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將領俞通海簡介 俞通海是怎麼死的?
2023-10-11 01:41:34 1
俞通海,明朝開國將領,是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時候的重要輔助。俞通海,字碧泉,生於公元1329年,去世於公元1366年,是河間郡公俞廷玉的長子。
俞通海雖說是明朝開國大將,但是在元朝末年俞通海卻是草寇出生。元朝末年,官場黑暗,貪汙腐敗嚴重,百姓們生活困苦,社會矛盾深重,為了生存下去,許多普通百姓落草為寇,靠打劫富商維持生計。所以元朝末年,可以說是盜賊四起。
俞通海還有兩個兄弟,分別是俞通源、俞通淵,後來在元朝末年,三兄弟乾脆就跟著自己的父親俞廷玉在巢湖安營紮寨,與趙普勝、廖永安聯合,主要部隊為水軍,有船一千多艘,聲勢壯大。
槍打出頭鳥,俞通海他們的勢力發展壯大之後,自然就引來了官府的注意。當時廬州左君弼多次率兵徵討,俞廷玉勢力面臨被官府消滅的危險。為了活命,最後俞通海在父親的授意下,前往投靠朱元璋。
當時朱元璋駐軍和陽,正愁無船渡江,俞通海他們的勢力是水軍,同時最重要的是還有一千多艘的船隻。這個時候來投奔朱元璋,無異於雪中送炭,朱元璋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馬場河港口之戰中,元軍用大型樓船扼守馬場河等港口,除了一個已經乾涸的港口之外,所有港口都被元軍控制,可以說是佔據地利。不過可惜的是,天時卻是站在朱元璋這一邊的。
未多久,天降大雨,那個元軍本以為無用,所以放棄的乾涸港口卻因為下雨有了水,可以供船隻通行。
俞通海擅長水戰,率軍出江,抵達和陽。沒多久就攻克采石磯,平定太平城,直逼慄陽。當時元軍海牙部與陳也先率二十萬大軍在方山防守,企圖阻止明軍的進攻。俞通海當即率手下水軍出擊,俘獲海牙部首領王興、陳也先先部首領,連克鎮江、寧國、水陽等。俞通海在此次作戰中,雖然右眼不幸負傷,但是卻沉穩作戰,繼續坐鎮軍中指揮調度,成功戰勝元軍,確保了明軍繼續向前推進。
至正二十年,俞通海與陳友諒一部遭遇。陳友諒麾下有一人,名叫趙普勝。這人是當年與俞通海他們一起落草為寇之人,當年俞通海的父親俞廷玉派俞通海前往投奔朱元璋,趙普勝不同意,於是散了夥兒。至正十八年,趙普勝去投奔了陳友諒,並且幫助陳友諒一部攻陷了池州。隨後陳友諒便讓趙普勝在池州駐守,不過趙普勝派手下在池州駐守,自己卻佔據樅陽水寨。
俞通海後來率軍前去攻打,成功破趙普勝山寨,逼得趙普勝從陸上逃走。此戰俞通海繳獲不少戰船,並且收復了池州。
至正二十年,陳友諒攻掠龍灣,俞通海協同諸將於慈湖將陳友諒擊敗,並將陳友諒的船隻焚燒。俞通海獲封樞密院同知。而後又跟隨朱元璋多次擊敗陳友諒,攻克九江等地。
至正二十三年,陳友諒率領大軍六十萬圍攻南昌,俞通海隨朱元璋前往救援。不久岑陳友諒退出南昌,準備出鄱陽湖,再做打算,卻不料在康郎山就與陳友諒一部相遇。
當時朱元璋一部船小,無法正面與陳友諒一部對戰,也是俞通海便想了一個辦法。乘著風吹向陳友諒一部,火攻陳友諒,燒毀陳部戰船二十多條。
陳友諒一部將領找張定邊,趁亂偷襲朱元璋一部。為了保護朱元璋,俞通海退出戰鬥,飛船前往救援。朱元璋成功逃脫,俞通海卻被陳友諒的大船壓中,險些喪命。
第二日俞通海與廖永忠等用七艘船裝滿火藥,撞入陳友諒船陣中,燒掉陳友諒數百條船,最終憑藉本部小船的機動性,將陳友諒一部大敗,沒多久陳友諒戰死。
至正二十四年,俞通海隨朱元璋攻打武昌,陳友聯的兒子陳理出城投降,陳友諒一部滅亡。此戰過後,俞通海被封為書省平章政。
至正二十六年,俞通海隨朱元璋,前往攻打張士誠。後來在攻打桃花塢時,中流矢而死,死年三十八歲。朱元璋追封俞通海為豫國公,侑享太廟,洪武三年,追虢國公,諡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