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10:51:24 2
專利名稱: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尤其是指一種具有電磁遮蔽裝置的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現代人的生活受惠於電器產品的便利,但也處於電磁波充斥的環境裡。尤其是隨身攜帶的電子產品、或是高頻傳輸的通訊產品,其本身的電磁輻射容易散逸到周圍環境中,與鄰近的電子產品產生幹擾,甚至對人體有可能造成損害。因此,有關於防電磁幹擾的問題逐漸成為重要的課題。連接器作為重要的電子組件,隨著信號傳輸速度的提高,電磁幹擾現象也隨之增加,配置有防電磁幹擾措施的連接器也得到進一步的採用。中國臺灣新型專利公告第 M303534號專利揭露了一種具有遮蔽裝置的連接器。連接器具有絕緣本體以及多個接腳,而接腳的一端延伸出絕緣本體外面,並焊接於電路板上。連接器的遮蔽裝置包括了殼體以及防漏凸塊,殼體包覆於絕緣本體,並包括了多個遮蔽面。同時,遮蔽面至少具有一長形缺口, 而長形缺口對應顯露接腳。防漏凸塊則配置於具有長形缺口的遮蔽面上,且防漏凸塊導通接腳中的接地接腳。然而,由於防漏凸塊與接地端子直接搭接,可能會有電性導通不良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現有連接器進行改良以克其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改善電磁遮蔽的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連接器組件,其包括可互配的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若干第一端子及金屬遮蔽殼體,第一端子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第一端子包括信號端子與接地端子;金屬遮蔽殼體包覆於第一絕緣本體外周,金屬遮蔽殼體具有框體結構以及延伸入其內的彈片;所述第二連接器包括第二絕緣本體及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固定於第二絕緣本體,第二端子包括信號端子與接地端子;所述第二連接器的信號端子、接地端子分別與第一連接器的信號端子、接地端子相接觸,所述金屬遮蔽殼體的彈片與第二連接器的接地端子相接觸。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金屬遮蔽殼體可對連接器組件提供良好的電磁遮蔽功效,且金屬遮蔽殼體的彈片與相應接地端子彈性接觸,從而達成可靠的接地迴路,進一步提高金屬遮蔽殼體的電磁遮蔽效果。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連接器,用以與對接連接器對接,其包括絕緣本體、若干端子,絕緣本體具有前壁、後壁,端子固定於絕緣本體的前壁、 後壁;所述連接器還包括組裝至絕緣本體的外面的金屬遮蔽殼體,金屬遮蔽殼體包括由前面、後面以及左、右側面相連而圍成的框體結構,金屬殼體還包括延伸入框體結構內且可與對接連接器連接的彈片。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金屬遮蔽殼體可對連接器提供良好的電磁遮蔽功效,且金屬遮蔽殼體的彈片可與對接連接器連接,進一步提高金屬遮蔽殼體的電磁遮蔽效果。[0012]
圖1是用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連接器組件的立體組合圖;圖2是連接器組件中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的立體圖;圖3是圖2另一角度的視圖;圖4是第一連接器的分解圖;圖5是第二連接器的分解圖;圖6是圖1沿A-A方向的剖視圖;圖7是圖1沿B-B方向的剖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中連接器組件的立體圖;圖9是第二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的部分立體示意圖;圖10是圖9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組件1000的第一實施例包括可互配的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且第一連接器100、第二連接器200安裝至相應的電路板300上。第一連接器100包括第一絕緣本體10,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10上的若干第一端子 11以及包覆於第一絕緣本體10外周的金屬遮蔽殼體12。第一絕緣本體10包括由前壁101,後壁102以及與前壁101、後壁102相連接的左、 右側壁103所圍成的收容空間104。一橫向延伸的隔壁105設置於收容空間104的中間位置。前壁101及後壁102的內側設有若干收容槽1011、1022。隔壁105的前、後面設有若干凹槽1051、1052,且凹槽1051、1052分別與相鄰近的收容槽1011、1022相對布置。此外,前壁101及後壁102的內側還分別設置三個開槽1013、1023。第一端子11成前後兩排且以隔壁105為中心鏡像排布。第一端子11包括固持部 111,自固持部111底端向外延的尾部113,自固持部111頂端向內延伸的彈性接觸部112。 彈性接觸部112具有沿前後方向布置的第一彈性接觸臂1121及第二彈性接觸臂1122。第一彈性接觸臂1121收容於收容槽1011/1022內,第二彈性接觸臂1122收容於凹槽1051、 1052內。此外,第一彈性接觸臂1121上設有突出部1123,該突出部1123向前延伸入收容空間104內。第二彈性接觸臂1122的自由末端IlM向後延伸入收容空間104內。第一端子11的尾部113焊接至電路板300上的第一金屬片302上。金屬遮蔽殼體12包括由前面121、後面122以及左、右側面123相連而圍成的框體結構120。若干彈片1211、1222自金屬殼體12的前、後面121、122向內延伸入該框體結構120內。此外,若干凸片1213、1223自金屬殼體12之前、後面121、122向外突出。凸片 1213、1223焊接至電路板300的第二金屬片303。金屬遮蔽殼體12組裝至第一絕緣本體10的外面,彈片1211、1222穿過開槽1013、 1023並延伸入收容空間104內。此外,金屬遮蔽殼體12的左、右面123上還設有固持片 1231,且這些固持片1231插入第一絕緣本體10的左、右側壁103上的定位槽1031內。第二連接器200包括第二絕緣本體20,固定於第二絕緣本體20上的若干第二端子 21。第二絕緣本體20包括由前壁201,後壁202以及與前壁201、後壁202相連接的左、右側壁203所圍成的收容腔204。前壁201及後壁202的內、外側上設有若干大致成顛倒U 型的收容槽2011、2021。第二端子21成前後兩排且鏡像排布。第二端子21包括固持部211,自固持部211 底端向外延伸尾部213,自固持部111頂端向上延伸的大致成顛倒U型的接觸部212。接觸部212固定於收容槽2011/2021內。接觸部212具有沿前後方向布置的第一接觸臂2121 及第二接觸臂2122。第一接觸臂2121上設有臺階部2123。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對接時,第二端子21的接觸部212的第一接觸臂2121、第二接觸臂2122被夾持於第一端子11的彈性接觸部112的第一彈性接觸臂1121、 第二彈性接觸臂1122之間,且第一彈性接觸臂1121上的突出部1123抵靠於第一接觸臂 2121的臺階部2123上。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100包括二十四對第一端子11,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各端子依次為 G、D、D、G、D、D、G、D、D、G、D、D ;D、D、G、D、D、G、D、D、G、D、D、G ;其中 G 表示該端
子是接地端子,而D表示該端子是信號端子,且每相鄰的一對傳輸數據的端子為差分信號對。而金屬遮蔽殼體12的彈片1211/1222則位於第一號對接地端子的左側、第十二與十三號信號端子之間、第二十四號接地端子的右側。第二連接器100包括三十對第二端子21,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各端子依次為G』、 G,、G、D、D、G、D、D、G、D、D、G、D、D ;G,、G,;D、D、G、D、D、G、D、D、G、D、D、G、G,、G,。第一
端子11中的信號端子D可與第二端子21中的信號端子D接觸而電性導通,第一端子11中的接地端子G可與第二端子21中的接地端子G接觸而電性導通形成第一接地迴路/接地電路。此外,金屬遮蔽殼體12的彈片1211、1222可與第二端子21中的接地端子G』接觸而電性導通形成第二接地迴路/接地電路,且每一彈片1211/1222可與相鄰的兩個接地端子 G』同時彈性接觸。其中,與彈片1211/1222相接觸的第二連接器200的接地端子並未與第一連接器100中的接地端子相接觸。故,本實施例中,第一接地迴路/接地電路可以防止連接器內部左右相鄰的信號端子間的電磁幹擾,提高信號傳輸質量。第二接地迴路/接地電路可以防止信號端子對連接器外部組件的電磁幹擾,確保電子系統的穩定性與可靠性。請參閱圖8至圖10並結合圖1至圖7,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連接器組件1000』 包括可互配的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其中,第二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200』 與第一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200的結構完全相同;而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100的結構大致相同,而主要區別在於第一端子11之間設置金屬片 16,金屬片16與電路板300上的導電部301接觸而形成第三接地迴路/接地電路,其可防止前後相鄰的第一端子11之間的電磁幹擾。該金屬片16可以鑲埋成型(insert-molding) 於第一絕緣本體10的隔壁105內,而勿需增加過多的組裝工序。
權利要求1.一種連接器組件,其包括可互配的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若干第一端子及金屬遮蔽殼體,第一端子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第一端子包括信號端子與接地端子;金屬遮蔽殼體包覆於第一絕緣本體外周,金屬遮蔽殼體具有框體結構以及延伸入其內的彈片;所述第二連接器包括第二絕緣本體及若干第二端子, 所述第二端子固定於第二絕緣本體,第二端子包括信號端子與接地端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連接器的信號端子、接地端子分別與第一連接器的信號端子、接地端子相接觸,所述金屬遮蔽殼體的彈片與第二連接器的接地端子相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徵在於與彈片相接觸的第二連接器的接地端子並未與第一連接器中的接地端子相接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部、自固持部底端向外延的尾部、自固持部頂端向內延伸的彈性接觸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固持部、自固持部底端向外延伸的尾部、自固持部頂端向上延伸的接觸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觸部被第一端子的彈性接觸部夾持。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端子的彈性接觸部具有沿前後方向排布的第一彈性接觸臂及第二彈性接觸臂,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觸部具有沿前後方向布置的第一接觸臂及第二接觸臂,所述第一接觸臂、第二接觸臂被夾持於第一彈性接觸臂、第二彈性接觸臂之間。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彈性接觸臂上設有突出部, 第一接觸臂上設有可與突出部相抵靠的臺階部。
7.一種連接器,用以與對接連接器對接,其包括絕緣本體、若干端子,絕緣本體具有前壁、後壁,端子固定於絕緣本體的前壁、後壁;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器還包括組裝至絕緣本體的外面的金屬遮蔽殼體,金屬遮蔽殼體包括由前面、後面以及左、右側面相連而圍成的框體結構,金屬殼體還包括延伸入框體結構內且可與對接連接器連接的彈片。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片自金屬殼體的前面或後面向內延伸入框體結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本體的前壁與後壁之間設有收容空間,彈片延伸入收容空間內。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壁或後壁設有開槽,彈片穿過開槽並延伸入收容空間內。
專利摘要一種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其包括可互配的第一連接器(100)及第二連接器(200);第一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10)、若干端子(11)及金屬遮蔽殼體(12),端子固定於絕緣本體,金屬遮蔽殼體包覆於絕緣本體外周,金屬遮蔽殼體(12)具有框體結構(120)以及延伸入其內的彈片(1211)。金屬遮蔽殼體(12)可對連接器提供電磁遮蔽功效,彈片可與第二連接器中的接地端子彈性接觸,提高金屬遮蔽殼體的電磁遮蔽效果。
文檔編號H01R13/6597GK202167705SQ20112020557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7日
發明者蔡賜慶, 陳定成 申請人:富士康(崑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