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丸機用進料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23 00:27:12 3
拋丸機用進料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工件表面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拋丸機用進料裝置。包括兩側機幫,在機幫下部安裝有儲料倉,在機幫的首尾兩端分別安裝有頭輥和尾輥,環繞頭輥和尾輥安裝有帶擋板的輸送帶,頭輥一側軸端安裝有驅動機構,機幫上端設有出料口,該出料口側下方對應拋丸機的進料口;所述機幫上同時設有底部傾角可調節機構。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實現自動化進料,操作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顯著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省時又省力;而且,傾角可調節,能夠滿足拋丸機進料口高度不同的需要,應用範圍廣,以及便於來回移動,非常適於推廣實施。
【專利說明】拋丸機用進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工件表面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拋丸機用進料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根據現代金屬強度理論,增加金屬內部的錯位密度,是提高金屬強度的主要方向。實踐證明拋丸是增加金屬位錯結構的行之有效的工藝方法。這對一些金屬不能通過相變硬化(如馬氏體淬火等)或實現相變硬化的基礎上而要求再進一步強化的工件而言,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航空、宇航工業、汽車、拖拉機等零部件要求輕質化,但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其重要工藝措施就是採用拋噴丸工藝提高構件的強度和疲勞強度。
[0003]現有的拋丸機在進料時多採用人工方式,過程中工人勞動強度大,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低。拋丸機的進料口的高度較高,需要有一個裝置將裝有原料的容器抬升,並且將原料投入到拋丸機中。目前,我企業採取的措施是在拋丸機進料口前設立個架子,使用行車將盛裝有工件的容器吊到架子上,之後再由人工進料。該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但依然費時費力、工作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實現自動化進料,操作使用方便,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省時省力,提高生產效率的拋丸機用進料裝置。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0006]一種拋丸機用進料裝置,包括兩側機幫,在機幫下部安裝有儲料倉,在機幫的首尾兩端分別安裝有頭輥和尾輥,環繞頭輥和尾輥安裝有帶擋板的輸送帶,頭輥一側軸端安裝有驅動機構,機幫上端設有出料口,該出料口側下方對應拋丸機的進料口。
[0007]所述機幫上同時設有底部傾角可調節機構。
[0008]所述底部傾角可調節機構包括在兩側機幫的前後端分別安裝有可升降調節的支腿。
[0009]所述可升降調節的支腿包括套裝在一起的內、外杆和定位螺釘,沿內、外杆分別豎直設有一列調節孔,定位螺釘安裝在內、外杆相應的調節孔內。
[0010]所述支腿的底部裝有車輪。
[0011]所述底部傾角可調節機構包括支架,支架的一端與機幫尾部通過轉軸鉸接,支架的另一端鉸接有頂起機構,該頂起機構頂部同時與機幫中部活動鉸接。
[0012]所述頂起機構為頂起氣缸或頂起油缸。
[0013]所述支架底部四周設有車輪。
[0014]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及減速機,其中減速機的輸出軸與頭輥的轉軸通過聯軸器直連。
[0015]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6]1、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拋丸機用進料裝置包括機幫、儲料倉、頭輥、尾輥、帶擋板的輸送帶和驅動機構,相對於現有技術,使用過程中省去了盛放工件的容器,而直接將工件放置在下部的儲料倉內,啟動電源,便可實現自動化進料,操作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顯著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省時又省力。
[0017]2、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在機幫上同時設有底部傾角可調節機構,根據拋丸機進料口的高度不同的需要,進料裝置傾角可調節,從而調整進料裝置出料口與拋丸機進料口的相對位置,擴大了應用範圍,便於推廣實施;此外,傾角可調節機構上還裝有車輪,可以前後移動,小幅度內的移動,完全可以配合調整進料裝置出料口與拋丸機進料口的相對位置的需要,大範圍移動則適於作為配套設備來回挪動,使用方便。
[0018]3、綜上,本實用新型拋丸機用進料裝置結構設計合理,實現自動化進料,操作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顯著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省時又省力;而且,傾角可調節,能夠滿足拋丸機進料口高度不同的需要,應用範圍廣,以及便於來回移動,因此,非常適於推廣實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拋丸機用進料裝置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拋丸機用進料裝置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
[0022]圖3為圖1或2所示拋丸機用進料裝置的A向結構示意圖;
[0023]圖中序號:1、機幫,2、儲料倉,3、頭輥,4、尾輥,5、輸送帶,6、擋板,7、出料口,8、進料口,9、內杆,10、外杆,11、定位螺釘,12、車輪,13、電機及減速機,14、聯軸器,15、支架,16、頂起氣缸或頂起油缸,17、車輪。
[0024]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實施例一:
[0026]參見圖1、圖3,圖中,本實用新型拋丸機用進料裝置,包括兩側機幫1,在機幫下部安裝有儲料倉2,在機幫的首尾兩端分別安裝有頭輥3和尾輥4,環繞頭輥和尾輥安裝有帶擋板6的輸送帶5,頭輥一側軸端安裝有驅動機構,機幫上端設有出料口 7,該出料口側下方對應拋丸機的進料口 8,所述機幫上同時設有底部傾角可調節機構。所述底部傾角可調節機構包括在兩側機幫的前後端分別安裝有可升降調節的支腿。所述可升降調節的支腿包括套裝在一起的內、外杆9、10和定位螺釘11,沿內、外杆分別豎直設有一列調節孔,定位螺釘安裝在內、外杆相應的調節孔內。所述支腿的底部裝有車輪12。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及減速機13,其中減速機的輸出軸與頭輥的轉軸通過聯軸器14直連。
[0027]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0028]使用前,首先將工件放置在儲料倉內;之後,啟動電源,電機及減速機帶動頭輥轉動,進而帶動輸送帶環繞頭輥和尾輥轉動,輸送帶上的擋板將儲料倉內的工件撥起並沿輸送帶一起運動至上部的出料口,從出料口落入側下方的拋丸機的進料口內,最終實現進料功能。該裝置省去了盛放工件的容器,使用時直接將工件放置在進料裝置的下部的儲料倉內即可,啟動電源,便可實現自動化進料,操作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顯著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省時省力;根據拋丸機進料口的高度不同的需要,通過調節支腿升降,進料裝置傾角可調節,從而調整進料裝置出料口與拋丸機進料口的相對位置,擴大了應用範圍,便於推廣實施;此外,在支腿底部裝有車輪,可以前後移動,小幅度內的移動,是為了配合調整進料裝置出料口與拋丸機進料口的相對位置的需要,並且可以大範圍內作為輔助工具來回移動,使用方便。
[0029]實施例二:
[0030]參見圖2、圖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結構上相近似,圖中相同編號部分代表意義相同,在此不再重述,其區別在於:本實施例所述底部傾角可調節機構包括支架15,支架的一端與機幫尾部通過轉軸鉸接,支架的另一端鉸接有頂起機構,該頂起機構頂部同時與機幫中部活動鉸接。所述頂起機構為頂起氣缸或頂起油缸15。所述支架底部四周設有車輪17。
[0031]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基本同實施例一。其不同在於:本實施例通過控制頂起氣缸或頂起油缸的活塞杆的伸縮,來調節進料裝置的傾角,從而來調整進料裝置出料口與拋丸機進料口的相對位置。其實現的功能相同,只是具體的實施手段不同而已。
[003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拋丸機用進料裝置,其特徵是:包括兩側機幫,在機幫下部安裝有儲料倉,在機幫的首尾兩端分別安裝有頭輥和尾輥,環繞頭輥和尾輥安裝有帶擋板的輸送帶,頭輥一側軸端安裝有驅動機構,機幫上端設有出料口,該出料口側下方對應拋丸機的進料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拋丸機用進料裝置,其特徵是:所述機幫上同時設有底部傾角可調節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拋丸機用進料裝置,其特徵是:所述底部傾角可調節機構包括在兩側機幫的前後端分別安裝有可升降調節的支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拋丸機用進料裝置,其特徵是:所述可升降調節的支腿包括套裝在一起的內、外杆和定位螺釘,沿內、外杆分別豎直設有一列調節孔,定位螺釘安裝在內、外杆相應的調節孔內。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拋丸機用進料裝置,其特徵是:所述支腿的底部裝有車輪。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拋丸機用進料裝置,其特徵是:所述底部傾角可調節機構包括支架,支架的一端與機幫尾部通過轉軸鉸接,支架的另一端鉸接有頂起機構,該頂起機構頂部同時與機幫中部活動鉸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拋丸機用進料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頂起機構為頂起氣缸或頂起油缸。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拋丸機用進料裝置,其特徵是:所述支架底部四周設有車輪。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拋丸機用進料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及減速機,其中減速機的輸出軸與頭輥的轉軸通過聯軸器直連。
【文檔編號】B65G65/42GK204149038SQ201420473029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1日
【發明者】盛斌 申請人:湖州南潯中盛金屬熱處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