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
2023-10-11 04:06:14 1
一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製備而成:丹皮8~12份、梔子8~12份、當歸8~12份、打碗花8~12份、柴胡4~8份、茯苓8~12份、寬葉蕁麻8~12份、餘甘子12~18份、龍膽草8~12份、趕風柴12~18份、毛腳茵8~12份、墨魚蓋12~18份、鐘乳石0~5份。製法為:稱取上述藥材置入容器內,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併濾液,濃縮,乾燥,裝入膠囊殼。臨床實驗證明,本發明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有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顯著功效,且安全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及其製備方 法。
【背景技術】
[0002] 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腸、上段空腸、胰管和膽道的出血,其發病急、死 亡率高,是內科重要急症之一.老年人由於其血管彈性差,不易止血,且多數患者合併有心、 腦、腎等重要臟器病變,故病死率較高,國外報導為26%,國內報導為13. 5 %?18. 7%,其 死亡率隨著年齡的上升而增加,老年患者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本病屬於中醫學的吐血與 便血範圍,暴飲暴食、飲酒過度、過食辛辣,或鬱怒傷肝,肝火犯胃,或勞倦內傷,損傷脾氣致 脾不統血等均可引起吐血和便血。對於上消化道出血目前尚缺少公認安全有效的治療藥 物。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通過選擇合適 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有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顯著功效,且安全無毒副作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由 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製備而成:丹皮8?12份、桅子8?12份、當歸8?12份、打碗花8? 12份、柴胡4?8份、茯苓8?12份、寬葉蕁麻8?12份、餘甘子12?18份、龍膽草8? 12份、趕風柴12?18份、毛腳茵8?12份、墨魚蓋12?18份、鐘乳石0?5份。
[0004] 作為優選,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製備而成:丹皮9?11份、桅子9?11份、當歸 9?11份、打碗花9?11份、柴胡5?7份、茯苓9?11份、寬葉蕁麻9?11份、餘甘子 14?16份、龍膽草9?11份、趕風柴14?16份、毛腳茵9?11份、鐘乳石3?5份。
[0005] 作為優選,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製備而成:丹皮9?11份、桅子9?11份、當歸 9?11份、打碗花9?11份、柴胡5?7份、茯苓9?11份、寬葉蕁麻9?11份、餘甘子 14?16份、龍膽草9?11份、趕風柴14?16份、毛腳茵9?11份、墨魚蓋14?16份。
[0006] 作為優選,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製備而成:丹皮9?11份、桅子9?11份、當歸 9?11份、打碗花9?11份、柴胡5?7份、茯苓9?11份、寬葉蕁麻9?11份、餘甘子 14?16份、龍膽草9?11份、趕風柴14?16份、毛腳茵9?11份、墨魚蓋14?16份、鍾 乳石3?5份。
[0007] 作為優選,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製備而成:丹皮10份、桅子10份、當歸10份、 打碗花10份、柴胡6份、茯苓10份、寬葉蕁麻10份、餘甘子15份、龍膽草10份、趕風柴15 份、毛腳茵10份、墨魚蓋15份、鐘乳石4份。
[0008] -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稱取丹皮、桅子、 當歸、打碗花、柴胡、茯苓、寬葉蕁麻、餘甘子、龍膽草、趕風柴、毛腳茵、墨魚蓋、鐘乳石,置入 容器內,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併濾液,濃 縮,乾燥,裝入膠囊殼。
[0009] 作為優選,包括如下步驟:稱取丹皮、桅子、當歸、打碗花、柴胡、茯苓、寬葉蕁麻、餘 甘子、龍膽草、趕風柴、毛腳茵、墨魚蓋、鐘乳石,置入容器內,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 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併濾液,濃縮,乾燥,乾燥,再加入適量糊精和矯 味劑,按照本領域常規工藝制粒。
[0010] 作為優選,包括如下步驟:稱取丹皮、桅子、當歸、打碗花、柴胡、茯苓、寬葉蕁麻、餘 甘子、龍膽草、趕風柴、毛腳茵、墨魚蓋、鐘乳石,置入容器內,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 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併濾液,濃縮,乾燥,濃縮,乾燥,粉碎。
[0011] 本發明各中藥成份的藥理分析如下: 丹皮【性味】苦、辛,微寒。【歸經】歸心、肝、腎經。【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扑傷痛。
[0012] 桅子【性味】苦,寒。【歸經】歸心、肺、三焦經。【功能主治】果實:瀉火除煩,清熱 利尿,涼血解毒。用於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 扭挫傷痛。
[0013] 當歸【性味】甘、辛,溫。【歸經】歸肝、心、脾經。【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溼痺痛, 跌扑損傷,癰疽瘡瘍。
[0014] 打碗花【來源】為旋花科打碗花屬植物打碗花Calystegin hederacea Wall.,以根 狀莖及花入藥。秋季挖根狀莖,洗淨曬乾或鮮用。夏秋採花鮮用。【功能主治】健脾益氣,利 尿,調經,止帶;用於脾虛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白帶,乳汁稀少。止痛;外用治牙痛。
[0015] 柴胡【性味】苦,涼。【歸經】入肝、膽經。【功能主治】和解表裡,疏肝,昇陽。治 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
[0016] 茯苓【性味】甘、淡,平。【歸經】歸心、肺、脾、腎經。【功能主治】利水滲溼,健脾 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0017] 寬葉蕁麻【來源】蕁麻科蕁麻屬植物寬葉蕁麻Urtica laetevirens Maxim.,以全 草、根和種子入藥。夏季莖葉茂盛時割取地上全草,去雜質,切段,鮮用或曬乾。根和種子在 秋冬採收。【功能主治】祛風定驚,消食通便。用於風溼關節痛,產後抽風,小兒驚風,小兒麻 痺後遺症,高血壓,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蕁麻疹初起,蛇咬傷。
[0018] 餘甘子【來源】本品系藏族習用藥材,為大戟科植物餘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乾燥成熟果實。冬季至次春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功能與主治】清熱涼 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於血熱血瘀,肝膽病,消化不良,腹痛,咳嗽,喉痛,口乾。
[0019] 龍膽草【性味】苦,寒。【歸經】歸肝、膽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溼,瀉肝膽火。用 於溼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強中,溼疹瘙癢,目赤,耳聾,脅痛,口苦,驚風抽搐。
[0020] 趕風柴【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裸花紫珠的帶有嫩枝的葉。【功能主治】止血,消 炎,祛瘀,止痛。治肺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肺結核、肺膿瘍、大葉性肺炎等引起的出血,潰瘍 病等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尿,創傷出血,流感,燒傷,化膿性皮膚潰 瘍,子宮頸糜爛,跌打損傷,風溼痛。
[0021] 毛腳茵【性味】苦、澀,平。【歸經】歸心、肝經。【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截瘧,止痢, 解毒。用於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瘧疾,血痢,脫力勞傷,癰腫瘡毒,陰癢帶下。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製備而成: 丹皮8?12份、桅子8?12份、當歸8?12份、打碗花8?12份、柴胡4?8份、茯苓8? 12份、寬葉蕁麻8?12份、餘甘子12?18份、龍膽草8?12份、趕風柴12?18份、毛腳 茵8?12份、墨魚蓋12?18份、鐘乳石0?5份。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 量配比的藥材製備而成:丹皮9?11份、桅子9?11份、當歸9?11份、打碗花9?11份、 柴胡5?7份、茯苓9?11份、寬葉蕁麻9?11份、餘甘子14?16份、龍膽草9?11份、 趕風柴14?16份、毛腳茵9?11份、鐘乳石3?5份。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 量配比的藥材製備而成:丹皮9?11份、桅子9?11份、當歸9?11份、打碗花9?11份、 柴胡5?7份、茯苓9?11份、寬葉蕁麻9?11份、餘甘子14?16份、龍膽草9?11份、 趕風柴14?16份、毛腳茵9?11份、墨魚蓋14?16份。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 量配比的藥材製備而成:丹皮9?11份、桅子9?11份、當歸9?11份、打碗花9?11份、 柴胡5?7份、茯苓9?11份、寬葉蕁麻9?11份、餘甘子14?16份、龍膽草9?11份、 趕風柴14?16份、毛腳茵9?11份、墨魚蓋14?16份、鐘乳石3?5份。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 量配比的藥材製備而成:丹皮10份、桅子10份、當歸10份、打碗花10份、柴胡6份、茯苓10 份、寬葉蕁麻10份、餘甘子15份、龍膽草10份、趕風柴15份、毛腳茵10份、墨魚蓋15份、 鐘乳石4份。
6. -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稱取 丹皮、桅子、當歸、打碗花、柴胡、茯苓、寬葉蕁麻、餘甘子、龍膽草、趕風柴、毛腳茵、墨魚蓋、 鐘乳石,置入容器內,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過濾; 合併濾液,濃縮,乾燥,裝入膠囊殼。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 於,包括如下步驟:稱取丹皮、桅子、當歸、打碗花、柴胡、茯苓、寬葉蕁麻、餘甘子、龍膽草、趕 風柴、毛腳茵、墨魚蓋、鐘乳石,置入容器內,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 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併濾液,濃縮,乾燥,乾燥,再加入適量糊精和矯味劑,按照本領域 常規工藝制粒。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 於,包括如下步驟:稱取丹皮、桅子、當歸、打碗花、柴胡、茯苓、寬葉蕁麻、餘甘子、龍膽草、趕 風柴、毛腳茵、墨魚蓋、鐘乳石,置入容器內,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 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併濾液,濃縮,乾燥,濃縮,乾燥,粉碎。
【文檔編號】A61K36/85GK104083538SQ201410304930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30日
【發明者】丁小雙, 何朋飛 申請人:丁小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