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讀後感600字
2023-10-14 22:51:42 1
《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所作的長篇小說。書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遊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史。後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託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託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並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下面整理了讀後感,歡迎閱讀。
《鏡花緣》讀後感一:
《鏡花緣》一百回,故事起於以百花仙子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則天詔令在寒冬使百花開放,違犯天條,被貶下塵世。其中百花仙子託生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說前半部分主要寫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遊歷海外三十餘國的奇異經歷,後半部分主要寫由諸花神所託生的一百名才女參加武則天所設的女試,及考取後在一起飲酒遊戲、賦詩談笑的情景。同時,又自始至終貫穿著維護李氏正統、反對武則天篡政的線索。
《鏡花緣》的寫作動機和由此呈現的小說的旨趣是多方面的。書的命名取意於「鏡花水月」,百名花仙在蓬萊的居處稱為「薄命巖」、「紅顏洞」,刻有她們各人所司花名及降生人間后姓名的石碑放在「泣紅亭」內,這些地方都明顯受到《紅樓夢》的影響,蘊涵著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運的意識。
但在小說情節的展開過程中,這種意識並未得到有力的表現,百名花仙在人間考取女試後歡聚一堂、熱鬧非凡的場面,更無一點悲哀的氣氛。所以說,作者在這方面的態度絕不像曹雪芹寫《紅樓夢》那樣嚴肅。寫唐敖等人海外遊歷的部分帶有較多的社會批判意識,有時且不乏深刻之處。但由於故事發生的場所是虛無縹緲之地而情節又是荒誕離奇的,所以作者藉此揭示的現實生活中的不合理現象,給讀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嚴峻和可悲。這和《儒林外史》的寫實態度也不相同。此外,小說又以極大篇幅來顯示作者的廣博知識和辭章修養,尤其是百女會聚以後的部分,幾乎是脫離了小說情節來作文字遊戲,乃至一個酒令竟要佔到十幾回。綜合以上幾點來看,《鏡花緣》是一部具有社會批判內容的遊戲之作;作者既對現實的弊病具有高度的敏感,卻又把他的不滿化為諧趣,同時在賣弄博學的智力遊戲中求得心理平衡。
《鏡花緣》最有價值的是前半部分寫唐敖等人遊歷海外的三十多回。作者在描寫這些海外國度時,雖多以《山海經》等古籍中的點滴記載為依據,但主要還是馳騁奇思異想,幻設情景,表現了豐富的想像力。而通過幻想性的虛構情節,作者表達了他對許多現實問題的看法。譬如主張男女平等是《鏡花緣》的重要思想,百名花仙投生人間、各有作為的整個故事框架即與此有關,而在「女兒國」的故事中,這一思想得到更為生動的表現。作者把現實中的「男尊女卑」現象在「女兒國」中依樣顛倒為「女尊男卑」,以此為女子鳴不平。故事中寫林之洋被選為女王的「王妃」,遭受穿耳纏足之苦,實際是讓男性從女性的立場來體會纏足等種種陋習的醜惡和非人道性質。此外如「兩面國」中人之虛偽欺詐,「無腸國」中人之刻薄貪吝,「豕喙國」中人之撒謊成性,「跂踵國」中人之僵化刻板等等,都是現實生活景象的映照。這種描寫都是漫畫式的,通過誇大和變形寫出了社會的醜惡和可笑,雖不夠深刻,卻有其尖銳和醒豁的長處。作者還用這種漫畫式的筆調寫他的理想社會,如「君子國」中禮讓成風,買賣雙方竟是賣方求低而買方求高,在諧趣中表現了他對所謂「古風」的嚮往。
從小說藝術來看,《鏡花緣》情節有些分散,人物形象顯得單薄,後半部分大談學問,更是累贅不堪。其長處主要在於思想的機警和語言的幽默風趣。
《鏡花緣》讀後感二:
本書以百花仙子在天庭受罰而被貶下凡為開頭,以百花仙子重返天庭為結尾。用一個屢考不中的秀才—唐敖的視角,用各國風情穿插而形成的一部著作。
翻開書,各種奇妙的國家及其風土人情,如同一幅精美的畫卷,在你面前緩緩展開……君子國的謙讓,禮貌,祥和,讓我讀之心頭一暖;勞民國的長壽,讓我懂得了真正的養生之道;大耳朵國的過猶不及讓我深思;黑齒國的文採讓我讚嘆;白民國的徒有其表讓我嘆息;淑士國的「酸」讓我感慨;厭火國的野蠻讓我驚恐;女兒國的陰陽顛倒讓我注目;軒轅國的大度讓我欣喜……
在所有的國家中,我獨愛黑齒國與君子國。黑齒國裡,唐敖與林之洋、多九公以為他們個個又黑又醜,誰知,細看之下,個個生的眉清目秀。接著,在女學塾裡,多九公的自負讓他吃足了苦頭,兩個年紀輕輕的姑娘提出來的問題讓多九公瞠目結舌,這些問題都需要對書本有一定的見解才能回答出來,於是,我知道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在黑齒國,民風淳樸,一本書是無價之寶,不論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讀書,銀子掉在地上沒人撿,但若是書掉在地上,恐怕人人都會去搶。看到這裡,我想起了自己的學習現狀,人家是沒書讀,卻想方設法的爭取讀書機會,而我呢?有現成的良好條件,卻不懂得珍惜。與黑齒國相反的,是白民國。在白民國裡,人人身著儒衫,面如白玉,學塾的書架上,琳琅滿目,極盡奢華。這裡的人自認為很有學問,一個個態度傲慢,但是,讀起《論語》、《孟子》來,白字連篇,錯誤百出,真可謂是繡花枕頭—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再來看君子國。君子國裡,謙讓之風遍及各地,買賣貨物也要互相謙讓,買的人嫌貨物太便宜,賣的人嫌貨物價格太高,以至於「漫天要價,就地還錢」這句話從賣的人口裡說出,真可謂聞所未聞。再想起現在人們的貪婪奸詐,內心不禁開始嚮往起來。
千奇百怪的國家,千奇百怪的風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場夢一般。語言詼諧幽默,妙趣橫生,時而語調激昂,似作者對未來的美好想像,時而語調低沉,似作者對人情世故的反思。作者獨具匠心的通過對虛幻世界的描寫,無情的諷刺的現實社會的黑暗虛偽,寄寓了作者的社會理想。
在寧靜的午後,手裡捧一杯暖茶,靜靜翻開書本,細細品味清雋的文字,幸福,由書中來……
《鏡花緣》讀後感三:
「女子無才便是德」,突然在一本書中看到。這句話讓我很是「悲憤」。原來古代人都是這種思想,怪不得古代學堂裡見不到女子。但在《鏡花緣》中,我見識到了古代才女。她們的魅力是很多人想像不到的。
「蘇氏蕙蘭織錦回文璇璣圖」,乍一看,全是字。但聰慧的史幽探用七種色彩把文字區分開。每色中的字都可以組成數十首詩。史幽探她滿腹詩詞,行詩如風,讓人敬慕。
在《鏡花緣》的後一部分是記敘百名才女相會的情景。她們闊談「琴、棋、書、畫、醫、卜、星相、燈謎」,實話說,我確實是看不懂,但她們的浩博才學讓我震撼。若不是武則天開放女科,這些女子的才華還得不到展示。
書中讓我領略到了很多國家的怪異和有趣。如君子國,君子國裡的人都是彬彬有禮,買賣東西都要謙讓個半天;還有兩面國,兩面國的人遇到有錢有勢的,就露出恭維、親切的臉,而遇到沒錢沒勢的,則露出醜惡、鄙視的臉:還有穿胸國,穿胸國的人胸上都有一個洞,他們都再胸中穿一根長竿,把東西都掛在上面。
然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在女兒國的遊歷。大概作者也和我有同樣的想法吧,暗暗地在文中批判當時社會的不平等。女兒國,恰恰是「女尊男卑」。「男子反穿衣裙,作為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以治外事」,所以林之洋誤被選為王妃。首先得纏足,所謂「纏足」,就是裹小腳,有「三寸金蓮」之美。可憐的林之洋十腳趾都爛了,化為膿水。這只是誇張,但他所受的痛苦古代婦女沒有受到過嗎?有誰可憐過她們?作者在文中讓男性從女性的立場去體會纏足等種種陋習的醜惡和非人道性質。
唐敖、多久公在黑齒國的女學塾中遇到紅紅、亭亭。這兩名十四五歲的少女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們極有才學,詩書禮樂無所不通,她們和多九公、唐敖討論學問,涉及音韻文字、經書義疏、學術流派,口若懸河,咄咄逼人,弄得倚老賣老的多九公面紅耳赤,汗流滿面。
《鏡花緣》若出在當時,定會改變一些人的觀點。這本書中,各種珍鳥奇草,各國的風俗習慣吸引力極大,但其中著重表現對女子的尊重,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