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東證件照(55歲的郭富城在電影裡越來越醜)
2023-10-28 11:22:33 2
本文並非是在比較郭富城和靳東的顏值、演技。
通過二人主演的角色,解析如今電影和電視完全不同的極端走向,引發思考。
2006年,41歲的郭富城決定轉型。
他自毀形象出演了電影《父子》中一個爛賭又粗魯好色的小偷。
將他之前留在觀眾心中的形象:留著小分頭,用不標準國語唱著「對你愛不完」,身材好,亞洲舞王……等等標籤全部抹去。
《父子》上映後,郭富城一舉摘得臺灣金馬獎男主角。
接下來他更是一發不可收拾,《c 偵探》裡的猥瑣偵探,《最愛》裡的愛滋病人,《罪與罰》中崩潰的「殺人犯」...
2016年憑《踏血尋梅》的白頭警察封神香港金像獎影帝。
提到郭富城的第一個關鍵詞已經不再是有型、成熟有魅力的大叔,而是演技渾然天成。
郭富城的演技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
確切來說,靳東是在2016年憑藉著《歡樂頌》才大火起來。
之後他出演了《鬼吹燈》、《外科醫生》、《戀愛先生》,
再到今年的兩部為他量身定做的重量級作品——《精英律師》和《如果歲月可回頭》。
在電視中的靳東保持帥氣的造型,並且似乎越來越年輕。
提到靳東的第一個關鍵詞也變了,由原先的魅力大叔、暖男,焦點變為越來越逆天的顏值。
靳東的帥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
而電影裡越來越醜的郭富城與電視裡越來越帥的靳東,恰巧說明了電影和電視正朝著兩個完全不同的極端方向發展。
為什麼郭富城要自毀形象把自己越演越醜?
因為真實,電影所需要強調的是真實感。
如今的電影競爭越來越激烈,觀眾肯花錢買票去看的已經不是明星耍帥,觀眾要的是一個能吸引人的好故事。
什麼樣的故事最能走入觀眾的內心?真實的故事。
所以電影已經不斷朝著「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路子走,比如《我不是藥神》、《中國合伙人》。
而要塑造真實的故事就要塑造真實的角色。
那些富貴總裁和天才神探的設定已經被淘汰了,越是有缺陷的人物越能得到電影觀眾的喜愛。
比如周冬雨在《少年的你》中出演了一個寸頭,滿臉雀斑的女孩,奪得影后。
周冬雨長得美嗎?美。
她演的陳念美嗎?不美,但卻走入了觀眾的內心。
縱觀如今的電影,你會發現在電影裡出現的大部分明星已經不是明星,他們演的都是有缺點的普通人。
而從郭富城這些年拍的電影我們會發現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懸疑劇多,他飾演警察偵探居多。
這也是如今電影的主流方向——平民化懸疑。
懸疑是最能為電影加分的,因為懸疑讓故事緊張,觀眾時刻繃緊神經,結局出乎意料,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2018年郭富城作品《無雙》,正是滿足以上特點。
主角是一個製造偽鈔的壞人,一個滿是缺點又有才華的畫家。
滿滿的懸疑,周潤發和郭富城互相說了不同版本的故事。結局雙重反轉,令觀眾意想不到。
2019年的票房熱作《誤殺》也走同樣的路線,一個滿嘴謊言的父親,一個背負命案的普通家庭。
《無雙》和《誤殺》的成功,可以看出電影正朝著越來越真實的方向前進,且愛情、奇幻正在減少,懸疑的比例不斷加重。
無論男女,電影觀眾喜愛懸疑,懸疑能讓他們帶來2小時的刺激滿足。
縱觀電視劇,我們會發現,近年來的電視連續劇拍得越來越假了。
如今主流電視劇有兩個類別,一是玄幻到千萬年前的修仙劇,二是職場情感劇。
玄幻不談,說說職場劇,比如最近播放的《安家》、《精英律師》就遭到了「不切實際」、「懸浮劇」的批評,很多事例在現實裡根本不會出現,且討論事例不夠深入,大多時候都是主角在談情說愛。
為什麼這些電視劇要如此「不切實際」?
沒有辦法,電視劇需要帶話題。
簡單來說,在構思每一集的劇情時候,要想方設法讓本集劇情帶上十幾個流量話題。
比如靳東被壁咚了,前妻手撕小三,車禍又遇絕症,帶上這些話題上微博熱搜,達到宣傳電視劇的目的。
電視是免費的,集數多,它需要不斷吸引新觀眾來看、來追。
所以電視劇只要是能自圓其說,怎麼扯、怎麼狗血就怎麼演。
而另一方面,電視劇需要顏值。
電視劇和電影的觀眾體驗感不同。
看電影的觀眾是能夠「定」在影院的椅子上花2個小時認真看完的,電影可以講懸疑、講真實。
而看電視的觀眾同時可以做很多事,她可以一邊吃飯、一邊敷面膜,一邊跑步一邊打電話一邊看。
看電視對於觀眾來說是碎片時間、是一種消遣。
所以如果把電視明星整得醜醜的,那是不行的。
要知道一部電視劇都是幾十集,試問有哪個觀眾會忍受看幾十集的「醜八怪」?
所以電視劇可以修仙,越光怪陸離的設定,觀眾好奇心越強。職場劇越狗血越好,看完讓產生話題,讓觀眾討論。
主演的明星一定要帥,要美。畫面也要唯美。
最好濾鏡全開,美的不像話,每一幀都能截圖發朋友圈微博,觀眾是這麼想的,電視劇就是這麼拍的。
縱觀近年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親愛的熱愛的》都是帥帥的,美美的。
而靳東作為一個成熟有魅力的男人。他選擇了電視這一載體,自然會被導演要求如此包裝。
帥到驚為天人,越來越年輕,也會有些不「真實」。
在比較過電影和電視後,你會發現網劇越來越好看了,網劇正在異軍突起。
第一部網劇是從2007年開始,到了2012年,由《屌絲男士》、《萬萬沒想到》開啟網劇另類搞笑的序幕。
觀眾「萬萬沒想到」喜劇還能有這樣奇葩的表現形式,這是電視劇不敢拍的,而且網劇每集都很短,看著不累。
2016年由《法醫秦明》、《靈魂擺渡》作為網劇高質量的奠基石。
讓觀眾體會到了什麼叫做「重口」,將觀眾內心滿滿的窺探欲逼了出來。
全盛時期是從2018年開始,網劇爆發,《延禧攻略》大火,強調宮鬥,反間計謀,
在第54集「爾晴之死」創下了網民拍視頻、放鞭炮慶祝的搞笑場面,正說明此網劇完全吸引到了「網友」。
網劇將重點不是放在主演的明星是誰,而是放在「吸引觀眾」的層面上,所以網劇對於劇本的要求極度嚴格。
網劇的優勢是擁有海量劇本,網劇的投資平臺都是愛奇藝、騰訊,它們旗下本身就有網文網站,有海量的作者和讀者。
網劇的劇本大多是網絡小說改編,好處有兩個:
1、網絡小說動輒幾百萬、千萬字,改編起來容易。
2、網絡小說的讀者會成為第一批觀眾。
網劇重視劇本,把錢都花在刀刃上,成為了製作最精良的作品。
網劇風格多樣出色,狗血如《奈何boss要娶我》,腦洞大開如《動物管理局》,懸疑燒腦如《唐人街探案》。
而2020年文藝網劇《嘆息橋》播出後,網劇的豐富度更加明顯,出色。
電影付費,電視免費,網劇前幾集免費,好看了再付費,網劇正在改變傳統「影視」的格局。
結語:無論是電影、電視和網劇都是在努力吸引著觀眾。
電影的主要目標群體是情侶,電影的票價決定了最好看的電影必須要用頂級明星。
類別是緊張刺激的懸疑最好,明星不需要美,越真實越好,讓觀眾在2小時內陷入劇情,產生共鳴。
電視的群體最大,也最難控制。所以電視劇一般是多頭抓——
修仙、宮廷、職場、歲月情感,有時還可以混搭。
劇中人又美又帥,每集強調的不是劇情而是話題,話題越有爭議,觀眾越能討論,電視劇就越成功。
而網劇的群體主要是年輕人,
年輕人挑剔,年輕人不在乎主演是誰,好看最重要。
而且網劇是先「免費」後「付費」的模式,這就決定了網劇的新鮮、多元、刺激,質量高。
三年、五年、十年後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呢?
電影是否越來越好,電視劇會不會走向衰亡,網劇會成為主流嗎?
郭富城是否會去演電視劇而變帥,靳東是否會去演電影而滄桑?科技會讓影像「返老還童」嗎?
未來總是充滿想像,也令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