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複方丹參片的製造方法
2023-10-11 16:47:39 1
專利名稱:一種複方丹參片的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製藥,更具體地說是適用於一種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中藥製造方法。
背景技術:
中藥複方丹參片已收載於1985、1990、2000、2005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典中對複方丹參片的成分,以及每種成分的重量有明確的記載且對複方丹參片的製取方法亦有記載。根據2005年版藥典中的製法丹參1350g,三七423g,冰片24g,丹參加乙醇加熱回流1.5小時,提取液濾過,濾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適量,備用藥渣加50%乙醇加熱回流1.5小時,提取液濾過,濾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適量,備用藥渣加水煎煮2小時,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三七粉碎成細粉,與上述濃縮液和適量的輔料製成顆粒,乾燥。冰片研細,與上述顆粒混勻,壓製成3000片,包薄膜衣。
根據藥典記載的配方及製取方法,存在以下問題1、各地的原料丹參所含活性成分的量不一,除了個別地區以外,大多數地區生產的複方丹參片活性成分含量不能保證,藥效也難於保證,見表1及表2。
表1藥品檢測2000年第9卷7期紹興藥檢所
表2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00年第20卷第5期貴陽醫學院附院n=3
上表公布了33批藥品的檢測結果,其合格率僅為27.2%。造成以上結果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所用原料不合格,二是提取過程中丹參酮發生降解。
2、文獻(蘇子仁等.丹參醇提液在濃縮、乾燥工藝過程中的化學成分變化研究.中成藥1997,19(11)5)報導丹參醇提液在蒸餾、蒸發、乾燥過程中,丹參酮IIA發生了化學變化,加速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和熱。
根據文獻(林恆標等.丹參酮IIA的穩定性研究.中醫研究.2005,18(8)16)的結果,丹參酮IIA醇溶液在80℃下放置24h後剩餘87.62%,丹參酮IIA水溶液在80℃下放置24h後剩餘28.20%,也說明溼與熱是丹參酮IIA的降解的主要因素。
文獻(查道成,提取丹參酮IIA的工藝探討.時珍國醫國藥.2002,13(9)517)比較了丹參乙醇提取與超臨界提取方法的結果是超臨界提取法優於乙醇提取法,其原因是生產周期短、無需加熱,因此避免了丹參酮IIA的降解反應。
試驗數據見表3。
表3丹參不同提取方法的結果比較
從以上文獻報導可以知道,溼與熱是影響丹參酮IIA降解的主要因素,由於藥典的方法有乙醇、50%乙醇、水分別提取濃縮,受熱時間長,而且水分也比較多,因此提取濃縮過程中難免發生降解。
以上文獻說明,按藥典的製造方法不能保證複方丹參片內活性成分的含量,也就是不能保證質量,直接導致了不能保證藥效。而採用超臨界二氧化碳對丹參提取,僅是對丹參中丹參酮IIA等脂溶性成分的充分提取,也即是不能對丹參內所有的活性成分的充分提取,所以,單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提取工藝亦不能保證其質量及藥效,這是其一,其二是藥典中記載的三七是以細粉入藥,這樣也造成了藥物服用劑量大,使用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複方丹參片的製造方法,能對藥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提取,提高藥品中有效成分濃度,提高療效。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減少服用劑量。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①提取丹參的活性有效成分
a)取丹參藥材,粉碎成粗粉,裝入超臨界萃取釜中,萃取壓力為15~45Mpa,萃取溫度30~60℃,解析壓力1~10Mpa,解析溫度35~60℃,二氧化碳流量為5~15L/h,夾帶劑乙醇流量1~5mL/min,萃取時間2~5h,萃取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40(55~60℃)的浸膏。
b)將超臨界提取後的丹參渣用水提取兩次,第一次加6~15倍量的水,55~100℃回流1~3小時,濾過;第二次加5~15倍量的水,55~100℃回流1~3小時,濾過,合併濾液並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0(55~60℃)濃縮液,加入乙醇至乙醇量為50~70%,靜置12~24小時,取上清液,在55~60℃條件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40的浸膏。
②提取三七的活性有效成分三七藥材切片,醇提兩次,第一次加5~10倍65~95%乙醇回流1~3h,濾過,第二次加5~8倍50~70%乙醇回流1~3h,合併提取液並在55~60℃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0的清膏,噴霧乾燥得黃褐色粉末。
③製取複方丹參片將三七提取粉及適量澱粉,與上兩種丹參浸膏混勻,乾燥,製成顆粒,加入冰片細粉,混勻,壓製成片,包薄膜衣。
本發明的較好製造方法①提取丹參的活性有效成分a)取丹參藥材,粉碎成粗粉,裝入超臨界萃取釜中,萃取壓力20~32Mpa,萃取溫度35~55℃,解析壓力1~10Mpa,解析溫度35~60℃,二氧化碳流量為5~15L/h,夾帶劑乙醇流量1~5mL/min,萃取時間2~5h,萃取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40(55~60℃)的浸膏。
b)將超臨界提取後的丹參渣用水提取兩次,第一次加6~15倍量的水,60~85℃回流1~3小時,濾過;第二次加5~15倍量的水,60~85℃回流1~3小時,濾過,合併濾液並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0(55~60℃)濃縮液,加入乙醇至乙醇量為50~70%,靜置12~24小時,取上清液,在55~60℃條件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40的浸膏。
②提取三七的活性有效成分三七藥材切片,醇提兩次,第一次加5~10倍70~90%乙醇回流1~3h,濾過,第二次加5~8倍54~66%乙醇回流1~3h,合併提取液並在55~60℃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0的清膏,噴霧乾燥得黃褐色粉末。
③製取複方丹參片將三七提取粉及適量澱粉,與上兩種丹參浸膏混勻,乾燥,製成顆粒,加入冰片細粉,混勻,壓製成片,包薄膜衣。
本發明的更好製造方法①提取丹參的活性有效成分a)取丹參藥材,粉碎成粗粉,裝入超臨界萃取釜中,萃取壓力23~28Mpa,萃取溫度40~50℃,解析壓力1~10Mpa,解析溫度35~60℃,二氧化碳流量為5~15L/h,夾帶劑乙醇流量1~5mL/min,萃取時間2~5h,萃取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40(55~60℃)的浸膏。
b)將超臨界提取後的丹參渣用水提取兩次,第一次加6~15倍量的水,65~75℃回流1~3小時,濾過;第二次加5~15倍量的水,65~75℃回流1~3小時,濾過,合併濾液並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0(55~60℃)濃縮液,加入乙醇至乙醇量為50~70%,靜置12~24小時,取上清液,在55~60℃條件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40的浸膏。
②提取三七的活性有效成分三七藥材切片,醇提兩次,第一次加5~10倍75~85%乙醇回流1~3h,濾過,第二次加5~8倍58~62%乙醇回流1~3h,合併提取液並在55~60℃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0的清膏,噴霧乾燥得黃褐色粉末。
③製取複方丹參片將三七提取粉及適量澱粉,與上兩種丹參浸膏混勻,乾燥,製成顆粒,加入冰片細粉,混勻,壓製成片,包薄膜衣。
本發明的最佳製造方法①提取丹參的活性有效成分a)取丹參藥材,粉碎成粗粉,裝入超臨界萃取釜中,萃取壓力25Mpa,萃取溫度40℃,解析壓力6Mpa,解析溫度45℃,二氧化碳流量為10L/h,夾帶劑乙醇流量2mL/min,萃取時間3h,萃取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40(55~60℃)的浸膏。
b)將超臨界提取後的丹參渣用水提取兩次,第一次加10倍量的水,70℃回流2小時,濾過;第二次加10倍量的水,70℃回流2小時,濾過,合併濾液並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55~60℃)濃縮液,加入乙醇至乙醇量為60%,靜置12~24小時,取上清液,在55~60℃條件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40(55~60)℃的浸膏。
②提取三七的活性有效成分三七藥材切片,醇提兩次,第一次加6倍80%乙醇回流2h,濾過,第二次加6倍60%乙醇回流2h,合併提取液並在55~60℃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的清膏,噴霧乾燥得黃褐色粉末。
③製取複方丹參片將三七提取粉及適量澱粉,與上兩種丹參浸膏混勻,乾燥,製成顆粒,加入冰片細粉,混勻,壓製成片,包薄膜衣。
根據資料,丹參酮IIA的分解原因主要是溼和熱,而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的工藝條件一般是在25Mpa、40℃的條件下進行,提取與濃縮一步完成,所用的夾帶劑量少,沒有另外加入水等,因此採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代替原有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丹參,基本解決了丹參酮IIA由於熱敏性導致在生產過程中的降解的問題,無論從收率及有效成分濃度均高於傳統的提取工藝。
採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提取丹參,丹參酮IIA的收率可高達80%;而傳統提取工藝,丹參酮IIA的收率低於50%。也說明了改工藝之後的突出特點。
表4丹參酮IIA收率比較
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了脂溶性的丹參酮IIA,但丹參內還有一個重要活性部位丹酚酸,丹酚酸為水溶性物質,所以本發明對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過的丹參渣進行水提取。丹參渣中除含有水溶性的丹酚酸外,還含有其它的水溶性糖等雜質,為了提高丹酚酸的純度,同時也是為了本發明的製劑濃縮片提取物量不能過大,否則不能滿足製成量的要求。因此通過醇沉的方法將丹酚酸以外的一些水溶性雜質除去。
本發明的丹參在超臨界二氧化碳提取後,再通過水提醇沉方法提取,與藥典製造方法相比較。
表5發明方法與藥典方法的比較
三七細粉中三七皂苷的含量一般在8%左右,本發明方法中的三七乙醇提取後,在濃縮粉中三七皂苷含量約在50%左右,提取率一般在80%。
下面列出藥典複方丹參片與本發明複方丹參片(濃縮片)的質量標準中相關內容說明。
表5本發明的複方丹參片與藥典方法的複方丹參片的質量標準比較
從上表中可得知,本發明製得的產品中有效成分含量為藥典製造方法製得產品有效成分的三倍。
表7本發明與藥典的製造方法可由下表進行比較
本發明的優點是能對藥材中有效成分充份提取,提高藥品中有效成分濃度,提高療效,減少服用劑量。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一[配方]丹參1350g,三七423g,冰片24g本發明取丹參藥材,粉碎成粗粉,裝入超臨界萃取釜中,萃取壓力25Mpa,萃取溫度40℃,解析壓力6Mpa,解析溫度45℃,二氧化碳流量為10L/h,夾帶劑乙醇流量2mL/min,萃取時間3h,萃取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40(55~60℃)的浸膏;將超臨界提取後的丹參渣用水提取兩次,第一次加10倍量的水,70℃回流2小時,濾過;第二次加10倍量的水,70℃回流2小時,濾過,合併濾液並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55~60℃)濃縮液,加入乙醇至乙醇量為60%,靜置12~24小時,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40(55~60℃)的浸膏。三七藥材切片,醇提兩次,第一次加6倍80%乙醇回流2h,濾過,第二次加6倍60%乙醇回流2h,合併提取液並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55~60℃)的清膏,噴霧乾燥得黃褐色粉末。將三七提取粉及適量澱粉,與上兩種丹參浸膏混勻,乾燥,製成顆粒,加入冰片細粉,混勻,壓製成1000片,包薄膜衣。
實施例二[配方]丹參1350g,三七423g,冰片24g本發明取丹參藥材,粉碎成粗粉,裝入超臨界萃取釜中,萃取壓力15Mpa,萃取溫度30℃,解析壓力1Mpa,解析溫度35℃,二氧化碳流量為5L/h,夾帶劑乙醇流量1mL/min,萃取時間2h,萃取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55℃)的浸膏;將超臨界提取後的丹參渣用水提取兩次,第一次加6倍量的水,55℃回流1小時,濾過;第二次加5倍量的水,55℃回流1小時,濾過,合併濾液並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55℃)濃縮液,加入乙醇至乙醇量為50%,靜置12小時,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55℃)的浸膏。三七藥材切片,醇提兩次,第一次加5倍65%乙醇回流1h,濾過,第二次加5倍50%乙醇回流1h,合併提取液並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55℃)的清膏,噴霧乾燥得黃褐色粉末。將三七提取粉及適量澱粉,與上兩種丹參浸膏混勻,乾燥,製成顆粒,加入冰片細粉,混勻,壓製成1000片,包薄膜衣。
實施例三[配方]丹參1350g,三七423g,冰片24g本發明取丹參藥材,粉碎成粗粉,裝入超臨界萃取釜中,萃取壓力45Mpa,萃取溫度60℃,解析壓力10Mpa,解析溫度60℃,二氧化碳流量為15L/h,夾帶劑乙醇流量5mL/min,萃取時間5h,萃取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40(60℃)的浸膏;將超臨界提取後的丹參渣用水提取兩次,第一次加15倍量的水,100℃回流3小時,濾過;第二次加15倍量的水,100℃回流3小時,濾過,合併濾液並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60℃)濃縮液,加入乙醇至乙醇量為70%,靜置24小時,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40(60℃)的浸膏。三七藥材切片,醇提兩次,第一次加10倍95%乙醇回流3h,濾過,第二次加8倍70%乙醇回流3h,合併提取液並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60℃)的清膏,噴霧乾燥得黃褐色粉末。將三七提取粉及適量澱粉,與上兩種丹參浸膏混勻,乾燥,製成顆粒,加入冰片細粉,混勻,壓製成1000片,包薄膜衣。
權利要求
1.一種複方丹參片的製造方法,①提取丹參的活性有效成分a)取丹參藥材,粉碎成粗粉,裝入超臨界萃取釜中,萃取壓力15~45Mpa,萃取溫度30~60℃,解析壓力1~10Mpa,解析溫度35~60℃,二氧化碳流量為5~15L/h,夾帶劑乙醇流量1~5mL/min,萃取時間2~5h,萃取液在55~60℃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40的浸膏;b)將超臨界提取後的丹參渣用水提取兩次,第一次加6~15倍量的水,55~100℃回流1~3小時,濾過;第二次加5~15倍量的水,55~100℃回流1~3小時,濾過,合併濾液並在55~60℃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0的濃縮液,加入乙醇至乙醇量為50~70%,靜置12~24小時,取上清液,在55~60℃條件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40的浸膏;②提取三七的活性有效成分三七藥材切片,醇提兩次,第一次加5~10倍65~95%乙醇回流1~3h,濾過,第二次加5~8倍50~70%乙醇回流1~3h,合併提取液並在55~60℃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0的清膏,噴霧乾燥得黃褐色粉末;③製取複方丹參片將三七提取粉及適量澱粉,與上兩種丹參浸膏混勻,乾燥,製成顆粒,加入冰片細粉,混勻,壓製成片,包薄膜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複方丹參片的製造方法,其特徵是①提取丹參的活性有效成分a)取丹參藥材,粉碎成粗粉,裝入超臨界萃取釜中,萃取壓力20~32Mpa,萃取溫度35~55℃,解析壓力1~10Mpa,解析溫度35~60℃,二氧化碳流量為5~15L/h,夾帶劑乙醇流量1~5mL/min,萃取時間2~5h,萃取液在55~60℃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40的浸膏;b)將超臨界提取後的丹參渣用水提取兩次,第一次加6~15倍量的水,60~85℃回流1~3小時,濾過;第二次加5~15倍量的水,60~85℃回流1~3小時,濾過,合併濾液並在55~60℃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0的濃縮液,加入乙醇至乙醇量為50~70%,靜置12~24小時,取上清液,在55~60℃條件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40的浸膏;②提取三七的活性有效成分三七藥材切片,醇提兩次,第一次加5~10倍70~90%乙醇回流1~3h,濾過,第二次加5~8倍54~66%乙醇回流1~3h,合併提取液並在55~60℃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0的清膏,噴霧乾燥得黃褐色粉末;③製取複方丹參片將三七提取粉及適量澱粉,與上兩種丹參浸膏混勻,乾燥,製成顆粒,加入冰片細粉,混勻,壓製成片,包薄膜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複方丹參片的製造方法,其特徵是①提取丹參的活性有效成分a)取丹參藥材,粉碎成粗粉,裝入超臨界萃取釜中,萃取壓力23~28Mpa,萃取溫度40~50℃,解析壓力1~10Mpa,解析溫度35~60℃,二氧化碳流量為5~15L/h,夾帶劑乙醇流量1~5mL/min,萃取時間2~5h,萃取液在55~60℃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40的浸膏;b)將超臨界提取後的丹參渣用水提取兩次,第一次加6~15倍量的水,65~75℃回流1~3小時,濾過;第二次加5~15倍量的水,65~75℃回流1~3小時,濾過,合併濾液並在55~60℃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0的濃縮液,加入乙醇至乙醇量為50~70%,靜置12~24小時,取上清液,在55~60℃條件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40的浸膏;②提取三七的活性有效成分三七藥材切片,醇提兩次,第一次加5~10倍75~85%乙醇回流1~3h,濾過,第二次加5~8倍58~62%乙醇回流1~3h,合併提取液並在55~60℃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0的清膏,噴霧乾燥得黃褐色粉末;③製取複方丹參片將三七提取粉及適量澱粉,與上兩種丹參浸膏混勻,乾燥,製成顆粒,加入冰片細粉,混勻,壓製成片,包薄膜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複方丹參片的製造方法,其特徵是①提取丹參的活性有效成分a)取丹參藥材,粉碎成粗粉,裝入超臨界萃取釜中,萃取壓力25Mpa,萃取溫度40℃,解析壓力6Mpa,解析溫度45℃,二氧化碳流量為10L/h,夾帶劑乙醇流量2mL/min,萃取時間3h,萃取液在55~60℃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40的浸膏;b)將超臨界提取後的丹參渣用水提取兩次,第一次加10倍量的水,70℃回流2小時,濾過;第二次加10倍量的水,70℃回流2小時,濾過,合併濾液並在55~60℃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濃縮液,加入乙醇至乙醇量為60%,靜置12~24小時,取上清液,在55~60℃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40的浸膏;②提取三七的活性有效成分三七藥材切片,醇提兩次,第一次加6倍80%乙醇回流2h,濾過,第二次加6倍60%乙醇回流2h,合併提取液並在55~60℃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的清膏,噴霧乾燥得黃褐色粉末;③製取複方丹參片將三七提取粉及適量澱粉,與上兩種丹參浸膏混勻,乾燥,製成顆粒,加入冰片細粉,混勻,壓製成片,包薄膜衣。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複方丹參片的製造方法,用於製藥工業,它公開了先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對丹參藥材丹參酮等脂溶性成分的萃取得浸膏,再對萃取後的丹參渣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丹酚酸得浸膏,而後對三七藥材用乙醇提取三七皂苷得提取粉末,最後將以上兩種丹參浸膏及三七提取粉及適量澱粉混勻,乾燥,製成顆粒,加入冰片細粉,混勻,壓製成片,包薄膜衣。本發明能對藥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提取,提高藥品中有效成分濃度,提高療效,減少服用劑量。
文檔編號A61P9/00GK1895353SQ20061003609
公開日2007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7日
發明者程朝暉, 胡耀昌, 楊承鴻, 侯峰, 莫啟武, 金波, 劉漢槎 申請人:美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