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側出水的後置豎井貫流泵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5:48:44 1
專利名稱:三側出水的後置豎井貫流泵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豎井貫流泵裝置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水利工程的泵站建設中,低揚程的泵站可以採用後置豎井式貫流泵,其中水泵 臥軸布置,流道順直,以期減少流道的水力損失,這種設計雖然能夠達到抽水的目的,但是 由於豎井的結構特點,出水只能從豎井的左右兩側流向出水池,出水斷面面積較小,水泵出 口動能難以回收,如果增大出水斷面面積則需要投入較多工程資金,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 力、土地浪費,因此現有的後置豎井貫流泵裝置未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充分發揮豎井式貫流泵裝置效率,節約資源的三 側出水的後置豎井貫流泵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三側出水的後置豎井貫流泵裝置,包括進水流 道和出水流道,所述進水流道和出水流道之間設置水泵,所述出水流道內設置豎井,所述豎 井與所述出水流道的兩個側壁之間設置兩側出水通道,所述豎井與所述出水流道的下底之 間設置底部出水通道,所述豎井與所述出水流道的底之間設置支撐隔墩。本實用新型與通常的兩側出水後置豎井式貫流泵裝置比較,具有以下優點(1)由於出水斷面面積的增加,明顯降低流速、有利於動能回收,減小水力損失;(2)在工程投資減小的同時,提高了泵站的效率。為便於齒輪箱和電動機的布置,所述豎井的水平截面形狀為流線扁圓形。為減小進水流道損失,所述支撐隔墩的水平截面形狀為流線扁圓形。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向剖面示意圖。圖3為圖2的B-B向剖面示意圖。其中1-進水流道、2-水泵、3-豎井、4-兩側出水通道、5-底部出水通道、6-支撐 隔墩、7-出水流道。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三側出水的後置豎井貫流泵裝置,包括進水流道1和出水流道7, 進水流道1和出水流道7之間設置水泵2,出水流道7內設置豎井3,豎井3與出水流道7的 兩個側壁之間設置兩側出水通道4,豎井3與出水流道7的下底之間設置底部出水通道5, 豎井3與出水流道7的底之間設置支撐隔墩6。豎井3的水平截面形狀為流線扁圓形。[0016] 支撐隔墩6的水平截面形狀為流線扁圓形。
權利要求三側出水的後置豎井貫流泵裝置,包括進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所述進水流道和出水流道之間設置水泵,所述出水流道內設置豎井,其特徵在於所述豎井與所述出水流道的兩個側壁之間設置兩側出水通道,所述豎井與所述出水流道的下底之間設置底部出水通道,所述豎井與所述出水流道的底之間設置支撐隔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側出水的後置豎井貫流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豎井的 水平截面形狀為流線扁圓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側出水的後置豎井貫流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隔 墩的水平截面形狀為流線扁圓形。
專利摘要三側出水的後置豎井貫流泵裝置,涉及一種豎井貫流泵裝置的技術領域。包括進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所述進水流道和出水流道之間設置水泵,所述出水流道內設置豎井,所述豎井與所述出水流道的兩個側壁之間設置兩側出水通道,所述豎井與所述出水流道的下底之間設置底部出水通道,所述豎井與所述出水流道的底之間設置支撐隔墩。本實用新型由於出水斷面面積的增加,明顯降低流速、有利於動能回收,減小水力損失;在工程投資減小的同時,提高了泵站的效率。
文檔編號E03B5/04GK201560951SQ20092028375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7日
發明者姚林碧, 張仁田, 朱紅耕 申請人:朱紅耕;張仁田;姚林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