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用多功能氣管導管的製作方法
2023-10-23 02:58:57 2
專利名稱:麻醉科用多功能氣管導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麻醉科用多功能氣管導管。
背景技術:
目前,在臨床上,經常需要使用氣管導管插入人體氣管來建立人工氣道,如對於心肺復甦的病人,第一時間建立有效的人工氣道對提高搶救成功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臨床麻醉、急救治療中經常使用的方法。由於插管時為維護病人的呼吸通道,往往需要實施氣管內表面麻醉。目前醫院內使用的氣管導管均只有一個氣道,功能單一,在為患者進行麻醉或通過呼吸機進行通氣時,要分別進行,多次對患者的氣管插入導管,不僅容易損傷氣管,而且延長了搶救時間,降低了搶救效率。另外,對於處在手術階段或需要長時間留置氣管導管的患者,常常需要進行二次麻醉,這樣不僅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難度,而且給患者增加了痛苦。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麻醉的同時可進行呼吸搶救,提高了搶救效率,而且方便進行二次麻醉,能減輕患者痛苦的麻醉科用多功能氣管導管。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麻醉科用多功能氣管導管, 包括伸入喉部的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管通過隔膜分為通氣導管和麻醉管,所述導管下端的外壁上設有環形套囊,所述環形套囊通過充氣管與充氣囊體相連通。所述通氣導管和麻醉管的上端分離並分別設有通氣接頭和麻醉接頭。所述充氣管下端的外壁與所述導管外壁粘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防止導管位移,在麻醉的同時可進行呼吸搶救,提高了搶救效率,而且方便進行二次麻醉,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醫生的負擔。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麻醉科用多功能氣管導管,包括伸入喉部的導管,所述導管通過隔膜分為通氣導管1和麻醉管2,所述導管下端的外壁上設有環形套囊3,所述環形套囊3通過充氣管4與充氣囊體5相連通。使用時,將導管下端插入患者的會厭部,首先通過麻醉管2 慢慢進行麻醉,然後通過充氣囊體5對環形套囊3進行充氣,使環形套囊3緊密貼合在氣管內壁處,防止導管在患者的氣管內移位,通過麻醉管2再對氣管黏膜進行麻醉,方便醫生進行手術操作或插入導管,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並且可在麻醉的同時通過通氣導管1進行呼吸搶救,提高了搶救效率,而且可隨時進行二次麻醉,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所述通氣導管1和麻醉管2的上端分離並分別設有通氣接頭6和麻醉接頭7。通過這種分離的結構使通氣接頭6便於與呼吸機連接,通過麻醉接頭7便於與麻醉機連接,使用簡單方便。所述充氣管4下端的外壁與所述導管1外壁粘接在一起,通過這種結構可以防止在插管過程中損傷氣管內壁,減輕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插管方便。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能防止導管位移,在麻醉的同時可進行呼吸搶救,提高了搶救效率,而且方便進行二次麻醉,減輕了患者痛苦和醫生的負擔。
權利要求1.麻醉科用多功能氣管導管,包括伸入喉部的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管通過隔膜分為通氣導管(1)和麻醉管(2),所述導管下端的外壁上設有環形套囊(3),所述環形套囊 (3)通過充氣管(4)與充氣囊體(5)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用多功能氣管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通氣導管(1)和麻醉管(2)的上端分離並分別設有通氣接頭(6)和麻醉接頭(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用多功能氣管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充氣管(4)下端的外壁與所述導管外壁粘接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麻醉科用多功能氣管導管,包括伸入喉部的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管通過隔膜分為通氣導管和麻醉管,所述導管下端的外壁上設有環形套囊,所述環形套囊通過充氣管與充氣囊體相連通。該麻醉科用多功能氣管導管,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防止導管位移,在麻醉的同時可進行呼吸搶救,提高了搶救效率,而且方便進行二次麻醉,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醫生的負擔。
文檔編號A61M16/01GK202015405SQ201120083379
公開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8日
發明者郭洪慶 申請人:郭洪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