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成真!首個雙白矮星引力波源被證實!
2023-04-01 11:39:58 1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雙白矮星引力波來源。
藝術家們設想了第一個被證實的有雙氦核的白矮星引力波源。(照片來源:魏斯先生)
天文學家已經探測到了兩顆相互環繞的恆星的「殘骸」,這可能會產生引力波。
白矮星是像我們的太陽一樣的恆星,耗盡燃料,成為殘餘熱核。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預測應該有一個由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根據廣義相對論,這種質量的兩個天體應該以引力波的形式釋放能量。引力波是時間空的結構中的波紋或擾動。
現在,與其說引力波被發現,不如說是產生引力波的雙星系統。然而,這項研究不僅會增進我們對這些系統和引力波來源的了解,而且對驗證2034年將使用的儀器的效率也很重要。
儀器LISA(空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將基本上由J2322+0509雙白矮星系統訓練。由於它們的存在是已知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測試,以確保儀器可以正確地找到它們。
俄克拉何馬州大學該項研究的共同作者穆克明·基裡奇在一份聲明中說:「驗證雙星很重要,因為我們知道LISA在打開望遠鏡後的幾周內就能看到它們。」。「到目前為止,我們只知道一些關於LISA的信息來源,第一個驗證雙星的新模型的發現大大超出了任何人的預期。」
在一項識別和探索雙星的新研究中,哈佛大學天體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一個由兩個白矮星(帶氦核)組成的雙重白矮星系統,這兩個白矮星顯然是不同的恆星。這個系統叫做J2322+0509。它的軌道周期很短,只有1210秒(超過20分鐘)。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個雙白矮星系統引力波源。
「理論上預測有許多雙星白矮星(含氦核),」哈佛-史密森納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沃倫·布朗在一份報告中說。「這一發現為現有的模型和未來的研究提供了支持,這樣我們就可以找到更多的白矮星並計算它們的真實數量。」
在發現的所有分離的雙星中,這個系統的軌道周期是第三短的,所以很難探測到。「在這個二元系統中沒有光度曲線,」布朗在報告中說,「所以我們不能檢測光度信號。」因此,他的團隊沒有使用依賴於光本身的光度研究,而是使用光譜研究,即通過觀察電磁輻射(如可見光)的相互作用來確定系統的軌道運動。
然而,報告和研究表明,他們的團隊通過理論計算發現,雖然這個系統很難探測,事實證明,這種類型的雙星系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引力波源。研究人員已經確定,由於該系統的位置是基於地線的,因此該儀器能夠接收的信號比同一系統的相反纏繞方向的信號強2.5倍。
雖然這個雙星系統不會永遠是一顆雙星,但科學家希望有一天能通過引力波探測到它。「這對天體的軌道正在縮小,」布朗說。輻射的引力波使它們消耗能量,在600萬到700萬年內,它們將合二為一,成為一個更大的白矮星
相關知識
白矮星,也稱為簡併矮星,是由簡併物質組成的恆星的核殘留物。白矮星密度極高:它們的質量和太陽一樣,體積和地球一樣。它微弱的亮度來自儲存熱能的釋放;白矮星不會發生核聚變。
已知離地球最近的白矮星是天狼星B,它距離地球約8.6光年。它是雙星天狼星的一個較小的部分。目前,離太陽最近的100個恆星系統中有8個被認為是白矮星。白矮星不尋常的微弱亮度首次發現於1910年。白矮星這個名字是威廉·弗萊明在1922年首次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