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與流程
2023-09-15 02:20:01 1

本發明涉及植物栽培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
背景技術:
黃瓜為中國各地夏季主要菜蔬之一,黃瓜皮脆肉厚,含水分較多,口感脆爽清甜,瓜香濃鬱,可直接新鮮食用,一直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黃瓜味甘,甜、性涼、苦、無毒,入脾、胃和大腸,具有除熱,利水利尿,清熱解毒的功效。莖藤藥用,能消炎、祛痰、鎮痙。
黃瓜喜歡溫暖的氣候,通過搭建大棚,在寒冷的季節也能種植黃瓜,但大棚隔絕了雨水,而黃瓜需水量大,生長適宜的土壤溼度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過多,土壤溼度為60-70%,結果期必須供給充足的水分,土壤溼度為80-90%。黃瓜喜溼而不耐澇,現有的黃瓜種植過程中,缺乏科學有效的水肥灌溉方法,易導致土壤溼度較低或積水,影響黃瓜的產量和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其通過水肥灌溉裝置向黃瓜苗施入水分和肥料,能合理控制水分和肥料的施入量,既有利於黃瓜的生長,又能避免浪費水和肥料。
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包括:
A、定植前20-30天覆蓋大棚膜,在大棚內整地作壟,壟高30-35cm,壟寬45-55cm,壟長10-20m,相鄰兩壟之間的距離為1-1.5m,在壟上每隔1.4-2m開設種植坑,之後進行棚室消毒;
B、將黃瓜幼苗移栽至種植坑內,澆定根水至土壤的含水率為60-70%,之後覆蓋塑料薄膜;
C、在兩壟之間設置水肥灌溉裝置,其中,所述水肥灌溉裝置包括:
儲水槽,其為頂部敞開的長方體形,所述儲水槽沿壟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儲水槽沿其寬度方向的兩個側壁上分別從頂部朝下間隔設置有多個第一凹槽和多個第一通孔,所述多個第一凹槽與所述多個第一通孔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儲水槽的寬度方向貫穿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通孔的底部與所述儲水槽的底部的內壁齊平,所述第一凹槽為長方體形或圓柱體形,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於所述儲水槽的深度,所述儲水槽沿其寬度方向的兩個側壁的兩端分別從頂部朝下設置有一個第二凹槽和一個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三凹槽連通,所述第二凹槽為圓柱體形,所述第三凹槽位於所述第二凹槽的外側;
兩個控水裝置,所述儲水槽沿其寬度方向的兩個側壁上均設置有一個控水裝置,所述控水裝置包括:
橫杆,其沿水平方向設置在與其相對應的儲水槽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的上方;
多根插杆,其與儲水槽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上的第一凹槽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插杆為長方體形或圓柱體形,所述插杆的頂部與所述橫杆固定連接,所述插杆插入與其相對應的第一凹槽中,所述插杆的橫截面的尺寸與所述第一凹槽的橫截面的尺寸相同;
兩根支撐杆,每個第二凹槽對應一根支撐杆,所述支撐杆為圓柱體形,且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支撐杆的頂部穿過所述橫杆,所述支撐杆上設置有一個圓環,所述圓環的內徑與所述支撐杆的外徑相等,所述圓環穿設在所述支撐杆上,並與所述支撐杆固定連接,所述橫杆擱置在所述圓環上,所述支撐杆上設置有一個凸起,所述凸起設置為:當所述支撐杆在所述第二凹槽中上下移動時,所述凸起能在所述第三凹槽中上下移動,當所述凸起擱置在所述儲水槽的側壁上時,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儲水槽的內部連通,當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第三凹槽中時,所述插杆封住所述第一通孔;
多根水管,其與儲水槽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上的第一通孔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水管的一端與所述儲水槽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固定連接,且與所述第一通孔連通,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向下傾斜,且朝向一根黃瓜幼苗。
優選的是,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支撐杆的外徑與所述第二凹槽的直徑相等。
優選的是,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插杆為長方體形。
優選的是,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儲水槽的中部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一塊隔板,所述隔板為方形,所述隔板與所述儲水槽固定連接,所述隔板將所述儲水槽的內部分割成兩個腔室。
優選的是,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橫杆為長方體形。
優選的是,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當所述凸起擱置在所述儲水槽的側壁上時,所述插杆的底部與所述第一通孔的頂部齊平。
優選的是,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每隔2-3天,通過水肥灌溉裝置向黃瓜苗施水,使土壤的水分含量為60-90%。
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水肥灌溉裝置向黃瓜苗施入水分和肥料,能合理控制水分和肥料的施入量,既有利於黃瓜的生長,又能避免水和肥料的浪費。
本發明提供的水肥灌溉裝置可在幼苗生長的不同階段為幼苗提供水分和肥料,操作簡單,提高了勞動效率。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徵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水肥灌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的控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的儲水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發明所述的儲水槽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所述的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需要說明的是,下述實施方案中所述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所述試劑和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途徑獲得;在本發明的描述中,術語「橫向」、「縱向」、「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並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5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包括:
A、定植前20天覆蓋大棚頂部的膜,在大棚內整地作壟100,壟100高30cm,壟100寬45cm,壟100長10m,將常規的很長的大壟100隔開,改成長度較小的小壟100,長度變短,且相隔一定距離,方便人行走,相鄰兩壟100之間的距離為1m,間距還可適當地大一點,這樣方便在兩壟100之間設置水肥灌溉裝置,在壟100上每隔1.4m開設種植坑,之後進行棚室消毒;棚室消毒為現有的常規消毒方式,例如,消毒可使用敵敵畏200毫升,加入硫磺1.5公斤,與鋸末混勻點燃,悶棚1天,可有效地殺死棚內的病蟲卵。對於根結線蟲較厲害的的棚室,還可以畝施石灰氮80公斤,充分混勻。
B、將黃瓜幼苗移栽至種植坑內,澆定根水至土壤的含水率為60%,之後覆蓋塑料薄膜;
C、在兩壟100之間設置水肥灌溉裝置,其中,所述水肥灌溉裝置包括:
儲水槽110,其為頂部敞開的長方體形,所述儲水槽110沿壟100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兩個側壁(圖1中的前後兩個側壁)上分別從頂部朝下間隔設置有多個第一凹槽111和多個第一通孔112,所述多個第一凹槽111與所述多個第一通孔112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第一通孔112沿所述儲水槽110的寬度方向貫穿所述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通孔112的底部與所述儲水槽110的底部的內壁齊平,所述第一凹槽111為長方體形或圓柱體形,所述第一凹槽111的深度大於所述儲水槽110的深度,所述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兩個側壁的兩端分別從頂部朝下設置有一個第二凹槽113和一個第三凹槽114,所述第二凹槽113與所述第三凹槽114連通,所述第二凹槽113為圓柱體形,所述第三凹槽114位於所述第二凹槽113的外側;
兩個控水裝置,所述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兩個側壁上均設置有一個控水裝置,單看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上的控水裝置,所述控水裝置包括:
橫杆120,其沿水平方向設置在與其相對應的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的上方;
多根插杆130,其與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上的第一凹槽111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插杆130為長方體形或圓柱體形,所述插杆130的頂部與所述橫杆120固定連接,所述插杆130插入與其相對應的第一凹槽111中,所述插杆130的橫截面的尺寸與所述第一凹槽111的橫截面的尺寸相同;
兩根支撐杆140,每個第二凹槽113對應一根支撐杆140,所述支撐杆140為圓柱體形,且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支撐杆140的頂部穿過所述橫杆120,所述支撐杆140上設置有一個圓環141,所述圓環141的內徑與所述支撐杆140的外徑相等,所述圓環141穿設在所述支撐杆140上,並與所述支撐杆140固定連接,所述橫杆120擱置在所述圓環141上,所述支撐杆140上設置有一個凸起142,所述凸起142設置為:當所述支撐杆140在所述第二凹槽113中上下移動時,所述凸起142能在所述第三凹槽114中上下移動,當所述凸起142擱置在所述儲水槽110的側壁上時,所述第一通孔112與所述儲水槽110的內部連通,當所述凸起142插入所述第三凹槽114中時,所述插杆130封住所述第一通孔112;
多根水管150,其與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上的第一通孔112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水管150的一端與所述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固定連接,且與所述第一通孔112連通,所述水管150的另一端向下傾斜,且朝向一根黃瓜幼苗。
本方案提供的提高大棚黃瓜產量的種植方法中,通過水肥灌溉裝置向黃瓜苗施入水分和液體肥料,能合理控制水分和液體肥料的施入量,既有利於黃瓜的生長,又能避免水和肥料的浪費,使用時只是改變了水和肥料的施用模式,並不改變水和肥料的合理用量。例如,常規方式是直接將水灑入黃瓜苗根部,現在只是將水通過水肥灌溉裝置施入黃瓜苗根部。常規方式是將肥料撒入黃瓜苗根部,現在只是將固體肥料溶於水或將液體肥料通過水肥灌溉裝置施入黃瓜苗根部。水分的施入量根據不同時期黃瓜苗的生長所適宜的土壤溼度確定,勤施水,以使土壤達到適宜的溼度。儲水槽110中水和肥料的加入量根據水肥灌溉裝置對應的黃瓜苗的數量進行確定。
水肥灌溉裝置開始使用時,四個凸起142分別插入四個所述第三凹槽114中,插杆130封住第一通孔112,儲水槽110的側壁封閉,根據黃瓜苗的數量確定需要灌溉的水或液體肥料的總量,將其加入儲水槽110中,加完後,同時向上移動兩根橫杆120,四根支撐杆140向上,使四個凸起142擱置在所述儲水槽110的側壁上,所述第一通孔112與所述儲水槽110的內部連通,將水或液體肥料導入土壤中。通過水肥灌溉裝置向土壤中導入液體肥料後,可用少量水衝洗儲水槽110,使肥料都施入土壤中。這樣能保證每根水管150中出水量相同。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支撐杆140的外徑與所述第二凹槽113的直徑相等。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插杆130為長方體形。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儲水槽110的中部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一塊隔板160,所述隔板160為方形,所述隔板160與所述儲水槽110固定連接,所述隔板160將所述儲水槽110的內部分割成兩個腔室。這樣將水或液體肥料加入儲水槽110中,加完後,可單個向上移動支撐杆140,使兩個凸起142擱置在所述儲水槽110的側壁上,所述第一通孔112與所述儲水槽110的內部連通,將水或液體肥料導入土壤中。這樣只需要兩個人同時操作即可。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橫杆120為長方體形。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當所述凸起142擱置在所述儲水槽110的側壁上時,所述插杆130的底部與所述第一通孔112的頂部齊平。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每隔2天,通過水肥灌溉裝置向黃瓜苗施水,使土壤的水分含量為60%。
實施例2
如圖1至圖5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包括:
A、定植前30天覆蓋大棚頂部的膜,在大棚內整地作壟100,壟100高35cm,壟100寬55cm,壟100長20m,將常規的很長的大壟100隔開,改成長度較小的小壟100,長度變短,且相隔一定距離,方便人行走,相鄰兩壟100之間的距離為1.5m,間距還可適當地大一點,這樣方便在兩壟100之間設置水肥灌溉裝置,在壟100上每隔2m開設種植坑,之後進行棚室消毒;棚室消毒為現有的常規消毒方式,例如,消毒可使用敵敵畏200毫升,加入硫磺2公斤,與鋸末混勻點燃,悶棚2天,可有效地殺死棚內的病蟲卵。對於根結線蟲較厲害的的棚室,還可以畝施石灰氮80公斤,充分混勻。
B、將黃瓜幼苗移栽至種植坑內,澆定根水至土壤的含水率為70%,之後覆蓋塑料薄膜;
C、在兩壟100之間設置水肥灌溉裝置,其中,所述水肥灌溉裝置包括:
儲水槽110,其為頂部敞開的長方體形,所述儲水槽110沿壟100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兩個側壁(圖1中的前後兩個側壁)上分別從頂部朝下間隔設置有多個第一凹槽111和多個第一通孔112,所述多個第一凹槽111與所述多個第一通孔112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第一通孔112沿所述儲水槽110的寬度方向貫穿所述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通孔112的底部與所述儲水槽110的底部的內壁齊平,所述第一凹槽111為長方體形或圓柱體形,所述第一凹槽111的深度大於所述儲水槽110的深度,所述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兩個側壁的兩端分別從頂部朝下設置有一個第二凹槽113和一個第三凹槽114,所述第二凹槽113與所述第三凹槽114連通,所述第二凹槽113為圓柱體形,所述第三凹槽114位於所述第二凹槽113的外側;
兩個控水裝置,所述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兩個側壁上均設置有一個控水裝置,單看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上的控水裝置,所述控水裝置包括:
橫杆120,其沿水平方向設置在與其相對應的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的上方;
多根插杆130,其與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上的第一凹槽111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插杆130為長方體形或圓柱體形,所述插杆130的頂部與所述橫杆120固定連接,所述插杆130插入與其相對應的第一凹槽111中,所述插杆130的橫截面的尺寸與所述第一凹槽111的橫截面的尺寸相同;
兩根支撐杆140,每個第二凹槽113對應一根支撐杆140,所述支撐杆140為圓柱體形,且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支撐杆140的頂部穿過所述橫杆120,所述支撐杆140上設置有一個圓環141,所述圓環141的內徑與所述支撐杆140的外徑相等,所述圓環141穿設在所述支撐杆140上,並與所述支撐杆140固定連接,所述橫杆120擱置在所述圓環141上,所述支撐杆140上設置有一個凸起142,所述凸起142設置為:當所述支撐杆140在所述第二凹槽113中上下移動時,所述凸起142能在所述第三凹槽114中上下移動,當所述凸起142擱置在所述儲水槽110的側壁上時,所述第一通孔112與所述儲水槽110的內部連通,當所述凸起142插入所述第三凹槽114中時,所述插杆130封住所述第一通孔112;
多根水管150,其與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上的第一通孔112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水管150的一端與所述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固定連接,且與所述第一通孔112連通,所述水管150的另一端向下傾斜,且朝向一
根黃瓜幼苗。
本方案提供的提高大棚黃瓜產量的種植方法中,通過水肥灌溉裝置向黃瓜苗施入水分和液體肥料,能合理控制水分和液體肥料的施入量,既有利於黃瓜的生長,又能避免水和肥料的浪費,使用時只是改變了水和肥料的施用模式,並不改變水和肥料的合理用量。例如,常規方式是直接將水灑入黃瓜苗根部,現在只是將水通過水肥灌溉裝置施入黃瓜苗根部。常規方式是將肥料撒入黃瓜苗根部,現在只是將固體肥料溶於水或將液體肥料通過水肥灌溉裝置施入黃瓜苗根部。水分的施入量根據不同時期黃瓜苗的生長所適宜的土壤溼度確定,勤施水,以使土壤達到適宜的溼度。儲水槽110中水和肥料的加入量根據水肥灌溉裝置對應的黃瓜苗的數量進行確定。
水肥灌溉裝置開始使用時,四個凸起142分別插入四個所述第三凹槽114中,插杆130封住第一通孔112,儲水槽110的側壁封閉,根據黃瓜苗的數量確定需要灌溉的水或液體肥料的總量,將其加入儲水槽110中,加完後,同時向上移動兩根橫杆120,四根支撐杆140向上,使四個凸起142擱置在所述儲水槽110的側壁上,所述第一通孔112與所述儲水槽110的內部連通,將水或液體肥料導入土壤中。通過水肥灌溉裝置向土壤中導入液體肥料後,可用少量水衝洗儲水槽110,使肥料都施入土壤中。這樣能保證每根水管150中出水量相同。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支撐杆140的外徑與所述第二凹槽113的直徑相等。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插杆130為長方體形。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儲水槽110的中部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一塊隔板160,所述隔板160為方形,所述隔板160與所述儲水槽110固定連接,所述隔板160將所述儲水槽110的內部分割成兩個腔室。這樣將水或液體肥料加入儲水槽110中,加完後,可單個向上移動支撐杆140,使兩個凸起142擱置在所述儲水槽110的側壁上,所述第一通孔112與所述儲水槽110的內部連通,將水或液體肥料導入土壤中。這樣只需要兩個人同時操作即可。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橫杆120為長方體形。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當所述凸起142擱置在所述儲水槽110的側壁上時,所述插杆130的底部與所述第一通孔112的頂部齊平。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每隔3天,通過水肥灌溉裝置向黃瓜苗施水,使土壤的水分含量為90%。
實施例3
如圖1至圖5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包括:
A、定植前25天覆蓋大棚頂部的膜,在大棚內整地作壟100,壟100高32cm,壟100寬50cm,壟100長15m,將常規的很長的大壟100隔開,改成長度較小的小壟100,長度變短,且相隔一定距離,方便人行走,相鄰兩壟100之間的距離為1.7m,間距還可適當地大一點,這樣方便在兩壟100之間設置水肥灌溉裝置,在壟100上每隔1.7m開設種植坑,之後進行棚室消毒;棚室消毒為現有的常規消毒方式,例如,消毒可使用敵敵畏200毫升,加入硫磺1.7公斤,與鋸末混勻點燃,悶棚2天,可有效地殺死棚內的病蟲卵。對於根結線蟲較厲害的的棚室,還可以畝施石灰氮80公斤,充分混勻。
B、將黃瓜幼苗移栽至種植坑內,澆定根水至土壤的含水率為65%,之後覆蓋塑料薄膜;
C、在兩壟100之間設置水肥灌溉裝置,其中,所述水肥灌溉裝置包括:
儲水槽110,其為頂部敞開的長方體形,所述儲水槽110沿壟100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兩個側壁(圖1中的前後兩個側壁)上分別從頂部朝下間隔設置有多個第一凹槽111和多個第一通孔112,所述多個第一凹槽111與所述多個第一通孔112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第一通孔112沿所述儲水槽110的寬度方向貫穿所述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通孔112的底部與所述儲水槽110的底部的內壁齊平,所述第一凹槽111為長方體形或圓柱體形,所述第一凹槽111的深度大於所述儲水槽110的深度,所述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兩個側壁的兩端分別從頂部朝下設置有一個第二凹槽113和一個第三凹槽114,所述第二凹槽113與所述第三凹槽114連通,所述第二凹槽113為圓柱體形,所述第三凹槽114位於所述第二凹槽113的外側;
兩個控水裝置,所述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兩個側壁上均設置有一個控水裝置,單看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上的控水裝置,所述控水裝置包括:
橫杆120,其沿水平方向設置在與其相對應的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的上方;
多根插杆130,其與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上的第一凹槽111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插杆130為長方體形或圓柱體形,所述插杆130的頂部與所述橫杆120固定連接,所述插杆130插入與其相對應的第一凹槽111中,所述插杆130的橫截面的尺寸與所述第一凹槽111的橫截面的尺寸相同;
兩根支撐杆140,每個第二凹槽113對應一根支撐杆140,所述支撐杆140為圓柱體形,且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支撐杆140的頂部穿過所述橫杆120,所述支撐杆140上設置有一個圓環141,所述圓環141的內徑與所述支撐杆140的外徑相等,所述圓環141穿設在所述支撐杆140上,並與所述支撐杆140固定連接,所述橫杆120擱置在所述圓環141上,所述支撐杆140上設置有一個凸起142,所述凸起142設置為:當所述支撐杆140在所述第二凹槽113中上下移動時,所述凸起142能在所述第三凹槽114中上下移動,當所述凸起142擱置在所述儲水槽110的側壁上時,所述第一通孔112與所述儲水槽110的內部連通,當所述凸起142插入所述第三凹槽114中時,所述插杆130封住所述第一通孔112;
多根水管150,其與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上的第一通孔112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水管150的一端與所述儲水槽110沿其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固定連接,且與所述第一通孔112連通,所述水管150的另一端向下傾斜,且朝向一根黃瓜幼苗。
本方案提供的提高大棚黃瓜產量的種植方法中,通過水肥灌溉裝置向黃瓜苗施入水分和液體肥料,能合理控制水分和液體肥料的施入量,既有利於黃瓜的生長,又能避免水和肥料的浪費,使用時只是改變了水和肥料的施用模式,並不改變水和肥料的合理用量。例如,常規方式是直接將水灑入黃瓜苗根部,現在只是將水通過水肥灌溉裝置施入黃瓜苗根部。常規方式是將肥料撒入黃瓜苗根部,現在只是將固體肥料溶於水或將液體肥料通過水肥灌溉裝置施入黃瓜苗根部。水分的施入量根據不同時期黃瓜苗的生長所適宜的土壤溼度確定,勤施水,以使土壤達到適宜的溼度。儲水槽110中水和肥料的加入量根據水肥灌溉裝置對應的黃瓜苗的數量進行確定。
水肥灌溉裝置開始使用時,四個凸起142分別插入四個所述第三凹槽114中,插杆130封住第一通孔112,儲水槽110的側壁封閉,根據黃瓜苗的數量確定需要灌溉的水或液體肥料的總量,將其加入儲水槽110中,加完後,同時向上移動兩根橫杆120,四根支撐杆140向上,使四個凸起142擱置在所述儲水槽110的側壁上,所述第一通孔112與所述儲水槽110的內部連通,將水或液體肥料導入土壤中。通過水肥灌溉裝置向土壤中導入液體肥料後,可用少量水衝洗儲水槽110,使肥料都施入土壤中。這樣能保證每根水管150中出水量相同。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支撐杆140的外徑與所述第二凹槽113的直徑相等。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插杆130為長方體形。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儲水槽110的中部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一塊隔板160,所述隔板160為方形,所述隔板160與所述儲水槽110固定連接,所述隔板160將所述儲水槽110的內部分割成兩個腔室。這樣將水或液體肥料加入儲水槽110中,加完後,可單個向上移動支撐杆140,使兩個凸起142擱置在所述儲水槽110的側壁上,所述第一通孔112與所述儲水槽110的內部連通,將水或液體肥料導入土壤中。這樣只需要兩個人同時操作即可。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所述橫杆120為長方體形。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當所述凸起142擱置在所述儲水槽110的側壁上時,所述插杆130的底部與所述第一通孔112的頂部齊平。
所述的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黃瓜的方法中,每隔3天,通過水肥灌溉裝置向黃瓜苗施水,使土壤的水分含量為75%。
儘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並不僅僅限於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於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於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範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並不限於特定的細節和這裡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