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祛瘀通絡的中藥藥物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05:37:34
專利名稱::一種祛瘀通絡的中藥藥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中藥
技術領域:
,涉及一種祛瘀通絡的中藥藥物,具體的說是以中草藥為原料製備治療閉合性損傷的外敷中成藥。技術背景閉合性損傷引起的血瘀,是由於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運用而導致的局部軟組織損傷,皮膚及黏膜保持完整,傷處與外界沒有相通。症狀早期,傷後24-48小時內,局部組織缺血,急性無菌性反應劇烈,大量組織滲出水腫為主要病理改變,處理原則主要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和緩解炎症反應,損傷後即刻採用制動、冷敷、加壓包紮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處理;中期,損傷24-48後,出血停止,急性炎症消退,局部淤血,處理原則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可採用熱療、按摩、藥物及傳統中醫藥方法等多種方法交替進行;後期,損傷基本恢復,腫脹、壓痛等局部徵象已經基本消失,但局部肉芽組織攣縮形成的瘢痕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均低於正常組織水平,組織粘連仍然存在,再生的新組織也仍未達到正常組織的物理特性水平,處理原則是增強肌肉力量,恢復關節活動度,松解粘連,通常以功能鍛鍊為主,治療可採用理療、按摩及其他中醫藥方法。目前,對於閉合性損傷引起的血瘀通常是將藥酒塗擦患處,然後在患處及其周圍反覆按、揉、撫摩,並配合捏壓、彈撥、捋順、旋轉等輔助手法,以提高療效,按摩時間每次約15-20分鐘,每日1次或隔日l次,一般每5次為一療程,治療費時費力。另外,配合口服藥物以促進消炎,但大多為西藥,西藥長期過量服用所帶來的副作用有目共睹,直接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給患者和家庭直接帶來精神和經濟上的負擔。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治療費時費力和有副作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以活血化瘀、通絡固脫為治則的祛瘀通絡的中藥藥物,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依據祖國傳統醫學對淤血的形成機理的認識及其治療原則,參考現代藥理研究,從中篩選出祛瘀通絡的天然中草藥,按中醫藥理論組方,使其發揮活血化瘀、經絡通暢的作用。本發明藥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的藥劑梔子12g、黃柏15g、紅花5g、炒桃仁10g、土元10g、川斷12g、薑黃12g、冰片0.5g,將上述各組分按常規方法研磨成粉,裝袋即可。本發明藥物為外用藥,定名為祛瘀通絡散。貯存密封、防潮、陰涼處。有效期3-5年。本發明藥物中的梔子,異名也稱枝子,其性味苦、寒,歸心、肝、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之功效,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其藥理作用①利膽作用,②鎮靜、降壓作用,③抗微生物作用,可加速軟組織的癒合,總之,生梔子能廣譜抗菌、能殺滅成蟲的血吸蟲,搗爛外敷能治跌打挫傷、祛瘀消腫。黃柏,性味苦、寒,歸腎、膀胱經;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清熱燥溼藥;主治溼熱痢疾、洩瀉、黃疸,夢遺、淋濁、帶下,骨蒸勞熱,以及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癰疽瘡毒,皮膚溼疹;黃柏與黃連同樣含較多的小檗鹼,小檗鹼有較強的抗肺炎球菌的作用,外敷能促進皮下淤血的吸收。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經,氣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經、經閉、產後血暈、瘀滯腹痛、胸痺心痛、血積、跌打瘀腫、關節疼痛、中風癱瘓、斑疹紫暗、瘡瘍腫痛,總之,有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收縮腫脹的血管之功能。桃仁,性甘平、味苦,入肺、肝、大腸經;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消炎解毒、鎮痛的作用,用於經閉、痛經、癥瘕痞塊、跌扑損傷、腸燥便秘,桃仁有破血行瘀、潤燥滑腸的功效;治經閉、痛經、癥瘕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秘等症。土元,據《本草綱目》記載土元是一味傳統的中藥材,是一種名貴的涼性中藥,味成、寒,有毒,可逐瘀、破積、通絡、理傷,是治療閉經、產後瘀血腹痛、跌打損傷的良藥;另外,真地鱉的抗凝血、抗缺氧作用應用於現代臨床醫學上,治療冠心病、高血壓、風溼筋骨痛等疾病,對白血病、急性B型肝炎、腦梗塞、惡性腫瘤等也有很高的治療效果,總之,土元具有破瘀、通經、鎮痛之功效。川斷,性味苦辛、微溫,歸肝、腎二經,具有補肝腎、續筋骨、調血脈之功效,主治腰背酸痛、足膝無力、胎漏、崩漏、帶下、遺精、跌打損傷、金瘡、痔漏、癰疽瘡腫等症。薑黃,性味辛苦、溫,歸脾、肝經,功用主治破血、行氣、通經、止痛,治心腹痞滿脹痛、臂痛、癥瘕,婦女血瘀經閉,產後瘀停腹痛,跌扑損傷,癰腫;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冰片,味辛苦、性涼、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和生肌的功能,用於熱病神昏、痙厥、中風痰厥、中惡昏迷、目赤口瘡、咽喉腫痛、耳道流膿、瘡瘍潰後不斂等症。上述諸藥物經合理配伍,祛瘀通絡效果明顯。本發明藥物是中藥製劑,根據中醫理論配方,選藥合理、劑型先進、通絡活血、標本兼治。本發明藥物祛瘀通絡散,經多年臨床觀察病人,療效顯著,使用時,用生雞蛋清調和成稀泥狀塗於患處即可,每日一次,7-10天即可見效。本發明藥物臨床服用結果表明,有下述優點1、本發明選用天然植物藥為原料,各組分符合藥政法規定,利用各味藥的綜合作用治療閉合性損傷引起的血瘀,對人體無毒無害,無副作用,安全可靠。2、本發明研磨成粉,有效成分散失少,療效高,價格低廉,服用方便,無任何不適症。為表明本發明藥物對血瘀的治療效果,本發明經500例因各種損傷引起的血瘀患者系統的臨床觀察,並選擇病史、病情、年齡、性別及與傳統治療方法相當的血瘀患者100例作為對比組,試驗組使用本發明藥物外敷;對照組藥酒塗擦患處並服用常規消炎藥物。觀察期為20天,1個月後複查,完全康復為顯效,病情好轉明顯為有效,病情好轉不明顯為無效。使用方法將本發明祛瘀通絡散用生雞蛋清調和成稀泥狀塗於患處,每日一次。臨床實現結果見表l。表1:用本發明祛瘀通絡散外敷與常規治療閉合性損傷引起的血瘀患者的療效觀察。組別病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無效(例數)總有效率(%)試驗組5003901100100對照組1000663466.0T2.385.592.223.11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從表l可以看出,本發明藥物(祛瘀通絡散)對500例閉合性損傷引起的血瘀患者,取得顯著療效的有390例,佔78%;好轉的有110例,佔22%;總有效率達100%。典型病例病例1、何某,男,現年35歲,山東省莒南縣相邸鎮王家相邸村人,於1995年在村內挖井時,遭遇塌方壓傷,縣醫院拍片診斷為右肩胛脫臼,在縣醫院復位後,治療一個多月無效。回家後夜間不能入睡,右臂麻漲不能伸展,來我處診治,使用本發明藥物祛瘀通絡散,治療20天痊癒,現在是一名司機。病例2、王某,男,32歲,山東省莒南縣相邸鎮人,因建築砸傷左手中指骨折,使用本發明藥物祛瘀通絡散,治療18天痊癒。病例3、於某,男,28歲,山東省莒南縣坊前鎮人,因車禍左腳傷的較重,在山東省臨沂市骨科醫院治療20餘天,醫院要行截肢術,患者不從,來我處診治,觀之,患者的左腳已成紫黑色,使用本發明藥物祛瘀通絡散,治療30餘天痊癒康復,現已外出打工。病例4、史某,女,25歲,山東省莒南縣人,因騎摩託車摔成腰椎右側骨折,經多家醫院拍片、治療無效並說以後會成為植物人、下肢不能行走。來我處診治時,患者不能彎腰和直腰,使用本發明藥物祛瘀通絡散,治療30餘天痊癒康復。病例5、高某,男,35歲,山東省莒南縣人,因工受傷,去縣醫院做手術,切除了左腳的拇指、二拇指和中指,手術後,患者左腳腫脹厲害,行走舉雙拐,來我處診治,使用本發明藥物祛瘀通絡散,治療10天消腫痊癒,不舉拐可行走。實踐證明本發明藥物祛瘀通絡散,祛瘀消腫通絡效果明顯,用藥越早越好,用藥處會出現黑色,這是正常現象,會慢慢消退;連續用藥3-5個月的患者會出現水泡,這是因為長時間血流受阻的因果,剌破即可,遂愈後,一切復原。具體實施例方式按下述配比稱取原料梔子12g、黃柏15g、紅花5g、炒桃仁10g、土元10g、川斷12g、薑黃12g、冰片0.5g,將上述各組分按常規方法研磨成粉,裝袋即可。本發明藥物主要用於因地震、車禍、碰壓擊傷造成的高熱血腫和截肢致殘引起的血腫或血瘀。權利要求一種祛瘀通絡的中藥藥物,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的粉劑梔子12g、黃柏15g、紅花5g、炒桃仁10g、土元10g、川斷12g、薑黃12g、冰片0.5g,將上述各組分按常規方法研磨成粉,裝袋即可。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祛瘀通絡的中藥藥物,它是以梔子、黃柏、紅花、炒桃仁、土元、川斷、姜、冰片為原料,按常規方法製備成粉劑的外敷藥。本發明按中醫理論配方,選藥合理、劑型先進、通絡活血、標本兼治。本發明藥物祛瘀通絡散,經多年臨床觀察病人,療效顯著,使用時,用生雞蛋清調和成稀泥狀塗於患處即可,每日一次,7-10天即可見效。顯效率達78%,總有效率達100%。文檔編號A61K31/045GK101732667SQ20101001186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申請日期2010年1月7日優先權日2010年1月7日發明者王治國申請人:王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