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路驅動的OLED電路、驅動方法及顯示面板與流程
2023-10-28 06:04:02 1

本發明涉及OLED驅動電路領域,更具體地,涉及OLED雙路驅動像素電路、驅動方法及顯示面板,應用於單屏3D或VR中。
背景技術:
單屏3D/VR作為新興的技術,其逼真,身臨其境般的畫面讓消費者倍感新鮮刺激,單屏3D/VR技術的電視也自然成為平板電視領域中的明星產品。目前市場上大尺寸面板使用的單屏3D/VR技術主要有快門式和偏光式兩種。
傳統的快門式實現原理,將1幅單屏3D/VR畫面以時間為單位劃分為4個單元,即右眼畫面信息輸入、右眼畫面顯示、左眼畫面信息輸入和左眼畫面顯示,其分別與對應的快門式眼鏡的固定平率開關相配合而實現單屏3D/VR畫面的左右眼選擇,從而產生單屏3D/VR效果。
由於單屏3D/VR顯示器實現單屏3D/VR效果需要將每一幀左右眼畫面按時間軸顯示在同一個「畫素」上。但是傳統的OLED顯示器是使用逐行掃描方式對進行圖像處理,在由右眼轉換到左眼或左眼轉換到右眼畫面過程中,需要通過掃描線依次將每行畫素打開並通過信號線將數據充入顯示面板,在此切換過程中會帶來左右眼畫面的幹擾,目前該幹擾只能通過面板或單屏3D/VR眼鏡的屏蔽來實現。所以左右眼分別僅有1/4的時間收到對應的畫面信號,即有1/2的時間眼睛接收不到任何信號,嚴重影響了整個顯示器的亮度及顯示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快速響應、畫面切換無幹擾、保證顯示器的顯示亮度與質量的OLED雙路驅動像素電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路驅動的OLED電路,包括R驅動電路、L驅動電路和有機發光二極體;所述的R驅動電路和L驅動電路的輸出端分別與有機發光二極體連接;所述的R驅動電路負責右眼幀畫面的數據存儲與顯示;所述的L驅動電路負責左眼幀畫面的數據存儲與顯示。
優選地,所述的R驅動電路包括R掃描線、R數據線、R電源線、R控制線與右眼數據處理模塊;所述的R掃描線和R控制線平行設置;所述的R電源線和R數據線垂直於R掃描和R控制線;所述的右眼數據處理模塊的輸入端同時與R掃描線、R數據線、R電源線、R控制線連接,輸出端與有機發光二極體連接。
所述的L驅動電路包括L掃描線、L數據線、L電源線、L控制線與左眼數據處理模塊;所述的L掃描線和L控制線平行設置;所述的L電源線和L數據線垂直於L掃描和L控制線;所述的左眼數據處理模塊的輸入端同時與L掃描線、L數據線、L電源線、L控制線連接,輸出端與有機發光二極體連接。
優選地,所述的右眼數據處理模塊包括第一電晶體、第二電晶體、第三電晶體、第一電容;所述的第一電晶體的柵極連接R掃描線,第二電極連接R數據線,第三電極連接一端接地的第一電容和第二電晶體的第三電極,用於控制數據線中的電壓信號寫入;所述的第二電晶體的第二電極連接第三電晶體的柵極,第三電極連接R控制線,用於控制第三電晶體的開關導通與關閉;所述的第三電晶體的第二電極連接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陽極,用於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第三電極連接R電源線,用於顯示右眼幀圖像。
優選地,所述的左眼數據處理模塊包括第四電晶體、第五電晶體、第六電晶體、第二電容;所述的第四電晶體的柵極連接L掃描線,第二電極連接L數據線,第三電極連接一端接地的第二電容和第五電晶體的第三電極,用於控制數據線中的電壓信號寫入;所述的第五電晶體的第二電極連接第六電晶體的柵極,第三電極連接L控制線,用於控制第六電晶體的開關導通與關閉;所述的第六電晶體的第二電極連接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陽極,用於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第三電極漏極連接L電源線,用於顯示左眼幀圖像。
優選地,所述的R數據線與L數據線為同一條數據線;所述的R電源線與L電源線為同一條電源線。
優選地,所述的第二電極為源電極,第三電極為漏電極。
本發明還另外公開了一種雙路驅動的OLED電路的驅動方法,具體包含以下步驟:
S1.R掃描線驅動第一電晶體導通,將R數據線中對應的電壓信號預存入第一電容中,第一電晶體關閉;
S2.R控制線通過電平信號控制第二電晶體導通,使得第一電容中的信號傳輸到第二電晶體並控制第三電晶體的柵極,從而控制R電源線通過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電流大小,顯示右眼幀畫面;此時L控制線處於關閉狀態,L掃描線驅動第四電晶體導通,將L數據線中對應的電壓信號寫入第二電容中預存;
S3.右眼幀畫面顯示完畢後,R控制線關閉,R掃描線驅動第一電晶體導通,將R數據線中對應的電壓信號預存入第一電容中,第一電晶體關閉;
S4.L控制線打開並使得第五電晶體導通,將已預存在第二電容的電壓信號通過第五電晶體並控制第六電晶體的柵極,從而控制L電源線通過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電流大小,顯示左眼幀畫面;
所述的S1-S4步驟進入循環,完成左右眼畫面的數據採集與顯示。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具有雙路驅動的OLED電路的顯示面板,所述的顯示面板由多個呈陣列式排布的像素單元組成,每一個像素單元內設置有雙路驅動的OLED電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路驅動的OLED電路,該電路通過R驅動電路與L驅動電路的交替工作,實現左右眼幀畫面的交替預存與交替輸出,在此過程中,利用其中一隻眼幀畫面輸出的時間進行另一隻眼的畫面數據預存,待輸出完畢後再輸出另一隻眼的幀畫面,使得在3D顯示周期內,左右眼分別有1/2的時間收到對應的畫面信號,相比於現有技術中的「左右眼分別僅有1/4的時間收到對應的畫面信號,即有1/2的時間眼睛接收不到任何信號」來說,大大提高了OLED在3D顯示狀態下的顯示亮度,延長了OLED的壽命;同時由於數據預先存儲,使得左右眼幀畫面切換的速度更快,且沒有閃爍感,提升了顯示畫面的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雙路驅動的OLED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雙路驅動的OLED電路的R驅動電路與L驅動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施例1的一種雙路驅動的OLED電路的電路圖。
圖4為本實施例1的右眼顯示幀畫面時的雙路驅動的OLED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施例1的左眼顯示幀畫面時的雙路驅動的OLED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施例1的雙路驅動的OLED電路的顯示面板的畫面顯示步驟示意圖。
其中,第一電晶體為TFT1;第二電晶體為TFT2;第三電晶體為TFT3;第四電晶體為TFT4;第五電晶體為TFT5;第六電晶體為TFT6;第一電容為C1;第二電容為C2;有機發光二極體為D。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採用的電晶體為TFT,第二電極為源電極,第三電極為漏電極。
一種雙路驅動的OLED電路,包括R驅動電路、L驅動電路和有機發光二極體; R驅動電路和L驅動電路的輸出端分別與有機發光二極體連接;其中,R驅動電路負責右眼幀畫面的數據存儲與顯示; L驅動電路負責左眼幀畫面的數據存儲與顯示。
具體的, R驅動電路包括R掃描線、R數據線、R電源線、R控制線與右眼數據處理模塊;其中, R掃描線和R控制線平行設置; R電源線和R數據線垂直於R掃描和R控制線;右眼數據處理模塊的輸入端同時與R掃描線、R數據線、R電源線、R控制線連接,輸出端與有機發光二極體D連接;所述的右眼數據處理模塊的輸入端同時與R掃描線、R數據線、R電源線、R控制線連接,輸出端與有機發光二極體連接。
L驅動電路包括L掃描線、L數據線、L電源線、L控制線與左眼數據處理模塊;其中, L掃描線和L控制線平行設置; L電源線和L數據線垂直於L掃描和L控制線;左眼數據處理模塊的輸入端同時與L掃描線、L數據線、L電源線、L控制線連接,輸出端與有機發光二極體D連接。
上述的右眼數據處理模塊包括第一電晶體TFT1、第二電晶體TFT2、第三電晶體TFT3、第一電容C1;第一電晶體TFT1的柵極連接R掃描線,源極連接R數據線,漏極連接一端接地的第一電容C1和第二電晶體TFT2的漏極,用於控制R數據線中的電壓信號寫入;第二電晶體TFT2的源極連接第三電晶體TFT3的柵極,漏極連接R控制線,用於控制第三電晶體TFT3的開關導通與關閉;第三電晶體TFT3的源極連接有機發光二極體D的陽極,用於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D,漏極連接R電源線,用於顯示右眼幀圖像;
左眼數據處理模塊包括第四電晶體TFT4、第五電晶體TFT5、第六電晶體TFT6、第二電容C2;第四電晶體TFT4的柵極連接L掃描線,源極連接L數據線,漏極連接一端接地的第二電容C2和第五電晶體TFT5的漏極,用於控制數據線中的電壓信號寫入;第五電晶體TFT5的源極連接第六電晶體TFT6的柵極,漏極連接L控制線,用於控制第六電晶體TFT6的開關導通與關閉;第六電晶體TFT6的源極連接有機發光二極體D的陽極,用於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D,漏極連接L電源線,用於顯示左眼幀圖像。
本實施例中,R數據線與L數據線為同一條數據線;所述的R電源線與L電源線為同一條電源線。
上述電路的驅動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S1.R掃描線驅動第一電晶體TFT1導通,將R數據線中對應的電壓信號預存入第一電容C1中,第一電晶體TFT1關閉;
S2.R控制線通過電平信號控制第二電晶體TFT2導通,使得第一電容C1中的信號傳輸到第二電晶體TFT2並控制第三電晶體TFT3的柵極,從而控制R電源線通過有機發光二極體D的電流大小,顯示右眼幀畫面;此時L控制線處於關閉狀態,L掃描線驅動第四電晶體TFT4導通,將L數據線中對應的電壓信號寫入第二電容C2中預存;
S3.右眼幀畫面顯示完畢後,R控制線關閉,R掃描線驅動第一電晶體TFT1導通,將R數據線中對應的電壓信號預存入第一電容C1中,第一電晶體TFT1關閉;
S4.L控制線打開並使得第五電晶體TFT5導通,將已預存在第二電容C2的電壓信號通過第五電晶體TFT5並控制第六電晶體TFT6的柵極,從而控制L電源線通過有機發光二極體D的電流大小,顯示左眼幀畫面;
上述的S1-S4步驟進入循環,完成左右眼畫面的數據採集與顯示。
結合圖4,圖4為右眼幀畫面顯示的情況,此時右眼的電壓數據已經被預存到第一電容C1中,且第一電晶體TFT1呈關閉狀態;
L控制線處於關閉狀態,R控制線處於打開狀態,由於R控制線打開,其通過電平信號使第二電晶體TFT2導通,第一電容C1的電壓數據傳輸到第二電晶體TFT2中,此時由於第二電晶體TFT2的源極連接著第三電晶體TFT3的柵極,由於TFT2導通,控制TFT3的柵極,而第三電晶體TFT3的源極連接有機發光二極體D的陽極,漏極連接著電源線,第二電晶體TFT2通過控制第三電晶體TFT3從而控制通過有機發光二極體D的電流,有機發光二極體D通電後發光進行右眼幀畫面的顯示;此時L掃描線通過電平信號使第四電晶體TFT4導通,源極連接數據線的第四電晶體TFT4將該像素的對應數據存儲到第二電容C2中,但由於L控制線處於關閉狀態,所以L驅動電路只是實現右眼幀畫面數據的寫入但不輸出。
結合圖5,圖5為左眼幀畫面顯示的情況,此時左眼的電壓數據已經被預存到第二電容C2中,且第四電晶體TFT4呈關閉狀態;
R控制線處於關閉狀態,L控制線處於打開狀態,由於L控制線打開,其通過電平信號使第四電晶體TFT4導通,第二電容C2的電壓數據傳輸到第五電晶體TFT5中,此時由於第五電晶體TFT5的源極連接著第六電晶體TFT6的柵極,由於TFT5導通,控制TFT6的柵極,而第六電晶體TFT6的源極連接有機發光二極體D的陽極,漏極連接著電源線,第五電晶體TFT5通過控制第六電晶體TFT6從而控制通過有機發光二極體D的電流,有機發光二極體D通電後發光進行左眼幀畫面的顯示;此時R掃描線通過電平信號使第一電晶體TFT1導通,源極連接數據線的第一電晶體TFT1將該像素的對應數據存儲到第一電容C1中,但由於R控制線處於關閉狀態,所以R驅動電路只是實現左眼幀畫面數據的寫入但不輸出。
通過R驅動電路與L驅動電路的交替工作,實現左右眼幀畫面的交替預存與交替輸出,在此過程中,利用其中一隻眼幀畫面輸出的時間進行另一隻眼的畫面數據預存,待輸出完畢後再輸出另一隻眼的幀畫面,使得在3D顯示周期內,左右眼分別有1/2的時間收到對應的畫面信號,相比於現有技術中的「左右眼分別僅有1/4的時間收到對應的畫面信號,即有1/2的時間眼睛接收不到任何信號」來說,大大提高了OLED在3D顯示狀態下的顯示亮度,延長了OLED的壽命;同時由於數據預先存儲,使得左右眼幀畫面切換的速度更快,且沒有閃爍感,提升了顯示畫面的品質。
本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OLED雙路驅動像素電路的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由多個呈陣列式排布的像素單元組成,每一個像素單元內設置有雙路驅動像素電路。通過多個像素單元陣列的幀畫面顯示實現整個顯示面板的畫面輸出。如圖6所示,其具體包含以下步驟:
(1)3D/VR信號接收;
(2)3D/VR畫面合成,將畫面合成奇數列為右眼,偶數列為左眼的3D/VR圖像;或者合成奇數列為左眼,偶數列為右眼的3D/VR圖像;
(3)將新3D/VR畫面數據傳輸給OLED顯示面板,並由面板中的每一個像素單元內的雙路驅動像素電路中的存儲電容進行數據存儲;
(4)R驅動電路與L驅動電路交替驅動,此時左右眼畫面交替顯示;
(5)利用3D/VR眼鏡選擇對應的3D/VR畫面,進行3D/VR畫面的顯示。
上述的OLED顯示面板通過雙路像素驅動電路實現3D/VR畫面的顯示,速度快,畫質好。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電晶體還可以是其他的場效應電晶體,不局限於TFT電晶體。
以上為本發明的其中具體實現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顯而易見的替換形式均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