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創介入式給藥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10 04:32:19 1
一種微創介入式給藥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微創介入式給藥裝置,包括引導導管和導管連接件,該引導導管包括導管和導絲,所述導管的遠端適於植入到人體內,該導管連接件至少包括從遠端到近端依次連接的固定翼片和接頭,所述固定翼片上具有翼片管,所述導管從固定翼片的翼片管遠端插入,從所述接頭的近端穿出,從而使得向所述導管近端注入的藥物能夠到達所述導管的遠端,進而到達所需要注入的人體內部位。採用上述微創介入式給藥裝置,可以方便、簡單的實施介入治療,使藥物直達病灶,局部藥物濃度高,明顯提高臨床療效,可用於治療各型前列腺炎、血精(精囊炎)等疾病,還可用來輸精管造影,從而對精道疾病作出診斷。
【專利說明】一種微創介入式給藥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創介入式給藥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對輸精管進行治療的介入式給藥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微創介入治療是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進行的一種微創性治療,也就是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將特製的導管、導絲等精密器械,引入人體,對體內病態進行診斷和局部治療。介入治療應用數位技術,擴大了醫生的視野,藉助導管、導絲延長了醫生的雙手。
[0003]目前,現代微創介入診療技術常用的介入治療主要包括經導管動脈栓塞化療術和經皮消融治療。微創介入診療技術及介入技術的選擇、操作要點與技術難點等均成為現代介入診療技術的難點。而實施微創介入診療技術所依據的醫療器械則是能否執行現代介入診療的重中之重,也是各大醫院推行現代微創介入診療技術犯難之處。前列腺疾病是目前難以治癒的男科疾病,主要表現在前列腺外圍的包膜阻止了藥物的進入,達不到有效的治療效果。
[0004]鑑於此,基於輸卵管介入復通術的微創介入治療原理,本實用新型專利提出了一種介入給藥裝置,其可以用於對輸精管的給藥,使藥物直接進入前列腺部位,達到有效的治療目的。本實用新型使用的介入式給藥裝置,是基於臨床實踐的需要,結合微創介入診療技術而研製出的一種新型經皮穿刺裝置,對治療前列腺炎、血精(精囊炎),輸精管造影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並且操作方便。
[0005]本實用新型改變了傳統的經靜脈藥物途徑,能使藥物直達病灶,局部藥物濃度高,從而明顯提高臨床療效,可用於治療各型前列腺炎、對精囊炎,睪丸炎,血精,以及因輸精管不通造成的男性不孕不育等,也可用於對精囊和輸精管的內部造影。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便於推廣,臨床療效可靠。
【發明內容】
[0006]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介入式給藥裝置。該裝置包括引導導管和導管連接件,該導管的遠端適於植入到人體內,該導管連接件至少包括從遠端到近端依次連接的固定翼片和接頭,所述固定翼片上具有翼片管,所述導管從固定翼片的翼片管遠端穿入,從所述接頭的近端穿出,從而使得向所述導管近端注入的藥物能夠到達導管的遠端,進而到達所需要注入的人體內部位。導管連接件進一步具有連接管,用於連接固定翼片的翼片管和接頭。該導管連接件進一步具有端帽,注入藥物通過端帽被注入到導管內。進一步地,該端帽在其近端具有密封隔離塞,注入針可刺入隔離塞中。進一步地,該端帽的遠端具有內螺旋與連接件的近端的凸起螺紋配合連接。進一步地,該固定翼片上具有通孔,用於將翼片固定在人體表面。進一步地,通過微橋線將該固定翼片固定在人體表面。進一步地,該通孔在固定翼片的四個頂點附近。進一步地,固定翼片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其上表面上具有貫通翼片的凹槽。進一步地,凹槽為兩條。進一步地,翼片管從翼片的中間位置上開始延伸。進一步地,翼片管從翼片的中間位置向近端延伸,形成凸出管段。進一步地,翼片管從翼片的中間位置向近端延伸,形成凸出管段,用於與連接管連接。進一步地,接頭包括相互旋轉連接的遠端接頭和近端接頭,遠端接頭具有中空的管腔,其管腔內壁上帶有螺紋,近端接頭具有向遠端突伸的螺紋中空管。進一步地,該遠端接頭的管腔內含有膠塞,膠塞具有中間軸向延伸的通孔,適於導管從其延伸穿過。該膠塞為圓柱形。進一步地,該膠塞可壓縮構件,當被軸向壓縮時,通孔的內徑被擠壓,進而固定了沿通孔中穿過的導管,以防止導管的軸向移動。進一步地,遠端接頭和近端接頭外表面均設有翼狀凸起,方便醫生在外科治療時將上述兩個接頭進行螺旋連接。進一步地,該裝置用於對輸精管進行治療。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採用上述介入裝置,可以方便、簡單的實施介入治療,使藥物直達病灶,局部藥物濃度高,明顯提高臨床療效,可用於治療各型前列腺炎、血精(精囊炎)等疾病,還可用來輸精管造影,從而對精道疾病作出診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本實用新型通過結合如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微創介入式給藥裝置的具體結構進一步的說明和解釋;
[0009]圖1為導管針的示意圖;
[0010]圖2為針芯和針芯手柄的不意圖;
[0011]圖3為引導導管的示意圖;
[0012]圖4為導管連接件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的近端指靠近操作者使用的一端,而遠端指的是遠離操作者的一端。
[0014]參照圖1和2,該一次性導管針I包括中空的平頭針體2、針座3、針芯4和針芯手柄5構成。針體2上可具有外護套6。針體2具有中心通孔7。針芯4可插拔地套合在針體2的中心通孔7中。針芯4的前端為平口,插入到針體2後,其前端不會從針體2的前端突出。針座3為適於手指捏持的形狀,在其兩端有向外凸出的凸緣8,在其近端凸緣8上具有凹口 9。針芯手柄5的近端具有凸起10,該凸起10與針座3上的凹口 9配合,使得針座3和針芯手柄5套合在一起,以防止針座3和針芯4在垂直於導管針I的軸向方向上的移動,僅允許針座3和針芯手柄5在導管針I軸向拔插。針芯4可由不鏽鋼絲製成,其直徑比針體2的中心通孔7的內徑略小。
[0015]依據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進一步包括引導導管11,其用於替換針芯4和針芯手柄
5。參見附圖3,引導導管11包括導管12和導絲13。單憑導管12在人體管道內插入是非常困難的,將導絲13內嵌於導管12中,便於將導管12送入需要引流的位置。導管12為塑料材質。在導絲13的近端設有手柄14。該手柄14的形狀可替換地為任意適於手持的形狀。導絲13材質可為鎳鈦合金,其保證了一定的韌度,在插入導管12後,使得導管12可以在體腔內順利地推進,在導管12順利抵達患處後抽出導絲13棄置。手柄14用於控制導絲13的操作,手柄與導絲13之間用膠固定連接。[0016]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進一步包括導管連接件15,用於將注射液引入導管12中,進而使得注射液到達患者所要治療的部位。參見附圖4,該導管連接件15包括固定翼片16、連接管17、接頭18以及端帽19,上述結構順次連接。固定翼片16大體上為梯形,具有上表面20和下表面21,其梯形四個頂點附近分別具有一個通孔22,該通孔22用於將固定翼片通過縫線等方式縫合在人體表面。固定翼片16的形狀可不局限於梯形,其可以為任意適於貼附在人體表面的形狀,翼片16上的通孔的數量也可以根據實際使用的部位和需要而選擇性的增加或減少。在翼片16的上表面20具有貫通翼片16的凹槽23,該凹槽23使得翼片16在貼附在人體表面時能夠彎曲,使其具有與人體表面相適應的弧度。在翼片16的下表面21的中間位置上具有延伸的中空翼片管24,該翼片管24從翼片的中間位置向近端延伸,形成凸出管段25,該凸出管段25用於與連接管17固定連接。
[0017]連接管17為中空的管體,其管內徑適於導管12穿過,其一端與翼片16的凸出段22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接頭18的遠端通過膠等方式固定連接。連接管17的長度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選擇性為所需長度。
[0018]參見附圖4,接頭18包括相互旋轉連接的遠端接頭26和近端接頭27兩個部分,其中該遠端接頭26具有中空的管腔,其管腔內壁上帶有螺紋28,管腔內含有圓柱形膠塞29,該圓柱形膠塞29具有中間軸向延伸的通孔30,該通孔30的直徑大小為適於上述導管12從其延伸穿過。該圓柱形膠塞29可以從遠端接頭的管腔中取出。該圓柱形膠塞29為可壓縮的構件,當膠塞29被軸向壓縮時,通孔30的內徑被擠壓,進而固定了沿通孔30中穿過的導管12,以防止導管12的軸向移動。近端接頭27如圖4所示具有向遠端突伸的螺紋中空管31。該螺紋中空管31上的螺紋與遠端接頭26管腔內壁螺紋28相配合,進而將遠端接頭26和近端接頭27連接在一起。遠端接頭26和近端接頭27外表面均設有翼狀凸起32、33,方便醫生在外科治療時將兩個接頭26、27進行螺旋連接。當兩個接頭26、27相互螺旋連接時,圓柱形膠塞29被擠壓,從而將導管12固定於接頭18內。膠塞29為彈性體,其由彈性材料製成。
[0019]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該導管連接件15還可進一步包括端帽19,該端帽19的近端具有由彈性高分子材料製成的密封隔離塞34,端帽19的遠端具有內螺紋,該內螺紋35與近端接頭27的凸起36進行螺紋配合,進而將端帽19旋接於近端接頭27上。密封隔離塞34為醫用彈性材料製成,與端帽19形成密封配合。
[0020]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0021]打開一次性輸精管介入治療包,患者仰臥於手術臺上,常規消毒鋪巾以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固定住一側輸精管,穿刺點旁浸潤麻醉及高位精索封閉,接著以輸精管外固定鉗鉗夾住輸精管,套牢後鉗柄倒向患者腳端。用拇、食指捏住固定鉗尖之輸精管,使該段輸精管被擠壓在操作者手指之間,以常規醫療用7號破皮針用手指捏住的輸精管最突出部位正中向陰囊皮膚垂直刺入,直到刺通輸精管前壁為止,拔出該7號破皮針後保持固定手勢不動,立即用導管針I沿已刺開的孔道順勢插入輸精管腔內。
[0022]拔出導管針I近端的襯芯4和襯芯座5,然後從導管針I的手持柄的近端開口插入引導導管11,由於引導導管11內有導絲13,進而利用導管12在輸精管內推進,在到達預定位置後,大約長度為15cm左右,將引導導管11中的導絲13拔出,並進一步將引導針I的針體2、針座3從近端退出,僅留導管12於輸精管腔中,然後將導管12的近端插入固定翼片16的翼片管24,並由遠端到近端進一步順次插入到連接管17、遠端接頭26內膠塞29的通孔30和近端接頭27,使導管12的近端從近端接頭27的近端伸出約Icm的長度,多餘的導管12被剪去,然後旋轉翼片32和33,將導管12固定於接頭18內,但仍保證導管12內能夠通過流體。將固定翼片16的翼片管24的遠端對準皮膚刺入點,固定翼片16,用4.0的微橋線將固定翼片16與陰囊縫合固定,以0.5%的碘伏局部消毒,無菌紗布拭淨後再連同固定翼片16用透明膠貼封貼。導管12的近端伸出約Icm的長度,並與端帽19的密封膠塞34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使得從端帽19的近端插入的注射針注入液體後,該液體能夠進入導管12中,並最終到達輸精管中,起到治療的作用。輸精管介入成功後可依據病情需要從端帽19處注入造影劑進行精道造影,或注入抗生素等類藥物進行針對精囊炎、前列腺炎的治療。
[002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採用上述介入裝置,可以方便、簡單的實施介入治療,使藥物直達病灶,局部藥物濃度高,明顯提高臨床療效,可用於治療各型前列腺炎、血精(精囊炎)等疾病,還可用來輸精管造影,從而對精道疾病做出診斷。
[0024]儘管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原則下對本實用新型做出適度修改和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所述權利要求是屬於進行限定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創介入式給藥裝置,包括導管和導管連接件,該導管的遠端適於植入到人體內,該導管連接件至少包括從遠端到近端依次連接的固定翼片和接頭,所述固定翼片上具有翼片管,所述導管從固定翼片的翼片管遠端穿入,從所述接頭的近端穿出,從而使得向所述導管近端注入的藥物能夠到達導管的遠端,進而到達所需要注入的人體內部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導管連接件進一步具有連接管,用於連接固定翼片的翼片管和接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該導管連接件進一步具有端帽,注入藥物通過端帽被注入到導管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該端帽在其近端具有密封隔離塞,注入針可刺入隔離塞中。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該端帽的遠端具有內螺旋與連接件的近端的凸起螺紋配合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該固定翼片上具有通孔,用於將翼片固定在人體表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通過微橋線將該固定翼片固定在人體表面。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該通孔在固定翼片的四個頂點附近。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固定翼片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其上表面上具有貫通翼片的凹槽。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凹槽為兩條。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翼片管從翼片的中間位置上開始延伸。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翼片管從翼片的中間位置向近端延伸,形成凸出管段。
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翼片管從翼片的中間位置向近端延伸,形成凸出管段,用於與連接管連接。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接頭包括相互旋轉連接的遠端接頭和近端接頭,遠端接頭具有中空的管腔,其管腔內壁上帶有螺紋,近端接頭具有向遠端突伸的螺紋中空管。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該遠端接頭的管腔內含有膠塞,膠塞具有中間軸向延伸的通孔,適於導管從其延伸穿過。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該膠塞為圓柱形。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該膠塞可壓縮構件,當被軸向壓縮時,通孔的內徑被擠壓,進而固定了沿通孔中穿過的導管,以防止導管的軸向移動。
18.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介入式給藥裝置,其中遠端接頭和近端接頭外表面均設有翼狀凸起,方便醫生在外科治療時將上述兩個接頭進行螺旋連接。
【文檔編號】A61M25/095GK203408347SQ201320308876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31日
【發明者】袁愛玲 申請人:相良順, 袁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