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酵控制系統平衡乾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18:49:59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物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發酵控制系統平衡乾燥裝置。
背景技術:
微生物發酵生產過程中,所有發酵系統、補料系統的控制都必須連接電路,最後整個發酵系統電路都由一個控制箱來控制,因此,控制箱內部存在大量電子元件。控制箱放置時,遇到冷空氣容易凝結產生水汽,增加控制箱內溼度。潮溼條件下電子元件易發生相互幹擾作用,造成電子元件損壞或控制系統出問題,因此電子元件需要在較低的溫度和溼度下工作才能保證使用效果和壽命。目前一般採用在控制箱上安裝排氣扇來降溫除溼,但對於悶熱多雨的南方,該方法效果並不明顯,特別在潮溼的梅雨季節,溫度高,溼度大,將嚴重影響控制箱中電子元件的工作穩定性,從而影響發酵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的發酵控制系統平衡乾燥裝置,通過該裝置作用保持發酵系統控制箱內低溫和乾燥,確保控制箱內電子元件的工作穩定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發酵控制系統平衡乾燥裝置,包括發酵系統控制箱、乾燥箱和氣體輸送系統,所述發酵系統控制箱設有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乾燥箱內設有排水口,所述乾燥箱內裝設有降溫除溼機,所述降溫除溼機設有溼空氣進口和乾燥氣體出口,所述氣體輸送系統包括循環管道,所述循環管道包括第一迴路管和第二迴路管,所述排氣口通過第一迴路管與溼空氣進口連通,所述乾燥氣體出口通過第二迴路管與進氣口連通。
優選地,所述氣體輸送系統還包括排氣扇和循環泵,所述排氣扇設置於第一迴路管靠近發酵系統控制箱的一端,所述循環泵通過第二迴路管與乾燥氣體出口以及進氣口連通。
優選地,所述降溫除溼機的數量為兩個以上,所述第一迴路管和第二迴路管均設有與對應的降溫除溼機連接的支路管,每條支路管均設置有控制閥門。
優選地,所述第一迴路管設置有溼度檢測裝置。
優選地,所述發酵控制系統平衡乾燥裝置還設置有氣路控制裝置,所述氣路控制裝置與溼度檢測裝置以及控制閥門電連接。
優選地,所述排氣口設置於發酵系統控制箱的上端,所述進氣口設置於發酵系統控制箱的下端。
優選地,所述第一迴路管和第二迴路管的管壁均包括由內到外依次設置的第一聚四氟乙烯層、碳纖維層、第二聚四氟乙烯層、不鏽鋼層和尼龍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的發酵控制系統平衡乾燥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製作成本低廉,可有效降低發酵控制系統內溫度和溼度,確保控制箱內電子元件的工作穩定性。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一迴路管或第二迴路管的剖面圖。
附圖標記包括:
1—發酵系統控制箱 11—排氣口 12—進氣口
2—乾燥箱 21—排水口 3—降溫除溼機
4—第一迴路管 41—第一聚四氟乙烯層 42—碳纖維層
43—第二聚四氟乙烯層 44—不鏽鋼層 45—尼龍層
5—第二迴路管 6—排氣扇 7—循環泵
8—溼度檢測裝置 9—控制閥門 10—氣路控制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見附圖1-2。
如圖1所示,一種發酵控制系統平衡乾燥裝置,包括發酵系統控制箱1、乾燥箱2和氣體輸送系統,所述發酵系統控制箱1設有進氣口12和排氣口11,所述乾燥箱2設有排水口21,所述乾燥箱2內裝設有降溫除溼機3,所述降溫除溼機3設有溼空氣進口和乾燥氣體出口,所述氣體輸送系統包括循環管道,所述循環管道包括第一迴路管4和第二迴路管5,所述排氣口11通過第一迴路管4與溼空氣進口連通,所述乾燥氣體出口通過第二迴路管5與進氣口12連通。發酵系統控制箱1、乾燥箱2和循環管道組成氣體循環迴路。本實用新型運行時,發酵系統控制箱1內的氣體由排氣口11排出,經第一迴路管4進入乾燥箱2內的降溫除溼機3,經降溫除溼後,由乾燥氣體出口排出,經過第二迴路管5後,由進氣口12進入發酵系統控制箱1,再由排氣口11排出形成一個氣體循環迴路。不斷重複上述步驟,從而達到降溫除溼的目的。乾燥箱2內置排水口21,當乾燥箱2內含有水時,可以通過排水口21排出。發酵控制系統平衡乾燥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有效降低發酵控制系統內溫度和溼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氣體輸送系統還包括排氣扇6和循環泵7,所述排氣扇6設置於第一迴路管4靠近發酵系統控制箱1的一端,所述循環泵7通過第二迴路管5與降溫除溼機3的乾燥氣體出口以及發酵系統控制箱1的進氣口12連通。排氣扇6設置於第一迴路管4並靠近排氣口11,可將發酵系統控制箱1內的溼空氣引入乾燥箱2內;循環泵7可將經降溫除溼機3降溫除溼後的氣體抽入發酵系統控制箱1內,操作方便。進一步地,所述排氣口11設置於發酵系統控制箱1的上端,所述進氣口12設置於發酵系統控制箱1的下端。發酵系統控制箱1內氣體可由發酵系統控制箱1的上端排出,經降溫除溼後由其下端進入。
本實施例中,所述降溫除溼機3的數量為兩個以上,所述第一迴路管4和第二迴路管5均設有與對應的降溫除溼機3連接的支路管,每條支路管均設置有控制閥門9。所述第一迴路管4設置有溼度檢測裝置8。所述發酵控制系統平衡乾燥裝置還設置有氣路控制裝置10,所述氣路控制裝置10與溼度檢測裝置8以及控制閥門9電連接。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排風扇將發酵控制系統內溼氣引入管道內,通過溼度檢測裝置8測定空氣溼度,氣路控制裝置10根據溼度大小確定開啟控制閥門9的個數,溼空氣通過控制閥門9進入降溫除溼機3,達到降溫除溼效果,然後將降溫除溼後的氣體通過循環泵7進入發酵系統控制箱1的進氣口12,形成氣體循環迴路,從而使發酵系統控制箱1內保持低溫和乾燥。
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迴路管4和第二迴路管5的管壁均包括由內到外依次設置的第一聚四氟乙烯層41、碳纖維層42、第二聚四氟乙烯層43、不鏽鋼層44和尼龍層45。第一迴路管4和第二迴路管5的耐腐蝕性、耐磨性好,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適用於發酵車間,可延長管路的整體壽命,且不易粘附其他雜物。
最後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