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體積變軌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08 19:22:49 2
一種小體積變軌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小體積變軌裝置,由直線電機、進給推桿、固定支架、移動支架、直線軌道、弧線軌道、直線岔道、弧線岔道、主幹道、導軌、膨脹螺栓、底部固定加強板、側向定位板、「C」型上滑道和「T」型下滑塊組成,直線電機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其輸出軸與進給推桿通過鍵連接,用以施加直線方向的力矩給進給推桿,進給推桿與移動支架通過銷軸相連,兩條導軌分布在直線電機的左右兩側,每條導軌分「C」型的上滑道和「T」型下滑塊兩部分,在「C」型上滑道的內部安裝有可沿軸向移動的「T」型下滑塊,通過控制直線電機,使進給推桿處於伸張或者收縮狀態,來實現兩條軌道線路通或斷,從而實現變軌,該裝置適用於核電站廠房、維修機房等空間狹小,有變軌要求的場所。
【專利說明】 一種λ!、體積變軌裝置
【技術領域】
: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體積變軌裝置,特別是一種用於狹小空間實現軌道交換的專用設備,屬於起重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
[0002]國內外的變軌裝置種類比較多,運用的工作環境也不同,大多採用比較複雜的驅動機構和運動導向裝置,需要較大的布置空間;根據用途不同,結構各異,有的採用旋轉電機直接旋轉軌道實現過軌對接,也有採用齒輪機構,也有手動過軌裝置;但大都存在著體積大、結構複雜、可靠性低的缺陷。
[0003]根據使用環境不同,功能也不同,實現方式也不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變軌裝置存在的體積大、結構複雜、可靠性低的缺陷,提出了新型的變軌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小體積變軌裝置,由直線電機(I)、進給推桿(2)、固定支架(3)、移動支架
(4)、直線軌道(5)、弧線軌道(6)、直線岔道(7)、弧線岔道(8)、主幹道(9)、導軌(10)、膨脹螺栓(11)、底部固定加強板(12)、側向定位板(13)、「C」型上滑道(14)和「Τ」型下滑塊(15)組成,其中直線電機(I) 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固定支架(3)通過膨脹螺栓(11)固定在頂部固定平面上,直線電機(I)另一端為輸出端,連接帶絲杆的進給推桿(2),並使得進給推桿(2)沿其自身軸線作往復運動,進給推桿(2)與移動支架(4)通過銷軸相連,兩條導軌(10)分布在直線電機(I)的左右兩側,兩條導軌(10)通過膨脹螺栓(11)固定在頂部固定平面上,每條導軌(10)分「C」型的上滑道(14)和「Τ」型下滑塊(15)兩部分,在「C」型上滑道(14)的內部安裝有可沿軸向移動的「Τ」型下滑塊(15),考慮到直線軌道(5)和弧線軌道(6)的可動距離,「Τ」型下滑塊(15)的軸向長度要小於「C」型的上滑道(14)的軸向長度,兩根「Τ」型下滑塊(15)和直線軌道(5)及弧線軌道(6)焊接,移動支架⑷一端和弧線軌道(6)頂面焊接,移動支架(4)另一端通過銷軸和進給推桿(2)連接;直線軌道(5)、弧線軌道(6)、直線岔道(7)、弧線岔道(8)、主幹道(9)為「工」字型結構,直線岔道
[7]、弧線岔道⑶位於左側導軌(10)的左側,主幹道(9)位於右側導軌(10)的右側,當直線電機(I)轉動,進給推桿(2)處於伸張狀態時,使得弧線岔道(8)、弧線軌道(6)和主幹道
(9)形成通路;當直線電機(I)反轉,進給推桿(2)處於收縮狀態時,使得直線岔道(7)、直線軌道(5)和主幹道(9)形成通路,從而實現了變軌的功能;導軌(10)的底部安裝有底部固定加強板(12),其中底部固定加強板(12)截面為梯形,與直線岔道(7)或弧線岔道(8)焊接,用於直線軌道(5)在與直線岔道(7)對接時的定位和對直線軌道(5)端部底板的加強,也用於弧線軌道(6)在與弧線岔道(8)對接時的定位和對弧線軌道(6)端部底板的加強;側向定位板(13)與直線軌道(5)或弧線軌道(6)焊接,用於直線軌道(5)或弧線軌道[6]在與直線岔道(7)或弧線岔道(8)對接時的限位。
[0007]所述梯形截面的底部固定加強板(12),其梯形邊與底面的角度為5?10度。
[0008]所述「C」型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塊(15)的接觸面可以為平面,也可以為斜面,如果是斜面,則傾斜角度一般為8?13度。
[0009]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的優點在於:
[0010](I)本裝置採用了「C」型上滑道和「T」型下滑塊的結構,大大減小了變軌裝置的體積,大幅度減小了淨空的要求,更能滿足狹小的空間。
[0011](2)通過固定加強板和側向定位板的設計,使得直線軌道或弧線軌道和直線岔道或弧線岔道對接時定位準確,同時可以避免由於直線軌道或弧線軌道長期使用過程中引起的變形導致的定位不準等因素。
[0012](3)本裝置結構簡單,實用性強,採用多級安全保障,安全性高,不受軌道形狀的限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
[0013]圖1為變軌裝置示意圖的主視圖。
[0014]圖2為變軌裝置示意圖的俯視圖。
[0015]圖3為上滑道及下滑塊圖。
[0016]圖4為直線電機和進給推桿裝置圖的主視圖。
[0017]圖5為直線電機和進給推桿裝置圖的左視圖。
[0018]圖6為直線電機和進給推桿裝置圖的俯視圖。
[0019]圖7為底部固定加強板和側向定位板的安裝示意圖的主視圖。
[0020]圖8為底部固定加強板和側向定位板的安裝示意圖的左視圖。
[0021]圖9為底部固定加強板和側向定位板的安裝示意圖的俯視圖。
[0022]圖10為弧線岔道、弧線軌道以及主幹道對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11為直線岔道、直線軌道以及主幹道對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
[0024]一種小體積變軌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其中圖1為主視圖,圖2為俯視圖,由直線電機(I)、進給推桿(2)、固定支架(3)、移動支架(4)、直線軌道(5)、弧線軌道(6)、直線岔道(7)、弧線岔道⑶、主幹道(9)、導軌(10)、膨脹螺栓(11)、底部固定加強板(12)、側向定位板(13)、「C」型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塊(15)組成,其中直線電機(I) 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固定支架(3)通過膨脹螺栓(11)固定在頂部固定平面上,直線電機(I)另一端為輸出端,連接帶絲杆的進給推桿(2),並使得進給推桿(2)沿其自身軸線作往復運動,進給推桿(2)與移動支架(4)通過銷軸相連,直線電機(I)和進給推桿(2)的連接關係圖如圖4?6所示,其中圖4為主視圖,圖5為左視圖,圖6為俯視圖。
[0025]如圖1和圖2所示,兩條導軌(10)分布在直線電機(I)的左右兩側,兩條導軌
(10)通過膨脹螺栓(11)固定在頂部固定平面上,每條導軌(10)分「C」型的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塊(15)兩部分(如圖3所示),在「C」型上滑道(14)的內部安裝有可沿軸向移動的「T」型下滑塊(15),考慮到直線軌道(5)和弧線軌道(6)的可動距離,「T」型下滑塊(15)的軸向長度要小於「C」型的上滑道(14)的軸向長度,兩根「T」型下滑塊(15)和直線軌道(5)及弧線軌道(6)焊接,移動支架(4) 一端和弧線軌道(6)頂面焊接,移動支架(4)另一端通過銷軸和進給推桿(2)連接;直線軌道(5)、弧線軌道(6)、直線岔道(7)、弧線岔道(8)、主幹道(9)為「工」字型結構,直線岔道(7)、弧線岔道⑶位於左側導軌(10)的左偵牝主幹道(9)位於右側導軌(10)的右側,當直線電機(I)轉動,進給推桿(2)處於伸張狀態時,使得弧線岔道(8)、弧線軌道(6)和主幹道(9)形成通路;當直線電機(I)反轉,進給推桿(2)處於收縮狀態時,使得直線岔道(7)、直線軌道(5)和主幹道(9)形成通路,從而實現了變軌的功能;導軌(10)的底部安裝有底部固定加強板(12),其中底部固定加強板(12)截面為梯形,與直線岔道(7)或弧線岔道(8)焊接,用於直線軌道(5)在與直線岔道(7)對接時的定位和對直線軌道(5)端部底板的加強,也用於弧線軌道(6)在與弧線岔道(8)對接時的定位和對弧線軌道(6)端部底板的加強;側向定位板(13)與直線軌道(5)或弧線軌道(6)焊接,用於直線軌道(5)或弧線軌道(6)在與直線岔道(7)或弧線岔道(8)對接時的限位。本實施例中的「C」型上滑道和「T」型下滑塊總高度為60mm,推桿直線電機+固定支架共高191mm,實現了變軌裝置體積小的目標,其中「C」型上滑道(14)端部密封;「C」型上滑道(14)側面帶注油孔;所述「C」型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塊(15)的接觸面可以為平面,也可以為斜面,如果是斜面,則傾斜角度一般為8?13度,本實施例設計該傾斜角度為10度,可防止油脂掉落。
[0026]圖7?圖9給出了底部固定加強板(12)和側向定位板(13)的安裝示意圖,其中圖7為主視圖,圖8為左視圖,圖9為俯視圖。所述梯形截面的底部固定加強板(12),如圖8所示,其橫截面為梯形,其梯形邊與底面的角度為5?10度,本實施例採用10度。
[0027]圖10和圖11給出了採用本實用新型所述變軌裝置實現變軌的示意圖,其中圖10為弧線岔道(8)、弧線軌道(6)以及主幹道(9)對接時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直線岔道(7)、直線軌道(5)以及主幹道(9)對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權利要求】
1.一種小體積變軌裝置,其特徵在於:由直線電機(I)、進給推桿(2)、固定支架(3)、移動支架(4)、直線軌道(5)、弧線軌道(6)、直線岔道(7)、弧線岔道(8)、主幹道(9)、導軌(10)、膨脹螺栓(11)、底部固定加強板(12)、側向定位板(13)、「C」型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塊(15)組成,其中直線電機(I) 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固定支架(3)通過膨脹螺栓(11)固定在頂部固定平面上,直線電機(I)另一端為輸出端,連接帶絲杆的進給推桿(2),並使得進給推桿(2)沿其自身軸線作往復運動,進給推桿(2)與移動支架(4)通過銷軸相連,兩條導軌(10)分布在直線電機(I)的左右兩側,兩條導軌(10)通過膨脹螺栓(11)固定在頂部固定平面上,每條導軌(10)分「C」型的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塊(15)兩部分,在「C」型上滑道(14)的內部安裝有可沿軸向移動的「T」型下滑塊(15),考慮到直線軌道(5)和弧線軌道(6)的可動距離,「T」型下滑塊(15)的軸向長度要小於「C」型的上滑道(14)的軸向長度,兩根「T」型下滑塊(15)和直線軌道(5)及弧線軌道(6)焊接,移動支架(4) 一端和弧線軌道(6)頂面焊接,移動支架(4)另一端通過銷軸和進給推桿(2)連接;直線軌道(5)、弧線軌道(6)、直線岔道(7)、弧線岔道(8)、主幹道(9)為「工」字型結構,直線岔道(7)、弧線岔道⑶位於左側導軌(10)的左側,主幹道(9)位於右側導軌(10)的右側,當直線電機(I)轉動,進給推桿(2)處於伸張狀態時,使得弧線岔道(8)、弧線軌道(6)和主幹道(9)形成通路;當直線電機(I)反轉,進給推桿(2)處於收縮狀態時,使得直線岔道(7)、直線軌道(5)和主幹道(9)形成通路,從而實現了變軌的功能;導軌(10)的底部安裝有底部固定加強板(12),其中底部固定加強板(12)截面為梯形,與直線岔道(7)或弧線岔道(8)焊接,用於直線軌道(5)在與直線岔道(7)對接時的定位和對直線軌道(5)端部底板的加強,也用於弧線軌道(6)在與弧線岔道(8)對接時的定位和對弧線軌道(6)端部底板的加強;側向定位板(13)與直線軌道(5)或弧線軌道(6)焊接,用於直線軌道(5)或弧線軌道(6)在與直線岔道(7)或弧線岔道(8)對接時的限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體積變軌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梯形截面的底部固定加強板(12),其梯形邊與底面的角度為5?10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體積變軌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C」型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塊(15)的接觸面可以為平面,也可以為斜面,如果是斜面,則傾斜角度一般為8?13度。
【文檔編號】B66C7/12GK204038888SQ201420403014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2日
【發明者】劉後建, 劉現全, 高偉, 張三林, 陳萬軍, 趙浩君, 張勇 申請人: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 劉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