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構樹青儲直收打捆機的切割揉搓室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23:38:59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構樹青儲直收打捆機的切割揉搓室。
背景技術:
構樹青儲直收打捆機是我公司研發的收割構樹莖稈做青儲飼料的機型,由於構樹的莖杆較硬,因此,普通的青儲飼料收割機無法使用,目前我國還沒有能收割構樹莖稈做青儲飼料的機型。在設計構樹青儲直收打捆機時發現,以目前現有的青儲飼料收割設備為基礎進行修改,無法適應較硬的構樹莖杆。因此,需要對構樹莖杆進行多次揉搓切割,但是,增加過多的揉搓切割設備勢必會增大整套設備的體積和成本,而且大體積的設備在收割時也不方便,風機作為青儲飼料收割設備的一個輸送部件,其動力充沛,且空間較大,如果能在風機內設計切割揉搓的設備,勢必不會增加整套設備的體積。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增加揉搓切割設備會增大整套設備體積和成本,且作業不方便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小巧,成本低,不額外增加整套設備體積就能進行切割揉搓的用於構樹青儲直收打捆機的切割揉搓室。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於構樹青儲直收打捆機的切割揉搓室,其特徵在於,它包括風機殼、風機和切割刀Ⅰ,所述風機設置在所述風機殼內,在所述風機殼的前側面設置有進料口,所述切割刀Ⅰ設置在所述進料口處;
所述風機包括轉軸以及通過所述轉軸同軸固定連接的風扇葉、刀盤和切割刀Ⅱ,所述風扇葉位於刀盤的後方,所述切割刀Ⅱ位於刀盤的前方;
所述刀盤上設置有多個通風口;
所述切割刀Ⅱ與所述刀盤平行設置,且兩者之間的距離為15-35mm;
所述風扇葉與所述刀盤垂直設置,在所述風扇葉的末端設置有揉搓齒;
所述轉軸的兩端分別設置一個軸承座,在轉軸的前端設置一個皮帶輪,在轉軸的末端設置一個傳動齒輪;
所述切割刀Ⅰ與驅動機構連接,所述驅動機構驅動切割刀Ⅰ將伸入所述進料口的構樹切割。
進一步的,所述通風口是以所述刀盤的中心均布四個扇形口,所述切割刀Ⅱ有四個,均布在所述扇形口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切割刀Ⅰ包括兩個圓盤刀片,兩個所述圓盤刀片交錯重疊部分位於所述進料口處。
更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傳動齒輪組,所述傳動齒輪組帶動兩個所述圓盤刀片對向旋轉。
更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與所述圓盤刀片同軸的皮帶輪,通過皮帶帶動兩個所述皮帶輪進而帶動兩個所述圓盤刀片對向旋轉。
進一步的,所述切割刀Ⅰ包括一個閘門式刀,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曲軸連杆總成,所述閘門式刀的上端與曲軸連杆總成的連杆活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切割刀Ⅱ通過刀座固定在所述刀盤上。
進一步的,所述切割刀Ⅱ與所述刀盤之間的距離為25mm。
進一步的,所述風扇葉靠近轉軸的部分逐漸變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將風機、切割刀Ⅰ、切割刀Ⅱ和揉搓部件巧妙的進行集合,不僅沒有增大設備的體積,而且成本較低。在風機的進料口處設置切割刀Ⅰ,對構樹進行初次切割,然後利用切割刀Ⅱ進行二次切割成25mm左右的小段,最後利用風扇葉在風機殼內進行初次揉搓。風扇葉片具有送料和揉搓兩種功能,因此不需要額外增加初次揉搓設備。
本實用新型在利用風機輸送前就將構樹加工成較小且較軟的小段,且從收割臺到風機之間並未增加切割和揉搓設備造成整套設備體積的增大,保持了整套設備輕巧作業的優勢。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前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風機結構示意圖(前方);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風機結構示意圖(後方);
圖5為圖3中局部A的放大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閘門式刀及其驅動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圓盤刀的驅動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中,風機殼 1、進料口 11、圓盤刀片 2、齒輪Ⅰ 21、齒輪Ⅱ 22、齒輪Ⅲ 23、皮帶輪 24、閘門式刀 2'、曲軸 21'、連杆 22'、轉軸 31、軸承座 311、皮帶輪 312、傳動齒輪 313、風扇葉 32、揉搓齒 321、刀盤 33、通風口 331、切割刀Ⅱ 34、刀座 34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圖7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包括風機殼1、風機和切割刀Ⅰ,所述風機設置在所述風機殼1內,在所述風機殼1的前側面設置有進料口11,所述切割刀Ⅰ設置在所述進料口11處。所述切割刀Ⅰ與驅動機構連接,所述驅動機構驅動切割刀Ⅰ將伸入所述進料口11的構樹切割。所述風機包括轉軸31以及通過所述轉軸31同軸固定連接的風扇葉32、刀盤33和切割刀Ⅱ34。構樹依次經過切割刀Ⅰ和切割刀Ⅱ34的切割,然後經過風扇葉32的揉搓後被風機送入下一道工序。
如圖1所示,所述切割刀Ⅰ的第一實施例包括兩個圓盤刀片2,兩個所述圓盤刀片2交錯重疊部分位於所述進料口11處,構樹從進料口11進入時被圓盤刀片2切斷。對於圓盤刀片2的驅動機構,它可以採用傳動齒輪組傳動,如圖7所示,在每個圓盤刀片2上設置有齒輪Ⅰ21,每個齒輪Ⅰ21與一個齒輪Ⅱ22連接,兩個齒輪Ⅱ22嚙合,由一個齒輪Ⅲ23帶動其中一個齒輪Ⅱ22轉動,從而帶動圓盤刀片2轉動。所述傳動齒輪組帶動兩個所述圓盤刀片對向旋轉。當然,傳動齒輪組位於風機殼1的外側,圓盤刀片2位於風機殼的內側,傳動齒輪組用殼體蓋住。
作為圓盤刀片2的驅動機構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與所述圓盤刀片2同軸的皮帶輪24,通過皮帶帶動兩個所述皮帶輪24進而帶動兩個所述圓盤刀片2對向旋轉。如圖1和圖2所示圓盤刀片2的位置是在風機的中下部。
切割刀Ⅰ的另一實施例為:所述切割刀Ⅰ包括一個設置在風機殼1外側位於進料口處且貼緊風機殼1的閘門式刀2',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曲軸連杆總成,曲軸連杆總成包括曲軸21'和連杆22',所述閘門式刀2'的上端與曲軸連杆總成的連杆22'活動連接,由曲軸連杆總成帶動所述閘門式刀2'上下運動,從而切割構樹。
所述風機的風扇葉32位於刀盤33的後方,所述切割刀Ⅱ34位於刀盤33的前方。所述轉軸31的兩端分別設置一個軸承座311,在轉軸31的前端設置一個皮帶輪312。由於轉軸1的動力較大,因此,本方案在轉軸31的末端設置一個傳動齒輪313,傳動齒輪313通過齒輪和鏈條傳動,驅動其他部件,節省空間和成本。轉軸31通過皮帶輪312傳動,轉軸31帶動風扇葉32、刀盤33和切割刀Ⅱ34同時高速旋轉。
所述刀盤33上設置有多個通風口331,通風口331的作用是進風和進料。切割刀Ⅱ34切割下的構樹段從通風口331進入風扇葉32側。如圖3中所示,所述通風口331是以所述刀盤33的中心均布的四個扇形口,所述切割刀Ⅱ34也設置有四個,均布在所述扇形口之間。所述切割刀Ⅱ34與所述刀盤33平行設置,且兩者之間的距離為15-35mm,優選的距離為25mm。所述切割刀Ⅱ34是通過刀座341固定在所述刀盤33上的,刀座341的高度即為切割刀Ⅱ34與所述刀盤33之間的距離。切割刀Ⅱ34通過螺栓固定在刀座341上,切割刀Ⅱ34的前端設置刀刃。
所述風扇葉32與所述刀盤33垂直設置,本實施例中採用了四片風扇葉32。在所述風扇葉32的末端設置有揉搓齒321,揉搓齒321為鋸齒狀。如圖2中所示,所述風扇葉32靠近轉軸31的部分逐漸變窄,這樣可以保證風扇葉32在旋轉過程中的進風。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構樹被慢慢送入進料口11,切割刀Ⅰ對構樹進行初次切割,切割後的構樹進入風機內由切割刀Ⅱ34進行二次切割,高速旋轉的切割刀Ⅱ34將伸過切割刀Ⅱ34刀刃部分迅速切斷(由於構樹送入速度較慢,切割刀Ⅱ34轉速較快,因此,構樹不會未經切割直接從通風口331伸出),構樹被切割成25mm左右的小段,然後通過通風口331進入風扇葉32的區域內,風扇葉32的前端在旋轉的過程中對構樹段進行揉搓,並將揉搓好的構樹段通過風力經過管道送入下一道工序。
以上所述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和實施例作了詳述,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和實施例,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其它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