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30 00:37:26 3
專利名稱: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計算機網絡技術,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它是建構於一種新提出的含地理坐標信息的網絡系統,可用以讓其中任何一個處理節點將一輸入事件,例如為客戶端工作站所發出的連結請求,以一隨機方式轉連結至另外一個處理節點。
公知的計算機網絡系統最常用的連結架構即為樹狀型連結架構。目前大多數的計算機網絡系統,例如網際網路(Internet)、公司內部網絡系統(intranet)、公司間網絡系統(extranet)、等等,均是建構於此種樹狀型連結架構。
於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應用上,常有需要進行轉連結程序;亦即當客戶端工作站連結至某一個處理節點時,若該處理節點目前為滿載狀況而無法接受該客戶端工作站的連結請求、或有必要將客戶端工作站所請求的處理工作分配至其它的處理節點時,則會將該客戶端工作站的連結請求轉連結至另外一個處理節點,藉此而讓其它的處理節點來承接客戶端工作站的連結請求。
然而公知的樹狀型網絡架構的一項缺點在於其轉連結程序的效率較低;這是由於其往往須要經由其它的處理節點來轉傳至所需的處理節點。
此外,由於二個處理節點之間的數據傳輸效益與其間的距離有關(亦即距離縮短以及所經的處理節點減少,則傳輸效益將增加),因此公知技術於轉連結程序時,並無法找到地理位置鄰近的處理節點來進行轉連結程序,使得整體的網絡使用效益較低,無法增進網絡使用效益。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其可用以讓其中任何一個處理節點將一輸入事件以隨機方式轉連結至另外一個處理節點,藉以提供傳輸工作效率高的網絡處理流程。
本發明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是建構於一種新提出的含地理坐標信息的網絡系統;且其特點在於可用以讓其中任何一個處理節點將一輸入事件,例如為客戶端工作站所發出的連結請求,以一隨機方式轉連結至另外一個處理節點,尤其是在一處理節點為滿載狀況而無法接受該客戶端工作站的連結請求、或有必要將客戶端工作站所請求的處理工作分配至其它的處理節點時,該處於滿載狀況的處理節點將該輸入事件轉連結至與其位置鄰近且可完成該輸入事件的另一處理節點。因此,藉由本發明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將能較快速以及有效率地完成該輸入事件。
圖4為一封包格式示意圖,其中顯示圖2各個主機傳送封包時所需的封包格式;以及第5圖為一系統架構示意圖,其中顯示本發明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另一實施例。圖中標號說明10 含地理坐標信息的網絡系統11 處理節點12 處理節點13 處理節點14 處理節點15 處理節點20 本發明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21 網絡主機(處理節點)21a 次級網絡主機21b 次級網絡主機21c 次級網絡主機22 網絡主機(處理節點)23 網絡主機(處理節點)24 網絡主機(處理節點)25 網絡主機(處理節點)30 客戶端工作站40 地理坐標資料庫50 封包格式51 目地地址欄位52 源頭地址欄位本發明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是建構於一種新提出的含地理坐標信息的網絡系統。有關此種新提出的網絡系統的詳細內容,請參閱本發明申請人同時提出的發明專利申請案[含地理坐標信息的網絡系統]的專利說明書。
以下將配合
圖1來簡述此含地理坐標信息的網絡系統的基本觀念。
含地理坐標信息的網絡系統的基本觀念圖1的示意圖即顯示此新提出的含地理坐標信息的網絡系統(如標號10所指的虛線框所包含的部分)的基本形態。於此範例中,假設此網絡系統10包含5個處理節點11、12、13、14、15(注此處僅以5個處理節點為例作說明,實際上可為任何數目的處理節點)。
此網絡系統10的特點在於其中各個處理節點11、12、13、14、15均全部相互連結至其它所有的處理節點(亦即處理節點11系同時連結至處理節點12、13、14、15;處理節點12系同時連結至處理節點11、13、14、15;處理節點13系同時連結至處理節點11、12、14、15;處理節點14系同時連結至處理節點11、12、13、15;而處理節點15則系同時連結至處理節點11、12、13、14);且其中的各個處理節點11、12、13、14、15均分別設定有一組專屬的地理坐標參數,例如為其所在的地點的經緯度(longitude-altitude),用以指示出各個處理節點11、12、13、14、15所在的地理位置。
假設(α1,β1)代表處理節點11所在的地理位置的經緯度;(α2,β2)代表處理節點12所在的地理位置的經緯度;(α3,β3)代表處理節點13所在的地理位置的經緯度;(α4,β4)代表處理節點14所在的地理位置的經緯度;而(α5,β5)則代表處理節點15所在的地理位置的經緯度;且其中系以東經為正值、西經為負值;且以北緯為正值、南緯為負值。
則任何二個地理位置(αi,βi)及(αj,βj),i、j=1、2、3、4、5,之間的地表距離Dij可根據基本向量定理而求得為Dij=R·|cos-1[cosβicosβjcos(αi-αj)+sinβisinβj]|其中R代表地球的半徑。
以下將稱上述的公式為″經緯度定距公式″。由於各個處理節點11、12、13、14、15均設定有一組專屬的經緯度坐標參數,因此採用本發明的網絡系統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即可定出各個處理節點11、12、13、14、15的地理位置,並可根據上述的經緯度定距公式來定出任何二個處理節點之間的地表距離。
本發明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實施例圖2的示意圖即顯示本發明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的一實施例(如標號20所指的虛線框所包含的部分),其即系建構於前述的含地理坐標信息的網絡系統。
於第2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假設本發明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20包含5臺網絡主機(即處理節點)21、22、23、24、25(注此處僅以5臺網絡主機為例作說明,實際上可為任何數目的網絡主機),其中各臺網絡主機21、22、23、24、25均全部相互連結至其它所有的網絡主機;且其中的各臺網絡主機21、22、23、24、25均分別根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而設定有一包括各個網絡主機21、22、23、24、25專屬的地理坐標參數的地理坐標資料庫40(如第4圖所示),該地理坐標參數即例如為各個網絡主機21、22、23、24、25所在的地點的經緯度,用以指示出各個網絡主機21、22、23、24、25所在的地理位置。假設(α1,β1)代表網絡主機21所在的地理位置的經緯度;(α2,β2)代表網絡主機22所在的地理位置的經緯度;(α3,β3)代表網絡主機23所在的地理位置的經緯度;(α4,β4)代表網絡主機24所在的地理位置的經緯度;而(α5,β5)則代表網絡主機25所在的地理位置的經緯度。
本發明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即可根據上述的經緯度參數(α1,β1)、(α2,β2)、(α3,β3)、(α4,β4)、(α5,β5)來定出各個網絡主機21、22、23、24、25的地理位置,並根據前述的經緯度定距公式來定出任何二臺網絡主機之間的通訊距離。
本發明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運作方式為當其中任何一臺網絡主機,例如為網絡主機21,接收到一輸入事件,例如為一客戶端工作站30所發出的連結請求時,若該處理節點21目前為滿載狀況而無法接受該連結請求、或是有必要將客戶端所請求的處理工作分配至其它處理節點來處理時,則該處理節點21會以一隨機方式將客戶端工作站30的連結請求轉而連結至另外一個處理節點22、23、24、或25。
假設上述的隨機轉連結程序所選中的處理節點為網絡主機23,它是由該網絡主機21根據該地理坐標位置資料庫40中的經緯度資料以及利用上述″經緯度定距公式″而求得該網絡主機23與網絡主機21間的間距最小以便將客戶端工作站30的連結請求轉送而連結至該網絡主機23,首先,該網絡主機21即會傳送一包括有目的地址、源頭地址以及資料區的封包,如第4圖所示的封包格式50,其中,該目的地址欄位51即用以儲存該網絡主機23的IP位址,而該源頭地址欄位52即用以儲存該網絡主機21的IP位址,且該資料區欄位即用以儲存該客戶端工作站30所傳來的連結請求以及客戶端工作站的IP位址(由於該封包格式為公知TCP/IP通訊協議所需的必要資料,因此在此將不為文贅述該封包格式50的各項欄位意義),因此網絡系統(例如網際網絡)即根據該目的地址欄位51內的IP位址而將連結請求轉送至該網絡主機23,若該網絡主機23接收到該封包且並不為滿載狀況時,其將能夠接受該連結請求而使客戶端工作站30與其連結;然而,假若該網絡主機23與該網絡主機21同樣處於滿載狀況而無法接受該連結請求、或是有必要將客戶端所請求的處理工作分配至其它處理節點來處理時,亦同於上述的方式,由該網絡主機23根據該地理坐標位置資料庫40中的經緯度資料以及利用上述″經緯度定距公式″來求出與該網絡主機23間具有最小間距的網絡主機22、24、25之一,以將客戶端工作站30的連結請求轉送而連結至該找出的網絡主機中。圖2所示的計算機網絡系統中的各個處理節點(即網絡主機21、22、23、24、25)亦可連結至一個次級網絡系統,例如為本地的區域網路系統。圖5所示的實施例即為將網絡主機21連結至本地的多個次級處理節點,亦即為次級網絡主機21a、21b、21c(注此處僅以3臺次級網絡主機為例作說明,實際上可為任何數目的次級網絡主機);且此3臺次級網絡主機21a、21b、21c均是全部相互連結,且均分別根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而設定有一包括各次級網絡主機21a、21b、21c專屬的地理坐標參數的地理坐標位置資料庫40(如圖3所示),該地理坐標參數即例如為其所在的地點的經緯度,用以指示出各臺次級網絡主機21a、21b、21c所在的地理位置。
上述的次級網絡系統的運作方式為當網絡主機21接收到一輸入事件,例如為一客戶端工作站30所發出的連結請求,若該網絡主機21目前為滿載狀況而無法接受該連結請求、或是有必要將客戶端所請求的處理工作分配至次級網絡主機21a、21b、21c來處理時,則該處理節點21會以一隨機方式將客戶端工作站30的連結請求轉送而連結至另外一個處理節點21a、21b、或21c。
假設上述的隨機轉連結程序所選中的次級處理節點為次級網絡主機21b,其是由該網絡主機21根據該地理坐標位置資料庫40中的經緯度資料以及利用上述″經緯度定距公式″而求得該次級網絡主機21b與該網絡主機21的間距最小而將客戶端工作站30的連結請求轉送而連結至該次級處理主機21b,由於該隨機轉連結程序與前述一實施例相同,因此在此將不另詳細敘述。
總之,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它是建構於一種新提出的含地理坐標信息的網絡系統;且其特點在於可用以讓其中任何一個處理節點將一輸入事件以一隨機方式轉連結至另外一個處理節點,藉以能較快速以及有效率地完成該輸入事件,使位於客戶端工作站30的使用者不必長時間處於閒置狀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實質技術內容的範圍,例如,圖3所示的地理坐標資料庫40,該地理坐標資料庫40中除將各網絡主機的網域名稱對應於其IP位址的方式儲存外,亦可僅儲存各網絡主機的網域名稱或IP位址其中一者(未圖標),亦即端視實施形態而定。本發明的實質技術內容廣義地定義在權利要求範圍中。任何他人所完成的技術實體或方法,若是與權利要求範圍所定義者為完全相同、或是為一種等效的變更,均將被視為涵蓋於此專利的權利要求保護範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多個處理節點,其中每一個處理節點均全部相互連結至其它所有的處理節點;且其中的各個處理節點均根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而設定有一包括各個處理節點專屬的地理坐標參數的資料庫,用以指示出各個處理節點所在的地理位置;且其中當任何一個處理節點接收到一輸入事件時,若有必要進行轉連結程序,則以一隨機方式將該輸入事件轉送而連結至另外一個處理節點,藉以能較快速以及有效率地完成該輸入事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各個處理節點所屬的地理坐標參數為各個處理節點所在的地理位置的經緯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還進一步包括一次級網絡系統,其是連結至處理節點其中之一,且其包括多個次級網絡主機;其中,當該次級網路系統所連結的處理節點接收到一輸入事件時,若有必要進行轉連結程序,則以一隨機方式將該輸入事件轉而連結至該些次級網絡主機其中之一。
4.權利要求1所述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該資料庫還包括與該網絡主機的地理坐標參數對應的網域名稱。
5.權利要求1所述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該資料庫還包括與該網絡主機的地理坐標參數對應的IP位址。
6.一種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多個處理節點,其中每一個處理節點均全部相互連結至其它所有的處理節點;且其中的各個處理節點均根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而設定有一包括各個處理節點專屬的經緯度參數的資料庫,用以指示出各個處理節點所在的地理位置;且其中當任何一個處理節點接收到一輸入事件時,若有必要進行轉連結程序,則以一隨機方式將該輸入事件轉送而連結至另外一個處理節點,藉以能較快速以及有效率地完成該輸入事件。
7.權利要求6所述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其進一步包括一次級網絡系統,其是連結至處理節點其中之一,且其包含多個次級網絡主機;其中,當該次級網路系統所連結的處理節點接收到一輸入事件時,若有必要進行轉連結程序,則系以一隨機方式將該輸入事件轉而連結至該些次級網絡主機其中之一。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該資料庫復包括與該網絡主機的經緯度參數對應的網域名稱。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該資料庫還包括與該網絡主機的經緯度參數對應的IP位址。
全文摘要
一種隨機轉連結式計算機網絡系統,其是建構於一種新提出的含地理坐標信息的網絡系統;可讓其中任何一個處理節點將一輸入事件,例如為客戶端工作站所發出的連結請求,以一隨機方式轉連結至另外一個處理節點。
文檔編號G06F15/173GK1466074SQ02140400
公開日2004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02年7月2日
發明者林光信, 溫世仁 申請人: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