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軸流滾筒的餵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5:03:14 3
專利名稱:一種軸流滾筒的餵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流式穀物聯合收割機的一種軸流滾筒的餵入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的軸流式聯合收割機餵入輪旋轉方向與原位置的逐稿輪旋轉方向相反,所以大多數採用兩軸分離設計的結構。因此結構鬆散、尺寸大、可靠性不強,僅適用於大型機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軸流滾筒的餵入裝置,解決了原機器結構鬆散、可靠性不強等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軸流滾筒的餵入裝置由軸、軸承、軸承座、餵入輪、鏈輪、軸套、太陽輪、內齒圈、行星輪組裝而成。軸流滾筒的餵入裝置採用二種結構第一種結構採用鏈條外邊傳動的結構,在餵入輪的左端固定有軸套和鏈輪,這兩種零件用軸承浮動地安裝在軸上,軸套再用軸承和軸承座安裝在收割機側壁上,餵入輪的右端用軸承和軸承座安裝在軸上。第二種結構採用行星傳動,餵入輪的兩端分別用軸承和軸承座安裝在軸上,軸的兩端再用軸承和軸承座固定在收割機側壁上,太陽輪固定在軸上,行星輪固定在收割機側壁上,內齒圈固定在餵入輪上。該產品完全克服了兩軸分離結構的缺點,結構緊湊、可靠性高、成本低,適合於中、小型軸流收割機使用。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軸流滾筒的餵入裝置採用鏈條外邊傳動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軸流滾筒的餵入裝置採用行星傳動的結構示意圖。
1—軸2—軸承3—軸承座4—餵入輪5—鏈輪6—軸承7—軸承座8—軸套9—太陽輪10—軸承座 11—內齒圈 12—行星輪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一種軸流滾筒的餵入裝置由軸(1)、軸承(2)、軸承座(3)、餵入輪(4)、鏈輪(5)、軸承(6)、軸承座(7)、軸套(8)、太陽輪(9)、軸承座(10)、內齒圈(11)、行星輪(12)組裝而成。軸流滾筒的餵入裝置採用二種結構,第一種結構採用鏈條外邊傳動結構(見附圖1),在餵入輪(4)的左端固定有軸套(8)和鏈輪(5),這兩種零件用軸承(2)浮動地安裝在軸(1)上,軸套(8)再用軸承(6)和軸承座(7)安裝在收割機側壁上,餵入輪(4)的右端用軸承(2)和軸承座(3)安裝在軸(1)上,利用鏈條外邊傳動,即可實現軸(1)和餵入輪(4)旋轉方向相反。第二種結構採用行星傳動(見附圖2),餵入輪(4)的兩端分別用軸承(2),軸承座(10)安裝在軸(1)上,軸(1)的兩端再用軸承(6)和軸承座(3)固定在收割機側壁上,餵入輪(4)可在軸(1)上反向旋轉,太陽輪(9)固定在軸(1)上,行星輪(12)固定在收割機側壁上,內齒圈(11)固定在餵入輪(4)上,動力是通過固定在軸(1)上的太陽輪(9)、固定在側壁上的行星輪(12)和固定在餵入輪(4)左端的內齒圈(11)來實現的。
權利要求1.一種軸流滾筒的餵入裝置,它由軸、軸承、軸承座、餵入輪、鏈輪、軸套、太陽輪、內齒圈、行星輪組裝而成,其特徵在於在餵入輪的左端固定有軸套和鏈輪,這兩種零件用軸承浮動地安裝在軸上,軸套再用軸承和軸承座安裝在收割機側壁上,餵入輪的右端用軸承和軸承座安裝在軸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軸流滾筒的餵入裝置,其特徵在於餵入輪的兩端分別用軸承和軸承座安裝在軸上,軸的兩端再用軸承和軸承座固定在收割機側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軸流滾筒的餵入裝置,其特徵在於太陽輪固定在軸上,行星輪固定在收割機側壁上,內齒圈固定在餵入輪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流式穀物聯合收割機的一種軸流滾筒的餵入裝置。它由軸、軸承、軸承座、餵入輪、鏈輪、軸套、太陽輪、內齒圈、行星輪組裝而成。在餵入輪的左端固定有軸套和鏈輪,這兩種零件用軸承浮動地安裝在軸上,軸套再用軸承和軸承座安裝在收割機側壁上,餵入輪的右端用軸承和軸承座安裝在軸上,行星輪固定在收割機側壁上,內齒圈固定在餵入輪上。該產品完全克服了兩軸分離結構的缺點,結構緊湊、可靠性高、成本低,適合於中小型軸流收割機使用。
文檔編號A01F12/10GK2590347SQ02281308
公開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2年11月20日
發明者李光, 李景巖, 段國臣 申請人:佳木斯佳聯收穫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