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方法和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23:52:51 1
專利名稱: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方法和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納米粒子合成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方法和設備。
納米粒子,通常是指粒徑在納米數量級的顆粒。納米粒子在性能上有許多既不同於原子和分子、又不同於大塊體相的行為,構成了物質的一種新狀態,即介觀態。處於介觀狀態的納米粒子,具有顯著的量子尺寸效應和表面效應,因而表面活性提高、熔點和熱導率降低,具有一系列不尋常的熱、電、磁、力學和光學等性能,在微電子、信息、宇航、國防、化工、冶金、生物、光學等諸多工業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以納米粒子為基礎的納米科學技術,將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高新技術之一。
納米粒子製備方法很多,可分為氣相沉積法和液相沉澱法兩大類。氣相沉積法又分為物理氣相沉積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氣相沉積法所得粒子純度很高,但生產能力較低、能耗高,因而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液相沉澱法又分為液相非反應沉澱法和液相反應沉澱法。反應沉澱法是指通過反應物之間的置換、水解、氧化、還原或熱分解等化學反應,從溶液中析出固體粒子的方法。反應沉澱法有利於組分的精確控制,實現分子或原子水平上的均勻混合,可用於製備單組分或多組分化合物顆粒,具有投資少、工藝簡單等優點,因此得到廣泛應用。
沉澱反應一般為離子間的飛速或快速反應,在反應器局部反應區內瞬時可形成很高過飽和度,依靠均相成核機理爆發成核。均相成核速率級數一般在4左右,即成核速率強烈依賴於過飽和度,過飽和度的微小變化將導致成核速率的巨大變化,並顯著影響最終產品的粒度和粒度分布。成核和微觀混合的快慢可用成核誘導時間和特徵擴散時間來表徵。
顯然,利用反應沉澱法製備納米粒子的理想過程是大量均相成核前,反應物料之間能夠達到分子尺度均勻的微觀混合,即成核過程為動力學所控制,微觀混合影響可不予考慮,此種情況下,容易製得粒度均勻的納米粒子。然而,大多數沉澱反應成核誘導時間很短,其數量級一般在微秒至毫秒級,因此,過程多為微觀混合所控制,難以製得均勻粒子。
為了得到粒度分布均勻的納米粒子,必須人為改變過程控制因素,將微觀混合控制過程轉化為動力學控制,其方法不外乎兩種
一是延長成核誘導時間。通過改變反應歷程,將劇烈反應轉化為溫和可控反應,以適當降低體系過飽和度,有效延長成核誘導時間。主要方法有醇鹽水解法、沉澱轉化法、配合沉澱法、溶膠凝膠法和均勻沉澱法等。以採用沉澱轉化法製備Ni(OH)2為例。首先,向NiSO4溶液中加入Na,C2O4,使生成NiCO4沉澱。然後,加入NaOH溶液和阻聚劑吐溫-80,使其逐漸轉化為Ni(OH)2沉澱。粒子為薄片形,平均粒徑30nm左右(周根陶等,無機化學學報,1997,1:43~47)。採用配合沉澱法也可製得Ni(OH)2向Ni(NO3)2溶液中加入稍過量的乙二胺,加熱攪拌得到紫紅色的鎳的乙二胺配合物溶液,然後,加入計量的NaOH溶液,反應1hr後,得到3×16nm左右薄片狀Ni(OH)2粒子(周根陶等,無機化學學報,1996,3:96~98)。採用溶膠凝膠法可製得納米Al2O3將Al(NO3)3和檸檬酸按一定配比溶於水中,加入適量分散劑,用濃HNO3調節溶液初始pH值在0.4左右,得無色溶液。經微孔過濾後,在70℃緩慢蒸發,得到透明溶膠,靜置數日得透明凝膠,乾燥焙燒得Al2O3,平均粒徑14nm(陳忠等,無機鹽工業,1997,4:10~12)。
二是縮短特徵擴散時間。包括構建介觀尺度微型反應器和強化混合兩類方法。構建介觀尺度微型反應器,即將一反應物預先在介觀尺度上均勻分散,並使之保持穩定狀態。然後,加入另一反應物進行反應。通過創造介觀尺度反應環境,可降低反應物初始微團尺度,有效降低特徵擴散時間。反應結束後,使反應產物仍保持均勻分散狀態,阻止其凝聚生長,則可得到微小均勻的粒子。主要方法有反膠團法、介觀孔腔內合成、噴霧熱分解法等。例如,將NiCl2溶液加入732型苯乙烯強酸性離子交換樹脂中,進行離子交換。洗去物理吸附的Ni2+離子後,加入NaOH溶液進行反應。最後將Ni(OH)2沉澱和樹脂分離。得到的Ni(OH)2為針狀,5×30nm左右(胡志國,化學通報,1999,3:49~50)。
強化混合即利用強制混合裝置,如攪拌釜、靜態混合器、旋轉填充床等,強化主體流動和湍流脈動,降低初始微團尺度,提高能量耗散速率及其分布均勻性,從而降低特徵擴散時間。通常劇烈的湍動也只能將液體破碎成10~100μm的微團,進一步的混合必須通過微團間的分子擴散完成。例如,在標準攪拌釜中,加入Al(NO3)3溶液,然後迅速加入一定配比的(NH4)2CO3溶液,劇烈攪拌反應15分鐘,最終pH在4.4~5之間,得到凝膠,經洗滌和冷凍乾燥,得無定形Al2O3,平均粒徑100nm左右(顧燕芳等,化工冶金,1993,1:14~21)。
通過延長成核誘導時間(如醇鹽水解法、均勻沉澱法等)和構建介觀尺度微型反應器(如反膠團法),雖然可製得分布均勻的納米粒子,但是所需原材料較多,往往需要大量有機溶劑或助劑參與反應,成本高,工藝複雜,且易產生環境汙染。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傳統合成方法的缺點,提出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方法和設備,所製備出的納米粒子的粒度均勻,生產成本較低,環境汙染小,實現納米粒子的低成本和綠色合成。
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原理是膜表面均勻分布著大量微孔。其中,超濾膜孔徑範圍一般在幾納米到幾百納米之間,微濾膜孔徑範圍在0.01~10μm之間。反應物在壓力差或濃度差作用下透過膜時,尺度與膜孔徑相當,因而有效降低了反應物初始微團尺度,從而降低了特徵擴散時間。通過改變膜孔徑、組件型式和操作條件(如內外壓差、料液流速)等,可以方便地改變反應物初始微團尺度和能耗速率,控制微觀混合狀況和反應速度,製得粒徑微小、粒度分布均勻的納米粒子。本發明還可以利用膜內外的電位差合成納米粒子。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利用膜構建膜反應器。反應物(純液體、溶液、懸浮液、乳濁液或氣相)分別在膜兩側。利用膜內外的壓力差和/或濃度差,可以將膜一側的反應物,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地加入到膜另一側反應物中,發生反應,生成納米粒子。
本發明中利用膜內外壓力差和/或濃度差,作為傳質動力,將膜一側的反應物,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地加入到膜另一側反應物中,產生傳質動力的方法包括一、利用液體輸送泵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液-液或液-液固反應體系,如
圖1、圖2所示。
1.首先向釜1-1中加入液相反應物A;向釜1-2中加入液相反應物B。
2.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抽吸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經泵7-1回到釜1-1,並繼續循環,(見圖1)。
或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推壓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回到釜1-1,經泵7-1繼續循環,(見圖2)。
3.打開閥6-2,啟動泵7-2,使釜1-2中液相反應物B在泵7-2的推壓作用下,進入膜組件5中膜8另一側,經閥6-2、流量計3-2,回到釜1-2,並繼續循環。通過調節閥6-1、閥6-2、泵7-1、泵7-2,控制液相反應物A、B流速,保證膜組件5內液相反應物B一側壓力比液相反應物A側壓力高0~1MPa,使液相反應物B在膜內外壓差作用下,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加入到液相反應物A中,發生反應。
二、利用高位液體容器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液-液或液-液固反應體系,如圖3所示。
1.首先向釜1-1中加入液相反應物A;向釜1-2中加入液相反應物B。
2.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抽吸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經泵7-1回到釜1-1,並繼續循環。
或打丌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推壓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回到釜1-1,經泵7-1繼續循環,(圖略)。
3.打開閥6-2,使釜1-2中液相反應物B經閥6-2、流量計3-2進入膜組件5中膜8另一側。通過調節閥6-1、閥6-2、泵7-1,調節釜1-2高度和液相反應物B的液位高度,控制液相反應物A流速,保證膜組件5內液相反應物B一側壓力比液相反應物A側壓力高0~1MPa,使液相反應物B在膜內外壓差作用下,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加入到液相反應物A中,發生反應。
三、利用氣源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液-液或液-液固反應體系,如圖4所示。
1.首先向釜1-1中加入液相反應物A;向釜1-2中加入液相反應物B。
2.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抽吸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經泵7-1回到釜1-1,並繼續循環(圖4)。
或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推壓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回到釜1-1,經泵7-1繼續循環,(圖略)。
3.打丌閥6-2,打開氣閥10,打開氣源9,使密閉釜1-2中液相反應物B在氣壓作用下,經閥6-2、流量計3-2進入膜組件5中膜8另一側。通過調節閥6-1、閥6-2、泵7-1、氣閥10,控制液相反應物A流速,保證膜組件5內液相反應物B一側壓力比液相反應物A側壓力高0~1Mpa,使液相反應物B在膜內外壓差作用下,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加入到液相反應物A中,發生反應。
四、利用氣源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氣-液或氣-液固反應體系,如圖5所示。
1.首先向釜1-1中加入液相反應物A;氣源9提供氣相反應物B。
2.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抽吸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經泵7-1回到釜1-1,並繼續循環(圖5)。
或打丌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推壓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回到釜1-1,經泵7-1繼續循環,(圖略)。
3.打丌氣閥10,打開氣源9,使氣相反應物B在氣壓作用下,經氣閥10、氣體流量計11,進入膜組件5中膜8另一側。通過調節閥6-1、泵7-1、氣閥10、氣源9,控制液相反應物A流速,保證膜組件5內氣相反應物B一側壓力比液相反應物A側壓力高0~1MPa,使氣相反應物B在膜內外壓差作用下,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進入A中,發生反應。
本發明中採用的氣源可以為氣體鋼瓶或氣體輸送設備(風機、壓縮機等);膜可以是超濾膜、微濾膜或納濾膜。超濾膜截留分子量在1000~100萬道爾頓之間,微濾膜孔徑在0.01~10μm之間。膜材料可以為無機膜、有機膜、無機/有機複合膜。膜組件型式可以為管式膜、中空纖維膜、平板膜、卷式膜。為了改善組件內流體流動狀況,膜組件內可以設置湍流促進器和/或靜態混合器、攪拌器。
本發明中反應物可以為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包括單質、酸、鹼、鹽,有機物包括烴、烯、醇、酸、酮、醚、酯、有機酸鹽、醇鹽等;組成可以為單組分、雙組分和多組分,存在形式可以為純液體、溶液、懸浮液、乳濁液或氣相,液相反應物濃度可以為未飽和、飽和或過飽和,濃度範圍為10-6~10mol/L,最佳濃度範圍為10-4~5mol/L,氣相反應物濃度為0.1~100%。反應溫度範圍在1~110℃,最佳溫度範圍在1~50℃。
本發明的專用設備為一.利用液體輸送泵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液-液或液-液固反應體系的設備。
釜1-1出口30有一與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連接的管線40-1;膜組件5的一側出口34有一與泵7-1和釜1-1進口31連接的管線40-3;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泵7-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一側的進口36有一與泵7-2、釜1-2出口38連接的管線40-4;膜組件5一側出口35有一與閥6-2、流量計3-2、釜1-2進口37連接的管線40-3;膜組件5一側進口36和泵7-2之間管線40-4上裝有壓力表4-4、膜組件5出口35和閥6-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3(見圖1)。
或釜1-1出口30有一與泵7-1、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連接的管線40-1;膜組件5的一側出口34有一與釜1-1進口31連接的管線40-2;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釜1-1進口3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一側的進口36有一與泵7-2、釜1-2出口38連接的管線40-4;膜組件5一側出口35有一與閥6-2、流量計3-2、釜1-2進口37連接的管線40-3;膜組件5一側進口36和泵7-2之間管線40-4上裝有壓力表4-4、膜組件5出口35和閥6-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3(見圖2)。
二.利用高位液體容器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液-液或液-液固反應體系的設備。
釜1-1出口30有一與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連接的管線40-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有一與泵7-1、釜1-1進口31連接的管線40-2;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泵7-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一側進口36有一與流量計3-2、閥6-2、釜1-2出口38連接的管線40-3;膜組件5一側進口36和流量計3-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3(見圖3)。
或釜1-1出口30有一與泵7-1、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連接的管線40-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有一與釜1-1進口31連接的管線40-2;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釜1-1進口3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一側進口36有一與流量計3-2、閥6-2、釜1-2出口38連接的管線40-3;膜組件5一側進口36和流量計3-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3。
三.利用氣源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液-液或液-液固反應體系的設備。
釜1-1出口30有一與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連接的管線40-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有一與泵7-1、釜1-1進口31連接的管線40-2;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泵7-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一側進口36有一與流量計3-2、閥6-2、釜1-2出口38連接的管線40-3;膜組件5一側進口36和流量計3-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3。釜1-2進口37有一與氣閥10、氣源9連接的管線40-4;釜1-2進口37和氣閥10之間管線40-4上裝有壓力表4-4(見圖4)。
或釜1-1出口30有一與泵7-1、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採用管線40-1連接;膜組件5一側出口34、釜1-1進口31採用管線40-2連接;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釜1-1進口3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側進口36和流量計3-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3。釜1-2進口37、氣閥10、氣源9之間採用管線40-4連接;釜1-2進口37和氣閥10之間管線40-4上裝有壓力表4-4。
四.利用氣源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氣-液或氣-液固反應體系的設備。
釜1-1出口30有一與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連接的管線40-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有一與泵7-1、釜1-1進口31連接的管線40-2;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泵7-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一側進口36有一與流量計3-2、閥6-2、氣閥10、氣源9連接的管線40-3;膜組件5一側進口36和流量計3-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3。(見圖5)。
或釜1-1出口30有一與泵7-1、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連接的管線40-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有一與釜1-1進口31連接的管線40-2;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釜1-1進口3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一側進口36有一與流量計3-2、閥6-2、氣閥10、氣源9連接的管線40-3;膜組件5一側進口36和流量計3-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3。
本發明工藝和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易於實現工程放大,適於通過互溶液相、液-液、液-液固、氣-液或氣-液固反應合成納米級(1~100nm)單質、化合物和混合物粒子,如Ni(OH)2、TiO2、ZnO、CeO2、CrO、LaO、Al2O3、SiO2、SnO2、ZnTiO3、BaTiO3、MaAl2O4、CaCO3、Cu、Ag等,也可以用於合成微米或亞微米級粒子,應用非常廣泛。所製備出的納米粒子粒度均勻,可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環境汙染。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本發明的設備之一示意圖;圖2本發明的設備之一示意圖;圖3本發明的設備之一示意圖;圖4本發明的設備之一示意圖;圖5本發明的設備之一示意圖;圖6納米Ni(OH)2粒子透射電子顯微鏡照片;圖7納米CaCO3透射電子顯微鏡照片;圖8納米Al2O3.H2O粒子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照片;
圖9納米CaCO3透射電子顯微鏡照片;圖中標號1-1、1-2.釜 2.攪拌器 3-1、3-2.流量計 4-1、4-2、4-3、4-4.壓力表5.膜組件 6-1、6-2.閥 7-1、7-2.泵 8.膜 9.氣源 10.氣閥30.釜1-1出口 31.釜1-1入口 33.膜組件一側入口 34.膜組件一側出口35.膜組件另一側出口 36.膜組件一側入口 37.釜1-2入口 38.釜1-2出口40-1、40-2、40-3、40-4.管線實施例1利用Ni(Ac)2和NaOH合成納米Ni(OH)2粒子。
請參見圖1。7-1、7-2均為蠕動泵,反應物分別為Ni(Ac)2和NaOH溶液,膜為截留分子量為3000的聚醚碸/圈形聚碸共混中空纖維超濾膜(膜內徑1mm),膜面積49cm2。
1.首先向釜1-1中加入0.01mol/L的Ni(Ac)2100ml,向釜1-2中加入0.01mol/L的NaOH溶液300ml。
2.打丌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Ni(Ac)2在泵7-1的抽吸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經泵7-1回到釜1-1,並繼續循環。
3.打丌閥6-2,啟動泵7-2,使釜1-2中NaOH在泵7-2的推壓作用下,進入膜組件5中膜8另一側,經閥6-2、流量計3-2,回到釜1-2,並繼續循環。通過調節閥6-1、閥6-2、泵7-1、泵7-2,控制中空纖維膜內鎳鹽料液流速為1.0m/s,膜內壓力為-0.03MPa、膜外壓力為0.01MPa,壓差0.04MPa,使NaOH在膜內外壓差作用下,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加入到Ni(Ac)2中,發生反應。
產品料液經超聲波分散制樣,採用Hitach H-800型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產品粒度。
當NaOH加入量為200ml時,反應結束,製備的納米Ni(OH)2粒子(放大10萬倍)見圖6,平均粒徑6nm。
實施例2利用CaCl2和碳酸鈉合成納米CaCO3粒子。
請參見圖3。7-1為蠕動泵,反應物分別為CaCl2和碳酸鈉溶液,膜為截留分子量為3000的聚醚碸/圈形聚碸中空纖維超濾膜(膜內徑1mm),膜面積49cm2。
1.首先向釜1-1中加入CaCl2溶液100ml,濃度為0.01mol/L;向釜1-2中加入碳酸鈉溶液200ml,濃度為0.025mol/L。
2.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CaCl2溶液在泵7-1的抽吸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經泵7-1回到釜1-1,並繼續循環。
3.打開閥6-2,使釜1-2中碳酸鈉溶液經閥6-2、流量計3-2進入膜組件5中膜8另一側。通過調節閥6-1、閥6-2、泵7-1,調節釜1-2高度,控制中空纖維膜內鈣鹽料液流速為1.0m/s,保證膜組件5內碳酸鈉溶液一側壓力比CaCl2側壓力高0.022MPa,使碳酸鈉溶液在膜內外壓差作用下,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加入到CaCl2中,發生反應。
產品粒度採用Hitach H-800型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
當碳酸鈉溶液加入量為40ml時,反應結束,製備的納米CaCO3粒子(放大4.8萬倍)見圖7,平均粒徑40nm。
實施例3利用AlCl3和碳酸鈉溶液合成納米Al2O3.H2O粒子。
請參見圖4。7-1為蠕動泵,1-2為密閉釜,9為壓縮空氣鋼瓶,反應物分別為AlCl3和碳酸鈉溶液,膜為截留分子量為30000的聚碸/圈形聚碸中空纖維超濾膜(膜內徑lmm),膜面積49cm2。
1.首先向釜1-1中加入AlCl3100ml,濃度為0.01mol/L;向釜1-2中加入碳酸鈉溶液200ml,濃度為0.025mol/L。
2.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AlCl3在泵7-1的抽吸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經泵7-1回到釜1-1,並繼續循環。
3.打開閥6-2,打開鋼瓶9的氣閥10,使密閉釜1-2中碳酸鈉溶液在氣壓作用下,經閥6-2、流量計3-2進入膜組件5中膜8另一側。通過調節閥6-1、閥6-2、泵7-1、氣閥10,控制中空纖維膜內鋁鹽料液流速為1.0m/s,保證膜組件5內碳酸鈉溶液一側壓力比AlCl3側壓力高0.03MPa,使碳酸鈉溶液在膜內外壓差作用下,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加入到AlCl3中,發生反應。
當碳酸鈉溶液加入量為40ml時,反應結束,製備的納米Al2O3·H2O粒子(放大20萬倍)見圖8。若干微小粒子發生團聚,單個粒子平均粒徑3~4nm。
實施例4利用Ca(OH)2和CO2氣體合成納米CaCO3粒子。
請參見圖5。7-1為蠕動泵,9為CO2鋼瓶,液體反應物為Ca(OH)2,膜為孔徑為1μm的聚乙烯微孔膜(膜內徑2mm)。
1.首先向釜1-1中加入Ca(OH)2溶懸浮液100ml,濃度為2%;CO2鋼瓶中CO2濃度為98%。
2.打丌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Ca(OH)2溶液在泵7-1的抽吸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經泵7-1回到釜1-1,並繼續循環。
3.打開鋼瓶9的氣閥10,使CO2氣體經氣閥10、流量計11進入膜組件5中膜8另一側。通過調節閥6-1、泵7-1、氣閥10,控制中空纖維膜內Ca(OH)2料液流速為1.0m/s,保證膜組件5內CO2氣體一側壓力比Ca(OH)2側壓力高0.05MPa,使CO2氣體在膜內外壓差作用下,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加入到Ca(OH)2中,發生反應。
採用pH計測定釜1-1中料液pH,確定反應終點。當pH=8時,反應結束。產品粒度採用Hitach H-800型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製備的納米CaCO3粒子(放大4.8萬倍)見圖9,平均粒徑35nm。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一.利用液體輸送泵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液-液或液-液固反應體系(1).首先向釜(1-1)中加入液相反應物A,向釜(1-2)中加入液相反應物B;(2).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抽吸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經泵(7-1)回到釜(1-1),並繼續循環;或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推壓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回到釜(1-1),經泵(7-1)繼續循環;(3).打開閥(6-2),啟動泵(7-2),使釜(1-2)中液相反應物B在泵(7-2)的推壓作用下,進入膜組件(5)中膜(8)另一側,經閥(6-2)、流量計(3-2),回到釜(1-2),並繼續循環;通過調節閥(6-1)、閥(6-2)、泵(7-1)、泵(7-2),控制液相反應物A、B流速,保證膜組件(5)內液相反應物B一側壓力比液相反應物A側壓力高0~1MPa,使液相反應物B在膜內外壓差作用下,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加入到液相反應物A中,發生反應;或二.利用高位液體容器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液-液或液-液固反應體系(1).首先向釜(1-1)中加入液相反應物A,向釜(1-2)中加入液相反應物B;(2).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抽吸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經泵(7-1)回到釜(1-1),並繼續循環;或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推壓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回到釜(1-1),經泵(7-1)繼續循環;(3).打開閥(6 2),使釜(1-2)中液相反應物B經閥(6-2)、流量計(3-2)進入膜組件(5)中膜(8)另一側;通過調節閥(6-1)、閥(6-2)、泵(7-1),調節釜(1-2)高度和液相反應物B的液位高度,控制液相反應物A流速,保證膜組件(5)內液相反應物B一側壓力比液相反應物A側壓力高0~1MPa,使液相反應物B在膜內外壓差作用下,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加入到液相反應物A中,發生反應;或三.利用氣源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液-液或液-液固反應體系;(1).首先向釜(1-1)中加入液相反應物A,向釜(1-2)中加入液相反應物B;(2).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抽吸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經泵(7-1)回到釜(1-1),並繼續循環;或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推壓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回到釜(1-1),經泵(7-1)繼續循環;(3).打開閥(6-2),打開氣閥(10),打開氣源(9),使密閉釜(1-2)中液相反應物B在氣壓作用下,經閥(6-2)、流量計(3-2)進入膜組件(5)中膜(8)另一側。通過調節閥(6-1)、閥(6-2)、泵(7-1)、氣閥(10),控制液相反應物A流速,保證膜組件(5)內液相反應物B一側壓力比液相反應物A側壓力高0~1Mpa,使液相反應物B在膜內外壓差作用下,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加入到液相反應物A中,發生反應;或四.利用氣源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氣-液或氣-液固反應體系(1).首先向釜(1-1)中加入液相反應物A,氣源(9)提供氣相反應物B;(2).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抽吸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經泵(7-1)回到釜(1-1),並繼續循環;或打開閥(6-1),啟動攪拌器(2),啟動泵(7-1),使釜(1-1)中液相反應物A在泵(7-1)的推壓作用下,經閥(6-1)、流量計(3-1),進入膜組件(5)中,流經膜(8)一側,回到釜(1-1),經泵(7-1)繼續循環;(3).打開氣閥(10),打開氣源(9),使氣相反應物B在氣壓作用下,經氣閥(10)、氣體流量計(11),進入膜組件(5)中膜(8)另一側,通過調節閥(6-1)、泵(7-1)、氣閥(10)、氣源(9),控制液相反應物A流速,保證膜組件(5)內氣相反應物B一側壓力比液相反應物A側壓力高0~1MPa,使氣相反應物B在膜內外壓差作用下,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進入A中,發生反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液相反應物濃度範圍為10-6~10mol/L,氣相反應物濃度為0.1~100%,反應溫度範圍在1~110℃。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液相反應物濃度範圍為10-4~5mol/L,反應溫度範圍在1~50℃。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反應物為無機物或有機物。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無機物為單質、酸、鹼、鹽;有機物為烴、烯、醇、酸、酮、醚、酯、有機酸鹽、醇鹽。
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無機物或有機物組成為單組分、雙組分或多組分。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液相反應物存在形式為純液體、溶液、懸浮液、乳濁液。
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一種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方法的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設備包括一.利用液體輸送泵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液-液或液-液固反應體系的設備為釜(1-1)出口(30)有一與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連接的管線(40-1);膜組件(5)的一側出口(34)有一與泵(7-1)和釜(1-1)進口(31)連接的管線(40-3);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泵(7-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一側的進口(36)有一與泵(7-2)、釜(1-2)出口(38)連接的管線(40-4);膜組件(5)一側出口(35)有一與閥(6-2)、流量計(3-2)、釜(1-2)進口(37)連接的管線(40-3);膜組件(5)一側進口(36)和泵(7-2)之間管線(40-4)上裝有壓力表(4-4)、膜組件(5)出口(35)和閥(6-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3);或釜(1-1)出口(30)有一與泵(7-1)、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連接的管線(40-1);膜組件(5)的一側出口(34)有一與釜(1-1)進口(31)連接的管線(40-2);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釜(1-1)進口(3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一側的進口(36)有一與泵(7-2)、釜(1-2)出口(38)連接的管線(40-4);膜組件(5)一側出口(35)有一與閥(6-2)、流量計(3-2)、釜(1-2)進口(37)連接的管線(40-3);膜組件(5)一側進口(36)和泵(7-2)之間管線(40-4)上裝有壓力表(4-4)、膜組件(5)出口(35)和閥(6-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3);或二.利用高位液體容器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液-液或液-液固反應體系的設備為釜(1-1)出口(30)有一與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連接的管線(40-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有一與泵(7-1)、釜(1-1)進口(31)連接的管線(40-2);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泵(7-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一側進口(36)有一與流量計(3-2)、閥(6-2)、釜(1-2)出口(38)連接的管線(40-3);膜組件(5)一側進口(36)和流量計(3-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3);或釜(1-1)出口(30)有一與泵(7-1)、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連接的管線(40-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有一與釜(1-1)進口(31)連接的管線(40-2);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釜(1-1)進口(3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一側進口(36)有一與流量計(3-2)、閥(6-2)、釜(1-2)出口(38)連接的管線(40-3);膜組件(5)一側進口(36)和流量計(3-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三.利用氣源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液-液或液-液固反應體系的設備釜(1-1)出口(30)有一與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連接的管線(40-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有一與泵(7-1)、釜(1-1)進口(31)連接的管線(40-2);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泵(7-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一側進口(36)有一與流量計(3-2)、閥(6-2)、釜(1-2)出口(38)連接的管線(40-3);膜組件(5)一側進口(36)和流量計(3-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3);釜(1-2)進口(37)有一與氣閥(10)、氣源(9)連接的管線(40-4);釜(1-2)進口(37)和氣閥(10)之間管線(40-4)上裝有壓力表(4-4);或釜(1-1)出口(30)有一與泵(7-1)、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採用管線(40-1)連接;膜組件(5)一側出口(34)、釜(1-1)進口(31)採用管線(40-2)連接;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釜(1-1)進口(3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側進口(36)和流量計(3-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 3),釜(1-2)進口(37)、氣閥(10)、氣源(9)之間採用管線(40-4)連接;釜(1-2)進口(37)和氣閥(10)之間管線(40-4)上裝有壓力表(4-4);或四.利用氣源在膜兩側形成壓力差,用於氣-液或氣-液固反應體系的設備釜(1-1)出口(30)有一與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連接的管線(40-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有一與泵(7-1)、釜(1-1)進口(31)連接的管線(40-2);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泵(7-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一側進口(36)有一與流量計(3-2)、閥(6-2)、氣閥(10)、氣源(9)連接的管線(40-3);膜組件(5)一側進口(36)和流量計(3-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3);或釜(1-1)出口(30)有一與泵(7-1)、閥(6-1)、流量計(3-1)、膜組件(5)一側進口(33)連接的管線(40-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有一與釜(1-1)進口(31)連接的管線(40-2);釜(1-1)內裝有攪拌器(2);流量計(3-1)和膜組件(5)一側進口(33)之間管線(40-1)上裝有壓力表(4-1),膜組件(5)一側出口(34)和釜(1-1)進口(31)之間管線(40-2)上裝有壓力表(4-2);膜組件(5)另一側進口(36)有一與流量計(3-2)、閥(6-2)、氣閥(10)、氣源(9)連接的管線(40-3);膜組件(5)一側進口(36)和流量計(3-2)之間管線(40-3)上裝有壓力表(4-3)。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膜是超濾膜、微濾膜或納濾膜。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超濾膜截留分子量在1000~100萬道爾頓之間,微濾膜孔徑在0.01~10μm之間。
11.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膜材料為無機膜、有機膜、無機/有機複合膜。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膜組件型式為管式膜、中空纖維膜、平板膜或卷式膜。
13.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膜組件內可以設置湍流促進器和/或靜態混合器、攪拌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納米粒子合成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利用膜反應器合成納米粒子的方法和設備。該方法的特點是利用分離膜構建膜反應器。液相或氣相反應物分別在膜兩側。利用膜兩側的壓力差和/或濃度差,可以將膜一側的反應物,通過膜微孔,均勻微量地加入到膜另一側反應物中,發生反應,生成納米粒子。利用本發明的合成方法和設備可以製得納米級粒子,也可以用於合成微米或亞微米級粒子。
文檔編號B01J14/00GK1301590SQ9912717
公開日2001年7月4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1999年12月29日
發明者劉忠洲, 賈志謙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