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型稻田養鱉方法
2023-06-27 20:04:46
專利名稱:生態型稻田養鱉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稻種植和鱉類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生態型稻田養鱉方法。
背景技術:
鱉又叫團針或甲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甲殼和血液是製藥的原料,經濟價值高, 在國內外市場很受歡迎。鱉軀體呈橢圓形;雄體長而薄,雌體圓而厚。它喜在清靜的河溪、 山澗、池塘等泥沙較多的環境中棲息,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如魚、蝦、螺、蜆等,植物性餌料為輔,如玉米、麩皮、地瓜葉等,稚鱉的餌料以蚯蚓為佳。鱉有冬眠習性,水溫低於12°C時潛入泥沙冬眠,氣溫上,升至15°C以上時鑽出泥沙活動。目前養鱉方法主要有外塘自然放養和溫室快速養鱉。外塘自然放養的優點是鱉的營養價值高、市場價格高,但缺點是周期較長,產生效益低。溫室養鱉的優點是周期短,出產快速,其缺點是鱉的營養價值低,肉質口感不好,出售價格隨市場行情波動較大。近年來,通過土地流轉,稻田改造,水產農戶結合當地資源,摸索出一種既生態又能提高效益、增加收入的種養殖方法成為主流趨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實現了鱉、稻的有機培育,有效提高了鱉、稻品質,達到有機農產品標準,可普遍適用於我國華南、江南地區稻田養鱉的規模生產的生態型稻田養鱉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生態型稻田養鱉方法,包括稻田選擇與準備、 鱉苗放養、飼養及日常管理和做好常見鱉病的防治,其特徵在於採用如下步驟(1)稻田選擇與準備應注意地勢要低洼些,水源條件好,水流通暢,排灌方便;稻田開挖鱉溝,鱉溝上寬3米,底寬、深1. 5米,長度根據稻田面積決定,佔稻田總面積的20% 左右為宜;田中央建造一處沙灘,長5米,寬1米,高出正常水位0. 8米;(2)鱉苗的投放及飼養一般情況,放養2齡以上的鱉,每畝500隻 800隻為宜; 如果準備繁殖仔鱉,則每畝可加放50隻 60隻5齡親鱉,雌雄比例為2 1或3 2;養鱉稻田可放養少量大規格鰱魚種,以淨化水質;投餵飼料要做到定時、定位、定量;每天投餵量為其體重的8 % 12 %,分上午、下午兩次投餵;(3)日常管理適當控制水位,一般水深應掌握在15釐米 20釐米之間;稻田管理中應經常注意防逃防害,還要注意防盜、防中毒;為了防止中毒,養鱉稻田不要施用農藥;(4)常見鱉病的防治如紅脖子病、腐皮病、白斑病、累枝蟲病,以及對上述幾種鱉病的具體防治辦法。本發明以基本水田為基礎,結合鱉的生存環境加以改造,種植一季水稻,同時套養一定數量的甲魚,在基本保證糧食產量的同時又能提高鱉的品質和經濟效益。該技術方案
3的實施主要通過以下步驟稻田選擇與改造,合理掌握鱉苗放養量,科學飼養,加強日常管理,做好常見鱉病的防治。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稻田養鱉、稻鱉共生的方式,一方面,稻田為鱉的生長提供了良好場所,鱉活動、攝食、曬背範圍大,生長發育快、增重率高;另一方面鱉類的排洩物和食物碎屑作為水稻的有機肥料,在水稻吸收肥料生長的同時起到了淨化稻田的作用,鱉又可為稻田疏鬆土壤和捕捉害蟲,整體過程中不投放化學藥物和肥料,從而實現了鱉、稻的有機培育,有效提高了鱉、稻品質,達到有機農產品標準,提高了經濟效益。
圖1為水田剖面示意圖。圖2為水田平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法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生態型稻田養鱉方法,包括稻田選擇與準備、鱉苗放養、飼養及日常管理和做好常見鱉病的防治,具體步驟如下一、稻田選擇與準備1.稻田選擇養鱉稻田應便於看護,如房前屋後等離住處較近的田塊。同時應注意地勢要低洼些,水源條件好,水流通暢,排灌方便。2.設置防逃設施鱉有用四肢掘穴和攀登的特性,因此防逃設施的建設是稻田養鱉的重要環節。應在選好的稻田周圍用磚塊、水泥板、木板等材料建造高出地面50-55釐米的圍牆,頂部壓沿,內伸15-20釐米(見說明書附圖1-①),圍牆和壓沿內壁應塗抹光滑,並搞好進排水口和防逃設施。3.稻田改造在建好防逃牆和進排水口後,應在稻田內開挖鱉溝,也可用田邊的條溝代替。鱉溝是投餵飼料和鱉冬眠的場所。一般鱉溝上寬2. 5-3. 5米,底寬、深1.2-1. 8米(見說明書附圖1-②),實際長度根據稻田面積決定,一般佔稻田總面積的15-25%左右。田中央可根據面積大小建造一處或者多處沙灘,以供親鱉產卵繁殖和曬背所用,一般為南北向,長4-6 米,寬1-1. 5米,高出正常水位0. 6-0. 8米(見說明書附圖1- )。二、合理掌握鱉苗放養量稻田養鱉要根據條件合理放養,掌握好放養密度。過稀浪費水面,過密則影響鱉的生長發育。根據經驗,一般情況,放養2齡以上的鱉,每畝550隻 750隻為宜。如果準備繁殖仔鱉,則每畝可加放55隻 65隻5齡親鱉,雌雄比例為2 1或3 2。養鱉稻田可放養少量大規格鰱魚種,以淨化水質。三、科學飼養1齡 2齡鱉個體較小,餌料以水生昆蟲、蝌蚪、小魚、小蝦、水蚯吲、魚下腳料等製成的新鮮配合飼料為主。3齡以上的鱉咬食能力較強,可以螺螄、河蜆、河蛘等帶殼的鮮活貝類為主食,適當投餵大豆、玉米等植物性飼料,也可投餵人工配合飼料。投餵飼料要做到定時、定位、定量。每天投餵量為其體重的8% 12%,分上午、下午兩次投喂。四、加強日常管理1.水質管理水質和水溫對鱉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要注意觀察水色,分析水質,經常加注新水,適當控制水位,一般水深應掌握在15釐米 30釐米之間。還要調節水溫,高溫季節,在不影響水稻生長的情況下,可適當加深稻田水位。2.防逃防害除了水質外,稻田管理中應經常注意防逃防害,還要注意防盜、防中毒。稻田養鱉, 容易被盜,應有專人負責看護。為了防止中毒,養鱉稻田不要施用農藥。五、做好常見鱉病的防治1.紅脖子病此病的主要特徵是鱉的腹部出現紅色斑點,咽喉和頸部腫脹,肌肉水腫,行動遲緩。嚴重時口、鼻出血,腸道發炎糜爛,全身紅腫,眼睛混濁發白而失明,不久死亡。防治方法⑴保持水質清潔。(2)用土黴素、金黴素、氯黴素等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拌入餌料投喂。2.腐皮病此病主要是由鱉相互搏鬥咬傷或機械損傷後,細菌感染所致。肉眼可以看到鱉四肢、頸部、尾部、裙邊等處的皮膚腐敗、糜爛壞死,形成潰瘍。嚴重時,鱉四肢的皮膚爛掉,爪也脫落,骨骼外露,頸部的肌肉和骨骼也露出在外,裙邊潰爛。防治方法(1)保持池水清潔。( 合理密養,投餵質佳、量足的餌料。( 用IOppm 磺胺類藥物或抗生素浸洗病鱉。3.白斑病 鱉的四肢、裙邊等處出現白斑,使表皮壞死,產生部分潰瘍。防治方法⑴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使池水經常保持嫩綠色。(2) IOppm漂白粉浸泡病鱉,或用食鹽加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防治。4.累枝蟲病肉眼能見到鱉的四肢、背、腹甲、頸部等處呈現一簇簇的白毛。當池水呈綠色時,由於蟲體的細胞質和柄染成綠色,可見病鱉身體也呈綠色。防治方法用漂白粉溶液浸洗,或用食鹽水浸洗。
權利要求
1. 一種生態型稻田養鱉方法,包括稻田選擇與準備、鱉苗放養、飼養及日常管理和做好常見鱉病的防治,其特徵在於採用如下步驟(1)稻田選擇與準備應注意地勢要低洼些,水源條件好,水流通暢,排灌方便;稻田開挖鱉溝,鱉溝上寬3米,底寬、深1. 5米,長度根據稻田面積決定,佔稻田總面積的20%左右為宜;田中央建造一處沙灘,長5米,寬1米,高出正常水位0. 8米;(2)鱉苗的投放及飼養一般情況,放養2齡以上的鱉,每畝500隻 800隻為宜;如果準備繁殖仔鱉,則每畝可加放50隻 60隻5齡親鱉,雌雄比例為2 1或3 2;養鱉稻田可放養少量大規格鰱魚種,以淨化水質;投餵飼料要做到定時、定位、定量;每天投餵量為其體重的8% 12%,分上午、下午兩次投餵;(3)日常管理適當控制水位,一般水深應掌握在15釐米 20釐米之間;稻田管理中應經常注意防逃防害,還要注意防盜、防中毒;為了防止中毒,養鱉稻田不要施用農藥;(4)常見鱉病的防治如紅脖子病、腐皮病、白斑病、累枝蟲病,以及對上述幾種鱉病的具體防治辦法。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態型稻田養鱉方法,包括稻田選擇與準備、鱉苗放養、飼養及日常管理和做好常見鱉病的防治,其中稻田選擇與準備應注意地勢要低洼些,水源條件好,水流通暢,排灌方便;稻田開挖鱉溝,鱉溝上寬3米,底寬、深1.5米,長度根據稻田面積決定,佔稻田總面積的20%左右為宜;田中央建造一處沙灘,長5米,寬1米,高出正常水位0.8米。本發明以水稻種植為主,養殖甲魚為輔的一種生態型稻鱉立體種養殖技術操作路線。一方面,稻田為鱉的生長提供了良好場所,另一方面鱉類的排洩物和食物碎屑作為水稻的有機肥料,在水稻吸收肥料生長的同時起到了淨化圍塘的作用,鱉又可為稻田疏鬆土壤和捕捉害蟲,有效提高了鱉、提高了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01K67/02GK102369906SQ20101024806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10日
發明者姚莉莉 申請人:姚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