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足球發展現狀(三城入選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
2023-06-30 04:01:06 1
隨著梅州市獲評「十四五」期間第二批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廣東省已有三座城市獲評「十四五」期間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此前,廣州市和深圳市入圍了首批名單。
足球在梅州有很好的群眾基礎
據了解,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建設以五年為一個周期。「十四五」期間計劃全國建成16-18個重點城市。
2021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印發《關於開展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7月,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印發《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遴選辦法》。全國各地積極響應,超過40個城市提交申請,競爭十分激烈。
那麼,在全國數十個申報城市之中,廣東三城為何能夠脫穎而出,獨佔三席?而它們又將肩負起怎樣的使命?
各具特色
梅州為欠發達地區提供樣板
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首先需要承擔的重要任務,就是「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創造可供借鑑推廣的有益經驗,共同推動我國足球事業實現新的發展」。在杭州,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就給考察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示範性,是此次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評選的最重要指針之一。
杭州用體育場地盤活城市的「金角銀邊」
在廣東省足球運動中心主任程志文看來,廣東這三座城市之所以能夠同時獲評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是因其足球發展各有鮮明特色,均有不可替代的示範作用。
「我們可以看到,首批入選的城市名單裡,大部分都是足球發展具備傳統優勢的一些城市,以省會城市為主。而第二批則包括像梅州、延邊州這樣有歷史底蘊的地市。接下來可能還會有第三批,那就是一些具備足球發展特色的城市。」他說。
同為第一批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廣州、深圳有其相似之處,那就是都是經濟發達城市,屬於人口總量超2000萬的大型都市。而且從過往來說,在足球工作上具備一定的傳統優勢,但廣州和深圳也各有特色。
廣東足球曾湧現容志行等國腳
「廣州更多的是傳統,因為說到廣州足球他就有鮮明的南派足球特色,歷史上也曾經湧現容志行、古廣明、彭偉國等等許多技術突出的優秀隊員。廣州足球本土化的特徵很明顯,它就是小快靈,腳下技術好。」
「如果說到深圳,因為深圳本身的城市特徵是南北交融。那麼它的優勢是人才儲備雄厚,對外交流頻繁,這種城市的交融同樣也體現在足球的風格之上。」
梅州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城市,入選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名單,則可能會起到更大的引領作用。「作為中國內地現代足球的發源地,梅州已有一百多年的足球底蘊。梅州足球的群眾基礎好,文化氛圍濃厚,民間群眾關心足球,熱愛足球,再加上社會俱樂部和業餘機構方方面面的努力,使得梅州足球處於一個很厚的塔基之上。」程志文說。
梅州緊抓青訓,構建了「1 5」的青訓模式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足改切忌『一刀切』。在這一點上,梅州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力統籌,使得整個機制運轉相當順暢,也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搞足球作出了很好的示範。五華作為一個縣級市,能夠做到『一城兩超』,而且在當下中國足球的大環境之下,俱樂部能夠做到不欠薪、不負債,這就是很好的引領示範作用,職業足球需要健康平穩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緊緊抓住青少年足球培訓這一關鍵工作,大力實施「雙青」工程,立足培育青苗、發展青訓,構建以中國足協梅州青訓中心為統領,職業足球俱樂部、社會足球俱樂部、專業足球學校、市縣體校和校園足球協調發展的「1 5」青苗青訓模式。這一工作得到了國家和廣東省的高度認可和重視。
程志文表示,廣東三座城市之間的足球發展並不存在互相比較的關係,而更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起到引領的作用,為中國足球發展貢獻「廣東經驗」。
緊抓機遇
重點城市建設解決發展痛點
實際上,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並非新鮮事物。在中國足球發展歷史上,曾經數次進行過評選。像此次第二批獲評的「足球之鄉」延邊,就曾經於1964年、1979年、1992 年、2001 年獲評為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
這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人民公園內的足球場
「雖然過去搞過幾次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的評選,但我們要看到的是足球當前發展的情況和時空背景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家對於足球發展的重視程度不一樣了。」 華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體育總局智庫專家譚建湘認為。
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把中國足球的改革發展放在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之上。
推進建設足球重點城市,就是要通過足球發展重點城市的建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足球發展路徑,加快推動我國足球水平整體提高。「可以說,中國足球發展現在面臨著新一輪的機遇。」譚建湘說。足球重點城市既有地方領導牽頭重視,又有資金扶持,中國足球理應做得更好。而過去十數年,中國足球一直在四處學習,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中國足球可以說是只有失敗的經歷,而無成功的經驗。
「足球發展有自身的規律,實際上我們通過這些年的摸索也了解了它的規律。一是青訓的普及和提高,二是要強調足球的育人功能,在精神層面上樹立為國爭光的運動員精神。」譚建湘說。
「趁著建設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的東風,解決中國足球發展的難點、痛點,是中國足球能否真正得到提升的關鍵。」譚建湘認為,提升青訓教練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打造公平公正的層層選拔和晉升機制是關鍵。「如果我們的教練員能夠單純從專業的角度出發,一層一層地把最優秀的球員送上去,那麼我們何愁沒有後備人才,沒有一支強大的國家隊?」
回望歷史,具備改革因子的廣東實際上有過不少先行先試的開拓性之舉。1984年,廣州白雲山製藥廠與廣州市體委籤約聯辦廣州足球隊,也成為全國第一支與市場牽手的足球。1985年,廣東發行第一期六運會體育基金獎券,成為全國首創之舉,也成為我國體育的雛形……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
「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就是要重點示範、重點創新。廣東如果能夠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青訓輸送機制,為中國足球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在更大的範圍內起到一個示範效應,中國足球自然而然就會迎來量的質變。」譚建湘說。
【記者】朱小龍 彭博
【圖片】視覺中國 新華社
【作者】 朱小龍;彭博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