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泡坐墊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13:34:31 2
專利名稱:氣泡坐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例如放置在輪椅或椅子的座位面上的氣泡坐墊(air cell cushion) 0
背景技術:
氣泡坐墊例如用於通過柔軟地支承就坐者的臀部,來防止就坐者產生褥瘡等。例如日本公表特許公報特表平6-510436號(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所述的氣泡坐墊。該氣泡坐墊具有沿輪椅的座位面延伸的平板形的基部構件。在基部構件上設置有支承就坐者臀部的多個氣泡。此外,該氣泡坐墊還具有連接多個氣泡之間的空氣通道以及通過空氣通道調節氣泡內的空氣量的空氣量調節裝置。氣泡是從基部構件上側的面向上方延伸的大體為圓筒形的氣囊。氣泡被配置成相互並排在大體水平方向上。如果就坐者坐在氣泡上,則氣泡內的空氣就通過空氣通道移動。由此,可以適當調節各氣泡的氣壓。因此,把施加在就坐者臀部上的壓力分散到整個臀部上。在專利文獻1公開的氣泡坐墊中,如果氣泡的上端部沿上下方向變扁到接近基部構件,則不能柔軟地支承就坐者的臀部。把這樣的氣泡狀態稱為貼底狀態(底付豸狀態)。 此外,變扁量變成最大的氣泡一般是支承坐骨附近或尾骨附近的氣泡。通過使這些氣泡不成為貼底狀態的同時儘量減少氣泡內的空氣量,可以儘可能地增加氣泡與就坐者臀部的接觸面積。因此,可以有效地分散施加在就坐者臀部上的壓力。此外,為了實現邊避免貼底狀態邊有效地分散施加在就坐者臀部上的壓力,也可以增加各氣泡距基部構件的高度尺寸。此外,在所述坐墊中,作為供氣裝置常使用具有橡膠球和排氣閥的手動式泵。在該泵中,通過反覆壓縮橡膠球,把空氣通過空氣通道提供給氣泡。通過打開排氣閥,可以把氣泡內的空氣排出。此外,例如以如下所述的方式進行各氣泡內的空氣量的調節。在氣泡中填充了大量空氣的狀態下,就坐者坐在各氣泡上。在該狀態下,通過打開排氣閥,逐漸把各氣泡內的空氣排出。此外,例如護士等把兩根手指插入就坐者臀部的坐骨附近和基部構件之間。在臀部和基部構件之間夾住這兩根手指時,關閉排氣閥。由此,來對各氣泡內的空氣量進行調節。通過這樣進行空氣量的調節,如上所述,可以在不成為貼底狀態的同時儘可能增加各氣泡與就坐者臀部的接觸面積。此外,利用這種氣泡坐墊的就坐者有的人下半身麻痺。在該情況下,就坐者的臀部沒有感覺。因此,如前所述,護士等通過用手指來確認就坐者臀部的坐骨附近與基部構件的間隔,從而防止各氣泡成為貼底狀態。此外,氣泡的變扁量因就坐者姿勢的變化以及空氣從各氣泡、空氣通道、排氣閥等洩漏等而增大。因此,有時雖然氣泡在初始狀態不是貼底狀態,但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變成
4貼底狀態。此外,下半身麻痺、臀部沒有感覺的就坐者自身難以意識到氣泡變成貼底狀態。 即,變成貼底狀態的氣泡大多主要支承臀部的坐骨附近和尾骨附近。這樣的氣泡配置在坐墊中央附近。因此,通過目視難以確認這樣的氣泡是否成為貼底狀態。因此,通過目視來確認氣泡的貼底狀態是困難的。因此,護士等通過定期地把手指插入到就坐者臀部和基部構件之間等,來確認就坐者臀部和基部構件的距離,從而確認是否是貼底狀態。因此,確認起來很費事。此外,對於這樣的方法,就坐者自身難以確認貼底狀態。此外,由於就坐者有向左或向右傾斜坐的習慣等,就坐者的姿勢有時也向左側或右側的某一側傾斜。在該情況下,有可能只有支承左側或右側某一側的坐骨附近的氣泡成為貼底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反覆壓縮橡膠球向全部氣泡供氣,一般會更多地向不怎麼承受體重的氣泡中填充空氣。因此助長了就坐者姿勢的傾斜。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就坐者的臀部暫時向上方移動到與各氣泡不接觸的位置, 然後使就坐者重新就坐,可以使空氣從其他氣泡向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移動。這樣的方法不會助長就坐者姿勢的傾斜。可是,如前所述,通過目視來確認氣泡的貼底狀態是困難的。 因此,難以判斷是否是因為就坐者姿勢的傾斜而造成氣泡的貼底狀態。因此,難以判斷是應該向各氣泡提供空氣,還是應該讓就坐者重新就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可以有效地消除氣泡的貼底狀態的氣泡坐墊。本發明提供一種氣泡坐墊,包括多個氣泡;傳感器,用於檢測變扁後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參數測量部,測量表示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的變扁狀況的參數;顯示器,輸出信號;以及控制部,根據由所述參數測量部測量到的參數值,改變從所述顯示器輸出的信號。在所述的氣泡坐墊中,根據表示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的變扁狀況的參數值,控制部改變從顯示器輸出的信號。其結果,例如就坐者或護士等可以根據輸出的信號,了解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的變扁狀況。因此,就坐者或護士等可以採取適合變扁狀況的適當的措施。
圖1是表示氣泡坐墊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圖2是圖1中的P-P線剖視圖。
圖3是圖1中的Q-Q線剖視圖。
圖4是用於說明開關配置的氣泡坐墊的俯視圖。
圖5是氣泡的側剖面圖。
圖6是氣泡的立體圖。
圖7是氣泡坐墊的主要部分的側剖面圖。
圖8是用於說明氣囊處於變扁過程中的狀態的氣泡的側剖面圖。
圖9是用於說明氣囊處於變扁過程中的狀態的氣泡的側剖面圖。
圖10是開關的側剖面圖。
圖11是開關的側剖面圖。
圖12是用於說明氣泡坐墊的管線狀態的示意圖。
圖13是氣泡坐墊的框圖。圖14是表示控制裝置動作的流程圖。圖15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氣泡坐墊的俯視圖。圖16是表示氣泡坐墊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框圖。圖17是用於說明控制裝置動作的流程圖。圖18是用於說明控制裝置動作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面的詳細說明中,出於說明的目的,為了提供對所公開的實施方案的徹底的理解,提出了許多具體的細節。然而,顯然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前提下實施一個或更多的實施方案。在其它的情況下,為了簡化製圖,示意性地示出了公知的結構和裝置。參照圖1至圖14對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氣泡坐墊進行說明。該氣泡坐墊放置在包括輪椅在內的各種椅子的座位面上使用。如圖1至圖3所示,該氣泡坐墊具有四個氣泡組Gl G4(參照圖1 、前端側支承構件F和平板形的支承構件B。第一氣泡組Gl (寬度方向的一側的氣泡組)包括多個氣泡Al。氣泡Al配置在座位面的第一側部(寬度方向的一側端部)附近。第二氣泡組G2(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氣泡組)包括多個氣泡A2。氣泡A2配置在座位面的第二側部(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端部)附近。 第三氣泡組G3(前側氣泡組)包括多個氣泡A3。氣泡A3配置在座位面的前側端部(寬度方向中央部的前側)附近。第四氣泡組G4(後側氣泡組)包括多個氣泡A4。氣泡A4配置在座位面後側(寬度方向中央部的後側)附近。前端側支承構件F以沿座位面的寬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在氣泡Al 氣泡A4的前方。支承構件B支承氣泡Al 氣泡A4和前端側支承構件F的下端。在圖1、圖2和圖3中表示了座位面的前後方向、座位面的寬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座位面的寬度方向和就坐者的寬度方向為相同的方向。配置在座位面的寬度方向內側的兩個氣泡Al、配置在座位面的寬度方向內側的兩個氣泡A2、氣泡A3和氣泡A4包括氣囊11、基部構件12、環狀的保持構件13 (參照圖5和圖 6)。氣囊11具有開口的下端。氣囊11的開口邊緣部Ila能裝拆自如地安裝在基部構件12 上。基部構件12通過保持構件13支承氣囊11。氣囊11的材料是橡膠或塑料等具有柔性的材料。氣囊11的內部可以封入空氣。 氣囊11具有筒形部lib和上端部11c。筒形部lib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圓形截面的形狀。上端部Ilc形成為封閉筒形部lib的上端。筒形部lib和上端部Ilc由具有大體均勻厚度尺寸的薄膜形成。在筒形部lib的下端形成氣囊11的開口邊緣部11a。如圖5所示, 開口邊緣部Ila比筒形部lib的內周面更向徑向內側突出。基部構件12的材料是橡膠或塑料等。基部構件12形成為圓板形。在基部構件12 的上側的面上設置有向上方突出的圓形截面形狀的上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2a。上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 包括前端部和直徑比前端部小的基端部。因此,上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 的前端部的外周面比基端部的外周面更向徑向外側突出。因此,在上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 上沿外周面形成臺階部。氣囊11的開口邊緣部Ila通過嵌合在上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2a的外周面的臺階部上,從而安裝在上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 上。即,開口邊緣部Ila從下方與上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2a的前端部卡合。此外,氣囊11的開口邊緣部Ila嵌合在上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 上後,保持構件13被安裝在開口邊緣部Ila的外周面上。由此,開口邊緣部Ila被按壓在上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2a的外周面上。由此,通過基部構件12在上下方向上支承作為氣囊11下端側的開口邊緣部11a。此外,氣囊11下端的開口部通過上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2a的上端面封閉。由此,通過上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2a的上端面和氣囊11形成空氣室AR。在基部構件12的下側的面上設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具有圓形截面的下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2b。在基部構件12的上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 的上端面的中央部,形成有薄膜部12c。 在該薄膜部12c的中央部,設置有向上方突出的上側突出部12d、以及向下方突出的下側突出部12e。即,薄膜部12c成為空氣室AR底面的一部分。薄膜部12c與基部構件12形成為一體。薄膜部12c在上下方向上可以彈性變形。上側突出部12d和下側突出部1 大體為半球形。上側突出部12d被配置在後述的螺旋彈簧14的中間部分14b的下方。在基部構件12的薄膜部12c的下方,設置有具有矩形截面的孔12f。孔12f形成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孔12f在下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2b的下端面上具有開口部。此外, 如圖4所示,在一部分氣泡A3和氣泡A4的基部構件12的孔12f內,安裝有開關SW1、SW2、 Sff30這些開關是檢測薄膜部12c沿上下方向變形的傳感器。具體地說,在配置在座位面的第一側部附近的五個氣泡A3、氣泡A4上,安裝有第一開關SWl (寬度方向的一側的開關)。 在配置在座位面的第二側部附近的五個氣泡A3、氣泡A4上,安裝有第二開關SW2(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開關)。在配置在座位面的寬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的七個氣泡A3、氣泡A4上,安裝有第三開關SW3(寬度方向中央的開關)。開關SW1、SW2、SW3包括主體15a,具有中空部;按鈕構件15b ;第一觸點構件15c 和第二觸點構件15d(參照圖10)。按鈕構件15b,設置在主體15a的上端面上,沿上下方向可以移動。第一觸點構件15c設置在主體15a內的按鈕構件15b的下方。第二觸點構件 15d設置在主體15a內的第一觸點構件15c的下方。此外,主體1 嵌入在基部構件12的孔12f內。S卩,開關SW1、SW2、SW3裝拆自如地安裝在基部構件12的對應的孔12f中。按鈕構件1 配置在薄膜部12c的下側突出部12e的下方。此外,以在下側突出部1 和按鈕構件1 之間設置有少許間隙的方式,將開關SW1、SW2、SW3安裝在基部構件12上(參照圖 5)。此外,下側突出部12e也可以與按鈕構件1 接觸。在安裝有開關SW1、SW2、SW3的基部構件12的上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2a的上端面上,放置有金屬制的螺旋彈簧14。由此,把螺旋彈簧14配置在空氣室AR內。螺旋彈簧14 的軸向與上下方向一致。螺旋彈簧14具有下側部分14a、中間部分14b和上側部分14c。 此外,下側部分14a的卷徑從下端側向上端側逐漸變小。通過粘接或嵌合,把下側部分Ha 的下端固定在基部構件12的上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 上端面的薄膜部12c以外的部分上。 中間部分14b形成為從下側部分14a的上端側向上方延伸,並且具有固定的卷徑。上側部分Hc形成為從中間部分14b的上端向上方延伸。上側部分14c的卷徑從下端側向上端側逐漸變大。即,中間部分14b和上側部分Hc配置在薄膜部12c的上方。通過下側部分Ha 以使中間部分14b和上側部分14c在上下方向上可以移動的方式將中間部分14b和上側部分14c支承在薄膜部12c的上方。下側部分Ha對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中間部分14b和上側部分14c,施加朝向移動前的規定位置的作用力。此外,在中間部分14b的下端和薄膜部12c的上側突出部12d之間,設置有規定的間隙。此外,中間部分14b的下端也可以與薄膜部12c的上側突出部12d接觸。開關SW1、SW2、SW3可以檢測薄膜部12c向下方的變形。S卩,開關SW1、SW2、SW3的按鈕構件1 配置在薄膜部12c的下側突出部12e的下方。如果把按鈕構件15b向下方按壓,則第一觸點構件15c產生彈性變形,向下方移動規定的距離G。由此,第一觸點構件15c 和第二觸點構件15d接觸,並且第一電氣配線15g和第二電氣配線1 成為通電狀態(參照圖11)。配置在座位面的寬度方向外側的兩個氣泡Al和配置在座位面的寬度方向外側的兩個氣泡A2具有氣囊21和基部構件22。氣囊21的下端開口。通過粘接把氣囊21的開口邊緣部21a安裝在基部構件22上。氣囊21的材料是橡膠或塑料等具有柔性的材料。氣囊21的內部可以封入空氣。 氣囊21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筒形部21b和上端部21c。上端部21c形成為可以封閉筒形部21b的上端。筒形部21b的下端形成有氣囊21的開口邊緣部21a。筒形部21b和上端部 21c由具有大體均勻厚度尺寸的薄膜形成。該薄膜比氣囊11稍厚。此外,俯視時,氣囊21 的面積是氣囊11的三倍以上。氣囊21的座位面的前後方向的尺寸比座位面的寬度方向的尺寸大。即,在使氣囊11內和氣囊21內的氣壓相同的情況下,氣囊21的座位面前後方向和寬度方向的剛性比氣囊11的大。基部構件22的材料是橡膠或塑料等。基部構件22形成為板形。在基部構件22 的下側的面上設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多個下側的面一側突出部22a。前端側支承構件F的材料是聚氨酯泡沫等海綿狀構件。在前端側支承構件F的前端側形成有傾斜面。前端側支承構件F支承就坐者的大腿部位。支承構件B的材料是橡膠或塑料等。支承構件B的面積與座位面大體相等。支承構件B的前端側的厚度尺寸比其他部分的厚度尺寸大。在該前端側部分上配置有圖13的框圖所示的控制裝置(控制部)60、開始按鈕61、存儲裝置62、顯示裝置(顯示器)63、電磁閥(開關閥)51 M等。此外,通過粘接把前端側支承構件F的下側的面安裝在具有大的厚度尺寸的前端側部分的上側的面上。在支承構件B上設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個貫通孔31。氣泡Al、A2、A3、A4 的基部構件12和基部構件22的下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2b、22a,分別從上方插入貫通孔31, 並嵌合在貫通孔31中。由此,通過支承構件B以使氣泡Al、A2、A3、A4裝拆自如的方式支承氣泡A1、A2、A3、A4的下端側。此外,氣泡A1、A2、A3、A4的基部構件12和基部構件22的下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2b、2h從支承構件B的下端面一側突出。由此,通過支承構件B支承氣泡Al、A2、A3、A4的下端側。氣泡A1、A2、A3、A4的氣囊11和氣囊21設置成從支承構件B的上側的面一側向上方延伸。如圖7所示,把氣泡Al、A2、A3、A4支承在支承構件B上後,設置空氣通道,使得氣泡A4內部之間相互連通。具體地說,該空氣通道包括多個通氣孔12g、橫孔1 和連通管 PA。通氣孔12g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在氣泡A4的基部構件12上。橫孔1 設置成從基部構件12的下側的面一側突出部12b的外周面延伸到通氣孔12g。連通管PA使基部構件12的橫孔1 之間連通。也通過同樣的空氣通道相互連通氣泡Al、A2、A3的內部。此外,如圖12所示,氣泡Al 氣泡A4通過空氣通道P與手動式的空氣泵40連接。空氣泵40包括具有柔性的中空形的橡膠球41。通過反覆壓縮橡膠球41,向氣泡Al 氣泡 A4輸送空氣。此外,如圖12所示,空氣通道P可以把來自空氣泵40的空氣分別提供給氣泡組Gl 氣泡組G4。在空氣通道P中設置有電磁閥51、52、53、54。這些電磁閥51、52、53、M 能分別切換從空氣泵40向氣泡組Gl 氣泡組G4延伸的空氣通道的開關狀態。此外,在空氣通道P中設置有用於把空氣通道P內的空氣排出的排氣閥42。排氣閥42例如以可以操作的方式設置在與座位面的第二側部(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側部)的前端對應的支承構件 B的部分上。此外,也可以在空氣泵40上設置排氣閥42。電磁閥51、52、53、討與周知的具有微型計算機的控制裝置60連接。控制裝置60 也與開關SW1、SW2、SW3連接。此外,在控制裝置60上連接有開始按鈕61、周知的存儲裝置 62和顯示裝置63。顯示裝置63具有可以發出連續聲音和間斷聲音的周知的蜂鳴器。把如上所述結構的氣泡坐墊例如放置在輪椅的座位面上使用。在該情況下,首先, 在就坐者就坐前,在氣泡Al、A2、A3、A4內填充空氣。在此,在氣泡Al、A2、A3、A4內填充空氣,使得在就坐者就坐後的階段,氣泡A1、A2、A3、A4都不成為貼底狀態。此外,所謂的貼底狀態是指氣泡A1、A2、A3、A4的變扁量在規定量以上,不能用氣囊11柔軟地支承就坐者臀部 HP的狀態。此外,所謂氣泡A1、A2、A3、A4的變扁量在規定量以上,例如是指氣泡A1、A2、A3、 A4的氣囊11的上端部Ilc與基部構件12的上端面的距離比規定距離L小(參照圖9)。在此,設置在氣泡A3和氣泡A4上的開關SW1、SW2、SW3可以分別檢測出對應的氣泡A3和氣泡A4成為了貼底狀態(氣囊11的上端部Ilc與基部構件12的上端面的距離比規定距離L小)。接著,在就坐者就坐後,通過控制裝置60進行下面的控制(參照圖14)。首先,如果由就坐了的就坐者或護士等操作了開始按鈕61 (S 1),則控制裝置60 就使電磁閥51、52、53、M成為打開狀態(S2)。由此,氣泡Al、A2、A3、A4的內部相互連通, 氣泡Al、A2、A3、A4內部的壓力大體相等。此外,在該狀態下,就坐者或護士等也可以打開排氣閥42。由此,可以使氣泡Al、A2、A3、A4內部的空氣逐漸減少。接著,如果開關SW1、SW2、SW3中的一個以上的開關在連續的規定時間以上(例如 5秒以上)檢測到薄膜部12c的位置位於下方,即,如果一個以上的開關檢測到對應的氣泡成為貼底狀態(S; ),則控制裝置60就把檢測到氣泡成為貼底狀態的時刻存儲到存儲裝置 62中(S4)。根據檢測到成為貼底狀態的開關(傳感器)的位置,控制裝置60判斷氣泡Al、 A2、A3、A4的變扁量在座位面的寬度方向上的不均勻性(偏>9 ) (S5)。例如,在只有第一開關SWl檢測到貼底狀態的情況下,或在第一開關SWl和第三開關SW3檢測到貼底狀態的情況下,控制裝置60判斷氣泡Al、A2、A3、A4的變扁量向座位面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偏。在只有第三開關SW3檢測到貼底狀態的情況下,或在兩個第一開關SWl和兩個第二開關SW2檢測到貼底狀態的情況下,控制裝置60判斷氣泡Al、A2、A3、A4的變扁量在座位面的寬度方向上沒有偏。此外,判斷的方法可以根據氣泡的配置、開關的配置進行適當設定。此外,控制裝置60也具有經過的時間測量裝置及參數測量部的功能。即,在以前一個以上的開關檢測到貼底狀態的情況下,在步驟S4中,存儲該檢測到貼底狀態的檢測時刻(上次的檢測時刻)。控制裝置60測量從該上次的檢測時刻起到在步驟S3中檢測到貼底狀態的時刻(這次的檢測時刻)經過的時間Tl (S6)。該經過的時間Tl是表示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的變扁狀況的參數。然後,控制裝置60把所述經過的時間Tl與規定的時間TO進行比較(S7)。在經過的時間T 1比規定的時間TO短的情況下,控制裝置60控制顯示裝置63,使其發出連續聲音(S8)。在經過的時間Tl在規定的時間TO以上的情況下,控制裝置 60控制顯示裝置63,使其發出間斷聲音(S9)。控制裝置60在任何情況下都使電磁閥51、 52、53、54成為打開狀態(S10和Sll)。在此,例如就坐者有向座位面的寬度方向的一側或另一側傾斜坐的習慣,有時只有支承傾斜一側的坐骨附近的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成為貼底狀態)。在該情況下,存在所述經過的時間Tl變長的傾向。另一方面,在從氣泡、空氣通道、空氣泵40等產生少量空氣洩漏的情況下,所述經過的時間Tl有變短的傾向。此外,在就坐者就坐後,在用於把氣泡 A1、A2、A3、A4內的空氣從排氣閥42放出的初始設定的操作中,沒有必要考慮所述經過的時間Tl。在用於初始設定的操作中,在就坐者就坐後,氣泡Al、A2、A3、A4內的空氣被從排氣閥42放出,初始的空氣量被調節。因此,在該操作後,可以實施步驟S8和步驟S9中的任意一個。可是,例如在步驟S9中發出間斷聲音的情況下,就坐者或護士等可以知道貼底狀態。因此,就坐者或護士等通過關閉排氣閥42以及通過空氣泵40向氣泡A1、A2、A3、A4提供空氣,可以消除氣泡的貼底狀態。此外,如果檢測到通過提供空氣消除了貼底狀態(S12), 則控制裝置60就使顯示裝置63停止發出間斷聲音(S13)。而後,控制裝置60在從步驟S12 的消除了貼底狀態開始起的規定的時間後(例如10秒後),使電磁閥51、52、5354成為關閉狀態(S14)。由此,就坐者或護士等可以知道消除了貼底狀態。此外,可以從消除了貼底狀態開始起僅在規定的時間內,向氣泡Al、A2、A3、A4提供空氣。因此,可以使氣泡Al、A2、 A3、A4不成為貼底狀態的同時儘量減少氣泡Al、A2、A3、A4內的空氣量。因此,可以有效地分散施加在就坐者臀部上的壓力。如果步驟S14結束,則控制裝置60就重新開始從步驟S3起的控制。S卩,初始設定結束後,如果一個以上的開關檢測到對應的氣泡成為貼底狀態(S3), 則控制裝置60就把檢測到氣泡成為貼底狀態的時刻存儲到存儲裝置62中(S4)。此後,控制裝置60判斷氣泡A1、A2、A3、A4的變扁量在座位面的寬度方向上的不均勻性(S5)。控制裝置60測量經過的時間Tl (S6),把該經過的時間Tl與規定的時間TO進行比較(S7)。在經過的時間Tl比規定的時間TO短的情況下,控制裝置60控制顯示裝置63,使其發出連續聲音(S8)。另一方面,在經過的時間Tl為規定的時間以上的情況下,控制裝置60控制顯示裝置63,使其發出間斷聲音(S9)。在實施步驟S8或步驟S9的任何一個的情況下,控制裝置60都使電磁閥51、52、53、54成為打開狀態(S10和Sll)。該階段不是如前所述的進行初始設定的階段。因此,可以確定在步驟S8中顯示裝置63發出連續聲音的情況下,從氣泡A1、A2、A3、A4或空氣通道P等產生少量的空氣洩漏的可能性大。另一方面,在步驟S9中在顯示裝置63發出間斷聲音的情況下,因就坐者傾斜坐的習慣造成只有支承傾斜一側的坐骨附近的氣泡的變扁量成為規定量以上的可能性大。因此,在步驟S9中顯示裝置63發出間斷聲音的情況下,就坐者或護士使就坐者的臀部暫時向上方移動到與氣泡A1、A2、A3、A4不接觸的位置,此後使就坐者重新就坐。此時, 電磁閥51、52、53、M在步驟Sll中為打開狀態。因此,空氣從其他氣泡向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移動。由此,可以消除氣泡的貼底狀態。即,就坐者或護士根據顯示裝置63的顯示狀態進行應對,可以有效地消除因就坐者的姿勢引起的氣泡的貼底狀態。
在步驟S8中顯示裝置63發出連續聲音的情況下,就坐者或護士等可以在短時間內知道氣泡變成了貼底狀態。由於在步驟SlO中電磁閥51、52、53、M成為打開狀態,所以就坐者或護士等可以通過空氣泵40向氣泡Al、A2、A3、A4中提供空氣。由此,可以消除氣泡的貼底狀態。此外,如果檢測到通過提供空氣消除了貼底狀態(S15),則控制裝置60就使顯示裝置63停止發出連續聲音(S16)。由此,就坐者或護士等可以知道通過提供空氣而消除了貼底狀態。在步驟S5中,例如在判斷出氣泡Al、A2、A3、A4的變扁量向座位面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偏的情況下,控制裝置60僅使第一氣泡組Gl的電磁閥51成為打開狀態,另一方面,使其他的電磁閥52,53、M成為關閉狀態(S17)。此外,在從步驟S17起經過了的規定的時間 (例如10秒)後,控制裝置60使電磁閥51、52、53、M成為關閉狀態(SlS)0通過步驟S17 僅向變扁量大的一側的第一氣泡組Gl提供來自空氣泵40的空氣。因此,通過從空氣泵40 輸送空氣,可以向變扁量大的氣泡(對應於就坐者傾斜的一側的氣泡)提供更多的空氣。因此,可以使就坐者的姿勢難以傾斜。即,可以有效地消除因就坐者的姿勢造成的氣泡的貼底狀態。另一方面,在步驟S5中,在判斷出氣泡Al、A2、A3、A4的變扁量不偏向座位面的寬度方向的任何一方的情況下,控制裝置60僅使第一氣泡組Gl和第二氣泡組G2的電磁閥 51和電磁閥52成為打開狀態,或使全部電磁閥51、52、53、M成為打開狀態(S17)。此後, 控制裝置60在從步驟S17起經過了的規定的時間後,使電磁閥51、52、53、M成為關閉狀態 (S18)。通過步驟S17和步驟S18,可以使氣泡A1、A2、A3、A4不成為貼底狀態的同時儘量減少氣泡A1、A2、A3、A4內的空氣量。這樣,按照第一實施方式的氣泡坐墊,可以有效地消除氣泡的貼底狀態。因此可以很好地防止就坐者產生褥瘡。此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作為顯示裝置63使用發出連續聲音及間斷聲音的兩種聲音的裝置。可是不限於此,作為顯示裝置63也可以使用發出多種不同聲音的裝置。此外, 作為顯示裝置63還可以使用顯示多種不同的光的裝置。此外,作為顯示裝置63還可以使用顯示多種不同的圖像的裝置。此外,在圖14的流程圖中,在開關SWl 開關SW3檢測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時(S3),測量從以前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的時刻開始起的經過的時間Tl (S6)。然後在步驟S7 步驟S9中,根據經過的時間Tl的長短,改變顯示裝置63的顯示。與此相對,如圖 12所示,也可以在空氣通道P中設置用於測量氣壓的壓力傳感器(參數測量部)70。在該情況下,控制裝置60也具有壓力變化速度測量裝置的功能。即,在步驟S6中,控制裝置60 測量由壓力傳感器70測量的壓力的變化速度。該壓力的變化速度是表示變成貼底狀態的氣泡的變扁狀況的參數。然後,在壓力的變化速度比規定的速度快的情況下(相當於S7), 控制裝置60控制顯示裝置63,使其發出連續聲音(相當於S8)。另一方面,在壓力的變化速度在規定速度以下的情況下(相當於S7),控制裝置60控制顯示裝置63,使其發出間斷聲音(相當於S9)。由此,也可以實現與所述相同的作用和效果。此外,所述的壓力傳感器 70也可以不設置在空氣通道P中,而設置在一個氣泡的內部。此外,如圖1所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氣泡坐墊包括具有多個氣泡Al的第一氣泡組 G1、具有多個氣泡A2的第二氣泡組G2、具有多個氣泡A3的第三氣泡組G3以及具有多個氣
11組G4。可是不限於此,如圖15所示,也可以使裝備在氣泡坐墊中的氣泡組僅為具有多個氣泡Al的第一氣泡組Gl以及具有多個氣泡A2的第二氣泡組G2。在該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僅向第一氣泡組Gl提供空氣,使有向第一氣泡組Gl —側傾斜習慣的就坐者的姿勢難以傾斜。因此,可以實現與所述相同的作用和效果。此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使用薄膜部12c、螺旋彈簧14和開關SW1、SW2、SW3,檢測氣泡A3和氣泡A4變成了貼底狀態(氣囊11的上端部Ilc和基部構件12的上端面的距離變得比規定距離L小)。可是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在氣囊11的上端部Ilc下側的面上設置貼近傳感器。可以通過該貼近傳感器檢測氣泡A3和氣泡A4的貼底狀態。此外,也可以通過除此以外的其他周知的結構,來檢測氣泡A3和氣泡A4的貼底狀態。此外,為了檢測貼底狀態,也可以使用阻抗值。在該結構中,例如可以使用設置在氣囊11的上端部Ilc上的金屬薄膜以及設置在基部構件12的上端面上的阻抗變動元件。 控制裝置60根據阻抗變動元件的阻抗值,測量氣泡A3及氣泡A4的變扁量(氣囊11的上端部Ilc與基部構件12的上端面的距離)。此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通過平板形的支承構件B以裝拆自如的方式支承基部構件12和基部構件22。可是,也可以使基部構件12、基部構件22和支承構件B形成為一體。此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通過設置在薄膜部12c下方的開關SW1、Sff2, SW3,檢測薄膜部12c的變形。可是,不限於此,也可以在薄膜部12c的下方設置周知的貼近傳感器。 在該情況下,該貼近傳感器檢測薄膜部12c的變形。此外,也可以在薄膜部12c下方設置周知的光電傳感器。在該情況下,該光電傳感器檢測薄膜部12c的變形。此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在空氣室AR內設置有螺旋彈簧14。可是例如也可以設置在上下方向上能夠彈性變形的橡膠構件,來代替螺旋彈簧14。圖16至圖18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在這些圖中,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部分採用相同的附圖標記。第二實施方式的氣泡坐墊除了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以外,還具有排氣開關64。該排氣開關64與控制裝置60連接。排氣開關64可以由就坐者或護士等隨意操作。此外,在控制裝置60上連接有由電磁閥構成的排氣閥42。下面參照圖17和圖18的流程圖,對第二實施方式的控制裝置60的動作進行說明。通過在各圖中表示的附圖標記「①」、「②」連接圖17和圖18的流程圖。首先,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如果由就坐了的就坐者或護士等操作了開始按鈕 61(31),則控制裝置60就使電磁閥51、52、53、討成為打開狀態(S2)。由此,使氣泡A1、A2、 A3、A4的內部相互連通。因此,氣泡Al、A2、A3、A4的內部的壓力大體相等。此後,控制裝置60執行圖17所示的步驟S3 步驟S18的動作。但是,控制裝置 60在檢測氣泡的貼底狀態的動作後,判斷排氣開關64的操作狀態(S19)。即,在沒有操作排氣開關64的情況下(排氣開關64為關閉的情況下),如果檢測到氣泡成為貼底狀態(S3), 則控制裝置60就進行圖17所示的步驟S3 步驟S18的動作。對於步驟S3 步驟S18的動作,由於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相同,所以在此省略說明。另一方面,在所述步驟19中,在就坐者或護士等將排氣開關64打開的情況下,控制裝置60使排氣閥42成為打開狀態(S20)。由此,因就坐者的重量等造成的外部壓力施加
12到氣泡A1、A2、A3、A4上。由此,使氣泡Al、A2、A3、A4內的空氣從排氣閥42排到外部。如果檢測到氣泡成為貼底狀態(S21),則控制裝置60使排氣閥42成為關閉狀態(S22),並且把檢測到的成為貼底狀態的時刻存儲到存儲裝置62中(S23)。在以前一個以上的開關檢測到貼底狀態的情況下,在步驟S23中,存儲該檢測到貼底狀態的檢測時刻(上次的檢測時刻)。控制裝置60測量從該上次的檢測時刻起到在步驟S21中檢測到貼底狀態的時刻(這次的檢測時刻)為止的經過的時間Tl (SM)。然後, 控制裝置60把所述經過的時間Tl與規定的時間TO進行比較(S25)。在經過的時間Tl比規定的時間TO短的情況下,控制裝置60控制顯示裝置63,使其發出連續聲音(S^O。在經過的時間Tl為規定的時間TO以上的情況下,控制裝置60控制顯示裝置63,使其發出間斷聲音(S27)。控制裝置60在任何情況下,都使電磁閥51、52、53、M成為打開狀態(S^和 S29)。由此,就坐者或護士等可以知道氣泡成為貼底狀態。因此,就坐者或護士等通過用空氣泵40向氣泡A1、A2、A3、A4提供空氣,可以消除氣泡的貼底狀態。此時,電磁閥51、52、 5354全部為打開狀態。因此,可以向全部的氣泡A1、A2、A3、A4提供空氣,直到達到所希望的氣壓。接著,如果檢測到通過提供空氣消除了貼底狀態(S30和S31),則控制裝置60就使顯示裝置63停止發出連續聲音或間斷聲音(S32和S3; )。如果使排氣開關64關閉(S34), 則控制裝置60就使電磁閥51、52、53、M成為關閉狀態(S35),並且返回到所述步驟S3。按照第二實施方式,在排氣開關64關閉的情況下,如果檢測到氣泡的變扁量在規定量以上,則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從空氣泵40僅向被檢測到處於貼底狀態的的氣泡組提供空氣。由此,可以有效地消除氣泡的貼底狀態。此外,在排氣開關64打開的情況下,控制裝置60打開排氣閥42。然後,如果檢測到氣泡的變扁量成為規定量以上,則控制裝置60關閉排氣閥42。進而,控制裝置60控制電磁閥51、52、53、54,從空氣泵40向全部的氣泡Al、 A2、A3、A4提供空氣。就坐者或護士等可以隨意地使空氣重新進入全部氣泡Al、A2、A3、A4 中。由此,例如就坐者或護士等在室外使用輪椅的情況下,使氣泡Al、A2、A3、A4整體的氣壓提高。由此,即使在運行時有搖晃或振動,也可以穩定地支承就坐者的臀部。此外,例如在室內使用輪椅的情況下,就坐者或護士等可以把氣泡Al、A2、A3、A4的整體氣壓降低。由此,即使就坐的時間變長,也可以減輕來自氣泡的反力給就坐者臀部帶來的負擔。即,就坐者或護士等可以根據使用條件和嗜好任意調節氣泡Al、A2、A3、A4的整體氣壓。由此,就坐者可以更舒適地使用氣泡坐墊(和裝備它的輪椅)。此外,可以把本發明的氣泡坐墊作為以下第一氣泡坐墊 第三氣泡坐墊來表述。 第一氣泡坐墊包括以相互並排在座位面的前後方向和寬度方向上的方式設置的多個氣泡, 該氣泡坐墊放置在規定的座位面上來支承就坐者的臀部,該氣泡坐墊還包括檢測裝置,可以檢測各氣泡中至少一個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手動式的空氣泵;空氣通道,可以把來自空氣泵的空氣提供到各氣泡;經過的時間測量裝置,可以在通過檢測裝置檢測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時,測量從此前檢測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開始起經過的時間;以及顯示裝置,通過聲音、光、圖像、文字等顯示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其中,在通過檢測裝置檢測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且通過經過的時間測量裝置測量到的經過的時間比規定的時間短的情況下,顯示裝置進行第一規定顯示,在通過檢測裝置檢測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且通過經過的時間測量裝置測量到的經過的時間在規定的時間以上的情況下,顯示裝置進行第二規定顯示。在所述氣泡坐墊中,空氣通道可以把來自空氣泵的空氣提供給各氣泡。因此,通過從手動式的空氣泵輸送空氣,向氣泡內提供空氣。由此使氣泡的變扁量變小。此外,在所述氣泡坐墊中,在通過檢測裝置檢測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且通過經過的時間測量裝置測量到的經過的時間比規定的時間短的情況下,顯示裝置進行第一規定顯示。在通過檢測裝置檢測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且通過經過的時間測量裝置測量到的經過的時間在規定的時間以上的情況下,顯示裝置進行第二規定顯示。在此,例如就坐者有向座位面的寬度方向的一側或另一側傾斜坐的習慣,有時只有支承傾斜一側的坐骨附近的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成為貼底狀態)。在該情況下,存在所述經過的時間變長的傾向。另一方面,在從各氣泡、空氣通道、空氣泵等產生了少量空氣洩漏的情況下,存在所述經過的時間變短的傾向。S卩,在進行所述第一規定顯示的情況下,所述經過的時間短。因此,從各氣泡或空氣通道等產生少量空氣洩漏的可能性大。此外,通過從空氣泵輸送空氣,向氣泡內提供空氣,氣泡的變扁量變小。因此,在進行所述第一規定顯示的情況下,通過用空氣泵輸送空氣, 可以消除氣泡的貼底狀態。此外,在進行所述第二規定顯示的情況下,所述經過的時間長。因此,因就坐者傾斜坐的習慣造成只有支承傾斜一側的坐骨附近的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的可能性大。因此,通過使就坐者臀部暫時向上方移動到與各氣泡不接觸的位置,此後使就坐者重新就坐, 可以使空氣從其他氣泡向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移動。即,通過根據顯示裝置的顯示狀態進行應對,可以有效地消除因就坐者的姿勢造成的氣泡的貼底狀態。此外,第二氣泡坐墊包括以相互並排在座位面的前後方向和寬度方向上的方式設置的多個氣泡,該氣泡坐墊放置在規定的座位面上來支承就坐者的臀部,該氣泡坐墊還包括檢測裝置,可以檢測各氣泡中至少一個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手動式的空氣泵;空氣通道,可以把來自空氣泵的空氣提供到各氣泡;壓力傳感器,可以測量氣泡內或空氣通道內的壓力;壓力變化速度測量裝置,可以測量由壓力傳感器測量到的壓力的變化速度;以及顯示裝置,通過聲音、光、圖像、文字等顯示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其中,在通過檢測裝置檢測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且通過壓力變化速度測量裝置測量到的變化速度比規定速度快的情況下,顯示裝置進行第一規定顯示,在通過檢測裝置檢測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且通過壓力變化速度測量裝置測量到的變化速度在規定速度以下的情況下,顯示裝置進行第二規定顯示。在此,例如就坐者有向座位面的寬度方向的一側或寬度方向的另一側傾斜坐的習慣,有時只有支承傾斜一側的坐骨附近的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成為貼底狀態)。在該情況下,存在所述壓力變化速度變慢的傾向。另一方面,在從各氣泡、空氣通道、空氣泵等產生少量空氣洩漏的情況下,存在所述壓力變化速度變快的傾向。因此,在進行所述第一規定顯示的情況下,所述壓力的變化速度快。因此,從各氣泡或空氣通道等產生少量空氣洩漏的可能性大。通過從空氣泵輸送空氣,向氣泡內提供空氣,可以使氣泡的變扁量變小。因此,在進行所述第一規定顯示的情況下,通過用空氣泵輸送空氣,可以有效地消除氣泡的貼底狀態。此外,在進行所述第二規定顯示的情況下,所述壓力的變化速度慢。因此,因就坐者傾斜坐的習慣造成只有支承傾斜一側的坐骨附近的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的可能性大。 因此,通過使就坐者的臀部暫時向上方移動到與各氣泡不接觸的位置,此後使就坐者重新就坐,可以使空氣從其他氣泡向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移動。即,通過根據顯示裝置的顯示狀態進行應對,可以有效地消除因就坐者的姿勢造成的氣泡的貼底狀態。此外,第三氣泡坐墊具備以相互並排在座位面的前後方向和寬度方向上的方式設置的多個氣泡,該氣泡坐墊放置在規定的座位面上來支承就坐者的臀部,該氣泡坐墊包括 寬度方向的一側氣泡組,由所述各氣泡中的一部分氣泡構成,支承就坐者臀部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氣泡組,由所述各氣泡中的其他一部分氣泡構成,支承就坐者臀部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檢測裝置,可以檢測在座位面的寬度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的兩個以上氣泡分別變扁到規定量以上;判斷裝置,當通過檢測裝置進行檢測時,可以根據該檢測結果判斷各氣泡的變扁量是向座位面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偏還是向寬度方向的另一側偏;手動式的空氣泵;空氣通道,可以把來自空氣泵的空氣提供到各氣泡,並且可以把來自空氣泵的空氣分別提供給各氣泡組;電磁閥,設置在所述空氣通道中,可以分別切換從空氣泵到各氣泡組的空氣通道的打開或關閉;以及控制裝置,當通過檢測裝置檢測到一個以上的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時,控制電磁閥,使得將來自空氣泵的空氣向包括各氣泡組的全部氣泡提供,當通過檢測裝置檢測不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時,控制電磁閥,使得根據由所述判斷裝置進行的判斷結果,僅在從檢測不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開始起的規定時間內,使從空氣泵到各氣泡組中的至少一個氣泡組的空氣通道成為打開狀態。在所述氣泡坐墊中,電磁閥可以分別切換從空氣泵到各氣泡組的空氣通道的打開或關閉。因此,通過切換電磁閥,可以使空氣從空氣泵僅提供給寬度方向的一側的氣泡組, 也可以使空氣僅提供給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氣泡組,還可以使空氣提供給雙方的氣泡組。此外,當通過檢測裝置進行檢測時,通過判斷裝置判斷各氣泡的變扁量向座位面的寬度方向的哪一側偏。此外,當通過檢測裝置檢測到一個以上的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時,控制電磁閥,使得將來自空氣泵的空氣向包括各氣泡組的全部氣泡提供,並且當通過檢測裝置檢測不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時,控制電磁閥,使得根據所述判斷裝置的判斷結果,僅在從檢測不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開始起的規定的時間內,使通向各氣泡組中的至少一個氣泡組的空氣通道成為打開狀態。因此,例如在就坐者有向座位面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傾斜坐的習慣,只有支承傾斜一側的坐骨附近的氣泡變扁到規定量以上(成為貼底狀態)的情況下,通過檢測裝置進行檢測,例如判斷各氣泡的變扁量向座位面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偏。控制電磁閥,使得將來自空氣泵的空氣向包括各氣泡組的全部氣泡提供。因此,通過從空氣泵提供空氣,把空氣提供到全部氣泡內。如果通過把空氣提供到全部氣泡內,通過檢測裝置檢測不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則根據所述判斷裝置的判斷結果,僅在從檢測不到氣泡變扁到規定量開始起的規定時間內,例如使從空氣泵通向座位面的寬度方向的一側的氣泡組的空氣通道成為打開狀態。 因此,通過從空氣泵提供空氣,可以使按照就坐者習慣的容易傾斜的一側的氣泡組的空氣量增多。即,可以使就坐者的姿勢難以傾斜。因此,可以有效地消除因就坐者的姿勢引起的氣泡的貼底狀態。按照本發明的第一氣泡坐墊 第三氣泡坐墊,可以有效地消除氣泡的貼底狀態。 因此可以很好地防止就坐者產生褥瘡。
出於示例和說明的目的已經給出了上述詳細的說明。根據上面的教導,許多變形和改變都是可能的。上述的詳細說明並非沒有遺漏或者旨在限制在這裡說明的主題。儘管已經通過文字以特有的結構特徵和/或方法過程對所述主題進行了說明,但應當理解的是,權利要求書中所限定的主題不是必須限於上述的具體特徵或者具體過程。更確切地說, 將上述的具體特徵和具體過程作為實施權利要求書的示例進行了說明。
權利要求
1.一種氣泡坐墊,其特徵在於包括 多個氣泡;傳感器,用於檢測變扁後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 參數測量部,測量表示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的變扁狀況的參數; 顯示器,輸出信號;以及控制部,根據由所述參數測量部測量到的參數值,改變從所述顯示器輸出的信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泡坐墊,其特徵在於, 所述參數為氣泡的貼底狀態產生的時間間隔,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時間間隔比規定的時間短的情況下,通過所述顯示器輸出第一信號,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時間間隔在所述規定的時間以上的情況下,通過所述顯示器輸出第二信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泡坐墊,其特徵在於, 所述參數是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的壓力的變化速度,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變化速度比規定速度快的情況下,通過所述顯示器輸出第一信號,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變化速度為所述規定速度以下的情況下,通過所述顯示器輸出第二信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泡坐墊,其特徵在於,所述顯示器輸出的所述信號包括從由聲音、光、圖像和文字構成的組中選擇的至少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泡坐墊,其特徵在於,所述氣泡坐墊還包括空氣提供部,該空氣提供部用於向所述氣泡提供空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氣泡坐墊,其特徵在於,所述氣泡包括第一氣泡組,形成在氣泡坐墊的第一側部;以及第二氣泡組,形成在氣泡坐墊的第二側部,所述空氣提供部按照每個氣泡組提供空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氣泡坐墊,其特徵在於, 所述空氣提供部包括空氣泵;空氣通道,連接所述空氣泵和所述氣泡;以及開關閥,設置在所述空氣通道中。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氣泡坐墊,其特徵在於,所述氣泡坐墊還包括排氣閥,用於把所述氣泡內的空氣向外部排出;以及排氣開關,在排氣開關打開時,所述控制部打開所述排氣閥,當所述傳感器檢測到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時,所述控制部關閉所述排氣閥,並且對所述開關閥進行控制,使得向全部氣泡提供空氣。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氣泡坐墊,其特徵在於, 所述傳感器檢測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的位置,在所述控制部根據所述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判斷出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偏向所述第一側部或所述第二側部分布的情況下,所述控制部對所述開關閥進行控制,使得貼底狀態氣泡的分布的不均勻性緩解。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氣泡坐墊,其特徵在於,當所述傳感器檢測到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時,所述控制部對所述開關閥進行控制,使得向全部氣泡提供空氣,此後,當所述傳感器檢測不到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時,所述控制部對所述開關閥進行控制,使得僅在規定的時間內向包含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多的氣泡組提供空氣。
全文摘要
一種氣泡坐墊,其特徵在於包括多個氣泡;傳感器,用於檢測變扁後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參數測量部,測量表示成為貼底狀態的氣泡的變扁狀況的參數;顯示器,輸出信號;以及控制部,根據由所述參數測量部測量到的參數值,改變從所述顯示器輸出的信號。
文檔編號A47C27/10GK102429495SQ201110265668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3日
發明者二瓶秀規 申請人:橫濱橡膠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