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開棺上線歷史(開棺背後的網絡電影民俗驚悚潮)
2023-10-30 02:46:33 2
犀牛娛樂原創
文|小福 編輯|樸芳
五一過後,院線電影市場回歸低迷,網絡電影市場卻迎來了新「爆款候選」《開棺》。
該片於5月2日在優酷、騰訊拼播上線,上線三天分帳票房破千萬,目前該片累計票房已經超過了1800萬元,迅速躍升至今年網絡電影分帳年榜的第8位。
這部影片無疑又一次證明了民俗驚悚網絡電影的巨大潛力。
盜墓?民俗驚悚?刑偵?
故事開篇,一眾觀眾熟悉的「鬼吹燈」角色映入觀眾眼帘。月黑風高夜,盜墓團夥一行人摸金探墓、開棺尋寶,寥寥幾分鐘,便點了《開棺》的題。從盜取夜明珠到乾屍「復活」,劇情一氣呵成,早早將驚悚氣氛拉滿。
而到此時,以為這部影片是傳統盜墓網絡電影的犀牛君,早已在不知不覺間踏進了主創設計的「局」。
伴隨韓棟飾演的刑警隊長沈春合的出場,這才引出《開棺》的劇情主線。在這夥盜墓賊逃出墓穴後,先後遭遇不測離奇身亡,而作為主角沈春合師父的犧牲也與這起案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個故事,便是以沈春合的視角,將《開棺》案件中的層層迷霧剝開。
用網友的話來說,《開棺》就是一部披著民俗驚恐皮的刑偵片。但不可否認的是,民俗驚悚元素的運用的確為《開棺》帶來了更強的感官刺激和娛樂色彩,最大程度放大了恐怖元素的優勢。
刑偵的內核則確保了《開棺》在內容上的「不出格」。以警察作為主要人物,將偵破盜墓兇殺案來作為主要故事線,最大程度地將民俗相關元素進行合理化。在這類題材創作範圍受限、難度較大的前提下,《開棺》利用類型融合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當然,試水固然值得肯定,遺憾也依舊存在。在題材限制下,《開棺》就像許多同類題材的影片一樣走進了那個既定的「裝神弄鬼」的結局。老套的故事似乎已經成為大部分國產恐怖片無法迴避的問題。截至目前,該片在豆瓣僅有5.1分,相較去年同類題材的《興安嶺獵人傳說》仍有一段距離。
總體來看,作為一部帶有民俗恐怖元素的網絡電影,拋開審查方面的客觀創作障礙不提,《開棺》最值得肯定的就是類型融合相對流暢,故事邏輯自洽,演員表演、畫面呈現也達到了網絡電影的頭部水準。
在國產恐怖電影在院線銷聲匿跡的大環境下,近兩年來有越來越多像《開棺》這樣的優質恐怖元素網絡電影在市場湧現。這些作品有別於早期簡陋潦草的同類題材作品,在題材融合、視覺展現和整體完成度上都有了一個質的提升。
恐怖網絡電影脫胎換骨的同時,一場屬於網絡電影的民俗驚悚創作潮,也開始襲來。
民俗驚悚網絡電影井噴
國產恐怖片在院線市場消失已經是老黃曆了。在內容品質下滑和審查門檻抬升的內外因共同作用下,這一曾經成為以小博大經典品類的題材幾乎徹底離開了院線市場。而與此同時逐漸興起的網絡電影市場成了這類題材的新去處。
在網絡電影發展初期,整個市場上大行擦邊球、博眼球之道時,恐怖題材曾經是市場的主流類型。粗暴直接的視覺表達、簡陋的視覺呈現和幾乎為零的內容設計,某種程度上說,早期的恐怖驚悚網絡電影就是那個野蠻生長時期的縮影。
再後來,隨著監管層面的跟進和行業自身的迭代,這些粗製濫造賣弄低俗的「早期網大」也成為了歷史,但與此同時,觀眾對恐怖題材的剛需卻始終存在。
可以看到,在網絡電影監管趨於完善的這幾年裡,恐怖、驚悚元素逐漸化為類型融合的素材成為影片點綴,依舊在網絡電影市場如魚得水。
早至2018年的年冠《靈魂擺渡·黃泉》,再到各式各樣的「鬼吹燈」衍生盜墓類網絡電影,被《大蛇》開創的「怪獸網絡電影宇宙」......當下的頭部創作者們通過類型融合將恐怖驚悚元素融會貫通,也藉此推動恐怖題材項目一同駛入網絡電影精品化的快車道。
自疫情以來,網絡電影市場再迎發展高峰期,一股名為民俗驚悚的新題材潮也湧入市場。在去年「清明檔」上線的《興安嶺獵人傳說》,用網絡電影的手法把古老的東北民間傳說變成歷險故事,民俗元素與國產恐怖穿插其中,既不突兀又渲染了氣氛。用一位網友的話來說,這部影片雖然依舊單薄,但「在網大這個範疇裡算是不錯的嘗試,至少不是慣常意義的國產恐怖片。」
這部頗具開創性的作品,一度獲得過6.1的豆瓣「高分」,如今一年過去依舊停留在5.9的程度,這在網絡電影領域乃至整個恐怖片大類裡已算中上水平。而市場也給予了《興安嶺獵人傳說》充分反饋,最終憑藉著4429.1萬的總成績高居去年全年分帳冠軍。
在《興安嶺獵人傳說》熱播後,市場上開始頻繁湧現同類別新項目,並在進入2022年後開始凸顯。今年開年,《陰陽鎮怪談》《陰陽打更人》《龍雲鎮怪談》三部民俗驚悚恐怖電影扎堆上線,均收穫了千萬量級的票房。
其中最早上線的《陰陽鎮怪談》更以3767萬票房暫居年分帳冠軍,而《龍雲鎮怪談》《陰陽打更人》這兩部表現稍遜的項目也分獲2099萬和1800.0萬的分帳成績——當下市場對民俗驚悚題材的歡迎程度一目了然。
而在經過《開棺》的又一次驗證下,可以預見民俗驚悚類型乃至更多類型的融合型恐怖片會在網絡電影市場以井噴之勢爆發。
精品化再提速
民俗驚悚題材的破圈與井噴,在我們看來本身就是網絡電影行業整體性精品化的一個成功縮影。
恐怖片作為小成本電影的代表,其受眾和定位本身就與網絡電影產生契合,所以自市場成型以來,恐怖元素始終是網絡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類型組成。
在監管力度加強與創作水平有限的兩難之下,相較不確定性拉滿的院線市場,「短平快」的網絡電影為創作者提供了更為安全的土壤。因此在行業迭代升級之際,創作者與市場一同促成了這次升級,催化了民俗驚悚題材的脫穎而出。
犀牛君觀察發現,民俗驚悚網絡電影早已不再是網絡電影原受眾們的小眾狂歡。在豆瓣平臺上,近兩年間部分網絡電影的評論區明顯熱鬧了許多,開分速度也較此前有了很大提升。在《開棺》的頁面上有超過1100位網友留下了影評,而提前兩天上映的院線電影《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目前的評價數量也不過3600 。
當然,這其中恐怕有很大因素是由於《開棺》採用了許多觀眾熟悉的主要演員,幫助部分新觀眾提升了觀影意願。而優質演員的加入本身也是網絡電影精品化的佐證。
這也意味著有更多核心影迷群體在參與進網絡電影中。即便在內容品質上很多觀眾還無法對當下的作品表示認同,但也有很多人見證了網絡電影的進步,甚至願意對其做出肯定。
接下來,一方面在《開棺》與《興安嶺獵人傳說》等影片創造成功先例後,這塊風口下必然還會吹動更多新作湧入。另一方面,民俗恐怖網絡電影的破局之道,實際上也是類型融合的一個優秀案例,未來有望作為創作樣板為更多網絡電影創作帶來拓寬思路的靈感。
至於內容品質這道門檻,相信在觀眾與市場的驅動下,必然會倒逼創作者不斷升級優化,提升內容水準。
今年上半年,網絡電影市場上線項目數量再度創下新低,但精品率卻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了上升態勢。這既歸功於多平臺拼播模式帶來的風險分攤和收益提升,也體現了頭部網絡電影公司日漸深厚的創作、開發功力。
願《開棺》之後,我們還會看到更多好項目源源不斷地出現在市場中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