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讀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21:45:20 2
專利名稱:光讀取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讀取裝置,特別涉及利用一個光讀取器的多個雷射光源對多個基材厚度相異的光碟施行數據記錄和再生的裝置。
對這種新型光碟DVD所使用的光讀取裝置,要求具備對基材厚為0.6mm的DVD和1.2mm基材厚的差別很大的CD的互換性,因此,一直在進行種種研究。其中的一種為在日本專利特開平10-199021號公報中所公開的「光讀取裝置」。
圖3為示出上述現有的光讀取裝置的構成框圖。
在圖3中,21是作為用來照射DVD方式的第一光碟24的第一光源的第一半導體雷射器,其波長λ1為610~670nm。22是作為用來照射CD-R方式的第二光碟24的第二光源的第二半導體雷射器,其波長λ2為760~830nm。
23是使從第一半導體雷射器21射出的光束的光軸和從第二半導體雷射器22射出的光束的光軸差不多一致的合成裝置分色稜鏡,60是設置於分色稜鏡23和第二半導體雷射器22之間使從分色稜鏡23射出的第一半導體雷射器的光的發散度和第二半導體雷射器的光的發散度大致相同的變換裝置具有正折射率的透鏡。40是偏光分束器。
30是將從偏光分束器40射出的光聚光到光碟24上的聚光裝置,具有耦合透鏡31和物鏡32。此處是採用將從分色稜鏡23及偏光分束器40發出的光變成為平行光的準直透鏡作為耦合透鏡31,採用將平行光聚光到透鏡24上的聚光平行光物鏡32作為物鏡32。
另外,在聚光裝置中設置有1/4波片35及光闌36。1/4波片35將透過耦合透鏡31的光從線偏振光變為圓偏振光,光闌36用於對該平行光束在光碟24上的再生所需物鏡32的光碟24側的數值孔徑進行限制。
50是受光裝置,通過產生像散的柱面透鏡52,光檢測器51檢測從光碟24上反射出來的光的光量分布變化,並利用圖中未示出的運算處理電路讀取合焦檢測和道檢測信息。
下面對如上構成的光讀取裝置的的動作予以說明。
從第一半導體雷射器21射出的光束入射到分色稜鏡23,利用分色稜鏡23使光軸轉向與從第二半導體雷射器22射出的光的光軸一致,透過偏光分束器40而入射到聚光裝置30。在聚光裝置30中,耦合透鏡31使從偏光分束器40發出的光變成平行光,1/4波片35使上述平行光從線偏振光變成為圓偏振光,光闌36限制必需的孔徑大小使上述平行光通過物鏡聚光合焦到光碟的表面。
於是,從光碟24反射出來的光束再透過物鏡32、1/4波片35和耦合透鏡31入射到偏光分束器40,從偏光分束器40反射的光由受光裝置50接受。受光裝置50利用光檢測器51檢出從光碟24反射的光的光量分布變化,並利用圖中未示出的運算處理電路讀取合焦檢測和道檢測信息。
另外,從第二半導體雷射器22射出的光束通過作為變換裝置的透鏡60改變發散度,透過分色稜鏡23、偏光分束器40而入射到聚光裝置30,透過耦合透鏡31、1/4波片35變成圓偏振光的平行光束。此光束由光闌36調節並由物鏡32聚光到第二光碟24上。
於是,從光碟24反射出來的光束再透過物鏡32、1/4波片35和耦合透鏡31入射到偏光分束器40,在此處經反射而由柱面透鏡52產生像散併入射到光檢測器51上,利用從光檢測器51輸出的信號獲得光碟24上記錄的信息的讀取信號。
然而,一般講,在光碟上記錄數據之際,需要比再生大幾倍的聚光光量,在上述日本專利特開平10-199021號公報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中,為了可以獲得這種記錄所需要的充分的聚光光量,必須在一方的光路中設置作為改變光束髮散度的變換裝置的透鏡。
因此,就出現了對於在包含光源射出光量控制迴路等的CD-R(可錄光碟)用的光讀取裝置很難設計出緊湊簡單的光讀取裝置的問題。
此外,由於希望DVD的再生用光學系統能夠與DVD-RAM標準等的再生具有互換性,所以一定產生增加DVD使用的雷射光源和光碟之間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有鑑於上述各問題而提供一種應用於基材厚度相異的光碟的記錄和再生,可以充分確保各光碟的記錄再生所必需的聚光光量的緊湊簡單的光讀取裝置。
另外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不會產生透鏡移位時的性能降低的光讀取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光讀取裝置,通過設置稜鏡反射鏡等高折射率材料構成的光路長度變換裝置來延伸作為合成裝置的分束器和作為聚光裝置的物鏡之間的光路長度(空氣換算長度)可使上述合成裝置和上述聚光裝置靠近,光學系統本身可實現緊湊設計,可實現光讀取裝置的小型輕量薄型化,可提高隨機存取,加載系統的機械自由度可提高,可實現驅動器輕量化。
另外,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光讀取裝置的特徵在於在上述第一方面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中具有將從上述合成裝置出來的上述光束變換為平行光的變換裝置。
另外,在本發明的第三方面,光讀取裝置的特徵在於在上述第二方面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中,在相對上述第一光源的波長上述變換裝置的後焦點為f1,相對上述第二光源的波長上述變換裝置的後焦點為f2之時,將上述第一光源配置於距上述變換裝置較f1為短的位置,並將上述第二光源配置於距上述變換裝置較f2為長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可使由波長相異的兩條光路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在很大分為內改變,可以做到需要增大光碟記錄面上的聚光光量的CD-R用的光學系統的成像倍率小,而相反DVD用的光學系統的成像倍率大。由此,可獲得在CD-R光學系統中,由於光束的利用效率高,加大在光碟記錄面上的聚光光量,可進行高速記錄,而在DVD光學系統中,對DVD-RAM等的再生有利的效果。
另外,在本發明的第四方面,光讀取裝置的特徵在於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任何一方面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中設置有可延伸上述合成裝置和上述聚光裝置的之間的光的光路長度的光路長度變換裝置。
另外,在本發明的第五方面,光讀取裝置的特徵在於在上述第四方面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中上述光路長度變換裝置是由折射率高的材料構成。
另外,在本發明的第六方面,光讀取裝置的特徵在於在上述第一至第五方面的任何一方面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中,如上述第一光源和上述光碟之間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為M1,而上述第二光源和上述光碟之間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為M2,則1.5≤M2/M1。
根據本發明,可使作為合成裝置的分束器和作為聚光裝置的物鏡靠近,並且,為加大在光碟記錄面上的聚光度以滿足記錄再生的需要,通過修正第一光源的位置,可使CD-R用光路的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M1小於DVD光路的成像倍率M2(1.5≤M2/M1),可在提高光束利用率的同時確保高速記錄所需要的充分的聚光光量。
另外,在本發明的第七方面,光讀取裝置的特徵在於在上述第一至第六方面的任何一方面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中還具有可與上述聚光裝置一起移動的可在上述光碟上聚光形成所需要的大小的光斑的孔徑光闌。
根據本發明可在光碟上形成所需要的大小的光斑。
另外,在本發明的第八方面,光讀取裝置的特徵在於在上述第一至第七方面的任何一方面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中,在相對上述第一光源上述聚光裝置的成像倍率為m1時,關係式|m1|≤0.068成立。
根據本發明,由於通過將CD-R光學系統變成較接近無限共軛配置的有限共軛配置,不容易產生由於透鏡位移而生成的進入物鏡的入射光的狀態變化,不容易受到在透鏡位移時發生的軸外像差惡化的影響,可防止性能劣化。
另外,在本發明的第九方面,光讀取裝置的特徵在於在上述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中,在上述第一光源和上述光碟的組合相對應時的上述光碟側的數值孔徑為NA1,而上述第二光源和上述光碟的組合相對應時的上述光碟側的數值孔徑為NA2,相對上述第一光源上述聚光裝置的成像倍率為m1,相對上述第二光源上述聚光裝置的成像倍率為m2時,以下的關係式NA1<NA2,|m2|≤|m1|成立。
根據本發明,由於可以在減小CD-R光學系統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的同時可以加大DVD光學系統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所以可以分別得到各個光學系統所需要的成像倍率。
另外,在本發明的第十方面,光讀取裝置的特徵在於在上述第一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中,如從上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光束的波長為λ1,從上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束的波長為λ2,則760nm≤λ1≤810nm,620nm≤λ2≤680nm。
另外,在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光讀取裝置的特徵在於在上述第一至第十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中,通過使從上述第一光源和上述第二光源射出的發散光光束入射到上述合成裝置上,可使在上述合成裝置表面上的反射光發生散射。
根據本發明,由於使從第一光源和上述第二光源射出的發散光光束入射到上述合成裝置分束器上,在分束器表面上的反射光發生散射,可以使從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射出的光束與從光碟發出的回射光之間的幹涉減小。
圖2為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光讀取裝置的一例的概略圖。
圖3為示出現有技術的光讀取裝置的一例的概略圖。
另外,第一光源是CD-R用半導體雷射器,射出的光束的波長λ1為760~810nm,第二光源是DVD用半導體雷射器,射出的光束的波長λ2為620~680nm。
圖1為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光讀取裝置的一例的概略圖。
在圖中,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光讀取裝置的構成包括全息、檢測器一體型CD-R用雷射單元1,全息、檢測器一體型DVD用雷射單元2,分束器3,準直透鏡4,稜鏡反射鏡5,物鏡6,CD-R用光碟7a,DVD用薄型光碟7b,監控檢測器8,以及波長選擇性孔徑片11。
全息、檢測器一體型CD-R用雷射單元1具有CD-R用的半導體雷射器第一光源A,具有在射出發散光光束的同時,接受從光碟7a反射的光束的檢測器,也用作檢測裝置。此外,因為光碟7a是CD-R方式,從第一光源A射出的光束的波長λ1為760nm≤λ1≤810nm。
全息、檢測器一體型DVD用雷射單元2具有DVD用的半導體雷射器第二光源B,具有在射出與第一光源相異的發光波長的發散光光束的同時,接受從光碟7b反射的光束的檢測器,也用作檢測裝置。此外,因為光碟7b是DVD方式,從第二光源B射出的光束的波長λ2為620nm≤λ2≤680nm。
分束器3是使從第一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光軸和從第二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光軸一致的合成裝置。
準直透鏡4將從第一光源A及第二光源B射出的發散光光束變換為平行光。
稜鏡反射鏡5是延伸光路長度的光路長度變換裝置。
物鏡6是將從作為合成裝置分束器3發出的各光束在光碟7a、7b上聚光的聚光裝置。
7a是基材厚度為1.2nm的CD-R方式的光碟,7b是基材厚度為0.6nm的DVD方式的光碟。
監控檢測器8對從第一光源A及第二光源B射出的光束的功率進行控制。
波長選擇性孔徑片11是為了將所需大小的光斑聚光到光碟7a,7b上而與作為聚光裝置的物鏡6一起移動的波長選擇性的孔徑光闌。
下面對如上構成的光讀取裝置的動作予以說明。
從作為全息、檢測器一體型CD-R用雷射單元1內的第一光源A的CD-R用半導體雷射器射出的波長λ1(760nm≤λ1≤810nm)的光束透過分束器3,從準直透鏡4作為發散光射出,在稜鏡反射鏡5的表面反射,通過可與物鏡一起移動的波長選擇性孔徑片11,聚光到物鏡6而在CD-R用光碟7a的記錄面上形成所需要的光斑。
之後,在光碟7a的記錄面上反射的光束,再通過物鏡6、波長選擇性孔徑片11,在稜鏡反射鏡5的表面上反射,通過準直透鏡4,透過分束器3,由全息、檢測器一體型CD-R用雷射單元1的檢測器檢出。另外,焦點檢出可以使用SSD法,刀口法,道檢出可以使用三束法,推挽法等公知的方法。
另一方面,與第一光源A同樣,從作為全息、檢測器一體型DVD用雷射單元2內的第二光源B的DVD用半導體雷射器2射出的波長λ2(620nm≤λ2≤680nm)的光束由分束器3反射而與從第一光源發出的光束的光軸大致一致。之後,由準直透鏡4變換為平行光,在稜鏡反射鏡5的表面上反射之後,通過波長選擇性孔徑片11,聚光到物鏡6上而在DVD用薄型光碟7b的記錄面上形成所需要的光斑。
之後,在薄型光碟7b的記錄面上反射的光束,再通過物鏡6、波長選擇性孔徑片11,在稜鏡反射鏡5的表面上反射,通過準直透鏡4,在分束器3上反射,由全息、檢測器一體型DVD用雷射單元2的檢測器檢出。
如此,在本實施例的光讀取裝置中,通過設置稜鏡反射鏡5構成的光路長度變換裝置來延伸作為合成裝置的分束器3和作為聚光裝置的物鏡6之間的光路長度(空氣換算長度)可使上述合成裝置和上述聚光裝置相互靠近,光學系統本身可實現緊湊設計,可實現光讀取裝置的小型輕量薄型化,可提高隨機存取,加載系統的機械自由度可提高,可實現驅動器輕量化。
另外,使作為合成裝置的分束器3和作為聚光裝置的物鏡6靠近,並且,為加大在光碟7a記錄面上的聚光度以滿足記錄再生的需要,通過修正第一光源A的位置,可使CD-R用光路的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M1小於DVD光路的成像倍率M2(1.5≤M2/M1),可在提高光束利用率的同時確保高速記錄所需要的充分的聚光光量。
另外,由於使從第一光源A和第二光源B射出的發散光光束入射到合成裝置分束器3上,在分束器3表面上的反射光發生散射,可以使從第一光源A及第二光源B射出的光束與從光碟發出的回射光之間的幹涉減小。
另外,在本實施例1中,說明的是採用稜鏡反射鏡5作為延伸光路長度的光路長度變換裝置,但不限於此,用作延伸光的光路長度的器件採用什麼都可以,比如可以是採用折射率高的材料的內反射器件。
圖2為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光讀取裝置的一例的概略圖。
在圖中,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光讀取裝置的構成包括第一光源A,全息、檢測器一體型DVD用雷射單元2,分束器3,準直透鏡4,稜鏡反射鏡5,物鏡6,CD-R用光碟7a,DVD用薄型光碟7b,監控檢測器8,波長選擇性孔徑片9,檢測器10,波長選擇性孔徑片11以及衍射光柵12。
另外,本實施例2的光讀取裝置只是在不使用全息、檢測器一體型CD-R用雷射單元這一點上與上述實施例1的光讀取裝置不同。
因此,對於與上述實施例1的光讀取裝置相同的構成元件賦予相同的標號並省略其說明。
波長選擇性孔徑片9是將從具有全息、檢測器一體型DVD用雷射單元2的第二光源B射出的光束,以及從光碟7b反射的來自第二光源B的光束反射而使從光碟7a反射的來自第一光源A的光束透射的裝置。
檢測器10是接受從光碟7a反射的來自第一光源A的光束的檢測裝置。
衍射光柵12使從作為第一光源A的CD-R半導體雷射器射出的光束髮生衍射。
下面對如上構成的本實施例2的光讀取裝置的動作予以說明。
從作為第一光源A的CD-R用半導體雷射器射出的波長λ1(760nm≤λ1≤810nm)的光束由衍射光柵12衍射,透過分束器3,從準直透鏡4作為發散光射出,在稜鏡反射鏡5的表面反射,通過波長選擇性孔徑片11,聚光到物鏡6而在CD-R用光碟7a的記錄面上形成所需要的光斑。
之後,在光碟7a的記錄面上反射的光束,再通過物鏡6、波長選擇性孔徑片11,在稜鏡反射鏡5的表面上反射,通過準直透鏡4,在分束器3上反射,再透過波長選擇性孔徑片9,由檢測器10檢出。此時,焦點檢出可以使用像散法,刀口法,道檢出可以使用推挽法,三束法等公知的方法。
另一方面,與第一光源A同樣,從具有全息、檢測器一體型DVD用雷射單元2的第二光源B射出的波長λ2(620nm≤λ2≤680nm)的光束由波長選擇性孔徑片9反射,並在分束器3上再度反射而與從第一光源發出的光束的光軸大致一致。之後,由準直透鏡4變換為平行光,在稜鏡反射鏡5的表面上反射之後,通過波長選擇性孔徑片11,聚光到物鏡6上而在DVD用薄型光碟7b的記錄面上形成所需要的光斑。
之後,在薄型光碟7b的記錄面上反射的光束,再通過物鏡6、波長選擇性孔徑片11,在稜鏡反射鏡5的表面上反射,通過準直透鏡4,在分束器3上反射,再在波長選擇性孔徑片9上反射之後,由全息、檢測器一體型DVD用雷射單元2的檢測器檢出。
如此,在本實施例2的光讀取裝置中,通過設置稜鏡反射鏡5構成的光路長度變換裝置來延伸作為合成裝置的分束器3和作為聚光裝置的物鏡6之間的光路長度(空氣換算長度)可使上述合成裝置和上述聚光裝置相互靠近,光學系統本身可實現緊湊設計,可實現光讀取裝置的小型輕量薄型化,可提高隨機存取,加載系統的機械自由度可提高,可實現驅動器輕量化。
另外,使作為合成裝置的分束器3和作為聚光裝置的物鏡6靠近,並且,為加大在光碟7a記錄面上的聚光度以滿足記錄再生的需要,通過修正第一光源A的位置,可使CD-R用光路的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M1小於DVD光路的成像倍率M2(1.5≤M2/M1),可在提高光束利用率的同時確保高速記錄所需要的充分的聚光光量。
另外,在本實施例2中,說明的是採用稜鏡反射鏡5作為延伸光路長度的光路長度變換裝置,但不限於此,用作延伸光的光路長度的器件採用什麼都可以,比如可以是採用折射率高的材料的內反射器件。
另外,由於使從第一光源A和第二光源B射出的發散光光束入射到合成裝置分束器3上,在分束器3表面上的反射光發生散射,可以使從第一光源A及第二光源B射出的光束與從光碟發出的回射光之間的幹涉減小。
圖1為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光讀取裝置的一例的概略圖。
在圖1中,全息、檢測器一體型CD-R用雷射單元1內的光源A的配置距準直透鏡4的後焦點f1較近,而全息、檢測器一體型DVD用雷射單元2內的第二光源B的配置距準直透鏡4的後焦點f2較遠。
本實施例3的光讀取裝置的其他構成與上述實施例1的光讀取裝置相同,故其說明省略。
下面參照附圖1對本實施例3的光讀取裝置的動作予以說明。
如圖1所示,首先,從作為全息、檢測器一體型CD-R用雷射單元1內的第一光源A的CD-R用半導體雷射器射出的光束透過分束器3,由準直透鏡4變換為弱發散光~平行光,在稜鏡反射鏡5的表面反射,通過孔徑片11,聚光到物鏡6而在CD-R用光碟7a的記錄面上形成所需要的光斑。之後,在光碟7a的記錄面上反射的光束,再通過物鏡6、孔徑片11,在稜鏡反射鏡5的表面上反射,通過準直透鏡4,透過分束器3,由全息、檢測器一體型CD-R用雷射單元1的檢測器檢出。另外,焦點檢出可以使用SSD法,刀口法,道檢出可以使用三束法,推挽法等公知的方法。
其次,如圖1所示,與第一光源A同樣,從作為全息、檢測器一體型DVD用雷射單元2內的第二光源B的DVD用半導體雷射器2射出的的光束由分束器3反射而與從第一光源發出的光束的光軸大致一致。之後,從準直透鏡4作為平行光~弱會聚光射出,在稜鏡反射鏡5的表面上反射,通過可與物鏡6一起移動的波長選擇性孔徑片11,聚光到物鏡6上而在DVD用薄型光碟7b的記錄面上形成所需要的光斑。之後,在薄型光碟7b的記錄面上反射的光束,再通過物鏡6、波長選擇性孔徑片11,在稜鏡反射鏡5的表面上反射,通過準直透鏡4,再在分束器3上反射,由全息、檢測器一體型DVD用雷射單元2的檢測器檢出。
如此,通過各自的光路,在CD-R用光碟7a及DVD用薄型光碟7b的記錄/再生的場合,在根據本實施例3的光讀取裝置中,在將CD-R用半導體雷射器1的位置配置得距準直透鏡4的後焦點較近,並且將DVD用半導體雷射器2的位置配置得距準直透鏡4的後焦點較遠的同時,使分束器3和物鏡6之間的光路長度(空氣換算長度)由於稜鏡反射鏡5的使用而更接近,如CD-R用半導體雷射器1和光碟7a之間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為M1,而DVD用半導體雷射器2和光碟7b之間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為M2,則可構成滿足條件式(1)的光學構成1.5≤M2/M1 (1)於是,與此同時,通過修正CD-R用雷射單元1及DVD用雷射單元2的位置以使在光碟7a及光碟7b上的信息記錄面上形成所需的光斑,可使DVD光路的成像倍率M2變大,另一方面可使CD-R光學系統的的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M1變小。這是因為在DVD光學系統中,為了有利於DVD-RAM等的再生需要提高成像倍率,而另一方面,在CD-R光學系統中,為了加大光碟記錄面上的聚光光量必須減小成像倍率之故。
此外,此時,在相對半導體雷射器1的物鏡6的成像倍率為m1時,通過滿足條件式(2),使CD-R光學系統的配置成為更接近無限共軛配置的有限共軛配置,不容易產生由於透鏡位移而引起入射到物鏡6的入射光的狀態的變化。
|m1|≤0.068(2)由於數值孔徑大的光學系統光碟的傾斜弱,如CD-R用半導體雷射器1和CD-R方式的光碟7a的組合相對應時的光碟7a側的數值孔徑為NA1,而DVD用半導體雷射器2和DVD方式的光碟7b的組合相對應時的薄型光碟7b側的數值孔徑為NA2,CD-R光學系統和DVD光學系統之間存在如下關係式NA1<NA2(3)由此,在滿足條件式(3)的的關係的CD-R光學系統和DVD光學系統中,由於DVD光學系統最好是配置成為更接近無限共軛型,在相對CD-R用的半導體雷射器1的物鏡6的成像倍率為m1,相對DVD用的半導體雷射器2的物鏡6的成像倍率為m2時,滿足以下的條件式(4)|m2|≤|m1| (4)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3的光讀取裝置的構成包括射出與CD-R方式的光碟7a和DVD方式的光碟7b相對應,波長相異的光束的第一光源(CD-R用半導體雷射器1)及第二光源(DVD用半導體雷射器2),準直透鏡4,物鏡6,通過將DVD用半導體雷射器2的位置配置得距準直透鏡4的後焦點較遠,而將CD-R用半導體雷射器1的位置配置得距準直透鏡4的後焦點較近的同時通過使準直透鏡4和物鏡6的距離靠近,由於可以增大DVD光學系統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和同時CD-R光學系統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就可以獲得各個光學系統所需要的成像倍率。
另外,由於通過將CD-R光學系統變成較接近無限共軛配置的有限共軛配置,因為兩個系統都接近無限共軛配置,可抑制透鏡位移時發生的性能劣化。
產業上利用的可能性如上所述,本發明的光讀取裝置適用於對多種光碟施行記錄和再生。
權利要求
1.一種光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射出任意波長的光束的第一光源,射出與上述第一光源波長不同的的光束的第二光源,使上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光軸和第二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光軸一致的合成裝置,將上述合成裝置輸出的光束聚光在光碟上的聚光裝置,以及接收由上述光碟反射的光束的檢測裝置,其中,通過使上述合成裝置和上述聚光裝置靠近,可以使作為從上述合成裝置出來的由上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光束的發散程度的成像倍率與上述合成裝置出來的由上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束的發散程度的成像倍率發生很大的改變。
2.如權利要求1中的光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將從上述合成裝置出來的上述光束變換為平行光的變換裝置。
3.如權利要求2中的光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在相對上述第一光源的波長上述變換裝置的後焦點為f1,相對上述第二光源的波長上述變換裝置的後焦點為f2之時,將上述第一光源配置於距上述變換裝置較f1為短的位置,並將上述第二光源配置於距上述變換裝置較f2為長的位置。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項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設置有可延伸上述合成裝置和上述聚光裝置的之間的光的光路長度的光路長度變換裝置。
5.如權利要求4中的光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光路長度變換裝置是由折射率高的材料構成。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項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如上述第一光源和上述光碟之間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為M1,而上述第二光源和上述光碟之間的光學元件的成像倍率為M2,則1.5≤M2/M1。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項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可與上述聚光裝置一起移動的可在上述光碟上聚光形成所需要的大小的光點的孔徑光闌。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項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在相對上述第一光源的上述聚光裝置的成像倍率為m1時,條件式|m1|≤0.068成立。
9.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項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第一光源和上述光碟的組合相對應時的上述光碟側的數值孔徑為NA1,而上述第二光源和上述光碟的組合相對應時的上述光碟側的數值孔徑為NA2,相對上述第一光源上述聚光裝置的成像倍率為m1,相對上述第二光源上述聚光裝置的成像倍率為m2時,以下的條件式NA1<NA2,|m2|≤|m1|成立。
10.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項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如從上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光束的波長為λ1,從上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束的波長為λ2,則760nm≤λ1≤810nm,620nm≤λ2≤680nm。
11.如權利要求1至10中任何一項中所記載的光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通過使從上述第一光源和上述第二光源射出的發散光光束入射到上述合成裝置上,可使在上述合成裝置表面上的反射光發生散射。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基材厚度相異的光碟的記錄和再生之際,可充分確保各光碟的記錄再生所必需的聚光光量,同時可獲得各光學系統所必需的成像倍率,並且在透鏡移位時不會發生性能降低的光讀取裝置。其構成包括對應於多種光信息記錄媒體而射出波長相異的光束的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合成裝置分束器,光學變換裝置準直透鏡,以及聚光裝置物鏡,由於第一光源的配置距上述光學變換裝置的後焦點較近,而第二光源的配置距上述光學變換裝置的後焦點較遠,通過設置稜鏡反射鏡等高折射率材料構成的光路長度變換裝置來延伸作為上述合成裝置的分束器和作為上述聚光裝置的物鏡之間的光路長度(空氣換算長度)可使上述合成裝置和上述聚光裝置靠近。
文檔編號G11B7/125GK1366665SQ01801022
公開日2002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00年6月6日
發明者大西誠司, 田中徹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