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偏光片及包含所述偏光片的偏光板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16:33:54


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14年11月18日、發明名稱為「偏光片及包含所述偏光片的偏光板」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no.201480065201.8(國際申請號為pct/jp2014/080439)的分案申請。

本發明涉及偏光片及包含所述偏光片的偏光板。



背景技術:

偏光板已被廣泛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等顯示裝置、特別是近年來的智慧型手機、平板pc(slatepc)等各種行動裝置。隨著在行動裝置中的發展,對偏光板日益要求纖薄輕量化,並且,另一方面還要求耐熱性優異。

然而,對於以往的偏光板而言,在實施耐熱試驗(通常,於80~85℃進行500~750小時)時,存在下述情形:發生從偏光板漏出紅色區域的光(被稱為「紅變(reddiscoloration)」)的不良情況。作為抑制紅變這樣的變色的方法,以往提出了各種方法。

用於抑制偏光片的變色或脫色的現有方法例如包括:使偏光片中含有硫酸離子的方法(專利文獻1);在偏光片製造工藝中增加在已調節至規定ph範圍的水溶液中進行的膜浸漬處理的方法(專利文獻2及3);在偏光片上設置規定的保護層的方法(專利文獻4);調節偏光片中的碘含量與鉀含量之比的方法(專利文獻5);改善在偏光片中吸附的i3-的取向的方法(專利文獻6);使偏光片中含有鋅離子的方法(專利文獻7~9)等。

另外,專利文獻10~12中公開了規定聚乙烯醇的相位差rpva的變化量作為偏光片的均勻性的指標。然而,僅規定了rpva,關於碘的取向(碘的相位差:ri)並無記載。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9304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28213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8-07057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8-065222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7-114581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4-341503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公昭60-033245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特公平02-034001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00-035512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特開2010-152374號公報

專利文獻11:日本特開2012-008234號公報

專利文獻12:日本特開2012-014001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如上所述,作為可抑制紅變的方法,已提出了多種方案,但在偏光片的厚度小時,特別容易發生紅變,對於這樣的偏光片而言,上述方法不能說是充分的抑制紅變的對策。另外,含有鋅離子的方法還會招致對皮膚的刺激、廢液的環境負擔、鋅在偏光片表面析出等其他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即使在偏光片的厚度小的情況下、耐熱試驗中也不易發生紅變的偏光片及包含所述偏光片的偏光板。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可提供以下的偏光片及偏光板。

[1]偏光片,其是使碘在聚乙烯醇系樹脂層中吸附取向而得到的,

所述偏光片的厚度為10μm以下,並且

碘的相位差相對於聚乙烯醇的相位差之比為0.38以上。

[2]偏光板,其包含上述[1]所述的偏光片。

[3]上述[2]所述的偏光板,其進一步包含貼合在偏光片的至少一面上的保護膜。

發明的效果

通過本發明的偏光片及偏光板,即使偏光片的厚度小至10μm以下,耐熱試驗中的紅變也能被抑制,可保持中性顯示(neutraldisplay)。

附圖說明

圖1為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偏光板的層結構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2為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偏光板的層結構的另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3為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偏光板的製造方法的優選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4為表示在樹脂層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層疊膜的層結構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5為表示在拉伸工序中得到的拉伸膜的層結構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6為表示在染色工序中得到的偏光性層疊膜的層結構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7為表示在第一貼合工序中得到的貼合膜的層結構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1)偏光板的基本結構

圖1為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偏光板的層結構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圖。如圖1所示的偏光板1那樣,本發明的偏光板可以具有:厚度為10μm以下的偏光片5、介由第一粘接劑(adhesive,日語:接著剖)層15而層疊在所述偏光片5的一面上的第一保護膜10、介由第二粘接劑層25而層疊在所述偏光片5的另一面上的第二保護膜20。偏光板1可進一步具有層疊在第一保護膜10及/或第二保護膜20上的其他光學功能層、壓敏粘合劑(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日語:粘著剖)層等。

另外,如圖2所示那樣,本發明的偏光板也可以是單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2,所述單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2具有厚度為10μm以下的偏光片5、和介由第一粘接劑層15而層疊在所述偏光片5的一面上的第一保護膜10的。單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2可進一步具有層疊在第一保護膜10及/或偏光片5上的其他光學功能層、壓敏粘合劑層等。

(2)偏光片的相位差特性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本發明的偏光板包含使碘在經單軸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中吸附取向而得到的厚度為10μm以下的偏光片,該偏光片的碘的相位差(ri)相對於聚乙烯醇的相位差(rpva)之比(ri/rpva)為0.38以上。ri/rpva優選為0.40以上,更優選為0.44以上。對於呈現所述相位差特性的本發明的偏光板而言,雖然由於偏光片5的厚度小至10μm以下,所以與厚度較大的以往的偏光片(35μm左右)相比水分在偏光片5中的進出特別快而容易發生紅變,但儘管如此,即使對本發明的偏光板實施耐熱試驗(通常,於80~85℃進行500~750小時),也不易發生紅變,可保持中性顯示,耐熱性優異。這樣的高耐熱性(難紅變性)在即使將偏光板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之類的顯示裝置等而實際使用時也能夠被長期維持。

針對厚度為10μm以下的薄膜偏光片,為了使其不易發生紅變,本申請的發明人對提高聚乙烯醇的取向來謀求碘-聚乙烯醇絡合物的穩定化的技術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僅提高聚乙烯醇的取向時無法達成防止紅變的目的。本申請的發明人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結果獲知,即使在聚乙烯醇的取向過高的情況下,有時碘的取向也不一定提高。作為其理由,可舉出以下這樣的理由。

作為結晶性高分子的聚乙烯醇具有結晶部(片層(lamella)),由此產生的相位差使得聚乙烯醇的取向局部顯著增高。可以認為,雖然尤其是根據拉伸方法的不同,結晶片層會顯著生長,測定的取向度顯著提高,但另一方面,由於過多的結晶交聯點的影響,非晶部的取向並未以這種程度提高。尤其是,形成長波長側的吸收帶的碘-聚乙烯醇絡合物會與非晶部的聚乙烯醇形成絡合物,因此,為了使長波長側的吸收帶穩定而不發生劣化,需要使結晶部不過多地增加,提高非晶部的聚乙烯醇鏈的取向。

本申請的發明人發現,在碘的取向及聚乙烯醇的取向均較高的情況下,當碘的相位差相對於聚乙烯醇的相位差之比為0.38以上時,碘-聚乙烯醇絡合物穩定,變得在耐熱試驗下不易發生紅變,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此處,聚乙烯醇的相位差值(rpva)及碘的相位差值(ri)可通過測定不具有碘的吸收帶的波長區域內的相位差值而求出。具體而言,在波長850nm以上的多個波長處測定相位差值,針對測得的相位差值r(λ)和波長λ進行標繪(plotting),用最小二乘法將其擬合成下述的sellmeier公式。此處,a及b為擬合參數,是通過最小二乘法確定的係數。

r(λ)=a+b/(λ2-6002)

此時,可如下所述地將該相位差值r(λ)分離成不存在波長依賴性的聚乙烯醇的相位差(rpva)和波長依賴性強的碘的相位差值(ri)。

rpva=a

ri=b/(λ2-6002)

基於上述分離式,可計算波長λ=1000nm處的聚乙烯醇的相位差值、及碘的相位差值。

(3)偏光板或偏光片的偏光特性

偏光板或偏光片的偏光性能主要可用被稱為單體透射率(singletransmittance)及偏光度(degreeofpolarization)的數值來表示,分別由下式定義:

單體透射率(λ)=0.5×(tp(λ)+tc(λ))

偏光度(λ)=100×(tp(λ)-tc(λ))/(tp(λ)+tc(λ))

此處,tp(λ)為利用入射的波長為λnm的直線偏振光與平行尼科耳(parallelnicol)的關係測得的偏光板或偏光片的透射率(%),tc(λ)為利用入射的波長為λnm的直線偏振光與正交尼科耳(crossnicol)的關係測得的偏光板或偏光片的透射率(%),均為利用基於分光光度計的偏振光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測定而得到的測定值。另外,將對各波長下求得的單體透射率(λ)及偏光度(λ)實施被稱為可見度修正(visibilitycorrection)的靈敏度修正而得到的值分別稱為可見度修正單體透射率(ty)及可見度修正偏光度(py)。上述ty、py的值例如可利用日本分光(株)制的吸光光度計(型號:v7100)等簡便地測定。

為了確保將偏光板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之類的顯示裝置時的圖像的良好的清晰度,本發明所涉及的偏光板或偏光片的可見度修正單體透射率(ty)優選為40.0%以上,並且,可見度修正偏光度(py)優選為99%以上。

(4)偏光片

偏光片5可以是使碘在經單軸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中吸附取向而得到的偏光片。本發明中,偏光片5的厚度為10μm以下,優選為7μm以下。通過使偏光片5的厚度為10μm以下,可實現偏光板1、2的薄膜化,另一方面,通過本發明,即使在使用這樣的薄膜偏光片5的情況下,也可有效地抑制耐熱試驗中的紅變。

作為構成聚乙烯醇系樹脂層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可使用將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皂化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系樹脂。作為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除了作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之外,還可例舉乙酸乙烯酯與可與其共聚的其他單體形成的共聚物。作為可與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單體,例如,可舉出不飽和羧酸類、烯烴類、乙烯基醚類、不飽和磺酸類、具有銨基的丙烯醯胺類等。

由上述聚乙烯醇系樹脂製成的膜構成偏光片5。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製成膜的方法沒有特別限制,可利用已知方法進行制膜,從容易得到所期望厚度的偏光片5的方面考慮,優選將聚乙烯醇系樹脂的溶液塗布到基材膜上而進行制膜。

需要對偏光片5進行拉伸而使其取向,偏光片5為以優選超過5倍、進一步優選超過5倍且為17倍以下的拉伸倍率進行拉伸而得到的偏光片。

聚乙烯醇系樹脂的皂化度可以為80.0~100.0摩爾%的範圍,優選為90.0~99.5摩爾%的範圍,更優選為94.0~99.0摩爾%的範圍。皂化度低於80.0摩爾%時,得到的偏光板1、2的耐水性及耐溼熱性降低。使用皂化度高於99.5摩爾%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時,有染色速度變慢、生產率降低、並且無法得到具有充分的偏光性能的偏光片5的情況。

所謂皂化度,是用單元比(摩爾%)表示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原料即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中包含的乙酸基(乙醯氧基:-ococh3)經皂化工序而轉化為羥基的比例的數值,由下式定義:

皂化度(摩爾%)=100×(羥基的個數)÷(羥基的個數+乙酸基的個數)。

皂化度可按照jisk6726(1994)求出。皂化度越高,表示羥基的比例越高,從而表示妨礙結晶化的乙酸基的比例越低。

聚乙烯醇系樹脂可以是經部分改性的改性聚乙烯醇。例如,可舉出用下述化合物將聚乙烯醇系樹脂改性而得到的改性聚乙烯醇,所述化合物為:乙烯、丙烯等烯烴;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不飽和羧酸;不飽和羧酸的烷基酯、丙烯醯胺等。改性的比例優選小於30摩爾%,更優選小於10摩爾%。在進行了超過30摩爾%的改性時,變得難以吸附碘,得不到具有充分的偏光性能的偏光片5。

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平均聚合度優選為100~10000,更優選為1500~8000,進一步優選為2000~5000。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平均聚合度也可按照jisk6726(1994)求出。

本發明中優選使用的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市售品的例子包括:kurarayco.,ltd.制的「pva124」(皂化度:98.0~99.0摩爾%)、「pva117」(皂化度:98.0~99.0摩爾%)、「pva624」(皂化度:95.0~96.0摩爾%)、「pva617」(皂化度:94.5~95.5摩爾%);日本合成化學工業(株)制的「ah-26」(皂化度:97.0~98.8摩爾%)、「ah-22」(皂化度:97.5~98.5摩爾%)、「nh-18」(皂化度:98.0~99.0摩爾%)、「n-300」(皂化度:98.0~99.0摩爾%);japanvam&povalco.,ltd.的「jc-33」(皂化度:99.0摩爾%以上)、「jm-33」(皂化度:93.5~95.5摩爾%)、「jm-26」(皂化度:95.5~97.5摩爾%)、「jp-45」(皂化度:86.5~89.5摩爾%)、「jf一17」(皂化度:98.0~99.0摩爾%)、「jf-17l」(皂化度:98.0~99.0摩爾%)、「jf-20」(皂化度:98.0~99.0摩爾%)(均為商品名)。

(5)第一及第二保護膜

第一保護膜10及第二保護膜20分別可以為由熱塑性樹脂例如鏈狀聚烯烴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等)、環狀聚烯烴系樹脂(降冰片烯系樹脂等)這樣的聚烯烴系樹脂;纖維素三乙酸酯、纖維素二乙酸酯這樣的纖維素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這樣的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或它們的混合物、共聚物等形成的透明樹脂膜。第一保護膜10與第二保護膜20相互可以為相同種類的保護膜,也可以為不同種類的保護膜。

環狀聚烯烴系樹脂是以環狀烯烴為聚合單元聚合而成的樹脂的總稱,例如,可舉出日本特開平1-240517號公報、日本特開平3-14882號公報、日本特開平3-122137號公報等中記載的樹脂。作為環狀聚烯烴系樹脂的具體例,可舉出環狀烯烴的開環(共)聚合物、環狀烯烴的加成聚合物、環狀烯烴與乙烯、丙烯這樣的鏈狀烯烴的共聚物(代表為無規共聚物)、及將它們用不飽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改性而得到的接枝聚合物、以及它們的氫化物等。其中,作為環狀烯烴,優選使用利用了降冰片烯、多環降冰片烯系單體等降冰片烯系單體的降冰片烯系樹脂。

環狀聚烯烴系樹脂有多種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環狀聚烯烴系樹脂的市售品的例子包括「topas」(topasadvancedpolymersgmbh公司制,可由polyplasticsco.,ltd.獲得)、「arton」(jsr(株)制)、「zeonor」(日本zeoncorporation制)、「zeonex」(日本zeoncorporation制)、「apel」(三井化學(株)制)(均為商品名)。

另外,也可使用「escena」(積水化學工業(株)制)、「sca40」(積水化學工業(株)制)、「zeonor膜」(日本zeoncorporation制)(均為商品名)這樣的經制膜得到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膜的市售品作為保護膜。

纖維素酯系樹脂為纖維素與脂肪酸形成的酯。纖維素酯系樹脂的具體例包括纖維素三乙酸酯、纖維素二乙酸酯、纖維素三丙酸酯、纖維素二丙酸酯。另外,也可使用它們的共聚物、羥基的一部分被其他取代基修飾而得到的物質。這些中,特別優選纖維素三乙酸酯(三乙醯纖維素:tac)。關於纖維素三乙酸酯,有很多產品在市場上銷售,在獲得容易性、成本方面也有利。纖維素三乙酸酯的市售品的例子包括「fujitactd80」(fujifilmcorporation制)、「fujitactd80uf」(fujifilmcorporation制)、「fujitactd80uz」(fujifilmcorporation制)、「fujitactd40uz」(fujifilmcorporation制)、「kc8ux2m」(konicaminoltaoptoco.,ltd.制)、「kc4uy」(konicaminoltaoptoco.,ltd.制)(均為商品名)。

第一保護膜10及/或第二保護膜20也可以是相位差膜、增亮膜這樣的兼具光學功能的保護膜。例如,通過對由上述材料形成的透明樹脂膜進行拉伸(單軸拉伸或雙軸拉伸等),或在該膜上形成液晶層等,可形成賦予了任意的相位差值的相位差膜。

在第一保護膜10及/或第二保護膜20的與偏光片5相反的一側的表面上,還可形成硬塗層、防眩層、防反射層、抗靜電層、防汙層這樣的表面處理層(塗覆層)。在保護膜表面上形成表面處理層的方法沒有特別限制,可利用已知的方法。

從偏光板1、2的薄膜化的觀點考慮,第一及第二保護膜10、20的厚度薄是優選的,但過薄時,強度降低,加工性差。因此,第一及第二保護膜10、20的厚度優選為5~90μm以下,更優選為5~60μm,進一步優選為5~50μm。

(6)第一及第二粘接劑層

作為形成第一及第二粘接劑層15、25的粘接劑,可使用水系粘接劑或光固化性粘接劑。形成第一粘接劑層15的粘接劑與形成第二粘接劑層25的粘接劑可以為相同種類,也可以為不同種類。

作為水系粘接劑,可舉出由聚乙烯醇系樹脂水溶液形成的粘接劑、水系二液型氨基甲酸酯系乳液粘接劑等。其中,優選使用由聚乙烯醇系樹脂水溶液形成的水系粘接劑。

作為聚乙烯醇系樹脂,除了可使用對作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進行皂化處理而得到的乙烯醇均聚物,還可使用對乙酸乙烯酯與可與其共聚的其他單體形成的共聚物進行皂化處理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系共聚物、或將它們的羥基部分改性而得到的改性聚乙烯醇系聚合物等。水系粘接劑可包含多元醛(polyaldehyde)、水溶性環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系化合物、氧化鋯化合物、鋅化合物等添加劑。當使用水系粘接劑時,由其得到的粘接劑層的厚度通常為1μm以下。

利用水系粘接劑將偏光片5與保護膜貼合的貼合方法沒有特別限制,可舉出在一方的貼合面上均勻地塗布或澆注水系粘接劑,在塗布面上重疊另一方,利用輥等進行貼合、並進行乾燥的方法,等等。通常,對於水系粘接劑而言,在其製備後,在15~40℃的溫度下進行塗布,貼合溫度通常為15~30℃的範圍。

在使用水系粘接劑時,優選在貼合後實施為了除去水系粘接劑中包含的水而進行乾燥的乾燥工序。乾燥例如可通過將貼合後的膜導入到乾燥爐中而進行。乾燥溫度(乾燥爐的溫度)優選為30~90℃。乾燥溫度低於30℃時,存在保護膜容易從偏光片5剝離的傾向。另外,乾燥溫度高於90℃時,有可能因熱而導致偏光片5的偏光性能劣化。乾燥時間可設定為10~1000秒左右。

乾燥工序後,可設置熟化(aging)工序,所述熟化工序是於室溫或稍高於室溫的溫度、例如20~45℃左右的溫度,熟化12~600小時左右。通常將熟化溫度設定為低於乾燥溫度的溫度。

上述光固化性粘接劑是指,通過照射紫外線等活性能量射線而進行固化的粘接劑,例如,可舉出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引發劑的光固化性粘接劑、包含光反應性樹脂的光固化性粘接劑、包含粘結劑樹脂及光反應性交聯劑的光固化性粘接劑等。作為聚合性化合物,可舉出光固化性環氧系單體、光固化性丙烯酸系單體、光固化性氨基甲酸酯系單體等光聚合性單體、來源於光聚合性單體的低聚物等。作為光聚合引發劑,可舉出包含通過紫外線等活性能量射線的照射而產生中性自由基、陰離子自由基、陽離子自由基這樣的活性種的物質的光聚合引發劑。作為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引發劑的光固化性粘接劑,可優選使用包含光固化性環氧系單體及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的光固化性粘接劑。

利用光固化性粘接劑將偏光片5與保護膜貼合的貼合方法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舉出下述方法:利用流延法、邁耶棒塗布法、凹版塗布法、逗號塗布法(commacoatingmethod)、刮刀塗布法、模塗法、浸漬塗布法、噴霧法等,在一方的貼合面上塗布光固化性粘接劑,將兩者疊合,用夾持輥(niproll)等夾持而進行貼合的方法。流延法是指,一邊使被塗布物沿大致垂直方向、大致水平方向、或兩者之間的傾斜方向移動,一邊向其貼合面流下粘接劑並使其鋪展的方法。用夾持輥等進行貼合後的粘接劑層的乾燥或固化前的厚度優選為5μm以下且為0.01μm以上。

在使用光固化性粘接劑的情況下,在實施了上述貼合後,根據需要,進行乾燥工序(光固化性粘接劑包含溶劑的情況等),接下來,進行通過照射活性能量射線而使光固化性粘接劑固化的固化工序。活性能量射線的光源沒有特別限制,優選在400nm以下的波長處具有發光分布的活性能量射線,具體而言,可優選使用低壓汞燈、中壓汞燈、高壓汞燈、超高壓汞燈、化學燈、黑光燈、微波激發汞燈、金屬滷化物燈等。

向光固化性粘接劑照射的光照射強度可根據光固化性粘接劑的組成而適當確定,優選以對聚合引發劑的活化有效的波長區域的照射強度成為0.1~6000mw/cm2的方式進行設定。照射強度為0.1mw/cm2以上時,反應時間不會過長,為6000mw/cm2以下時,產生因從光源輻射的熱及光固化性粘接劑固化時的發熱而導致的光固化性粘接劑的黃變、偏光片的劣化的可能性小。

向光固化性粘接劑照射的光照射時間也可根據光固化性粘接劑的組成適當確定,優選按照由上述照射強度與照射時間之積表示的累積光量成為10~10000mj/cm2的方式進行設定。累積光量為10mj/cm2以上時,可產生足量的來源於聚合引發劑的活性種,可使固化反應更可靠地進行,為10000mj/cm2以下時,照射時間不會過長,可維持良好的生產率。

需要說明的是,照射活性能量射線後的粘接劑層的厚度通常為0.001~5μm左右,優選為0.01~2μm,進一步優選為0.01~1μm。

(7)壓敏粘合劑層

可在圖1所示的偏光板1中的第一保護膜10或第二保護膜20上、圖2所示的單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2中的偏光片5上層疊壓敏粘合劑層,所述壓敏粘合劑層用於將偏光板與其他構件(例如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時的液晶盒)貼合。形成壓敏粘合劑層的壓敏粘合劑通常由壓敏粘合劑組合物形成,所述壓敏粘合劑組合物以(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聚矽氧烷系樹脂等為基礎聚合物,並在其中添加有異氰酸酯化合物、環氧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這樣的交聯劑。進而,也可含有微粒而形成呈現光散射性的壓敏粘合劑層。

壓敏粘合劑層的厚度可以為1~40μm,優選在不損害加工性、耐久性的特性的範圍內薄薄地塗布,具體而言,優選為3~25μm。3~25μm的厚度從具有良好的加工性、且可抑制偏光片5的尺寸變化的方面考慮也是合適的。壓敏粘合劑層小於1μm時,粘合性降低,大於40μm時,容易發生壓敏粘合劑溢出等不良情況。

形成壓敏粘合劑層的方法沒有特別限制,可在保護膜面或偏光片面上塗布上述包含以基礎聚合物為主的各成分的壓敏粘合劑組合物(壓敏粘合劑溶液),並進行乾燥而形成壓敏粘合劑層;也可在隔膜(剝離膜)上形成壓敏粘合劑層,然後將該壓敏粘合劑層轉印到保護膜面或偏光膜面上。在將壓敏粘合劑層形成於保護膜面或偏光片面時,根據需要,可對保護膜面或偏光片面、或壓敏粘合劑層的單面或兩面實施表面處理、例如電暈放電處理等。

偏光板可進一步包含層疊在其保護膜、偏光片上的其他光學層。作為其他光學層,可舉出使某種偏振光透過、並反射呈現出與該偏振光相反的性質的偏振光的反射型偏光膜;在表面上具有凹凸形狀的帶有防眩功能的膜;帶有防止表面反射功能的膜;在表面上具有反射功能的反射膜;兼具反射功能和透射功能的半透射反射膜;視場角補償膜等。

作為相當於使某種偏振光透射、並反射呈現出與該偏振光相反的性質的偏振光的反射型偏光膜的市售品,例如,可舉出「dbef」(3m公司制,在日本可由sumitomo3mltd.獲得)、「apf」(3m公司制,在日本可由sumitomo3mltd.獲得)。

作為視場角補償膜,可舉出在基材表面上塗布液晶性化合物並使其取向·固定的光學補償膜、由聚碳酸酯系樹脂形成的相位差膜、由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形成的相位差膜等。

作為相當於在基材表面上塗布液晶性化合物並使其取向·固定的光學補償膜的市售品,可舉出「wv膜」(fujifilmcorporation制)、「nh膜」(jxnipponoil&energycorporation制)、「nr膜」(jxnipponoil&energycorporation制)等。

作為相當於由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形成的相位差膜的市售品,可舉出「arton膜」(jsr(株)制)、「escena」(積水化學工業(株)制)、「zeonor膜」(日本zeoncorporation制)等。

本發明的偏光片及偏光板可利用圖3所示的方法合適地製造。圖3所示的偏光板的製造方法依序包括下述工序:

(1)樹脂層形成工序s10,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塗布含有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塗布液,然後使其乾燥,由此形成聚乙烯醇系樹脂層,得到層疊膜;

(2)拉伸工序s20,對層疊膜進行拉伸而得到拉伸膜;

(3)染色工序s30,用碘對拉伸膜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進行染色而形成偏光片,由此得到偏光性層疊膜;

(4)第一貼合工序s40,在偏光性層疊膜的偏光片上貼合第一保護膜而得到貼合膜;和

(5)剝離工序s50,從貼合膜上剝離除去基材膜而得到單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

在製作圖1所示那樣的兩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1的情況下,在剝離工序s50之後,進一步包括:

(6)第二貼合工序s60,在單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的偏光片面上貼合第二保護膜。

以下,參照圖4~圖7來說明各工序。

(1)樹脂層形成工序s10

參照圖4,本工序為在基材膜30的至少一面上形成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而得到層疊膜100的工序。該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是經拉伸工序s20及染色工序s30而形成偏光片5的層。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可通過將含有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塗布液塗布於基材膜30的單面或兩面、並使塗布層乾燥而形成。這樣的通過塗布而形成聚乙烯醇系樹脂層的方法容易得到薄膜偏光片5,從這方面考慮是有利的。

〔基材膜〕

基材膜30可由熱塑性樹脂構成,其中,優選由透明性、機械強度、熱穩定性、拉伸性等優異的熱塑性樹脂構成。這樣的熱塑性樹脂的具體例例如包括:鏈狀聚烯烴系樹脂、環狀聚烯烴系樹脂(降冰片烯系樹脂等)這樣的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纖維素三乙酸酯、纖維素二乙酸酯這樣的纖維素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聚芳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醚碸系樹脂;聚碸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及它們的混合物、共聚物。

基材膜30可以是由1層樹脂層(其由1種或2種以上的熱塑性樹脂形成)形成的單層結構,也可以是將多層由1種或2種以上的熱塑性樹脂形成的樹脂層層疊而得到的多層結構。基材膜30優選由能以下述溫度進行拉伸的樹脂構成,所述溫度是在後述的拉伸工序s20中對層疊膜100進行拉伸時、適合於對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進行拉伸的拉伸溫度。

作為鏈狀聚烯烴系樹脂,除了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這樣的鏈狀烯烴的均聚物之外,還可舉出由2種以上的鏈狀烯烴形成的共聚物。從容易穩定地拉伸成高倍率的方面考慮,優選為由鏈狀聚烯烴系樹脂形成的基材膜30。其中,基材膜30更優選由聚丙烯系樹脂(作為丙烯的均聚物的聚丙烯樹脂、以丙烯為主體的共聚物)、聚乙烯系樹脂(作為乙烯的均聚物的聚乙烯樹脂、以乙烯為主體的共聚物)形成。

以丙烯為主體的共聚物(其是適合用作構成基材膜30的熱塑性樹脂的例子之一)是丙烯與可與其共聚的其他單體形成的共聚物。

作為可與丙烯共聚的其他單體,例如,可舉出乙烯、α-烯烴。作為α-烯烴,優選使用碳原子數為4以上的α-烯烴,更優選碳原子數為4~10的α-烯烴。碳原子數為4~10的α-烯烴的具體例例如包括: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這樣的直鏈狀單烯烴類;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這樣的支鏈狀單烯烴類;乙烯基環己烷。丙烯與可與其共聚的其他單體形成的共聚物可以是無規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

在共聚物中,上述其他單體的含量例如為0.1~20重量%,優選為0.5~10重量%。共聚物中的其他單體的含量可如下求出,即,按照「高分子分析手冊(高分子分析ハンドブツク)」(1995年,紀伊國屋書店發行)的第616頁中記載的方法,進行紅外線(ir)光譜測定。

上述中,作為聚丙烯系樹脂,可優選使用丙烯的均聚物、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丙烯-1-丁烯無規共聚物或丙烯-乙烯-1-丁烯無規共聚物。

聚丙烯系樹脂的立構規整性優選實質上為全同立構或間同立構。對於由實質上具有全同立構或間同立構的立構規整性的聚丙烯系樹脂形成的基材膜30而言,其操作性較良好,並且高溫環境下的機械強度優異。

聚酯系樹脂為具有酯鍵的樹脂,通常為由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與多元醇的縮聚物形成的樹脂。作為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使用二元的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可舉出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甲酸二甲酯等。作為多元醇,可使用二元的二醇,例如,可舉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環己烷二甲醇等。

作為聚酯系樹脂的代表例,可舉出作為對苯二甲酸與乙二醇的縮聚物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雖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為結晶性的樹脂,但處於進行結晶化處理之前的狀態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容易實施拉伸等處理。根據需要,可通過拉伸時或拉伸後的熱處理等進行結晶化處理。另外,也可合適地使用通過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骨架上進一步共聚其他種類單體而降低了結晶性(或成為非晶性)的共聚聚酯。作為這樣的樹脂的例子,例如,可舉出將環己烷二甲醇、間苯二甲酸共聚而得到的樹脂等。這些樹脂的拉伸性也優異,因而可合適地使用。

作為除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以外的聚酯系樹脂的具體例,例如,可舉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環己烷二甲醇酯(polycyclohexanedimethylterephthalate)、聚萘二甲酸環己烷二甲醇酯(polycyclohexanedimethylnaphthalate)、及它們的混合物、共聚物等。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為以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為主要構成單體的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具體例例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這樣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樹脂等);甲基丙烯酸甲酯與具有脂環族烴基的化合物的共聚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基酯共聚物等)。可優選使用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這樣的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為主成分的聚合物,可更優選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成分(50~100重量%,優選為70~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

聚碳酸酯系樹脂為由通過碳酸酯基將單體單元鍵合而成的聚合物形成的工程塑料,為具有高耐衝擊性、耐熱性、阻燃性、透明性的樹脂。構成基材膜30的聚碳酸酯系樹脂可以是為了降低光彈性係數而修飾了聚合物骨架的被稱為改性聚碳酸酯的樹脂、改良了波長依賴性的共聚聚碳酸酯等。

聚碳酸酯系樹脂有多種產品在市場上銷售。作為聚碳酸酯系樹脂的市售品的例子,可舉出「panlite」(帝人化成(株)制)、「iupilon」(三菱工程塑料(株)制)、「sdpolyca」(sumitomodowlimited制)、「calibre」(dowchemicalcompany制)(均為商品名)等。

上述中,從拉伸性、耐熱性等觀點考慮,優選使用聚丙烯系樹脂。

對於可用於基材膜30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及纖維素酯系樹脂,可引用針對保護膜而記載的內容。另外,關於基材膜30而在上文中記載的鏈狀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也可作為保護膜的構成材料使用。

基材膜30中,除了上述熱塑性樹脂之外,也可添加任意的適當的添加劑。作為這樣的添加劑,例如,可舉出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潤滑劑、增塑劑、脫模劑、防著色劑、阻燃劑、成核劑、抗靜電劑、顏料、及著色劑等。基材膜30中的熱塑性樹脂的含量優選為50~100重量%,更優選為50~99重量%,進一步優選為60~98重量%,特別優選為70~97重量%。基材膜30中的熱塑性樹脂的含量小於50重量%時,可能無法充分呈現熱塑性樹脂本來具有的高透明性等。

基材膜30的厚度可適當地確定,通常,從強度、操作性等作業性方面考慮,優選為1~500μm,更優選為1~300μm,進一步優選為5~200μm,最優選為5~150μm。

〔含有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塗布液〕

塗布液優選為將聚乙烯醇系樹脂的粉末溶解於良溶劑(例如水)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溶液。聚乙烯醇系樹脂的詳細內容如上文所述。

根據需要,塗布液可含有增塑劑、表面活性劑等添加劑。作為增塑劑,可使用多元醇或其縮合物等,例如,可例舉甘油、二甘油、三甘油、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優選使添加劑的配合量為聚乙烯醇系樹脂的20重量%以下。

〔塗布液的塗布及塗布層的乾燥〕

對於將上述塗布液塗布於基材膜30的方法而言,可從線棒塗覆法;逆式塗覆、凹版塗覆這樣的輥塗法;模塗法;逗號塗布法;唇式塗布法;旋塗法;絲網塗覆法;噴注塗覆法;浸漬法;噴霧法等方法中適當選擇。

在基材膜30的兩面塗布塗布液時,可利用上述方法,逐個單面地依次進行,也可利用浸漬法、噴塗法、其他特殊的裝置,在基材膜30的兩面同時塗布。

塗布層(乾燥前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的乾燥溫度及乾燥時間可根據塗布液中包含的溶劑的種類進行設定。乾燥溫度例如為50~200℃,優選為60~150℃。溶劑含有水時,乾燥溫度優選為80℃以上。乾燥時間例如為2~20分鐘。

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可僅在基材膜30的一面上形成,也可在兩面上形成。在兩面上形成時,可抑制在製造偏光性層疊膜300(參見圖6)時可能發生的膜的捲曲,並且由1片偏光性層疊膜300可得到2片偏光板,因此,在偏光板的生產效率方面也是有利的。

層疊膜100中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的厚度優選為3~30μm,更優選為5~20μm。如果是具有上述範圍內的厚度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則經過後述的拉伸工序s20及染色工序s30,可得到碘的染色性良好、偏光性能優異、並且厚度為10μm以下的足夠薄的偏光片5。若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的厚度超過30μm,則存在偏光片5的厚度超過10μm的情況。另外,若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的厚度小於3μm,則存在拉伸後變得過薄、染色性變差的傾向。

在塗布塗布液之前,為了提高基材膜30與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的密合性,可至少對形成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這一側的基材膜30的表面實施電暈放電處理、等離子體處理、火焰(flame)處理等。

另外,在塗布塗布液之前,為了提高基材膜30與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的密合性,可介由底漆層(primerlayer)、粘接劑層而在基材膜30上形成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

〔底漆層〕

底漆層可通過在將底漆層形成用塗布液塗布於基材膜30的表面後進行乾燥而形成。底漆層形成用塗布液包含針對基材膜30與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這兩者發揮一定程度的強密合力的成分。底漆層形成用塗布液通常含有賦予這樣的密合力的樹脂成分和溶劑。作為樹脂成分,優選使用透明性、熱穩定性、拉伸性等優異的熱塑性樹脂,可舉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等。其中,優選使用提供良好的密合力的聚乙烯醇系樹脂。

作為聚乙烯醇系樹脂,可舉出例如聚乙烯醇樹脂及其衍生物。作為聚乙烯醇樹脂的衍生物,除了可舉出聚乙烯醇縮甲醛、聚乙烯醇縮乙醛等之外,還可舉出用乙烯、丙烯這樣的烯烴類將聚乙烯醇樹脂改性而得到的聚乙烯醇樹脂的衍生物;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這樣的不飽和羧酸類將聚乙烯醇樹脂改性而得到的聚乙烯醇樹脂的衍生物;用不飽和羧酸的烷基酯將聚乙烯醇樹脂改性而得到的聚乙烯醇樹脂的衍生物;用丙烯醯胺將聚乙烯醇樹脂改性而得到的聚乙烯醇樹脂的衍生物等。上述的聚乙烯醇系樹脂中,優選使用聚乙烯醇樹脂。

作為溶劑,通常可使用能將上述樹脂成分溶解的常規的有機溶劑、水性溶劑。作為溶劑的例子,可舉出例如苯、甲苯、二甲苯這樣的芳香族烴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這樣的酮類;乙酸乙酯、乙酸異丁酯這樣的酯類;二氯甲烷、三氯乙烯、氯仿這樣的氯化烴類;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這樣的醇類。其中,使用包含有機溶劑的底漆層形成用塗布液形成底漆層時,有時導致將基材膜30溶解,因此,優選還考慮基材膜30的溶解性來選擇溶劑。還考慮對環境的影響時,優選由以水為溶劑的塗布液形成底漆層。

為了增強底漆層的強度,還可在底漆層形成用塗布液中添加交聯劑。對於交聯劑而言,根據使用的熱塑性樹脂的種類,從有機系、無機系等已知的交聯劑中適當選擇合適的交聯劑。作為交聯劑的例子,可舉出例如環氧系、異氰酸酯系、二醛系、金屬系的交聯劑。

作為環氧系交聯劑,一液固化型、二液固化型均可使用,可舉出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二-或三-縮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二縮水甘油基苯胺、二縮水甘油基胺等。

作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可舉出甲苯二異氰酸酯、氫化甲苯二異氰酸酯、三羥甲基丙烷-甲苯二異氰酸酯加合物、三苯基甲烷三異氰酸酯、亞甲基雙(4-苯基甲烷)三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及它們的酮肟封端物或酚封端物等。

作為二醛系交聯劑,可舉出乙二醛、丙二醛、丁二醛、戊二醛、順丁烯二醛(maleicdialdehyde)、鄰苯二甲醛等。

作為金屬系交聯劑,可舉出例如金屬鹽、金屬氧化物、金屬氫氧化物、有機金屬化合物。作為金屬鹽、金屬氧化物、金屬氫氧化物,可舉出例如鎂、鈣、鋁、鐵、鎳、鋯、鈦、矽、硼、鋅、銅、釩、鉻、錫這樣的具有二價以上的原子價的金屬的鹽、氧化物及氫氧化物。

所謂有機金屬化合物,是在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下述結構的化合物:有機基團直接鍵合於金屬原子的結構;或有機基團介由氧原子、氮原子等鍵合於金屬原子的結構。有機基團是指,至少包含碳元素的一價或多價的基團,例如可以是烷基、烷氧基、醯基等。另外,化學鍵並非僅表示共價鍵,也可以是基於螯合狀化合物這樣的配位的配位鍵。

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優選例包括有機鈦化合物、有機鋯化合物、有機鋁化合物、有機矽化合物。有機金屬化合物可以僅單獨使用1種,也可並用2種以上。

作為有機鈦化合物,可舉出例如鈦酸四正丁酯、鈦酸四異丙酯、鈦酸丁酯二聚物、鈦酸四(2-乙基己基)酯、鈦酸四甲酯這樣的鈦的原酸酯類;乙醯丙酮鈦、四乙醯丙酮鈦、聚乙醯丙酮鈦、辛二醇鈦(titaniumoctyleneglycolate)、乳酸鈦、三乙醇胺鈦、乙醯乙酸乙酯鈦(titaniumethylacetoacetate)這樣的鈦螯合物類;聚羥基硬脂酸鈦(polyhydroxytitaniumstearate)這樣的鈦醯化物(titaniumacylate)類等。

作為有機鋯化合物,可舉出例如正丙酸鋯、正丁酸鋯、四乙醯丙酮鋯、單乙醯丙酮鋯、雙乙醯丙酮鋯、乙醯丙酮雙乙醯乙酸乙酯鋯等。

作為有機鋁化合物,可舉出例如乙醯丙酮鋁、有機酸鋁螯合物等。作為有機矽化合物,可舉出例如在上文中關於有機鈦化合物及有機鋯化合物而例舉的配體與矽鍵合而得到的化合物。

除了以上的低分子系交聯劑之外,還可使用羥甲基化三聚氰胺樹脂、聚醯胺環氧樹脂這樣的高分子系交聯劑。作為聚醯胺環氧樹脂的市售品的例子,可舉出由田岡化學工業(株)銷售的「sumirezresin650(30)」、「sumirezresin675」(均為商品名)等。

使用聚乙烯醇系樹脂作為形成底漆層的樹脂成分時,可合適地使用聚醯胺環氧樹脂、羥甲基化三聚氰胺樹脂、二醛系交聯劑、金屬螯合物系交聯劑等作為交聯劑。

對於底漆層形成用塗布液中的樹脂成分與交聯劑的比例而言,根據樹脂成分的種類、交聯劑的種類等,相對於100重量份樹脂成分,交聯劑在0.1~100重量份左右的範圍內適當確定即可,特別優選從0.1~50重量份左右的範圍內選擇。另外,優選使底漆層形成用塗布液的固態成分濃度成為1~25重量%左右。

底漆層的厚度優選為0.05~1μm左右,更優選為0.1~0.4μm。比0.05μm薄時,基材膜30與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的密合力的提高效果小,比1μm厚時,對偏光板的薄膜化不利。

將底漆層形成用塗布液塗布於基材膜30的方法可以與聚乙烯醇系樹脂層形成用的塗布液同樣。底漆層可塗布於塗布聚乙烯醇系樹脂層形成用的塗布液的面(基材膜30的單面或兩面)。由底漆層形成用塗布液形成的塗布層的乾燥溫度及乾燥時間可根據塗布液中含有的溶劑的種類進行設定。乾燥溫度例如為50~200℃,優選為60~150℃。溶劑含有水時,乾燥溫度優選為80℃以上。乾燥時間例如為30秒~20分鐘。

在設置底漆層的情況下,塗布至基材膜30的順序沒有特別限制,例如,當在基材膜30的兩面上形成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時,可以在基材膜30的兩面上形成底漆層後,在兩面上形成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也可以在基材膜30的一面上依序形成底漆層、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後,在基材膜30的另一面上依序形成底漆層、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

(2)拉伸工序s20

參照圖5,本工序為對包含基材膜30及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的層疊膜100進行拉伸、得到經拉伸的包含基材膜30』及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的拉伸膜200的工序。拉伸處理通常為單軸拉伸。

層疊膜100的拉伸倍率可根據所期望的偏光特性適當選擇,優選相對於層疊膜100的原長為大於5倍且為17倍以下,更優選為大於5倍且為8倍以下。拉伸倍率為5倍以下時,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取向不充分,因此,有偏光片5的偏光度提高不充分的情況。另一方面,拉伸倍率大於17倍時,在拉伸時容易發生膜的斷裂,並且拉伸膜200的厚度超出必要地變薄,後續工序中的加工性及操作性可能降低。

拉伸處理不限於一階段的拉伸,也可利用多階段進行。這種情況下,可在染色工序s30之前,連續地進行全部的多階段的拉伸處理,也可與染色工序s30中的染色處理及/或交聯處理同時地進行第二階段以後的拉伸處理。如上所述地進行多階段的拉伸處理時,優選以全部階段的拉伸處理合計大於5倍的拉伸倍率進行拉伸處理。

拉伸處理可以是沿膜長度方向(膜傳送方向)進行拉伸的縱向拉伸,還可以是沿膜寬度方向進行拉伸的橫向拉伸或斜向拉伸等。作為縱向拉伸方式,可舉出使用輥進行拉伸的輥間拉伸、壓縮拉伸、使用了夾頭(chuck)(夾具(clip))的拉伸等,作為橫向拉伸方式,可舉出拉幅法等。對於拉伸處理而言,溼潤式拉伸方法、乾式拉伸方法均可採用,從能夠從較寬的範圍內選擇拉伸溫度的方面考慮,優選使用乾式拉伸方法。

拉伸溫度被設定為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及基材膜30整體呈現出可拉伸的程度的流動性的溫度以上,優選為基材膜30的相轉移溫度(熔點或玻璃化轉變溫度)的-30℃~+30℃的範圍,更優選為-30℃~+5℃的範圍,進一步優選為-25℃~+0℃的範圍。當基材膜30包含多層樹脂層時,上述相轉移溫度是指該多層樹脂層所呈現的相轉移溫度中的最高的相轉移溫度。

使拉伸溫度低於相轉移溫度-30℃時,存在以下傾向:難以達成超過5倍的高倍率拉伸,或者,基材膜30的流動性過低,拉伸處理變得困難。拉伸溫度超過相轉移溫度+30℃時,存在基材膜30的流動性過大、拉伸變得困難的傾向。從更容易達成超過5倍的高拉伸倍率方面考慮,拉伸溫度在上述範圍內進一步優選為120℃以上。這是因為,拉伸溫度為120℃以上時,即使是超過5倍的高拉伸倍率,拉伸處理也不存在困難性。

作為拉伸處理中的層疊膜100的加熱方法,包括區域(zone)加熱法(例如,在吹入熱風而調節至規定溫度的加熱爐這樣的拉伸區域內進行加熱的方法。);在使用輥進行拉伸的情況下,將輥自身加熱的方法;加熱器加熱法(將紅外線加熱器、滷素加熱器、面板加熱器等設置於層疊膜100的上下,利用輻射熱進行加熱的方法)等。輥間拉伸方式中,從拉伸溫度的均勻性的觀點考慮,優選區域加熱法。這種情況下,可將2個夾持輥對設置於已進行了溫度的拉伸區域內,也可設置在拉伸區域外,但為了防止層疊膜100與夾持輥的粘合,優選設置於拉伸區域外。

需要說明的是,所謂拉伸溫度,在區域加熱法的情況下,是指區域內(例如加熱爐內)的氣氛溫度,在加熱器加熱法中在爐內進行加熱的情況下,也是指爐內的氣氛溫度。另外,在將輥自身加熱的方法的情況下,是指輥的表面溫度。

在拉伸工序s20之前,可以設置將層疊膜100預熱的預熱處理工序。作為預熱方法,可利用與拉伸處理中的加熱方法同樣的方法。拉伸處理方式為輥間拉伸的情況下,預熱可在通過上遊側的夾持輥的通過前、通過中、通過後的任意時機進行。拉伸處理方式為熱輥拉伸的情況下,預熱優選在通過熱輥之前的時機進行。拉伸處理方式為使用了夾頭的拉伸的情況下,預熱優選在使夾頭間距離擴寬之前的時機進行。預熱溫度優選為拉伸溫度的-50℃~±0℃的範圍,更優選為拉伸溫度的-40℃~-10℃的範圍。

另外,在拉伸工序s20中的拉伸處理後,可設置熱固定處理工序。熱固定處理是下述處理:在用夾具把持拉伸膜200的端部的狀態下維持緊繃狀態,同時於結晶化溫度以上的溫度,進行熱處理。通過該熱固定處理,可促進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的結晶化。熱固定處理的溫度優選為拉伸溫度的-0℃~-80℃的範圍,更優選為拉伸溫度的-0℃~-50℃的範圍。

(3)染色工序s30

參照圖6,本工序為用碘將拉伸膜200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染色,並使其吸附取向,形成偏光片5的工序。經過本工序,可得到在基材膜30』的單面或兩面上層疊有偏光片5的偏光性層疊膜300。

染色工序可通過在含有碘的溶液(染色溶液)中浸漬拉伸膜200整體而進行。作為染色溶液,可使用將碘溶解於溶劑中而得到的溶液。作為染色溶液的溶劑,通常可使用水,也可以進一步添加與水具有相溶性的有機溶劑。染色溶液中的碘的濃度優選為0.01~10重量%,更優選為0.02~7重量%,進一步優選為0.025~5重量%。

從可更進一步提高基於碘的染色效率方面考慮,優選在含有碘的染色溶液中進一步添加碘化物。作為碘化物,可舉出例如碘化鉀、碘化鋰、碘化鈉、碘化鋅、碘化鋁、碘化鉛、碘化銅、碘化鋇、碘化鈣、碘化錫、碘化鈦等。染色溶液中的碘化物的濃度優選為0.01~20重量%。碘化物中,優選添加碘化鉀。在添加碘化鉀的情況下,對於碘與碘化鉀的比例而言,以重量比計,優選在1∶5~1∶100的範圍內,更優選在1∶6~1∶80的範圍內,進一步優選在1∶7~1∶70的範圍內。

在染色溶液中浸漬拉伸膜200的浸漬時間通常為15秒~15分鐘的範圍,優選為30秒~3分鐘。另外,染色溶液的溫度優選在10~60℃的範圍內,更優選在20~40℃的範圍內。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也可在拉伸工序s20之前進行染色工序s30,或者同時進行這些工序,但為了能夠使吸附於聚乙烯醇系樹脂層中的碘良好地取向,優選在至少對層疊膜100實施一定程度的拉伸處理後實施染色工序s30。也就是說,除了可將在拉伸工序s20中實施拉伸處理直至成為目標倍率而得到的拉伸膜200供於染色工序s30之外,也可在拉伸工序s20中以低於目標倍率的倍率進行拉伸處理後,在染色工序s30中實施拉伸處理直至總拉伸倍率成為目標倍率。作為後者的實施方式,可舉出以下方式:1)在拉伸工序s20中,以低於目標倍率的倍率進行拉伸處理,然後在染色工序s30中的染色處理中,按照總拉伸倍率成為目標倍率的方式進行拉伸處理;如後文所述那樣在染色處理後進行交聯處理的情況下,2)在拉伸工序s20中,以低於目標倍率的倍率進行拉伸處理,然後在染色工序s30中的染色處理中,進行拉伸處理至總拉伸倍率未達到目標倍率的程度,接下來,按照最終的總拉伸倍率成為目標倍率的方式在交聯處理中進行拉伸處理;等等。

染色工序s30可包括緊接著染色處理實施的交聯處理工序。交聯處理可通過在包含交聯劑的溶液(交聯溶液)中浸漬經染色的膜而進行。作為交聯劑,可使用現有已知的物質,可舉出例如硼酸、硼砂這樣的硼化合物、乙二醛、戊二醛等。交聯劑可單獨使用1種,也可並用2種以上。

具體而言,交聯溶液可以是將交聯劑溶解於溶劑而得到的溶液。作為溶劑,例如可使用水,也可以進一步包含與水具有相溶性的有機溶劑。交聯溶液中的交聯劑的濃度優選為1~20重量%的範圍,更優選為6~15重量%的範圍。

交聯溶液可包含碘化物。通過添加碘化物,可使得偏光片5的面內的偏光性能進一步均勻化。作為碘化物,可舉出例如碘化鉀、碘化鋰、碘化鈉、碘化鋅、碘化鋁、碘化鉛、碘化銅、碘化鋇、碘化鈣、碘化錫、碘化鈦等。交聯溶液中的碘化物的濃度優選為0.05~15重量%,更優選為0.5~8重量%。

在交聯溶液中浸漬經染色的膜的浸漬時間通常為15秒~20分鐘,優選為30秒~15分鐘。另外,交聯溶液的溫度優選在10~90℃的範圍內。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交聯處理而言,也可通過在染色溶液中配合交聯劑而與染色處理同時進行。另外,也可在交聯處理中進行拉伸處理。交聯處理中實施拉伸處理的具體方式如上所述。另外,也可使用組成不同的2種以上的交聯溶液,進行2次以上的浸漬於交聯溶液中的處理。

在染色工序s30之後,在後述的第一貼合工序s40之前,優選進行洗滌工序及乾燥工序。洗滌工序通常包括水洗滌工序。水洗滌處理可通過在離子交換水、蒸餾水這樣的純水中浸漬染色處理後的或交聯處理後的膜而進行。水洗滌溫度通常為3~50℃的範圍,優選為4~20℃的範圍。在水中的浸漬時間通常為2~300秒,優選為3~240秒。

洗滌工序可以是水洗滌工序與利用碘化物溶液進行的洗滌工序的組合。另外,水洗滌工序及/或利用碘化物溶液的洗滌處理中使用的洗滌液中,除了水之外,還可適當含有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丙醇這樣的液體醇。

作為在洗滌工序之後進行的乾燥工序,可採用自然乾燥、送風乾燥、加熱乾燥等任意的適當的方法。例如在加熱乾燥的情況下,乾燥溫度通常為20~95℃,乾燥時間通常為1~15分鐘左右。經過以上的工序,可得到包含偏光片5的偏光性層疊膜300。

(4)第一貼合工序s40

參照圖7,本工序為在偏光性層疊膜300的偏光片5上、即偏光片5的與基材膜30』側相反的一側的面上貼合第一保護膜10而得到貼合膜400的工序。偏光性層疊膜300在基材膜30』的兩面上具有偏光片5的情況下,通常,在兩面的偏光片5上分別貼合第一保護膜10。這種情況下,這些第一保護膜10可以是相同種類的保護膜,也可以是不同種類的保護膜。

第一保護膜10可介由第一粘接劑層15而貼合於偏光片5。形成第一粘接劑層15的粘接劑、及利用粘接劑將保護膜與偏光片5貼合的貼合方法如上文所述。第一保護膜10與偏光片5也可介由上述那樣的壓敏粘合劑層貼合。

當在偏光片5上貼合第一保護膜10時,為了提高與偏光片5的粘接性,可對第一保護膜10的偏光片5側表面進行等離子體處理、電暈放電處理、紫外線照射處理、火焰處理、皂化處理等表面處理(粘接易化處理),其中,優選進行等離子體處理、電暈放電處理或皂化處理。例如,在第一保護膜10由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形成的情況下,通常,可進行等離子體處理、電暈放電處理。另外,在由纖維素酯系樹脂形成的情況下,通常可進行皂化處理。作為皂化處理,可舉出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這樣的鹼水溶液中進行浸漬的方法。

(5)剝離工序s50

本工序為從貼合第一保護膜10而得到的貼合膜400上剝離除去基材膜30』的工序。經過該工序,可得到在偏光片5的單面上層疊有第一保護膜10的圖2所示的單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2。偏光性層疊膜300在基材膜30』的兩面具有偏光片5、並在這兩片偏光片5上貼合了第一保護膜10時,通過該剝離工序s50,可從1片偏光性層疊膜300得到2片單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2。

剝離除去基材膜30』的方法沒有特別限制,可利用與通常的帶有壓敏粘合劑的偏光板中進行的隔膜(剝離膜)的剝離工序同樣的方法剝離。基材膜30』可在第一貼合工序s40之後、直接立即剝離,也可在第一貼合工序s40之後、暫且卷繞成卷狀、在後續的工序一邊開卷一邊剝離。

(6)第二貼合工序s60

本工序為在單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2的偏光片5上、即與第一貼合工序s40中貼合的第一保護膜10呈相反側的面上,貼合第二保護膜20而得到圖1所示那樣的兩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1的工序。

第二保護膜20可介由第二粘接劑層25而貼合於偏光片5。關於形成第二粘接劑層25的粘接劑、及利用粘接劑將保護膜與偏光片5貼合的貼合方法,如上文所述。第二保護膜20與偏光片5也可介由上述那樣的壓敏粘合劑層而進行貼合。關於第二保護膜20的貼合中的表面處理(粘接易化處理),可引用針對第一貼合工序s40而記載的內容。

(7)偏光片的相位差特性的控制

在以上這樣的製造方法中,製作具有本發明中規定的相位差特性的偏光片的方法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舉出控制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條件及染色工序中的染色條件的方法。

控制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條件的方法中,需要儘可能緩和地進行拉伸,需要以儘可能提高非晶層的取向的方式進行拉伸。反而言之,一味地使結晶顯著生長的條件是不理想的。因此,拉伸工序中的溫度條件優選儘可能為低溫,特別優選不實施在聚乙烯醇樹脂的結晶化變得明顯的170℃以上的溫度下的拉伸。像本發明這樣處理聚乙烯醇系樹脂薄膜時,特別地,由於是薄膜,所以容易急劇受熱,即使想要在緩和的條件下操作,也常常導致與通常厚度的膜相比結晶度急劇提高,因此需要注意。

可以以多階段進行拉伸,這種情況下,在高溫下實施拉伸倍率低的階段的拉伸時,較之拉伸取向,更主要發生結晶化,因此,特別優選在低溫下實施拉伸倍率低的階段的拉伸。具體而言,拉伸倍率為2倍以下的階段的拉伸優選在150℃以下的溫度下實施,更優選在140℃以下的溫度下實施。此外,拉伸倍率為2倍以上的階段的拉伸也優選在150℃以下的溫度下實施。另一方面,在拉伸的最後階段,優選設置150℃~170℃的區域,在短時間內進行加熱。這是因為,由此可將取向固定化。這種情況下,由於在拉伸的最後階段施加熱,所以在非晶部已經充分取向的狀態下,不易發生片層型的結晶生長,不易成為問題。由此,具有可通過氫鍵將非晶部的取向固定化的優點。但是,染色性變差,因此,優選使以超過150℃的溫度施加熱的區域儘可能短。

作為最優選的拉伸方法,可舉出以下方法:在拉伸倍率為2倍以下的階段,於90~140℃的溫度進行拉伸,在拉伸倍率為2倍以上的階段,於100~150℃的溫度進行拉伸,在拉伸的最後階段,於50℃以上的溫度進行30秒以下的短時間加熱。但不限於此。

另外,不是必須在拉伸工序中完成全部的拉伸,在低拉伸倍率時就停止、在染色工序中進一步進行拉伸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這種情況下,具有在拉伸工序中不過度引起結晶化的優點,可在染色工序中高效地提高非晶部的取向。

通過如上所述在拉伸工序中防止聚乙烯醇在取向低的階段中的結晶化,可抑制片狀晶體的比例。由此,可提高非晶部的取向,結果,可有利地促進具有長波長側的吸收帶(其對於抑制紅變而言是重要的)的聚乙烯醇-碘絡合物的形成。但是,由於實際的絡合物形成是通過染色工序控制的,所以僅通過上述的拉伸工序的調整,難以達成本發明中規定的相位差特性,如下所述的染色工序中的優化也是重要的。

染色工序中,重要的是,在使碘高效地進入到膜中的同時,儘可能降低聚乙烯醇的取向。染色處理中,通過在含有高濃度的碘的染色溶液中進行短時間浸漬,可高效地使碘滲透至膜中。具體而言,染色溶液中的碘濃度優選為6mm以上,更優選為8m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10mm以上,優選進行短時間的處理。

另外,此時,為了不使取向緩和,針對膜在拉伸方向上持續施加張力是重要的。對膜施加的拉伸方向上每1m寬的張力優選為100n以上,更優選為200n以上,最優選為300n以上。

在接下來進行的交聯處理中,通過儘可能在初始階段高效地進行硼酸交聯,可防止聚乙烯醇的取向緩和。因此,使用組成不同的2種以上的交聯溶液實施交聯是有效的。具體而言,至少在第一級交聯槽中,交聯溶液中的碘化物(碘化鉀等)的含量優選相對於100重量份水為0~3重量份。通過減少碘化物的含量,可在交聯處理的初始階段高效地進行基於交聯劑(硼酸等)的交聯,由此,可抑制高溫液體中的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取向緩和。另外,在第二級以後的交聯槽中,為了進行色調調整,可使得交聯溶液中的碘化物的含量相對於100重量份水為3重量份以上。

另外,在該階段中維持對膜施加的拉伸方向上的張力也是重要的。對膜施加的拉伸方向上每1m寬的張力優選為200n以上,更優選為300n以上,最優選為400n以上。

實施例

以下,示出實施例及比較例進一步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受這些例子的限制。

(1)底漆層形成工序

將聚乙烯醇粉末(日本合成化學工業(株)制的「z-200」,平均聚合度為1100,皂化度為99.5摩爾%)溶解於95℃的熱水,製備濃度為3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以相對於6重量份聚乙烯醇粉末為5重量份的比例在得到的水溶液中混合交聯劑(田岡化學工業(株)制的「sumirezresin650」),得到底漆層形成用塗布液。

接下來,準備厚度為90μm的未拉伸的聚丙烯(pp)膜(熔點:163℃)作為基材膜,對其單面實施電暈放電處理後,使用微凹版塗布機在該電暈放電處理面上塗布上述底漆層形成用塗布液,於80℃乾燥10分鐘,由此形成厚度為0.2μm的底漆層。

(2)層疊膜的製作(樹脂層形成工序)

將聚乙烯醇粉末(kurarayco.,ltd.制的「pva124」,平均聚合度為2400,皂化度為98.0~99.0摩爾%)溶解於95℃的熱水中,製備濃度為8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將其作為聚乙烯醇系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

使用唇式塗布機,在上述(1)中製作的具有底漆層的基材膜的底漆層表面上塗布上述聚乙烯醇系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然後於80℃乾燥20分鐘,由此,在底漆層上形成聚乙烯醇系樹脂層6,得到由基材膜/底漆層/聚乙烯醇系樹脂層形成的層疊膜。

(3)拉伸膜的製作(拉伸工序)

針對上述(2)中製作的層疊膜,使用浮動(floating)的縱向單軸拉伸裝置,於100℃拉伸至2.0倍,接下來,於140℃實施自由端單軸拉伸直至5.8倍,最後,於160℃進行10秒熱處理,得到拉伸膜。拉伸後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的厚度為6.5μm。

(4)偏光性層疊膜的製作(染色工序)

將上述(3)中製作的拉伸膜在包含碘和碘化鉀的30℃的染色水溶液(每100重量份水中包含0.6重量份碘、10重量份碘化鉀。)中浸漬約180秒,進行聚乙烯醇系樹脂層的染色處理。期間,將在拉伸方向上的張力保持於每1m寬度為600n。

接下來,在包含硼酸的78℃的第一交聯水溶液(每100重量份水中包含9.5重量份硼酸。)中浸漬120秒,接下來,在包含硼酸及碘化鉀的70℃的第二交聯水溶液(每100重量份水中包含9.5重量份硼酸、4重量份碘化鉀。)中浸漬60秒,進行交聯處理。然後,用10℃的純水洗滌10秒,最後,於40℃實施300秒的乾燥。期間,將拉伸方向的張力保持於每1m寬度為1000n。通過以上的工序,得到由基材膜/底漆層/偏光片形成的偏光性層疊膜。

(5)兩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的製作(第一貼合工序、剝離工序、第二貼合工序)

將聚乙烯醇粉末(kurarayco.,ltd.制的「kl-318」,平均聚合度為1800)溶解於95℃的熱水,製備濃度為3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以相對於2重量份聚乙烯醇粉末為1重量份的比例在得到的水溶液中混合交聯劑(田岡化學工業(株)制的「sumirezresin650」),製成粘接劑水溶液。

接下來,在上述(4)中製作的偏光性層疊膜的偏光片上塗布上述粘接劑水溶液後,貼合已對貼合面實施了皂化處理的第一保護膜〔由三乙醯纖維素(tac)形成的透明保護膜(konicaminoltaoptoco.,ltd.制的「kc4uy」)〕,使其通過一對貼合輥之間,由此進行壓接。接下來,在80℃的烘箱中乾燥2分鐘,將其貼合到偏光片層上,得到由第一保護膜/粘接劑層/偏光片/底漆層/基材膜的層結構形成的貼合膜(第一貼合工序)。

接下來,從得到的貼合膜上剝離除去基材膜(剝離工序)。基材膜被容易地剝離,得到由第一保護膜/粘接劑層/偏光片/底漆層的層結構形成的單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

最後,使用紫外線固化型粘接劑,在得到的單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的與第一保護膜呈相反側的面上,貼合已對貼合面實施了電暈放電處理的第二保護膜〔由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形成的透明保護膜(日本zeoncorporation制的「zf14」)〕,然後,通過紫外線照射而使粘接劑層固化,得到由第一保護膜/粘接劑層/偏光片/底漆層/粘接劑層/第二保護膜的層結構形成的兩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

將染色處理中的張力變更為300n,將交聯處理中的張力變更為600n,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製作兩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

代替第一交聯水溶液(每100重量份水中包含9.5重量份硼酸。),使用每100重量份水中包含9.5重量份硼酸及2重量份碘化鉀的交聯水溶液,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製作兩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

拉伸工序中,於140℃拉伸至2.0倍,接下來,於150℃實施自由端單軸拉伸直至5.8倍,最後,於160℃進行10秒熱處理,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製作兩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

拉伸工序中,於140℃拉伸至2.0倍,接下來,於160℃實施自由端單軸拉伸直至5.8倍,最後,於160℃進行10秒熱處理,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製作兩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

拉伸工序中,於170℃拉伸至2.0倍,接下來,同樣於170℃實施自由端單軸拉伸直至5.8倍,最後,於160℃進行10秒熱處理,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製作兩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

拉伸工序中,於170℃拉伸至2.0倍,接下來,於160℃實施自由端單軸拉伸直至5.8倍,最後,於160℃進行10秒熱處理,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製作兩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

將染色處理中的張力變更為50n,將交聯處理中的張力變更為80n,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製作兩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對於染色後的偏光片而言,也觀察到了一部分發生溶解的部分,在染色工序中,通過目視即可觀察到取向緩和。

代替第一交聯水溶液(每100重量份水中包含9.5重量份硼酸。),使用每100重量份水中包含9.5重量份硼酸及10重量份碘化鉀的交聯水溶液,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製作兩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

〔相位差及偏光特性的測定、以及耐熱試驗中的紅變的評價〕

(1)偏光片的相位差的測定

針對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得到的偏光板,用二氯甲烷溶解第一保護膜(三乙醯纖維素),用環己烷溶解第二保護膜(環狀聚烯烴系樹脂),由此,取出偏光片。針對該偏光片,使用相位差測定裝置(王子計測機器(株)制:kobra-wpr/ir)測定波長1000nm處的rpva和ri的值。

(2)偏光片的偏光特性的測定

針對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得到的偏光片(貼合保護膜之前的偏光性層疊膜的狀態),使用吸光光度計(日本分光(株)制的「v7100」),測定可見度修正單體透射率(ty)及可見度修正偏光度(py)。結果示於表1。測定時,以入射光在偏光性層疊膜的偏光片側入射的方式設置偏光性層疊膜。

(3)耐熱試驗中的偏光板的紅變的評價

使用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得到的兩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切出2個長10cm的短柵狀試樣,使用壓敏粘合劑將這些試樣貼合於玻璃板的兩面。此時,使第二保護膜「zf14」側成為玻璃板側,並且,配置在兩面上的試樣成為正交尼科耳的位置關係。將貼合有試樣的玻璃板投入到85℃的烘箱中500小時,然後從烘箱中取出,在暗室中在背光源上目視評價紅變。紅變水平的指標如下所述。將lv3以內視為合格。結果示於表1。

lv1:完全無紅變的水平,

lv2:保持全黑的狀態,無法通過目視識別紅變的水平,

lv3:與耐熱試驗前的偏光板對比時,可見顏色稍變淡,但幾乎無紅變的水平,

lv4:整體上變為偏紅的水平,

lv5:完全變為紅色的水平。

附圖標記說明

1偏光板

2單面帶有保護膜的偏光板

5偏光片

10第一保護膜

15第一粘接劑層

20第二保護膜

25第二粘接劑層

6聚乙烯醇系樹脂層

6』經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

30基材膜

30』經拉伸的基材膜

100層疊膜

200拉伸膜

300偏光性層疊膜

400貼合膜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