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止中軌與外軌受力分離的滑軌導向柱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9:24:29 6
一種防止中軌與外軌受力分離的滑軌導向柱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止中軌與外軌受力分離的滑軌導向柱結構構,包括圓柱部,所述圓柱部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平板部,在所述平板部的上下兩端分別延伸形成用於抵接中軌外槽的第一凸臺部、以及抵接中軌內槽的第二凸臺部;所述第一凸臺部及第二凸臺部之間形成用於抵接中軌開口截面的開口槽。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通過將本實用新型裝置於中軌尾部與外軌尾部之間,在中軌尾部受力與外軌分離時,本實用新型的開口槽與中軌的開口互為抵接,同時第一凸臺部及第二凸臺部與中軌的外槽及內槽互為抵接,因此抵消了該分離外力從而保證了中軌的穩定性,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保證了滑軌的正常使用。
【專利說明】一種防止中軌與外軌受力分離的滑軌導向柱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滑軌,尤其涉及一種防止中軌與外軌受力分離的滑軌導向柱結構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傳統滑軌的結構包括在外軌上通過中軌滾珠保持架滑動連接的中軌,在位於最外側的中軌上通過內軌滾珠保持架滑動連接的內軌,在滑軌工作過程時,中軌通過中軌滾珠保持架相對於外軌進行滑移運動,從而實現中軌相對於外軌的伸出及伸入,但是現有結構在中軌完全伸入外軌的過程中,由於中軌滾珠保持架的行程等於中軌行程的一半,因此中軌滾珠保持架的端部距中軌尾部存在較長的距離,而外軌、中軌及滾珠保持架的配合存在間隙,再加上該間隙經槓桿效應的放大,中軌尾部受力後處於懸空狀態易從外軌尾部處脫出,安全性能差,影響滑軌的正常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 申請人:針對上述現有問題,進行了研究改進,提供一種防止中軌與外軌受力分離的滑軌導向柱結構構,有效的防止了中軌受力後出現與外軌分離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0004]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防止中軌與外軌受力分離的滑軌導向柱結構構,包括圓柱部,所述圓柱部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平板部,在所述平板部的上下兩端分別延伸形成用於抵接中軌外槽的第一凸臺部、以及抵接中軌內槽的第二凸臺部;所述第一凸臺部及第二凸臺部之間形成用於抵接中軌開口截面的開口槽。
[0006]其進一步技術方案在於:
[0007]第一凸臺部及第二凸臺部上均設置弧形邊;
[0008]在所述第一凸臺部上還設置用於與外軌內槽抵接的翻邊。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通過將本實用新型裝置於中軌尾部與外軌尾部之間,在中軌尾部受力與外軌分離時,本實用新型的開口槽與中軌的開口互為抵接,同時第一凸臺部及第二凸臺部與中軌的外槽及內槽互為抵接,因此抵消了該分離外力從而保證了中軌的穩定性,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保證了滑軌的正常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與外軌及中軌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與外軌及中軌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圖1在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16]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圓柱部301,圓柱部30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平板部302,在平板部302的上下兩端分別延伸形成用於抵接中軌2外槽202的第一凸臺部303、以及抵接中軌2的內槽204的第二凸臺部305 ;第一凸臺部303及第二凸臺部305之間形成用於抵接中軌開口截面的開口槽304,在第一凸臺部303及第二凸臺部305上均設置弧形邊307。在第一凸臺部303上還設置用於與外軌內槽抵接的翻邊306。
[0017]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安裝過程如下:
[0018]如圖1、圖2所示,首先帶有滾珠205的中軌滾珠保持架201通過中軌2的外槽202接觸,然後將本實用新型的圓柱部301嵌接在中軌2的外槽202上,使第一凸臺部303與中軌2的外槽202相接觸,第二凸臺部305與中軌2的內槽204相抵接,同時第一凸臺部303與第二凸臺部305之間的開口槽304與中軌2的開口 203的截面206相抵接,最後將外軌I套裝在中軌2的外部,使本實用新型位於外軌I及中軌2之間,在中軌2受外力作用時,由於本實用新型的開口槽304與中軌2的開口 203的截面206相抵接,因此抵消了該分離外力從而保證了中軌的穩定性,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保證了滑軌的正常使用。
[0019]以上描述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不是對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所限定的範圍參見權利要求,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止中軌與外軌受力分離的滑軌導向柱結構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圓柱部(301),所述圓柱部(30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平板部(302),在所述平板部(302)的上下兩端分別延伸形成用於抵接中軌外槽的第一凸臺部(303)、以及抵接中軌內槽的第二凸臺部(305);所述第一凸臺部(303)及第二凸臺部(305)之間形成用於抵接中軌開口截面的開口槽(30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止中軌與外軌受力分離的滑軌導向柱結構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凸臺部(303)及第二凸臺部(305)上均設置弧形邊(307)。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止中軌與外軌受力分離的滑軌導向柱結構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凸臺 部(303)上還設置用於與外軌內槽抵接的翻邊(306)。
【文檔編號】A47B88/08GK203493136SQ201320662638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5日
【發明者】劉克生 申請人:泛亞電子工業(無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