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圖像掃描裝置、圖像掃描方法、圖像形成設備和記錄介質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3:34:56

專利名稱:圖像掃描裝置、圖像掃描方法、圖像形成設備和記錄介質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通過一次傳送掃描原稿的雙面的雙面掃描功能的諸如數字複印機、傳真機和掃描儀的圖像掃描裝置,以及圖像掃描方法、圖像形成設備和記錄介質。
背景技術:
通常已知被用作複印機等的圖像掃描裝置執行所謂的「速讀」,即,掃描原稿上的圖像,通過諸如,CCD(電荷耦合器件)的傳感器使掃描位置固定,並且通過自動讀稿器一次一頁地將原稿輸送到稿臺玻璃上,並且在掃描位置處讀出從原稿反射的光。還已知具有兩個傳感器(諸如,CCD、CIS (接觸式圖像傳感器))的「雙面掃描」類型,其被設置成例如如在日本特許公開專利公開第2006-115134號中披露的、通過一次傳送而掃描原稿的正面和背面以改善生產輸出。圖M是描述能夠雙面掃描的圖像掃描裝置的一般配置的示意圖。參考圖M,建立傳送路徑1220,通過該傳送路徑在圖像掃描裝置內傳送原稿。設置多個傳送輥以通過傳送路徑運載原稿。特別地,在傳送路徑的原稿傳送方向上從上遊側順序地設置讀取輥對1119、讀取排出輥對1121、以及排紙輥對1123。CXD 1120的掃描位置Ql位於讀取輥對1119和讀取排出輥對1121之間。CIS 1129的掃描位置Q2位於讀取排出輥對1121和排紙輥對1123之間。通過傳送路徑1220運載的原稿具有由掃描位置Ql處的CXD 1120掃描的表面 (正面)和由掃描位置Q2處的CIS 11 掃描的原稿的後表面(背面)。從而,通過一次傳送掃描原稿的正面和背面來執行雙面掃描。為了防止在通過掃描位置時原稿鬆弛,執行速讀的圖像掃描裝置通常將通過位於掃描位置的下遊的傳送輥的原稿傳送速度設置為高於(快於)通過位於掃描位置的上遊的傳送輥的傳送速度。由於傳送輥製造時的偏差、及由於使用導致的傳送輥的磨損等,通過布置在掃描位置的上遊側和下遊側的傳送輥的傳送速度不可能完全相互一致。為了防止由通過位於下遊的傳送輥的傳送速度低於(慢於)通過位於上遊的傳送輥的傳送速度導致的原稿的鬆弛,位於掃描位置的下遊的傳送輥的傳送速度被設計成高於通過位於掃描位置的上遊的傳送輥的傳送速度。掃描位置處的原稿鬆弛導致掃描圖像的解析度降低(發生散焦)。從而,在圖M的圖像掃描裝置中,位於掃描位置Ql的下遊的讀取排出輥對1121 的原稿傳送速度高於位於CXD 1120的掃描位置Ql的上遊的讀取輥對1119的傳送速度。
從而,在掃描位置Ql不斷地朝向下遊側拉伸原稿,由此可以防止原稿在掃描位置 Ql處鬆弛。而且,通過位於掃描位置Q2的下遊的排出輥對1123的原稿傳送速度被設置為高於通過位於CIS 11129的掃描位置Q2的上遊的讀取排出輥對1121的原稿傳送速度。從而, 還在掃描位置Q2朝向下遊不斷地拉伸原稿來防止原稿在掃描位置Q2處鬆弛。當通過位於傳送路徑的下遊的傳送輥的傳送速度被設置為高於通過位於傳送路徑的上遊的傳送輥的傳送速度時,CCD 1120的掃描位置Ql處的原稿傳送速度將不同於CIS 11 的掃描位置P2處的原稿傳送速度。結果,如果是雙面掃描,則存在從CXD 1120讀出的原稿正面的掃描圖像的倍率不同於從CIS 11 讀出的原稿背面的掃描圖像的倍率的問題。特別地,存在從原稿背面的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倍率相對於從原稿背面的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倍率變小。前述日本特許公開專利公開第2006-115134號不考慮位於傳送路徑的下遊側的傳送輥的原稿的原稿傳送速度被設置為高於通過位於傳送路徑的上遊側的傳送輥的傳送速度的事實,並且不能解決由原稿在掃描位置處鬆弛導致的解析度降低。日本特許公開專利公開第2008-104165號披露了一種系統,該系統通過將通過位於下遊側的輥的傳送速度增加為高於位於上遊側的輥的傳送速度來校正副掃描方向上的倍率,並且修改原稿的正面和背面之間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周期(每一行的掃描時間)。 特別地,披露了使用脈衝發生器修改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周期的系統。前述日本特許公開專利公開第2008-104165中披露的倍率校正系統在原稿掃描期間局部地修改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周期。從而,使定時控制變複雜,並且要求實現這種控制的特定硬體配置。而且,存在圖像質量降低的問題。由於每行的掃描周期被局部地修改,在切換掃描時間的區域中從原稿掃描的圖像中產生密度偏差。還已知另一種倍率校正系統,其將背面的掃描圖像暫時存儲在存儲器中,並且對數據應用預定圖像處理算法,以增加背面掃描圖像的行數(膨脹處理)。然而,該系統具有由於背面掃描圖像的數據(其必須被再次讀取以經受圖像處理)被暫時存儲在存儲器中,所以用於高速圖像讀取的雙面掃描的優點降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考慮到以上,本發明的目標在於提供能夠高速獲取具有高圖片質量和適當倍率的掃描圖像的圖像掃描裝置、圖像掃描方法、圖像形成設備、以及記錄介質。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的圖像掃描裝置包括第一掃描儀,其在第一掃描位置處掃描被傳送原稿的正面,以獲得第一掃描圖像;第二掃描儀,其在第二掃描位置掃描被傳送原稿的背面,以獲得第二掃描圖像;送稿器,其以不同於第一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的速度在第二掃描位置處傳送原稿;以及控制器,其控制圖像掃描裝置。控制器被配置成將通過一次傳送掃描原稿的單面的單面掃描或者通過一次傳送掃描原稿的雙面的雙面掃描設置為原稿掃描形式;獲取設置倍率;以及確定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單面掃描時,在第一掃描圖像處與原稿傳送方向對應的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達到設置倍率,以及當設置雙面掃描時,在第二掃描圖像處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達到設置倍率。優選地,在第一掃描儀處與對應於原稿傳送方向的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單行的掃描周期等於在第二掃描儀處第二方向上的單行的掃描周期。優選地,第二掃描位置在原稿傳送方向上位於第一掃描位置的下遊。送稿器傳送原稿,使得第二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高於第一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控制器被配置成當設置雙面掃描時,執行電子抽取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使得對於第一掃描圖像在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達到設置倍率。特別地,送稿器至少包括第一傳送輥,其在原稿傳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掃描位置的上遊;以及第二傳送輥,其在原稿傳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掃描位置的下遊。通過第二傳送輥的原稿傳送速度高於通過第一傳送輥的原稿傳送速度。優選地,控制器被配置成確定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雙面掃描時,由於第一掃描儀的第一掃描位置和第二掃描儀的第二掃描位置之間的原稿傳送速度的差異而導致改變的第二掃描圖像的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達到設置倍率。優選地,原稿包括在與原稿傳送方向對應的第一方向上的長度不同的多種原稿。 控制器被配置成確定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雙面掃描時,由於每個原稿的長度而導致改變的第二掃描圖像的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達到設置倍率。優選地,原稿包括厚度不同的多種原稿。控制器被配置成確定通過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雙面掃描時,由於每個原稿的厚度而導致改變的第二掃描圖像的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達到設置倍率。優選地,控制器被配置成確定通過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單面掃描時,由於第一掃描儀處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改變的第一掃描圖像處的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達到設置倍率,並且確定通過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雙面掃描時,由於第一掃描儀的第一掃描位置和第二掃描儀的第二掃描位置之間的原稿傳送速度的差異以及第二掃描儀處的機械差異而導致改變的第二掃描圖像處的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達到設置倍率。特別地,第二掃描位置在原稿傳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掃描位置的下遊。送稿器傳送原稿,使得第二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高於第一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控制器被配置成執行電子抽取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使得當設置所述雙面掃描時,對於第一掃描圖像在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達到設置倍率。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相當於將由於第一掃描儀處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改變的第一掃描圖像處的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與由於通過第一掃描儀的第一掃描位置和通過第二掃描儀的第二掃描位置之間的原稿傳送速度的差異以及第二掃描儀處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改變的第二掃描圖像處的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進行比較,並且基於比較的結果執行電子抽取。優選地,第一掃描儀是CCD (電荷耦合器件)。第二掃描儀是CIS (接觸式圖像傳感器)O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的圖像形成設備包括圖像掃描裝置,以及能夠列印出由圖像掃描裝置獲取的圖像的印表機。圖像掃描裝置包括第一掃描儀,其在第一掃描位置處掃描被傳送原稿的正面以獲得第一掃描圖像;第二掃描儀,其在第二掃描位置處掃描被傳送原稿的背面以獲得第二掃描圖像;送稿器,其以不同於第一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的速度在第二掃描位置處傳送原稿;以及控制器,控制圖像掃描裝置。控制器將通過一次傳送掃描原稿的單面的單面掃描或者通過一次傳送掃描原稿的雙面的雙面掃面作為原稿掃描形式; 獲取設置倍率;並確定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單面掃描時,在第一掃描圖像處在與原稿傳送方向對應的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達到設置倍率,並且當設置雙面掃描時,在第二掃描圖像處在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達到設置倍率。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的圖像掃描方法是圖像掃描裝置的圖像掃描方法,其中,圖像掃描裝置包括第一掃描儀,其在第一掃描位置處掃描被傳送原稿的正面以獲得第一掃描圖像;第二掃描儀,其在第二掃描位置處掃描被傳送原稿的背面以獲得第二掃描圖像; 以及送稿器,其以不同於第一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的速度在第二掃描位置處傳送原稿。 圖像掃描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受原稿的掃描形式是通過一次傳送掃描原稿的單面的單面掃描還是通過一次傳送掃描原稿的雙面的雙面掃描的設置的輸入;獲得設置倍率;以及確定送稿器的傳送速度。確定送稿器的傳送速度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確定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單面掃描時,在第一掃描圖像處在與原稿傳送方向對應的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達到設置倍率;以及確定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雙面掃描時,在第二掃描圖像處的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達到設置倍率。優選地,第一掃描儀處與對應於原稿傳送方向的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單行的掃描周期等於第二掃描儀處第二方向上的單行的掃描周期。優選地,第二掃描位置在原稿傳送方向上位於第一掃描位置的下遊。送稿器傳送原稿,使得第二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高於第一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執行電子抽取,使得當設置雙面掃描時,第一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達到用於第一掃描圖像的設置倍率。特別地,送稿器至少包括第一傳送輥,其在原稿傳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掃描位置的上遊;以及第二傳送輥,其在原稿傳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掃描位置的下遊。通過第二傳送輥的原稿傳送速度高於通過第一傳送輥的原稿傳送速度。當結合附圖時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標、特徵、方面和優點從本發明的以下詳細描述將變得明顯。


圖1表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作為圖像掃描裝置的MFP(多功能外圍設備)的外觀。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用於描述MFP的硬體配置的示意圖。圖3是用於描述操作面板的配置的示意圖。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用於描述包括圖像掃描裝置的圖像形成設備的原理圖。圖5是用於描述ADF和掃描儀的功能配置的示意圖。圖6是用於描述第一和第二圖像處理單元的功能的示意圖。圖7A和圖7B是用於描述由傳送輥之間的傳送速度的差異而導致的副掃描倍率的偏差以及用於校正MFP處的偏差的校正係數的示意圖。圖8是表示副掃描方向上的原稿長度和背面副掃描中的掃描倍率之間的關係的圖表。
圖9是用於描述在A4L原稿的雙面掃描中傳送輥的傳送速度和掃描圖像的尺寸之間的關係的示意圖。圖10是用於描述計算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的方法的流程圖。圖11是用於描述與圖10的流程圖中的步驟S2處的手動放置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的示意圖。圖12示出在圖11的流程圖中的步驟S12掃描的測試圖的掃描圖像的示例。圖13是用於描述與圖10的流程圖中的步驟S4處的ADF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的示意圖。圖14是用於描述與圖10的流程圖中的步驟S6處的ADF背面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的示意圖。圖15示出在圖14的流程圖中的步驟S32掃描的測試圖的掃描圖像的示例。圖16Α、圖16Β和圖16C是用於描述根據圖10中所示的裝載參數的設置處理的記錄在ROM中的校正係數的示意圖。圖17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用於描述當在MFP處執行複製功能時的處理的流程圖。圖18是用於描述在圖17的流程圖中的步驟SM處執行的倍率設置處理的流程圖。圖19是用於描述根據原稿厚度的變化的正面掃描圖像的正面副掃描中的掃描倍率的示意圖。圖20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第一修改的倍率設置處理的流程圖。圖21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第二修改的雙面掃描中的倍率設置處理的流程圖。圖22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第二修改的用於描述電子抽取確定處理的示意圖。圖23是用於描述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與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的比率的示意圖。圖M是用於描述能夠雙面掃描的圖像掃描裝置的一般配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在說明中,相同部件和元件具有所分配的相同參考字符。它們的名稱和功能也相同。[MFP總體配置]以下將基於圖1描述被確定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圖像掃描裝置的MFP 1。參考圖1,本實施例的MFP 1是數字多功能機器,具有複製功能、掃描儀功能、傳真功能等。MFP 1包括之後描述的操作面板10。操作面板10包括多個鍵11a、通過用戶對相關鍵Ila的操作接收多種指令的輸入以及接受諸如字符或數字的數據輸入的操作單元11、 以及用於給用戶提供指令菜單和/或與所獲取圖像相關的信息的顯示的由液晶形成的顯不器12ο
MFP 1包括光學掃描原稿以獲得圖像數據的掃描儀13,以及基於掃描圖像在記錄紙張上列印出圖像的印表機14。在MFP 1的主體的正面,布置有將放在原稿託盤17上的原稿傳輸至掃描儀13的自動原稿傳送裝置(還被稱為ADF(自動送稿器))15。在MFP 1的主體的下部,布置將記錄紙張提供給印表機14的送紙單元18。在中部區域處,布置有託盤19,具有由印表機14列印的圖像的記錄紙張被排出到該託盤上。在MFP 1的主體內設置有存儲所要求的數據(諸如,在用於主體控制的相關元件處使用的控制程序、圖像數據(掃描圖像)、多種參數)的存儲單元26等。將基於圖2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MFP 1的硬體配置。參考圖2,本實施例的MFP 1包括掃描儀13,其用於將紙張介質的原件等轉換成圖像數據(電子數據);印表機14,其用於執行列印處理;郵件發送器22,其用於執行電子郵件(也被稱為「E-mail」)的發送和接收;傳真機16,其用於利用公用線路執行數據傳輸; 通信接口(I/F)34 ;操作面板10,其用於執行諸如輸入的指定指令;ROM(只讀存儲器)30, 其存儲控制程序、多種參數等;RAM (隨機存取存儲器)28,其用作用於執行在控制單元20等處的控制處理的工作區;HDD (硬碟驅動器)32,其存儲記錄在MFP 1處的多種信息;控制器 20,其用於MFP 1的總體控制;以及ADF 15,其用於將原稿傳送到掃描儀13的傳送裝置。假設控制器20由中央處理單元(CPU)形成。ROM 30、RAM沘和HDD 32構成存儲單元洸。每個元件均經由內部總線21連接至控制器20。控制器20可以將數據發送至每個元件或者從每個元件接收數據。ADF 15將放在原稿託盤17上的原稿傳送至掃描儀13的玻璃板上。掃描儀13包括由多個光電轉換元件(光接收元件)形成的光敏器件。光敏器件在光學上經由玻璃板從原稿掃描出圖像信息(諸如圖片、文本、繪畫圖像等)以獲得圖像數據。通過示例,本實施例基於包括兩個光敏器件,即CCD (電荷耦合器件)和CIS (接觸式圖像傳感器)作為獲取圖像數據的光敏器件(還被稱為「掃描圖像」)來描述。所獲取的掃描圖像被轉換為數字數據,其經過多種已知圖像處理,然後被暫時存儲在RAM 28中以隨後發送至印表機14等用於圖像列印和/或數據存儲。印表機14基於由掃描儀13等獲取的掃描圖像在存儲在送紙單元18中的記錄紙張上列印出圖像。郵件發送器22將電子郵件發送至經由未示出的網絡連接的郵件伺服器等或者從其接收電子郵件。傳真機16根據預定協議將由掃描儀13等獲取的掃描圖像發送至另一傳真裝置。通信I/F 34是用於將MFP 1中的每個元件與在未示出的網絡上連接的外部設備等相連接的接口。通信I/F 34通過有線或無線連接至網絡,以執行與另一 MFP或個人計算機(PC)的數據發送/接收。LAN(區域網)、WAN(廣域網)等被設想為網絡。在操作面板10處的顯示器12包括液晶顯示器(IXD)和觸摸面板。IXD提供多種模式的顯示,並且觸摸面板接受根據所顯示內容的多種設置。操作單元11被用於用戶的多種輸入。這些功能作為用戶接口的主要部分。將基於圖3描述操作面板10的配置。參考圖3,在操作面板10處提供多個鍵Ila和顯示器12。用戶可以在顯示器12上查看用於用戶的指令菜單和/或與所獲取圖像相關的信息的顯示,以通過操作鍵Ila輸入多種指令和/或字符、數字等的數據。啟動鍵201被用於啟動複製/掃描等操作。數字鍵202被用於輸入數字,諸如要求複製的數量。清除鍵203被用於清除所輸入的數字,並且使存儲在存儲單元沈中的圖像數據復位。停止鍵204被用於指定複製/掃描操作的停止。面板復位鍵205被用於使操作模式和/或所設置的作業復位。顯示器12具有設置在表面處用於多種模式的顯示等的觸摸面板206。觸摸面板 206允許用戶根據顯示器上顯示的內容執行多種設置。通常,用於執行複製或掃描操作的基本/可應用設置的按鈕被部署在觸摸面板 206的設置屏幕區域207處。按壓適當的按鈕提供用於其詳細設置的分級屏幕的顯示。特別地,本實施例示出布置可選的「基本」設置標籤、「合併」設置標籤、「原稿圖片質量」設置標籤以及「應用」設置標籤的情況。本實施例示出「基本」設置標籤被選擇狀態的分級屏幕,包括調節列印紙張的密度或背景區域的「密度/背景」設置按鈕232、設置輸出紙張(列印紙張)的原稿掃描形式 (單面/雙面)和列印狀態(單面/雙面)的「單面/雙面」設置按鈕234、調節列印倍率的「倍率」設置按鈕236、以及設置紙張尺寸的「紙張」設置按鈕238。例如,選擇「單面/雙面」設置按鈕234允許用戶通過將原稿掃描形式設置為「雙面」來設置雙面掃描。當在MFP 1處選擇雙面掃描時,通過C⑶和CIS執行雙面掃描。選擇「倍率」設置按鈕236允許用戶結合原稿掃描圖像執行到預定倍率的收縮/放大。即,用戶可以手動設置理想倍率。在未選擇「倍率」設置按鈕236的情況下,原稿掃描圖像的設置倍率是1 X,即,處於等比例倍率(1. 000倍)。用戶作出選擇「合併」設置標籤允許掃描多個原稿以一起列印到紙張的單面上。例如,提供將兩個原稿的掃描圖像列印到一張紙的單面上的二合一模式,將四個原稿的掃描圖像列印到一張紙的單面上的四合一模式。當選擇二合一模式時,在一張紙的單面上部署兩個原稿的掃描圖像的倍率根據選擇的相關模式被自動設置為設置倍率。在用戶手動設定設置倍率或者MFP 1自動設定設置倍率的情況下,主掃描方向上的設置倍率(主掃描設置倍率)和副掃描方向上的設置倍率(副掃描設置倍率)可以獨立設定。複製鍵210和掃描鍵211是用於設置MFP 1將在複製/掃描模式中的哪種模式下操作的選擇鍵。在初始狀態下,假設複製鍵210作為選擇鍵處於被選擇狀態。按壓複製鍵210允許MFP 1被用作複印機。在該階段,與複製操作相關的多種設置的顯示被提供在觸摸面板206上的設置屏幕區域207處。當完成多種設置時,通過按壓啟動鍵201啟動複製操作,並且原稿在原稿託盤17上處於被設置狀態。按壓掃描鍵211使MFP 1用作掃描儀。在該階段,在觸摸面板206上的設置屏幕區域207處提供與掃描操作相關的多種設置的顯示。當完成多種設置時,通過按壓啟動鍵201啟動掃描操作,並且原稿在原稿託盤 17上處於被設置狀態。
與複製鍵210和掃描鍵211相同地,提供傳真機(傳真)鍵213。按壓傳真鍵213 允許MFP 1在傳真機模式下操作。在該階段,在觸摸面板206上的設置屏幕區域207處提供與傳真機操作相關的多種設置的顯示。通過按壓啟動鍵201啟動傳真機傳輸,並且原稿在原稿託盤17上處於被設置狀態。將基於圖4示意性地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包括圖像掃描裝置的圖像形成設備。參考圖4,ADF 15包括原稿託盤17、送紙輥113、分離輥115、抵制輥(resist roller) 117、讀取輥對1119、傳送引導件120、讀取排出輥對121、排出輥對123、排紙輥對 130、反向排出輥對122、排紙託盤127、排紙/反向切換單元125和126、CIS 129、以及用於 ADF 15的總體控制的ADF控制單元161。ADF 15和掃描儀13構成圖像掃描裝置。掃描儀13包括由透明件形成的玻璃板131、稿臺玻璃132、引導光的光源133、用於反射光源的光的反射件135、在副掃描方向上具有與紅(R)、綠(G)和藍(B)對應的三個線傳感器的CXD 141、用於將從原稿反射的光引導到CXD 141的反射鏡137A、137B和137C、用於基於在反射鏡137C處反射的光在CXD 141上形成圖像的透鏡139、用於處理從CXD 141 輸出的圖像數據的第一圖像處理單元143、用於處理從CISU9輸出的圖像數據的第二圖像處理單元145、以及用於掃描儀13的總體控制的掃描儀控制單元151。印表機14經由掃描儀控制單元151對從第一和第二圖像處理單元143和145輸入的圖像數據執行圖像形成處理,以根據預定列印模式將輸入的圖像數據列印到列印紙張上。ADF控制單元161控制作為用於旋轉送紙輥113、分離輥115、抵制輥117、讀取輥對119、讀取排出輥對121、排出輥對123、反向排出輥對122、以及排紙輥對130的動力源的電動機的驅動。ADF控制單元161還執行對用於執行原稿的排出(輸出)和反向控制的排紙/反向切換單元125和126的控制。送紙輥113從放在原稿託盤17上的多個原稿分離最上面的原稿,以將該原稿傳輸至分離輥115。分離輥115和抵制輥117將該原稿傳送至讀取輥對119。讀取輥對119經由傳送引導件120將該原稿發送至玻璃稿臺131上的掃描儀13的第一掃描位置Li。經過第一掃描位置Ll的原稿到達讀取排出輥對121以被傳輸至第二掃描位置L2。通過讀取排出輥對121的原稿經過CIS 129的第二掃描位置L2,由排出輥對123 引導朝向排紙輥對130。經過排紙輥對130的原稿從傳送路徑Pl被輸出到排紙託盤127以堆疊。在本示例中,可以根據排紙/反向切換單元125和1 的切換來切換傳送路徑。原稿的一端在傳送路徑P2的方向上從排出輥對123引導,然後可以再次經由傳送路徑P3通過排出輥對123被引導朝向抵制輥117。在這種情況下,與由抵制輥117引導的先前狀態相比,原稿在反向狀態下被引導至抵制輥117,並且可以被傳送至第一和第二掃描位置。傳送到第一和第二掃描位置的原稿(現在處於反向狀態)具有根據排紙/反向切換單元125和 126的切換在傳送路徑P4的方向上從讀取排出輥對121引導的一端,允許通過反向排出輥對122和排紙輥對130從傳送路徑Pl到排紙託盤127上的輸出。通過相關方案,被反向的原稿返回至先前狀態,並且從排紙輥對130被引導到排紙託盤127上。上述通過排紙/反向切換單元125和126的切換來切換傳送路徑不是必需的。允許沒有對排紙/反向切換單元125和126以及反向排出輥對122的配置。CXD 141包括在基本垂直於原稿傳送方向的主掃描方向上的多行中布置的作為線傳感器的非接觸型光電轉換元件。在本實施例中,舉例來說,假設CCD 141對應於600dpi 的掃描解析度。當由ADF 15傳遞的原稿通過第一掃描位置Ll時,CXD 141通過線傳感器光學掃描原稿圖像,並且將光電轉換後的圖像數據提供給第一圖像處理單元43。CIS 1 包括在基本垂直於原稿傳送方向的主掃描方向上的多行中布置的接觸型光電轉換元件,其作為線傳感器。在本實施例中,舉例說明,假設CIS 1 對應於600dpi的掃描解析度。還假設CIS 1 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周期(單行的掃描時間)與CXD 141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周期相同。從而,當第一掃描位置Ll處的原稿傳送速度等於第二掃描位置L2處的原稿傳送速度時,CXD 141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等於CIS 1 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CIS 1 相對於設置在原稿傳送路徑處的開口 1 布置,以光學地掃描經過第二掃描位置L2的原稿的圖像,並且光電轉換後的圖像數據被輸出到第二圖像處理單元145。當雙面被設置為MFP 1處的掃描形式時,CXD 141和CIS 1 從所傳送的原稿的正面和背面讀出圖像。換句話說,執行雙面掃描。當單面被設置為MFP 1處的掃描形式時,CXD 141掃描所傳送的原稿的表面處的圖像。換句話說,執行單面掃描。以下,讀取輥對119、讀取排出輥對121、以及排出輥對123還分別被稱為傳送輥 Rl、R2、和R3。而且,傳送輥Rl、R2、和R3以下還通常被簡單地稱為「傳送輥」。在本示例中,由ADF 15的傳送輥傳送的原稿上的圖像的掃描方案(即,通過速讀進行圖像掃描)還被稱為「ADF掃描」。掃描儀13還可以在不使用ADF 15的情況下掃描手動放置原稿的圖像。特別地,手動放置原稿被放在稿臺玻璃132上。稿臺玻璃132上的手動放置原稿可以具有由被移動橫跨稿臺玻璃132的整個面的可移動滑動器單元掃描的朝向稿臺玻璃132的原稿的圖像。滑動器單元包括光源133、反射件135、以及反射鏡137A-137C等。通過滑動器電動機55 (參考圖5),滑動器單元從稿臺玻璃132的一端移動到另一端。在CXD 141,通過滑動器單元輸入的手動放置原稿的圖像由線傳感器光學讀出。光電轉換後的圖像數據被輸出至第一圖像處理單元43。在本示例中,通過滑動器單元讀出手動放置的原稿的圖像的圖像掃描還被稱為 「手動放置掃描」。將基於圖5描述ADF 15和掃描儀13的功能配置。參考圖5,ADF 15包括ADF控制單元161、每個均連接至ADF控制單元161的第一至第四驅動單元63、65、67和69、分別連接至第一至第四驅動單元63、65、67和69的第一至第四脈衝電動機64、66、68和70、以及CIS 129。掃描儀13包括掃描儀控制單元151、連接至掃描儀控制單元151的滑動器驅動單元53、第一圖像處理單元143、第二圖像處理單元145、以及連接至第一圖像處理單元143的 CCD 141。
掃描儀控制單元151和ADF控制單元161被連接以允許相互通信。CIS 129和第二圖像處理單元145被連接以允許相互通信。掃描儀控制單元151和ADF控制單元161通過相互通信傳送多種控制信息,諸如, 原稿尺寸信息、操作模式、用於掃描原稿的定時信息等。第一至第四脈衝電動機64、66、68和70分別由從第一至第四驅動單元63、65、67 和69輸出的四個激勵信號Φ 0- Φ 3驅動。舉例說明,送紙輥113、分離輥115、抵制輥117、讀取輥對119、讀取排出輥對121、 排出輥對123、反向排出輥對122、以及排紙輥對130通過第一至第四驅動單元63、65、67和 69中的任一個驅動,使得根據原稿的傳送定時獨立地切換旋轉速度和旋轉方向。特別地,第一脈衝電動機64旋轉地驅動送紙輥113、分離輥115和抵制輥117。第二脈衝電動機66旋轉地驅動讀取輥對119、讀取排出輥對121、以及排出輥對123。第三脈衝電動機68旋轉地驅動排紙輥對130。第四脈衝電動機70旋轉地驅動反向排出輥對122。 雖然本實施例已經被描述用於用四個驅動單元和電動機來驅動輥對等,但是還可以提供進一步的附加驅動單元和電動機來控制輥對。當執行ADF掃描時,MFP 1主要通過改變原稿傳送速度(排除之後將描述的正面雙面掃描)調節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控制單元20控制第一至第四脈衝電動機64、66、 68和70的驅動,使得以對應於副掃描設置倍率的傳送速度傳送原稿。特別地,控制單元20指定用於ADF控制單元161的傳送速度。ADF控制單元161 將驅動信號(Φ0至Φ; )輸出至第一至第四驅動單元63、65、67和69,以達到指定傳送速度。第一至第四驅動單元63、65、67和69根據驅動信號(Φ0至Φ幻驅動第一至第四脈衝電動機64、66、68和70。第一至第四脈衝電動機64、66、68、70驅動傳送輥,使得以對應於副掃描設置倍率的傳送速度傳送原稿。當執行手動放置掃描時,MFP 1通過改變滑動器的移動速度來調節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這樣,控制單元20控制滑動器電動機55的驅動,使得滑動器以對應於副掃描設置倍率的移動速度移動。特別地,控制單元20指定用於掃描儀控制單元151的移動速度。掃描儀控制單元 151將驅動信號(Φ0至Φ; )輸出至滑動器驅動單元53,以達到指定移動速度。滑動器驅動單元53響應於驅動信號(Φ0至Φ; )驅動滑動器電動機55。滑動器電動機55以對應於副掃描設置倍率的移動速度移動滑動器。第一圖像處理單元143接收由掃描原稿的CXD 141輸出的掃描圖像。第一圖像處理單元143對所輸入的掃描圖像應用預定圖像處理,用於輸出到掃描儀控制單元151。第二圖像處理單元145接收由掃描原稿的CIS 1 輸出的掃描圖像。第二圖像處理單元145對所輸入的掃描圖像應用預定圖像處理,用於輸出到掃描儀控制單元151。掃描儀控制單元151將輸入的掃描圖像輸出到印表機14。可替換地,掃描圖像可以經由外部接口被輸出至所連接的計算機、存儲器等。將基於圖6描述第一和第二圖像處理單元的功能。參考圖6,第一圖像處理單元143包括圖像輸入單元81、輸入數據處理單元82、SH 校正單元83、以及亮度/色差分離單元84、圖像調節單元85、色空間轉換單元86、以及壓縮-擴展單元87。
第二圖像處理單元145包括圖像輸入單元181、輸入數據處理器182、SH校正單元 183、亮度/色差分離單元184、圖像調節單元185、色空間轉換單元186、以及壓縮-擴展單元 187。由於第一和第二圖像處理單元143和145具有相同配置,所以在此將描述第一圖像處理單元143。圖像輸入單元81接受來自CXD 141的紅(R)、綠(G)和藍⑶中的每個的圖像數據的輸入。CXD 141將對應於紅(R)、綠(G)和藍(B)的三個線傳感器中的每個的圖像數據 (1掃描線數據)輸出至圖像輸入單元81。雖然獲取對應於紅(R)、綠(G)和藍(B)的三個線傳感器中的每個的圖像數據,但是為了簡化的原因,將主要描述一個線傳感器的圖像數據。輸入數據處理單元82將從CXD 141輸入的模擬圖像數據轉化為數字圖像數據。假設在輸入數據處理單元82執行之後描述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包括在副掃描方向上的抽取處理、以及在主掃描方向上的抽取處理/膨脹處理。SH校正單元83對從輸入數據處理單元82提供的圖像數據應用陰影校正。經過陰影校正的圖像數據被輸出至亮度/色差分離單元84。亮度/色差分離單元84將圖像數據分為亮度(顏色的值)分量和色差分量,其每個都被輸出至圖像調節單元85。圖像調節單元85包括清晰度調節單元85A、HVC調節單元85B、以及密度校正單元 85C。銳度調節單元85A執行使圖像銳化或平滑的處理。HVC調節單元85B調節圖像的色調 (H)、值(V)和濃度(C)。密度校正單元85C校正圖像的密度。圖像調節單元85將處理後的每個RGB的圖像數據輸出至色空間轉換單元86。色空間轉換單元86將圖像數據的色空間從RGB色空間轉換至L^Vb色空間,其被提供給壓縮-擴展單元87。壓縮-擴展單元87壓縮圖像數據並且將壓縮後的圖像存儲在諸如RAM的存儲器90中。壓縮-擴展單元87還擴展存儲在存儲器90中的壓縮後的圖像數據,用於輸出到掃描儀控制單元151。在雙面掃描中,經過第一圖像處理單元143的圖像處理的正面的掃描圖像和經過第二圖像處理單元145的圖像處理的背面的掃描圖像被存儲在存儲器90中。從存儲器90 讀出和擴展的正面的掃描圖像和背面的掃描圖像被輸出至掃描儀控制單元151。以下,正面的掃描圖像還被稱為「正面掃描圖像」,反之,背面的掃描圖像還被稱為「背面掃描圖像」。掃描儀控制單元151將來自第一圖像處理單元143和第二圖像處理單元145的掃描圖像輸出至印表機14。在印表機14處,舉例來說,執行雙面列印。以下將基於表示由傳送輥之間的傳送速度的差異而導致的副掃描倍率的偏差以及用於校正該偏差的校正係數的圖7A和圖7B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傳送輥R1-R3的傳送速度的設置。圖7A示出通過傳送輥R1-R3的原稿傳送速度的比率(速度比)。傳送輥R1-R3的速度比是1 1.004 1.008。根據傳送路徑的下遊側中的布置而增加傳送輥的原稿傳送速度,以避免在第一掃描位置Ll和第二掃描位置L2處發生原稿的鬆弛。傳送輥R1-R3的速度比取決於傳送輥R1-R3的外徑比。特別地,傳送輥R1-R3中的每個的旋轉速度(用於一次旋轉的速度)都相同。原稿傳送速度的速度比根據每個傳送輥的外徑比來確定。通過為傳送輥R1-R3中的每個設置相同旋轉速度,傳送輥R1-R3可以通過一個電動機驅動。從而,可以減少部件的數量。在本示例中,如上所述,假設傳送輥R1-R3由第二脈衝電動機66驅動。通過傳送輥移動原稿的力(傳送力)採用傳送輥Rl >傳送輥R2 >傳送輥R3的關係。由於具有最高傳送力的傳送輥在原稿由兩個或更多傳送輥傳送的狀態下佔主導,所以原稿以具有最高原稿傳送力的傳送輥的傳送速度被傳送。以下將參考圖4描述傳送路徑中的原稿位置和原稿的傳送速度。當原稿的前沿到達傳送輥Rl時,原稿以傳送輥Rl的傳送速度被傳送。當原稿的前沿達到傳送輥R2時,形成與傳送輥Rl和R2的接觸,由於傳送輥Rl的傳送力大於傳送輥R2的傳送力,所以原稿繼續以傳送輥Rl的傳送速度被傳輸。當原稿的前沿達到傳送輥R3時,原稿形成與傳送輥R1、R2和R3的接觸。由於傳送輥Rl的傳送力是最高的,所以原稿繼續以傳送輥Rl的傳送速度被傳送。當原稿的後沿離開傳送輥Rl時,原稿達到形成與傳送輥R2和R3接觸的狀態。從而,原稿以具有較高傳送力的傳送輥R2的傳送速度被傳送。當原稿的後沿離開傳送輥R2 時,原稿僅與傳送輥R3形成接觸。從而,原稿以傳送輥R3的傳送速度被傳送,直到原稿的後沿離開傳送輥R3。從而,在掃描預定尺寸的原稿的情況下,CIS 129的第二掃描位置L2處的原稿傳送速度(平均值)相對於CCD 141處的第一掃描位置Ll的原稿傳送速度(平均值)快了預定速度。即,在第一掃描位置Ll和第二掃描位置L2之間存在原稿傳送速度的差異。如圖7A所示,傳送輥Rl、R2和R3被布置成使得傳送輥Rl和R2之間的距離以及傳送路徑中的傳送輥R2和R3之間的距離分別為IOOmm和30mm。以下,通過ADF掃描來掃描原稿的單面被稱為ADF單面掃描,反之,通過ADF掃描來掃描雙面被稱為雙面掃描。雖然在上述手動放置掃描模式和ADF單面掃描模式下掃描原稿的單面,但是通過將前者稱為「手動放置掃描」並且將後者稱為「ADF單面掃描」來區分它們。<ADF單面掃描〉首先,將描述ADF單面掃描中的傳送輥的傳送速度。假設主掃描設置倍率和副掃描設置倍率相等,即,1X (1.000倍),除非另外規定。如果ADF單面掃描,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通過改變原稿傳送速度來調節。在 CCD 141的主掃描方向上每行的掃描周期(Ta)是固定值(常數)。從而,為了實現副掃描方向上的相同掃描倍率,原稿傳送速度將被設置為提前僅600dpi的一個像素寬度(約 0. 042mm)的速度(即,在CCD 141的主掃描方向上每行的掃描周期(Ta)期間的CCD 141 的掃描解析度)。從而,邏輯上可以獲取在副掃描方向上IX的掃描圖像的原稿傳送速度 (VrO)。在副掃描方向上IX的掃描圖像的原稿傳送速度(VrO)還被稱為「參考傳送速度 VrO "ο當在副掃描方向上掃描IX的圖像時,MFP 1以參考傳送速度VrO傳送原稿,並且具有由CXD 141掃描的圖像。例如,在A4L尺寸的原稿(主掃描方向297mmX副掃描方向210mm:以下被簡單表示為「副210mm」)將被掃描時,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像素數量約為對應於210mm的4960個像素QlOmm除以600dpi的一個像素寬度的值)。 以下為了方便起見,基於長度(mm)(為基於解析度(600dpi)的像素數量的轉換版本)表達掃描圖像的尺寸。基於副掃描設置倍率和參考傳送速度VrO確定原稿傳送速度。特別地,通過將參考傳送速度VrO除以副掃描設置倍率(如等式(1)所示)確定對應於副掃描設置倍率的原稿傳送速度。原稿傳送速度(Vrl)=(參考傳送速度VrO) + (副掃描設置倍率) …⑴例如,當副掃描設置倍率是IX時,參考傳送速度VrO被作為原稿傳送速度(Vrl)。 當副掃描設置倍率是2 X時,1/2參考傳送速度VrO被作為原稿傳送速度(Vrl)。從而,CCD 141的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倍率將變為2X。類似計算應用至其他副掃描設置倍率。第一掃描位置Ll處的原稿傳送速度在原稿的後沿離開傳送輥Rl之前(傳送輥Rl 的傳送速度)與原稿的後沿離開傳送輥Rl之後(傳送輥R2的傳送速度)不同。假設通過傳送輥R2以傳送速度傳送的部分可以被忽略,這是因為第一掃描位置Ll通常被定位成非常接近傳送輥Rl。從而,在ADF單面掃描中,對應於副掃描設置倍率的掃描圖像可以通過改變原稿傳送速度來獲取。〈雙面掃描〉 以下將描述雙面掃描中的原稿傳送速度。如上所述,第二掃描位置L2處的原稿傳送速度取決於前推原稿的傳送輥的傳送速度。特別地,原稿以傳送輥Rl的傳送速度被傳送,直到原稿的後沿經過傳送輥R1,然後當原稿的後沿離開傳送輥Rl時,原稿以傳送輥R2的傳送速度被傳送。原稿以傳送輥R2 的傳送速度被傳送,直到原稿的後沿離開傳送輥R2,然後當原稿的後沿離開傳送輥R2時, 原稿以傳送輥R3的傳送速度被傳送。關於各個原稿尺寸,獲得以傳送輥Rl的傳送速度傳送的距離(長度)、以傳送輥 R2的傳送速度傳送的長度、以及以傳送輥R3的傳送速度傳送的長度,如圖7B所示。特別對於A3尺寸(主^7mmX副420mm)原稿,以傳送輥Rl、傳送輥R2、以及傳送輥R3的傳送速度傳送的長度分別是四0讓、100mm、以及30mm。類似地,對於A4S尺寸(主210mmX副四7讓)原稿,以傳送輥Rl、傳送輥R2、以及傳送輥R3的傳送速度傳送的長度分別是167mm、100mm、以及30mm。類似地,對於A4L尺寸(主^7mmX副210mm)原稿,以傳送輥Rl、傳送輥R2、以及傳送輥R3的傳送速度傳送的長度分別是80mm、100mm、以及30mm。類似地,對於A5L尺寸(主210mmX副149mm)原稿,以傳送輥Rl、傳送輥R2、以及傳送輥R3的傳送速度傳送的長度分別是19mm、100mm、以及30mm。類似地,對於明信片類型(主149mmX副105mm)的原稿,以傳送輥R1、傳送輥R2、 以及傳送輥R3的傳送速度傳送的長度分別是0mm、75mm、以及30mm。在第二掃描位置L2處以各個傳送輥的傳送速度傳送的長度根據傳送輥R2、R3和第二掃描位置L2之間的位置關係而不同。舉例說明,圖7B示出第一掃描位置Ll處的傳送速度與第二掃描位置L2處的傳送速度最高的情況。對於A3類型的原稿,在副掃描方向上的420mm的原稿長度中,以傳送速度高於傳送輥Rl的傳送速度的傳送輥R2的傳送速度移動100mm,並且以具有進一步更高傳送速度的傳送輥R3的傳送速度移動30mm。關於以傳送輥R2和R3的傳送速度移動的長度,由於原稿移動得比參考傳送速度 VrO快,在副掃描方向上的原稿的長度中,CIS 129的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長度(背面副掃描長度)變得比副掃描方向上的原始長度短。從而,當原稿以參考傳送速度VrO移動並且原稿的背面由CIS 129掃描時,對於A3尺寸的原稿,背面副掃描長度是419. 4mm。對於A4S尺寸的原稿,背面副掃描長度是 296. 4mm。對於A4L尺寸的原稿,背面副掃描長度是209. 4mm。對於A5S尺寸的原稿,背面副掃描長度是148. 4mm。對於明信片類型的原稿,背面副掃描長度是104. 5mm。從而,由於CIS 1 的第二掃描位置L2處的傳送速度高於CXD 141的第一掃描位置Ll處的傳送速度而導致背面副掃描長度變得比CCD141的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長度短(正面副掃描長度)。基於倍率進行轉換,對於A3尺寸的原稿,CIS 1 的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倍率(背面副掃描倍率)變為99. 85%。對於A4S尺寸的原稿,背面副掃描倍率變為99. 79%。對於A4L尺寸的原稿,背面副掃描倍率變為99. 70%。類似地,對於A5S尺寸的原稿,背面副掃描倍率變為99. 57%。對於明信片尺寸的原稿,背面副掃描倍率變為99. 49%。將基於圖8描述副掃描方向上的原稿的長度與背面副掃描倍率之間的關係。如圖 8所示,背面副掃描倍率變小,同時副掃描方向上的原稿的長度變短。換句話說,背面掃描圖像在副掃描方向上比原始原稿尺寸收縮,同時副掃描方向上的原稿的長度變小。為了適應上述CIS 129的掃描圖像在副掃描方向上的收縮,校正副掃描設置倍率並且基於校正後的副掃描設置倍率改變原稿傳送速度,使得背面副掃描方向上的倍率變為雙面掃描中的IX。將在以下詳細描述該校正。1.對A4L尺寸原稿的校正首先將描述對基於A4L尺寸(主^7mmX副210mm)作為參考的原稿(以下還被稱為「參考原稿」)的校正。將基於圖9描述傳送輥的傳送速度與A4L尺寸原稿的雙面掃描中的掃描圖像的尺寸之間的關係。參考圖9,當原稿以參考傳送速度VrO被傳送時,背面副掃描長度是209. 4mm。換句話說,背面掃描圖像在副掃描方向上收縮。在這種情況下,背面副掃描倍率是209. 4/210 =99. 70%。將背面副掃描設置倍率校正為IX的校正係數(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ε )的計算產生1. 003( = 100/99. 7)。以下,用於參考原稿(A4L)的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還被稱為
ε 0。在雙面掃描中,基於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ε 0校正副掃描設置倍率,以計算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基於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確定原稿傳送速度。
特別地,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由等式(2)獲得。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X (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O …⑵當副掃描設置倍率是IX時,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取與ε 0相同的值,即, 1. 003。通過將由等式( 獲得的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插入等式(3),來確定原稿傳送速度。原稿傳送速度(Vrl)=(參考傳送速度VrO) +(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 …⑶換句話說,原稿傳送速度被選擇為比參考傳送速度VrO稍慢。從而,背面副掃描倍率可以被設置為IX。結果,背面副掃描長度變為210mm。通過比參考傳送速度VrO更慢地傳送原稿來設置等比例倍率的背面掃描圖像, CXD 141的掃描圖像(正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倍率(正面副掃描倍率)變得大於IX。特別地,正面副掃描倍率變為1.003。這樣,用於CXD 141的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倍率校正值(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由等式⑷計算。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O …換句話說,校正用於正面掃描圖像的倍率,使得僅通過參考傳送速度VrO的延遲 (即,通過增加的部分)以將背面副掃描倍率設置為IX,將圖像恢復到原件(即,收縮)。然後,將根據所計算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應用至正面掃描圖像。通過設置原稿傳送速度,使得背面副掃描倍率在雙面掃描中是IX,可以在不使用用於背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情況下,獲得等比例倍率的圖像。而且,可以通過用於正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抽取來獲得等比例倍率的圖像。2.對除A4L-尺寸原稿之外的原稿的校正以下將描述對除參考原稿(A4L)之外的尺寸的原稿的校正。首先,獲得用於每個原稿尺寸的背面副掃描倍率與用於參考原稿(A4L)的背面副掃描倍率的比率。特別地,由於A3背面副掃描倍率是99. 85%並且A4L背面副掃描倍率是99. 70%, 所以A3與A4L的背面副掃描倍率的比率是100. 15%。這意味著,當原稿以傳送速度被傳送,使得A4L背面副掃描倍率變為IX時,A3的背面副掃描倍率變為100. 15%。而且,由於A4S和A4L的背面副掃描倍率分別是99. 79%和99. 70%,則A4S與A4L 的背面副掃描倍率的比率是100. 09%。相同計算可應用至其他尺寸的原稿。從而,通過參考原稿(A4L)的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ε 0校正參考傳送速度VrOji 於參考原稿(A4L),背面副掃描倍率變為IX。然而,除了參考原稿(A4L)之外的其他尺寸的原稿,背面副掃描倍率不變為IX。這是因為以傳送輥R2的傳送速度傳送的長度和以傳送輥R3的傳送速度傳送的長度與副掃描方向上的原稿的整體長度的比率對於每個原稿尺寸不同。從而,基於上述每個原稿尺寸與A4L的背面副掃描倍率的比率,校正副掃描設置倍率,使得背面掃描圖像達到用於除A4L之外的尺寸的原稿的等比例倍率。特別地,背面副掃描倍率與A4L的比率的倒數被用作校正係數(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 )。由於原稿尺寸A3與A4L的背面副掃描倍率的比率是100. 15%,所以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變為99. 85% ( = 100/100. 15)。類似地,由於原稿尺寸A4S與A4L的背面副掃描倍率的比率是100. 09%,所以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變為99. 91% ( = 100/100.09)。類似計算可應用於其他原稿尺寸。在雙面掃描中,基於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ε 0和與相關原稿尺寸對應的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校正副掃描設置倍率,以獲得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如等式(5)所示。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Χ(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 ε 0) X (與原稿尺寸對應的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 )…(5)然後,由等式(5)獲得的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被插入等式(3),以確定原稿傳送速度(Vrl)。除副掃描校正係數ε 0之外,通過使用與相關原稿尺寸對應的尺寸依賴校正係數 α校正副掃描設置倍率,即使對於除參考原稿(A4L)之外的尺寸的原稿,也可以將背面副掃描倍率設置為IX。如果原稿傳送速度(Vrl)被確定為使得背面副掃描倍率達到1 X,則正面副掃描倍率將不變為IX,與參考原稿A4L相同。從而,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通過等式(6)計算,並且根據所計算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抽取處理被應用至正面掃描圖像。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ε 0)/(與原稿尺寸對應的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 )…(6)從而,在除參考原稿(A4L)之外的原稿的雙面掃描的情況下,背面副掃描倍率由與該尺寸對應的校正係數(即,用於校正尺寸偏差的校正係數(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校正,並且原稿傳送速度被設置成使得背面副掃描倍率達到IX。從而,在不使用用於背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情況下,可以獲得等比例倍率的圖像。而且, 可以通過用於正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抽取來獲得等比例倍率的圖像。與掃描參考原稿(A4L)的二倍原稿對應的倍率校正值ε 0、以及用於每個原稿尺寸的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以數據表的形式被存儲在ROM 30中。圖8中所示的圖表可以被存儲在ROM 30中作為近似式,以允許通過將原稿尺寸(副掃描方向上的原稿的長度)代入近似式計算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3.在有機械差異變化的情況下的校正以上描述基於假設不存在機械差異變化(諸如,在包括CXD 141、CIS 129等的部件的附著位置),將正面副掃描倍率和背面副掃描倍率設置為IX用於雙面掃描的校正方法。通常,MFP 1具有諸如在包括CXD 141、CIS 129等的部件的附接位置上的機械差異變化,其導致用於每個設備的掃描倍率的變化。從而,必須執行校正由這種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掃描倍率的改變的處理。以下將描述考慮機械差異變化的校正。首先,將描述在校正由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掃描倍率的變化中使用的校正係數 (i)。然後,將描述採用相關校正係數的校正處理。(i)用於校正機械差異變化的校正係數MFP 1使用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作為用於校正由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掃描倍率的變化的校正係數。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是基於在MFP 1處實際掃描的圖像計算的係數。該校正係數在製造MFP 1(在出貨之前)時被計算,並且被預先存儲在ROM 30中。以下將參考圖10描述計算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的方法。在與在手動放置掃描中由CXD 141進行掃描相關的機構(例如,包括反射鏡137Α、 137BU37C的滑動器單元;滑動器電動機;透鏡139)中,與在ADF掃描中由CXD 141進行掃描相關的機構(例如,傳送輥Rl ;反射鏡137A、137B、137C ;透鏡139)中,以及在與在ADF掃描中由CIS 1 進行掃描相關的機構(例如,傳送輥R2)中了解機械差異變化。所述機構僅作為示例,並且機械差異變化可能由其他元件導致。從而,必須計算與手動放置中由CXD 141進行的掃描、在ADF單面掃描或雙面掃描 (ADF正面掃描)中由CXD 141進行的掃描、以及在雙面掃描(ADF背面掃描)中由CIS 129 進行的掃描對應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參考圖10,執行用於與手動放置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步驟S2)。然後描述其詳情。然後,執行與ADF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步驟S4)。 然後將描述其詳情。然後,執行用於與ADF背面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步驟 S6)。然後描述其詳情。從而,處理結束。(i-1)與手動放置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將基於圖11描述在圖10的流程圖中的步驟S2中與手動放置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基於參考原稿(A4L)計算用於手動放置掃描、ADF正面掃描、 以及ADF背面掃描中的所有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參考圖11,首先將參考傳送速度VrO設置為滑動器移動速度(步驟S10)。然後,將A4L尺寸測試圖放在稿臺玻璃132上以掃描測試圖的圖像(掃描測試) (步驟S12)。例如,使用列印有稍微小於A4L尺寸的矩形圖案(測試圖案)的測試圖。然後,測量測試圖的掃描圖像的主掃描方向和副掃描方向上的測試圖案的長度 (步驟S14)。基於測量結果,計算手動放置掃描模式下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校正係數β (Μ0)、以及手動放置掃描模式下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校正係數β (SO)(步驟S16)。以下,手動放置掃描模式下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校正係數β (MO)被稱為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以及手動放置掃描模式下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校正係數β (SO)被稱為手動放置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O)。而且,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和手動放置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O)通常被稱為手動放置校正係數。基於測試圖案在主掃描方向上的寬度的測量值和測試圖案在主掃描方向上的原始寬度計算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0特別地,通過等式(7)計算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主掃描方向上的原始寬度)/(主掃描方向上的寬度的測量值)…(7)當測試圖案在主掃描方向上的寬度大於原始寬度時(即,當主掃描倍率大於IX 時),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取小於1. 000的值,並且當測試圖案在主掃描方向上的寬度小於原始寬度時(即,當主掃描倍率小於IX時),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 取大於1. 000的值。而且,基於測試圖案在副掃描方向上的測量寬度值和測試圖案在副掃描方向上的原始寬度計算手動放置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o)。特別地,通過等式(8)計算手動放置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O)。手動放置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O)=(副掃描方向上的原始寬度)/(副掃描方向上的寬度的測量值)…⑶將手動放置校正係數β (MO)和β (SO)記錄在ROM 30中(步驟S18),並且手動放置掃描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結束(返回)。將基於圖12描述根據圖11的流程圖的步驟S12中的測試圖的掃描圖像的示例。 如上所述,列印在測試圖上的測試圖案是稍微小於A4L尺寸的矩形圖案。然而,為了方便起見,在圖12中,示出測試圖案具有與A4L尺寸相同的尺寸。參考圖12,示出不存在機械差異變化的理想狀態下的測試圖的掃描圖像和存在機械差異變化的情況下的測試圖的掃描圖像。作為在機械差異變化的情況下的測試圖的掃描圖像的示例,示出以主四7. 2mmX 副210. 2mm的尺寸讀出的A4L (主^7mmX副210mm)的測試圖案。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將主掃描方向上的原始寬度097mm)和主掃描方向上的寬度的測量值097.2mm)插入等式(7)中,如下計算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0β (MO) = 0. 999 = 297/297. 2而且,通過將副掃描方向上的原始寬度OlOmm)和副掃描方向上的寬度的測量值 (210. 2mm)插入等式(8)中,如下計算手動放置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O)。β (SO) = 0. 999 = 210/210. 2在不存在機械差異變化的理想情況下,β (MO)和β (SO)的值都是1. 000。(i-2)與ADF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將基於圖13描述圖10中的流程圖的步驟S4中的與ADF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與ADF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基本類似於圖11中所示的手動放置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參考圖13,參考傳送速度VrO被設置為傳送輥的傳送速度(步驟S20)。上述測試圖被放置在原稿託盤17上,將以ADF單面掃描進行圖像掃描(掃描測試)(步驟S22)。然後,測量測試圖案在測試圖的掃描圖像處的主掃描方向和副掃描方向上的長度 (步驟S24)。基於測量結果,計算在ADF正面掃描模式下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校正係數β (Ml)以及ADF正面掃描模式下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校正係數β (Si) (S26) 0以下,ADF正面掃描模式下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校正係數β (Ml)被稱為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以及ADF正面掃描模式下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校正係數β (Si)被稱為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而且,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和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被統稱為正面校正係數。與手動放置掃描相同,通過等式(9)計算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主掃描方向上的原始寬度)/(主掃描方向上的寬度的測量值)…(9)與手動放置掃描相同,通過等式(10)計算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副掃描方向上的原始寬度)/(副掃描方向上的寬度的測量值)…(10)正面校正係數β (Ml)和β (Si)被記錄在ROM 30中(步驟S28),並且正面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結束(返回)。計算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和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的校正值的方法類似於以上參考圖12描述的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和手動放置副掃描校正係數 β (SO)的校正值的計算方法。從而,不再重複其描述。(i-3)與ADF背面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將基於圖14描述圖10的流程圖的步驟S6中的與ADF背面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與ADF背面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基本類似於圖11中所示的手動放置校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參考圖14,將參考傳送速度VrO設置為傳送輥的傳送速度(步驟S30)。然後,將測試圖放在原稿託盤17上,使得測試圖案處於背面。在雙面掃描模式下執行圖像掃描(掃描測試)(步驟S32)。在本掃描測試中,獲得CIS 1 的掃描圖像,即,背面掃描圖像。然後,測量測試圖的背面掃描圖像處的主掃描方向和副掃描方向上的測試圖案的長度(步驟S34)。在該階段測量的長度不僅包括機械差異變化的影響,而且還包括由CCD 141的第一掃描位置Ll和CIS 129的第二掃描位置L2之間的傳送速度的差異而導致的副掃描倍率的差異的影響。基於測量結果,計算ADF背面掃描模式下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校正係數β (Μ2)和 ADF背面掃描模式下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校正係數β (S2)(步驟S36)。以下,ADF背面掃描模式下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校正係數β (Μ2)被稱為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Μ2),以及ADF背面掃描模式下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校正係數β (S2)被稱為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而且,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Μ2)和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被統稱為背面校正係數。通過等式(11)計算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Μ2)。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Μ2)=(主掃描方向上的原始寬度)/(主掃描方向上的寬度的測量值)…(11)通過等式(12)計算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副掃描方向上的原始寬度)/(副掃描方向上的寬度的測量值)…(12)背面校正係數β (Μ2)和β (S2)被記錄在ROM 30中(步驟S38),並且手動放置校
23正係數β的計算處理結束(返回)。將基於圖15描述根據圖14的流程圖中的步驟S32的測試圖的掃描圖像的示例。 為了方便起見,類似於圖12,示出具有與A4L尺寸相同的尺寸的測試圖案。參考圖15,示出不存在機械差異變化的理想狀態下的測試圖的掃描圖像、以及存在機械差異變化的情況下的測試圖的掃描圖像。在不存在機械差異變化的理想狀態下,以主四7. OmmX副209. 4mm的尺寸掃描 A4L(主297mmX副210mm)的測試圖案。這是由於CXD 141的第一掃描位置Ll和CIS 129 的第二掃描位置L2之間的原稿傳送速度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將副掃描方向上的原始寬度OlOmm)和副掃描方向上的寬度的測量值(209.4mm)插入等式(12)中,來計算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β (S2) = 1. 003 = 210/209. 4當在不存在機械差異變化的情況下,背面校正係數β (S2)變為1. 003。圖15示出當存在機械差異變化時的測試圖案的掃描圖像的示例。以主四7. 2mmX 副209. 6mm的尺寸掃描A4L(主^7mmX副210mm)的測試圖案。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將主掃描方向上的原始寬度097mm)和主掃描方向上的寬度的測量值(四7. 2mm)插入等式(11)計算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Μ2),如下所述。β (Μ2) = 0. 999 = 297/297. 2而且,通過將副掃描方向上的原始寬度OlOmm)和副掃描方向上的測量值 (209.6)插入等式(12)來計算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如下所述。β (S2) = 1. 002 = 210/209. 2在存在機械差異變化的情況下的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不僅包括與CIS 129的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變化的影響,而且包括CXD 141的第一掃描位置Ll和CIS 129 的第二掃描位置L2之間的傳送速度的差異的影響。將基於圖16A至圖16C描述根據圖10所示的出貨參數的設置處理記錄在ROM 30 中的校正係數。參考圖16A,將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和手動放置副掃描校正係數 β (SO)記錄在ROM 30中。手動放置校正係數用於校正由與手動放置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掃描倍率的變化,並且被用於通過手動放置掃描對掃描圖像的倍率校正。參考圖16B,將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和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記錄在 ROM 30 中。正面校正係數用於校正由與在ADF掃描模式下掃描正面圖像相關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掃描倍率的變化,並且被用於在ADF掃描模式下對正面掃描圖像的倍率校正。參考圖16C,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和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被記錄在 ROM 30 中。背面校正係數用於校正由與在ADF掃描模式下掃描背面圖像相關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掃描倍率的變化,並且被用於在ADF掃描模式下對背面掃描圖像的倍率校正。(ii)使用機械差異校正係數的校正處理以下將描述考慮機械差異變化的校正處理的內容。
(ii-1)與手動放置掃描相關的校正處理在手動放置掃描中,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和手動放置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O)被用於校正主掃描設置倍率和副掃描設置倍率。在手動放置掃描中,基於手動放置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O)校正副掃描設置倍率, 以計算與副掃描方向相關的手動放置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然後,基於手動放置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確定滑動器移動速度。特別地,通過等式(13)獲取手動放置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手動放置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X (手動放置副掃描校正係數 β (SO)) ".(13)通過將由等式(1 獲取的手動放置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插入等式(14),來確定滑動器移動速度。滑動器移動速度(Vrl)=(參考傳送速度VrO) + (手動放置副掃描倍率校正值) …(14)通過以由等式(14)計算的滑動器移動速度(Vrl)掃描圖像,手動放置掃描模式下的副掃描倍率達到IX。在手動放置掃描中,基於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校正主掃描設置倍率, 以計算與主掃描方向相關的手動放置主掃描倍率校正值。通過基於手動放置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在主掃描方向上應用電子可變比例倍率(抽取或膨脹)處理來執行校正處理。特別地,通過等式(1 獲取手動放置主掃描倍率校正值。手動放置主掃描倍率校正值=(主掃描設置倍率)X (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 β (MO)) ...(15)基於由等式(15)獲得的手動放置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執行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從而,在手動放置掃描中主掃描倍率達到IX。對於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使用一般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例如,諸如通過簡單抽取的收縮、通過簡單膨脹的放大,但不限於此。同樣適用於以下描述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從而,不再重複其說明。(ii-2)與ADF單面掃描相關的校正處理在通過ADF掃描的單面掃描中,使用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和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來校正主掃描設置倍率和副掃描設置倍率。在ADF單面掃描的情況下,基於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校正副掃描設置倍率,以計算與副掃描方向相關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然後,基於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確定原稿傳送速度。特別地,通過等式(16)獲得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X (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 …(16)通過將由等式(16)獲得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插入等式(17),確定原稿傳送速度。原稿傳送速度(Vrl)=(參考傳送速度VrO) +(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 …(17)
通過以在等式(17)處計算的原稿傳送速度(Vrl)掃描圖像,通過ADF掃描在單面掃描中的副掃描倍率達到IX。在ADF單面掃描的情況下,基於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校正主掃描設置倍率,以計算與主掃描方向相關的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然後,通過基於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在主掃描方向上應用電子可變比例倍率(抽取或膨脹)處理來執行校正處理。特別地,通過等式(18)獲取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主掃描設置倍率)X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 …(18)基於由等式(18)獲得的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執行在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從而,通過ADF掃描的單面掃描中的主掃描倍率達到IX。(ii-3)與雙面掃描相關的校正處理在雙面掃描模式下,使用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 β (Si)、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Μ2)、以及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校正主掃描設置倍率和副掃描設置倍率。在雙面掃描中,基於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校正副掃描設置倍率,以計算與副掃描方向相關的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然後,基於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確定原稿傳送速度。特別地,通過等式(19)獲得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X (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 …(19)通過將由等式(19)獲得的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插入等式00)中,來確定原稿傳送速度。原稿傳送速度(Vrl)=(參考傳送速度VrO) + (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 …U0)通過以等式00)處計算的原稿傳送速度(Vrl)傳送原稿,雙面掃描模式下的背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倍率達到IX。在雙面掃描中,基於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Μ2)校正主掃描設置倍率,以計算與背面掃描圖像的主掃描方向相關的背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通過基於背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在主掃描方向上應用電子可變比例倍率(抽取或膨脹)處理來執行校正處理。特別地,通過等式獲取背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背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主掃描設置倍率)X (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Μ2)) …基於由等式獲得的背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執行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從而,在雙面掃描模式下的背面掃描圖像的主掃描倍率達到IX。在雙面掃描中,基於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和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 校正正面副掃描設置倍率,以計算與正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相關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通過基於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應用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來執行校正處理。特別地,通過等式02)獲取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
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X(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 β (Si)) + (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02)基於由等式02)獲得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在副掃描方向上對正面掃描圖像應用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從而,在雙面掃描模式下的正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倍率達到IX。以下將描述基於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和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執行副掃描方向上的正面掃描圖像的設置倍率的校正的原因。如上所述,當原稿傳送速度是VrO時,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用於校正正面副掃描倍率以達到IX。從而,當原稿傳送速度是VrO時,正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設置倍率將僅基於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被校正。然而,由於原稿傳送速度被改變,使得背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倍率在雙面掃描模式下達到IX,即使僅基於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校正副掃描方向上的正面掃描圖像的設置倍率,正面副掃描倍率也將不達到IX。特別地,可以獲得僅通過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放大的圖像。從而,副掃描設置倍率必須通過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校正,並且通過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進一步校正,如在等式02)中。在雙面掃描模式下,基於與正面掃描圖像的主掃描方向相關的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校正主掃描設置倍率,以計算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通過基於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在主掃描方向上應用電子可變比例倍率(抽取或膨脹)處理,使校正處理起作用。特別地,通過等式03)獲取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 (主掃描設置倍率)χ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03)基於由等式03)獲得的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執行在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從而,在雙面掃描模式下的正面掃描圖像的主掃描倍率達到IX。將基於圖17描述當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在MFP 1處執行複製功能時的處理的流程。控制單元20基於存儲在ROM 30中的程序執行根據圖17的流程圖的處理。參考圖17,作出是否選擇複製模式的確定(步驟S50)。特別地,基於複製鍵210是否被按下作出確定。連續保持相關狀態,直到複製鍵 210被按下。當複製鍵210被按下時(在步驟S50為是),控制單元20接受來自用戶的複製操作設置(步驟S52)。用戶可以根據顯示在關於圖3描述的操作面板10上的內容應用用於複製操作的多種設置。例如,用戶可以設置原稿尺寸、單面/雙面的列印形式、倍率、列印輸出紙張、合併模式(二合一、四合一)等。原稿尺寸可以通過掃描儀13或原稿託盤17處布置的傳感器自動檢測。然後,根據複製模式設置來執行倍率設置處理(步驟S54)。特別地,控制單元20 根據在步驟SM接受的複製操作設置和存儲在ROM 30中的多種參數,執行確定傳送輥傳送速度、滑動器移動速度、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中的倍率等的處理。之後將描述其詳情。然後,作出啟動鍵是否被按下的確定(步驟S56)。當啟動鍵被按下時(在步驟S56為是),根據倍率設置處理的設置來執行圖像掃描處理(步驟S58)。基於掃描圖像執行列印處理(步驟S60)。換句話說,啟動複製操作。當複製操作結束時,控制返回至步驟S52,以接受來自用戶的複製操作設置。當啟動鍵未被按下時(在步驟S56為否),控制返回至步驟S52,以接受來自用戶的複製操作設置。將基於圖18描述在圖17的流程圖中的步驟SM執行的倍率設置處理的內容。實現相關倍率設置處理的程序被預先存儲在ROM 30中。控制單元20讀出和執行用於執行下述處理的相關程序。參考圖18,首先作出是手動放置掃描還是ADF掃描的確定(步驟S72)。通過經由安裝在掃描儀13處的傳感器檢測原稿是否放在稿臺玻璃132上來作出手動放置掃描的確定。通過經由安裝在原稿託盤17處的傳感器檢測原稿是否放在原稿託盤17上來作出ADF 掃描的確定。當在步驟S72作出手動放置掃描的確定時(在步驟S72是手動放置),獲得設置倍率A (步驟S74)。控制單元20獲得用戶輸入的設置倍率A。設置倍率A由原稿的主掃描方向上的設置倍率AM和副掃描方向上的設置倍率AS構成。如在此所使用的,「由用戶輸入的設置倍率」包括由用戶直接選擇的倍率、以及在與二合一對應的選擇之後響應於合併功能(例如, 二合一)的接受選擇由控制單元20自動確定的倍率。然後,從ROM讀出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和手動放置副掃描校正係數 β (SO)(步驟 S76)。然後,計算手動放置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和手動放置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步驟 S78)。特別地,主掃描設置倍率AM和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被插入等式(15),以計算手動放置主掃描倍率校正值。而且,通過將副掃描設置倍率AS和手動放置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O)插入等式(13)來計算手動放置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然後,執行基於在步驟S78計算的手動放置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確定滑動器移動速度的處理和基於手動放置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在主掃描方向上設置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的處理(步驟S80)。基於等式(14)確定滑動器移動速度。對於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的擴展/收縮率,直接設置手動放置主掃描倍率校正值。然後,處理結束(返回)到圖17的流程圖,以通過手動放置掃描使圖像掃描處理起作用(步驟S58)。在圖像掃描處理中,滑動器以在圖18的步驟S80確定的滑動器移動速度移動,並且基於在步驟S80設置的擴展/收縮率執行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從而,基於手動放置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O)和手動放置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O) 校正由於在與手動放置掃描相關的機構中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主掃描方向和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通過關於掃描圖像的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來校正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通過改變滑動器移動速度來校正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從而,即使在與手動放置掃描相關的機構中存在機械差異變化,也可以作出到合適掃描倍率的校正。由於通過改變滑動器移動速度作出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校正, 所以可以防止由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而導致的圖片質量的下降,以允許高圖片質量的掃描圖像。而且,由於不執行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所以可以使圖像處理單元(第一圖像處理單元14 的比例更小,以允許MFP 1的成本減少。而且, 由於不執行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所以可以防止圖像掃描處理的性能降低,以允許高速圖像掃描。返回至圖18的流程圖,當在步驟S72作出ADF掃描的確定時(在步驟S72的ADF), 作出單面掃描或雙面掃描的確定(步驟S81)。該確定基於用戶經由操作面板10選擇單面掃描還是雙面掃描來作出。當作出設置單面掃描的確定時(在步驟S81是單面掃描),控制進行到步驟S82, 以獲得由用戶設置的設置倍率C。設置倍率C由副掃描方向上的設置倍率CM和原稿的副掃描方向上的設置倍率CS構成。如在此所使用的,「由用戶輸入的設置倍率」包括由用戶直接選擇的倍率、以及在對應於二合一的選擇之後響應於合併功能的接受選擇(例如,二合一) 由控制單元20自動確定的倍率。然後,從ROM 30讀取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和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 (步驟S84)。計算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和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步驟S86)。特別地,將主掃描設置倍率CM和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插入等式(18),以計算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而且,通過將副掃描設置倍率CS和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插入等式(16),計算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然後,執行基於在步驟S86計算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確定原稿傳送速度的處理、以及基於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在主掃描方向上設置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的處理(步驟S88)。基於等式(17)確定原稿傳送速度。對於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直接設置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然後,處理結束(返回)到圖17的流程圖,以通過ADF單面掃描使圖像掃描處理起作用(步驟S58)。在圖像掃描處理中,以在圖18的步驟S88確定的原稿傳送速度移動原稿,並且基於在步驟S88設置的擴展/收縮率執行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從而,基於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和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校正由與 ADF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主掃描方向和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通過關於掃描圖像的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校正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通過改變原稿傳送速度校正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從而,即使在與ADF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構中存在機械差異變化,也可以作出到合適掃描倍率的校正。由於通過改變原稿傳送速度作出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校正,所以可以防止由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而導致的圖片質量的下降,以允許高圖片質量的掃描圖像。而且,由於不執行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所以圖像處理單元(第一圖像處理單元14 的比例可以更小,以允許MFP 1的成本減少。而且, 由於不執行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所以可以防止圖像掃描處理的性能降低,以允許高速圖像掃描。返回至圖18的流程圖,當在步驟S81作出雙面掃描的確定時(在步驟S81處是雙面掃描),控制進行至步驟S90,以獲得由用戶設置的設置倍率E。設置倍率E由原稿的主掃描方向上的設置倍率EM和副掃描方向上的設置倍率ES構成。如在此所使用的,「由用戶輸入的設置倍率」包括由用戶直接選擇的倍率、以及在與二合一對應的選擇之後響應於合併功能的接受選擇(例如,二合一)由控制單元20自動確定的倍率。然後,從ROM讀取與設置原稿尺寸對應的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Μ2)以及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計算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背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以及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步驟S94)。特別地,將主掃描設置倍率EM和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插入等式03),以計算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而且,通過將主掃描設置倍率EM和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Μ2) 插入等式來計算背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雖然通過將副掃描設置倍率ES和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插入等式(19)來計算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但是應該注意,等式(19)對應於參考原稿(A4L)的原稿尺寸。 換句話說,當原稿為除參考原稿(A4L)的尺寸之外的尺寸時,基於副掃描設置倍率ES、背面掃描校正係數β (S2)、以及對應於該尺寸的校正係數(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來校正副掃描設置倍率,以計算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如在等式04)中。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Χ(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 β (S2)) X (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 )…04)換句話說,為了校正由原稿尺寸的差異而導致的背面副掃描倍率值的偏差,等式
(24)基於加入到等式(19)中的與原稿尺寸對應的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進行校正。雖然通過將副掃描設置倍率ES和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插入等式02)計算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但是注意,等式02)對應於參考原稿(A4L)的原稿尺寸。換句話說,當原稿為除參考原稿(A4L)的尺寸之外的尺寸時,基於副掃描設置倍率ES、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以及與該尺寸對應的校正係數(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來校正副掃描設置倍率,以計算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如在等式05)中。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Χ(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 β (Si))+ (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與原稿尺寸對應的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 …U5)換句話說,為了校正由原稿尺寸的差異而導致的正面副掃描倍率值的偏差,等式
(25)基於加入到等式02)的與原稿尺寸對應的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進行校正。然後,執行基於在步驟S94計算的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在正面的主掃描方向上設置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的處理、基於背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在背面的主掃描方向上設置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的處理、基於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確定原稿傳送速度的處理、以及基於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設置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的處理(步驟S98)。對於正面的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分別直接設置正面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以及背面的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以及背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基於等式OO)確定原稿傳送速度。
然後,處理結束(返回)到圖17的流程圖,以在雙面掃描中使圖像掃描處理起作用(步驟S58)。在圖像掃描處理中以在圖18中的步驟S98確定的原稿傳送速度傳送原稿;基於在步驟S98設置的擴展/收縮率執行對主掃描方向和副掃描方向上的正面掃描圖像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以及執行對主掃描方向上的背面掃描圖像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由於由掃描位置處的原稿傳送速度的差異而導致的正面的副掃描倍率變為大於背面的副掃描倍率,所以正面掃描圖像上在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是收縮處理(抽取處理)。從而,在雙面掃描模式下,基於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校正由於與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構中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而且,基於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以及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校正由於與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構中的機械差異變化和尺寸變化而導致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而且,基於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Μ2)校正由與背面掃描相關的機構中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主掃描方向上掃描倍率的偏差。而且,基於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 和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校正由於與背面掃描相關的機構中的機械差異變化和尺寸變化而導致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通過在正面掃描圖像上的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來校正正面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通過正面掃描圖像上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來校正正面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通過背面掃描圖像上的主掃描方向上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來校正背面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通過改變原稿傳送速度來校正背面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從而,甚至在雙面掃描模式下與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構和與背面掃描相關的機構處發生機械差異變化的情況下,可以將掃描倍率校正為合適掃描倍率。而且,由於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不變地為抽取處理(收縮處理),並且不要求通過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在副掃描方向上的膨脹處理(擴展處理),所以在不降低圖像掃描處理的性能的情況下,可以高速執行圖像掃描。而且,由於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可以僅應用於正面掃描圖像,並且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不應用於背面掃描圖像,所以可以最小化由於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而導致的圖片質量的降低。而且,由於不要求通過在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的膨脹處理(擴展處理),所以圖像處理單元(第二圖像處理單元14 的比例可以更小,以允許MFP 1成本的減少。從而,MFP 1具有由電子可變比例倍率校正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並且通過在手動放置掃描中改變滑動器移動速度校正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在ADF單面掃描中,通過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校正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並且通過改變原稿傳送速度校正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在雙面掃描中,通過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校正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和正面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反之,通過改變原稿傳送速度校正背面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而且,由於正面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被校正,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始終為抽取處理(收縮處理)。S卩,關於通過手動放置掃描、單面掃描、和雙面掃描獲取的掃描圖像,僅雙面掃描模式下的正面掃描圖像經過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從而,可以最小化由於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而導致的圖片質量的降低。而且,由於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通常為抽取(收縮處理),並且不要求通過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在副掃描方向上的膨脹處理(擴展處理),所以可以在不降低圖像掃描處理的性能的情況下高速掃描圖像。從而,根據MFP 1,在不降低圖像掃描處理的性能的情況下,可以最小化圖片質量的降低。通過示例,描述以上實施例,其中,執行倍率設置處理,以通過正面和背面的主掃描倍率設置處理來校正由於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改變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並且在利用MFP 1的複製功能的情況下,執行雙面原稿中的傳送輥的傳送速度的設置處理,以校正由於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的差異和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改變的掃描圖像的掃描倍率。 同樣應用至使用單獨基於掃描儀13的掃描功能和基於傳真機16的傳真功能的情況。基於在雙面掃描中基於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校正由於原稿尺寸的差異而導致的正面副掃描倍率值的偏差的情況描述圖18的流程圖。注意,在參考原稿(A4L)的情況下, 不要求基於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的校正。而且,由於原稿尺寸的差異而導致的這種偏差與其他偏差相比相對不大,所以可以不執行基於尺寸依賴係數α的校正。修改 14.考慮原稿厚度的校正將基於考慮上述機械差異變化和原稿厚度的校正描述本實施例的第一修改。在以上描述中未特別考慮原稿的厚度。然而,由於原稿厚度的變化而導致掃描倍率可能改變。將基於圖19描述根據原稿厚度的變化的正面掃描圖像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本示例對應於基於厚度為U8(g/m2)的參考原稿(A4L)執行ADF單面掃描的情況。圖19表示當原稿的厚度變為大於U8(g/m2)時掃描倍率變高的情況,反之,當厚度小於128 (g/m2)時,作為較薄原稿的函數,掃描倍率變小。從而,要求校正由於這種厚度的變化而導致的掃描倍率的變化的處理。本實施例的第一修改用於通過使用校正係數Y校正掃描倍率,以校正對應於原稿厚度的厚度變化,參考厚度為U8(g/m2)的原稿(A4L)。首先,獲得厚度為U8(g/m2)的參考原稿(A4L)與每個參考原稿(A4L)的厚度的正面副掃描倍率的比率。特別地,由於厚度為210 (g/m2)的參考原稿(A4L)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是100. 30%, 並且厚度為U8(g/m2)的參考原稿(A4L)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是100. 00%,所以厚度為 210 (g/m2)的參考原稿(A4L)和厚度為U8(g/m2)的參考原稿(A4L)的正面副掃描倍率的比率變為100.30%。這意味著,當以導致厚度為128(g/m2)的參考原稿(A4L)的正面副掃描倍率達到IX的傳送速度傳送原稿時,厚度為210 (g/m2)的參考原稿(A4L)的正面副掃描倍率變為100. 30%。而且,由於厚度為80 (g/m2)的參考原稿(A4L)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是99. 90%,並且厚度為U8(g/m2)的參考原稿(A4L)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是100. 00%,所以厚度為80(g/ m2)的參考原稿(A4L)與厚度為U8(g/m2)的參考原稿(A4L)的正面副掃描倍率的比率變為99. 90%。相同計算適用於其他原稿尺寸。
當根據厚度為U8(g/m2)的參考原稿(A4L)校正參考傳送速度VrO時,厚度為 128 (g/m2)的參考原稿(A4L)的正面副掃描倍率達到IX,但是不用於除厚度為U8(g/m2) 的參考原稿(A4L)之外的尺寸的原稿。這是因為原稿傳送速度根據副掃描方向上的原稿的厚度而不同。從而,副掃描設置倍率被校正,使得基於厚度為1 (g/m2)的參考原稿(A4L)相對於每個原稿厚度的正面副掃描倍率的比率,正面掃描圖像達到厚度不同的原稿尺寸的等比例倍率。特別地,正面副掃描倍率與厚度為U8(g/m2)的參考原稿(A4L)的比率的倒數被用作校正係數(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由於厚度為210 (g/m2)的參考原稿(A4L)與厚度為1 (g/m2)的參考原稿 (A4L)的正面副掃描倍率的比率是100. 30%,所以厚度依賴校正係數γ變為99. 70 = (100/100. 30)。類似地,由於厚度為80 (g/m2)的參考原稿(A4L)與厚度為128 (g/m2)的參考原稿(A4L)的正面副掃描倍率的比率是99. 90%,所以厚度依賴校正係數γ變為100. 10% (=100/99. 90)。類似計算適用於另一原稿尺寸。與其他厚度的參考原稿(A4L)相關的與原稿厚度對應的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 (參考厚度為128 (g/m2)的參考原稿(A4L))以數據表的形式被預先存儲在ROM 30中。圖19中所示的圖表可以作為近似式存儲在ROM 30中,以允許通過將原稿厚度代入近似式計算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在ADF單面掃描的情況下,基於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和厚度依賴校正係數 Y校正副掃描設置倍率,以計算與副掃描方向相關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然後,基於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確定原稿傳送速度。特別地,通過等式06)獲得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Χ(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 β (Si)) X (對應於原稿厚度的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06)通過將由等式06)獲得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插入等式(17),確定原稿傳送速度。通過以在等式(17)處計算的原稿傳送速度(Vrl)掃描圖像,ADF掃描在單面掃描中的副掃描倍率達到IX。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類似於關於等式(18)描述的那樣。從而,在厚度不同的參考原稿的ADF單面掃描中,根據原稿厚度(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 ),通過校正係數校正正面副掃描倍率,並且原稿傳送速度被設置為使得正面副掃描倍率達到IX,以允許在用於正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不使用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情況下獲得等比例倍率的圖像。雖然上述實施例基於ADF單面掃描,但是其可以應用至雙面掃描。在雙面掃描中,基於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和與背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相關的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校正副掃描設置倍率,以計算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通過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確定原稿傳送速度。特別地,通過等式(XT)獲得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X(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 X (與原稿厚度對應的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 ) …、Τ )通過將由等式(XT)獲得的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插入等式00)中,確定原稿傳送速度。通過以在等式00)處計算的原稿傳送速度傳送原稿,背面掃描圖像在雙面掃描模式下的副掃描倍率達到IX。在雙面掃描的情況下,基於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背面掃描校正係數 β (S2)、以及厚度依賴校正係數γ校正正面副掃描設置倍率,以計算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通過基於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應用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使校正處理起作用。特別地,通過等式08)獲得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Χ(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 β (Si))+ (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厚度依賴校正係數γ)... (28)基於由等式08)獲得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將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應用至正面掃描圖像。從而,掃描的正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倍率達到1X。正面和背面的主掃描倍率校正值類似於參考等式和03)描述的那些。從而,在厚度不同的參考原稿的雙面掃描的情況下,通過對應於原稿厚度的校正係數(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校正背面副掃描倍率,並且原稿的傳送速度被設置成使得背面掃描倍率達到IX。可以在用於背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不應用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情況下獲得等比例倍率的圖像。而且,可以通過副掃描方向上的正面掃描圖像的電子抽取獲得等比例倍率的圖像。當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修改在MFP 1處執行複製功能時的處理的流程類似於參考圖17所描述的那樣。從而,不再重複其詳細說明。將基於圖20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第一修改的倍率設置處理的內容。實現相關倍率設置處理的程序被預先存儲在ROM 30中。控制單元20讀出並執行相關程序,以使以下描述的處理起作用。圖20的流程圖與圖18的流程圖的不同之處在於增加了步驟S85和S93。步驟S72 至步驟S81的處理類似於關於圖18描述的那些。當作出設置單面掃描的確定時(在步驟S81為單面掃描),控制進行到步驟S82, 以獲得由用戶設置的設置倍率C。然後,從ROM讀出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和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步驟 S84)。然後,從ROM讀出厚度依賴校正係數γ (步驟S85)。特別地,根據用戶通過操作面板10輸入的原稿厚度的值,根據關於另一厚度的參考原稿(A4L)(參考厚度為128 (g/m2) 的參考原稿(A4L))的原稿厚度,通過參考存儲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的數據表來讀入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如上所述。然後,計算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和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步驟S86)。特別地, 將主掃描設置倍率CM和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插入等式(18),以計算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而且,將副掃描設置倍率CS和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插入等式( ),以計算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然後,執行基於在步驟S86計算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來確定原稿傳送速度的處理、以及基於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來設置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 收縮率的處理(步驟S88)。基於等式(17)確定原稿傳送速度。對於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的擴展/收縮率,直接設置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然後,處理結束(返回)到圖17的流程圖,以對ADF單面掃描進行的圖像掃描處理起作用(步驟S58)。在圖像掃描處理中,以在圖18的步驟S88確定的原稿傳送速度移動原稿,並且基於在步驟S88設置的擴展/收縮率執行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從而,基於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校正由於與ADF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構中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基於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 和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校正由於機械差異變化和厚度變化而導致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通過關於掃描圖像的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校正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通過改變原稿傳送速度校正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從而,即使存在與ADF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構中的機械差異變化以及厚度變化,也可以作出到合適掃描倍率的校正。由於通過改變原稿傳送速度作出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校正,所以可以防止由於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而導致的圖片質量的降低,以允許高圖片質量的掃描圖像。而且,由於不執行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所以圖像處理單元(第一圖像處理單元14 的比例可以更小,以允許MFP 1的成本減少。而且,由於不執行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所以可以防止圖像掃描處理的性能降低,以允許高速圖像掃描。返回到圖20的流程圖,當在步驟S81作出雙面掃描的確定時(在步驟S81處為雙面掃描),控制進行到步驟S90,以獲得由用戶設置的設備倍率E。然後,從ROM讀取對應於所設置的原稿尺寸的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Μ2)、以及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然後,從ROM讀出厚度依賴校正係數γ (步驟S93)。特別地,根據用戶通過操作面板10輸入的原稿的厚度值,根據與另一厚度的參考原稿(A4L)(參照厚度為U8(g/m2)的參考原稿(A4L))相關的原稿厚度,參考存儲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的數據表讀入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如上所述。計算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背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以及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步驟S94)。特別地,將主掃描設置倍率EM和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插入等式Q3)中, 以計算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而且,通過將主掃描設置倍率EM和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 β (Μ2)插入等式中,計算背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雖然通過將副掃描設置倍率ES和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插入等式(XT)中計算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但是注意,等式(27)對應於參考原稿(A4L)的原稿尺寸。換句話說,當原稿為除參考原稿(A4L)之外的尺寸時,基於副掃描設置倍率ES、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以及與該尺寸對應的校正係數(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校正副掃描設置倍率,以計算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如在等式09)中。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Χ(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 β (S2)) X (與原稿厚度對應的厚度依賴校正係數Υ)Χ(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 …U9)換句話說,為了校正由於原稿尺寸的差異而導致的背面副掃描倍率值的偏差,等式09)基於加入到等式(XT)的對應於原稿尺寸的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進行校正。雖然通過將副掃描設置倍率ES、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以及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插入等式08)中計算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但是注意,等式08)對應於參考原稿(A4L)的原稿尺寸。換句話說,當原稿為除參考原稿(A4L)之外的尺寸時,基於副掃描設置倍率ES、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以及與該尺寸對應的校正係數(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 )校正副掃描設置倍率,以計算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如在等式(30)中。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Χ(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 β (Si))-(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 / (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 ) / (與原稿尺寸對應的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 )…(30)換句話說,為了校正由於原稿尺寸的差異而導致的正面副掃描倍率值的偏差,等式08)基於所加入的與原稿尺寸對應的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進行校正。然後,執行基於在步驟S94計算的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在正面的主掃描方向上設置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的處理、基於背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在背面的主掃描方向上設置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的處理、基於背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確定原稿傳送速度的處理、以及基於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設置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 收縮率的處理(步驟S98)。對於正面的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分別直接設置正面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以及背面的主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正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以及背面主掃描倍率校正值。基於等式OO)確定原稿傳送速度。然後,處理結束(返回)到圖17的流程圖,以在雙面掃描中使圖像掃描處理起作用(步驟S58)。在圖像掃描處理中以在圖18的步驟S98確定的原稿傳送速度傳送原稿; 基於在步驟S98設置的擴展/收縮率執行在主掃描方向和副掃描方向上對正面掃描圖像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以及執行在主掃描方向上對背面掃描圖像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從而,在雙面掃描模式下,基於正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Ml)校正由於與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構中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而且,基於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以及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校正由於與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構中的機械差異變化和厚度變化而導致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而且,基於背面主掃描校正係數β (Μ2)校正由於與背面掃描相關的機構中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主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而且,基於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尺寸依賴校正係數α、以及厚度依賴校正係數Y校正由於與背面掃描相關的機構中的機械差異變化和厚度變化而導致的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偏差。從而,甚至在與正面掃描相關的機構中以及在與背面掃描相關的機構中發生機械差異變化,以及在雙面掃描模式下發生原稿厚度變化的情況下,可以將掃描倍率校正到合適掃描倍率。而且,由於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不變地為抽取處理(收縮處理),並且不要求通過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在副掃描方向上的膨脹處理(擴展處理), 所以可以在不降低圖像掃描處理的性能的情況下,高速執行圖像掃描。而且,由於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僅被應用至正面掃描圖像,並且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不被應用至背面掃描圖像,所以可以最小化由於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而導致的圖片質量的降低。而且,由於不要求通過在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的膨脹處理(擴展處理),所以圖像處理單元(第二圖像處理單元1妨)的比例可以更小,以允許MFP 1的成本減少。第二修改根據實施例的第二修改用於在倍率設置處理中根據雙面掃描中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進一步確定在正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執行/不執行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的方案。由於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將而導致圖片質量降低,當給定圖片質量的優先級時,可能希望在正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不執行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從而,在正面掃描圖像和背面掃描圖像之間的掃描倍率差異根據由於雙面掃描中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掃描倍率的改變而變小的情況下,可能希望在正面掃描圖像中的副掃描方向上不執行電子可變比例倍率(抽取處理),以給定圖片質量的優先級。從而,將基於所實現的方案描述本實施例的第二修改,使得考慮到用於校正由於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掃描倍率的變化的機械差異校正係數,當正面掃描圖像的掃描倍率和背面掃描圖像的掃描倍率之間的差異小時,不執行正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並且當正面掃描圖像的掃描倍率和背面掃描圖像的掃描倍率之間的差異大時,執行正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將基於圖21描述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二修改的雙面掃描中的倍率設置處理。在雙面掃描中實現倍率設置處理的程序被預先存儲在ROM 30中。控制單元20讀出並執行用於執行以下描述的處理的相關程序。圖21的流程圖與參考圖20描述的雙面掃描中的倍率設置處理的流程圖的不同之處在於,增加了確定執行/不執行電子可變比例倍率(抽取處理)(還被稱為「電子抽取確定處理」)的步驟S95。其餘處理類似於圖20的流程圖中的那些。從而,不再重複其詳細說明。將基於圖22描述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二修改的電子抽取確定處理。實現相關電子抽取確定處理的程序被預先存儲在ROM 30中。控制單元20讀出並執行用於以下描述的處理的相關程序。參考圖22,首先確定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和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 (步驟 S100)。然後,計算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與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的比率(步驟 S102)。然後,確定相乘的值是否小於99. 5% (步驟S104)。當確定相乘的值小於99. 5% (步驟S104為YES)時,控制進行至步驟S106,以將正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的執行標記設置為ON。 然後,處理結束(返回)。當確定相乘的值不小於99. 5%時(在步驟S104為否),則正面掃描圖像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的執行標記被設置為OFF(步驟S108)。然後,處理結束(返回)。參考圖22,響應於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執行標記的0N/0FF,基於在步驟S98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執行設置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的處理。 即,當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執行標記是OFF時,不執行設置電子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的處理。當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執行標記是ON時,正面的副掃描方向上的可變比例倍率的擴展/收縮率被設置為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將基於圖23描述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與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的比率。在圖23中,將低於實線的區域表示為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與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的比率小於99. 5%的區域。如由計算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的等式02)所表示的,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取決於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與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的比率。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副掃描設置倍率)Χ(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 β (Si)) + (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02)從而,在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 N 1的情況下,建立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N副掃描設置倍率。換句話說,對於正面掃描圖像,不要求副掃描方向上的副掃描倍率的校正。相反地,在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彡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的關係的情況下,作為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與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的較小比率的函數,正面副掃描倍率校正值變小。換句話說,對於正面掃描圖像,要求副掃描方向上的掃描倍率的校正。在本示例中,舉例說明,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與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 β (S2)的比率的閾值(是與正面掃描圖像相關的副掃描方向上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 (抽取處理)的確定參考)被設置為99.5%。在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與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的比率小的情況下,即,由於正面掃描圖像和背面掃描圖像之間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掃描倍率的差異大,將執行電子可變比例倍率(抽取處理)。相反地,在正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i)與背面副掃描校正係數β (S2)的比率大於或等於99. 5%的情況下,S卩,由於正面掃描圖像和背面掃描圖像之間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的掃描倍率的差異小,將不執行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抽取處理)。通過本系統,當正面掃描圖像和背面掃描圖像之間的掃描倍率的差異小時,可以通過不執行電子抽取處理的設置,給定圖片質量精度的優先級。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不執行電子可變比例倍率(抽取處理),在正面掃描圖像中存在正面的原稿的長度變得稍微大於背面的原稿的長度的可能性。雖然存在存儲在存儲器90 中的掃描圖像的尺寸可以不同的可能性,但是當不輸入時,將忽略超過存儲在存儲器90中的掃描圖像的數據量的尺寸的區域。尺寸可以通過相關方案調節。將基於相乘的值小於99. 5%的情況描述本示例。該值可以被設置為另一個數字。還可以提供通過操作實現該方法的計算機或程序來執行在流程圖中的上述控制的方法。該程序可以被存儲在計算機可讀記錄介質中(其是非臨時性的,諸如,與計算機相關的軟盤、CD-ROM(只讀光碟)、R0M(只讀存儲器)、RAM(隨機存取存儲器)、存儲卡等)。 可替換地,程序可以記錄在存儲介質中,諸如,嵌入將提供的計算機中的硬碟。而且,程序可以經由網絡通過下載來提供。可以要求程序是表示為計算機的作業系統(OS)的一部分的程序模塊之一,其在預定定時以預定序列被讀出用於執行處理。在這種情況下,上述模塊不包括在程序本身中, 並且結合OS執行處理。這種不包括模塊的程序被包括在本發明的程序中。而且,本發明的程序可以被結合作為將提供的另一程序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 程序本身不包括包含在另一程序中的模塊,並且與另一程序結合執行處理。結合在另一程序中的這種程序被包括在本發明的程序中。本程序產品被安裝在程序存儲單元(諸如,硬碟)中用於執行。程序產品包括程序本身和記錄程序的記錄介質。雖然已經詳細地描述和示出了本發明,但是清楚地明白,其僅作為說明和示例,並不被認為是限制,本發明的範圍由多項所附權利要求解釋。
權利要求
1.一種圖像掃描裝置,包括第一掃描儀,其在第一掃描位置處掃描被傳送原稿的正面,以獲得第一掃描圖像, 第二掃描儀,其在第二掃描位置處掃描所述被傳送原稿的背面,以獲得第二掃描圖像, 送稿器,其以不同於所述第一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的速度,在所述第二掃描位置處傳送所述原稿,以及控制器,其控制所述圖像掃描裝置,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將通過一次傳送而掃描原稿的單面的單面掃描或者通過一次傳送而掃描原稿的雙面的雙面掃描設置為所述原稿的掃描形式, 獲得設置倍率,以及確定所述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所述單面掃描時,在所述第一掃描圖像處在與所述原稿的傳送方向對應的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達到所述設置倍率,並且當設置所述雙面掃描時,在所述第二掃描圖像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達到所述設置倍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掃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掃描儀處與對應於所述原稿傳送方向的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單行的掃描周期等於在所述第二掃描儀處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單行的掃描周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掃描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掃描位置在所述原稿傳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掃描位置的下遊, 所述送稿器傳送所述原稿,使得所述第二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高於所述第一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執行電子抽取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使得當設置所述雙面掃描時,對於所述第一掃描圖像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達到所述設置倍率。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圖像掃描裝置,其中所述送稿器至少包括第一傳送輥,在所述原稿傳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掃描位置的上遊,以及第二傳送輥,在所述原稿傳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掃描位置的下遊, 通過所述第二傳送輥的原稿傳送速度高於通過所述第一傳送輥的原稿傳送速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掃描裝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確定所述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所述雙面掃描時,由於所述第一掃描儀的所述第一掃描位置和所述第二掃描儀的所述第二掃描位置之間的原稿傳送速度的差異而導致改變的所述第二掃描圖像處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達到所述設置倍率。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掃描裝置,其中所述原稿包括在與所述原稿傳送方向對應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長度不同的多種原稿,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確定所述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所述雙面掃描時,由於原稿的每個所述長度而導致改變的所述第二掃描圖像處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達到所述設置倍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掃描裝置,其中所述原稿包括厚度不同的多種原稿,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確定所述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所述雙面掃描時,由於原稿的每個所述厚度而導致改變的所述第二掃描圖像處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達到所述設置倍率。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掃描裝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確定所述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所述單面掃描時,由於所述第一掃描儀處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改變的所述第一掃描圖像處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達到所述設置倍率,確定所述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所述雙面掃描時,由於所述第一掃描儀的所述第一掃描位置和所述第二掃描儀的所述第二掃描位置之間的原稿傳送速度的差異以及所述第二掃描儀處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改變的所述第二掃描圖像處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達到所述設置倍率。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圖像掃描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掃描位置在所述原稿傳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掃描位置的下遊, 所述送稿器傳送所述原稿,使得所述第二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高於所述第一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當設置所述雙面掃描時,執行電子抽取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使得對於所述第一掃描圖像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達到所述設置倍率,以及所述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相當於將由於所述第一掃描儀處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改變的所述第一掃描圖像處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與由於所述第一掃描儀的所述第一掃描位置和所述第二掃描儀的所述第二掃描位置之間的原稿傳送速度的差異以及所述第二掃描儀處的機械差異變化而導致改變的所述第二掃描圖像處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進行比較,並且基於比較的結果執行所述電子抽取。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掃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掃描儀是電荷耦合器件,以及所述第二掃描儀是接觸式圖像傳感器。
11.一種圖像形成設備,包括 圖像掃描裝置,以及印表機,其能夠列印輸出由所述圖像掃描裝置獲得的圖像, 所述圖像掃描裝置包括第一掃描儀,其在第一掃描位置處掃描被傳送原稿的正面,以獲得第一掃描圖像, 第二掃描儀,其在第二掃描位置處掃描所述被傳送原稿的背面,以獲得第二掃描圖像, 送稿器,其以不同於所述第一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的速度在所述第二掃描位置處傳送所述原稿,以及控制器,其控制所述圖像掃描裝置,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將通過一次傳送而掃描原稿的單面的單面掃描或者通過一次傳送而掃描原稿的雙面的雙面掃描設置為所述原稿的掃描形式, 獲取設置倍率,以及確定所述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所述單面掃描時,在所述第一掃描圖像處在與所述原稿的傳送方向對應的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達到所述設置倍率,以及當設置所述雙面掃描時,在所述第二掃描圖像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達到所述設置倍率。
12.—種圖像掃描裝置的圖像掃描方法,所述圖像掃描裝置包括第一掃描儀,其在第一掃描位置處掃描被傳送原稿的正面以獲得第一掃描圖像;第二掃描儀,其在第二掃描位置處掃描所述被傳送原稿的背面以獲得第二掃描圖像;以及送稿器,其以不同於所述第一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的速度在所述第二掃描位置處傳送所述原稿,所述圖像掃描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受所述原稿的掃描形式是通過一次傳送而掃描原稿的單面的單面掃描還是通過一次傳送而掃描原稿的雙面的雙面掃描的設置的輸入, 獲得設置倍率,以及確定所述送稿器的傳送速度,所述確定所述送稿器的傳送速度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確定所述送稿器的傳送速度,使得當設置所述單面掃描時,在所述第一掃描圖像處在與所述原稿的傳送方向對應的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達到所述設置倍率,以及當設置所述雙面掃描時,在所述第二掃描圖像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達到所述設置倍率。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圖像掃描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掃描儀處與對應於所述原稿傳送方向的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單行的掃描周期等於所述第二掃描儀處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單行的掃描周期。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圖像掃描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掃描位置在所述原稿傳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掃描位置的下遊,使所述送稿器傳送所述原稿,使得所述第二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高於所述第一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所述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執行電子抽取的電子可變比例倍率處理,使得當設置所述雙面掃描時,對於所述第一掃描圖像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掃描倍率達到所述設置倍率。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圖像掃描方法,其中所述送稿器至少包括第一傳送輥,其在所述原稿傳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掃描位置的上遊,以及第二傳送輥,其在所述原稿傳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掃描位置的下遊, 所述第二傳送輥的原稿傳送速度高於所述第一傳送輥的原稿傳送速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圖像掃描裝置、圖像掃描方法、圖像形成設備和記錄介質。圖像掃描裝置包括在第一掃描位置處掃描被傳送原稿的正面以獲得第一掃描圖像的第一掃描儀;在第二掃描位置處掃描被傳送原稿的背面以獲得第二掃描圖像的第二掃描儀;以不同於第一掃描位置處的傳送速度的速度在第二掃描位置處傳送原稿的送稿器;以及控制圖像掃描裝置的控制器。控制器將通過一次傳送掃描原稿的單面的單面掃描或者通過一次傳送掃描原稿的雙面的雙面掃面作為原稿的掃描形式。
文檔編號H04N1/00GK102170507SQ201110049178
公開日2011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5日
發明者今泉祥二, 鈴木貴行 申請人:柯尼卡美能達商用科技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