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簡易直飲水殺菌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02:08:06
專利名稱:一種簡易直飲水殺菌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簡易直飲水殺菌裝置,屬水的殺菌技術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飲水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自來水廠現有水處理工藝難以生產較高標準的飲用水。據我國權威機構的一項調查,我國有70%以上的人飲用微生物指標沒有達到標準的水。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存在二次供水的系統,以及未經充分殺菌的小城鎮及農村供水系統,這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一定影響。近年來,為從根本上提高飲水質量,發展了管道分質供水。管道分質供水的一項關鍵技術是殺菌與保鮮技術。目前已建成的管道分質供水小區殺菌主要採用臭氧O3或CIO2,或是兩者的組合。這些殺菌方法的缺點是投資高,無法實現無人操作;一臺帶自動控制的臭氧O3發生器或CIO2發生器,其市場價格約8~5萬元,這對於一個規模不大的分質供水小區來說,實在投資較大。另外,這類殺菌系統維護與運行費較高,又難於實現無人操作。從上述這兩種情況看,開發小型、廉價的飲水殺菌裝置將具有廣闊市場前景。近年來,在發達國家對於小規模供水(如家庭、機關或辦公樓)的殺菌提出採用次氯酸鈣藥片等殺,取得了較好效果。而我國在這方面很少有應用實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和解決現有飲用水無水型殺菌裝置,小區分質供水存在投資大、價格高、無法實現無人操作、維護及運行費較高等的缺點和問題,研究、設計一種可採用不同種類藥片,自動溶解後注入到飲用水中、易於操作、運行簡單、成本低、適用於管道直供飲用水或二次供水再殺菌的簡易直飲水殺菌裝置。
發明內容本裝置是通過下述結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簡易直飲水殺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它由進水管1、加壓泵2、閥門3、藥容器進水口管4、藥容器出水口管5、藥容器殼體6、藥容器蓋7、三通結頭8、藥容器內中心進水管9、消毒藥片10、流量控制閥門11、藥劑輸出管12、射流器13、閥門14、出水管15共同安裝連接構成,其相互位置及連接關係為加壓泵2通過進水管1分別與自來水供水系統、閥門3相互接通;藥容器分別通過藥容器進水口管4、出水口管5及連接水管分別與閥門3、射流器13、閥門14連接通;藥容器進水口管4、藥容器出水口管5分別穿過藥容殼體6兩側下部預留的孔洞並用密封粘膠與藥容器殼體6粘結;三通結頭8置於藥容器內通過本身內螺紋分別與藥容器進水口管4、藥容器出水口管5、藥容器內中心進水管9的外螺紋相旋緊固接;消毒藥片10置於藥容器內,藥容蓋7通過內螺紋與藥容器殼體頂部外螺紋相旋接;流量控制閥門11裝置於藥容器殼體6的上部並通過藥劑輸出管12與射流器13相連通;射流器13的兩端分別通過類似自來水管的連接頭的接頭分別與藥容器出水管5、出水管15相連接接通;閥門14通過連接水管分別與藥容器出水口管5、出水管15相連通,即與射流器13相併聯連接。
本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及作用原理如下打開閥門3,水經加壓泵2加壓到壓力2.0kg/cm2,通過容器進水口管4進入藥容器。本裝置流量控制在3~4加侖/分鐘,一部分水沿中心進水管9進入容器,與次氯酸鈣片混合,產出Cl2,次氯酸分子,具有很高濃度與強殺菌能力。絕大部分水通過管道1直接進入射流器13,另一部分水流經容器三通結頭8,通過射流器13,產生負壓,將容器中含氯消毒劑吸出,然後在管道15中混合。流量控制閥門11與閥門14控制氯的加入量,將進入水桶中水的餘氯含量控制在0.4ppm,可通過調節閥門14與流量控制閥門11來控制;消毒藥片10目前主要有三種次氯酸鈣,二氧化氯,三氯異氰脲酸。這些藥片具有較大硬度,在水中易溶解,生成Cl2,次氯酸分子具有很強殺菌能力;本裝置也可應用於直供飲水殺菌,安裝在膜過濾水之後,經殺菌後直接進入儲水桶。如應用於自來水二次供水殺菌則可安裝在出水水箱,殺菌後直接進入供水管道;射流器的作用是產生足夠的負壓,將殺菌劑吸入到水中進行混合消毒。藥容器的作用是裝殺菌藥片,使其在水中分解,形成飽和藥溶液。其容積一般控制在3~6升;當直飲水反滲透主機停機後,增壓泵自動停機,裝置中無水流經過,不產出負壓,藥容器中的溶液不會流入水管。當容器中次氯酸鈣藥片溶解達到飽和狀態後不會再分解,達到一種平衡。
本裝置與現有技術設備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1)本裝置體積小,安裝幾乎不受空間影響,並可達到其它裝置同樣的效果;(2)投資少,運行費低,只是O3殺菌裝置或CIO2殺菌裝置的幾十分之一;(3)安全、方便,含氯藥片只需定期補給,不需其它化學試劑,用電裝置只是加壓泵,耗電少,易於實現無人操作,這是其它殺菌裝置無可比擬的。
圖1是一種簡易直飲水殺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是進水水管、2是加壓泵、3、14均是閥門、4是藥容器進水口管、5是藥容器出水口管、6是藥容器殼體、7是藥容器蓋、8是三通結頭、9是藥容器內中心進水管、10是消毒藥片、11是流量控制閥門、12是藥劑輸出管、13是射流器、15是出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本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
可為如下(1)按圖1所示設計、加工製造或選購各部件,例如進水水管1、藥容器進水口管4、藥容器出水口管5、中心管出水水管15均可選購不鏽鋼管或優質食品級PE、PVC材料管;藥容器殼體6、藥容器蓋7、三通結頭8均可選用不鏽鋼或優質食品級PE、PVC材料採用機械加工方法加工製作而成,容積可為5升;上述這些部件均要求對CIO2、Cl2等具有強抗氧化作用;閥門3、14、流量控制閥門11均可選用不鏽鋼材料或優質食品級PE、PVC材料採用機加工方法加工製造成,也可選用上述同類材料的標準型號的產品;加壓泵2可選用安吉爾公司生產的AP-1000型不鏽鋼加壓泵;射流器13可選用美國淨水(Clear Water)公司用於投加O3的CAD10J型射流器;殺菌藥片10可採用美國水自動控制(Water AutomaticControl)公司生產的次氯酸鈣,片劑大於10mg,可加入片劑1kg;(2)加工、製造或選購好各部件後,便可按圖1所示和上面說明書所述的各部件位置連接關係進行安裝連接,便能較好地實施本實用新型。本裝置增加次氯酸鈣的方法是關閉閥門3,打開容器蓋7,加入次氯酸鈣片劑10適量,不得超過中心進水管9的高度。重新旋緊容器蓋,打開閥門3,本裝置回到工作狀態。本裝置也可用其它殺菌片劑,如CIO2,三氯異氰脲酸,使用方法與上述類同。
發明人經過多年的研究、設計,已成功實施了本實用新型並已在發明人所在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小區分質供水系統中作了試驗性應用,經過三個多月的應用實驗,表明本裝置殺菌性能好,操作簡單,投資與運行費極低,使用方便;經對儲水桶中水檢測,有效含氯含量在存放24小時後,餘氯含量仍高達0.2ppm,未檢測到細菌及大腸桿菌,這種水可供用戶直接飲用,已滿足直飲水殺菌與保鮮的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簡易直飲水殺菌裝置,其特徵是它由進水管(1)、加壓泵(2)、閥門(3)、藥容器進水口管(4)、藥容器出水口管(5)、藥容器殼體(6)、藥容器蓋(7)、三通結頭(8)、藥容器內中心進水管(9)、消毒藥片(10)、流量控制閥門(11)、藥劑輸出管(12)、射流器(13)、閥門(14)、出水管(15)共同安裝連接構成,其相互位置及連接關係為加壓泵(2)通過進水管(1)分別與自來水供水系統、閥門(3)相互接通;藥容器分別通過進藥容器進水口管(4)、出水口管(5)及連接水管分別與閥門(3)、射流器(13)、閥門(14)連接通;藥容器進水口管(4)、藥容器出水口管(5)分別穿過藥容殼體(6)兩側下部預留的孔洞並用密封粘膠與藥容器殼體(6)粘結;三通結頭(8)置於藥容器內通過本身內螺紋分別與藥容器進水口管(4)、藥容器出水口管(5)、藥容器內中心進水管(9)的外螺紋相旋緊固接;消毒藥片(10)置於藥容器內,藥容蓋(7)通過內螺紋與藥容器殼體頂部外螺紋相旋接;流量控制閥門(11)裝置於藥容器殼體(6)的上部並通過藥劑輸出管(12)與射流器(13)相連通;射流器(13)的兩端分別通過類似自來水管連接頭的接頭分別與藥容器出水管(5)、出水管(15)相連接接通;閥門(14)通過連接水管分別與藥容器出水口管(5)、出水管(15)相連接通,即與射流器(13)相併聯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簡易直飲水殺菌裝置,屬水的殺菌技術設備。它由進、出水管、加壓泵、閥門、藥容器進、出水口管、藥容器殼體及蓋、三通結頭、中心進水管、流量控制閥門、藥劑輸出管、射流器共同安裝連接構成,其位置關係為:加壓泵通過進水管與閥門連通,藥容器通過其進、出水口管分別與閥門、射流器連通,藥容器進、出水口管固接於藥容器殼體兩側,三通結頭分別與藥容器進、出水口管、中心進水管相連通,藥容器蓋與殼體旋接,流量控制閥門裝於殼體上部並通過藥劑輸出管與射流器相連通,射流器通過接頭分別與藥容器出水口管、出水管連通,另一閥門通過水管與射流器並接。本裝置體積小、耗電少、投資少、運行費低、易實現無人操作、使用安全、方便。
文檔編號C02F1/50GK2507853SQ0125587
公開日2002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01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01年9月24日
發明者肖賢明, 宋之光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