁固定在其上的具體方式為:
所述運送雙線箱梁的運梁車上的原固定支墩的內側增設有一固定支墩,用於固定單線箱梁;
所述臥枕梁由至少兩段組成,相鄰的兩段間可拆卸地連接,且非鉸接,相鄰的兩段臥枕梁的連接處位於墊石上。
優選的是,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臺車包括:
水平支撐臺,其上表面固設有水平設置的支撐墊箱,所述支撐墊箱的表面固設有水平設置的膠墊;所述水平支撐臺的下表面設有兩個相互平行且豎直設置的板體,兩個所述板體之間水平設置有底梁,所述水平支撐臺的第一端設有第一連接座,第二端設有第二連接座;
履帶鏈輪,其轉動設置在所述水平支撐臺的下部,所述履帶鏈輪包括轉動套設在所述底梁外部的環形履帶和沿所述環形履帶圓周方向排布的多個小輪,任一所述小輪為圓柱狀的長條輪,所述小輪的軸線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環形履帶的長度方向垂直,位於下部的一排小輪的最低點低於所述板體的底部;
導向機構,其包括對稱設置在所述水平支撐臺的第二端的兩個導向輪,任一所述導向輪水平設置,且與所述履帶鏈輪的移動方向一致,兩個所述導向輪分別位於所述小輪的兩端;
其中,兩臺臺車通過兩個所述第一連接座連接。
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解決了滬通常熟高架站特殊工況下,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的技術難題,降低了工程成本,實現了高架站特殊工況下單雙線箱梁均採用雙線箱梁對應的一套設備完成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發明通過設置履帶鏈輪作為滾動機構,增大與臥枕梁的接觸面積,降低臥枕梁的集中受力,避免臥枕梁因局部受力過大而導致臥枕梁變形、損壞的問題,同時設置了導向機構,使得移梁臺車能夠準確、平穩的在臥枕梁的軌道中移動,確保箱梁移至準確的施工位置。
本發明的多功能箱梁吊裝吊具,在扁擔梁上設置設有兩組吊裝孔,其中一組包括四個第一吊裝孔,兩個相對的第一吊裝孔之間的圓形距為2000mm可以用來吊裝500噸的箱梁,另一組包括四個八字形的第二吊裝孔,該八字形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用來吊裝兩種不同型號的900噸箱梁,即第一部分之間的距離3400mm可用於吊裝一種型號900噸的箱梁,第二部分的間距為3660mm可用來吊裝另外一種型號900噸的箱梁。
本發明的第一墊片下表面相對設有定位柱,扁擔梁上設有定位槽,第一墊片的端部為弧形凸起部,定位槽內套設有一圓柱狀彈片,彈片的中部向背離定位槽方向凸起形成弧形夾持部,定位柱可通過弧形凸起部插入定位槽中。通過弧形凸起部與彈性弧形夾持部可以方便使第一墊片穩固與扁擔梁接觸又方便拆卸,而第一墊片的設置使得第一吊杆吊裝時更安全穩固。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徵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將兩個臥枕梁分別吊放至兩組橋墩的墊石上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的將兩個臥枕梁分別吊放至兩組橋墩的墊石上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的臥枕梁的側視圖;
圖4為本發明所述的臥枕梁的俯視圖;
圖5為本發明所述的扁擔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所述的兩臺臺車連接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所述的兩臺臺車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所述的移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所述的移動座的俯視圖;
圖10為本發明所述的步驟三中將單線箱梁的前後兩端架設到兩個移梁裝置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所述的步驟四中將單線箱梁移運到落梁位置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所述的步驟五中將兩個移梁裝置分別移回至兩個臥枕梁的中間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所述的移動移動座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所述的步驟六中將另一個單線箱梁下放至臥枕梁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所述的將左、右兩個單線箱梁同時下放至左、右兩側的橋墩所在的墊石上的側視圖;
圖16為本發明所述的將左、右兩個單線箱梁同時下放至左、右兩側的橋墩所在的墊石上的一種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圖17為本發明所述的多功能箱梁吊裝吊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所述的第一墊片與扁擔梁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19為本發明所述的臺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明的描述中,術語「橫向」、「縱向」、「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並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如圖1至圖19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用於在前後兩組橋墩間架設左、右兩個500t的單線箱梁120和中間的900t的雙線箱梁,一組橋墩包括位於左、右兩側的橋墩和中間的橋墩,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如圖1、圖2所示,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將兩個臥枕梁100(如圖3、圖4所示)分別吊放至兩組橋墩的墊石110上(圖1中每個橋墩上有四塊墊石,臥枕梁位於內側的兩塊墊石上,圖2中每個橋墩上有一塊大墊石,臥枕梁位於一半的墊石上),臥枕梁前後對稱,且相對於中間的橋墩左右對稱,在臥枕梁的頂部沿左右方向設置直線軌道,使直線軌道水平;
步驟二、將兩個移梁裝置分別吊放至兩條直線軌道上(移梁裝置可單獨吊放至直線軌道上,也可固定在臥枕梁上,隨臥枕梁一起吊放至墊石上),並使移梁裝置位於臥枕梁(或中間的橋墩)的中間,移梁裝置設置在直線軌道上,並沿直線軌道移動;移梁裝置為現有技術中可移送和承載物體又可滾動的裝置。
步驟三、如圖10所示,運送雙線箱梁的運梁車將一個單線箱梁固定在其上後,運至施工現場,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的前後兩端架設到兩個移梁裝置上;兩個移梁裝置一起移動,即可平穩地將單線箱梁移運到落梁位置。
步驟四、如圖11所示,兩個移梁裝置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移運到落梁位置,之後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豎直向上頂升,再朝著中間的橋墩方向移走兩個移梁裝置;落梁位置施工前設計好,該位置使得兩個單線箱梁下放至左、右兩側的橋墩上後,能落至對應的墊石上,落梁的位置與現有技術中500t箱梁落梁的位置相同,本方案只是改變了落梁的方式。
步驟五、如圖12所示,將兩個移梁裝置分別移回至兩個臥枕梁的中間,之後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下放至兩個臥枕梁上;
步驟六、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替換為另一個單線箱梁後,重複步驟三至步驟五,至另一個單線箱梁下放至臥枕梁上;即兩個單線箱梁的施工方式相同,只方向不同。
步驟七、將左、右兩個單線箱梁同時頂升,使移梁裝置與臥枕梁可拆卸地連接,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將臥枕梁連同移梁裝置一起吊放至地面上;
步驟八、將左、右兩個單線箱梁同時下放至左、右兩側的橋墩所在的墊石上;
步驟九、運送雙線箱梁的運梁車將雙線箱梁運至施工現場,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架設雙線箱梁。雙線箱梁的施工方法為現有技術中的任何一種,本方案只是將原本用於900t箱梁施工的一套設備,包括運梁車、架橋機等做適應性的改變,以使900t箱梁對應的一套設備既可用於900t箱梁的施工,又可用於500t箱梁的施工,從而減少成本。
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的起重天車的車架上焊接有橫移軌道,橫移軌道沿左右方向延伸,橫移軌道上設置有一臺20t電葫蘆,電葫蘆沿橫移軌道移動;電葫蘆可以沿著橫移軌道移動±200mm,實現安拆輔助移梁裝置時橫向微調對位。
所述步驟一中,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通過電葫蘆將兩個臥枕梁分別吊放至兩組橋墩的墊石上;吊放時,調整電葫蘆的位置,將兩個臥枕梁平穩地吊放至兩組橋墩的墊石上。
所述步驟七中,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通過電葫蘆將臥枕梁連同移梁裝置一起吊放至地面上。吊放時,調整電葫蘆的位置,將臥枕梁連同移梁裝置平穩地吊放至兩組橋墩的墊石上。
架橋機沿前後方向移動,能帶動電葫蘆沿前後方向移動,在架橋機上焊接橫移軌道後,使電葫蘆能沿左右方向移動,使得電葫蘆在吊放臥枕梁,臥枕梁和移梁裝置,移動座和油缸,或臺車時,電葫蘆通過前後和/或左右方向移動後,調至中心位置或最優位置,即能平穩地進行吊放。
如圖5所示,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的兩個天車的扁擔梁1上均設置有雙線箱梁對應的四個第二吊裝孔和單線箱梁對應的四個第一吊裝孔11;單線箱梁寬度較雙線箱梁窄,因而單線箱梁對應的第一吊裝孔在雙線箱梁對應的第二吊裝孔的內側;兩個扁擔梁分別與單線箱梁的兩端相對,即一個扁擔梁上的四個第一吊裝孔對應單線箱梁的一端,另一個扁擔梁上的四個第一吊裝孔對應單線箱梁的另一端。即箱梁通過多功能箱梁吊裝吊具進行吊放。
所述步驟三中,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將單線箱梁的前後兩端架設到兩個移梁裝置上時,在單線箱梁對應的八個第一吊裝孔中插入第一吊杆後,將單線箱梁的前後兩端分別架設到兩個移梁裝置上;
所述步驟九中,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在雙線箱梁對應的八個第二吊裝孔中插入第二吊杆後,架設雙線箱梁。
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移梁裝置包括:
移動座140,如圖8所示,其設置在臥枕梁上,並沿臥枕梁的延伸方向移動,移動座上設置有腳輪,通過腳輪在臥枕梁上移動;人站在移動座上。
油缸150(橫移油缸),如圖9所示,其設置在移動座的底部,並與直線軌道平行,油缸的兩端分別和與其對應的臥枕梁可拆卸地連接;通過控制油缸的伸縮,完成步進移梁作業。
兩根連接杆160,其左右對稱設置,兩根連接杆的一端分別與移動座的左右兩側鉸接,兩根連接杆的另一端分別和油缸的兩端可拆卸地連接;
兩臺臺車130,其可拆卸地連接,如圖6和圖7所示,兩臺臺車上分別間隔設置有多塊耳板,一臺臺車上的耳板插入另一臺臺車上的耳板之間,再在各塊耳板上穿設銷軸,即可實現兩臺臺車的可拆卸連接,實際使用時也可根據需要採取別的實施樣態。兩臺臺車分別設置在直線軌道上,並左右對稱,其中一臺臺車靠近所述移動座,且和與其靠近的油缸的一端可拆卸地連接;兩臺臺車和移動座在一條直線上。使用時,臺車上放置有承載墊箱及膠墊,單線箱梁放置到膠墊上。油缸的兩端分別與兩臺臺車的左右兩側的連接方式相同。
所述步驟四中,兩個移梁裝置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移運到落梁位置的具體步驟為:
步驟a、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的四個支撐位置(該位置指通過臺車支撐的位置)分別擱置在四臺臺車上,使油缸的一端與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連接,並與臥枕梁和同一側的連接杆不連接(脫離),使油缸的另一端和移動座通過同一側的連接杆連接;當需要將右側的單線箱梁移運至落梁位置時,油缸的一端即為油缸的右端。當需要將左側的單線箱梁移運至落梁位置時,油缸的一端即為油缸的左端。
步驟b、使油缸的另一端與臥枕梁連接,兩個油缸伸長,推動各自對應的兩臺臺車向著落梁位置方向移動,待油缸伸長一定距離或到達極限後,使油缸的另一端與臥枕梁不連接(脫離),油缸回縮,帶動移動座向著落梁位置方向移動,使油缸回縮一定距離或達到極限後,進行以下步驟,
步驟c、重複步驟b,直至兩個移梁裝置將所述一個單線箱梁移運到與其對應的落梁位置;這樣能通過移梁裝置將單線箱梁步進式地移運到落梁位置。
所述步驟四中,移走移梁裝置,以及所述步驟五中,將移梁裝置移回至臥枕梁的中間的具體步驟為:
步驟a、使兩個油缸的一端分別與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連接,並與同一側的連接杆不連接(脫離);
步驟b、使兩個油缸的一端分別與臥枕梁不連接(脫離),使油缸的另一端分別和移動座通過同一側的連接杆連接,與臥枕梁不連接(脫離),兩個油缸伸長,推動各自對應的移動座向著臥枕梁的中間方向移動(臺車較重,雖然油缸的一端與臥枕梁脫離,油缸伸長時,臺車不會相對臥枕梁移動),待油缸伸長一定距離或到達極限後,使油缸的另一端與臥枕梁連接,油缸回縮,帶動兩臺臺車向著臥枕梁的中間方向移動,使油缸回縮一定距離或達到極限,進行以下步驟,
步驟c、重複步驟b,直至移梁裝置遠離單線箱梁或移回至臥枕梁的中間;
移梁裝置步進式地移動箱梁或使移梁裝置移回至臥枕梁的中間時,油缸的一端與臥枕梁始終處在脫離狀態,油缸的一端只與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連接。
如圖13所示,所述步驟五之後,步驟六之前,還包括移動移動座的步驟,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將兩根連接杆的一端分別與移動座的左右兩側鉸接,另一端分別和油缸的兩端連接,使油缸的一端與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不連接(脫離),油缸的兩端分別與臥枕梁不連接(脫離),通過電葫蘆將移動座、油缸同時吊起,並移動到移動前的移動座和油缸與移動後的移動座和油缸相對於兩臺臺車對稱;
或,
將兩根連接杆的一端分別與移動座的左右兩側鉸接,另一端分別和油缸的兩端連接,使油缸的一端與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不連接(脫離),油缸的兩端分別與臥枕梁不連接(脫離),通過電葫蘆將兩臺臺車向上吊起,之後推動移動座至推動前的移動座和推動後的移動座相對於吊起前的兩臺臺車對稱,再將兩臺臺車下放。這樣能轉換臺車和移動座的相對位置,以移運另一個單線箱梁。
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臥枕梁上沿臥枕梁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多對下固定塊101,一對下固定塊分別設置在臥枕梁的前後兩側;
所述油缸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體成型的一對上固定塊151,一對上固定塊相對於油缸對稱設置,且其上分別向外伸出一塊耳板152(一對固定塊的中間向外延伸出一塊耳板),一對上固定塊選擇性地與一對下固定塊一一對應;
油缸的兩端分別與臥枕梁可拆卸地連接的具體方式相同,其中,油缸的一端與臥枕梁可拆卸地連接的具體方式為:
油缸的一端的一對上固定塊與一對下固定塊一一相對,上固定塊和下固定塊上分別設置有一個銷軸孔,兩者通過銷軸連接;將上固定塊與下固定塊上的銷軸孔相對,插入銷軸,即可將油缸的一端固定在臥枕梁上,拔出銷軸,即可使油缸的一端相對於臥枕梁移動。移動座向前移動後,上固定塊再與下一對下固定塊相對,之後不斷重複,使移梁裝置在步進式移動過程中,能與臥枕梁的不同位置進行固定。
兩根連接杆的另一端分別和油缸的兩端可拆卸地連接的具體方式相同,其中,連接杆的另一端和油缸的一端可拆卸地連接的具體方式為:
連接杆的另一端位於一對上固定塊上的兩塊耳板之間,且其上設置有銷軸孔,連接杆的另一端和一對上固定塊上的兩塊耳板通過銷軸連接;拔出銷軸,即可使連接杆的另一端與上固定塊不連接(脫離)。
油缸的一端(始終表示的是油缸上靠近臺車的一端)與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可拆卸地連接的具體方式為:
兩臺臺車的左右兩側各設置有一對耳板,一對上固定塊上的兩塊耳板位於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上的一對耳板之間,一對上固定塊上的兩塊耳板和靠近所述移動座的一臺臺車上的一對耳板通過銷軸連接。位於左側的臺車上的一對耳板與位於右側的臺車上的一對耳板左右對稱,油缸的兩端上的耳板左右對稱,在轉換移動座和兩臺臺車間的相對位置後,使油缸上靠近臺車的一端與現在靠近移動座的一臺臺車的連接方式相同。
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臥枕梁的頂部為長方形,所述臥枕梁具有變截面,當每個橋墩上有四個墊石時,其中,臥枕梁上位於任意兩塊相鄰的墊石之間的部分的底部的高度從左向右先逐漸減小,後不變,再逐漸增加,且該部分左右對稱,其餘部分的底部的高度相同,臥枕梁上位於左側的橋墩上的一塊墊石和與其相鄰的中間的橋墩上的一塊墊石之間的部分的最底部的高度<臥枕梁上位於中間的橋墩上的兩塊墊石之間的部分的最底部的高度<臥枕梁上位於左側的橋墩上的兩塊墊石之間的部分的最底部的高度。
若臥枕梁為長方體形,必然厚度較厚,雖然能滿足強度要求,但材料成本增加,在將箱梁調至臺車上、將箱梁向上頂升時,會使向上舉的高度增加。
因單線箱梁的寬度較雙線箱梁的寬度小,單線箱梁上的兩個墊石間的距離較雙線箱梁上的兩個墊石間的距離小,位於左側的橋墩上的一塊墊石和與其相鄰的中間的橋墩上的一塊墊石之間的距離最大(兩者間的距離根據實際施工需要進行確定,若兩者間的距離減小,此處對應的臥枕梁的最低處的高度可適當增加)。通過變截面設計,既能達到強度和高度要求,也能節約成本。
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左、右兩側的橋墩上分別設置有兩個液壓油頂;一個單線箱梁的四個支撐位置(該位置指的是需要油頂支撐的位置)處各對應一個液壓油頂。
所述步驟四和所述步驟七中,通過四個液壓油頂平衡地將單線箱梁豎直向上頂升;
所述步驟八中,回縮左、右兩個單線箱梁對應的八個液壓油頂將單線箱梁下放。
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液壓油頂旁設置有截止閥,液壓油頂對應的高壓油管上設置有閥塊。通過對液壓油的回流速度進行控制,能使液壓油頂緩慢地將對應的單線箱梁下放,使下放更平穩。
單線箱梁通過液壓起落系統將其進行頂升和下放,液壓起落系統包括:泵站、油頂、油管、閥塊、截止閥等組成。液壓油頂型號:fy-clrg-200t-260;行程:260mm;工作壓力:70mpa;承載能力:200t;泵站:fy-er-75;工作壓力:70mpa;功率:0.75kw;油管:高壓油管;截止閥:控制油頂回油,實現油頂緩慢回縮功能。
所述的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中,所述運送雙線箱梁的運梁車將一個單線箱梁固定在其上的具體方式為:
所述運送雙線箱梁的運梁車上的原固定支墩的內側增設有一固定支墩,用於固定單線箱梁;因單線箱梁的寬度較雙線箱梁的寬度窄,因而需要在運送雙線箱梁的運梁車的內側增設一固定支墩。
所述臥枕梁由至少兩段組成,雖然段數越多,越方便運輸,但會增加拼接和調平時的工作量,實際使用時分成長度接近的兩段即可。相鄰的兩段間可拆卸地連接,且非鉸接,這樣能防止兩段間發生轉動,相鄰的兩段臥枕梁的連接處位於墊石上。因相鄰的兩端臥枕梁連接後,存在一定間隙,將兩者的連接處放置在墊石上,能保證兩者的連接處不會發生變形,也能保證連接處的強度。
相鄰的兩段間可拆卸地連接的具體方式為:一段臥枕梁上與另一段臥枕梁相對的位置處沿前後方向間隔設置有多塊耳板,另一段臥枕梁上與一段臥枕梁相對的位置處也沿前後方向間隔設置有多塊耳板,另一段臥枕梁上的耳板插設在一段臥枕梁上的耳板之間,再在各個耳板上穿設銷軸(連接方式同如圖7所示的兩臺臺車的連接方式)。且另一段臥枕梁的前後兩側各設置有一塊大耳板,兩塊大耳板分別延伸至與一段臥枕梁的前後兩側相對,在兩塊大耳板和一段臥枕梁上穿設銷軸,即可實現相鄰的兩段間可拆卸地連接,且非鉸接。
本發明中,單線箱梁的結構型式:箱形結構;整體重量:10.33t;最大單件重量:6.27t;外形尺寸(長×寬×高):22.08m×0.43m×0.81m;單件最大尺寸(長×寬×高):13.34m×0.43m×0.81m;主要材質:q550c。
扁擔梁上500t箱梁對應的左右兩個吊裝孔間的距離為2000mm。
一種高架站單雙線箱梁架設施工方法,用於在前後兩組橋墩間架設左、右兩個單線箱梁和中間的雙線箱梁,一組橋墩包括位於左、右兩側的橋墩和中間的橋墩,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兩個移梁裝置分別固定在兩個臥枕梁的中間,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通過電葫蘆將兩個臥枕梁連同各自對應的移梁裝置分別吊放至兩組橋墩的墊石上,臥枕梁前後對稱,且相對於中間的橋墩左右對稱,在臥枕梁的頂部沿左右方向設置直線軌道,使直線軌道水平,移梁裝置包括:移動座、油缸、兩臺臺車。臺車上設置有承載支撐墊箱。此時移動座位於兩臺臺車的左側;
步驟二)、使臺車設置在直線軌道上,並可沿直線軌道移動;
步驟三)、在運送雙線箱梁的運梁車上的原固定支墩的內側增設一固定支墩,運送雙線箱梁的運梁車將右側的單線箱梁固定在其上後,運至施工現場,在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的兩個天車的扁擔梁上均設置雙線箱梁對應的四個吊裝孔和單線箱梁對應的四個吊裝孔,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將右側的單線箱梁的前後兩端架設到兩個移梁裝置上的墊箱上;
步驟四)、兩個移梁裝置步進式地將右側的單線箱梁移運到落梁位置,之後通過四個液壓油頂將右側的單線箱梁豎直向上頂升,在右側的單線箱梁底部墊相應墊墩,避免液壓油頂一直頂著該單線箱梁,也避免一個液壓油頂損壞時,該單線箱梁失去平衡,之後向左移走兩個移梁裝置;
步驟五)、將兩個移梁裝置分別步進式地移回至兩個臥枕梁的中間,之後液壓油頂緩慢洩壓,將右側的單線箱梁下放至兩個臥枕梁上的墊箱上,並轉換移動座和油缸至兩臺臺車的右側;
步驟六),運送雙線箱梁的運梁車將左側的單線箱梁固定在其上後,運至施工現場,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將左側的單線箱梁的前後兩端架設到兩個移梁裝置上的墊箱上;兩個移梁裝置步進式地將左側的單線箱梁移運到落梁位置,之後通過四個液壓油頂將左側的單線箱梁豎直向上頂升,在左側的單線箱梁底部墊相應墊墩,避免液壓油頂一直頂著該單線箱梁,也避免一個液壓油頂損壞時,該單線箱梁失去平衡,之後向右移走兩個移梁裝置;將兩個移梁裝置分別移回至兩個臥枕梁的中間,之後液壓油頂緩慢洩壓,將左側的單線箱梁下放至兩個臥枕梁上;
步驟七)、將左、右兩個單線箱梁通過八個液壓油頂同時頂升,使移梁裝置與臥枕梁可拆卸地連接,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通過電葫蘆將臥枕梁連同移梁裝置一起吊放至地面上;
步驟八)、將左、右兩個單線箱梁通過八個液壓油頂同時下放至左、右兩側的橋墩所在的墊石上;
步驟九)、運送雙線箱梁的運梁車將雙線箱梁運至施工現場,架設雙線箱梁的架橋機架設雙線箱梁。
位於兩個臥枕梁中間的兩個移梁裝置將右側的單線箱梁移運到落梁位置的具體方法為:
步驟(一)、將右側的單線箱梁的四個支撐位置分別擱置在四臺臺車上,使油缸的右端與左側的臺車連接,並與臥枕梁和右側的連接杆不連接,使油缸的左端和移動座通過左側的連接杆連接;
步驟(二)、使油缸的左端與臥枕梁連接,兩個油缸伸長,推動各自對應的兩臺臺車向著落梁位置方向移動,待油缸伸長一定距離或到達極限後,使油缸的左端與臥枕梁不連接,油缸回縮,帶動移動座向著落梁位置方向移動,使油缸回縮一定距離或達到極限後,進行以下步驟,
步驟(三)、重複步驟(二),直至兩個移梁裝置將所述右側的單線箱梁移運到與其對應的落梁位置。
位於兩個臥枕梁中間的兩個移梁裝置將左側的單線箱梁移運到落梁位置的具體方法為:
步驟1)、將左側的單線箱梁的四個支撐位置分別擱置在四臺臺車上,使油缸的左端與右側的臺車連接,並與臥枕梁和左側的連接杆不連接,使油缸的右端和移動座通過右側的連接杆連接;
步驟2)、使油缸的右端與臥枕梁連接,兩個油缸伸長,推動各自對應的兩臺臺車向著落梁位置方向移動,待油缸伸長一定距離或到達極限後,使油缸的右端與臥枕梁不連接,油缸回縮,帶動移動座向著落梁位置方向移動,使油缸回縮一定距離或達到極限後,進行以下步驟,
步驟3)、重複步驟2),直至兩個移梁裝置將所述左側的單線箱梁移運到與其對應的落梁位置。
如圖5、圖17、圖18所示,一種多功能箱梁吊裝吊具,包括:
扁擔梁1,其上設有兩組吊裝孔,其中一組包括四個第一吊裝孔11,四個第一吊裝孔的圓心之間形成第一矩形,第一矩形的長度方向與扁擔梁的長度方向一致,第一矩形的長度為2000mm,另一組包括四個第二吊裝孔,每個第二吊裝孔由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形成的八字形吊裝孔,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的圓心連線與扁擔梁長度方向一致,四個第二吊裝孔的第二部分122的圓心形成第二矩形,第二矩形的軸線與第一矩形的軸線重合,第二矩形的長度為3660mm,沿扁擔梁1長度方向的兩個第二吊裝孔的第一部分121圓心之間的距離為3400mm;
四個第一吊杆3,其與四個第一吊裝孔11一一對應,每個第一吊杆3可穿過第一吊裝孔11,每個第一吊杆3上端伸出第一吊裝孔11,第一螺母5穿過第一吊杆3上端且下端抵接於扁擔梁1上表面,第一螺母5與第一吊杆3間螺紋連接;
四個第二吊杆4,其與四個第二吊裝孔的第一部分121或第二部分122一一對應,每個第二吊杆4可穿過第一部分121或第二部分122,第二螺母8穿過第二吊杆4上端且下端抵接於扁擔梁1上表面,第二螺母8與第二吊杆4間螺紋連接。
本發明的多功能箱梁吊裝吊具,包括:扁擔梁1,其上設有兩組吊裝孔,其中一組包括四個第一吊裝孔11,四個第一吊裝孔11的圓心之間形成第一矩形,第一矩形的長度方向與扁擔梁長度方向一致,第一矩形的長度為2000mm,當需要吊裝500噸的箱梁時,將四個第一吊杆3,與四個第一吊裝孔11螺接完成安裝即可進行吊裝;另一組包括四個第二吊裝孔,每個第二吊裝孔由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形成的八字形吊裝孔,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大小相等,四個第二吊裝孔的第二部分122的圓心形成第二矩形,第二矩形的軸線與第一矩形的軸線重合,第二矩形的長度為3660mm,當需要吊裝900噸箱梁的一種型號時,將四個第二吊杆4分別於四個第二部分122螺接即可吊裝;將四個第二吊杆4分別於四個第一部分121螺接,即可對900噸箱梁的另一種型號吊裝,而且第一吊裝孔11和第二吊裝孔不能同時吊裝箱梁。
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箱梁吊裝吊具,第一螺母5與扁擔梁1之間還設有開設有第一穿孔的第一墊片6,所述第一吊杆3穿過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一墊片6的上端面抵接於第一螺母5下端、下端面抵接於扁擔梁1上表面。通過在第一螺母5與扁擔梁1之間設置的第一墊片6可以使吊裝時更穩定。
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箱梁吊裝吊具,第二螺母8與扁擔梁1之間還設有開設有第二穿孔的第二墊片7,所述第二吊杆4穿過所述第二穿孔,所述第二墊片7的上端面抵接於第二螺母8下端、下端面抵接於扁擔梁1上表面。通過在第二螺母8與扁擔梁1之間設置的第二墊片7可以使吊裝時更穩定。
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多功能箱梁吊裝吊具,第一墊片6下表面位於第一穿孔兩側相對設有定位柱61,扁擔梁1上表面對應定位柱61位置設有定位槽13,所述定位柱61可插入所述定位槽13中。第一墊片6通過定位柱61與扁擔梁1上的定位槽13相配合,可以使第一墊片6快速放在扁擔梁1上,而且不會發生偏移。
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多功能箱梁吊裝吊具,定位柱61中部至遠離第一墊片的端部直徑逐漸增大,定位柱61遠離第一墊片6的端部向外凸起形成弧形凸起部62,定位槽13內套設有一圓柱狀彈片14,彈片14的中部向背離定位槽13方向凸起形成弧形夾持部141,所述定位柱61遠離第一墊片6的端部直徑略小於定位槽13的直徑,所述定位柱61可通過弧形凸起部62插入定位槽13中。定位柱61的弧形凸起部62在進入定位槽13中,弧形凸起部62先與彈片14的弧形夾持部141相接觸並擠壓進入定位槽13底部,隨後弧形夾持部141彈性恢復並牴觸定位柱61,這樣使得定位柱61穩定插設於定位槽13中,當需要拔下定位柱61在圓柱狀彈片14的彈性下直接拔下即可。
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多功能箱梁吊裝吊具,弧形夾持部141與定位槽13內壁間設有兩個相對定位槽13軸線對稱的彈簧63。設置彈簧63可以對弧形夾持部141起到一定支撐作用防止弧形夾持部141發生變形。
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多功能箱梁吊裝吊具,定位槽13底部設一復位彈簧。復位彈簧可使定位柱61向上彈起,可方便取下第一墊片6。
如圖6、圖19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移梁臺車(由兩臺臺車連接後組成),其由兩套200噸級的移運裝置(即臺車)連接組成,任一所述移運裝置(臺車)包括:
水平支撐臺131,其用於承載箱梁,所述水平支撐臺131的上表面固設有水平設置的支撐墊箱(承載墊箱)134,所述支撐墊箱134的表面固設有水平設置的膠墊135;所述水平支撐臺131的下表面設有兩個相互平行的豎直設置的板體136,兩個所述板體136之間水平設置有底梁137,所述水平支撐臺131的第一端設有第一連接座132,第二端設有第二連接座133,兩個所述移運裝置通過兩個所述第一連接座132連接;所述第二連接座133通過第二連接銷軸與橫移油缸的伸縮杆連接;
履帶鏈輪,其轉動設置在所述水平支撐臺131下部,所述履帶鏈輪包括轉動套設在所述底梁137外部的環形履帶和沿所述環形履帶圓周方向排布的多個小輪138,任一所述小輪138為圓柱狀的長條輪,所述小輪138的軸線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環形履帶的長度方向垂直,即與臥枕梁的軌道(即直線軌道)垂直,位於下部的一排小輪138的最低點低於所述板體136的底部,多個所述小輪138可容納於臥枕梁的軌道(直線軌道)中並可在臥枕梁的軌道中移動,以帶動所述環形履帶的轉動;
導向機構,其包括對稱設置在所述水平支撐臺131的第二端的兩個導向輪139,任一所述導向輪139水平設置,與所述履帶鏈輪的移動方向一致,兩個所述導向輪139分別位於所述小輪138的兩端,當所述履帶鏈輪的最下排的小輪138位於臥枕梁的軌道中並可在臥枕梁的軌道中移動時,兩個所述導向輪139分別位於臥枕梁的軌道兩側,且所述導向輪139的外壁與臥枕梁的軌道的外壁接觸。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發明通過設置履帶鏈輪作為滾動機構,小輪138可在臥枕梁的軌道中移動,帶動環形履帶的轉動,多個具有一定長度的圓柱結構的小輪138增大與臥枕梁的接觸面積,降低臥枕梁的集中受力,避免臥枕梁因局部受力過大而導致臥枕梁變形、損壞的問題,同時設置了導向機構,使得移梁臺車能夠準確、平穩的在臥枕梁的軌道中移動,確保箱梁移至準確的施工位置。
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移梁臺車,兩個所述第一連接座132通過第一連接銷軸170進行固定;以實現兩個所述移運裝置的可拆卸連接。
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移梁臺車,所述底梁137的寬度、所述環形履帶的寬度和所述小輪138的軸向長度比為1:0.8:0.7。
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移梁臺車,所述導向輪139為螺栓滾輪。
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移梁臺車,所述導向輪139通過螺母與所述水平支撐臺131固定連接,所述螺母與所述水平支撐臺131之間設有平墊和彈墊。
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移梁臺車,所述小輪138的外表面包裹一層耐磨層。
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移梁臺車,所述膠墊135為橡膠墊。
本發明還包括為其提供橫移的動力的動力系統和液壓系統,動力系統包括與臥枕梁通過插銷連接的平臺、固定於平臺上的橫移油缸,動力系統通過橫移油缸的伸縮杆與第二連接座133連接,實現與移梁臺車的傳動連接,通過控制電磁閥實現橫移油缸的伸縮杆的伸縮,從而帶動移梁臺車的橫移,最終實現箱梁的橫移;液壓系統選用zytc500型設備,系統壓力為18mpa,採用長城46號抗磨液壓油,液壓系統由一個泵站及執行元件等組成,主要液壓元件有電磁換向閥、電磁溢流閥、液壓油泵、平衡閥等;執行元件為橫移油缸,用於完成步進移梁的作業。
另外還包括,供電系統:移梁平臺自身未設計供電電源,設備所需的供電系統由架橋機發電機外接線提供;液壓起落系統包括:泵站、油頂、油管、閥塊、截止閥等組成。
另外還包括,液壓油頂型號:fy-clrg-200t-260,行程:260mm,工作壓力:70mpa,承載能力:200t;泵站型號:fy-er-75,工作壓力:70mpa,功率:0.75kw;油管:高壓油管;截止閥:控制油燈回油,實現油頂緩慢回縮功能。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首先,將橫移油缸的安裝孔與臥枕梁的其中一個安裝孔對齊,在兩個安裝孔中插入銷軸並固定,以實現動力系統的平臺與臥枕梁的固定連接,然後將本發明移梁臺車放置臥枕梁上表面,使得移梁臺車的履帶鏈輪的下排小輪138容納於臥枕梁的軌道中,兩個導向輪139位於臥枕梁的軌道兩側,然後將移梁臺車的第二連接座133通過第二連接銷軸與橫移油缸的伸縮杆固定連接;通過900噸架橋機採用新研製2000mm吊孔的多功能吊具將500噸站線梁片架設到移梁臺車的支撐墊箱134的膠墊135上;液壓油泵帶動橫移油缸的伸縮杆伸長,從而為移梁臺車的步進橫移提供動力,移梁臺車的履帶鏈輪沿臥枕梁的軌道移動,帶動梁片的橫移,當橫移油缸的伸縮杆伸長至極限位置時,從橫移油缸的安裝孔和臥枕梁的安裝孔中拔出銷軸,啟動液壓油泵帶動橫移油缸的伸縮杆縮回,帶動橫移油缸朝著靠近梁片的方向移動,橫移油缸的安裝孔與臥枕梁的下一個安裝孔對齊,再次通過銷軸將橫移油缸和臥枕梁固定,通過橫移油缸伸縮杆的伸長帶動移梁臺車的步進橫移,重複以上操作至站線梁片移運到500噸站線梁落梁位置;油缸橫移過程應適時監控前後臺車的橫移量,按照臥枕梁上的標尺尺寸,出現前後位置偏差很大時,應及時調整前後臺車;移動至預設位置後,利用液壓起落系統將戰線梁片頂離支撐墊箱134一定的空隙,然後移除移梁臺車。橫移油缸通過插銷的方式將移梁裝置移回900噸墩臺中心位置,等待下片梁片的橫移。
這裡說明的設備數量和處理規模是用來簡化本發明的說明的。對本發明的應用、修改和變化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儘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並不僅僅限於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於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於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範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並不限於特定的細節和這裡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