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監局破謠言 朋友圈十大食品謠言都有哪些?
2023-03-30 06:17:06 2
朋友圈有一個亂象,時不時都會出現各種謠言,什麼黃鱔吃避孕藥、隔夜飯不能吃、毒豆芽等等的,那麼這麼是不是真的就是這樣的呢?其實並不是的,這不今天食藥監局破謠言,下面一起來看看朋友圈十大食品謠言都有哪些。
十大食品謠言:紫菜和粉絲都是塑料做的?
真相:粉絲的主要成分就是澱粉和水,而澱粉本身就是一種碳水化合物,含碳氫元素,所以易燃,一般乾粉絲都是可燃燒的。光憑能否燃燒來判定,不靠譜。
紫菜藻體呈膜狀,而塑料薄膜一般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熱塑性塑料製成。紫菜和塑料薄膜差異較大,但由於工藝不同,可能有的紫菜好撕開,有的不好撕開,不能簡單通過不好撕斷定就不是紫菜,還是需要科學檢測。
十大食品謠言:橘子變紅,竟然是用針注射甜蜜素?
真相:水果使用甜蜜素的謠言謠傳多年,不僅「注射」一說不靠譜,「浸泡」之法也基本不可能。因為柑橘表皮厚實且為油性,外界物質很難附著穿透,甜蜜素浸泡起不到增甜效果,包括金橘這種連皮吃的柑橘也不會使用甜蜜素。
十大食品謠言:黃鱔是避孕藥催大的?
真相:黃鱔變得又粗又大是因為採用了科學的飼養方法,解決了影響黃鱔生長的水溫和餌料等問題,與避孕藥無關。在飼料中添加避孕藥餵養黃鱔的科學試驗顯示,一個月內,黃鱔生長速度比不用藥物的黃鱔快大約10%,但在一個月後開始大批死亡,死亡率高達50%以上。因此,黃鱔養殖中添加避孕藥不僅沒有必要,而且得不償失。
十大食品謠言:隔夜飯致癌?
真相:一般隔夜菜亞硝酸鹽含量不足以致癌。與新鮮蔬菜相比,隔夜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但這個正常飲食的情況下也不至於達到致癌的量。以綠葉菜為例,如果烹調後不加翻動放入冰箱,24小時之後亞硝酸鹽含量約從每公斤3毫克升到每公斤7毫克。人體攝入200毫克亞硝酸鹽才可能發生中毒,這說明要達到中毒的量,至少一頓需要吃上幾十公斤的隔夜蔬菜,就正常人而言,這明顯是不可能的。
十大食品謠言:化了又凍的雪糕有毒?
真相:有報導稱,如果雪糕貯存時達不到所需貯存溫度,會引起結構變化,甚至產生有害物質,如可溶性毒蛋白及胺類等。
專家稱,有可溶性蛋白但沒有「可溶性毒蛋白」的說法。蛋白質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蛋白質發生變質;二是蛋白質會吸引細菌大量繁殖;三是一些人會對蛋白質過敏。
因此,建議買雪糕時首先要看是否在保質期內,包裝有沒有破損,通常應選擇外形完好的雪糕,避免給細菌繁殖造成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