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筒清洗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21:28:59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具清洗技術領域,是一種內筒清洗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油田為了掌握剩餘油分布、評價開發效果、區塊油氣產量等需部署一些評價井進行取心作業,用戶想準確了解地層原始的物性情況有時部署密閉取心等特種取心作業。然而,密閉液一般是油基密閉液,在天氣寒冷情況下,密閉液一般都較為粘稠,內筒附著的鑽井液與內筒中的密閉液長時間不加以清理就形成硬塊,使取心內筒通徑變小,增加了巖心進入內筒的阻力,取心收穫率就難以保證。現階段,通過人力或水流清理不易清理乾淨,在室內通過高壓水槍清洗液由於內筒長度的影響效率較低,通過通徑規,使用人力拉壓費時費力。現在急需研究一種內筒清洗裝置,能方便及時清理內筒,使內筒光滑以便巖心能順利進入,保證取心技術指標達到用戶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內筒清洗裝置,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現有內筒內壁上附著的已經結塊的鑽井液和密閉液不易清除,清除費時費力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內筒清洗裝置,包括卡位體、電機和刮板,在卡位體內設有開口朝上的軸向盲道,在卡位體內沿徑向設有至少八個與軸向盲道相通的徑向通道,在與徑向通道對應相通的卡位體上設有安裝槽,在與安裝槽底部對應的卡位體上設有出水口,在每個安裝槽內均安裝有清除內筒雜物的清洗機構,在卡位體的上部外側固定安裝有密封體,密封體的上部內側固定安裝有堵頭,堵頭的內部設有上下貫通的過流通道,過流通道的上部內側壁上固定連接有管線接頭,卡位體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呈U型的機座,機座內固定安裝有電機,電機的傳動軸從機座的底部穿過且其下部固定安裝有連接件,在連接件的外側固定安裝有環狀刮板,刮板的外側邊緣設有徑向螺旋槽。
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上述清洗機構包括滾動體、卡片,在安裝槽內固定安裝有螺釘,在螺釘上套裝有滾動體,在滾動體上沿圓周固定安裝有至少兩組外端伸出滾動體的卡片。
上述刮板的內部可設有凹槽,凹槽的外側間隔軸向分布有至少一個斜向孔。
上述所述的卡位體上部內側可設有內螺紋,所述的密封體上部內側可設有外螺紋。
上述密封體的頂部沿軸向可設有延伸至電機的線纜通孔且在密封體的頂部間隔設有左右對稱的吊環。
上述在機座的底部內側可設有密封氈;或/和,密封體的內側上部與堵頭外側之間以及密封體的內側下部與卡位體的上部外側之間均設有密封圈,密封體的中部外側設有密封圈。
上述傳動軸與連接件可通過定位螺釘固定安裝在一起,連接件與刮板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一起。
上述刮板外端的螺旋槽表面上可敷焊有硬質合金層,其塗層厚度為1mm至2mm。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內筒清洗裝置通過從徑向通道內流出的水流驅動清洗機構內的滾動體轉動,從而帶動滾動體上的卡片旋轉來清除內筒雜物,簡單易操作,能夠初步清除內筒中不易清理的雜物;再次通過電機旋轉控制刮板高速旋轉徹底清除內筒中的密閉液硬塊,經過水流衝刷之後內筒的內徑將會恢復至初始狀態,省時省力,簡單便捷。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主視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中在A-A處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卡位體,2為電機,3為刮板,4為密封體,5為堵頭,6為過流通道,7為管線接頭,8為軸向盲道,9為安裝槽,10為徑向通道,11為機座,12為連接件,13為螺旋槽,14為滾動體,15為卡片,16為懸掛螺釘,17為螺釘,18為凹槽,19為斜向孔,20為線纜通孔,21為吊環,22為密封氈,23為密封圈,24為傳動軸,25為定位螺釘,26為出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於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係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前、後、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係是依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附圖1、2所示,該內筒清洗裝置包括卡位體1、電機2和刮板3,在卡位體1內設有開口朝上的軸向盲道8,在卡位體1內沿徑向設有至少八個與軸向盲道8相通的徑向通道10,在與徑向通道10對應相通的卡位體1上設有安裝槽9,在與安裝槽9底部對應的卡位體1上設有出水口26,在每個安裝槽9內均安裝有清除內筒雜物的清洗機構,在卡位體1的上部外側固定安裝有密封體4,密封體4的上部內側固定安裝有堵頭5,堵頭5的內部設有上下貫通的過流通道6,過流通道6的上部內側壁上固定連接有管線接頭7,卡位體1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呈U型的機座11,機座11內固定安裝有電機2,電機2的傳動軸24從機座11的底部穿過且其下部固定安裝有連接件12,在連接件12的外側固定安裝有環狀刮板3,刮板3的外側邊緣設有徑向螺旋槽13。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內筒清洗裝置通過從徑向通道內流出的水流驅動清洗機構內的滾動體轉動,從而帶動滾動體上的卡片旋轉來清除內筒雜物,簡單易操作,能夠初步清除內筒中不易清理的雜物;再次通過電機旋轉控制刮板高速旋轉徹底清除內筒中的密閉液硬塊,經過水流衝刷之後內筒的內徑將會恢復至初始狀態,省時省力,簡單便捷。
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內筒清洗裝置作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如附圖1、2所示,所述的清洗機構包括滾動體14、卡片15,在安裝槽9內固定安裝有螺釘17,在螺釘17上套裝有滾動體14,在滾動體14上沿圓周固定安裝有至少兩組外端伸出滾動體14的卡片15。在實際使用時,每組卡片15有兩個且卡片15通過懸掛螺釘16固定安裝在滾動體14上。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內筒清洗裝置通過從管線接頭7流進內筒中的水流驅動滾動體14轉動,卡片15跟隨滾動體14旋轉來清除內筒中的雜物,簡單易操作,能夠初步清除內筒中不易清理的雜物。
如附圖1、2所示,刮板3的內部設有凹槽18,凹槽18的外側間隔軸向分布有至少一個斜向孔19。該裝置工作時,當滾動體14旋轉不停轉動的過程中會有水流順著安裝槽9外側流下,水流順著內筒內側流進刮板3的凹槽18內,然後順著刮板3上的斜向孔19流出,從而排出內筒;這裡,水流同時也起到給刮板3和內筒降溫的作用。
如附圖1、2所示,所述的卡位體1上部內側設有內螺紋,所述的密封體4上部內側設有外螺紋。
如附圖1、2所示,密封體4的頂部沿軸向設有延伸至電機2的線纜通孔20且在密封體4的頂部間隔設有左右對稱的吊環21。在使用時,將繩索從左右兩端對稱的兩個吊環21內穿過,方便工具內筒豎直吊入井內;這裡,使用時吊環21通過螺紋固定在密封體上。
如附圖1、2所示,在機座11的底部內側設有密封氈22,密封體4的內側上部與堵頭5外側之間以及密封體4的內側下部與卡位體1的上部外側之間均設有密封圈23,密封體4的中部外側設有密封圈23。密封氈22固定在機座11的底部,可以確保機座11內部呈乾燥的環境,有效避免電機2漏電。在使用過程中,密封體4的內側上部與堵頭5外側之間以及密封體4的內側下部與卡位體1的上部外側之間均設有密封圈23是為防止從過流通道6進入內筒的水流滲出腐蝕工具;在密封體4的外側設置密封圈23是為了避免將內筒下降至井內時摩擦到密封體4的外壁,起到保護密封體4的作用。
如附圖1、2所示,傳動軸24與連接件12通過定位螺釘25固定安裝在一起,連接件12與刮板3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一起。通過螺紋將連接件12與刮板3固定在一起可避免在刮板3旋轉過程中,連接件12與刮板3連接鬆動,確保其連接能夠更為牢固。
如附圖1、2所示,刮板3外端的螺旋槽13表面上敷焊有硬質合金層,其塗層厚度為1mm至2mm。
以上技術特徵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徵,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
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使用過程:首先,卸開取心工具內筒,並將內筒置於井內,用繩索穿過吊環,並將水泵管線與管線接頭連接;接著,啟動電機帶動刮板旋轉,刮板外部設置的螺旋槽磨削取心內筒中的雜物;最後,待到本裝置全部進入取心內筒,啟動水泵後水流通過密封體、卡位體內部的過流通孔,水流帶動滾動體旋轉,滾動體上的卡片隨著滾動體旋轉進一步磨削內筒中雜物,水流帶著雜物通過刮板軸向的斜向孔排除,水流也起到冷卻刮板和卡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