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縮出風口有獨立冷、熱風出口結構的壁掛式空調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0:26:39 3
專利名稱:可伸縮出風口有獨立冷、熱風出口結構的壁掛式空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伸縮出風口有 獨立冷、熱風出口結構的壁掛式空調。
背景技術:
現在,家用空調已進入千家萬戶尋常百姓家,已不在是很奢侈商品,使用量和市場保有量很大,對與其功能來說,也不單單是在天氣炎熱時提供冷氣,還可以在天氣寒冷時能提供熱氣,以壁掛式空調為例,人們已習慣了空調安裝在房間靠近開花板的頂部,這樣既美觀又可以使空調製冷工作時,冷風從房間相對高的地方吹出,因冷空氣相對熱空氣比重大, 向房間地面沉降,在這個過程與房間內的熱空氣充分混合,熱交換路徑和過程長,熱交換效率很高,而空調進風口設在空調頂部,房間頂部的熱空氣就會源源不斷被吸入,被冷卻後送出,在房間形成很強的空氣對流,加速了房間內溫度的降低,這是順應了熱空氣自然上升冷空氣自然沉降的自然規律,並很好的利用了這一自然規律。但當空調運行在制熱模式時,熱風從房間內相對高的地方吹出,因熱空氣相對冷空氣比重小向上升,而房間內的冷空氣卻不會自然上升,這樣就沒有很好利用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自然規律,熱交換路徑和過程短,熱交換效率低,又因空調溫度檢測傳感器在進風口處,熱空氣上升向房間頂部聚集, 很快達到設定溫度,空調放慢或停止工作,而此時房間下部溫度還相對很低,而這恰恰是人們通常生活起居的空間,空調耗費大量電能只是加熱了房間上部空間,房間整體溫度提升緩慢,人們會因為溫度低不舒適,勢必將空調設置在更高的溫度運行,延長空調製熱工作時間,以達到使房間整體溫度上升的目的,這也大大增加了電能的消耗,放大到千家萬戶,這種電能消耗是相當可觀的數字,是不符合現在低碳生活標準的。因此,一種順應自然規律、 利用自然規律的可伸縮出風口有獨立冷、熱風出口結構的壁掛式空調應運而生。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伸縮出風口有獨立冷、熱風出口結構的壁掛式空調,在空調製熱工況下,可以將熱風引到房間下部,利用熱空氣自然上升,冷空氣自然下降的自然規律,增大熱風的熱交換路徑和過程,提高了熱轉換效率,房間溫度提升快,人們就可以設定空調工作在較低的制熱溫度下,達到節能的目的。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伸縮出風口有獨立冷、熱風出口結構的壁掛式空調,其特徵在於冷風出風口組件1與空調風槽相通;柔性導流管2是一風箱結構,其上埠與空調出風槽相通,下端與熱風出風口組件3相通;熱風出風口組件 3上端與柔性導流管相連;熱風口組件3並與牽引鋼絲組件4相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可伸縮出風口有獨立冷、熱風出口結構的壁掛式空調,在空調製熱工況下順應自然規律、並很好利用了自然規律,整體房間溫度提升快,在人們生活起居空間溫度更舒適,空調製熱運轉時,可設定較低溫度運行,相應電能消耗少,相對現有空調更節能。
圖1為本可伸縮出風口有獨立冷、熱風出口結構的壁掛式空調結構示意圖。由獨立的冷風出風口組件1,柔性導流管2、獨立的熱風出風口組件3,牽引鋼絲組件4組成
具體實施方式
本可伸縮出風口有獨立冷、熱風出口結構的壁掛式空調具體實施方式
是,將可伸縮出風口有獨立冷、熱風出口結構的壁掛式空調安裝好,上電開機運行即可,設置在製冷工作模式時,冷風出口導風板打開,導風板可調整出風角度或設定為自動擺動,並按設定溫度、時間運轉。此時,熱風口關閉完全收起,不影響製冷工作模式冷風口工作。設置在制熱工作模式時,冷風口導風板關閉,熱風口向下伸展,移動到工作位置,也可定位在設定的位置, 同時打開熱風口導風板,導風板可調整出風角度或設定為自動擺動,並按設定溫度、時間運轉。關閉空調或進入待機操作時,冷風出風口導風板自動關閉,熱風出風口自動關閉並完全收回,回到各初始工位,停止運轉或進入待機狀態。
權利要求1. 一種可伸縮出風口有獨立冷、熱風出口結構的壁掛式空調,其特徵在於冷風出風口組件(1)與空調風槽相通;柔性導流管(2)是一風箱結構,其上埠與空調出風槽相通,下端與熱風出風口組件(3)相通;熱風出風口組件(3)上端與柔性導流管相連;熱風口組件 (3)並與牽引鋼絲組件(4)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伸縮出風口有獨立冷、熱風出口結構的壁掛式空調,其特徵在於冷風出風口組件(1)與空調風槽相通;柔性導流管(2)是一風箱結構,其上埠與空調出風槽相通,下端與熱風出風口組件(3)相通;熱風出風口組件(3)上端與柔性導流管相連;熱風口組件(3)並與牽引鋼絲組件(4)相連接。在空調製熱工況下,可以將熱風引到房間下部,利用熱空氣自然上升,冷空氣自然下降的自然規律,增大熱風的熱交換路徑和過程,提高了熱轉換效率,房間溫度提升快,人們就可以設定空調工作在較低的制熱溫度下,達到節能的目的。
文檔編號F24F11/02GK202048627SQ20112005284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日
發明者畢海雲 申請人:畢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