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電櫃門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5:51:09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電櫃門,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電櫃門。
背景技術:
目前,作為供電配電所用的電櫃的電櫃門,正常情況下,由於有的電櫃長年設置於地下室內,空氣相對潮溼,有時還會碰到地面漏水到地下室的問題,因此對其密封性能和電櫃門開合是否順暢具有較高的要求。而且,由於電櫃門所用的用於拉開櫃門的門手組件為金屬結構,裡面設有按鈕、彈簧鎖緊組合件,時間長了,容易受潮黴變、鏽蝕,造成卡死現象,一旦發生緊急情況需要打開櫃門時,就發耽誤時間,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電櫃門存在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防潮溼防鏽蝕性能較好,製造成本低的新型電櫃門。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方案是:一種新型電櫃門,包括金屬門框及金屬櫃門;金屬櫃門為左右對稱的對開式的結構,分別為左櫃門和右櫃門,左櫃門樞接在金屬門框的左側,右櫃門樞接在金屬門框的右側;左櫃門和右櫃門在彼此相鄰處的靠近櫃門邊緣部分設有門手組件;其特徵是:所述門手組件為嵌入式結構,門手組件包括面板、安裝柱、旋轉拉手、拉手轉軸和拉手護蓋;旋轉拉手包括一個方條狀的拉條,面板上設有長寬和拉條長寬匹配的方槽,拉條設置於該方槽內;拉手護蓋內部具有一個可以容納旋轉拉手在其內旋轉的扁槽結構,扁槽結構與方槽相連通,拉手護蓋內部具有一個可以容納旋轉拉手在其內旋轉的扁槽結構,拉手護蓋固定扣合在面板的後側,拉手轉軸以橫跨形式設置在拉手護蓋的開口端兩側,旋轉拉手的拉條在其頭端三分之一處的裡側銜接有旋轉部,旋轉部上設有旋轉孔,旋轉拉手通過該旋轉孔可旋轉地設置在拉手轉軸上;安裝柱為兩個,分別分布設置在面板的後側的兩端,位於拉手護蓋的上下兩側。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和進一步說明,前述旋轉拉手還包括一個拉環,該拉環銜接於拉條的後下側,拉環上端與旋轉部相接為一體。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和進一步說明,前述拉環與拉條和旋轉部連接處兩側設有若干節料淺槽。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和進一步說明,前述旋轉拉手還包括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承力加強板,該承力加強板斜設置在拉條的後上側,該承力加強板斜邊向外,兩直角邊分別與拉條和旋轉部相接為一體。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和進一步說明,前述承力加強板兩側設有直角三角形的節料淺槽。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和進一步說明,前述旋轉拉手的拉條前側上端設有若干防滑凸粒。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和進一步說明,前述拉手護蓋的後部上下兩側各設有一段弧形蓋壁;拉條的下端部相對拉環的下端向突出,拉手護蓋開口處的內下側設有一個下凹的限位缺口,該限位缺口與拉條的下端部相匹配,下凹深度與拉條厚度相同。
優選地,前述門手組件由防火塑料製成。
優選地,金屬門框外表設有與金屬櫃門匹配貼合的防水密封橡膠條;金屬櫃門表面塗有防鏽漆。
由上可知,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優點: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容易製造;門手組件體積減小,操作方便,防潮溼防鏽蝕性能較好,可有效防止門手組件因受潮黴變、鏽蝕導致卡死現象,避免了應急時難以打開櫃門的情況發生,而且使用壽命相對較長,製造成本低,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電櫃門的結構示意圖,虛線部分為防水密封橡膠條設置的位置。
圖2為圖1中處於打開狀態的門手組件主視圖剖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1-金屬門框, 2-金屬櫃門,3-左櫃門,4-右櫃門, 5-門手組件; 6-面板, 7-安裝柱, 8-旋轉拉手, 9-拉手轉軸, 10-拉手護蓋; 11-拉條, 12-方槽, 13-扁槽結構, 14-旋轉部, 15-旋轉孔, 16-限位缺口, 17-拉環, 18-節料淺槽, 19-承力加強板, 20-防滑凸粒, 21-防水密封橡膠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及其有益技術效果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圖1 ~圖2,新型電櫃門包括金屬門框1及金屬櫃門2;金屬門框1外表設有與金屬櫃門2匹配貼合的防水密封橡膠條21;金屬櫃門2表面塗有防鏽漆;金屬櫃門2為左右對稱的對開式的結構,分別為左櫃門3和右櫃門4,左櫃門3樞接在金屬門框1的左側,右櫃門4樞接在金屬門框1的右側;左櫃門3和右櫃門4在彼此相鄰處的靠近櫃門邊緣部分設有門手組件5; 門手組件5由防火塑料製成;門手組件5為嵌入式結構,門手組件5包括面板6、安裝柱7、旋轉拉手8、拉手轉軸9和拉手護蓋10;旋轉拉手8包括一個方條狀的拉條11,面板6上設有長寬和拉條11長寬匹配的方槽12,拉條11設置於該方槽12內;拉手護蓋10內部具有一個可以容納旋轉拉手8在其內旋轉的扁槽結構13,扁槽結構13與方槽12相連通,拉拉手護蓋10固定扣合在面板6的後側,拉手轉軸9以橫跨形式設置在拉手護蓋10的開口端兩側,旋轉拉手8的拉條11在其頭端三分之一處的裡側銜接有旋轉部14,旋轉部14上設有旋轉孔,旋轉拉手8通過該旋轉孔可旋轉地設置在拉手轉軸9上;安裝柱7為兩個,分別分布設置在面板6的後側的兩端,位於拉手護蓋10的上下兩側。拉手護蓋10的後部上下兩側各設有一段弧形蓋壁;拉條11的下端部相對拉環17的下端向突出,拉手護蓋10開口處的內下側設有一個下凹的限位缺口16,該限位缺口16與拉條11的下端部相匹配,下凹深度與拉條11厚度相同。
參見圖2,優選地,旋轉拉手8還包括一個拉環17,該拉環17銜接於拉條11的後下側,拉環17上端與旋轉部14相接為一體。拉環17與拉條11和旋轉部14連接處兩側設有若干節料淺槽18。旋轉拉手8還包括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承力加強板19,該承力加強板19斜設置在拉條11的後上側,該承力加強板19斜邊向外,兩直角邊分別與拉條11和旋轉部14相接為一體。承力加強板19兩側設有直角三角形的節料淺槽18。旋轉拉手8的拉條11前側上端設有若干防滑凸粒20。
參見圖2,圖2中為門手組件5打開狀態的主視圖剖面結構示意圖,在正常狀態下,旋轉拉手8的拉條11與門手組件5的面板6平齊,開門時,將拉條11上端向內按下使旋轉拉手8旋轉,拉條11則向外翹起,拉環17露出在面板6外面,用手即可以將門拉開。同理,關門時,將拉條11下端向內按下使旋轉拉手8旋轉,由於限位缺口16的限位作用,旋轉到位後,旋轉拉手8的拉條11恢復與門手組件5的面板6平齊的位置。
根據上述說明書及具體實施例並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形,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