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增產胺的農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10:52:25 4
本發明屬於農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含增產胺的農藥組合物在農作物上的應用。
技術背景
增產胺通過植物的莖和葉吸收,在植物中直接作用於細胞核,增強酶的活性並增加植物的漿液、油脂以及類脂肪的含量,使作物增產增收。顯著地增強作物的光合作用,使用後葉片吸顯變綠、變厚、變大,增加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及利用率,增加蛋白質、脂類等物質的積累貯存,促進細胞分裂和生長。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subtilis)植物生長調節劑,本品為生物製劑,菌種從土壤或植物莖上分離得到,為短桿菌屬,專用於包衣處理水稻種子,具有激活作物生長,減輕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惡苗病等病菌危害的作用。
氨基寡糖素也稱為農業專用殼寡糖,是根據植物的生長需要,採用獨特的生物技術生產而成,分為固態和液態兩種類型。殼寡糖本身含有豐富的c、n,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並作為植物生長的養份。殼寡糖可改變土壤微生物區系,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而抑制一些植物病原菌。
抗菌肽是一類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廣泛存在與生物體內,具有分子量小、生物活性穩定、作用機制獨特、不易產生耐藥性等特點,對病原真菌與細菌具有強烈的抑制及殺滅作用。其抗菌譜廣,抗逆性能好,易於發酵生產和保存運輸,是有良好應用開發前景的優良菌株。其中抗菌肽的結構式為
在農業生產的實際過程中,防治病害很容易產生的問題是防治了病害的同時對植物本身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將殺菌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復配可有效防治病害的同時還可以促進植物根和葉的生長。不同成分進行復配,根據實際應用效果,來判斷某種復配是增效、加和還是拮抗作用。絕大多數情況下,農藥的復配效果都是加和效應,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復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顯、增效比值很高的復配就更少了。經過發明人研究,發現將增產胺與枯草芽孢桿菌、氨基寡糖素、抗菌肽相互復配,在一定範圍內有很好的增效作用,能很好的挺高作物的抗病免疫力,增強根系的活性,從而達到增產的目的,且有關增產胺與枯草芽孢桿菌、氨基寡糖素、抗菌肽相關復配,目前在國內外尚未見相關報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具有協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效果好的含有增產胺的抗菌增產組合物。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含增產胺的農藥組合物,組合物為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為80︰1~1︰80,所述的活性成分a為增產胺,活性成分b選自枯草芽孢桿菌、氨基寡糖素、抗菌肽中之一種,組合物中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的較優重量比為40︰1~1︰40;其中增產胺與枯草芽孢桿菌的重量比為20︰1~1︰20;增產胺與氨基寡糖素的重量比為25︰1~1︰15;增產胺與抗菌肽的重量比為15︰1~1︰25。
所述的含增產胺的農藥組合物,其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佔總重量的0.0001%~80%,優選為0.001%~50%。
所述的含增產胺的農藥組合物用於防治作物病害和促進植物生長的用途。
所述的作物為梨、蘋果、葡萄、柑橘、香蕉、草莓、西瓜、白菜、黃瓜、辣椒、番茄、小麥、水稻,所述的病害為稻瘟病、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惡苗病、花葉病、小葉病、斑點病、炭疽病、霜黴病、疫病、蔓枯病、黃矮病、青枯病、軟腐病、棗瘋病、銹病、病毒病、灰黴病或黑脛病。
本發明的抗菌增產組合物所選用的表面活性劑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可以選自分散劑、溼潤劑、增稠劑或消泡劑中的一種或幾種。根據不同劑型,製劑中還可以含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穩定劑、抗凍劑等。
本發明的抗菌增產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農藥上可接受的劑型,其中優選劑型為可溼性粉劑、可溶性顆粒劑、可溶性粉劑、可溶性液劑、水分散粒劑、水劑或微囊懸浮劑,還可以製成水乳劑、微乳劑、懸浮劑、泡騰片劑、種衣劑。
組合物製成可溼性粉劑時包含如下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1%~80%、活性成分b0.0001%~50%、分散劑2%~10%、溼潤劑2%~10%、填料餘量。
組合物製成可溶性顆粒劑時包含如下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1%~80%、活性成分b0.0001%~50%、粘結劑0~8%、著色劑0.1%-2%、分散劑2%~10%、溼潤劑2%~10%、填料餘量。
組合物製成可溶性粉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1%~80%、活性成分b0.0001%~50%、分散劑2%~8%、溼潤劑1%-7%、穩定劑0~5%、填料餘量。
組合物製成可溶性液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1%~80%、活性成分b0.0001%~50%、乳化劑1%~10%、助溶劑2%~6%、溶劑加至100%。
組合物製成水分散粒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1%~80%、活性成分b0.0001%~50%、分散劑3%~12%、溼潤劑1%~8%、崩解劑1%~10%、粘結劑0~8%、填料餘量。
組合物製成水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1%~50%、活性成分b0.0001%~30%、助溶劑2%~6%、溼潤劑1%-10%、抗凍劑0~8%、去離子水加至100%。
組合物製成微囊懸浮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1%~50%、活性成分b0.0001%~30%、高分子囊壁材料2%~10%、分散劑1%~10%、溶劑1%~10%、乳化劑1%~7%、消泡劑0.01%~2%、ph調節劑0.01%~5%、去離子水加至100%。
本發明的可溼性粉劑主要技術指標:
本發明的可溶性顆粒劑主要技術指標:
本發明的可溶性粉劑主要技術指標:
本發明的可溶性液劑主要技術指標:
本發明的水分散粒劑主要技術指標:
本發明的水劑主要技術指標:
本發明的微囊懸浮劑主要技術指標:
本發明的優點在於:
(1)增產胺與枯草芽孢桿菌、氨基寡糖素、抗菌肽復配後對梨、蘋果、葡萄、柑橘、香蕉、草莓、西瓜、白菜、黃瓜、辣椒、番茄、小麥、水稻具有明顯的促進生長作用,並且可以防治稻瘟病、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惡苗病、花葉病、小葉病、斑點病、炭疽病、霜黴病、疫病、蔓枯病、黃矮病、青枯病、軟腐病、棗瘋病、銹病、病毒病、灰黴病或黑脛病;(2)農藥用藥量減少,降低農藥在作物上的殘留量,減輕環境汙染;(3)同時增加作物肥料的有效吸收,輔助作物劣勢部分良好生長,調節作物體內水分的平衡,從而激活作物的代謝系統,促進作物細胞增長,根系活力加強的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中的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
應用實施例一
實施例1~9可溼性粉劑
將增產胺、活性成分b、分散劑、溼潤劑、填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後再混合均勻,即可製得本發明所述的可溼性粉劑產品,具體見表1。
表1實施例1~9各組分及重量份
實施例10~18可溶性顆粒劑
將增產胺、活性成分b、粘結劑(可加可不加)、著色劑、分散劑、溼潤劑、填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勻,在經過擠壓造粒、乾燥,並經篩分製得本發明所述的可溶性顆粒劑產品,具體見表2。
表2實施例10~18各組分及重量份
實施例19~27可溶性粉劑
將增產胺、活性成分b、分散劑、溼潤劑、穩定劑(可加可不加)、填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後再混合均勻,即可製得本發明所述的可溶性粉劑產品,具體見表3。
表3實施例19~27各組分及重量份
實施例28~33可溶性液劑
將乳化劑、助溶劑經過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加入增產胺、活性成分b,在球磨機中球磨2~3小時,使微粒粒徑全部在5μm以下,餘量用溶劑補足,即可製得本發明所述的可溶性液劑產品,具體見表4。
表4實施例28~33各組分及重量份
實施例34~39水分散粒劑
將增產胺、活性成分b、分散劑、溼潤劑、崩解劑、填料等一起經氣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徑,再加入粘結劑(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劑,得到制粒用料。將料品定量送進流化床制粒乾燥機內經過制粒及乾燥後,即可製得本發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劑產品,具體見表5。
表5實施例34~39各組分及含量
實施例40~45水劑
將增產胺、活性成分b、潤溼劑、抗凍劑(可加可不加)、溶劑、去離子水等一起混合,製得本發明組合物的水劑產品,具體見表6。
表6實施例40~45各組分及重量份
將表1-6中枯草芽孢桿菌、氨基寡糖素、抗菌肽互換,可製得新製劑。
實施例46~48微囊懸浮劑
將增產胺、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劑混合,使溶解成均勻油相,在剪切條件下,將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劑、ph調節劑、分散劑的水相溶液中,餘量用去離子水補足,兩種材料在油水界面發生反應,形成高分子囊壁,製成本發明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懸浮劑產品。具體見表7。
表7實施例46~48各組分及重量份
本發明實施例是採用室內毒力測定和田間試驗相結合的方法。先通過室內毒力測定,明確兩種藥劑按一定比例復配後的增效比值(sr),sr<0.5為拮抗作用,0.5≤sr≤1.5為相加作用,sr>1.5為增效作用,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田間試驗。
試驗方法:經預試確定各藥劑有效抑制濃度範圍後,藥劑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別設5個劑量處理,設清水對照。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菌劑》進行,採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藥劑對作物病菌的毒力。72h後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計算各處理淨生長量、菌絲生長抑制率。
淨生長量(mm)=測量菌落直徑-5
將菌絲生長抑制率換算成機率值(y),藥液濃度(μg/ml)轉換成對數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歸方程(y=a+bx),並由此計算出每種藥劑的ec50值。同時根據wadley法計算兩藥劑不同配比聯合增效比值(sr),sr<0.5為拮抗作用,0.5≤sr≤1.5為相加作用,sr>1.5為增效作用。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a、b分別為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在組合中所佔的比例;
a為增產胺;
b選自枯草芽孢桿菌、氨基寡糖素、抗菌肽中之一種。
應用實施例二:
供試病害:水稻稻瘟病
試驗藥劑均由陝西韋爾奇作物保護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設計:經過預備試驗確定增產胺與枯草芽孢桿菌二者不同配比混劑的有效抑制濃度範圍。
毒力測定結果
表8增產胺與枯草芽孢桿菌復配對水稻稻瘟病的毒力測定結果分析表
由表8可知,增產胺與枯草芽孢桿菌復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配比在80︰1~1︰80時,增效比值sr均大於1.5,說明兩者在80︰1~1︰80範圍內混配均表現出增效作用,增產胺與枯草芽孢桿菌的配比在20∶1~1∶20,增效作用更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其中增產胺與枯草芽孢桿菌重量比為1:2時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為明顯且經申請人試驗發現增產胺與枯草芽孢桿菌的配比為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時,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
應用實施例三:
供試病害:水稻稻瘟病
試驗藥劑均由陝西韋爾奇作物保護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設計:經過預備試驗確定增產胺與氨基寡糖素二者不同配比混劑的有效抑制濃度範圍。
毒力測定結果
表9增產胺與氨基寡糖素復配對水稻稻瘟病的毒力測定結果分析表
由表9可知,增產胺與氨基寡糖素復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配比在80︰1~1︰80時,增效比值sr均大於1.5,說明兩者在80︰1~1︰80範圍內混配均表現出增效作用,增產胺與氨基寡糖素的配比在25∶1~1∶15,增效作用更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其中增產胺與氨基寡糖素重量比為4:1時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為明顯且經申請人試驗發現增產胺與氨基寡糖素的配比為25︰1、24︰1、23︰1、22︰1、21︰1、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時,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
應用實施例四:
供試病害:辣椒青枯病
試驗藥劑均由陝西韋爾奇作物保護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設計:經過預備試驗確定增產胺與抗菌肽二者不同配比混劑的有效抑制濃度範圍。
毒力測定結果
表11增產胺與抗菌肽復配對辣椒青枯病的毒力測定結果分析表
由表11可知,增產胺與抗菌肽復配防治辣椒青枯病的配比在80︰1~1︰80時,增效比值sr均大於1.5,說明兩者在80︰1~1︰80範圍內混配均表現出增效作用,增產胺與抗菌肽的配比在15∶1~1∶25,增效作用更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5以上,其中增產胺與抗菌肽重量比為1:3時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為明顯且經申請人試驗發現增產胺與抗菌肽的配比為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時,增效比值均在2.35以上。
經申請人試驗發現,增產胺與枯草芽孢桿菌、氨基寡糖素、抗菌肽對稻瘟病、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惡苗病、花葉病、小葉病、斑點病、炭疽病、霜黴病、疫病、蔓枯病、黃矮病、青枯病、軟腐病、棗瘋病、銹病、病毒病、灰黴病或黑脛病的防治都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1.50以上。
應用實施例五:
供試作物:番茄
試驗藥劑均由陝西韋爾奇作物保護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設計:經過預備試驗確定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二者不同配比混劑調節植物生長的濃度範圍。
表12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不同比例的混配液對番茄的調節生長作用
由表12可知,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混合使用後,可激活植物的代謝系統而使植物生長加快活力增強,促進植物細胞增長,根系活力加強,達到增產目的,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在80︰1~1︰80時,均有較強的調節作用。
藥效實驗部分:試驗藥劑由陝西韋爾奇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研發、提供,對照藥劑125mg/l增產胺水劑(自配)、1000億/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溼性粉劑(自配)、0.5%氨基寡糖素水劑(市購)、0.4g/l抗菌肽水劑(自配)。
應用實施例六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藥效及調節生長作用試驗
本實驗安排在陝西省漢中市,藥前調查水稻稻瘟病病情,於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藥,每7天施藥一次,共施藥2次。第二次施藥後3天、7天、15天分別調查病情指數並計算防效,第二次施藥後調查作物的生長率。實驗結果如下所示:
表13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藥效及調節生長作用試驗
由表13可以看出,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後能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均優於單劑的防效,防效期長,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謝系統而使植物生長加快活力增強,增強根系的生長。同時在試驗用藥範圍內對標靶作物無不良影響。
應用實施例七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小麥銹病藥效及調節生長作用試驗
本實驗安排在陝西省鹹陽市禮泉縣,藥前調查小麥銹病病情,於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藥,每7天施藥一次,共施藥2次。第二次施藥後3天、7天、15天分別調查病情指數並計算防效,第二次施藥後調查作物的生長率。實驗結果如下所示:
表14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小麥銹病藥效及調節生長作用試驗
由表14可以看出,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後能有效防治小麥銹病,防治效果均優於單劑的防效,防效期長,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謝系統而使植物生長加快活力增強,增強根系的生長。同時在試驗用藥範圍內對標靶作物無不良影響。
應用實施例八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辣椒疫病藥效及調節生長作用試驗
本實驗安排在陝西省鹹陽市禮泉縣,藥前調查辣椒疫病病情,於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藥,每7天施藥一次,共施藥2次。第二次施藥後3天、7天、15天分別調查病情指數並計算防效,第二次施藥後調查作物的生長率。實驗結果如下所示:
表15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辣椒疫病藥效及調節生長作用試驗
由表15可以看出,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後能有效防治辣椒疫病,防治效果均優於單劑的防效,防效期長,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謝系統而使植物生長加快活力增強,增強根系的生長。同時在試驗用藥範圍內對標靶作物無不良影響。
應用實施例九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黃瓜霜黴病藥效及調節生長作用試驗
本實驗安排在陝西省西安市郊區,藥前調查黃瓜霜黴病病情,於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藥,每7天施藥一次,共施藥2次。第二次施藥後3天、7天、15天分別調查病情指數並計算防效,第二次施藥後調查作物的生長率。實驗結果如下所示:
表16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黃瓜霜黴病藥效及調節生長作用試驗
由表16可以看出,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後能有效防治黃瓜霜黴病,防治效果均優於單劑的防效,防效期長,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謝系統而使植物生長加快活力增強,增強根系的生長。同時在試驗用藥範圍內對標靶作物無不良影響。
應用實施例十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蘋果炭疽病藥效及調節生長作用試驗
本實驗安排在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藥前調查蘋果炭疽病病情,於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藥,每7天施藥一次,共施藥2次。第二次施藥後3天、7天、15天分別調查病情指數並計算防效,第二次施藥後調查作物的生長率。實驗結果如下所示:
表17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蘋果炭疽病藥效及調節生長作用試驗
由表17可以看出,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後能有效防治蘋果炭疽病,防治效果均優於單劑的防效,防效期長,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謝系統而使植物生長加快活力增強,增強根系的生長。同時在試驗用藥範圍內對標靶作物無不良影響。
後經過在全國各地不同地方的試驗得出,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復配後對多種作物上的白粉病、病毒病、枯萎病、軟腐病、灰黴病、炭疽病、霜黴病或疫病等常見病害的防效均在95%以優上,於單劑防效,增效作用明顯。同時可激活植物的代謝系統而使植物生長加快活力增強,蛋白質、脂類等物質含量的增加和酶活性的增強,促進植物細胞分裂和增長,根系活力加強,達到增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