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式無級變速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20:31:29
專利名稱:帶式無級變速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將帶卷掛到槽寬可變的一對帶輪間並傳遞動カ的帶式無級變速機的技木,更詳細地,涉及具備根據傳遞的轉矩調節帶輪對帶的壓迫力的凸輪機構的帶式無級變速機的技木。
背景技術:
以往,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技木,作為將帶卷掛到槽寬可變的ー對帶輪間、傳遞動力的帶式無級變速機的技術是公知的。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帶式無級變速機,具備根據傳遞的轉矩調節帶輪對帶的壓迫力的凸輪機構。該凸輪機構具備分別固定在具有帶輪的可動滑輪和傳遞軸上的ー對凸輪;配置在ー對凸輪間,以始終抵接該一對凸輪的方式配置的凸輪輥;起到使一對凸輪沿規定方向旋轉的力的作用的弾性部件,在這樣的結構中,從帶輪傳遞的轉矩,經由凸輪輥向動カ傳遞軸傳遞。並且,可以由ー對凸輪和凸輪輥根據傳遞的轉矩調整帶輪對帶的壓迫力。但是,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帶式無級變速機,由於需要一對凸輪、凸輪輥、弾性部件等部件,存在著結構複雜並且製造成本和零件成本高的缺點。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6-291999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鑑於以上的狀況,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以使凸輪機構簡單地構成的帶式無級變速機。為了解決課題採用的手段如上所述為本發明要解決的課題,接下來說明解決該課題的手段。即,在本發明中,該帶式無級變速機具備第一軸;第一帶輪,該第一帶輪具有固定在前述第一軸上的第一固定滑輪和可沿軸向滑動且不能相對旋轉地支承在前述第一軸上的第一可動滑輪;第二軸,該第二軸與前述第一軸平行地配置;第二帶輪,該第二帶輪具有固定在前述第二軸上的第二固定滑輪和可沿軸向滑動且不能相對旋轉地支承在前述第二軸上的第二可動滑輪;帶,該帶卷繞在前述第一帶輪和前述第二帶輪上;第三軸,該第三軸配置在與前述第二軸相同的軸線上;凸輪機構,該凸輪機構具有固定設置在前述第二可動滑輪上的滑輪側凸輪和固定設置在前述第三軸上的軸側凸輪,通過使前述滑輪側凸輪和前述軸側凸輪抵接,使前述第ニ可動滑輪和前述第三軸之間的轉矩的傳遞成為可能,並且將根據前述轉矩的軸向的加載 カ賦予前述第二可動滑輪。在本發明中,前述滑輪側凸輪和前述軸側凸輪分別具有相對於與前述第二軸的軸線方向正交的面以規定的角度傾斜的第一面,並且彼此經由所述可第一面抵接。在本發明中,前述滑輪側凸輪和前述軸側凸輪具有相對於與前述第二軸的軸線方向正交的面與前述第一面逆向地傾斜的第二面,並且彼此經由前述第二面可抵接。在本發明中,前述滑輪側凸輪和前述軸側凸輪由相同的部件構成。在本發明中,前述第一固定滑輪和前述第二固定滑輪,與各自對應的前述第一軸和前述第二軸相獨立地形成,並且不能相對旋轉地相互連結。在本發明中,通過使形成在該第一固定滑輪和第二固定滑輪上的具有錐狀的內周面的貫通孔嵌合到各自對應的在前述第一軸和前述第二軸的外周面上形成的錐部上,前述第一固定滑輪和前述第二固定滑輪被不能相對旋轉地固定到該第一軸和第二軸上。在本發明中,前述第一固定滑輪和前述第二固定滑輪由相同的部件構成。在本發明中,前述第一可動滑輪和前述第二可動滑輪由相同的部件構成。在本發明中,具備將前述第二可動滑輪向前述第二固定滑輪側加載的彈簧,前述第三軸具有成一體地構成內筒部和與該內筒部沿徑向隔開距離並圍繞該內筒部的外筒部的雙重筒結構,將前述第二軸的ー側插入前述內筒部內,並沿軸向可以相對移動且自由旋轉地導向支承,將前述彈簧插入到前述外筒部和前述內筒部之間,並沿軸向可以伸縮地支承。在本發明中,將前述軸側凸輪形成前述彈簧能夠插入貫通的環形,並固定到前述第三軸的外筒部端。發明的效果作為本發明的效果,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本發明可以使根據傳遞轉矩,能夠簡單地構成賦予第二可動滑輪加載カ的凸輪機構。本發明可以使滑輪側凸輪和軸側凸輪容易地形成,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本發明可以根據正轉方向和逆轉方向兩方向的傳遞轉矩,賦予第二可動滑輪加載力。並且,在正轉時和逆轉時,可以通過改變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傾斜角度,分別任意地設定賦予第二可動滑輪的加載力。並且,可以簡單地構成根據兩方向的傳遞轉矩賦予第二可動滑輪加載力的凸輪機構。本發明可以通過使滑輪側凸輪和軸側凸輪共用化,實現零件成本的降低。在通過切削加工形成軸和固定滑輪情況,本發明可以減少加工時的切削浪費。為此,與將軸和固定滑輪一體地形成的情況相比,可以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並且,在生產比較少量的帶式無級變速機的情況中,固定滑輪和軸分別獨立形成,與軸和固定滑輪一體地形成相比,可以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進而,當有必要更換帶輪時,可以逐個更換滑輪,與軸和固定滑輪一體地形成的情況相比,可以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本發明,與使用花鍵、鋸齒將固定滑輪固定在軸的情況相比,可以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本發明通過使2個固定滑輪共用化,可以實現零件成本的降低。
本發明通過使2個可動滑輪共用化,可以實現零件成本的降低。本發明可以使帶輪和第二軸之間的結構簡單地構成。從而,可以降低製造成本和製造時花費的工夫。並且,彈簧和第一軸沿第二軸配置。從而,可以穩定支承彈簧和第一軸。本發明使凸輪機構緊湊地配置在帶輪和第二軸之間,可以實現帶輪和第二軸之間的結構的簡單化。從而,可以降低製造成本和製造時花費的工夫。
圖1為表示具備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帶式無級變速機的變速器全體構造的示意圖。圖2為表示帶式無級變速機的側視圖。圖3為表示帶式無級變速機的輸入側的側視截面圖。圖4為表示帶式無級變速機的輸出側的側視截面圖。圖5為表示凸輪機構的安裝情況的立體圖。圖6為表示凸輪機構的滑輪側凸輪與軸側凸輪的抵接部的示意圖。圖7為表示滑輪側凸輪的圖。(a)為平面圖。(b)為正視圖。(C)為側視圖。圖8為表示賦予輸出帶輪的壓迫力和傳遞轉矩之間的關係的圖。圖9為表示凸輪機構的動作的示意圖。(a)為從輸入側向輸出側傳遞轉矩的場合的圖。(b)為從輸出側向輸入側傳遞轉矩的情況的圖。圖10為表示輸出帶輪徑和壓迫力之間的關係的圖。(a)為傳遞轉矩小的場合的圖。(b)為傳遞轉矩大的場合圖。附圖標記說明
1帶式無級變速機
10輸入軸(第一軸)
20輸入帶輪(第一帶輪)
21固定滑輪(第一固定滑輪)
22可動滑輪(第一可動滑輪)
40傳遞軸(第二軸)
50輸出帶輪(第二帶輪)
51固定滑輪(第二固定滑輪)
52可動滑輪(第二可動滑輪)
60輸出軸(第三軸)
61外筒部
62內筒部
70彈簧
80凸輪機構
81滑輪側凸輪
82軸側凸輪
90帶
100變速器CN 102549304 A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使用圖1,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即具備帶式無級變速機1的變速器10 進行說明。另外,雖然將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變速器100作為在農業車輛,即拖拉機中具備的變速器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也可以適用於其它的農業車輛、建築車輛或エ業車輛等廣泛的車輛。並且,以下將圖中的箭頭A的方向定義為前方向井進行說明。變速器100將來自於構成驅動源的發動機的動カ變速後輸出。變速器100具備 帶式無級變速機1、PTO輸出軸101、行星齒輪機構102、行星齒輪機構103、副變速機構104 和驅動輸出軸105等。帶式無級變速機1將被傳遞的動カ無級地變速後輸出。帶式無級變速機1具備 輸入軸10、輸入帶輪20、帶90、輸出帶輪50、傳遞軸40和輸出軸60等。來自於前述發動機的動カ被傳遞到輸入軸10。傳遞到輸入軸10的動力,經由輸入帶輪20、帶90、輸出帶輪50及傳遞軸40傳遞到輸出軸60。並且,通過調節輸入帶輪20和輸出帶輪50的槽寬,可以無級地改變帶式無級變速機1對動カ的變速比。PTO輸出軸101配置在與輸入軸10相同的軸線上,通過與該輸入軸10連動地旋轉,傳遞動力。使來自於PTO輸出軸101的動力,向將用於驅動連接到前述拖拉機上的各種作業機的動カ取出的PTO軸傳遞。行星齒輪機構102和行星齒輪機構103,將從帶式無級變速機1的輸出軸60傳遞的動カ和從PTO輸出軸101傳遞的動カ合成後輸出。副變速機構104將從帶式無級變速機1、行星齒輪機構102或者行星齒輪機構103 傳遞的動カ變速後輸出。副變速機構104具備各種齒輪、離合器等,能夠使傳遞的動カ正轉或逆轉地輸出。驅動輸出軸105為傳遞來自於副變速機構104的動カ的構件。使來自於驅動輸出軸105的動カ經由最終減速機構等向前述拖拉機的車輪傳遞。在這樣地構成的變速器100中,來自於前述發動機的動カ被帶式無級變速機1、行星齒輪機構102、行星齒輪機構103和副變速機構104變速後,從驅動輸出軸105輸出。利用該動カ使前述拖拉機的車輪轉動,拖拉機前進或後退。並且,通過改變帶式無級變速機1 等的變速比,可以任意調節前述拖拉機的車速。另外,雖然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變速器100是具備行星齒輪機構102、行星齒輪機構 103、副變速機構104等的機構,但是,能夠適用根據本發明的帶式無級變速機的變速器100 不限於此,可以廣泛地適用於將來自於驅動源的動カ變速後輸出的變速器100。以下,利用圖2 圖10,對帶式無級變速機1進行詳細地說明。帶式無級變速機1 具備輸入軸10、輸入帶輪20、油壓缸30、傳遞軸40、輸出帶輪50、輸出軸60、彈簧70,凸輪機構80和帶90等。如圖2及圖3所示,輸入軸10連接到前述發動機上,是傳遞來自於該發動機的動 カ的構件。將軸線方向作為前後方向來配置輸入軸10。在輸入軸10的後端部附近,形成有從前方到後方,輸入軸10的直徑逐漸變小的錐部10a。輸入帶輪20配置在輸入軸10上,為具備一對滑輪的滑車。輸入帶輪20具備固定滑輪21和可動滑輪22等。
固定滑輪21為具有近似圓筒形狀的軸筒部和一體地形成在該軸筒部的前端的環狀且在側視截面視圖中為近似圓錐臺形狀的滑輪部的部件。固定滑輪21的滑輪部配置在比軸筒部靠前方處,固定滑輪21外嵌於輸入軸10的錐部10a。固定滑輪21的滑輪部的前面21a,形成為從前方到後方直徑變大的傾斜面。在固定滑輪21的軸線上,形成有將該固定滑輪21沿前後方向貫通的貫通孔21b。貫通孔21b的內周面,以該貫通孔21b的內徑從前方到後方變小的方式形成為錐狀。在固定滑輪21的貫通孔21b上,從前方插入貫通有輸入軸10。通過將輸入軸10的錐部IOa和形成為錐狀的貫通孔21b嵌合,固定滑輪21相對於輸入軸10不能相對旋轉且不能滑動地固定。這樣,通過使用錐形將固定滑輪21固定到輸入軸10,與使用花鍵、鋸齒固定的情況相比,可以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進而,由於沒有固定滑輪21和輸入軸10嵌合的槽,可以防止帶式無級變速機1的變速比的變化、帶90和固定滑輪21的接觸面的耐久性低下。在貫通孔21b的內周面和錐部IOa的外周面上分別形成有槽,該槽中配置有半月鍵21c。這樣,即使是當由於某些理由使輸入軸10和固定滑輪21要相對旋轉的場合,由於半月鍵21c和前述槽卡合,所以可以防止輸入軸10和固定滑輪21相對旋轉。在固定滑輪21的正後面,在輸入軸10上緊固有防松螺母21d。通過這樣,防止固定滑輪21在輸入軸10上向後方滑動,以及防止固定滑輪21和輸入軸10相對旋轉,可以確實地將固定滑輪21固定到輸入軸10。固定滑輪21的軸筒部插入貫通軸承21e,經由該軸承21e相對於未圖示出的變速箱可轉動地受到支承。這樣,通過將固定滑輪21和輸入軸10作為分別的零件,在固定滑輪21受到損傷的時等,可以只更換固定滑輪21,與將固定滑輪21和輸入軸10作為一體的零件的情況相比,可以實現零件更換成本的降低。並且,與通過切削加工形成輸入軸10和固定滑輪21的情況、將固定滑輪21和輸入軸10作為一體的零件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加工時的切削浪費。從而,能夠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可動滑輪22為具有近似圓筒形狀的軸筒部和一體地形成於該軸筒部的後端的環狀且在側視截面視圖中為近似圓錐臺形狀的滑輪部的部件。將可動滑輪22的滑輪部配置在比軸筒部靠後方處,將可動滑輪22外嵌到比輸入軸10的錐部IOa靠前方的部分上。可動滑輪22的滑輪部的後面22a,形成為從後方到前方直徑變大的傾斜面。在可動滑輪22的軸線上,形成有將該可動滑輪22沿前後方向貫通的貫通孔22b。在可動滑輪22的貫通孔22b 中,從後方插入貫通有輸入軸10。固定滑輪21的前面21a和可動滑輪22的後面22a以在輸入軸10上對向的方式配置,藉此,利用該前面21a和後面2 形成輸入帶輪20的槽。並且,在貫通孔22b的內周面和輸入軸10的外周面,沿輸入軸10的軸線方向分別形成有槽。 前述槽,沿貫通孔22b的內周面和輸入軸10的外周面的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形成有3處,在位於相互面對的位置的一對槽中配置鋼球22c *22c…。通過這樣,可動滑輪22相對於輸入軸10沿軸線方向可以滑動並且不能相對旋轉地受到承。在可動滑輪22的滑輪部的前面, 形成有螺紋孔22d · 22d···。該螺紋孔22d · 22d···沿可動滑輪22的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形成有4處。另外,在本發明中,前述槽彼此的間隔不限於等間隔,前述槽的個數和螺紋孔22d 的個數不限於上述的個數。
油壓缸30使可動滑輪22在輸入軸10上沿其軸線方向滑動。油壓缸30具備可動側缸殼31和固定側缸殼32等。可動側缸殼31為其前部打開的箱狀部件。在可動側缸殼31的後面的中心沿軸線方向形成有貫通孔31a,該貫通孔31a中插入貫通可動滑輪22的軸筒部。在可動側缸殼31 的後面,在貫通孔31a的周圍沿軸線方向形成有貫通孔31b · 31b…。該貫通孔31b · 31レ·· 沿可動側缸殼31的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形成有4處。另外,在本發明中,貫通孔31b彼此的間隔不限於等間隔,形成前述貫通孔31b的地方不限於4處。使可動滑輪22的滑輪部的前面和可動側缸殼31的後面抵接,在貫通孔 31b · 31b…和螺紋孔22d · 22cl···重合的狀態下,通過將螺栓31c · 31c…從前方經由貫通孔 31b · 3Ib…緊固在螺紋孔22d · 22cl···上,可動側缸殼31固定設置在可動滑輪22上。固定側缸殼32是後部開放的箱狀的部件。在固定側缸殼32的前面的中心形成有貫通孔32a,在該貫通孔32a中插入貫通有輸入軸10。固定側缸殼32的後部從可動側缸殼 31的開放側(前方)被該可動側缸殼31插入貫通。在固定側缸殼32和可動側缸殼31之間配置有密封部件32b。就在固定側缸殼32的前面,輸入軸10插入貫通軸承32c,經由該軸承32c相對於未圖示出的變速箱被可轉動地支撐。就在軸承32c的前面,防松螺母32d被緊固到輸入軸10上。通過這樣,可以防止軸承32c向前方滑動,並且經由該軸承32c防止固定側缸殼32向前方滑動。在這樣構成的油壓缸30中,在由可動滑輪22、可動側缸殼31和固定側缸殼32封閉的空間中形成油壓室33。經由未圖示的油路將工作油壓送到油壓室33,可動側缸殼31 在輸入軸10上向後方滑動。S卩,油壓缸30伸展。在該狀態下,在形成能夠從油壓室33排出工作油的狀態之後,若對可動側缸殼31朝向前方加載,則可動側缸殼31在輸入軸10上朝向前方滑動。即,油壓缸30縮小。如圖2及圖4所示,傳遞軸40以軸線方向朝向前後方向的方式與輸入軸10平行地配置。在傳遞軸40的前端部附近,形成傳遞軸40的直徑從後方向前方逐漸變小的錐部 40a。輸出帶輪50配置在傳遞軸40上,為具備一對滑輪的滑車。輸出帶輪50具備固定滑輪51、可動滑輪52等。固定滑輪51為與固定滑輪21相同的材質、形成相同的形狀的部件。即,固定滑輪 51具有大致圓筒形狀的軸部和成一體地形成於該軸部的後端的大致圓錐臺形狀的滑輪部。 固定滑輪51的滑輪部的後面51a形成為從後方向前方直徑逐漸變大的傾斜面。在固定滑輪51的軸線上,形成將該固定滑輪51沿前後方向貫通的貫通孔51b。貫通孔51b的內表面形成為從後方向前方內徑逐漸變小的錐狀。在固定滑輪51的貫通孔51b中,從後方貫通插入傳遞軸40。通過使傳遞軸40的錐部40a和形成為錐狀的貫通孔51b嵌合,固定滑輪51 被相對於傳遞軸40不能相對旋轉且不能滑動地固定。這樣,通過將固定滑輪51利用錐形固定到傳遞軸40上,與使用花鍵、鋸齒固定的情況相比,可以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進而,由於沒有固定滑輪51和傳遞軸40的嵌合的槽, 因此可以防止帶式無級變速機1的變速比的變化、帶90和固定滑輪51的接觸面的耐久性降低。在貫通孔51b的內周面和錐部40a的外周面上分別形成有槽,在該槽中配置有半月鍵51 c。通過這樣,即使在由於某些理由使得傳遞軸40和固定滑輪51要相對旋轉的情況下,半月鍵51c和前述槽卡合,可以防止相對旋轉。從固定滑輪51的前方,在傳遞軸40上緊固有防松螺母51d。通過這樣,能夠防止固定滑輪51向前方滑動,能夠使固定滑輪51確實地固定在傳遞軸40上。固定滑輪51的軸部插入貫通到軸承51e中,通過該軸承51e相對於未圖示的變速箱被可轉動地支撐。這樣,通過使固定滑輪51和傳遞軸40為分別獨立的零件,在固定滑輪51受到損傷的情況下等,可以只更換固定滑輪51,與固定滑輪51和傳遞軸40為一體的零件的情況相比,可以實現零件更換成本的降低。並且,在通過切削加工形成傳遞軸40和固定滑輪51 的情況下,與固定滑輪51和傳遞軸40為一體的零件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加工時的切削浪費。從而,能夠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進而,在將帶式無級變速機1用在汽車等產量大的製品的情況下,由於易於將模具費回收,因此,通過使用模具的鍛造使固定滑輪51和傳遞軸 40 一體地形成的方式雖然可以實現降低製造成本,但是,在帶式無級變速機1用在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拖拉機等的農業車輛、建設車輛、產業車輛等的產量小的產品的情況下,通過將固定滑輪51和傳遞軸40不使用模具地分別獨立地製造,能夠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可動滑輪52為與可動滑輪22相同的材質,是形成相同的形狀的部件。S卩,可動滑輪52具有大致圓筒形狀的軸部和一體地形成在該軸部的前端的大致圓錐臺形狀的滑輪部。可動滑輪52的滑輪部的前面5 形成為從前方向後方直徑逐漸變大的傾斜面。在可動滑輪52的軸線上,形成使該可動滑輪52沿前後方向貫通的貫通孔52b。在可動滑輪52的貫通孔52b中,從前方插入貫通傳遞軸40。通過使固定滑輪51的後面51a和可動滑輪52 的前面52a以對向的方式配置,由該後面51a和前面5 形成輸出帶輪50的槽。並且,在貫通孔52b的內周面和傳遞軸40的外周面,沿傳遞軸40的軸線方向分別形成有槽,在該槽中配置鋼球52c · 52c···。通過這種方式,可動滑輪52相對於傳遞軸40沿軸線方向可滑動且不能相對旋轉地受到支承。在可動滑輪52的滑輪部的後面中,形成有螺紋孔52d · 52d···。 該螺紋孔52d · 52cl···沿可動滑輪52的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形成4處。另外,在本發明中,螺紋孔52d彼此的間隔並不限於等間隔,形成螺紋孔52d的地方不限於4處。如上所述,通過使輸入帶輪20的固定滑輪21及可動滑輪22和輸出帶輪50的固定滑輪51及可動滑輪52,分別共用相同的零件,可以減少零件的種類,能夠進一歩降低零件成本。輸出軸60配置在與傳遞軸40相同軸線上。在輸出軸60的前端側形成外筒部61 和內筒部62。外筒部61配置為使軸線方向朝向前後方向,前方側形成有開放的有底筒狀。 內筒部62在外筒部61內配置為使軸線方向朝向前後方向,形成在前方側開放的有底筒上。 外筒部61和內筒部62的軸線一致,並且以沿前後方向具有規定的長度的方式形成。在外筒部61的內周面和內筒部62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一定的間隔61a。在外筒部61的前面, 形成有螺紋孔63 .63-(參照圖幻。該螺紋孔63 ·63…沿外筒部61的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形成4處。
另外,在本發明中,螺紋孔63彼此的間隔不限於等間隔,形成螺紋孔63的地方不限於4處。輸出軸60的前後中途部插入貫通軸承64,經由該軸承64相對於未圖示出的變速箱可轉動地受到支承。在輸出軸60的內筒部62,傳遞軸40的後端部可相對旋轉且可沿軸向滑動地受到支承。這樣,通過由沿前後方向具有規定長度的內筒部62支承傳遞軸40,傳遞軸40不會傾斜,能夠在與輸出軸60相同的軸線上確實地支承該傳遞軸40。並且,由於沒有必要在輸出軸60和傳遞軸40之間配置軸承等部件,因此可以削減零件點數及製造過程,可以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彈簧70對可動滑輪52向前方加載。彈簧70配置在輸出軸60的外筒部61和內筒部62的間隙61a處。彈簧70的後端與輸出軸60抵接,彈簧70的前端與可動滑輪52的後端抵接。由於彈簧70的加載力,可動滑輪52被向前方,即與固定滑輪51接近的方向加載。這樣,通過將彈簧70配置在沿前後方向具有規定長度的間隙61a中,可以防止彈簧70 彎曲、或者該彈簧70的位置在輸出軸60的徑方向上偏離。如圖4 圖7所示,凸輪機構80可以進行輸出帶輪50及輸出軸60之間的轉矩的傳遞。凸輪機構80具備滑輪側凸輪81、軸側凸輪82等。滑輪側凸輪81為大致圓筒形狀的部件。滑輪側凸輪81配置為使軸線方向朝向前後方向並且軸線與傳遞軸40的軸線一致。在該滑輪側凸輪81的軸線上形成具有規定的內徑的貫通孔81a。在滑輪側凸輪81的前面,形成與軸線方向正交的平面,在滑輪側凸輪81 的後面形成第一面81b · 81b、第二面81c · 81c和與軸線方向正交的第三平面81d · 81d。如圖5 圖7所示,第一面81b· 81b形成為相對於第三平面81d傾斜角度α 。 即,從滑輪側凸輪81的前面到第一面81b · 81b的距離,從滑輪側凸輪81的周向一側向另 ー側變大。第二面81c · 81c與第一面81b · 81b的另ー側端相連續,形成為相對於第三平面 81d傾斜角度α 2。第二面81c *81c為與第一面81b *81b逆向傾斜的面,從滑輪側凸輪81 的前面到第二面81c-81c的最短距離,從滑輪側凸輪81的周向一側向另ー側變小。這樣, 第一面81b和第二面81c的連續部分,在滑輪側凸輪81的後面形成為向後方凸出。並且, 角度α 2設定為比角度α 大。第三平面81d · 81d形成為與第一面81b · 81b的一側端和第二面81c · 81c的另 ー側端連續,與滑輪側凸輪81的周向平行,即與滑輪側凸輪81的前面平行。在第三平面 Sld · 81d,形成貫通滑輪側凸輪81的前面和後面的貫通孔81f · Slf0在滑輪側凸輪81的後面,從滑輪側凸輪81的周向一側向另一側,以第一面81b、 第二面81c、第三平面81d、第一面81b、第二面81c、第三平面81d的順序形成2個第一面 81b · 81b,2個第二面81c · 81c和2個第三平面81d · 81d。如圖4及圖5所示,在滑輪側凸輪81的貫通孔81a中,從前方插入貫通可動滑輪52的軸筒部。使可動滑輪52的滑輪部的後面和滑輪側凸輪81的前面抵接,在使貫通孔81f · 81f和螺紋孔52d · 52d重合的狀態下,通過使螺栓81e · 81e從後方經由貫通孔 81f*81f緊固到螺紋孔52d· 52d上,滑輪側凸輪81固定設置在可動滑輪52上。這樣,可動滑輪52的螺紋孔52d · 52d···(可動滑輪22的螺紋孔22d · 22cl···),在固定設置可動滑輪22和可動側缸殼31吋,以及固定設置可動滑輪52和滑輪側凸輪81吋,可以共用相同的螺紋孔52d · 52d...(螺紋孔22d · 22d…)。如圖4 圖6所示,軸側凸輪82是以與滑輪側凸輪81相同的材質形成相同的形狀的部件。即,配置為使軸線方向朝向前後方向、並且軸線與傳遞軸40的軸線一致,該軸線上形成具有規定的內徑的貫通孔82a。在軸側凸輪82的後面,形成與軸線方向正交的平面, 在軸側凸輪82的前面,形成第一面82b · 82b、第二面82c · 82c和第三平面82d · 82d。第一面82b · 82b、第二面82c · 82c和第三平面82d · 82d的形狀分別與滑輪側凸輪81的第一面81b · 81b、第二面81c · 81c和第三平面81d · 81d的形狀相同。在第三平面82d · 82d 上,形成貫通軸側凸輪82的前面和後面的貫通孔82f ·82 ·。另外,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面81b · 82b、第二面81c · 82c和第三平面81d · 82d在外周上分別各設置2個,但是也可以各設置3個以上。在軸側凸輪82的貫通孔82a中,從前方插入貫通有傳遞軸40。在使輸出軸60的外筒部61的前面和軸側凸輪82的後面抵接,貫通孔82f · 82f和螺紋孔63 · 63重合的狀態下,通過使螺栓8 -82e從前方經由貫通孔82f -82f緊固到螺紋孔63 ·63上,軸側凸輪 82固定設置在輸出軸60上。其結果是,滑輪側凸輪81的後面和軸側凸輪82的前面以對向的方式配置。這樣,軸側凸輪82的貫通孔82f · 82f (滑輪側凸輪81的貫通孔81f · 81f), 在固定設置滑輪側凸輪81和可動滑輪52吋,以及固定設置軸側凸輪82和輸出軸60吋,可以使用相同的貫通孔82f · 82f (貫通孔81f · 81f)。如上所述,通過使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共用相同的零件,可以削減零件的種類,進而可以實現降低零件成本。並且,通過不使用輥、彈簧等,而只使用滑輪側凸輪81 和軸側凸輪82構成凸輪機構80,可以在輸出帶輪50和輸出軸60之間緊湊地配置,實現結構的簡單化。從而,可以削減製造過程,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如圖2 圖4所示,帶90卷繞在輸入帶輪20的槽和輸出帶輪50的槽上,將輸入帶輪20的動カ向輸出帶輪50傳遞。帶90為金屬制的薄板重疊而成的帶和金屬制的元件構成的金屬帯。另外,本發明不限於此,作為帶90,也可以使用橡膠製、鏈制或者樹脂制的
市ο通過由油壓缸30以規定的カ將可動滑輪22向固定滑輪21側擠壓,卷繞在輸入帶輪20的槽中的帶90被輸入帶輪20夾持。通過彈簧70的加載カ等以規定的カ將可動滑輪 52向固定滑輪51側擠壓,卷繞在輸出帶輪50的槽中的帶90被輸出帶輪50夾持。以下,對在如上述構成的帶式無級變速機1中的動カ傳遞的方式進行說明。一旦由來自前述發動機的動カ使輸入軸10旋轉,則輸入帶輪20隨該輸入軸10 — 起被旋轉。一旦輸入帶輪20被旋轉,則經由帶90,輸出帶輪50被旋轉。一旦輸出帶輪50 被旋轉,則固定設置在輸出帶輪50上滑輪側凸輪81被旋轉。一旦滑輪側凸輪81旋轉,則滑輪側凸輪81的第一面81b · 81b和軸側凸輪82的第一面82b · 82b抵接,軸側凸輪82伴隨滑輪側凸輪81的旋轉而被旋轉。一旦軸側凸輪82被旋轉,則輸出軸60被旋轉,從該輸出軸60輸出動力。在向油壓室33壓送工作油井使油壓缸30伸張了的情況下,由於可動滑輪22在輸入軸10上朝向後方滑動,所以固定滑輪21的前面21a和可動滑輪22的後面22a的間隔 (輸入帶輪20的槽寬)變窄。一旦輸入帶輪20的槽寬變窄,則卷繞在輸入帶輪20上的帶90的直徑變大。由於帶90的全長一定,所以一旦卷繞在輸入帶輪20上的帶90的直徑變大,則輸出帶輪50的可動滑輪52抵抗彈簧70的加載カ向後方滑動,輸出帶輪50的槽寬變寬,卷繞在輸出帶輪50上的帶90的直徑(以下,簡單地記作「輸出帶輪直徑「)D變小。這樣通過使卷繞在輸入帶輪20上的帶90的直徑變大,使輸出帶輪直徑D變小,帶式無級變速機1的變速比向增速側改變。一旦使油壓室33內的工作油處於可以排出的狀態,則由於卷繞在輸入帶輪20上的帶90的張カ的向前方的分力使得可動滑輪22朝向前方滑動,因此輸入帶輪20的槽寬變寬。一旦輸入帶輪20的槽寬變寬,則卷繞在輸入帶輪20上的帶90的直徑變小。由於帶90 的全長一定,因此,一旦卷繞在輸入帶輪20上的帶90的直徑變小,則輸出帶輪50的可動滑輪52由於彈簧70的加載カ而向前方滑動,輸出帶輪50的槽寬變窄,輸出帶輪直徑D變大。 這樣通過使卷繞在輸入帶輪20上的帶90的直徑變小,使輸出帶輪直徑D變大,將帶式無級變速機1的變速比向減速側改變。其中,對輸出帶輪50的可動滑輪52朝向固定滑輪51擠壓帶90的力(以下,簡單地記作「壓迫力「)F和由帶式無級變速機1傳遞的轉矩(以下,簡單地記作,,傳遞轉矩「)T 的關係進行說明。如圖8所示,壓迫力F中存在理想值Ft。在壓迫力F比理想值Ft小的範圍(參照圖8中的X)中,不能由帶式無級變速機 1傳遞足夠的轉矩。並且,若想要傳遞大的轉矩,則由於壓迫力F不足,有時會在帶90和輸出帶輪50之間產生打滑,不能夠傳遞轉矩。在壓迫力F比理想值Ft大的範圍(參照圖8中的Y)中,由於輸出帶輪50以相對於傳遞轉矩T在必要以上的壓迫力F夾持帶90,因此,不能順暢地使帶90旋轉,產生動カ損失。由此,為了傳遞足夠的轉矩,並且高效地傳遞轉矩,有必要使壓迫力F的值儘可能地接近理想值Ft。本實施方式中的凸輪機構80,能夠與從滑輪側凸輪81向軸側凸輪82傳遞的轉矩相對應地向輸出帶輪50產生壓迫力F。詳細地,根據凸輪機構80傳遞的轉矩,在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之間產生扭曲(參照圖9(a)中的空白箭頭)。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滑輪側凸輪81的第一面81b · 81b和軸側凸輪82的第一面82b · 82b抵接,所以,隨著該抵接的面,在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分離的方向上產生力。通過由該力使滑輪側凸輪81 沿從軸側凸輪82分離的方向移動,可動滑輪52向固定滑輪51加載。並且,由於可動滑輪 52還被彈簧70向固定滑輪51加載,所以,凸輪機構80產生的加載カ和彈簧70產生的加載力的合力成為輸出帶輪50的壓迫力F。圖10(a)表示在傳遞轉矩T較小的情況下的輸出帶輪直徑D和壓迫力F的關係。 圖10(a)中的Ft表示理想值,Fr表示實測值。如圖10(a)所示,伴隨輸出帶輪直徑D變大, 理想值Ft變小。在傳遞轉矩T較小的情況下,由於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之間產生的扭曲小,因此,凸輪機構80加載可動滑輪52的力小。在該情況下,若通過使油壓缸30動作而使得輸入帶輪20的槽寬變寬,則輸出帶輪 50的可動滑輪52向固定滑輪51滑動,輸出帶輪50的槽寬逐漸變窄。即,輸出帶輪直徑D逐漸變大。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可動滑輪52向從輸出軸60分離的方向滑動,所以彈簧70 的全長變長。通過這種方式,由於彈簧70對可動滑輪52加載的カ變小,所以伴隨著輸出帶輪直徑D變大,壓迫力F變小。這樣,由於伴隨著輸出帶輪直徑D變大,彈簧70產生的加載カ變小,所以,實測值 Fr以追隨理想值Ft的方式變化。這樣,可以與輸出帶輪直徑D相對應地使壓迫力F的實測值Fr接近理想值Ft,可以在傳遞足夠的轉矩的同吋,高效地傳遞轉矩。圖10(b)表示在傳遞轉矩T大的情況下,輸出帶輪直徑D和壓迫力F之間的關係。 如圖10(b)所示,伴隨著輸出帶輪直徑D變大,理想值Ft變小。在傳遞轉矩T大的情況下, 與傳遞轉矩T小的情況(參照圖10(a))相比,理想值Ft變大,但由於凸輪機構80產生的加載カ也根據傳遞轉矩T變大,所以實測值Fr也變大。通過這樣,即使在傳遞轉矩T大的情況下,壓迫力F的實測值Fr也可以接近理想值Ft,可以在傳遞足夠的轉矩的同吋,高效地傳遞轉矩。在傳遞轉矩T大的情況下,由於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之間產生的扭曲大, 所以凸輪機構80對可動滑輪52加載的カ大。在該情況下,若通過使油壓缸30動作,使得輸入帶輪20的槽寬逐漸變寬,則輸出帶輪50的可動滑輪52朝向固定滑輪51滑動,輸出帶輪50的槽寬變窄。即,輸出帶輪直徑 D逐漸變大。此時,由於可動滑輪52向從輸出軸60分離的方向滑動,所以彈簧70的全長變長。通過這樣,由於彈簧70對可動滑輪52加載的カ變小,所以伴隨著輸出帶輪直徑D變大,壓迫力F變小。這樣,由於伴隨著輸出帶輪直徑D變大,彈簧70產生的加載カ變小,所以實測值Fr 以追隨理想值Ft的方式變化。通過這樣,根據輸出帶輪直徑D,可以使壓迫力F的實測值 Fr接近理想值Ft,可以在傳遞足夠的轉矩的同吋,高效地傳遞轉矩。另外,如果不進行動カ 傳遞,也就是,傳遞轉矩T不施加到凸輪機構80上,則只有彈簧70產生的加載カ成為相對於輸出帶輪50的壓迫力F,輸出帶輪50的可動滑輪52返回到與該壓迫力F對應的軸線方向位置。如上所述,可以不使用輥、弾性部件等部件,簡單地構成與傳遞轉矩T相對應地將壓迫力F賦予輸出帶輪50的凸輪機構80。這樣,可以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並且,本實施方式中的凸輪機構80,在使用發動機制動器的情況等中,也可以從輸出軸60向輸入軸10傳遞轉矩。即,如圖2 圖4所示,當在行駛中啟動發動機制動器時,軸側凸輪82隨輸出軸60 —起旋轉。一旦軸側凸輪82旋轉,則軸側凸輪82的第二面82c -82c 和滑輪側凸輪81的第二面81c *81c抵接,伴隨軸側凸輪82的旋轉,滑輪側凸輪81被旋轉。 一旦滑輪側凸輪81被旋轉,則輸出帶輪50被旋轉。一旦輸出帶輪50被旋轉,則經由帶90, 輸入帶輪20被旋轉。伴隨輸入帶輪20的旋轉,輸入軸10被旋轉,通過由該旋轉使發動機旋轉,可以啟動發動機制動器。在該情況下,根據從軸側凸輪82向滑輪側凸輪81傳遞的轉矩,凸輪機構80可以在輸出帶輪50上產生壓迫力F。詳細地,根據凸輪機構80傳遞的轉矩,軸側凸輪82和滑輪側凸輪81之間產生扭曲(參照圖9(b)中的輪廓線箭頭)。此時,由於軸側凸輪82的第 ニ面82c · 82c和滑輪側凸輪81的第二面81c · 81c抵接,隨著該抵接的面,在軸側凸輪82 和滑輪側凸輪81分離的方向產生力。通過由該力使滑輪側凸輪81沿從軸側凸輪82分離的方向移動,可動滑輪52向固定滑輪51加載。並且,由於可動滑輪52還由彈簧70向固定滑輪51加載,凸輪機構80產生的加載カ和彈簧70產生的加載カ的合力,成為輸出帶輪50 的壓迫力F。如上所述,通過在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上分別形成第一面81b-81b和第 ニ面81c · 81c、及第一面82b · 82b和第二面82c · 82c,能夠不只是根據從輸入軸10向輸出軸60傳遞的轉矩,還根據從輸出軸60向輸入軸10傳遞的轉矩,將壓迫力F賦予輸出帶輪50。以下,對在如上所述構成的帶式無級變速機1上瞬間地施加大的轉矩的情況下的動作方式進行說明。在具備帶式無級變速機1的拖拉機等中,有時會瞬間地將大的轉矩(以下,簡單地記作「峰值轉矩「)施加到該帶式無級變速機1上。例如,在使用前端裝載機的作業中,存在一邊前進ー邊將前端裝載機的前鬥扎入砂土中的情況等。在這種情況下,在支撐車輪的車軸上施加峰值轉矩,進而在帶式無級變速機1上施加峰值轉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根據峰值轉矩以大的壓迫力F夾持卷繞到輸出帶輪50上的帶90,則有時帶90和輸出帶輪50之間會打滑,成為無法傳遞轉矩的狀態。在這樣產生了峰值轉矩的情況下,本實施方式中的凸輪機構80可以根據該峰值轉矩在輸出帶輪50上產生壓迫力F。詳細地,根據峰值轉矩,在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 82之間產生扭曲(參照圖9(a)中的空白箭頭)。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滑輪側凸輪81的第一面81b · 81b和軸側凸輪82的第一面82b · 82b抵接,隨著該抵接的面,在滑輪側凸輪81 和軸側凸輪82分離的方向上產生力。通過由該力使滑輪側凸輪81沿從軸側凸輪82分離的方向移動,可動滑輪52被向固定滑輪51加載。通過這樣,在發生了峰值轉矩的情況下, 輸出帶輪50的壓迫力F増加。這樣,在發生了峰值轉矩的情況下,由於由凸輪機構80可以增加輸出帶輪50的壓迫力F,可以防止在帶90和輸出帶輪50之間打滑,帶式無級變速機1可以傳遞轉矩。並且,在峰值轉矩大的情況下,由於在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之間產生的扭曲變大,所以可以使輸出帶輪50的壓迫力F更大地増加。同樣地,在峰值轉矩小的情況下, 由於在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之間產生的扭曲也變小,所以可以使輸出帶輪50的壓迫力F僅僅很小地増加。這樣,根據峰值轉矩的值,可以調節輸出帶輪50的壓迫力F,帶式無級變速機1可以傳遞足夠的轉矩,並且可以高效地傳遞轉矩。進而,通過使用如本實施方式所示的凸輪機構80,由於可以在發生了峰值轉矩的瞬間使輸出帶輪50的壓迫力F増加,所以比通過油壓控制等使輸出帶輪50的壓迫力F增加的情況應答更迅速,可以確實地防止在帶90和輸出帶輪50之間打滑。另外,第一面81b · 8 和第二面81c · 82c的形狀不限於作為本實施方式的無凹凸的曲面形狀。即,第一面81b · 82b和第二面81c · 82c的形狀只要是能夠將與傳遞轉矩 T相對應的壓迫力F賦予輸出帶輪50的形狀即可。具體地,為了將與傳遞轉矩T相對應的壓迫力F賦予輸出帶輪50,所以第一面81b · 82b和第二面81c · 82c的形狀優選為凹凸少的形狀。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凸輪機構80的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為分別具備第一面81b · 81b、第二面81c · 81c和第三平面81d · 81d、以及第一面82b · 82b、第二面82c · 82c和第三平面82d · 82d的形狀,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即,只要是能夠將與傳遞轉矩 T相對應的壓迫力F賦予輸出帶輪50的形狀即可。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凸輪機構80配置在輸出帶輪50側,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也可以配置在輸入帶輪20側,或配置在輸入帶輪20側和輸出帶輪50側這兩側。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帶式無級變速機1具備具有輸入軸10、固定在輸入軸10上的固定滑輪21、和可沿軸向滑動且不能相對旋轉地支承在輸入軸10上的可動滑輪 22的輸入帶輪20 ;與輸入軸10平行地配置的傳遞軸40 ;具有固定在傳遞軸40上的固定滑輪51和可沿軸向滑動且不能相對旋轉地支承在傳遞軸40上的可動滑輪52的輸出帶輪50 ; 卷繞到輸入帶輪20和帶輪50上的帶90 ;配置在與傳遞軸40相同的軸線上的輸出軸60 ;凸輪機構80,所述凸輪機構80具有固定設置在可動滑輪52上的滑輪側凸輪81和固定設置在輸出軸60上的軸側凸輪82,通過使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抵接,使可動滑輪52和輸出軸間的轉矩的傳遞成為可能,並且將與前述轉矩相對應的軸向的加載カ賦予可動滑輪 52。通過這樣構成,可以簡單地構成與傳遞轉矩相對應地賦予可動滑輪52加載カ的凸輪機構80。並且,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分別具有相對於與傳遞軸40的軸線方向正交的面以規定的角度α 1傾斜的第一面81b和第一面82b,並且彼此可經由第一面81b和第一面82b抵接。通過這樣構成,可以容易地形成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並且,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具有相對於與傳遞軸40的軸線方向正交的面與第一面81b和第一面82b逆向地傾斜的第二面81c和第二面82c,並且彼此可經由第二面 81c和第二面82c抵接。通過這樣構成,可以與正轉方向和逆轉方向兩個方向的傳遞轉矩T相對應地賦予可動滑輪52加載力。並且,通過與第一面81b和第一面82b —起改變第二面81c和第二面 82c的傾斜角度,可以分別任意地設定正轉時和逆轉時賦予可動滑輪52的加載力。並且,能夠簡單地構成與兩方向的傳遞轉矩T相對應地賦予可動滑輪52加載カ的凸輪機構80。並且,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由相同的部件構成。通過這樣構成,能夠通過使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共用化,實現零件成本的降低。另ー方面,以往,將帶卷掛到使槽寬可變的ー對帶輪間並傳遞動カ的帶式無級變速機的技術是公知的。作為前述帶式無級變速機,具備具有在與軸一體地形成的固定滑輪和可滑動地支承在軸上的可動滑輪的帶輪是公知的。在這樣的結構中,通過改變可動滑輪的軸向的位置, 可以調整帶式無級變速機的變速比。但是,前述帶式無級變速機,由於固定滑輪和軸成一體地形成,所以,例如,在由切削加工形成固定滑輪和軸的情況下,加工時的切削浪費大,存在製造成本増加的缺點。並且,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帶式無級變速機,通過使用模具鍛造,在成一體地形成固定滑輪和軸的情況下,如果是用於汽車等的產量大的產品的帶式無級變速機,則容易回收模具費,但如果是用在建設車輛、農業車輛或エ業車輛等的產量小的產品的帶式無級變速機,則不易回收模具費,反而存在製造成本増加的缺點。與此相対,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帶式無級變速機1具備相互平行地配置的2個軸 (輸入軸10和傳遞軸40);具有固定在輸入軸10上的固定滑輪21和可沿軸向滑動且不能相對旋轉地支承在輸入軸10上的可動滑輪22的輸入帶輪20 ;具有固定在傳遞軸40上的固定滑輪51和可沿軸向滑動且不能相對旋轉地支承在傳遞軸40上的可動滑輪52的輸出帶輪50 ;卷繞在前述2個帶輪上的帶90,輸入帶輪20的固定滑輪21和輸出帶輪50的固定滑輪51與各自對應的前述軸(輸入軸10和傳遞軸40)分別獨立地形成。通過這樣構成,在由切削加工形成軸(輸入軸10和傳遞軸40)和固定滑輪(固定滑輪21和固定滑輪51)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加工時的切削浪費。為此,與前述軸和前述固定滑輪一體地形成的情況相比,可以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並且,在生產比較少量的帶式無級變速機1的情況下,前述固定滑輪和前述軸分開獨立地形成,與前述軸和前述固定滑輪ー 體地形成相比,可以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進而,在有必要更換帶輪(輸入帶輪20和輸出帶輪50)的情況下,可以逐個更換滑輪,與前述軸和前述固定滑輪一體地形成的情況相比, 可以實現零件成本的降低。並且,前述各固定滑輪(固定滑輪21和固定滑輪51),通過使形成在該固定滑輪上的具有錐狀的內周面的貫通孔21b · 51b,與對應的形成在前述軸的外周面上的錐部11 ·41 嵌合,不能相對旋轉地固定到該軸上。通過這樣的結構,與使用花鍵、鋸齒將固定滑輪(固定滑輪21和固定滑輪51)固定在軸(輸入軸10和傳遞軸40)上的情況相比,可以實現製造成本的降低。並且,前述2個固定滑輪(固定滑輪21和固定滑輪51)由相同的部件構成。通過這樣構成,通過使2個固定滑輪(固定滑輪21和固定滑輪51)共用化,可以實現降低零件成本。並且,前述2個可動滑輪(可動滑輪22和可動滑輪52)由相同的部件構成。通過這樣構成,通過使2個可動滑輪(可動滑輪22和可動滑輪5 共用化,可以實現降低零件成本。另ー方面,以往,將帶卷掛到使槽寬可變的ー對帶輪間以傳遞動カ的帶式無級變速機的技術是公知的。作為前述帶式無級變速機,已知如下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機,其具備具有與第一軸一體地形成的固定滑輪和可滑動地支承在第一軸上的可動滑輪的帶輪;將可動滑輪向固定滑輪側加載的彈簧;配置在與第一軸相同的軸線上的第二軸;使可動滑輪和第二軸的動 カ的傳遞成為可能的凸輪機構。在這樣的結構中,帶輪的旋轉動力經由凸輪機構向第二軸傳遞。但是,前述帶式無級變速機,由於第二軸相對於第一軸通過軸承可相對旋轉地受到支承、或者形成用於使凸輪機構和第二軸卡合的突起等,結構變得複雜,存在製造成本增加的缺點。與此相対,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帶式無級變速機1具備傳遞軸40 ;具有固定在傳遞軸40上的固定滑輪51和沿軸向可滑動且不能相對旋轉地支承在傳遞軸40上的可動滑輪 52的輸出帶輪50 ;配置在與傳遞軸40相同的軸線上的輸出軸60 ;介於可動滑輪52和輸出軸60之間,使可動滑輪52和輸出軸60間的轉矩的傳遞成為可能,並且將與轉矩相對應的軸向的壓カ賦予可動滑輪52的凸輪機構80 ;將可動滑輪52向固定滑輪51側加載的彈簧 70,其中,輸出軸60具有由內筒部62和圍繞該內筒部62的外筒部61形成的雙重筒結構, 將傳遞軸40的ー側插入內筒部62內並可自由旋轉地支承,將彈簧70插入外筒部61和內筒部62之間並沿軸方向可伸縮地支承。通過這樣的結構,可以簡單地構成輸出帶輪50和輸出軸60之間的結構。從而,可以降低製造成本及製造時花費的工夫。並且,彈簧70和傳遞軸40沿輸出軸60配置。從而, 可以穩定地支承彈簧70和傳遞軸40。並且,凸輪機構80包含有滑輪側凸輪81和抵接該滑輪側凸輪81的軸側凸輪82, 使這些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相對於傳遞軸40可相對旋轉地外嵌,將滑輪側凸輪81 固定到可動滑輪52上,將軸側凸輪82固定到輸出軸60的外筒部61。通過這樣的結構,將凸輪機構80緊湊地配置在輸出帶輪50和輸出軸60之間,可以使輸出帶輪50和輸出軸60之間的結構的簡單化成為可能。從而,可以降低製造成本及製造時花費的工夫。產業上應用的可能本發明可用於將帶卷掛到槽寬可變的ー對帶輪間以傳遞動カ的帶式無級變速機的技木,更詳細地,可以用於具備根據傳遞的轉矩調節帶輪對帶的壓迫力的凸輪機構的帶式無級變速機的技木。
權利要求
1.一種帶式無級變速機,該帶式無級變速機具備第一軸;第一帶輪,該第一帶輪具有固定在前述第一軸上的第一固定滑輪和能夠沿軸向滑動且不能相對旋轉地支承在前述第一軸上的第一可動滑輪;第二軸,該第二軸與前述第一軸平行地配置;第二帶輪,該第二帶輪具有固定在前述第二軸上的第二固定滑輪和能夠沿軸向滑動且不能相對旋轉地支承在前述第二軸上的第二可動滑輪;帶,該帶卷繞在前述第一帶輪和前述第二帶輪上;第三軸,該第三軸配置在與前述第二軸相同的軸線上;凸輪機構,該凸輪機構具有固定設置在前述第二可動滑輪上的滑輪側凸輪和固定設置在前述第三軸的軸側凸輪,通過使前述滑輪側凸輪和前述軸側凸輪抵接,使前述第二可動滑輪和前述第三軸之間的轉矩的傳遞成為可能,並且將與前述轉矩相對應的軸向的加載カ 賦予前述第二可動滑輪。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機,其特徵在幹,前述滑輪側凸輪和前述軸側凸輪分別具有相對於與前述第二軸的軸線方向正交的面以規定的角度傾斜的第一面,並且彼此能夠經由前述第一面抵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機,其特徵在幹,前述滑輪側凸輪和前述軸側凸輪具有相對於與前述第二軸的軸線方向正交的面與前述第一面逆向地傾斜的第二面,並且彼此能夠經由前述第二面抵接。
4.如權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機,其特徵在幹,前述滑輪側凸輪和前述軸側凸輪由相同的部件構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機,其特徵在幹,前述第一固定滑輪和前述第二固定滑輪與各自對應的前述第一軸和前述第二軸分別獨立形成,並且被不能相對旋轉地相互連結。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機,其特徵在幹,通過使形成在該第一固定滑輪和第二固定滑輪上的具有錐狀的內周面的貫通孔,與形成於各自對應的前述第一軸和前述第二軸的外周面上的錐部嵌合,前述第一固定滑輪和前述第二固定滑輪被不能相對旋轉地固定到該第一軸和第二軸上。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機,其特徵在幹,前述第一固定滑輪和前述第二固定滑輪由相同的部件構成。
8.如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機,其特徵在幹,前述第一可動滑輪和前述第 ニ可動滑輪由相同的部件構成。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機,其特徵在幹,具備將前述第二可動滑輪向前述第二固定滑輪側加載的彈簧,前述第三軸具有成一體地構成內筒部和與該內筒部沿徑向隔開距離地圍繞該內筒部的外筒部的雙重筒結構,將前述第二軸的ー側插入前述內筒部內,井能夠沿軸向相對移動且自由旋轉地導向支承,將前述彈簧插入到前述外筒部和前述內筒部之間,並能夠沿軸向伸縮地支承。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機,其特徵在於,將前述軸側凸輪形成為前述弾簧能夠插入貫通的環形,並固定到前述第三軸的外筒部端。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的帶式無級變速機,具備輸入軸(10);具有固定滑輪(21)和可動滑輪(22)的輸入帶輪(20);與輸入軸(10)平行地配置的傳遞軸(40);具有固定滑輪(51)和可動滑輪(52)的輸出帶輪(50);卷繞到輸入帶輪(20)和帶輪(50)上的帶(90);配置在與傳遞軸(40)相同的軸線上的輸出軸(60);具有固定設置在可動滑輪(52)上的滑輪側凸輪(81)和固定設置在輸出軸(60)上的軸側凸輪(82),通過使滑輪側凸輪(81)和軸側凸輪(82)抵接,使可動滑輪(52)和輸出軸間的轉矩的傳遞成為可能,並且將與前述轉矩相對應的軸向的加載力賦予可動滑輪(52)的凸輪機構(80)。
文檔編號F16H9/18GK102549304SQ20108004487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8日
發明者大內田剛史, 鹽崎修司, 石野文俊 申請人:株式會社神崎高級工機製作所, 洋馬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