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板主體及具有該卡板主體的卡板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18:25:36 2
專利名稱:卡板主體及具有該卡板主體的卡板組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卡板主體及具有該卡板主體的卡板組件。
背景技術:
工業生產過程中,常常需要將產品運輸到指定位置,此時需要將產品放置到一卡板上,然後通過插車將卡板連同產品一起運輸置該指定位置。卡板的大小往往因需而異,現時的卡板一般是根據大小設計出統一規格,因而當需要用到不同規格的卡板時,需要設計出不同的模具來生產對應的卡板,設計製造花費成本昂貴。因此,亟待一種卡板主體,可根據需要與加寬板進行不同大小的組合,從而減少模具製造成本,節約原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卡板組件,可根據需要與加寬板進行不同大小的組合,從而減少模具製造成本,節約原料。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卡板主體,包括四邊筋及兩中筋,四所述邊筋分別為第一邊筋、第二邊筋、第三邊筋及第四邊筋,所述第一邊筋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邊筋及第三邊筋的一端固接,所述第四邊筋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邊筋及第三邊筋的另一端固接,兩所述中筋分別為第一中筋及第二中筋,所述第一中筋的兩端分別連接於所述第一邊筋的中部及第三邊筋的中部,所述第二中筋的兩端分別連接於所述第二邊筋的中部及第四邊筋的中部,所述第一中筋與所述第二中筋交錯相接,所述邊筋與所述中筋互相交錯相接形成四個方形框孔,所述邊筋及中筋的底部對應相鄰的兩所述邊筋相交處、兩所述中筋相交處及所述邊筋與所述中筋相交處均設有支撐腳,所述第一中筋上的若干支撐腳分別與第二邊筋及第四邊筋上的若干支撐腳之間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二中筋上的若干支撐腳分別與所述第一邊筋及所述第三邊筋上的若干支撐腳之間形成第二插槽,所述邊筋的上端面的外側向下凹陷形成至少一自邊緣向內延伸的外卡接槽,所述外卡接槽上開有至少一外卡接孔。所述邊筋及中筋的上端面對應所述支撐腳處向下凹陷形成工藝凹孔,從而節約材料,降低成本。所述支撐腳的高度相同,從而保證卡板主體平穩。所述邊筋的上端面的內側對應所述方形框孔的邊框處分別開有至少一具有第一內卡接孔的第一內卡接槽,所述中筋的上端面的兩側對應所述方形框孔的邊框處分別開有至少一具有第二內卡接孔的第二內卡接槽。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卡板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卡板主體、至少一加寬板及若干外美觀卡塊,所述加寬板包括寬板主體及與所述外卡接槽對應的外卡接塊,所述外卡接塊自所述寬板主體的上端的內側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外卡接塊包括外卡接塊主體及第一卡接頭,所述第—^接頭自所述外卡接塊主體的底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第—接頭配合插接於對應的外卡接孔內從而使所述外卡接塊卡接於所述外卡接槽內,所述外美觀卡塊包括外美觀卡塊主體及第二卡接頭,所述第二卡接頭凸伸於所述外美觀卡塊主體的底部,所述外美觀卡塊主體的大小與所述外卡接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卡接頭配合插接於所述外卡接孔內從而使所述外美觀卡塊卡接於所述外卡接槽內,所述外卡接塊主體的厚度及所述外美觀卡塊主體的厚度均等於對應的所述外卡接槽的深度。所述加寬板的底部沿所述加寬板的長度方向凸設有三寬板支撐腳,三所述寬板支撐腳之間形成兩插口,所述插口與對應的所述第一插槽或者第二插槽相接通。 所述邊筋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兩自邊緣向內延伸的外卡接槽,所述外卡接槽上開有兩卡接孔,所述外卡接槽設於對應的方形框孔的邊框上,所述加寬板的上端的內側向外延伸有兩外卡接塊,所述外卡接塊包括外卡接塊主體及兩第一卡接頭,所述第一卡接頭自所述外卡接塊主體的底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第—接頭配合插接於對應的外卡接孔內從而使所述外卡接塊卡接於所述外卡接槽內。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卡板組件包括至少一加寬板及、至少一網狀的墊筋、若干外美觀卡塊、若干內美觀卡塊及如上所述的卡板主體,所述加寬板包括寬板主體及與所述外卡接槽對應的外卡接塊,所述外卡接塊自所述寬板主體的上端的內側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外卡接塊包括外卡接塊主體及第一卡接頭,所述第一卡接頭自所述外卡接塊主體的底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第一卡接頭配合插接於對應的外卡接孔內從而使所述外卡接塊卡接於所述外卡接槽內,所述外美觀卡塊包括外美觀卡塊主體及第二卡接頭,所述第二卡接頭凸伸於所述外美觀卡塊主體的底部,所述外美觀卡塊主體的大小與所述外卡接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卡接頭配合插接於所述外 卡接孔內從而使所述外美觀卡塊卡接於所述外卡接槽內,所述外卡接塊主體的厚度及所述美觀卡塊主體的厚度均等於所述外卡接槽的深度,所述墊筋的四周對應第一內卡接槽或者第二內卡接槽開有墊筋卡接塊,所述墊筋卡接塊包括墊筋卡接塊主體及墊筋卡接頭,所述墊筋卡接頭自所述墊筋卡接塊主體的下端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墊筋卡接頭插卡於對應的第一內卡接孔或者第二內卡接孔內,從而使所述墊筋卡接於對應的方形框孔內,所述內美觀卡塊包括內美觀卡塊主體及第三卡接頭,所述第三卡接頭凸伸於所述內美觀卡塊主體的底部,所述內美觀卡塊主體的大小與所述第一內卡接槽或者所述第二內卡接槽相匹配,所述第三卡接頭配合插接於所述第一內卡接孔或者所述第二內卡接孔內從而使所述內美觀卡塊卡接於所述第一內卡接槽或者所述第二內卡接槽內,所述內美觀卡塊主體的厚度等於對應的所述第一內卡接槽或者所述第二內卡接槽的深度。所述墊筋用於承載比方形框孔更小的物件。所述墊筋卡接塊主體的厚度等於對應的所述第一內卡接槽或者第二內卡接槽的深度。從而保證卡板主體的承載端面平滑。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卡板主體通過在邊筋上卡接上一塊或者多塊加寬板從而靈活調節其承載端面的大小,避免了要生產不同大小規格的卡板而製造多套模具的情況,大大減少了製造成本。通過以下的描述並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圖1為本實用新型卡板組件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卡板主體的的立體結構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卡板主體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卡板主體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卡板組件的加寬板另一實施立的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卡板組件包括100包括卡板主體10、加寬板20、外美化卡塊30、內美化卡塊40以及網狀的墊筋50。參考圖1至圖4,所述卡板主體10包括四邊筋及兩中筋。四所述邊筋分別為第一邊筋11、第二邊筋12、第三邊筋13及第四邊筋14。所述第一邊筋11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邊筋12及第三邊筋13的一端固接;所述第四邊筋14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邊筋12及第三邊筋13的另一端固接。兩所述中筋分別為第一中筋15及第二中筋16。所述第一中筋15的兩端分別連接於所述第一邊筋11的中部及第三邊筋13的中部;所述第二中筋12的兩端分別連接於所述第二邊筋12的中部及第四邊筋14的中部,所述第一中筋15與所述第二中筋16交錯相接。所述邊筋與所述中筋互相交錯相接形成四個方形框孔101。所述邊筋及中筋的底部對應相鄰的兩所述邊筋相交處、兩所述中筋相交處及所述邊筋與所述中筋相交處均設有支撐腳17。所述支撐腳17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中筋15上的若干支撐腳17分別與第二邊筋12及第四邊筋14上的若干支撐腳14之間形成第一插槽18,所述第二中筋上的若干支撐腳17分別與所述第一邊筋11及所述第三邊筋13上的若干支撐腳17之間形成第二插槽19。所述邊筋及中筋的上端面對應所述支撐腳17處向下凹陷形成工藝凹孔175。所述邊筋的上端面的外側向下凹陷形成至少一自邊緣向內延伸的外卡接槽102,所述外卡接槽上102開有至少一外卡接孔1021。本實施例中,所述邊筋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兩自邊緣向內延伸的外卡接槽102,所述外卡接槽102上開有兩外卡接孔1021,所述外卡接槽102設於對應的方形框孔101的邊框上。所述邊筋的上端面的內側對應所述方形框孔101的邊框處開有至少一具有第一內卡接孔1031的第一內卡接槽103,所述中筋的上端面的兩側對應所述方形框孔101的邊框處分別開有至少一具有第二內卡接孔1041的第二內卡接槽104。本實施例中,所述邊筋的上端面的內側對應所述方形框孔101的邊框處開有兩具有兩第一內卡接孔1031的第一內卡接槽103,所述中筋的上端面的兩側對應所述方形框孔101的邊框處分別開有兩具有兩第二內卡接孔1041的第二內卡接槽104。參考圖1,所述加寬板20包括寬板主體21及兩與所述外卡接槽102對應的外卡接塊22,所述外卡接塊22自所述寬板主體21的上端的內側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外卡接塊22包括外卡接塊主體221及兩第一卡接頭222,所述第一卡接頭222自所述外卡接塊主體221的底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第一卡接頭222配合插接於對應的外卡接孔1021內從而使所述外卡接塊22卡接於所述外卡接槽102內。所述外卡接塊主體221的厚度等於對應的外卡接槽102的深度。通過在邊筋上卡接上一塊或者多塊加寬板20從而靈活調節卡板組件100的承載端面的大小,避免了要生產不同大小規格的卡板而製造多套模具的情況,大大減少了製造成本。所述墊筋50的四周對應第一內卡接槽103或者第二內卡接槽104開凸設有墊筋卡接塊51。所述墊筋卡接塊51包括墊筋卡接塊主體511及墊筋卡接頭(圖未示)。所述墊筋卡接頭自所述墊筋卡接塊主體511的下端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墊筋卡接頭插卡於對應的第一內卡接孔1031或者第二內卡接孔1041內,從而使所述墊筋50卡接於對應的方形框孔101內。所述墊筋卡接塊主體511的厚度等於對應的所述第一內卡接槽103或者第二內卡接槽104的深度。所述墊筋50用於承載比方形框孔更小的物件。所述外美觀卡塊30包括外美觀卡塊主體31及兩第二卡接頭32。所述第二卡接頭32凸伸於所述外美觀卡塊主體31的底部。所述外美觀卡塊主體31的大小與所述外卡接槽102相匹配。所述第二卡接頭32配合插接於所述外卡接孔1021內從而使所述外美觀卡塊卡接於所述外卡接槽102內。所述外美觀卡塊主體的厚度等於對應的所述外卡接槽的深度。所述內美觀卡塊40包括內美觀卡塊主體41及兩第三卡接頭42。所述第三卡接頭42凸伸於所述內美觀卡塊主體41的底部。所述內美觀卡塊主體41的大小與所述內卡接槽第一內卡接槽103或者第二內卡接槽104相匹配。所述第三卡接頭42配合插接於所述第一內卡接孔1031或者所述第二內卡接孔1041內從而使所述內美觀卡塊卡接於對應的第一內卡接槽103或者第二內卡接槽104內。所述內美觀卡塊主體41的厚度等於對應的所述第一用內卡接槽103或者第二內卡接槽104的深度。當加寬板的寬度較大時,如圖5至圖6所示,所述加寬板20』包括寬板主體21』及兩與所述外卡接槽102對應的外卡接塊22』,所述外卡接塊22』自所述寬板主體21』的上端的內側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外卡接塊22』包括外卡接塊主體221』及兩第一卡接頭222』,所述第一卡接頭222』自所述外卡接塊主體221』的底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加寬板20』的底部沿所述加寬板主體21』的長度方向凸設有三寬板支撐腳23』,三所述寬板支撐腳23』之間形成兩插口 24』,所述插口 24』`與對應的所述第一插槽18或者第二插槽19相接通。需要注意的是,加寬板的數量不局限於一塊,安裝在其中一邊筋上,也可為四塊中,同時安裝在四條邊筋上,還可根據需要安裝一塊至四塊中的任意組合均可,各加寬板可互不相接,也可以任意合適組合形狀相接合;邊筋上的外卡接槽的個數不局限於一個或者兩個,其它合適數量均可,且外卡接槽的大小可靈活設計,相應地,加寬板上的外卡接塊的數量也隨之變動;外卡接槽上的外卡接孔的個數也不局限於上述的兩個,其它合適的數量均可,相應地,外卡接塊上第一^^接頭的數量也隨之變動;所述邊筋的上端面的內側對應所述方形框孔的邊框處還可分別開有一個或者多個具有第一內卡接孔的第一內卡接槽,所述中筋的上端面的兩側對應所述方形框孔的邊框處還可分別開有一個或者多個具有第二內卡接孔的第二內卡接槽。本實用新型卡板主體通過在邊筋上卡接上一塊或者多塊加寬板從而靈活調節其承載端面的大小,避免了要生產不同大小規格的卡板而製造多套模具的情況,大大減少了製造成本。以上結合最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以上揭示的實施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本實施例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
權利要求1.一種卡板主體,其特徵在於:包括四邊筋及兩中筋,四所述邊筋分別為第一邊筋、第二邊筋、第三邊筋及第四邊筋,所述第一邊筋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邊筋及第三邊筋的一端固接,所述第四邊筋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邊筋及第三邊筋的另一端固接,兩所述中筋分別為第一中筋及第二中筋,所述第一中筋的兩端分別連接於所述第一邊筋的中部及第三邊筋的中部,所述第二中筋的兩端分別連接於所述第二邊筋的中部及第四邊筋的中部,所述第一中筋與所述第二中筋交錯相接,所述邊筋與所述中筋互相交錯相接形成四個方形框孔,所述邊筋及中筋的底部對應相鄰的兩所述邊筋相交處、兩所述中筋相交處及所述邊筋與所述中筋相交處均設有支撐腳,所述第一中筋上的若干支撐腳分別與第二邊筋及第四邊筋上的若干支撐腳之間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二中筋上的若干支撐腳分別與所述第一邊筋及所述第三邊筋上的若干支撐腳之間形成第二插槽,所述邊筋的上端面的外側向下凹陷形成至少一自邊緣向內延伸的外卡接槽,所述外卡接槽上開有至少一外卡接孔。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板主體,其特徵在於:所述邊筋及中筋的上端面對應所述支撐腳處向下凹陷形成工藝凹孔。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板主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腳的高度相同。
4.按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3任一項所述的卡板主體,其特徵在於:所述邊筋的上端面的內側對應所述方形框孔的邊框處分別開有至少一具有第一內卡接孔的第一內卡接槽,所述中筋的上端面的兩側對應所述方形框孔的邊框處分別開有至少一具有第二內卡接孔的第二內卡接槽。
5.一種卡板組件,其特徵在於: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3任一項所述的卡板主體、至少一加寬板及若干外美觀卡塊,所述加寬板包括寬板主體及與所述外卡接槽對應的外卡接塊,所述外卡接塊自所述寬板主體的上端的內側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外卡接塊包括外卡接塊主體及第一卡接頭,所述第一卡接頭自所述外卡接塊主體的底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第一卡接頭配合插接於對應的外卡接孔內從而使所述外卡接塊卡接於所述外卡接槽內,所述外美觀卡塊包括外美觀卡塊主體及第二卡接頭,所述第二卡接頭凸伸於所述外美觀卡塊主體的底部,所述外美觀卡塊主體的大小與所述外卡接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卡接頭配合插接於所述外卡接孔內從 而使所述外美觀卡塊卡接於所述外卡接槽內,所述外卡接塊主體的厚度及所述外美觀卡塊主體的厚度均等於對應的所述外卡接槽的深度。
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卡板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加寬板的底部沿所述加寬板的長度方向凸設有三寬板支撐腳,三所述寬板支撐腳之間形成兩插口,所述插口與對應的所述第一插槽或者第二插槽相接通。
7.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卡板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邊筋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兩自邊緣向內延伸的外卡接槽,所述外卡接槽上開有兩卡接孔,所述外卡接槽設於對應的方形框孔的邊框上,所述加寬板的上端的內側向外延伸有兩外卡接塊,所述外卡接塊包括外卡接塊主體及兩第一卡接頭,所述第一卡接頭自所述外卡接塊主體的底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第一卡接頭配合插接於對應的外卡接孔內從而使所述外卡接塊卡接於所述外卡接槽內。
8.一種卡板組件,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一加寬板及、至少一網狀的墊筋、若干外美觀卡塊、若干內美觀卡塊及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卡板主體,所述加寬板包括寬板主體及與所述外卡接槽對應的外卡接塊,所述外卡接塊自所述寬板主體的上端的內側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外卡接塊包括外卡接塊主體及第一卡接頭,所述第一卡接頭自所述外卡接塊主體的底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第—^接頭配合插接於對應的外卡接孔內從而使所述外卡接塊卡接於所述外卡接槽內,所述外美觀卡塊包括外美觀卡塊主體及第二卡接頭,所述第二卡接頭凸伸於所述外美觀卡塊主體的底部,所述外美觀卡塊主體的大小與所述外卡接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卡接頭配合插接於所述外卡接孔內從而使所述外美觀卡塊卡接於所述外卡接槽內,所述外卡接塊主體的厚度及所述外美觀卡塊主體的厚度均等於所述外卡接槽的深度,所述墊筋的四周對應第一內卡接槽或者第二內卡接槽開有墊筋卡接塊,所述墊筋卡接塊包括墊筋卡接塊主體及墊筋卡接頭,所述墊筋卡接頭自所述墊筋卡接塊主體的下端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墊筋卡接頭插卡於對應的第一內卡接孔或者第二內卡接孔內,從而使所述墊筋卡接於對應的方形框孔內,所述內美觀卡塊包括內美觀卡塊主體及第三卡接頭,所述第三卡接頭凸伸於所述內美觀卡塊主體的底部,所述內美觀卡塊主體的大小與所述第一內卡接槽或者所述第二內卡接槽相匹配,所述第三卡接頭配合插接於所述第一內卡接孔或者所述第二內卡接孔內從而使所述內美觀卡塊卡接於所述第一內卡接槽或者所述第二內卡接槽內,所述內美觀卡塊主體的厚度等於對應的所述第一內卡接槽或者所述第二內卡接槽的深度。
9.按權利要求8所述的卡板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墊筋卡接塊主體的厚度等於對應的所述第一內卡接槽或者第二內卡接 槽的深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卡板主體,包括四邊筋及兩中筋,四邊筋互相接合形成外框,兩中筋交錯相接於四邊筋之間,邊筋及中筋的底部對應相鄰的兩邊筋相交處、兩中筋相交處及邊筋與中筋相交處均設有支撐腳,其中一中筋上的若干支撐腳分別與其兩側的兩邊筋上若干支撐腳之間形成第一插槽,另一中筋上的若干支撐腳分別與其兩側的另外兩邊筋上的若干支撐腳之間形成第二插槽,邊筋的上端面的外側向下凹陷形成至少一自邊緣向內延伸的外卡接槽,外卡接槽上開有至少一外卡接孔。該卡板主體通過裝上加寬板從而改變承載面的寬度,實現靈活組合不同大小規格的卡板,組裝快捷方便,大大減少模具製造成本,節約原料。另,本實用新型還提供具有該卡板主體的卡板組件。
文檔編號B65D19/26GK202924015SQ20122056253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0日
發明者張洪 申請人:張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