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青春痘的特效藥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7:52:54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青春痘的特效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屬於外敷和內服中藥製劑。
背景技術:
許多處於發育階段的年青人往往因為體內激素、皮膚抗菌能力和 防護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面部特別容易長痤瘡(青春痘)。雖然對健 康並無大礙,但影響了美觀。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種治療青春痘的藥, 但其副作用很多,毒副作用很大, 一旦停藥就馬上復發。
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無副作用、使 用方便的治療青春痘的特效藥。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本發明按下述重量 配製
馬齒莧30-50克,大青葉(或板藍根)15-30克,紫草10-20 克,敗醬草10-20克,蜂房10-20克,陳皮15-20克,蒼朮15-30 克,蛇床子10-30克,白芷10-20克,細辛1-15克,苦參15-20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藥物為外用藥,而且無毒副作用,對人體無害,而且治 療效果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3馬齒莧30克,大青葉(或板藍根)15克,紫草10克,敗醬草 10克,蜂房10克,陳皮15克,蒼朮15克,蛇床子10克,白芷10 克,細辛10克,苦參15克。
實施例2:
馬齒莧35克,大青葉(或板藍根)20克,紫草15克,敗醬草 15克,蜂房15克,陳皮16克,蒼朮17克,蛇床子15克,白芷15 克鄰辛10克,苦參15克。
實施例3:
馬齒莧40克,大青葉(或板藍根)25克,紫草20克,敗醬草 10克,蜂房15克,陳皮20克,蒼朮20克,蛇床子20克,白芷20 克,細辛15克,苦參20克。
本發明的製法及用法
水煎服,每天一劑,分3次服,連服1 2周為一個療程、若超 過兩周還不消失,可改用外洗藥,晾至半溫時用毛巾蘸藥水反覆擦洗 15分鐘,每天洗3 5次,連續洗7天為一療程。治療中如發覺臉 上疣子反而增多,發紅髮癢,不要著急,不久青春痘就能消失。
:臨床病例 病例l:
任東,男,26歲,安徽阜陽(粉剌+酒糟鼻)
臉上長粉剌已三年有餘,同時還伴有酒糟鼻,為此,他十分苦惱, 因為像他這麼大年齡在農村早已成家立業了 。可是由於臉上長了這麼 多粉剌,坑坑窪窪的,經人介紹過的幾個對象全因為這張臉吹了。他 家裡人也很為他著急,去了不少醫院花了很多的錢,可就是不見效果, 最後聽朋友說本中心的治療效果很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給我們打了個電話,因為他家在農村,就診不方便,用藥三天後臉上開始停止長
新的青春痘。 一周後,現有的青春痘開始萎縮,脫落,繼續治療15 天后,臉上的青春痘明顯減少,酒糟鼻減輕。繼續鞏固15天後青春 痘和酒糟鼻都徹底痊癒。半年後他打電話告訴我們他已經找到了 一個 溫柔、賢惠的女孩並準備結婚了。 病例2:
夏雪,女,25歲,北京市郵電局職工(痤瘡)
患有顏面痤瘡4年多,時輕時重,反覆發作。曾去多家醫院治療 過,效果均不明顯。根據她的身體情況,在服用本產品的同時在調血 解毒,補血安神,調節陰陽平衡。30天後病人臉上的痘痘全部消失, 又繼續鞏固治療15天後停止用藥,臉上的痤瘡再沒有復發。停藥一 個半月後,在沒有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青春痘的特效藥,其特徵在於按下述重量配製馬齒莧30-50克,大青葉(或板藍根)15-30克,紫草10-20克,敗醬草10-20克,蜂房10-20克,陳皮15-20克,蒼朮15-30克,蛇床子10-30克,白芷10-20克,細辛1-15克,苦參15-20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青春痘的特效藥,其特徵在於按下述重量配製-馬齒莧30克,大青葉(或板藍根)15克,紫草10克,敗醬草10克,蜂房10克,陳皮15克,蒼朮15克,蛇床子10克,白芷10克,細辛10克,苦參15克。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治療青春痘的特效藥,其特徵在於按下述重量配製馬齒莧35克,大青葉(或板藍根)20克,紫草15克,敗醬草15克,蜂房15克,陳皮16克,蒼朮17克,蛇床子15克,白芷15克,細辛10克,苦參15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青春痘的特效藥,其特徵在於按下述重量配製馬齒莧40克,大青葉(或板藍根)25克,紫草20克,敗醬草10克,蜂房15克,陳皮20克,蒼朮20克,蛇床子20克,白芷20克,細辛15克,苦參20克。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青春痘的特效藥是屬於外敷和內服中藥製劑。本發明就是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無副作用、使用方便的治療青春痘的特效藥。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本發明按下述重量配製馬齒莧30-50克,大青葉(或板藍根)15-30克,紫草10-20克,敗醬草10-20克,蜂房10-20克,陳皮15-20克,蒼朮15-30克,蛇床子10-30克,白芷10-20克,細辛1-15克,苦參15-20克。
文檔編號A61K36/752GK101658575SQ200810118489
公開日2010年3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26日
發明者周金龍 申請人:周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