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2023-09-11 13:23:00 3
專利名稱: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空氣中捕集微生物、化學物質等被檢測物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捕集空氣中漂浮的微生物、化學物質等被檢測物的技術,周知有通過過濾器吸引空氣,而利用過濾器使被檢測物分離的技術。而且,作為捕集空氣中漂浮的微生物的捕集用具,已知有將通過從常溫進行升溫而從凝膠相變成溶膠的載體配置在捕集盤上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該捕集用具組裝在衝擊方式的空氣採樣器上使用,在由空氣採樣器吸引的空氣與載體碰撞時,與空氣相伴的微生物被凝膠狀的載體捕集。然後,被捕集到的微生物與由於升溫而溶膠化了的載體一起從捕集盤被取出,根據規定的計數方法進行計數。另一方面,作為微生物的計數方法,已知有對從微生物提取的ATP (三磷酸腺苷) 進行定量而間接對微生物進行計數的所謂ATP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該ATP法構成為,通過使ATP提取試劑與捕集到的微生物接觸而提取微生物內在的ATP,根據使發光試劑與該ATP反應時的發光強度而對微生物進行計數。根據該ATP法,例如在對根據平板培養基中培養的微生物的群體數所捕集到的微生物進行計數的計數方法中需要幾天時間的情況下,能夠將從捕集微生物開始到該計數為止的時間飛躍性地縮短1小時至幾小時左右。然而,該ATP法由於基於微弱的發光強度對微生物進行計數,因此需要極力減少成為幹擾主要原因的物質混入到成為計數對象的樣品中的可能性。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9-131186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11-137293號公報然而,以往的捕集用具(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由於捕集盤上的載體露出,因此從通過空氣採樣器將微生物捕集到載體後,直到將其供應給微生物的計數為止期間,例如檢查對象外的多餘的微生物或其它成為幹擾主要原因的物質有可能會混入載體。尤其是在捕集到微生物的檢查場所與微生物的計數設施之間相分離的情況下,由此產生的汙染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也就是說,在以往的捕集用具(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中,由於載體在從空氣採樣器卸下後到微生物的計數為止期間會被汙染,因此有可能無法對在檢查場所捕集到的微生物準確地進行計數。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更準確地檢測在檢查場所捕集到的微生物等被檢測物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及其使用方法。解決所述課題的本發明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特徵在於,在一面側具備對捕集被檢測物的載體進行保持的捕集盤,所述捕集盤具有將所述一面側與另一面側連結的貫通孔。並且,解決所述課題的本發明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使用方法是在一面側具備對捕集被檢測物的載體進行保持的捕集盤且所述捕集盤具有將所述一面側與另一面側連結的貫通孔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在使所述載體朝向上方而進行了所述被檢測物的捕集操作後,使所述載體朝向下方,並經由所述貫通孔使用於檢測所述被檢測物的試劑與捕集到所述載體中的所述被檢測物接觸。發明效果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能夠更準確地檢測在檢查場所捕集到的微生物等被檢測物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圖1是安裝有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微生物計數裝置的結構說明圖。圖2是示出圖1的微生物計數裝置中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搭載部附近的情況的立體圖。圖3是示出在圖1的微生物計數裝置中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搭載部搭載有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情況的剖視圖。圖4是示出微生物計數裝置基於控制部的指令而進行動作的工序的流程圖。圖5是本實施方式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立體圖。圖6是圖5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分解立體圖,(a)是從斜上方向下看時的分解立體圖,(b)是從斜下方向上看時的分解立體圖。圖7是圖5的VII-VII剖視圖。圖8是用於說明利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捕集微生物的方法的立體圖。圖9(a_l)至(a_4)是用於說明微生物計數裝置內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使用方法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剖視圖,(b-Ι)至(b-4)是放大示出對應於(a-Ι)至(a_4)的場景中的過濾器附近的情況的示意圖。附圖符號說明
1被檢測物捕集用J
2試劑盒
3蓋體
4捕集盤
5載體
6殼體
7過濾器
7a親水性過濾器
7b疎水性過濾器
10微生物計數裝置
31第二卡合爪(卡合部)
41貫通孔
50空氣採樣器(捕集裝置)
64a.排出開口
66內部空間(空間)
108控制部
R試劑
B微生物(被檢測物)
EXATP提取液
具體實施例方式接下來,參照適當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在此, 以捕集漂浮在空氣中的微生物(細菌、真菌等)作為被檢測物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為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也可以捕集金屬或化學物質的微細粒子作為被檢測物,被檢測物並未限定為固體,也可以是霧。以下,說明安裝有本實施方式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微生物計數裝置的整體結構及該微生物計數裝置中的微生物的計數原理,然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及其使用方法。(微生物計數裝置的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微生物計數裝置10是以ATP法為基準對樣品中包含的微生物進行計數的裝置,在筐體101內具備搭載內部具有樣品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參照圖幻的搭載部102、功能液體罐105、熱水供給部103、吸引單元104、配置多個試劑R的試劑盒2、分注單元106、發光強度測定單元107、控制部108。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在圖1中,為了便於作圖,筐體101及試劑盒2由雙點劃線表示,並省略了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的記載。如圖2所示,搭載部102具有收容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殼體6)的凹部102a,在該搭載部102中設有卡合環102b。而且,在凹部10 的周圍配置的、換言之形成凹部10 的鋁材中埋設有後述的加熱器102c (參照圖3)。此外,凹部10 的形成中也可以取代該鋁材而使用其它高導熱性部件。卡合環10 配置在凹部10 的開口緣。如後面詳細說明所示,該卡合環10 通過與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的殼體6上設置的第一卡合爪6 卡合,而將殼體6支承於搭載部102。此外,卡合環102b具有收納殼體6的第一卡合爪62a的平面形狀的切口 102d,並且在與形成有凹部10 的裝置主體IOa之間以能夠接受第一卡合爪62a的厚度形成間隙 G0也就是說,在將殼體6裝嵌在凹部10 內時,第一卡合爪6 經由切口 102d進入到凹部10 內,通過使殼體6旋轉而使第一卡合爪6 滑入到間隙G中,從而殼體6與卡合環102b卡合。就配置在此種凹部10 中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而言,如圖3所示,取下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的蓋體3,如後面詳細說明所示,配置在殼體6內的捕集盤4露出。
此外,在圖3中,符號41是用於向殼體6的內部空間66內注入試劑R(參照圖1) 或熱水的貫通孔,符號5是配置在捕集盤4的裡側的載體,符號6 是殼體6的排出開口, 符號7設置在該排出開口 6 的過濾器,符號10 是與殼體6連接的吸引單元104(參照圖1)的吸引頭。此外,內部空間66相當於權利要求書的範圍所述的「空間」。並且,如圖3所示,在通過卡合環102b由搭載部102支承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 中,具有貫通孔41的捕集盤4配置在殼體6的上方,作為樣品的載體5在捕集盤4的裡側且配置在殼體6的內部空間66內。另外,由搭載部102支承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在從凹部10 向上方突出的殼體 6部分上配置有捕集盤4。此外,加熱器102c只要能夠將包圍由搭載部102支承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的殼體6的凹部102a (鋁材)升溫到規定溫度即可,不管何種方法,但優選筒式加熱器等。圖1所示的功能液體罐105積存殺菌蒸餾水等液體。該液體例如為了後述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的載體5 (參照圖幻的過濾速度的提高或清洗而添加在殼體6 (參照圖3) 內,而且充滿在後述的分注單元106的注射器泵106c的配管系統中。此外,還可以在該功能液體罐105中積存緩衝液。熱水供給部103對從功能液體罐105供給來的殺菌蒸餾水等進行升溫而供給。更詳細來說,熱水供給部103是將熱水經由捕集盤4的貫通孔41 (參照圖幻注入到殼體6的內部空間66(參照圖3)中的部件,雖然未圖示,但能列舉有例如通過蠕動泵將來自筒式加熱器的熱水經由通過柔性管等形成的噴嘴噴出的部件。此外,該噴嘴通過具備沿水平及垂直方向移動的機構,而根據需要經由捕集盤4的貫通孔41 (參照圖3)插入到殼體6的內部空間66(參照圖3)內。圖1所示的吸引單元104是通過對注入到殼體6的內部空間66 (參照圖3)內的熱水或後述的試劑R等進行吸引而將它們經由過濾器7(參照圖3)排出的部件。該吸引單元104例如能夠由所述的吸引頭l(Ma(參照圖3)、經由規定的配管與該吸引頭10 連接的未圖示的吸引泵及廢液罐等構成。此外,本實施方式中的吸引單元104還具備升降裝置(未圖示),該升降裝置為了使吸引頭l(Ma(參照圖3)相對於由搭載部102支承的殼體6(參照圖3)能夠連結及分離而使吸引頭10 上下移動。圖1所示的試劑盒2是將ATP法所需的多個試劑R —起配置的部件。試劑盒2配置在搭載部102附近的預定的位置。該試劑盒2以使接下來說明的分注單元106的分注噴嘴106a能夠以預定的順序將試劑R分注到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的殼體6內及發光強度測定單元107的發光用管107a內的方式將試劑R定位。即,如後所述,試劑R的位置(坐標) 存儲在控制分注單元106的控制部108中。此外,作為ATP法所需的試劑R,例如列舉有將存在於捕集到的微生物的細胞外的 ATP消去的ATP消去試劑、提取微生物內在的ATP的ATP提取試劑、以及使從微生物提取的 ATP發光的ATP發光試劑等。作為ATP消去試劑,例如,列舉有ATP分解酶。作為ATP提取試劑,例如,列舉有殺藻胺、三氯醋酸、三羥甲基氨基甲烷緩衝液等。作為ATP發光試劑,例如,列舉有螢光素酶·螢光素試劑。
6
此外,在試劑R中可以包含發光強度測定單元107的修正試劑、殺菌的純水等。圖1所示的分注單元106是將所述試劑R分注到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的殼體6內的部件。而且,分注單元106是將試劑R或殼體6 (參照圖幻內的後述的ATP提取液分注到發光強度測定單元107的發光用管107a內的部件。該分注單元106由通過細管形成的分注噴嘴106a、使分注噴嘴106a沿三軸方向移動的促動器106b、通過規定的柔性配管與分注噴嘴106a連接的注射器泵106c、用於通過該注射器泵106c將殺菌蒸餾水等從功能液體罐105向分注噴嘴106a供給的未圖示的配管等構成。作為圖1所示的發光強度測定單元107,列舉有具備接受從殼體6(參照圖幻內分注來的後述的ATP提取液而使ATP發光的發光用管107a和具有檢測該ATP的發光強度的光電子倍增管等的光檢測部主體107b的部件。圖1所示的控制部108整體性地統一控制微生物計數裝置10,並且在將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 (參照圖3)搭載於搭載部102後,以接下來說明的步驟控制熱水供給部103、吸引單元104、分注單元106及發光強度測定單元107。此種控制部108包含CPU、ROM、RAM、 各種接口、電子迴路等而構成。(微生物計數裝置的動作及微生物的計數原理)接下來,說明控制部108執行的步驟並說明該微生物計數裝置10的動作及微生物的計數原理。接下來參照的圖4是示出微生物計數裝置基於控制部的指令進行動作的工序的流程圖。在圖1所示的微生物計數裝置10中,在將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 (參照圖幻搭載於搭載部102後,通過接通未圖示的起動開關,而控制部108執行以下的步驟。如圖4所示,控制部108以對加熱器102c (參照圖3)通電的方式向規定的逆變器等輸出指令而使加熱器102c發熱。S卩,控制部108通過加熱器102c使被檢測物捕集用具 1的載體5(參照圖3)升溫(步驟S201)。其結果是,載體5由於溶膠化而從捕集盤4(參照圖3)剝落到殼體6 (參照圖3)內的底部。接下來,控制部108向熱水供給部103(參照圖1)輸出指令,而將熱水注入殼體 6 (參照圖3)內(步驟S202)。其結果是,促進載體5 (參照圖3)的溶膠化,並且通過熱水將載體5稀釋。接下來,控制部108向吸引單元104(參照圖1)輸出指令,將吸引頭l(Ma(參照圖 3)與殼體6(參照圖3)連接並進行吸引,而對殼體6 (參照圖3)的內容物進行過濾(步驟 S203)。其結果是,由載體5捕集到的微生物由過濾器7 (參照圖3)分離保持,並且稀釋後的載體5被過濾後而向殼體6外排出。接下來,控制部108再次向熱水供給部103輸出指令,而將熱水分注到殼體6(參照圖幻內(步驟S204)。然後,再次對該熱水進行過濾(步驟S205)。由此對殼體6內進行清洗,提高過濾器7的微生物回收率。接下來,控制部108向分注單元106(參照圖1)輸出指令,將試劑盒2的ATP消去試劑分注到殼體6 (參照圖幻內(步驟S206)。其結果是,將存在於過濾器7上的微生物的細胞外的ATP消去。接下來,控制部108向吸引單元104(參照圖1)輸出指令,對殼體6 (參照圖3)的內容物進行過濾(步驟S207)。其結果是,微生物由過濾器7(參照圖3)分離保持,並且ATP 消去試劑及熱水被過濾後向殼體6外排出。向分注單元106(參照圖1)輸出指令,將試劑盒2的ATP發光試劑分注到發光用管107a (參照圖1)中(步驟S208)。接下來,控制部108向發光強度測定單元107(參照圖1)輸出指令而將光檢測部主體107b (參照圖1)接通(步驟S209)。接下來,控制部108向分注單元106(參照圖1)輸出指令,將試劑盒2的ATP提取液分注到殼體6(參照圖幻內(步驟S210)。其結果是,從由過濾器7保持的微生物提取 ATP並在過濾器7上調製樣品液。步驟S208、S209的結果是,發光強度測定單元107的光檢測部進行發光用管107a 中的ATP發光試劑的背景的測定。接下來,控制部108向分注單元106(參照圖1)輸出指令,將殼體6內的ATP提取液分注到進行了背景測定的發光用管107a中(步驟S211)。其結果是,在發光用管107a 內,由於ATP提取液與步驟S208中先分注的ATP發光試劑的反應而發光。接下來,控制部108對發光強度測定單元107 (參照圖1)的光檢測部主體107b (參照圖1)檢測ATP的發光而輸出的信號進行數字處理,基於單一光子計數法來測定發光強度 (步驟S212)。然後,控制部108基於表示預先存儲的ATP量(amol)與發光強度(CPS)的關係的校準線,運算分注到發光用管107a中的ATP提取液包含的ATP量(amol),並且基於該ATP量(amol)以及步驟S210中調製出的樣品液中的ATP提取液量,作為載體5包含的微生物等量的ATP換算值而進行微生物的計數(步驟S213)。(被檢測物捕集用具)接下來,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在以下的說明中,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的上下方向以接下來參照的圖5所示的上下方向為基準。圖5是本實施方式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立體圖。圖6是圖5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分解立體圖,(a)是從斜上方向下看時的分解立體圖,(b)是從斜下方向上看時的分解立體圖。圖7是圖5的VII-VII剖視圖。本實施方式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在捕集空氣中的被檢測物即微生物時,配置在後述的衝擊型的空氣採樣器50 (參照圖8)上使用,在對捕集到的微生物進行計數時,搭載在所述的微生物計數裝置10上使用。此外,如後面詳細說明所示,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在微生物的捕集時和計數時,上下(上下方向)顛倒使用。如圖5所示,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的上部形成為大致圓筒形狀,並且其下部形成為朝向下方縮徑的大致圓錐形狀。並且,在後面詳細進行說明,該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的上部與空氣採樣器50 (參照圖8)卡合而捕集微生物,其下部與微生物計數裝置10卡合而將捕集到的微生物供應於計數。此外,在圖5中,符號3是蓋體,符號6是殼體,符號31是與後述的空氣採樣器 50(參照圖8)卡合的第二卡合爪,符號6 是與微生物計數裝置10卡合的第一卡合爪。此外,空氣採樣器50相當於權利要求書的範圍所述的「捕集被檢測物的捕集裝置」,第二卡合爪31相當於權利要求書的範圍所述的「卡合部」。如圖6(a)及(b)所示,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從其上方朝向下方以蓋體3、捕集盤4、載體5、殼體6、過濾器7及過濾器固定環8的順序將它們相互組裝而構成。蓋體3是為了堵塞後述的殼體6的上部開口而配置的部件,呈上方開口的有底的圓筒形狀。並且,在蓋體3的周面的上端緣,所述的第二卡合爪31以向徑向的外側延伸的方式沿周向等間隔排列形成。此外,本實施方式中的第二卡合爪31對應於後述的空氣採樣器50的卡合凹部53 (參照圖8)的數目而形成三個。在蓋體3的周面的下端緣,第三卡合爪32以向徑向的外側延伸的方式沿周向等間隔排列並形成三個。該第三卡合爪32嵌入到後述的殼體6的第一 L字槽61a中,與殼體6 連結成使蓋體3裝卸自如。如圖6 (b)所示,蓋體3的底部的外表面由向下方突出的多個條平行排列的凹凸面形成。該底部的外表面由於為凹凸面,因此在與接下來說明的捕集盤4的上表面接觸配置時,能減少接觸面積。該凹凸面例如在所述的微生物計數裝置10的搭載部102(參照圖2) 配置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從殼體6取下蓋體3時,將捕集盤4留在殼體6側,而容易與捕集盤4分離。而且,如後所述,在通過空氣採樣器50(參照圖8)捕集到微生物後,根據需要進行保冷而將其輸送到微生物的計數設施(例如,微生物計數裝置10(參照圖1)的配置設施)時,偶爾在蓋體3與捕集盤4之間存在結露,但這種情況下,凹凸面也容易與捕集盤4 分離。此外,該凹凸面並不局限於所述條,也可以由多個突起形成,例如,能夠由梨皮狀、布紋等褶皺形成。另外,如圖6(b)所示,在蓋體3的底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圓柱狀的突起33。該突起33的外徑比接下來說明的捕集盤4的貫通孔41的內徑略小。而且,該突起33的高度與該貫通孔41的長度相等。如圖6(a)及(b)所示,捕集盤4呈圓盤形狀。在該捕集盤4的中央部形成有上下貫通該捕集盤4的貫通孔41。如圖6 (a)所示,該捕集盤4的上表面以能夠與所述的蓋體3的底部的外表面接觸的方式成為平坦面。另外,在捕集盤4的下表面上,繞貫通孔41以能夠收容接下來說明的環狀的載體 5的方式豎立設置有內外雙層的環狀肋42a、42b。此外,捕集盤4的外徑設定在後述的殼體6的下側圓筒部62的內徑以上且上側圓筒部61的內徑以下的範圍內,但優選設定為與上側圓筒部61的內徑大致相同。而且,圖 6(b)所示的捕集盤4的外側的環狀肋42b的外徑設定為後述的下側圓筒部62的內徑以下, 但優選設定為與下側圓筒部62的內徑大致相同。如後所述,載體5是配置在空氣採樣器50 (參照圖8),接受空氣採樣器50吸引空氣時的空氣流,並且捕集與該空氣相伴的微生物的部件。該載體5由通過從常溫進行升溫而從凝膠相變成溶膠的材料形成。作為該載體5 的材料,優選在30°C以上相變成溶膠的材料,更優選在37 40°C液化的材料。其中,優選明膠、明膠與甘油的混合物、及N-丙烯醯基甘氨醯胺與N-甲基丙烯醯基-N'-生物素基亞丙基二胺的10 1的共聚物。如上所述,載體5呈環形狀,如圖6 (b)所示,優選與捕集盤4的環狀肋42a、42b彼此之間形成的空間為相同形狀。此外,載體5通過在環狀肋42a、42b彼此之間的空間中塗敷或填充所述的材料而形成,但也可以將獨立的環形狀的部件嵌入配置在所述的空間中。如圖6(a)及(b)所示,具有與所述蓋體3的外徑大致相同內徑的上側圓筒部61、 具有比該上側圓筒部61的內徑更縮徑的內徑的下側圓筒部62、具有從該下側圓筒部62的內徑逐漸縮徑的內徑的倒圓錐形狀的錐部(口卜部)64、及設置在該錐部64的最下部形成的排出開口 64a的出口周圍的過濾器安裝部65從殼體6的上方朝下方以該順序一體構成殼體6。如上所述,在上側圓筒部61的內周面上,供蓋體3的第三卡合爪32嵌入的第一 L 字槽61a沿內周在與第三卡合爪32對應的位置上形成三處。下側圓筒部62經由擱板部63與上側圓筒部61連接。在該下側圓筒部6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與所述的微生物計數裝置10的卡合環 102b (參照圖幻卡合的第一卡合爪62a。該第一卡合爪62a以向下側圓筒部62的徑向的外側延伸的方式沿周向等間隔排列形成。此外,本實施方式中的第一卡合爪6 形成四個。錐部64由於內徑朝下方逐漸縮徑,因此內容物容易朝最下部的排出開口 64a(參照圖6(b))流下。過濾器安裝部65對應於以堵塞排出開口 64a (參照圖6 (b))的出口的方式配置的過濾器7的形狀,一體形成有形成薄的圓盤狀的空間的過濾器收容部65a(參照圖6(b))和支承過濾器固定環8的圓筒形狀的環支承部65b。在環支承部6 的內周面上形成有供後述的形成在過濾器固定環8上的第四卡合爪8 嵌入的第二 L字槽65c。該第二 L字槽65c沿周向等間隔地並列形成四個。本實施方式的過濾器7是膜濾器,如上所述,以堵塞排出開口 6 的出口的方式, 換言之,配置在排出開口 6 的外側並從排出開口 6 側依次重疊有親水性過濾器7a和疎水性過濾器7b。親水性過濾器7a及疎水性過濾器7b可以使用市售品。作為親水性過濾器7a, 列舉有例如 MF-Mi 11 ipore (日本 Mi 11 ipore 社制),Durapore (日本 Mi 11 ipore 社制), Isopore (日本 Millipore 社制)等。作為疎水性過濾器7b,列舉有例如Mytex (日本Millipore社制),聚丙烯預濾器 (日本Millipore社制)等。所述過濾器7當然可以使用比排出開口 6 的內徑大的外徑的部件。如圖6(a)及(b)所示,過濾器固定環8是在殼體6 (錐部64)上固定過濾器7的部件,在經由過濾器7與錐部64的排出開口 6 連通的位置上具有貫通孔81。該過濾器固定環8具備與所述的過濾器安裝部65的環支承部6 的內徑大致相同外形的環主體82 ;形成在該環主體82的下方,比環主體82的外徑大的直徑的凸緣部83。另外,如圖6(a)所示,過濾器固定環8還具備一體形成在環主體82的上表面, 嵌入到殼體6的過濾器收容部65a的內側的嵌入部84 ;豎立設置在該嵌入部84中的貫通孔81的開口周圍的環狀肋85。此外,過濾器7被該環狀肋85按壓到排出開口 64a (參照圖 6(b))的出口周圍。並且,在環主體82的周面上,第四卡合爪82a以向徑向的外側延伸的方式沿周向等間隔地形成四個。該第四卡合爪8 形成在所述環支承部65b的與第二 L字槽65c相對應的位置,通過嵌入到第二 L字槽65c,而將過濾器固定環8與殼體6連結成裝卸自如。
以上,如圖7所示,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在殼體6的所述擱板部63的上方載置捕集盤4,殼體6和蓋體3經由該捕集盤4通過所述第一 L字槽61a及第二卡合爪31連結在一起。此時,捕集盤4的貫通孔41由蓋體3的突起33密封。此外,殼體6和蓋體3通過使殼體6和蓋體3相對旋轉而從第一 L字槽61a拔出第二卡合爪31,從而能夠解除該連結。並且,過濾器7以堵塞錐部64的排出開口 6 的出口的方式配置在過濾器收容部 65a,並且過濾器安裝部65及過濾器固定環8通過所述第二 L字槽65c及第四卡合爪8 連結在一起,錐部64的排出開口 6 和過濾器固定環8的貫通孔81經由過濾器7相互連通。此時,如上所述,過濾器7被過濾器固定環8的環狀肋85按壓到排出開口 64a的出口周圍而被牢固地固定。在此種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中,向殼體6內分注所述的試劑R(參照圖1)等時,如圖3所示,貫通孔41以與接收試劑等的內部空間66連通的方式進行開口,但在分注試劑R 之前,蓋體3的突起33將貫通孔41密封。而且,錐部64的排出開口 6 的出口由分離微生物的過濾器7堵塞。其結果是,內部空間66成為至少將微生物與外部環境隔開的空間(密閉空間)。並且,由捕集盤4保持的載體5配置在該密閉空間內。以上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能夠由能夠成形過濾器7以外部件的樹脂形成。其中優選聚丙烯。(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使用方法)接下來,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的使用方法。在此,首先說明利用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捕集微生物的方法。接下來參照的圖8 是用於說明利用本發明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捕集微生物的方法的立體圖。如圖8所示,提供給微生物的捕集時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使用將保持載體5的捕集盤4載置在蓋體3上的部件。即,在圖7所示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中,使用上下顛倒且在蓋體3側保留捕集盤4的狀態下取下殼體6及過濾器固定環8的部件。此外,殼體6 從蓋體3的取下如接下來說明所示,在空氣採樣器50的底座52上定位並配置蓋體3後,如上所述,通過使殼體6和蓋體3相對旋轉而從第一 L字槽61a (參照圖6 (a))拔出第二卡合爪31 (參照圖6(a))來解除該連結。該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載置在空氣採樣器50的主體部51的上方形成的俯視呈圓形的底座52上。此外,如上所述,在底座52上形成有接受蓋體3的第二卡合爪31的卡合凹部53,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被定位在底座52的中央部。此外,在圖8中,符號M是主體部51的吸引口,符號55是空氣採樣器50的噴嘴頭。S卩,在捕集該微生物的方法中,如圖8所示,一體取下殼體6及過濾器固定環8,露出了載體5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載置在底座52上,並以覆蓋該底座52的方式配置噴嘴頭55。此處的使載體5露出的工序相當於權利要求書的範圍的「使載體露出的第一工序」。並且,驅動主體部51內配置的未圖示的風扇而從吸引口 M吸引空氣時,從噴嘴頭陽內設置的多個微細噴嘴(未圖示)向載體5噴射空氣流。其結果是,與向載體5噴射的空氣相伴的微生物被載體5捕集。S卩,使載體5朝向上方進行微生物的捕集操作。此時,如圖8所示,由於通過蓋體3的突起33密封捕集盤4的貫通孔41 (參照圖7),因此捕集盤4的載體5側的面成為齊面,而抑制接受的空氣流的紊亂。其結果是,載體 5能夠高效地捕集微生物。空氣採樣器50吸引預定的空氣量時,該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進行的微生物的捕集工序結束。該捕集工序相當於權利要求書的範圍的「進行被檢測物的捕集操作的第二工序」。該捕集工序結束時,再次將殼體6及過濾器固定環8 一體安裝於蓋體3,而再次返回圖7所示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的狀態。該工序相當於權利要求書的範圍的「以覆蓋所述載體的方式相對於所述捕集盤再次配置所述殼體的第三工序」。接下來,說明對捕集到的微生物進行計數的微生物計數裝置10內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的使用方法。如上所述,所述的捕集工序結束而再次返回圖7所示的狀態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 1以原封不動的狀態被用戶輸送到微生物計數裝置10內(參照圖2)。接下來,如上所述,用戶從殼體6取下配置在搭載部102上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 的蓋體3 (參照圖3)。接下來參照的圖9(a_l)至(a_4)是用於說明微生物計數裝置內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使用方法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剖視圖,圖9 (b-Ι)至(b-4)是放大示出與圖9(a-l) 至(a_4)相對應的情況下的過濾器附近的情況的示意圖。此外,在圖9(b_l)至(b-4)中,符號B所示的微生物實際上是微米級的大小,ATP 實際上是分子級的大小,圖9 (b-Ι)至(b-4)未示出它們的相對的大小。在所述的步驟S201 (參照圖4)中載體5升溫時,如圖9 (a_l)所示,由捕集盤4保持的載體5產生溶膠化而沿殼體6的錐部64剝落。此時,如圖9(b-l)所示,由空氣採樣器 50 (參照圖8)捕集到的微生物B與載體5 —起滯留在過濾器7上。接下來,在所述的步驟S202(參照圖4)中向殼體6內注入熱水冊時,進一步促進載體5的溶膠化,並且由熱水稀釋。此時,如圖9(a1)所示,由於過濾器7的下側由疎水性過濾器7b構成,因此稀釋並包含載體5的熱水HW滯留在殼體6內。然後,微生物B與稀釋並包含載體5的熱水冊一起滯留在過濾器7上。此外,圖9(a1)中,符號4是捕集盤,符號64是錐部(以下的圖中,該符號相同)。接下來,在所述的步驟S203(參照圖4)中,對殼體6內的內容物進行過濾時,殼體6內的稀釋並包含載體5的熱水HW (參照圖9 (a-2))如圖9 (a-3)所示排出。此時,如圖 9(b-3)所示,稀釋並包含載體5的熱水冊中的微生物B由過濾器7分離而保持。此外,如圖9 (b-3)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的過濾器7為了成為親水性過濾器7a和疎水性過濾器7b的雙層結構,而與以往的ATP法中使用的僅由親水性過濾器的過濾器形成的結構不同,在疎水性過濾器7b的作用下,只要不進行吸引或加壓過濾,就能夠在上部保持液體,因此能夠在過濾器7上進行ATP提取等試劑反應處理。然後,在所述的步驟S206(參照圖4)中,將ATP消去試劑分注到殼體6內後,在所述的步驟S210(參照圖4)中,將ATP提取試劑分注到殼體6內。所述試劑的分注工序相當於權利要求書的範圍的「將所述試劑注入到所述殼體內的第四工序」。然後,在所述的步驟S210(參照圖4)中,如圖9(a_4)所示,ATP提取液EX滯留在被注入有ATP提取試劑的殼體6內。此時,如圖9(b-4)所示,在ATP提取液EX中存在有與微生物B的數量相對應的量的ATP。然後,在所述的步驟S211 (參照圖4)中,通過將圖9 (b_4)所示的ATP提取液EX分注到發光用管107a(參照圖1),而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的使用方法的一連串的工序結束。根據以上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及其使用方法,使載體5朝向上方進行微生物的捕集操作後,使載體5朝向下方並經由貫通孔41使試劑與微生物接觸。因此,根據該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及其使用方法,通過使載體5朝向上方,容易進行微生物的捕集,並且在使試劑與微生物接觸時,即在檢測微生物時,通過使載體5朝向下方,而捕集盤4作為載體5的蓋發揮作用。其結果是,能夠防止例如由於從上方落下的塵埃或細菌等而載體5被汙染的情況。另外,在將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安裝於空氣採樣器50之前及利用空氣採樣器50 捕集到微生物後,在將該檢測物捕集用具1輸送到微生物計數裝置10內之前的期間,由於載體5配置在殼體6內的密閉空間內,因此與以往的載體露出的捕集用具(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不同,能夠防止載體5被成為微生物的計數的幹擾主要原因的物質汙染的情況。其結果是,根據該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及其使用方法,能夠更準確地對在檢查場所捕集到的微生物進行計數。根據以上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及其使用方法,在將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安裝於空氣採樣器50之前及利用空氣採樣器50捕集到微生物之後,在將該檢測物捕集用具1輸送到微生物計數裝置10內之前期間,由於載體5配置在殼體6內的密閉空間內,因此與以往的載體露出的捕集用具(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不同,能夠防止載體5被成為微生物的計數的幹擾主要原因的物質汙染的情況。其結果是,根據該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及其使用方法,能夠更準確地對在檢查場所捕集到的微生物進行計數。另外,根據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及其使用方法,使用微生物計數裝置10而使試劑R 與微生物接觸時,由於經由捕集盤4的貫通孔41將試劑R分注到殼體6內,因此殼體6內與其外部的連通被限制成必要最小限度。其結果是,能夠防止殼體6內被成為微生物的計數的幹擾主要原因的物質汙染的情況。另外,根據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及其使用方法,由於具有排出殼體6的內容物的排出開口 64a,且在該排出開口 6 配置有分離並保持微生物的過濾器,因此能夠使微生物與試劑R在殼體6內接觸。其結果是,與以往的捕集用具(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那樣使試劑與從捕集用具取出的微生物接觸而對微生物進行計數的情況不同,微生物的計數的幹擾主要原因大幅度地減少。另外,根據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及其使用方法,由於過濾器7成為親水性過濾器7a 和疎水性過濾器7b的雙層結構,因此由以往的ATP法中使用的僅親水性過濾器的過濾器形成,且能夠在過濾器7上實施對回收的微生物的試劑反應處理。另外,根據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及其使用方法,蓋體3在殼體6的相反側具備與空氣採樣器50卡合的第二卡合爪31,如圖5所示,在蓋體3與殼體6成為一體的狀態下用手指把持殼體6側,如圖8所示,在空氣採樣器50上配置蓋體3後,從蓋體3取下殼體6,從而能夠使載體5露出。即,使載體5露出時,能避免手指觸碰到保持載體5的捕集盤4的情況。因此,根據該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及其使用方法,能夠更可靠地防止載體5被成為微生物的計數的幹擾主要原因的物質汙染的情況。另外,根據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及其使用方法,配置於搭載部102而通過用戶從殼體6取下蓋體3時,捕集盤4上下(上下方向)顛倒而載體5朝向內部空間66側,因此能夠更可靠地防止載體5的汙染。此外,該作用效果能夠與過濾器7的例如所述的親水性過濾器7a和疎水性過濾器7b等的種類或其數量無關地發揮作用。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並未限定為所述實施方式,而能夠以各種方式進行實施。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設想到利用微生物計數裝置10對由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捕集到的微生物進行計數的情況,但本發明也可以不裝入微生物計數裝置10,利用手工作業將試劑R分注到殼體內而通過ATP法對微生物進行計數。本發明可以適用於枯草菌等的芽胞形成菌,這種情況下,所述的試劑中可以包含胺基酸、糖等營養形細胞變換試劑。另外,在所述實施方式中,通過ATP法進行了微生物的計數,但本發明也可以基於對從微生物提取的DNA、RNA、NAD等生物體內物質照射激發光而產生的螢光來進行微生物的計數。另外,利用被檢測物捕集用具1捕集革蘭氏陰性桿菌而對其進行計數時,也可以以其細胞膜中包含的內毒素為指標,基於使鱟與內毒素反應時的發光強度而對細菌數進行計數。另外,也可以從過濾器7回收、培養微生物而進行計數。
權利要求
1.一種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其特徵在於,在一面側具有對捕集被檢測物的載體進行保持的捕集盤, 所述捕集盤具有將所述一面側與另一面側連結的貫通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其特徵在於, 還具有以覆蓋所述載體的方式相對於所述捕集盤配置的殼體,所述捕集盤的所述貫通孔將在所述一面側與所述殼體之間形成的空間和外部連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具有將所述空間的內容物向所述殼體外排出的排出開口,在所述排出開口的外側配置有對所述被檢測物進行分離的過濾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過濾器中從所述排出開口側依次配置有親水性過濾器和疏水性過濾器。
5.根據權利要求2 4中任一項所述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其特徵在於,還具有配置在所述捕集盤的所述另一面側且相對於所述殼體安裝成裝卸自如的蓋體, 所述蓋體在所述殼體的相反側具有卡合部,該卡合部與使所述被檢測物被由所述捕集盤保持的所述載體捕集的捕集裝置卡合。
6.一種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使用方法,該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在一面側具有對捕集被檢測物的載體進行保持的捕集盤,所述捕集盤具有將所述一面側與另一面側連結的貫通孔,所述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使用方法的特徵在於, 在使所述載體朝向上方而進行了所述被檢測物的捕集操作後, 使所述載體朝向下方,並且經由所述貫通孔使用於檢測所述被檢測物的試劑與捕集到所述載體中的所述被檢測物接觸。
7.一種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使用方法,該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在一面側具有對捕集被檢測物的載體進行保持的捕集盤和以覆蓋所述載體的方式相對於所述捕集盤配置的殼體,所述捕集盤具有將在所述一面側與所述殼體之間形成的空間和外部連結的貫通孔,所述被檢測物捕集用具的使用方法的特徵在於,包括 取下所述殼體而使所述載體露出的第一工序; 相對於露出的所述載體進行所述被檢測物的捕集操作的第二工序; 在進行了所述捕集操作後,以覆蓋所述載體的方式相對於所述捕集盤再次配置所述殼體的第三工序;經由形成於所述捕集盤的所述貫通孔,將用於檢測所述被檢測物的試劑注入到所述殼體內的第四工序。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更準確地檢測在檢查場所捕集到的微生物等被檢測物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及其使用方法。本發明的被檢測物捕集用具在一面側具有對捕集被檢測物(微生物)的載體(5)進行保持的捕集盤(4),所述捕集盤(4)具有將所述一面側與另一面側連結的貫通孔(41)。在該被檢測物捕集用具中,在使所述載體(5)朝向上方而進行了所述被檢測物的捕集操作後,使所述載體(5)朝向下方,並且經由所述貫通孔(41),使用於檢測所述被檢測物的試劑與捕集到所述載體(5)中的所述被檢測物接觸。
文檔編號C12Q1/06GK102154096SQ20101060611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25日
發明者妹尾幸治, 宮下野惠, 神谷松雄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工業設備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