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墜電梯的製作方法
2023-09-09 21:17:20 3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梯,尤其涉及一種防墜電梯。
背景技術:
目前,電梯在高層建築中廣泛使用,電梯的安全性能成為了最受重視的電梯性能之一。現有的電梯在運行中,可能因鋼絲繩斷裂、曳引力不足或鋼絲繩與曳引輪繩槽的發生滑動而引起電梯失速,極易導致安全事故。現有的電梯防墜設備大多採用限速器、安全鉗以及轎廂緩衝器。但現有的防墜裝置及電控設備也經常發生失靈現象,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墜電梯,能夠在現有電梯防墜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電梯的防墜性能,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本發明採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防墜電梯,包括設置在電梯井內的t形電梯導軌和轎廂,轎廂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電梯導軌相匹配的轎廂導靴,電梯井上部機房內設置有由曳引機驅動的曳引輪,曳引機通過曳引輪驅動曳引鋼絲繩,曳引鋼絲繩的兩端分別與轎廂和對重裝置連接,電梯井上部機房內還設置有限速器,電梯井底部設置有脹繩輪,限速器鋼絲繩經限速器繩輪和脹繩輪形成閉環,轎廂兩側底部設置有安全鉗,限速器鋼絲繩通過連杆與安全鉗連接,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設置在轎廂上的勾持支撐裝置和勾持支撐激發裝置,以及設置在電梯井兩側側壁上的掛拽機構和支撐孔;
所述的勾持支撐裝置包括右側勾持支撐子機構和左側勾持支撐子機構;
所述的右側勾持支撐子機構包括右側帶鉤掛杆、右側固定軸、右側傳動杆、右側支撐杆和右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轎廂頂面右側的前部、中部和後部分別設置有右側第一支座、右側第二支座和右側第三支座,右側固定軸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右側第一支座和右側第二支座內,右側帶鉤掛杆的底部通過右側第一軸承與右側固定軸轉動連接,右側帶鉤掛杆前側的右側固定軸上還設置有右側帶鉤掛杆扭簧,右側帶鉤掛杆扭簧的第一活動端與右側固定軸固定,右側帶鉤掛杆扭簧的第二活動端與右側帶鉤掛杆底部前側表面設置的右側帶鉤掛杆扭簧卡塊固定,且右側帶鉤掛杆扭簧驅動右側帶鉤掛杆以右側固定軸為旋轉軸朝轎廂右側運動;右側帶鉤掛杆後側表面固定有棘爪固定板,棘爪固定板左右兩側分別鉸接設置有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右側固定軸穿過棘爪固定板且位於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之間;位於右側固定軸下方的右側傳動杆依次設置在右側第一支座、右側第二支座和右側第三支座內,且分別通過右側第二軸承、右側第三軸承和右側第四軸承與右側第一支座、右側第二支座和右側第三支座轉動連接,位於棘爪固定板下方的右側傳動杆上固定有棘輪,棘輪下方的轎廂頂面設置有與棘輪配合的右側止回棘爪,右側止回棘爪的轉動軸上設置有右側止回棘爪扭簧,右側止回棘爪扭簧驅動右側止回棘爪頂部向左側運動,右側傳動杆的後端與右側支撐杆的前端一體連接,右側支撐杆的後端設置有電梯井側壁支撐板;右側激發機構包括右側帶鉤掛杆支板、右側頂板以及右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右側帶鉤掛杆支板水平設置在右側帶鉤掛杆的右側面,右側頂板通過右側頂板轉動支座設置在轎廂頂面右側,且位於電梯導軌左側,右側頂板的左端上表面設置有右側支杆,位於右側頂板轉動支座右側的轎廂頂面設置有處於拉伸狀態的右側頂板彈簧,右側頂板彈簧的下端與轎廂頂面固定,右側頂板彈簧的上端與右側頂板固定,右側頂板的右端突出於轎廂右側面,且右側頂板的右端下表面設置有右側楔形塊壓板;右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包括上下開口的右側梯形固定殼體,右側梯形固定殼體內設置有右側前楔塊和右側後楔塊,右側梯形固定殼體的前側斜面和後側斜面分別開設有右側前楔塊滑槽和右側後楔塊滑槽,右側前楔塊的斜面靠近右側梯形固定殼體的前側斜面設置,且右側前楔塊的斜面上設置有右側前楔塊滑塊,右側前楔塊滑塊位於右側前楔塊滑槽內,右側後楔塊的斜面靠近右側梯形固定殼體的後側斜面設置,且右側後楔塊的斜面上設置有右側後楔塊滑塊,右側後楔塊滑塊位於右側後楔塊滑槽內,右側的t形電梯導軌位於右側梯形固定殼體內,且右側的t形電梯導軌的夾持軌位於右側前楔塊和右側後楔塊之間,當右側前楔塊和右側後楔塊在重力作用下位於最低端且右側頂板處於水平狀態時,右側楔形塊壓板與右側前楔塊和右側後楔塊端面接觸;
所述的左側勾持支撐子機構與右側勾持支撐子機構結構相同且對稱設置在轎廂頂面左右兩側,主要包括左側帶鉤掛杆、左側固定軸、左側傳動杆、左側支撐杆和左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左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包括上下開口的左側梯形固定殼體、左側前楔塊和左側後楔塊;
所述的勾持支撐激發裝置包括左側勾持支撐激發子機構、右側勾持支撐激發子機構、聯動勾持支撐激發子機構、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和勾持支撐激發鋼絲繩;左側勾持支撐激發子機構包括左側定滑輪支架,左側定滑輪支架設置在轎廂頂面左側,左側定滑輪支架上設置有左側定滑輪;右側勾持支撐激發子機構包括右側定滑輪支架,右側定滑輪支架設置在轎廂頂面右側,右側定滑輪支架上設置有右側定滑輪,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設置在左側定滑輪和右側定滑輪上;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的左端與左側楔塊提升鋼絲繩中部固定連接,左側楔塊提升鋼絲繩的兩端分別與左側前楔塊和左側後楔塊的上端面固定,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的右端與右側楔塊提升鋼絲繩的中部固定連接,右側楔塊提升鋼絲繩的兩端分別與右側前楔塊和右側後楔塊的上端面固定;聯動勾持支撐激發子機構包括聯動定滑輪支架,聯動定滑輪支架設置在轎廂中部,聯動定滑輪支架上設置有聯動定滑輪和位於聯動定滑輪下方兩側的兩個限位定滑輪,勾持支撐激發鋼絲繩的下端與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的中部連接,勾持支撐激發鋼絲繩的上端通過聯動定滑輪與限速器鋼絲繩固定,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的中部位於兩個限位定滑輪下部的滑輪槽內,且勾持支撐激發鋼絲繩的下端位於兩個限位定滑輪之間;
所述的掛拽機構包括多組從上至下依次固定在電梯井兩側側壁上的掛拽鋼纜支架和掛拽鋼纜,掛拽鋼纜支架上固定有掛拽鋼纜;
所述的支撐孔從上至下依次開設在電梯井兩側側壁上。
所述的右側帶鉤掛杆支板採用t形支板,t形支板分為連接板和支撐板,連接板的左端與右側帶鉤掛杆的右側面固定,連接板的右端與支撐板固定;右側頂板的左端上表面前後兩端分別設置有右前側支杆和右後側支杆,右前側支杆和右後側支杆的兩端端面分別與支撐板的前後兩端底面接觸。
所述的右側棘爪固定板上分別設置有右側第一棘爪扭簧和右側第二棘爪扭簧,右側第一棘爪扭簧和右側第二棘爪扭簧分別驅動右側第一棘爪和右側第二棘爪向轎廂右側運動,右側第一棘爪扭簧和右側第二棘爪扭簧處於正常狀態且右側第一棘爪和右側第二棘爪未接觸棘輪時,右側第一棘爪和右側第二棘爪豎直向下。
所述的右側帶鉤掛杆的頂部彎鉤處設置有防脫鉤裝置。
所述的支撐孔採用方孔,支撐孔的長度及寬度分別大於電梯井側壁支撐板對應的長度和寬度。
所述的電梯井側壁支撐板從上至下開設有卡槽,卡槽頂部的電梯井側壁支撐板的表面設置有活動擋板,活動擋板的鉸接端通過活動擋板轉軸與電梯井側壁支撐板鉸接,活動擋板與電梯井側壁支撐板之間通過彈性裝置連接,活動擋板活動端上方的電梯井側壁支撐板的表面設置有擋柱,彈性裝置驅動活動擋板活動端向擋柱方向運動;支撐孔內垂直於電梯井側壁設置有電梯井側壁支撐板卡柱,電梯井側壁支撐板卡柱的直徑與卡槽的槽寬相匹配。
所述的卡槽上部槽寬大於下部槽寬。
所述轎廂的頂面、左側面、右側面和後側面設置有多組相互連接的加強連接板,右側第一支座、右側第二支座、右側第三支座和右側梯形固定殼體均設置在加強連接板。
所述的掛拽鋼纜支架採用水平設置且開口向外的u形掛拽鋼纜支架,u形掛拽鋼纜支架底部固定在電梯井側壁上,u形掛拽鋼纜支架的兩個伸出端上對稱設置有兩個緩衝液壓缸,兩個緩衝液壓缸的活塞杆均朝向轎廂一側設置,每個緩衝液壓缸靠近轎廂一側還設置有掛拽鋼纜定滑輪支架,掛拽鋼纜定滑輪支架上設置有掛拽鋼纜定滑輪,掛拽鋼纜定滑輪上方設置有掛拽鋼纜限位滑輪,掛拽鋼纜的兩端分別通過對應的掛拽鋼纜定滑輪與緩衝液壓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
兩個定滑輪支架之間的掛拽鋼纜上設置有硬質管狀的防滑層。
本發明採用純機械式防墜設計,有效避免了因電控設備或現有防墜設備發生故障所引發的電梯失速墜落現象。本發明通過設計特殊結構的勾持支撐子機構,利用右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實現第一道防墜功能,並通過右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驅動帶鉤掛杆,配合電梯井兩側側壁上的掛拽機構電梯井兩側側壁上的掛拽機構實現第二道防墜功能,同時再由帶鉤掛杆驅動右側支撐杆,配合設置在電梯井兩側側壁上支撐孔實現第三道防墜功能。帶鉤掛杆與支撐杆之間還特殊設計有連接驅動結構,帶鉤掛杆的任何方向與角度的擺動將進一步驅動兩側的支撐杆頂緊支撐孔,加強防墜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轎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右側勾持支撐子機構與轎廂的連接關係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右側勾持支撐子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右側帶鉤掛杆、右側固定軸、右側傳動杆和右側支撐杆的連接關係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右側第一棘爪、右側第二棘爪與棘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右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掛拽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電梯井側壁支撐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以詳細的描述:
如圖1至圖8所述,本發明所述的防墜電梯,包括設置在電梯井內的t形電梯導軌1和轎廂2,轎廂2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電梯導軌1相匹配的轎廂2導靴,電梯井上部機房內設置有由曳引機驅動的曳引輪,曳引機通過曳引輪驅動曳引鋼絲繩,曳引鋼絲繩的兩端分別與轎廂2和對重裝置連接,電梯井上部機房內還設置有限速器,電梯井底部設置有脹繩輪,限速器鋼絲繩3經限速器繩輪和脹繩輪形成閉環,轎廂2兩側底部設置有安全鉗,限速器鋼絲繩3通過連杆與安全鉗連接,上述結構為電梯的常規結構,在此不再贅述。本發明在現有電梯的基礎上,還在轎廂2上設置有勾持支撐裝置和勾持支撐激發裝置,以及設置在電梯井兩側側壁上的掛拽機構和支撐孔。
本發明所述的勾持支撐裝置包括右側勾持支撐子機構和左側勾持支撐子機構。
右側勾持支撐子機構包括右側帶鉤掛杆4、右側固定軸5、右側傳動杆6、右側支撐杆7和右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8,轎廂2頂面右側的前部、中部和後部分別設置有右側第一支座9、右側第二支座10和右側第三支座11,右側固定軸5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右側第一支座9和右側第二支座10內,右側帶鉤掛杆4的底部通過右側第一軸承12與右側固定軸5轉動連接,右側帶鉤掛杆4前側的右側固定軸5上還設置有右側帶鉤掛杆扭簧13,右側帶鉤掛杆扭簧13的第一活動端與右側固定軸5固定,右側帶鉤掛杆扭簧13的第二活動端與右側帶鉤掛杆4底部前側表面設置的右側帶鉤掛杆扭簧卡塊14固定,且右側帶鉤掛杆扭簧13驅動右側帶鉤掛杆4以右側固定軸5為旋轉軸朝轎廂2右側轉動;右側帶鉤掛杆4後側表面固定有右側棘爪固定板15,右側棘爪固定板15左右兩側分別鉸接設置有右側第一棘爪16和右側第二棘爪17,右側固定軸5穿過右側棘爪固定板15且位於右側第一棘爪16和右側第二棘爪17之間。為保證棘爪的及時復位,避免單純依靠重力復位所存在的隱患,本實施例中,右側棘爪固定板15上分別設置有右側第一棘爪扭簧18和右側第二棘爪扭簧19,右側第一棘爪扭簧18和右側第二棘爪扭簧19分別驅動右側第一棘爪16和右側第二棘爪17向轎廂2右側運動,右側第一棘爪扭簧18和右側第二棘爪扭簧19處於正常狀態且右側第一棘爪16和右側第二棘爪17未接觸棘輪23時,右側第一棘爪16和右側第二棘爪17豎直向下。位於右側固定軸5下方的右側傳動杆6依次設置在右側第一支座9、右側第二支座10和右側第三支座11內,且分別通過右側第二軸承20、右側第三軸承21和右側第四軸承22與右側第一支座9、右側第二支座10和右側第三支座11轉動連接,位於右側棘爪固定板15下方的右側傳動杆6上固定有棘輪23,棘輪23下方的轎廂2頂面設置有與棘輪23配合的右側止回棘爪63,右側止回棘爪63的轉動軸上設置有右側止回棘爪扭簧,右側止回棘爪扭簧驅動右側止回棘爪63頂部向左側運動,起到防止棘輪順時針運動的作用;右側傳動杆6的後端與右側支撐杆7的前端一體連接,右側支撐杆7的後端設置有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右側激發機構包括右側帶鉤掛杆支板、右側頂板25以及右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8,右側帶鉤掛杆支板水平設置在右側帶鉤掛杆4的右側面,右側頂板25通過右側頂板轉動支座26設置在轎廂2頂面右側,且位於電梯導軌1左側,右側頂板25的左端上表面設置有用於支撐右側帶鉤掛杆支板的右側支杆,位於右側頂板轉動支座26右側的轎廂2頂面設置有處於拉伸狀態的右側頂板彈簧27,右側頂板彈簧27的下端與轎廂2頂面固定,右側頂板彈簧27的上端與右側頂板25固定,右側頂板25的右端突出於電梯轎廂2右側面,且右側頂板25的右端下表面設置有右側楔形塊壓板28。本實施例中,為提高支撐穩定性和受力的平均,右側帶鉤掛杆支板採用t形支板,t形支板由連接板29和設置於連接板右端中部兩側的支撐板30形成t形,連接板29的左端與右側帶鉤掛杆4的右側面固定,連接板29的右端與支撐板30固定;右側頂板25的左端上表面前後兩端分別設置有右前側支杆31和右後側支杆32,右前側支杆31和右後側支杆32的兩端端面分別與支撐板30的前後兩端底面接觸。右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8包括上下開口的右側梯形固定殼體33,右側梯形固定殼體33內設置有右側前楔塊34和右側後楔塊35,右側梯形固定殼體33的前側斜面和後側斜面分別開設有右側前楔塊滑槽36和右側後楔塊滑槽37,右側前楔塊34的斜面靠近右側梯形固定殼體33的前側斜面設置,且右側前楔塊34的斜面上設置有右側前楔塊滑塊38,右側前楔塊滑塊38位於右側前楔塊滑槽36內,右側後楔塊35的斜面靠近右側梯形固定殼體33的後側斜面設置,且右側後楔塊35的斜面上設置有右側後楔塊滑塊39,右側後楔塊滑塊39位於右側後楔塊滑槽37內,右側的t形電梯導軌1位於右側梯形固定殼體33內,且右側的t形電梯導軌1的夾持軌40位於右側前楔塊34和右側後楔塊35之間,當右側前楔塊34和右側後楔塊35在重力作用下位於最低端且右側頂板25處於水平狀態時,右側楔形塊壓板28與右側前楔塊34和右側後楔塊35端面接觸;
左側勾持支撐子機構與右側勾持支撐子機構結構相同且對稱設置在轎廂2頂面左右兩側。左側勾持支撐子機構結構包括左側帶鉤掛杆41、左側固定軸、左側傳動杆43、左側支撐杆44和左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轎廂2頂面左側的前部、中部和後部分別設置有左側第一支座、左側第二支座和左側第三支座,左側固定軸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左側第一支座和左側第二支座內,左側帶鉤掛杆41的底部通過左側第一軸承與左側固定軸轉動連接,左側帶鉤掛杆41前側的左側固定軸上還設置有左側帶鉤掛杆41扭簧,左側帶鉤掛杆41扭簧的第一活動端與左側固定軸固定,左側帶鉤掛杆41扭簧的第二活動端與左側帶鉤掛杆41底部前側表面設置的左側帶鉤掛杆41扭簧卡塊固定,且左側帶鉤掛杆41扭簧驅動左側帶鉤掛杆41以左側固定軸為旋轉軸朝轎廂2左側轉動;左側帶鉤掛杆41後側表面固定有左側棘爪固定板,左側棘爪固定板左右兩側分別鉸接設置有左側第一棘爪和左側第二棘爪,左側固定軸穿過左側棘爪固定板且位於左側第一棘爪和左側第二棘爪之間。為保證棘爪的及時復位,避免單純依靠重力復位所存在的隱患,本實施例中,左側棘爪固定板上分別設置有左側第一棘爪扭簧和左側第二棘爪扭簧,左側第一棘爪扭簧和左側第二棘爪扭簧分別驅動左側第一棘爪和左側第二棘爪向轎廂2左側運動,左側第一棘爪扭簧和左側第二棘爪扭簧處於正常狀態且左側第一棘爪和左側第二棘爪未接觸棘輪時,左側第一棘爪和左側第二棘爪豎直向下。位於左側固定軸下方的左側傳動杆43依次設置在左側第一支座、左側第二支座和左側第三支座內,且分別通過左側第二軸承、左側第三軸承和左側第四軸承與左側第一支座、左側第二支座和左側第三支座轉動連接,位於左側棘爪固定板下方的左側傳動杆43上固定有棘輪,棘輪下方的轎廂2頂面設置有與棘輪配合的左側止回棘爪,左側止回棘爪的轉動軸上設置有左側止回棘爪扭簧,左側止回棘爪扭簧驅動左側止回棘爪頂部向右側運動,起到防止棘輪逆時針運動的作用;左側傳動杆43的後端與左側支撐杆44的前端一體連接,左側支撐杆44的後端設置有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左側激發機構包括左側帶鉤掛杆41支板、左側頂板以及左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左側帶鉤掛杆41支板水平設置在左側帶鉤掛杆41的左側面,左側頂板通過左側頂板轉動支座設置在轎廂2頂面左側,且位於電梯導軌1右側,左側頂板的右端上表面設置有左側支杆,位於左側頂板轉動支座左側的轎廂2頂面設置有處於拉伸狀態的左側頂板彈簧,左側頂板彈簧的下端與轎廂2頂面固定,左側頂板彈簧的上端與左側頂板固定,左側頂板的左端突出於電梯轎廂2左側面,且左側頂板的左端下表面設置有左側楔形塊壓板。本實施例中,為提高支撐穩定性和受力平均,左側帶鉤掛杆41支板採用t形支板,t形支板分為連接板29和支撐板30,連接板29的一端與左側帶鉤掛杆41的左側面固定,連接板29的另一端與支撐板30固定;左側頂板的右端上表面前後兩端分別設置有左前側支杆和左後側支杆,左前側支杆和左後側支杆的兩端端面分別與支撐板30的前後兩端底面接觸。左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包括上下開口的左側梯形固定殼體,左側梯形固定殼體內設置有左側前楔塊和左側後楔塊,左側梯形固定殼體的前側斜面和後側斜面分別開設有左側前楔塊滑槽和左側後楔塊滑槽,左側前楔塊的斜面靠近梯形固定殼體的前側斜面設置,且左側前楔塊的斜面上設置有左側前楔塊滑塊,左側前楔塊滑塊位於左側前楔塊滑槽內,左側後楔塊的斜面靠近梯形固定殼體的後側斜面設置,且左側後楔塊的斜面上設置有左側後楔塊滑塊,左側後楔塊滑塊位於左側後楔塊滑槽內,左側的t形電梯導軌1位於左側梯形固定殼體內,且左側的t形電梯導軌1的夾持軌40位於左側前楔塊和左側後楔塊之間,當左側前楔塊和左側後楔塊在重力作用下位於最低端且左側頂板處於水平狀態時,左側楔形塊壓板與左側前楔塊和左側後楔塊端面接觸;
勾持支撐激發裝置包括左側勾持支撐激發子機構、右側勾持支撐激發子機構、聯動勾持支撐激發子機構、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45和勾持支撐激發鋼絲繩46。
左側勾持支撐激發子機構包括左側定滑輪支架,左側定滑輪支架設置在轎廂2頂面左側,左側定滑輪支架上設置有左側定滑輪47。
右側勾持支撐激發子機構包括右側定滑輪支架,右側定滑輪支架設置在轎廂2頂面右側,右側定滑輪支架上設置有右側定滑輪48,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45設置在左側定滑輪47和右側定滑輪48上。
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45的左端與左側楔塊提升鋼絲繩中部固定連接,左側楔塊提升鋼絲繩的兩端分別與左側前楔塊和左側後楔塊的上端面固定,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45的右端與右側楔塊提升鋼絲繩49的中部固定連接,右側楔塊提升鋼絲繩49的兩端分別與右側前楔塊34和右側後楔塊35的上端面固定。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45與左側楔塊提升鋼絲繩和右側楔塊提升鋼絲繩49的中部固定連接,能夠保證左側前楔塊和左側後楔塊的受力平均及同步運動,以及右側前楔塊34和右側後楔塊35的受力平均及同步運動。聯動勾持支撐激發子機構包括聯動定滑輪支架,聯動定滑輪支架設置在轎廂2中部,聯動定滑輪支架上設置有聯動定滑輪50和位於聯動定滑輪50下方兩側的兩個限位定滑輪,勾持支撐激發鋼絲繩46的下端與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45通過連接環連接,勾持支撐激發鋼絲繩46的上端通過聯動定滑輪50與限速器鋼絲繩3固定。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45位於兩個限位定滑輪下部的滑輪槽內,且勾持支撐激發鋼絲繩46的下端位於兩個限位定滑輪之間,連接環的設置能夠保證左側楔塊提升鋼絲繩與右側楔塊提升鋼絲繩49的受力平均,兩個限位定滑輪能夠保證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45受力後兩端依然保持水平。
所述的掛拽機構包括多組從上至下依次固定在電梯井兩側側壁上的掛拽鋼纜支架和掛拽鋼纜55,掛拽鋼纜支架上固定有掛拽鋼纜55。
所述的支撐孔從上至下依次開設在電梯井兩側側壁上。本實施例中,支撐孔採用方孔,支撐孔的長度及寬度分別大於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對應的長度和寬度,便於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順利進入支撐孔內。
本發明在工作時,當轎廂2因鋼絲繩斷裂、曳引力不足或鋼絲繩與曳引輪繩槽的發生滑動而引起電梯失速下墜現象時,由於限速器鋼絲繩3停止與轎廂2的同步運動,將通過連杆驅動安全鉗動作。在限速器鋼絲繩3停止運動的同時,將驅動本發明中的左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和右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8,從而使左側帶鉤掛杆41和右側帶鉤掛杆4同時向轎廂2外側運動,同時由左側帶鉤掛杆41和右側帶鉤掛杆4分別實時驅動左側支撐杆44和右側支撐杆7同步向轎廂2外側運動,並使左側支撐杆44和右側支撐杆7後端設置的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進入到對應的支撐孔內。
以下以右側勾持支撐子機構為例,具體說明本發明的工作過程。
當電梯正常運行時,限速器鋼絲繩3與轎廂2的同步運動,此時右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8中的右側前楔塊34和右側後楔塊35將在重力作用下始終位於最低位置,在右側前楔塊滑塊38和右側後楔塊滑塊39的限位作用下,右側前楔塊34和右側後楔塊35隨轎廂2同步運動。由於右側頂板25的右端下表面設置的右側楔形塊壓板28與側前楔塊和右側後楔塊35端面接觸,右側頂板25處於水平狀態,此時,右側激發機構中的右側帶鉤掛杆支板、右側頂板25以及右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8處於平衡狀態,右側帶鉤掛杆4和右側支撐杆7均處於初始位置,能夠保證電梯正常運行不受影響。
當轎廂2因鋼絲繩斷裂、曳引力不足或鋼絲繩與曳引輪繩槽的發生滑動而引起電梯失速下墜現象時,限速器鋼絲繩3將停止與轎廂2的同步運動,在限速器鋼絲繩3停止運動的同時,將驅動本發明中的左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和右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8,由於轎廂2失速下墜後,右側前楔塊34和右側後楔塊35在重力作用下將隨轎廂2同步運動。而由於限速器鋼絲繩3停止運動,將扯動與其固定的勾持支撐激發鋼絲繩46,再由勾持支撐激發鋼絲繩46扯動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45,而電梯導軌夾持激發鋼絲繩45又通過連接環與右側楔塊提升鋼絲繩49連接,直接導致右側楔塊提升鋼絲繩49向上提升右側前楔塊34和右側後楔塊35,再加上右側前楔塊34和右側後楔塊35在重力作用下下墜,右側前楔塊34和右側後楔塊35與右側梯形固定殼體33將發生相對位移,並卡在右側梯形固定殼體33與t形電梯導軌1之間,通過第一種阻墜形式阻止與右側梯形固定殼體33固定的轎廂2繼續下墜,配合安全鉗同步進行防墜工作。
在右側前楔塊34和右側後楔塊35與右側梯形固定殼體33及轎廂2發生相對位移後,右側前楔塊34和右側後楔塊35相對轎廂2向上運動,將克服右側頂板彈簧27的下拉力並將右側楔形塊壓板28即右側頂板25的右端頂起。由於右側楔形塊壓板28與右側頂板轉動支座26轉動連接,右側楔形塊壓板28右端頂起升起的同時右側頂板25的左端下降,此時右側激發機構中的右側帶鉤掛杆支板、右側頂板25以及右側電梯導軌夾持激髮結構8的平衡狀態被打破,右前側支杆31和右後側支杆32對右側帶鉤掛杆支板的支撐作用消失,右側帶鉤掛杆4將在右側帶鉤掛杆扭簧13驅動下朝轎廂2右側轉動,右側帶鉤掛杆4的頂部彎鉤處將朝向固定在電梯井兩側側壁上的掛拽機構運動並最終掛在掛拽鋼纜55上,通過勾拽掛拽鋼纜55以第二種阻墜形式阻止轎廂2下墜。本實施例中,右側帶鉤掛杆4的頂部彎鉤處還可設置有防脫鉤裝置61,防止已經掛住的掛拽鋼纜55從右側帶鉤掛杆4的頂部彎鉤處脫離。防脫鉤裝置61可採用通過扭簧驅動的且與右側帶鉤掛杆4的頂部彎鉤處鉸接的掛鈎防脫板62,掛鈎防脫板62的活動端僅能向上運動,並在扭簧驅動復位後頂緊右側帶鉤掛杆4的頂部彎鉤處,不再繼續向下運動。
本實施例中,掛拽鋼纜支架採用水平設置且開口向外即朝向轎廂2的u形掛拽鋼纜支架51,u形掛拽鋼纜支架51底部固定在電梯井側壁上,為保證u形掛拽鋼纜支架51的穩定性,可在u形掛拽鋼纜支架51下部安裝支撐杆52。u形掛拽鋼纜支架51的兩個伸出端上對稱設置有兩個緩衝液壓缸53,兩個緩衝液壓缸53的活塞杆均朝向轎廂2一側設置,每個緩衝液壓缸53靠近轎廂2一側還設置有掛拽鋼纜定滑輪支架,掛拽鋼纜定滑輪支架上設置有掛拽鋼纜定滑輪54,掛拽鋼纜55的兩端分別通過對應的掛拽鋼纜定滑輪54然後與對應的緩衝液壓缸53的活塞杆端部固定。當右側帶鉤掛杆4的頂部彎鉤掛在掛拽鋼纜55上後,兩個緩衝液壓缸53能起到良好的柔性漸進式緩衝作用,儘量減小硬性瞬時緩衝給轎廂2內的乘坐人員帶來的傷害。同時,兩個緩衝液壓缸53的設置能夠配合後續棘輪23棘爪機構,進一步驅動右側支撐杆7向右側運動,起到二次頂緊加固的作用,詳見下文。為避免右側帶鉤掛杆4與掛拽鋼纜55過於光滑導致帶鉤掛杆前後擺動,兩個定滑輪支架之間的掛拽鋼纜55上設置有硬質管狀的防滑層。同時,為避免掛拽鋼纜55受力後從掛拽鋼纜定滑輪54中脫離,掛拽鋼纜定滑輪54上方可對應設置掛拽鋼纜限位滑輪,也可增加掛拽鋼纜定滑輪54的滑輪槽深度或在滑輪槽上方設置多個對應的限位銷。
在右側帶鉤掛杆4將在右側帶鉤掛杆扭簧13驅動下朝轎廂2右側轉動的同時,由於右側帶鉤掛杆4後側表面固定有右側棘爪固定板15,且右側棘爪固定板15左右兩側分別鉸接設置有右側第一棘爪16和右側第二棘爪17,在右側第一棘爪16和右側第二棘爪17與右側傳動杆6上固定的棘輪23的配合下,棘輪23將帶動右側傳動杆6逆時針單向轉動,此時與右側傳動杆6一體連接的右側支撐杆7的後端將朝轎廂2右側運動並進入到對應的支撐孔內,對轎廂2起到支撐作用,通過支撐以第三種阻墜形式阻止轎廂2下墜。
而當右側帶鉤掛杆4的頂部彎鉤掛在掛拽鋼纜55後,隨著轎廂2的繼續小幅度的下墜,右側帶鉤掛杆4頂部將在轎廂2下墜慣性的作用下向左側運動。右側帶鉤掛杆4向左側運動時,在右側第一棘爪16和右側第二棘爪17與右側傳動杆6上固定的棘輪23的配合下,棘輪23將繼續帶動右側傳動杆6逆時針單向轉動,從而驅動右側支撐杆7的後端繼續向轎廂2右側運動並頂緊支撐孔內壁,起到二次頂緊加固的作用。
為了進一步加強支撐孔與驅動右側支撐杆7的可靠支撐,本實施例中,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從上至下開設有卡槽56,卡槽56頂部的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的表面設置有活動擋板57,活動擋板57的鉸接端通過活動擋板轉軸58與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鉸接,活動擋板57與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之間通過彈性裝置如扭簧連接,活動擋板57活動端上方的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的表面設置有擋柱59,彈性裝置驅動活動擋板57活動端向擋柱59方向運動;支撐孔內垂直於電梯井側壁設置有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卡柱,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卡柱的直徑與卡槽56的槽寬相匹配。為了便於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卡柱進入卡槽56,卡槽56上部槽寬大於下部槽寬。這樣,當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進入支撐孔後,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卡柱運動至卡槽56內,並由活動擋板57防止電梯井側壁支撐板24卡柱從卡槽56內意外脫離。
本發明中,轎廂2的頂面、左側面、右側面和後側面設置有多組相互連接的加強連接板60,右側第一支座9、右側第二支座10、右側第三支座11和右側梯形固定殼體33均設置在加強連接板60上,左側第一支座、左側第二支座、左側第三支座和左側梯形固定殼體同樣設置在加強連接板60上。右側固定軸5固定在右側第一支座9和右側第二支座10內,右側傳動杆6依次設置在右側第一支座9、右側第二支座10和右側第三支座11內,左側固定軸固定在左側第一支座和左側第二支座內,左側傳動杆43依次設置在左側第一支座、右側第二支座10和左側第三支座內,均能夠提好轎廂2整體的抗壓抗拉能力,保證各個防墜結構與轎廂2的穩固連接,提高電梯安全性能。
本發明中,掛拽機構和支撐孔的設置位置,右側帶鉤掛杆4和右側支撐杆7的初始位置,掛拽鋼纜55的長度及緩衝液壓缸53的活塞杆行程,均可根據實際使用需求進行計算,並可使電梯停止墜落時轎廂2門對準電梯層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