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分別放大不同頻段的兩個接收器的助聽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09:33:55 1
專利名稱:具有分別放大不同頻段的兩個接收器的助聽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助聽器,尤其是具有兩個接收器的助聽器,這兩個接收器分別放大不同的頻段。
背景技術:
現在的助聽器只包括一個接收器,該接收器與連接到它的助聽音響裝置(管道、耳垢防護裝置等)一起具有2kHz到3.5kHz之間的共振頻率。對於這樣的限制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非封閉的耳在這個頻段內有顯著的增益,這通過用緊密配合的耳模來阻塞敞開的耳道來移除。第二,為了在高低頻率上都獲得可接受的輸出和效率,在所需頻段(如300Hz到6kHz)的中間某處選擇該共振頻率。如果該共振頻率增加到3.5kHz之上,儘管它能相當多地提高4kHz之上的響應,但是其效率對於低頻來說還是太低。
有種趨勢是增加助聽器的帶寬,但這種趨勢很難應用到耳背式(BTE)助聽器,因為插入在接收器聲音埠與耳模聲音出口之間的長的聲音管道抑制了高頻。一般而言,帶寬增強受助聽器中DSP的可用處理功率的限制,該助聽器中,音頻採樣率典型地被限制到約16kHz採樣率,合成音頻帶寬稍低於8kHz。在正在流行的開放式「耳上型」(OTE)助聽器中,關於帶寬和效率的總體性能通過將接收器放在用戶的耳道深處而得到提高。
因此,需要改善助聽器,除在頻段100Hz到8kHz中輸出普通聲壓外,能在高於8kHz的頻段中放大和輸出大量聲壓。本發明意在滿足一個或多個這樣的需要並解決這些問題。
發明內容
一種用於助聽器的接收器系統包括外殼、處於該外殼中的第一接收器、處於該外殼中的管道以及第二接收器。第一接收器放大至少音頻範圍內的低頻聲音,並具有用於輸出低頻聲音的第一輸出埠。該管道連接到該第一輸出埠。第二接收器至少部分位於管道中,並處於第一輸出埠的下遊。第二接收器放大至少音頻範圍內的高頻聲音。
可替換地,本發明是一種用於助聽器的接收器系統,包括外殼、第一接收器、聲音路徑和第二接收器。第一接收器位於外殼內,並具有用於輸出低頻聲音的第一輸出埠。該聲音路徑位於外殼內,並具有連接到第一輸出埠的第一端部以及具有第二端部。第二接收器位於外殼內,並具有用於輸出高頻聲音的第二輸出埠。該聲音路徑的第二端部布置成靠近該輸出埠。
或者,本發明可認為是一種助聽器,包括外殼,該外殼包括用於產生低頻聲學輸出的第一接收器以及在聲學上連接到第一接收器的輸出端的管道。第二接收器處於外殼的外部,並在聲學上耦合到第一接收器。第二接收器生成高頻聲學輸出。
通過參考附圖對各種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方面將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附圖概述如下。
圖1a是具有兩個接收器的設備的側視圖,一個設置在連接到另一個的輸出埠的管道中;圖1b是帶有支座的高頻接收器的示意圖,該支座布置在管道中,該管道連接到低頻接收器的輸出埠;圖1c是圖1a所示的位於管道中的高頻接收器的端透視圖;圖2是助聽器殼體的示意圖,具有通過管道耦合到耳鉤的低頻接收器以及也耦合到耳鉤的高頻接收器;圖3是圖2所示的助聽器的變形,其中高頻接收器位於耳鉤中;圖4a是具有連接到助聽器耳鉤的耳模的助聽器殼體的示意圖,高頻接收器位於連接到耳模的管道中;圖4b是圓柱形高頻接收器的透視圖,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帶有穿過其而形成的通道和伸出的輸出埠;圖4c是圓柱形高頻接收器的透視圖,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具有穿過其而形成的通道而沒有伸出的輸出埠;圖4d是位於管道內的高頻接收器的側視圖,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為低頻聲音留有空間以流過高頻接收器;圖4e是圖4d的變形,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其中高頻接收器包括穿過其而形成的通道,允許低頻聲音穿過;圖4f是有兩個接收器的耳模的示意圖,一個設置成使其剛好適合於位於佩帶者耳屏的後面;圖5a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具有高頻接收器的「開放」型助聽器的示意圖,高頻接收器位於通過管道接到助聽器外殼上的耳塞中,其通過管道耦合到外殼中的低頻接收器;圖5b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具有適合放置在雙塑料耳塞內的尺寸的高頻接收器的示意圖;圖6是適用於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功能框圖;及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可替換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通常在最優化助聽器方面有至少三個需要考慮的事項(1)尺寸應儘可能小;(2)功率損耗應儘可能小;及(3)按照一般規則,其最大聲壓輸出應儘可能高。另一個考慮事項也變得很重要(4)帶寬應儘可能寬。本發明通過提供兩個接收器,每個接收器能分別優化不同頻段,從而能對上述四個考慮事項實現最優化。
儘管乍一看增加第二接收器似乎增加了總體尺寸,而事實上,每個接收器能優化成更小的尺寸,並且能以不同的區域和方向分布在該助聽器中,從而節省總體空間。通過提供獨立接收器專門在低頻處進行優化,降低了共振頻率,從而當聲順(compliance)增加時,大大提高了低頻效率。對於高頻而言,效率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在通常情況中大部分能量涉及500Hz以下的頻率。為了降低高頻功耗,高頻接收器的質量被降低,這在只需要重現高頻的設備中更容易辦到。降低高頻接收器的質量也有利地提高了聲反饋,這通常只對約1kHz以上的頻率來說是重要的。
最大聲壓輸出由於分別優化的接收器而可增加,這是因為各個共振可被轉換到最大輸出是最重要的頻率。對於高頻接收器,其所需共振可仍然是在該非閉合耳共振附近。但是對於低頻接收器,其共振可被選為增加最大輸出。現在的平衡電樞接收器不適合於這種優化。
本發明的雙接收器也允許帶寬以充分的輸出量優化。具有比3.5kHz更高的共振頻率的高頻接收器獲得高達15kHz的可用帶寬。該範圍的帶寬尤其適用於中等失聰,也適用於通信裝置,如行動電話、耳塞、耳機、頭戴式耳機等等。
在一個實施例中,低頻接收器具有約8kHz的帶寬,並且可以根據需要增加高頻驅動器,這是因為需要定位在特定的助聽器中或者因為特定應用所需要的功能。該實施例支持對於低價變型方案不可用或沒有某個功能的平臺方案。
在此使用的「低頻」包括低於大約1.2kHz的頻率,「高頻」包括大約1.2kHz以上的頻率。甚高頻(VHF)包括大約7kHz以上的頻率。
現在看附圖,首先看圖1a-1c,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接收器系統100。接收器系統100包括低頻接收器102和位於管道112中的高頻接收器104,該管道112連接到低頻接收器102的輸出埠106。管道112和輸出埠106之間的接合界面形成緊密的聲密封,以防止洩漏。低頻接收器102、高頻接收器104和管道112都裝在外殼116中,該外殼的尺寸適合於裝配在普通人的耳道中。外殼116可容納該接收器系統100的操作所需要的電子設備。
高頻接收器104包括圍繞高頻接收器104的周邊布置的支座110a、110b(圖1b和1c),以便當高頻接收器104定位於管道112中時,從低頻接收器102的輸出埠106發出的低頻聲音能繞高頻接收器104流動。高頻聲音從高頻接收器104的輸出埠108輸出,由於圖1b和1c中所示的支座110a、110b,該高頻聲音與繞高頻接收器104流動的低頻聲音合併。
低頻接收器102以慣常的方式通過電線或利用導電彈簧連接到內部電子設備(例如DSP)。在所示實施例中,電線114a、114b從高頻接收器104開始沿著管道112延伸的,以便連接到包括DSP的處理電子設備(在下文中結合圖6來描述)。可替換的,該電線114a、114b可連接到沿管道112設置的內部導電電極,該導電電極將該電音頻信號從該處理電子設備輸送到電線114a、114b。電線114a、114b優選是非常細的絞合線,其能夠很容易地繞著管道112中低頻接收器102的輸出埠106進行裝配。另一個實施例中,該支座110a、110b包括導電條,並且連接到相應的導電電極,該導電電極沿管道112的內部形成,並接近於支座110a、110b與管道112接觸的地方。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管道112是一種柔性印刷物,該柔性印刷物具有沿其表面形成的導電軌跡,用於連接到高頻接收器104的電極。管道12上的導電部分的使用在BTE和OTE型助聽器中是優選的。當該系統中只使用一個DSP時,用於接收器的一個觸點是可接受的,當對於高頻接收器104沒有使用電容濾波(過零)時,用於接收器的兩個觸點都可被使用。
在耳背式(BTE)或耳上式(OTE)助聽設備的實施中,本發明提供很靈活的低頻和高頻接收器的位置。在現有的助聽器設計中,接收器安置在電池附近,這有利於減小總體尺寸,但是需要很長的管道來將從接收器輸出埠輸出的聲音引導到耳道。該長的管道導致高頻的品質降低。本發明通過將高頻接收器放置在耳鉤的入口附近來避免這個和其他的缺陷,而低頻接收器通過管道連接到耳鉤,如圖2所示。低頻一般不受管道長度的影響。
如圖2所示的助聽器200包括外殼216,該外殼216裝有連接到管道212的低頻接收器202以及位於助聽器200的耳鉤220入口附近的高頻接收器204。耳鉤220內的Y形管道224連接到低頻接收器202的輸出埠206以及高頻接收器204的輸出埠208。在所示實施例中,管道212在與耳鉤220連接到助聽器200相同的平面處連接到耳鉤220。管道224也可以是T形。
在圖3所示的可替換實施例中,其中,高頻接收器304位於助聽器300的耳鉤320內部。因為高頻接收器304隻提供高頻(或如7kHz以上的甚高頻),所以可以做得足夠小而能裝配在耳鉤320內部。高頻接收器304可以是總體上為長方形或圓柱形的形狀,其大小能裝配在耳鉤320中。
圖4a示出了另一個實施例,其中,高頻接收器404位於助聽器400的耳模管道426中,該助聽器是具有封閉配合耳模430的耳背(BTE)型(或者,高頻接收器404可以位於開放式助聽器的聽筒頂端附近,該聽筒放置在耳道內,如以下圖5a所示)。該耳模管道426將助聽器400的耳鉤408連接到耳模430。連接到高頻接收器的電線414a、414b從高頻接收器延伸出去,並連接到安置在耳模管道426中的電極。助聽器400包括外殼416,該外殼416容納了低頻接收器402,該低頻接收器402具有連接到管道412的輸出埠406,該管道412延伸穿過耳鉤408並連接到耳模管道426。高頻接收器404的輸出埠420比低頻接收器402更靠近耳道。
圖4b和圖4c所示的高頻接收器404基本是圓柱形。在圖4c中,高頻接收器404b的輸出埠420b並不像圖4b中那樣伸出。適用於本實施例的圓柱形接收器公開在共同擁有的、待審的美國專利申請No.09/992253中,該專利申請的題目為「Acoustical Reveiver Housing for Hearing Aids」,申請日為2001年11月16日,於2002年5月23日公開的,美國專利申請公開號為2002/0061113,在此將其整個內容引入作為參考。在公開號為2002/0061113的專利申請的圖7a和7b所示的接收器能做得更小,因為它將只對於高頻進行優化。圖4b和4c所示的各接收器404或404b適用於圖4a所示的助聽器400。高頻接收器404、404b分別包括通道424a、424b,該通道延伸穿過接收器的長度方向的中心。通道424a、424b允許來自上遊低頻接收器402的低頻聲音通過該接收器404、404b。低頻聲音與由輸出埠420、420b輸出的高頻聲音組合,以形成全波段聲音傳送到佩帶者的耳道中。
圖4d是長方形或圓柱形的高頻接收器404安置在成形管道426a中,該成形管道426a具有凹陷區域,用於如圖所示那樣容納該高頻接收器404。低頻聲音在管道輸入端440處進入該成形管道426a,並沿箭頭LF方向在高頻接收器404周圍通過。高頻聲音與低頻聲音在高頻接收器404的輸出埠420處組合,並且它們作為全波段聲音一起在管道輸出端442處離開管道426a。電線414通過管道426a,並如上所述連接到沿管道426a布置的電極或連接在聲學/電學連接器的接口處,該接口形成一種聲學密封同時也向電線414提供通向助聽器電子設備的電連通性。
圖4e所示的高頻接收器404具有基本圓柱形的形狀,並適貼地裝配在管道426b內。上遊低頻聲音沿箭頭LF方向通過該管道,也經由通道424b通過該高頻接收器404,並在高頻接收器的輸出埠420b處與高頻接收器404輸出的高頻聲音組合以形成全波段聲學信號,該全波段聲學信號沿箭頭LF+HF的方向發送到佩帶者的耳道。電線414a、414b穿過管道426b,並將驅動信號輸送到該高頻接收器404。電線414a、414bb的上遊連接在提供聲學密封和電連通性的連接器接口處,或連接至如上所述那樣沿管道426b形成的電極。作為選擇,兩個高頻接收器404(每個在特定範圍處工作)能被設置在管道426b中,並且在這兩個接收器之間留下供LF信號通過的空間。
圖4d和4e所示的實施例不要求高頻接收器404包括支座來確定方向並將其定位於管道426a、426b中。在可替換實施例中,高頻接收器404可包括如結合圖1a-1c所示且所描述的支座。
該封閉配合設計允許高頻接收器位於耳外。這樣的定位有利於避免耳垢以及其它可使接收器性能降低的其它耳內障礙物的不利影響。
本發明在放置高頻接收器方面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當低頻接收器設置在助聽器外殼中時,該低頻接收器可以是大尺寸且大功率的,以便輸出低頻聲音。其聲順可獨立於高頻接收器而被優化,可獨立於低頻接收器而對高頻接收器的最小可能的尺寸和最低可能的質量進行優化。高頻接收器能設置成使其剛好位於佩帶者的耳屏之後,如在圖4a所示的區域440中。高頻接收器可以是黑色的,或者,與膚色匹配的塑料或塗覆層可以圍繞該接收器,以便與佩帶者的膚色混合,從而使得該接收器幾乎不可見。
在圖4f所示的另一個實施例中,低頻接收器402位於耳模430中,高頻接收器404位於耳屏附近(圖4f中顯示了端視圖,使得接收器404朝向佩帶者耳道),所謂的耳屏是稍突出到耳道入口上的由皮膚覆蓋的小片軟骨。在這樣一個實施例中,聲音管道將從耳模430通向該高頻接收器。已發現,可從KnowlesElectronics商業上獲得的FK系列接收器的尺寸能非常適合地裝配在耳屏後,當然更小的接收器也同樣合適。
圖5a示出了OTE/BTE助聽器500的開放式設計,其中,高頻接收器504放置在耳塞530內,該耳塞由耳塞管道526連接到助聽器500的外殼516,該耳塞管道526將連接至高頻接收器504的電線輸送至外殼516中的電子裝置(未示出)。適合於與本發明實施例結合使用的電子裝置的框圖在圖6中示出,並在下文中結合圖6來描述。
該外殼516容納了低頻接收器502,該低頻接收器具有輸出埠506,用於將低頻聲音輸出與耳塞管道526連接的管道512。由低頻接收器502輸出的低頻聲音通過管道512、526傳送,並與耳塞530中的高頻接收器504所輸出的高頻聲音組合。
正如對開放式配件所知的,高頻聲音易於洩漏,對於接聽者來說形成了一定範圍的高頻損失。但是,本發明最小化了開放式配件的該負面影響,因為在開放式設計中,該高頻接收器能放置在耳道深處,高頻不會因為在長管道內行進而受損。由於高頻接收器能定位於遠離麥克風之處,本發明有效地消除了反饋的不利影響。
耳塞530可以是雙件塑料式耳塞(double-plastic earbud),允許耳塞530深插入耳道中,從而獲得對外部聲音的更好的高頻降低。該高頻接收器504可以是契形的,位於雙件塑料式耳塞530的塑料件550a、550b之間,如圖5b所示。
圖6是適合與本發明實施例結合使用的電子設備600的功能框圖。該電子設備包括可選的模數轉換器(ADC)608,數位訊號處理器(DSP)610,數模轉換器(DAC)612,低頻放大器或驅動器614以及高頻驅動器或放大器616。注意,前述的部件可以設置在分立的基片上或單個基片或基片的任意組合上。可選的ADC608連接到麥克風606,該麥克風可以輸出模擬音頻信號(在這樣的實施例中會使用到ADC 608)或者可以輸出數字音頻信號(在這樣的實施例中不需要ADC 608)。麥克風606可以是數字式MEMS麥克風(例如DigiSiMicTM)或模擬式矽基麥克風(如SiMicTM),這兩者都可從Sonion MEMSA/S得到。可選地,麥克風606可以是任何傳統的矽基或非矽基麥克風。
低頻驅動器614連接到低頻接收器602,並且為輸出低頻音頻信號而被專門優化,該低頻音頻信號由低頻接收器602轉換成相應的低頻聲音。同樣地,高頻驅動器616連接到高頻接收器604,該高頻接收器與低頻接收器602在物理上分開,並且為輸出高頻音頻信號而被專門優化,該高頻音頻信號由高頻接收器604轉換成相應的高頻聲音。電子設備600被容納在助聽器的外殼內,其可以是ITC型(在耳道中,其被廣泛使用),MIC型(大部分在耳道中),CIC型(完全在耳道中),ITE型(在耳內),BTE型(在耳後面),或OTE型(該耳上或開放式)。
在各種實施例中,DSP610可針對「普通」頻帶或寬帶頻率範圍而被時鐘控制。例如,DSP610可以用對於普通頻帶的6kHz速率的所形成的帶寬進行時鐘控制,或可被更高地始終控制,以獲得12kHz或16kHz的帶寬。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高頻接收器通常為圓柱形或長方形,也可以是以下類型平衡電樞、可動線圈、壓電。可動線圈式接收器相比於低頻來說對高頻有更高的效率,因此可動線圈式接收器更有利於高頻優化。對於低頻輸出,更有利於使用壓電式接收器。如果效率不是主要的問題(例如在可充電助聽器的設計中),該低頻接收器可以是可動圈線式的。低頻接收器使用平衡電樞式接收器,低頻效率增長而聲順和失真降低(更密集的電樞,更低的飽和度)。
儘管將在此描述的大部分實施例將寬帶(例如達到10kHz)助聽器作為目標,但是,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也能應用到具有有限或「普通」帶寬的助聽器中。例如,在有限帶寬的實施例中,超能助聽器包括在其外殼中的低頻接收器,其產生的頻率達到約1kHz或15kHz。耳模或耳塞中的高頻接收器產生的頻率是從1或1.5kHz到約3.5kHz。在該實施例中,該助聽器被優化為最佳反饋抑制進行優化,因為反饋生成的高頻是在遠離麥克風處產生。低頻接收器能被優化為具有更低的機械共振頻率,從而導致低頻的更高功效及高輸出。
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700的流程圖。管道被連接到低頻(LF)接收器的輸出端(702)。將高頻(HF)接收器定位於該管道內並處於LF接收器輸出端的下遊,或者,可選地,將HF接收器定位於LF接收器輸出端的下遊,並靠近該管道(而不是在該管道內)(706)。可選地,將LF接收器放置在助聽器外殼內。根據方該法700,LF接收器和HF接收器在物理上分離並互相遠離。
儘管與傳統助聽器比較多使用了一個部件(一個第二接收器),但是,本發明意想不到地容許優化空間,得到整體更小的助聽器。這是因為,為了最佳使用該助聽器外殼中的空間,該管道允許低頻接收器的定向被優化,而不需要關心該定向對高頻上的影響。如果需要的話,從低頻接收器伸出的管道能製作得更長,因為只有高頻才受到管道長度的不利影響。
這些實施例和它們的明顯的變化中的每一個都落入所要求保護髮明的精神和範圍內,這在隨後的權利要求中提出。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助聽器的接收器系統,包括外殼;位於所述外殼中的第一接收器,所述第一接收器放大至少音頻範圍內的低頻聲音,並且具有用於輸出低頻聲音的第一輸出埠;位於所述外殼內的聲音管道,該聲音管道連接到所述第一輸出埠;及第二接收器,所述第二接收器至少部分位於所述聲音管道中,並定位在所述第一輸出埠的下遊,所述第二接收器放大至少音頻範圍內的高頻聲音。
2.如權利要求1的接收器系統,其中,所述第二接收器包括支座,所述支座抵靠在所述聲音管道的內壁上,以便所述低頻聲音圍繞所述第二接收器朝著該接收器系統的聲音出口傳播。
3.如權利要求2的接收器系統,其中,所述第二接收器具有基本上為圓柱形的形狀。
4.如權利要求1的接收器系統,其中,該低頻聲音包括高達至少1kHz的頻率。
5.如權利要求4的接收器系統,其中,該高頻聲音包括高於約3kHz的頻率。
6.如權利要求4的接收器系統。其中,該高頻聲音包括高於9kHz的頻率。
7.如權利要求1的接收器系統,其中,該助聽器是一種耳內型的助聽器。
8.如權利要求1的接收器系統,其中,所述第二接收器具有基本上為圓柱形的形狀,所述第二接收器具有通道,該通道穿過所述第二接收器的中心而形成,以便使所述低頻聲音經由所述通道而傳播通過所述第二接收器。
9.一種用於助聽器的接收器系統,包括外殼;第一接收器,位於所述外殼中,並且具有用於輸出低頻聲音的第一輸出埠;位於所述外殼中的聲音路徑,所述聲音路徑具有連接到所述第一輸出埠的第一端部以及具有第二端部;和第二接收器,位於所述外殼中,並且具有用於輸出高頻聲音的第二輸出埠,所述聲音路徑的所述第二端部被放置成接近所述第二輸出埠。
10.如權利要求9的接收器系統,其中,所述第二端部連接到耳鉤。
11.如權利要求10的接收器系統,其中,所述第二接收器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耳鉤中。
12.如權利要求11的接收器系統,其中,所述助聽器是耳背型或耳上型。
13.如權利要求9的接收器系統,其中,所述第二接收器具有基本上為圓柱形的形狀。
14.如權利要求9的接收器系統,還包括連接到所述第一接收器和所述第二接收器的電子電路,所述電子電路包括用於驅動所述第一接收器的低頻驅動器以及用於驅動所述第二接收器的高頻驅動器。
15.如權利要求14的接收器系統,其中,所述電子電路還包括數位訊號處理器。
16.一種助聽器,包括外殼,包括用於產生低頻聲音的第一接收器和在聲學上連接到所述第一接收器的輸出埠的聲音管道;和第二接收器,位於所述外殼外部,並在聲學上耦合到所述第一接收器,所述第二接收器產生高頻聲音。
17.如權利要求16的助聽器,還包括連接在所述助聽器的耳鉤和耳模之間的耳模管道,所述耳模管道在聲學上連接到所述聲音管道,所述第二接收器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耳模管道內。
18.如權利要求17的助聽器,其中,所述第二接收器位於所述耳模管道內,使得所述第一接收器產成的低頻聲音在所述第二接收器周圍傳播,並與所述第二接收器產生的所述高頻聲音組合。
19.如權利要求17的助聽器,其中,所述第二接收器具有基本上為圓柱形的形狀,並且具有穿過所述第二接收器的通道,所述第二接收器定位於所述耳模管道中以緊挨著所述耳模管道的內壁,所述第一接收器產生的所述低頻聲音經過所述通道而與所述第二接收器產生的所述高頻聲音組合。
全文摘要
具有兩個在物理上分離的接收器的助聽器,一個接收器輸出低頻(LF)聲音,另一個輸出高頻(HF)聲音。LF接收器的輸出端連接到管道,HF接收器插入在該管道內。LF聲音在HF接收器周圍流動(HF接收器包括支座,以將HF接收器與管道內壁隔開),或通過HF接收器中的通道流動。在HF接收器的輸出端處,LF和HF聲音組合以形成聲學信號傳送到耳道。LF接收器在聲順、失真、共振頻率和輸出這些方面被優化。其定向選擇為降低助聽器總體尺寸。該HF接收器更小,並放置在遠離麥克風的位置,降低反饋影響,並可以具有圓柱形或矩形形狀。
文檔編號H04R25/00GK101094541SQ20071013799
公開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19日
發明者A·Z·范哈爾特倫 申請人:聲揚荷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