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優秀篇】
2023-10-10 19:08:34 2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1000字
巴黎聖母院,一座聞名世界的古教堂,一座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一座陰森恐怖的教堂,她所為我展示的,是一種叫做命運的實景,和一種叫做愛的幻象。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場仿佛給我投射了一個醜惡的影象。他的獨眼,他的聾啞,他的駝背,他的巨大和醜陋都讓我先入為主地把他當作了大反派。嬰兒時,他是一個人人見了都想把他燒死的醜小鴨;青年時,他是一個表面風光但人人唾棄的「愚人王」。
他的臉仿佛註定了他就是惡魔的化身。到後來,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靈魂。他對像使喚奴隸一樣,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這是怎樣的一種單純?他對曾經對他有恩的愛斯梅拉達,用盡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湯蹈火,是怎樣的一種如火一般剛烈的愛情?他受盡了人世間的歧視和欺凌,卻又滿足的,勤勞的當著他的敲鐘人。如此美麗,如此可敬的人性難道在他那醜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嗎?
相比而言,如果說伽西莫多的外表醜陋,那麼克洛德的心靈便更加令人鄙視。一開始,良好的背景讓我覺得他是個學識淵博的善良人--他收養了醜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但是當故事的情節愈演愈烈時,我讀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不擇手段地「愛」,讓他卑鄙地,變態地劫持愛斯梅拉達,並且因「愛」成恨地要置她於死地。這是一種自私的,低微的,霸道的「愛」,充滿了病態的「愛」,那不算是愛,只是傷害…
然而,那書中最美的筆墨都傾注在了愛斯梅拉達身上:她美麗,因為她有一張天真清純的臉孔;她善良,因為她的內心充滿了同情和愛心。她可以為了保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給他,她給饑渴難堪卻無人理睬的敲鐘人送水…她有菩薩一般無人能及的心腸,她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她是善與美的化身!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強烈的「美醜對比」,這不禁讓我思索,人性的層層面面是多麼複雜卻簡單:儘管人的精神世界是雙面的,沒有完全的醜,也沒有絕對的美。但是,美就是進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書中說得那樣:
「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東西。」
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每一個社會都存在著真善美與假醜惡的對立,雨果說「近代的詩神,以高瞻遠矚的目光來看事物。她會感到,萬物中的一切並非都是合乎人性的美,她會發覺,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醜怪就藏在崇高的背後,美與惡並存,光明與黑暗相共」,生活中有美有醜,「美與惡並存,光明與黑暗相共」,他還說:「滑稽醜怪作為崇高優美的配角和對照,要算是大自然所給予藝術的最豐富的源泉。」
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惡,你就先要將代表著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那麼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麼!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1500字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寫的著作,是大小讀書愛好者所熟知的世界名著。故事圍繞著富有歷史積澱的巴黎聖母院展開,主角有美麗的吉普賽女人、狡詐的副主教和被副主教養大的醜陋駝背敲鐘人。該著作被多國翻譯及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該著作不止可以年少時品讀,更在即將步入社會時品讀,會得到更加不同的感受與體會。
作者維克多雨果生活在一個動蕩並文化激蕩的時期,他以筆桿來挑逗,激起人們內心中的反抗。運用許多的衝擊對比來達到抒發本真思想。充滿浪漫主義的他,以巴黎聖母院的小說,通過描寫善良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爾達在中世紀封建專制下受到摧殘和迫害的悲劇,反映了專制社會的黑暗,反動教會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殘酷,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充分表現自身的特色。
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加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故事情節複雜,人物性格誇張,整部作品以色彩濃鬱的筆墨寫出,充分體現了浪漫主義小說的特點。小說在內容的安排中,將腐朽的封建王朝和高尚純潔的「奇蹟王朝」,兩個法庭,兩種審判,兩個絞架,兩個社會等進行對比描寫。而在細節上體現美與醜的對比,善與惡的衝突,悲劇中又能體現喜劇,種種任務上的性格突出到種種特色賦予了巴黎聖母院不一樣的歷史風貌,給人以情感上的共鳴。
年少時看,感受的是人物本身的性格特色之間的衝突。通過這幾種矛盾對照格局,小說實現了「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醜怪藏在崇高的背後,美與惡並存」。淺層的聯想到悲劇的存在是為了襯託其中的矛盾。
即將步入社會時重溫,感受更多是聯想現在的社會,現在自己身邊的社會以及自己的存在。社會同樣是多彩的,在彩色的其中也包括了黑暗與光明兩種色彩,它們都不是純粹的顏色,其中會參雜其他的顏色,正因為社會是由人所組成的大家庭,所以才會有這純粹中帶著不純粹的我們。其中的醜與美,善與惡,悲劇與喜劇,統統會出現在人們的身邊。其中的衝突又何其多,而與此同時,抨擊的又會是什麼,就靠個人體會與著重。步入社會,就是進入新的社會,將體會更加不同的世界,從而更多的是從學會學習到學會生活。人無法自我生活,只能依靠社會,所以只能你去適應社會,而不能讓社會來適應你。從《巴黎聖母院》著作中,更多的是體會現在自身的社會情況,從而有想法的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一條自己能迎接走向社會的路。
每次閱讀《巴黎聖母院》,都會有不同的感想,正是這種不同的美好,才會讓人心生激情,都出不同的風採。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2000字
合上書時,窗外已是一片黑暗,只有對面宿舍樓零零星星幾點微弱的燈光。寧靜的夜晚,我的心卻無法平靜,因為卡西莫多,因為愛斯梅拉達,因為腓比斯,因為克洛德。
閉上雙眼,他們便一個個跳入腦海,書中的一幕幕如同電影畫面在腦海中閃現。耳聾的卡西莫多總能聽到愛斯梅拉達的哨聲,醜陋的卡西莫多總是借著黑夜的遮掩為愛斯梅拉達換上新鮮的食物;美豔照人的愛斯梅拉達,單純脆弱卻又無比堅決,她愛腓比斯,愛的執迷不悟,愛的捨棄自己;外表華麗俊朗的腓比斯卻選擇了另一條路,辜負,辜負愛斯梅拉達,辜負愛情。愛斯梅拉達接受絞刑時,人海之外的他正與自己的未婚妻調情;而克洛德,這個可憐的人,被他所崇尚的道德、教義以及遇到愛斯梅拉達之後產生的肉慾苦苦折磨,也許死對這個扭曲的靈魂來說其實是一種解脫。
四個人為愛糾纏,四個人都未曾嘗過幸福的滋味,四個人都走向了毀滅。愛斯梅拉達被推上了絞刑架,帶著遺憾,帶著不甘,帶著對愛情的執著,離開了這個冷漠的世界。閉上雙眼的她,看不到卡西莫多是怎樣將她從絞刑架上奪下,看不到英勇如戰士的卡西莫多是如何帶著她衝出重圍,她再也感受不到卡西莫多溫暖的懷抱,再也體會不到卡西莫多膽怯而真摯的愛了。而克洛德,當縱身摔下的那一刻也許他得到的正是解脫,再沒有古板的教義來束縛他,再沒有嫉妒的愛情來煩擾他,他的心,終於得以「放下」。唯一活下來的腓比斯,卻走進了他最畏懼最牴觸的那道圍城------婚姻。他有了未婚妻,他將要與未婚妻結婚,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一段逢場作戲的故事,我仿佛看見了若干年以後依舊流連於酒肆,浪蕩人生的腓比斯以及那個死守婚姻的婦女。
幸福的故事大多相似,而不幸的人們卻各有各的不幸。我希望的結局並不是這樣,我希望悲劇能扭轉為喜劇,愛斯梅拉達學會了放下,不再執著,回頭看看身後那個膽怯的身影,對他微微一笑便能給予他莫大的勇氣,卡西莫多最終得到了自己的愛情。腓比斯一改往日的浪蕩氣息,用真心對待身邊的人,終能發現她的好。克洛德不再糾結於他的教義以及他的人性,放慢腳步,散漫心靈,世界也會美好。
的確,正如雨果的描寫,卡西莫多的的確確是醜的,細緻的文字描寫足以讓人不忍想像,可是醜陋的皮囊下包裹著的是他美好的心靈,他悲慘的身世、奇怪的相貌讓他在畸形的環境中成長,他因此而漸漸自卑,變得兇殘,行為也越發怪癖,然而那顆心卻依然是光明而善良的。他為愛斯梅拉達放置了兩個花瓶,一個是精美的水晶卻有裂縫不能滋育花朵,一個是粗糙的陶罐,卻使花朵芬芳清香。這是加西莫多對愛斯梅拉達的心靈展示,這樣的精心設計,將卡西莫多內心的痛苦、深情、理想與希望展現的淋漓盡致。那顆純淨而深情的心牽引著我的心起起伏伏。讓我至今回想著他的行為,他從絞刑架上搶過愛斯梅拉達後興奮狂喜的在鐘樓上慶祝凱旋的吼叫,他一個人用種種殘忍血腥的手段擊潰幾千流浪漢圍攻鐘樓的堅毅,他望著自己心愛的姑娘絞死在廣場上的瘋狂,那種無尚的愛打破他二十年來對養父的忠誠感恩,化作仇恨悲憤的衝動。這一切誇張近乎瘋狂的行為都是那顆純淨的心靈對愛對美最好的詮釋,最美的愛情正是這個醜陋的敲鐘人的愛情。
卡西莫多用最真誠的愛情去對待他的愛人,他對愛斯梅拉達所付出的感情,是我認為最美好的愛情。全心全意的付出,不求任何回報,只要她快樂,只要她幸福,只要可以看到她的笑臉。這才是愛情該有的模樣,而不是腓比斯徘徊與花草叢中,流連忘返,逢場作戲;更不是克洛德的佔有、自私、陰謀詭計。真正的愛情,是卡西莫多的愛情,一切只希望她好。
我為卡西莫多而感動,為卡西莫多真摯的情感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