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為什麼不在好萊塢拍電影了(2次離開電影圈3次挑戰好萊塢)
2023-10-30 14:45:37 1
文/工一
洪金寶當年在戲校的時候因為腳傷,養胖了身材,遂被師傅停止了演出。
他一怒之下離開了戲校,臨走的時候,留給師弟們一句話:「戲曲的時代就要結束了,以後電影才是真正的事業。等我混出個名堂,你們就去找我!」
眼看戲曲行業真的日漸衰落,當時藝名還是元樓的成龍和小師弟元彪想起了大師兄說過的話,找到了洪金寶。
此時的洪金寶,已經成為了一名武術指導,手底下有一幫人跟著他吃飯,見兩個小師弟過來投奔自己,自然滿口答應。
成龍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電影生涯,每天開工就是當替身、做特技,混在片場,雖然看不到明確的方向,但至少有工開,有飯吃,也算是穩定。
有一天,他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是一個某製片人的助理,稱他們正要開拍一個新片,需要一個男主角,而且要會功夫的,想讓成龍過去看看。
手握電話的成龍甚至懷疑這是在做夢:「做了這麼久幕後,這麼多不露臉的工作,我也能當男主角?」
沒等對方講完,成龍便滿口答應。
這部戲片名叫《廣東小老虎》,情節比較簡單,講的就是幫派之間的恩怨情仇,然後男主角為父報仇的故事。
成龍忐忑不安的做足了準備,結果一到片場就洩了氣。這是一部低成本的小製作,沒有劇本,沒有武術指導,拍攝環境惡劣、設備簡陋陳舊。作為男主角的成龍,只是在導演的指揮下簡單地比劃幾個動作,就算拍完一條。
隨著拍攝的進行,很多人都退出了這個劇組,導演和製片人也帶著錢跑路了,最後沒有人領到報酬。
這就是成龍第一次擔任男主角的經歷,顯然,這部電影沒有能夠上映。
繼續回到其他片場做武行,那個時候成龍最大的夢想就是能當上武術指導,因為武術指導可以在現場呼風喚雨,領著一班人吃飯,又能賺更多的錢,很是威風。
一天,他在片場做了一個危險的特技動作,重重摔在地上,其他人都收工了,他感到又累又痛,就沒有馬上起來,而是躺在地上休息。
這時來了一個人和他說話,成龍本不想理他,但那人說明了來意之後,他馬上翻身站了起來。
原來他們公司的新戲要開拍,需要一個武術指導,但是預算並不高,不能找資格老的,所以選擇了成龍。
成龍再次連連點頭應諾,第二天去了片場,見到製片人。
製片人要求他再找點幫手,成龍又找到來了元彪和元奎。並向他們吹噓這將是一部多麼好的電影,還一起暢想明天云云。而對他自己來說,也終於可以體驗一次發號施令的快感了。
結果到正式開拍,才發現事情完全和自己想的不一樣。這個劇組非常混亂,製片人、導演衝突不斷,各個組也互相指責。元彪是小師弟,沒說什麼,元奎則對成龍說:「你看這現場亂成這樣,和你說的不一樣嘛。」
這讓成龍感到非常丟面子。
不出意外,這又是一部票房失利的爛片。接著成龍作為武術指導又為這家公司拍了一部電影,也是以慘敗收場,最後,這家公司已經負債纍纍,連薪水都發不出來了。
就在這時,出了一件大事,功夫巨星李小龍去世了。
這對香港功夫電影,特別是靠著功夫電影吃飯的武行來說,是一次接近毀滅性的打擊。
觀眾們不再愛看沒有李小龍的功夫片,功夫片市場迅速的衰敗下來。轉眼間,愛情片和喜劇片就霸佔了銀幕。
沒有工開,沒有戲拍,許多武行紛紛換了職業,成龍的職業生涯也第一次跌落谷底。
這時遠在澳大利亞的父母拿到了綠卡,希望他也能過去把這個身份拿到。成龍想香港眼下確實是沒事可做,於是坐上了去澳大利亞的飛機。
第一次到澳大利亞的幾個月時間裡,成龍整天無所事事,過上了寄生蟲一般的生活。
閒不住的他慢慢開始想念香港的片場,他還是想要做自己夢想中的事業。
終於有一天,他向父母撒謊,說香港那邊有戲要拍,找他回去,父母並沒有阻攔。
回到香港,收拾好行囊,整理好久未住人的房間,成龍立馬給大師兄打了電話。
這時的洪金寶已經是嘉禾公司的籤約武術指導,而周圍的環境也發生了變化,離開半年之久的成龍,又變成了一個新人。
幸運的是,大師兄馬上給他介紹了一份工作,有一個新導演要拍一部名叫《少林門》的電影,洪金寶做武術指導,成龍做副指導。
這位新導演就是後來名震海外的吳宇森,不過在當時也是一個小角色。
一段時間工作下來,成龍發現這位吳宇森和資歷較老的那些導演不太一樣。那些老導演,拍動作戲的時候就撒手不管,讓武術指導去拍,自己則去睡覺休閒。
但是這個吳宇森卻態度非常認真,打鬥鏡頭也會親自參與套招、切磋動作,還會教他一些有關電影的知識,雖然他當時完全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做導演。
不管怎樣,這次的工作讓成龍很是舒心,同事也好,環境也不錯。
可就在他以為能夠站穩腳跟的時候。大師兄洪金寶又過來告訴他,李小龍去世的影響還在蔓延,功夫片仍然沒有渡過難關,很多公司都不做功夫片了,有些之前已經確定的項目也被砍掉,別說幫成龍找工作,就連他洪金寶自己有沒有工作都不一定了。
坐在辦公室,看著牆上貼著的功夫片過往輝煌的工作照片,成龍陷入了深深的迷茫當中:這個市場真的不行了,可我又能做什麼呢?我從小就進了戲校,現在除了功夫和動作,我什麼都不會。馬上就沒有錢了,眼下一日三餐都成了問題。
回去的路上,望著萬家燈火,他覺得這一切都和他沒有關係。
再次回到了澳大利亞,這一次,成龍覺得不能再讓父母養著了。
成龍的小名叫阿炮,父母總是喊他小炮、炮炮。他小時候父母在美國領事館工作,裡面有很多美國人,聽到這樣叫,以為成龍的名字是英文Paul,也就跟著Paul、Paul的叫上了。
在澳大利亞,他先是報了一家語言班學習英文,班上的老師給他起了一個新的英文名字,Steven。
然後又找了一家中餐館,當跑堂。並通過一位來自臺灣的司機介紹到工地上班,工作是水泥工。
第一天到工地的時候,人家問他叫什麼名字,那臺灣司機答道,Jack,其實是他自己叫Jack,但是招工的人卻誤會了,以為成龍的名字是Jack,所以他又多了一個名字。
就這樣,日子在每天被不同名字交錯的呼喊中慢慢流淌著。
生活倒是很有規律,成龍每天5天起床去工地搬水泥、推獨輪車,下午4點半回家,衝涼之後,再去餐館打工,每個月能賺800澳元。
在工地上,他看著瓦工們砌牆,而自己只能出苦大力,很是羨慕,在旁邊慢慢的學習。
餐館裡,開始的時候只是在後廚幫忙,洗菜洗碗,可成龍生性熱情,又不怕辛苦,忙完了自己的事情,又去前廳幫忙,同時他還是個開心果,經常給大家講笑話,老闆非常喜歡他,很快他便升上了二廚的位置,負責配菜。
這樣忙碌的生活,讓他沒有空餘的時間去煩惱,去想曾經的夢想,但有時在晚上也會失眠,睡不著的時候,他就會想,現在這樣的生活離電影圈越來越遠,這算不算放棄了理想呢,不禁惆悵。
一段時間過去,母親看出了他的失落,對他說:「阿炮,我知道這不是你想要做的,也不是你應該做的。」
面對著看透自己心思的母親,成龍崩潰了:「我練了十年,學了一身沒用的功夫,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我也不知道我要做什麼。」
沒過多久,香港發來一封電報,發信人是大導演羅維的電影公司總經理陳自強。
電報開頭就說,羅維導演要拍一部叫《新精武門》的電影,希望他能參加,成龍想,如果要是找武術指導的話,根本沒有必要如此大費周章地到澳大利亞來找他嘛,可再往下看時,不禁失聲,原來是要他做男一號,不過薪酬不高,只有3000港幣。
成龍還是答應了這份工作,他不知道這3000港幣夠不夠花,也不知道拍出的電影會不會再次失敗,只是不想去考慮其他的事情,他只想再試一次。
母親全力支持,而父親卻下了最後通牒:「這次給你兩年時間,如果還是闖不出個名堂,就要永遠待在澳大利亞。」
不過這一次,成龍沒讓他們失望。
當時羅維在香港已經很有名氣,捧紅了功夫巨星李小龍,拍攝了《精武門》、《唐山大兄》這樣的影片,能夠上他的戲,對成龍來說是個天大的好機會。
這次要拍的《新精武門》,啟用《精武門》的原班人馬,誓要再捧出一位功夫巨星。
在羅維的辦公室,成龍籤下了人生中第一份藝人合同,為期兩年,每月3000元港幣,每部片子的片酬也是3000港幣,要無條件的服從羅維導演,兩年當中,必須出演他的所有電影。
這樣的合同在現在來看比較苛刻,但在當時,至少能讓他那兩年有了飯轍。
開拍時,武術指導臨時出了狀況,為了救場,成龍毛遂自薦做了武術指導,而讓他意外的是,武術指導的片酬是他這個男主角的三倍。
想要打造第二個李小龍的羅維,還請了香港作家潘柳黛幫他起新的藝名,認為他當時的藝名不會紅,在那之前他一直用著從洪金寶那裡「借來」的名字,叫陳元龍。
選名字當天,潘柳黛拿出了很多帶龍字的備選名字,讓他挑選。他先後選了「文龍」、「子龍」、「雲龍」,潘柳黛都覺得不夠大氣,不夠響亮,說:「乾脆,你就叫成龍吧!」
成龍這個名字就此誕生。
然而拍攝過程並不愉快。羅維一心想要那個冷血、帶著復仇面孔的李小龍第二,而成龍卻覺得那不是自己的方向。票房出來,結果可想而知,自然是慘澹收場。
因為籤的兩年合約,馬上羅維又安排他演了陳志華導演的《少林木人巷》,但依舊反響平淡。
之後的《風雨雙流星》、《劍花煙雨江南》、《拳精》、《蛇鶴八步》等電影,要不沒有機會上映,要不票房數字慘澹、無人問津,成龍的名字和「票房毒藥」劃上了等號。
他繼續在電影券摸爬滾打,也逐漸的有了一些名氣,慢慢地,他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電影中,配合自己的特點,把動作完成,同時還有一些喜劇成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成龍電影的風格開始有了雛形。
隨著《蛇形刁手》、《醉拳》、《笑拳怪招》這三部戲連續爆紅、票房飄高,成龍開始發現他似乎紅了,走到哪裡都有人要求一起拍照,八卦周刊的記者也是處處尾隨。
以前的那些批評聲,例如「這個人的鼻子這麼大,能演電影嗎?」「大鼻子小眼睛,還成龍呢,我看是成慫還差不多。」「什麼成龍啊,最多成蟲。」
也變成了「你看這小子,真不錯,連手都會做戲!」「成龍太棒了,大鼻子很帥啊!」
之後,他籤約了嘉禾電影,老闆鄒文懷承諾:「你可以拍你自己想拍的電影。不過你的名字Jacky Chan,我感覺不會紅,既然來到了新的公司,就取一個新的英文名字,不如叫個女孩子的吧,Jackie好了,Jackie Chan!」
成龍Jackie Chan的時代來了。
經歷了香港的爆紅之後,嘉禾公司把成龍第一次推向了好萊塢。
為了讓成龍更快的學習語言,適應環境,在沒有陪同的情況下,把他一個人塞進了去往美國的飛機。
接機的人一見到成龍就非常興奮,耍起了醉拳,並告訴他,這次的製作可是規模豪華,名字叫做《殺手壕》,預算高達400萬美元,還請來了《龍爭虎鬥》的原班人馬,就等你來一展拳腳了。
聽到這裡,成龍心裡感覺到了不對勁,我來這裡並不是要做李小龍第二的啊,我是要拍屬於我自己的電影。
果然,拍攝現場跟他所想的一樣,所有鏡頭都是按部就班的,各司其職,這讓他很不適應。
在香港拍戲,很多精彩臺詞、動作的火花都是現場碰出來的,臨場改戲是很平常的。而在美國,這樣卻行不通,所有東西都是條條框框的,演員的走位、攝像機的推進都要嚴格按照分鏡劇本的要求進行,並不是說這樣的方式不好,而是這樣的方式,成龍並不適應。
沒有了靈活應變的成龍,做不出帶有成龍味道的電影。
再加上當時他的英文水平還不是很好,經常出現念錯臺詞和磕巴的情況,甚至面部僵硬,想要跟導演提出自己的想法,也是表達不完整。
動作戲上,成龍早已習慣了自己添加一些花哨的動作來給電影加點彩頭,但美國導演卻表示拒絕,要求他嚴格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動作執行。這樣,很多能夠豐富影片內容的動作戲,就變成了他在鏡頭裡走過來走過去,啞然無味。
他抱怨道:「沒有人願意在電影中看成龍走來走去。」但是無濟於事,在好萊塢,他還沒有地位,沒有話語權。
這部《殺手壕》的票房十分低迷,成龍的第一部好萊塢電影失敗了。
之後,公司馬不停蹄的又安排了下一部電影《炮彈飛車》,成龍要在片中演一個日本的賽車手,這讓他感到很不舒服,但合約在身,也硬著頭皮拍了下來。
《炮彈飛車》的動作戲不多,拍的還算輕鬆,又有其他明星加盟,在美國和日本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但是在香港卻遭遇冷場,香港的觀眾不能接受成龍演一個日本人,也接受不了他在電影中靠著擠眉弄眼的逗趣給美國人當陪襯。
成龍的第一次好萊塢之旅以失敗收場。
三年後,嘉禾公司仍不死心,再次找到了好萊塢的製片方,這一次,影片的名字是《威龍猛探》,他們要把成龍打造成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那樣的硬漢。
其實在成龍看來,他並不像塑造什麼硬漢形象,而是更喜歡演那些在生活中不屈不撓的小人物。
拍攝中,他和美方導演產生了非常嚴重的矛盾。中途曾打電話回香港的公司,說:「如果這個導演不走,我就走!」
但是畢竟籤了合同,抱怨也沒有什麼用,只能耐著性子繼續拍下去。
最讓他受不了的是,全部動作戲只給了4天的拍攝時間,這在成龍看來是遠遠不夠用的。動作場面拍得非常敷衍,很多根本不能通過的鏡頭,在美方導演那裡一路綠燈,簡直就像走過場。
為了重蹈上一次的覆轍,成龍為這部《威龍猛探》製作了另一個用於在香港上映的版本,請來了亞洲當紅明星葉倩文,讓編劇鄧景生又重新寫了一些情節,刪掉了美國版本中的粗口,把部分演員請到香港重拍動作戲,這次要完全按照成龍的風格來。
果不其然,香港上映的版本,取得了成功,而在美國市場那邊,票房成績卻不好。
兩次闖蕩好萊塢,鎩羽而歸之後,成龍對公司發了嚴正申明,他再也不去好萊塢了,為了所謂的市場而失掉自己電影的風格,他做不到。
之後幾年,成龍的電影在亞洲依舊爆紅,而嘉禾仍然沒有放棄將他推向世界市場,而走向世界市場最重要的一步,還是好萊塢。
1995年,成龍重振旗鼓,決定再戰好萊塢。不過這一次,他一定不會再被其他人左右,拍別的風格的片子,他要讓美國人看到真正的成龍電影。
當時,大明星麥可·道格拉斯和史泰龍都向他拋來了橄欖枝,希望能夠合作,但是都被成龍拒絕了。
與此同時,他和導演唐季禮共同研究了一個劇本,叫做《紅番區》。
「紅番」,在廣粵語系裡最初指的是紅種人,由於紅種人曾出現過吃人的傳聞,於是「紅番」逐漸演化成指代惡霸、壞人的詞彙,紅番區指的就是紐約的某個黑惡勢力橫流的街區。
電影雖為香港班底製作,在加拿大拍攝,但片中很多對白都是英文,嘉禾老闆鄒文懷認為,這部電影有可能是成龍走向西方市場的敲門磚。
1995年,《紅番區》在美國上映,首周就拿下了980萬美元的票房,成為第一部登上美國電影票房榜首的香港電影,也打破了北美市場外語片的票房紀錄。
美國觀眾終於看到了真正的成龍,他在美國一炮而紅,第三次挑戰好萊塢終於成功。
在那以後,《霹靂火》、《警察故事4》、《一個好人》陸續在美國發行。
在拍攝《一個好人》期間,成龍在好萊塢的中國劇院門前留下了手腳印和籤名。
1998年,《尖峰時刻》在美上映,後面還推出了續集《尖峰時刻2》、《尖峰時刻3》,雖然這並不是成龍真正喜歡的電影類型,但這時的他已經是一個標籤了,它們在北美和歐洲都取得了非常高的票房。
2002年,《燕尾服》上映之後,成龍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之後,《環遊世界80天》、《鄰家特工》、《功夫夢》等電影都是美國製作,他成功的打入了美國主流電影市場,得到了美國人的尊重。
2016年,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成龍曾對成家班講:「這輩子,我不要做第一,我要做唯一。」
他還曾唱過:「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
的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些人人皆知的話,常在耳邊縈繞,可我們總是將重心放在後半句,只看到人上人佇立在彩虹之巔,卻常常忘記了他們曾在風雨中飽受的辛艱。
這裡是@印記電影,感謝您的閱讀。
部分參考資料:
《成龍:還沒長大就老了》 成龍、朱墨著
《成龍·收藏人生 》 榮宏君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