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溼度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22:32:29
溫溼度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溫溼度控制領域,特別涉及溫溼度控制系統,包括:空調、霧化器、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空調,設於室內的第一牆壁的上部;霧化器,設於第一牆壁的上部,其包括輸入口與輸出口;第二管道,設於與第一牆壁對立的第二牆壁的下部,其管壁上設有孔;第一管道的一端與輸入口連接,另一端與第二管道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溫溼度控制系統,當空調及霧化器工作時,第二牆壁下方的空氣通過第二管道的孔被吸入霧化器,經霧化器的處理後再從霧化器的輸出口輸出至第一牆壁的上部,在室內第二牆壁的下部與第一牆壁的上部之間形成空氣的循環,從而使室內被溫溼度控制系統處理過的空氣,在室內循環均勻分布,使室內的溫溼度更為均衡。
【專利說明】溫溼度控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溫溼度控制領域,具體而言,涉及溫溼度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溫溼度控制系統用於根據用戶的需求調節室內空氣的溫度及溼度。
[0003]相關技術中的溫溼度控制系統多採用空調設備來控制溫度,採用超聲波、高壓水噴頭、離心加溼器設備等來控制溼度,在使用這些設備時,通常將其置於室內某一牆壁的上部,以便利用對流的原理冷卻或加熱室內的空氣,同時加溼或除溼室內的空氣。
[0004]然而,使用上述技術中的溫溼度控制系統處理室內空氣時,由於溫溼度控制系統的空氣出口位於室內一側牆壁的上部,被處理過的空氣所形成的氣流,也容易局限於室內的上部或靠近上述牆壁的區域,導致室內的溫溼度不易均衡。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溫溼度控制系統,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0006]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溫溼度控制系統,包括:空調、霧化器、第一
管道及第二管道;
[0007]所述空調,設於室內的第一牆壁的上部;
[0008]所述霧化器,設於所述第一牆壁的上部,其包括輸入口與輸出口 ;
[0009]所述第二管道,設於與所述第一牆壁對立的第二牆壁的下部,其管壁上設有孔;
[0010]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與所述輸入口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管道連接。
[0011]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溫溼度控制系統,當空調及霧化器工作時,第二牆壁下方的空氣通過第二管道的孔被吸入霧化器,經霧化器的處理後再從霧化器的輸出口輸出至第一牆壁的上部,在室內第二牆壁的下部與第一牆壁的上部之間形成空氣的循環,從而使室內被溫溼度控制系統處理過的空氣,在室內循環均勻分布,使室內的溫溼度更為均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溫溼度控制系統的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
[0013]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溫溼度控制系統的溫溼度控制櫃的連接關係示意圖;
[0014]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溫溼度控制系統的一種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
[0015]附圖標記:1_空調;2-霧化器;3-第一管道;4-第二管道;5-輸入口 ;6_輸出口 ;7-孔;8_風機;9_集水池;10-濾清層;11-淨水池;12_第二管道;13_水慄。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7]溫溼度控制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空調1、霧化器2、第一管道3及第二管道4 ;空調I,設於室內的第一牆壁的上部;霧化器2,設於第一牆壁的上部,其包括輸入口 5與輸出口 6 ;第二管道4,設於與第一牆壁對立的第二牆壁的下部,其管壁上設有孔7 ;第一管道3的一端與輸入口 5連接,另一端與第二管道4連接。
[0018]其中的空調及霧化器可以根據房間面積設定,設定時需要考慮空調及霧化器輸出的均衡性,其數量可以為一個或多個。
[0019]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溫溼度控制系統,當空調I及霧化器2工作時,第二牆壁下方的空氣通過第二管道4的孔7被吸入霧化器2,經霧化器2的處理後再從霧化器2的輸出口 6輸出至第一牆壁的上部,在室內第二牆壁的下部與第一牆壁的上部之間形成空氣的循環,從而使室內被溫溼度控制系統處理過的空氣,在室內循環均勻分布,使室內的溫溼度更為均衡。
[0020]優選的,在上述的溫溼度控制系統中,第一管道3中設有用於加速空氣循環的風機8。
[0021]通過在第一管道3中設置加速空氣循環的風機8,加速了室內空氣的循環,使室內的溫溼度可以快速實現均衡。
[0022]優選的,在上述的溫溼度控制系統中,孔7為多個。
[0023]通過在第二管道4的管壁上設置多個孔7,在霧化器2工作時,從多個孔7進風,提高了霧化器2進風的均勻度,使室內空氣的循環更為均衡,從而使溫溼度更為均衡。
[0024]優選的,在上述的溫溼度控制系統中,霧化器2為兩個,沿第一牆壁的上部水平方向對稱設置。
[0025]由於兩個霧化器2對稱設置,其輸出的空氣在水平方向上對稱,因此提高了霧化器2出風的均勻度,使得室內的空氣循環較為均衡,溫溼度較為均衡。
[0026]優選的,在上述的溫溼度控制系統中,還包括:集水池9、濾清層10、淨水池11及第三管道12 ;霧化器2還包括進水口、水位控制器;集水池9與淨水池11之間設有濾清層10 ;第三管道12的一端連接淨水池11,另一端連接進水口,其內設有水泵13 ;水泵13的電源連接水位控制器。
[0027]通過設置集水池9、濾清層10及淨水池11,可將室內冷凝的水回收至集水池9,通過濾清層10過濾後進入淨水池11使用,減少直接補充至淨水池11的水量,使得溫溼度控制系統在達到室內空氣溫溼度均衡的基礎上,更為節水;又由於淨水池11可放置在室內,則淨水池11中的水溫與室溫保持一致,可以減少空調I為了達到用戶所需室內溫度的能耗;通過在第三管道12內設置水泵13並使其連接水位控制器,當水位低於預定的水位時可自動進行補水。
[0028]優選的,在上述的溫溼度控制系統中,如圖2所示,還包括:溫溼度控制櫃;溫溼度控制櫃包括:控制器、溫度傳感器、溼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溼度傳感器設於室內;控制器的輸入口連接溫度傳感器及溼度傳感器;控制器的輸出口連接空調及霧化器。
[0029]通過在溫溼度控制櫃中設置溫度傳感器和溼度傳感器且均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可根據溫度傳感器及溼度傳感器探測到的溫度及溼度數據修正輸出給空調及霧化器的主機電源的電信號,使得溫度控制系統可以精準的控制室內溫度及溼度。
[0030]優選的,在上述的溫溼度控制系統中,溫溼度控制櫃還包括:熱控繼電器、冷控繼電器及霧控繼電器;控制器的輸出口連接熱控繼電器的輸入口,熱控繼電器的輸出口連接空調的主機電源的輸入口 ;控制器的輸出口連接冷控繼電器的輸入口,熱控繼電器的輸出口連接空調的主機電源的輸入口 ;控制器的輸出口連接霧控繼電器的輸入口,霧控繼電器的輸出口連接霧化器的主機電源的輸入口。
[0031 ] 通過使熱控繼電器及冷控繼電器連接空調的主機電源、霧控繼電器連接霧化器的主機電源,可將控制器的輸出信號自動傳遞給空調的主機電源,及將控制器的輸出信號自動傳遞給霧化器的主機電源,從而實現滿足控制條件的自動調節以及實現對電路的保護。
[0032]優選的,在上述的溫溼度控制系統中,溫溼度控制櫃還包括:變壓器及整流器?』霧控繼電器的輸出口連接變壓器的輸入口,變壓器的輸出口連接整流器的輸入口,整流器的輸出口連接霧化器的主機電源的輸入口。
[0033]霧控繼電器通過變壓器及整流器連接霧化器的主機電源,可使霧控繼電器輸出適合霧化器的主機電源所需的電壓及電流,精準的控制霧化器的工作狀態,提高霧化器的能效。
[0034]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是用於混凝土試件的標準養護室的溫溼度控制系統。
[0035]按照GB/T50081-2002要求,混凝土試件標準養護室的環境條件是:溫度為20 ± 2°C,相對溼度為95 %以上,並且試件不得被水直接衝淋。目前,國內通常採用的溫溼度控制方法是,利用掛式雙制空調來控制溫度;利用超聲波、高壓水噴頭、離心加溼器等方法來控制溼度。
[0036]這些裝置雖然可以滿足溫溼度的控制要求,但養護室由於溫溼度必須恆定在一定範圍的原因,通常都是隔熱密閉的空間,冷暖氣及溼氣分別從相應設備中吹出來,沒有產生對流,很難保證養護室內每一處的溫溼度都一樣。同時,有些增溼設備所用的水,直接接通市政自來水,季節的變化引起水溫溫差較大,用這樣的水來增溼,要保證養護室恆定的溫度,勢必會增加一定的能耗。
[0037]如圖1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內循環式混凝土試件標準養護室的溫溼度控制系統包括:
[0038]1、通過第二管道4壁上的孔7、第一管道3、風機8、霧化器2的輸入口 5及霧化器2的輸出口 6組成的溼氣強制循環裝置。風機8工作時,養護室內的空氣被空調I和霧化器2正對面下方進風的第二管道4上均勻分布的孔7吸入,通過第一管道3將空氣輸送到霧化器2的輸出口 6,放置在養護室內的溼度傳感器將對工作環境溫溼度指標進行在線監測、採樣,當檢測到養護室內的溼度低於設定值時,控制器會啟動霧化器2,產生的水霧即刻被吹出,分散到養護室內的整個空間,同時,若溫度傳感器在測到養護室內的溫度不能滿足20 ± 2 °C條件時,控制器會啟動空調I,所產生的冷氣或暖氣也會被霧化氣流強制帶入養護室內的整個空間,而到達第二管道4上的孔7處的空氣又會被強制吸入,產生強制對流循環,保證養護室內每個位置的溫溼度都能一致。當養護室內的溫溼度達到設定值後,溫溼度傳感器會驅動控制器關閉霧化器2或空調I。
[0039]2、通過對地面進行坡度處理,將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凝後產生的積水匯流入低洼處的集水池9中,經濾清層10淨化後流入淨水池11中,再經過水泵13給霧化器2供水,霧化器2上設有水位控制器來控制水泵13的開啟或關閉,同時,淨水池11也裝有水位控制器,當淨水池11的水位低於規定值時,接通在自來水水管上的控制閥自動開啟,給淨水池11補充適量的水。所組成的這個水循環利用裝置,一方面,可以節約水資源,經對比測試,與傳統方法相比,應用本水循環利用裝置可節水50%以上;另一方面,由於霧化器2所用的水溫度與養護室內的環境溫度一致,所以產生的溼氣溫度也保持恆定,避免直接引用自來水增溼時,因氣候變化致使自來水溫不同,產生的溼氣其溫度與養護室的溫度有溫差,使雙制空調的工作時間相應延長,增加電能耗。經對比測試,與傳統方法相比,應用本水循環利用裝置可節約電能32%左右。
[0040]如圖3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內循環式混凝土試件標準養護溫溼度控制系統電路的控制包括:
[0041]放置在養護室內的傳感器對工作環境溫溼度指標進行在線監測、採樣,並轉換成電信號,傳給控制器,控制器內的顯不轉換機構再將電信號轉換成數字顯不出來,顯不養護室內的即時溫溼度。並通過內部設定單元的設定值與比較單元的即時信號轉換成的即時值進行比較後,通過輸出單元控制繼電器的啟閉。當養護室內環境溫度高於設定值時,輸出單元啟動冷控繼電器工作,雙制空調主機通電後,室內機進入製冷模式,當養護室內的環境溫度降低到設定值後,輸出單元關閉冷控繼電器;當養護室內環境溫度低於設定值時,輸出單元啟動冷控繼電器和熱控繼電器同時工作,熱控繼電器驅動四通閥工作,室內機進入制熱模式,當養護室內的環境溫度升高到設定值後,輸出單元關閉冷控繼電器和熱控繼電器。從而達到控制養護室內環境溫度恆定在一定範圍內的要求。同理,當養護室內相對溼度低於設定值時,輸出單元啟動霧控繼電器工作,變壓器通電後,220伏交流電降壓到48伏或36伏交流電,整流器又將48伏或36伏交流電整流成48伏或36伏直流電,再驅動霧化器內的超聲波電路工作,通過一定的振蕩電路手段與壓電陶瓷固有的振蕩頻率產生共振,直接將與壓電陶瓷接觸的水霧化成I 一 3 的微小顆粒,達到增溼的效果。
[004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溫溼度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空調、霧化器、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 所述空調,設於室內的第一牆壁的上部; 所述霧化器,設於所述第一牆壁的上部,其包括輸入口與輸出口 ; 所述第二管道,設於與所述第一牆壁對立的第二牆壁的下部,其管壁上設有孔; 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與所述輸入口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管道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溼度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管道中設有用於加速空氣循環的風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溼度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孔為多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溼度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霧化器為兩個,沿所述第一牆壁的上部水平方向對稱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溼度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集水池、濾清層、淨水池及第三管道; 所述霧化器還包括進水口、水位控制器; 所述集水池與所述淨水池之間設有所述濾清層; 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連接所述淨水池,另一端連接所述進水口,其內設有水泵; 所述水泵的電源連接所述水位控制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溼度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溫溼度控制櫃; 所述溫溼度控制櫃包括:控制器、溫度傳感器、溼度傳感器; 所述溫度傳感器、溼度傳感器設於所述室內; 所述控制器的輸入口連接所述溫度傳感器及所述溼度傳感器; 所述控制器的輸出口連接所述空調及所述霧化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溫溼度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溫溼度控制櫃還包括:熱控繼電器、冷控繼電器及霧控繼電器; 所述控制器的輸出口連接所述熱控繼電器的輸入口,所述熱控繼電器的輸出口連接所述空調的主機電源的輸入口; 所述控制器的輸出口連接所述冷控繼電器的輸入口,所述熱控繼電器的輸出口連接所述空調的主機電源的輸入口; 所述控制器的輸出口連接所述霧控繼電器的輸入口,所述霧控繼電器的輸出口連接所述霧化器的主機電源的輸入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溫溼度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溫溼度控制櫃還包括:變壓器及整流器; 所述霧控繼電器的輸出口連接所述變壓器的輸入口,所述變壓器的輸出口連接所述整流器的輸入口,所述整流器的輸出口連接所述霧化器的主機電源的輸入口。
【文檔編號】G05D27/02GK203480356SQ201320616491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8日
【發明者】謝雄敏 申請人:謝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