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上板下的施工方法
2023-10-09 10:53:19
專利名稱:牆上板下的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牆上板下的施工方法,尤其指一種得由下往上逐層建構牆面、立柱及橫梁,再由上往下逐層建構樓板,以縮短施工工期,並節省施工成本。
按,一般建築樓房於地基上先完成立柱,而在立柱之間搭建有相對的牆面模板,而得在兩牆面模板之間灌漿以構成牆面;再於立柱上架設樓面模板及橫梁模板,並於樓面模板及橫梁模板的下方以複數個支撐柱頂撐,然後,再進行灌漿而得以構成樓板,在完成的樓板上方建構立柱及牆面,如此交替施工,方得以建成大樓。
然而,在建完一層的樓板後,必須等上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使混凝土完全凝固後,方可再往上搭建牆面及立柱,所以,在施工上礦日費時,施工期相當長,因而增加施工成本。
再者,由於建構樓板時,在樓面模板的下方必須裝設數量非常多的支撐柱,方得以撐住樓面模板及灌漿時的混凝土重量,因此,在搭建樓面模板時較為麻煩不便,相對地在完成該層的樓板後,又須一一將樓面模板拆除,再將其搬運至上層搭建起來,所以,在完工後的善後工作也十分麻煩,同樣會延長施工工期,而浪費施工成本。
又,習知建構樓板時,必須注意支撐柱承載重量,否在灌漿後,因混凝土的重量相當重,而容易發生支撐柱無法承受混凝土的重量而崩模的意外。
另外,建構牆面及立柱時,如同搭建摟面模板一樣,建完一層後,則須將下層的模板全部拆除後再往上搭建,且須在樓板完成後方可再往上搭建,因此,在施工上也十分麻煩不便。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牆上板下的施工方法,由下往上逐層建構牆面、立柱及橫梁,再由上往下逐層建構樓板,以縮短施工工期,並節省施工成本。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牆上板下的施工方法,樓面模板是藉由懸吊的方式支撐,因而得有較佳支撐強度,並可免除使用支撐柱的麻煩,又便於拆模及重覆使用。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牆上板下的施工方法,其特徵的步驟是(a)將一自升牆面模板機構預設在相鄰的兩立柱之間,並於複數個自升牆面模板機構之間裝設有一工作檯,而得藉由自升牆面模板機構逐層向上建構牆面及立柱;(b)又於各樓層的橫梁部份搭建凵形模,於其下方裝設有複數個支柱,且在凵形模內插裝有複數個相對於支柱頂端的短支柱,而該短支柱恰等於橫梁底部至樓板面的高度,並於短支柱的上方得再支撐上一樓層橫梁下方的另一支柱;(c)該自升牆面模板機構移升至頂層後,得留下自升牆面模板機構的工作檯,並在工作檯上裝設複數個卷揚機,其上吊裝一鋼索,且在鋼索並於其下方裝設至少一層樓布置模板,又該鋼索上套裝複數個空心管,該空心管得於建構樓板時逐層放在樓面模板上,使鋼索得穿過樓板以逐層逐次降下樓面模板,而得由上往下建構樓板。
所述鋼索上得同時裝設複數個預設樓層的樓面模板,而得一次在一層的樓面模板進行灌漿,以逐層建構成樓板。
所述鋼索上等分層間隔裝設複數個樓面模板,得一次在一層的樓面模板進行灌漿以構成樓板,再藉由卷揚機放下鋼索,使各樓面模板降至下一樓層的樓板位置,而得在已完成的樓板的下一樓層建構樓板,以分段逐層建構樓板。
所述自升牆面模板機構,其於兩直立的H形滑杆之間裝設有兩定位機構,而在兩定位機構之間裝設有一升降液壓缸,其中該H形滑杆的中間板兩側各設有一齒條,且在H形滑杆的相對面上另設有一齒條,而該定位機構於一架體的兩側各裝設有兩滾輪組,該滾輪組由三個滾輪所組成,其得三面夾靠在H形滑杆的翼板末端,又於定位機構兩側各樞設有三個定位塊,該定位塊由一液壓缸所帶動,使其得往復擺動而抵靠在H形滑杆上的齒條;得藉由兩定位機構及升降液壓缸依序動作,使兩H形滑杆得交互上下移動,以移升裝設在其中之一的H形滑杆上的模板;又該固定於立柱上的H形滑杆外側設有一逆齒條,並於H形滑杆上裝設有一匚型夾框,而該匚形夾框的勾端,其得勾扣在H形滑杆的翼板上,又於匚形夾框內樞設有一擋塊,而該擋塊得藉由一彈簧推頂,使其抵靠在逆齒條上,又該匚型夾框得裝設在一墊塊上,且該墊塊固定在立柱上,得藉由定位機構及升降液壓缸將H形滑杆向上推升,且在上層立柱的直線位置上裝設有複數個匚形夾框,而可直接將H形滑杆直接推升至上層的預設位置。
由於採用上述方案縮短施工工期,並節省施工成本,還有較佳支撐強度,並可免除使用支撐柱的麻煩,又便於拆模及重覆使用。
為使本發明更加明確詳實,茲配合下列各圖示詳述如後圖示的簡單說明
圖1本發明的自升牆面模板機構設置在兩預設立柱之間由下往上建構立柱及牆面的示意圖(一)。
圖2本發明的自升牆面模板機構設置在兩預設立柱之間由下往上建構立柱及牆面的示意圖(二)。
圖3本發明的自升牆面模板機構設置在兩預設立柱之間由下往上建構立柱及牆面的示意圖(三)。
圖4本發明由上往下建構樓板的示意圖。
圖5本發明的自升牆面模板機構設置在立柱上的剖視圖。
圖6本發明的自升牆面模板機構的頂視圖。
圖7本發明的自升牆面模板機構設置在兩預設立柱之間的上視圖。
圖8本發明的自升牆面模板機構向上移升的動作實施例(一)。
圖9本發明的自升牆面模板機構向上移升的動作實施例(二)。
圖10本發明的自升牆面模板機構向上移升的動作實施例(三)。
圖11本發明由上往下建構樓板的另一實施示意圖(一)。
圖12本發明由上往下建構樓板的另一實施示意圖(二)。
首先請參閱圖1、2及3所示,本發明的施工方法如下的步驟(a)將一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預設在相鄰的兩立柱1之間,並於複數個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之間設有一工作檯20,而得藉由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逐層向上建構牆面3及立柱1。
(b)又於各樓層的橫梁4部份搭建凵形模5,在其下方裝設有數個支柱51、且在凵形模5內插裝有複數個相對於支柱51頂端的短支柱52,而該短支柱52恰等於橫梁4底部至樓板6的高度,並在短支柱52的上方得再支撐上一樓層橫梁4下方的另一支柱51。
(c)該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移升至頂層後,得留下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的工作檯20,並在其上裝設複數個卷揚機201,其上吊裝一鋼索7,且在鋼索7下方裝設至少一層樓面模板8,且在該鋼索7上套裝複數個空心管71,而該空心管71得於建構樓板6時逐層放在樓面模板8上,使鋼索7得穿過樓板6以逐層逐次降下樓面模板8,而得由上往下建構樓板6,如圖4所示。
如前述施工方法的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如圖5及圖6所示,其於兩直立的H形滑杆21、22之間裝設有兩定位機構22,而在兩定位機構22之間裝設有一升降液壓缸23,其中該H形滑杆21、21』的中間板211兩側各設有一齒條212,且在H形滑杆21、21』的相對面上另設有一齒條213,而該定位機構22於一架體221的兩側各裝設有兩滾輪組222,該滾輪組222是由三個滾輪222a所組成,其得三面夾靠在該H形滑杆21、21』的翼板214、214』末端,又於定位機構22兩側各樞設有三個定位塊223,該定位塊223由一液壓缸224所帶動,使其得往復擺動而抵靠在H形滑杆21上的齒條212、213;得藉由兩定位機構22及升降液壓缸23依序動作,使兩H形滑杆21、21』得交互上下移動,以移升裝設在其中之一的H形滑杆21』上的模板24。
又該固定於立柱1上的H形滑杆21外側設有一逆齒條215,並於H形滑杆21上裝設有一匚型夾框26,而該匚形夾框26的末端向內設有勾端261,其得勾扣在H形滑杆21的翼板214上,又於匚形夾框26內樞設有一擋塊262,而該擋塊262得藉由一彈簧263推頂,使其抵靠在逆齒條215上,又該匚型夾框26得裝設在一墊塊27上,且該墊塊27固定在立柱1上,得藉由定位機構22及升降液壓缸23將H形滑杆21向上推升,且在上層立柱1的直線位置上裝設有複數個匚型夾框26,而可直接將H形滑杆21直接推升至上層的預設位置,而不須拆卸H形滑杆21,所以得免除拆卸H形滑杆21的麻煩;並得使H形滑杆21避開建築物的橫梁,而可便於裝設H形滑杆21。
根據上述施工方法的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得在第一樓層兩相鄰立柱1的預設位置上各裝設H形滑杆21,而位在外側的兩H形滑杆21』則以結構架25連接,並且在結構架25上向內牆面的部份組裝模板24,如圖7所示,而得在兩相對的模板24之間灌漿,以建構成牆面3及立柱1;若要將模板24往上移升時,得將位在下的定位機構22的A部及B部的定位塊223,藉由液壓缸224向外推頂而抵靠定位在H形滑杆21、21』的齒條212、213上,而位在上方的定位機構22的C部及D部的定位塊223,則藉由液壓缸224向內收縮,使定位塊223不抵靠在H形滑杆21、21』的齒條212及213上,此時該升降液壓缸23向下收縮,使位在上方的定位機構22向下滑移,如圖8所示;然後,位在上方的定位機構22的C部藉由液壓缸224將定位塊223推抵在H形滑杆21』的齒條212、213上,而位在下方的定位機構224的B部定位塊,藉由液壓缸224使其脫離H形滑杆21、21』上的齒條212、213,此時該升降液壓缸23向上推頂,將供裝設模板24的H形滑杆21』向上移升,如此即將模板24向上推移,而不需拆除模板24,並且將模板24直接移至上層的牆面位置,當其推至預設高度後,則上、下方的定位機構22所有未抵靠在齒條212、213上的定位塊223全部,藉由液壓缸224向外推移,以將模板24定位。
再者,當上層的牆面3及立柱1完成後,該模板24及用以固定模板代24的結構架25則固定在已完成的牆面3及立柱1上,然後如同前述的動作方式,不同處在於此次是向上拉升位於內部的H形滑杆21』,而非位在外部的H形滑杆21,如此即得將H形滑杆21』往上移升,如圖10所示。
如前所述,上下交替移升該H形滑杆21、21』即可將模板24及結構架25逐層向上移升建築牆面3及立柱1;且當逐層向上建構時,該用以建構橫梁4的凵形模5,其內插裝有複數個短支柱52,且在相對於短支柱52的凵形模5下方裝設有支柱51,又於短支柱52下方支撐上一樓層橫梁4下方的另一支柱51,使橫梁4得連同牆面3及立柱1逐層向上建構;並且該模板24得由底層向上移升重覆使用,所以得節省施工成本。
而當牆面3及立柱1已建構到屋頂時,該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已爬升至頂層,得在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的工作檯20留下,其它部份拆下,並在工作檯上吊裝複數個鋼索7,且該鋼索7由卷揚機201帶動,而在鋼索7下方的裝設一層樓面模板8,且該樓面板7恰等於橫梁4所圍成的矩形區域,而得藉由卷揚機201將樓面模板8繼續往下降至下一樓層的位置,而得往下繼續灌漿建構下層樓板6;且在鋼索7讓套裝有複數個空心管71,該空心管71得於建構樓板6時逐層放在樓面模板8上,使鋼索7得穿過樓板6以逐層逐次降下樓面模板8,而得由上往下逐層建構樓板6,如圖4所示。
另,該鋼索6上得同時裝設複數個預設樓層的樓面模板8,而得一次在一層的樓面模板8進行灌漿,而可以逐層建構成樓板6,如圖11所示。
又該鋼索7上等分層間隔裝設複數個樓面模板8,而得一次在一層的樓面模板8進行灌漿以分層分段構成樓板6;再藉由卷揚機201放下鋼索7,使各分段的樓面模板8降至下一樓層的樓板6位置,而得在已完成的樓板6的下一樓層建構樓板6,以分段逐層建構樓板6,如圖12所示。
並且由於樓面模板8是藉由懸吊的方式支撐,所以,不須如習知方式裝設支撐柱,因此可免除架裝支撐柱及拆除的麻煩;且由於樓面模板8藉由鋼索7懸吊的方式支撐,因此,可免除習知方式使用支撐柱發生傾倒而崩模的意外情況。
且該樓面模板8是由上往下建構,因此,降下樓面模板8至下一樓層即可在建構樓板6,所以該樓面模板8得重覆使用,因而得以節省費用。
由於建構大樓時,得將外部的立柱1、牆面3及內部的橫梁4由下往上建構完成,再由上往下逐層建構樓板6,因此,不須等待該層的樓板完工,即可再往上建築,因而得縮短施工的工期以節省施工成本;且不須全部一一拆除模板,再以人工的方式將模板搬移至上層搭建,所以在施工上較為簡便,而得節省人力及時間,同樣得以節省施工成本。
綜合以上所述,本發明所揭露的牆上板下施工方法是往昔所無,且確實能達成上述的效果,理已具備發明專利的要件,依法提出申請發明專利。
權利要求
1.一種牆上板下的施工方法,其特徵的步驟是(a)將一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預設在相鄰的兩立柱(1)之間,並於複數個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之間裝設有一工作檯(20),而得藉由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逐層向上建構牆面(3)及立柱(1);(b)又於各樓層的橫梁(4)部份搭建凵形模(5),於其下方裝設有複數個支柱(51),且在凵形模(5)內插裝有複數個相對於支柱(51)頂端的短支柱(52),而該短支柱(52)恰等於橫梁(4)底部至樓板(6)面的高度,並於短支柱(52)的上方得再支撐上一樓層橫梁(4)下方的另一支柱(51);(c)該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移升至頂層後,得留下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的工作檯(20),並在工作檯(20)上裝設複數個卷揚機(201),其上吊裝一鋼索(7),且在鋼索(7)並於其下方裝設至少一層樓布置模板(8),又該鋼索(7)上套裝複數個空心管(71),該空心管(71)得於建構樓板(6)時逐層放在樓面模板(8)上,使鋼索(7)得穿過樓板(6)以逐層逐次降下樓面模板(8),而得由上往下建構樓板(6)。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牆上板下的施工方法,其特徵是所述鋼索(7)上得同時裝設複數個預設樓層的樓面模板(8),而得一次在一層的樓面模板(8)進行灌漿,以逐層建構成樓板(6)。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牆上板下的施工方法,其特徵是所述鋼索(7)上等分層間隔裝設複數個樓面模板(8),得一次在一層的樓面模板(8)進行灌漿以構成樓板(6),再藉由卷揚機(201)放下鋼索(7),使各樓面模板(8)降至下一樓層的樓板(6)位置,而得在已完成的樓板(6)的下一樓層建構樓板(6),以分段逐層建構樓板(6)。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牆上板下的施工方法,其特徵是所述自升牆面模板機構(2),其於兩直立的H形滑杆(21)、(21』)之間裝設有兩定位機構(22),而在兩定位機構(22)之間裝設有一升降液壓缸(23),其中該H形滑杆(21)、(21』)的中間板(211)兩側各設有一齒條(212),且在H形滑杆(21)、(21』)的相對面上另設有一齒條(213),而該定位機構(22)於一架體(221)的兩側各裝設有兩滾輪組(222),該滾輪組(222)由三個滾輪(222a)所組成,其得三面夾靠在H形滑杆(21)、(21』)的翼板(214)、(214』)末端,又於定位機構(22)兩側各樞設有三個定位塊(223),該定位塊(223)由一液壓缸(224)所帶動,使其得往復擺動而抵靠在H形滑杆(21)上的齒條(212)、(213);得藉由兩定位機構(22)及升降液壓缸(23)依序動作,使兩H形滑杆(21)、(21』)得交互上下移動,以移升裝設在其中之一的H形滑杆(21』)上的模板(24);又該固定於立柱(1)上的H形滑杆(21)外側設有一逆齒條(215),並於H形滑杆(21)上裝設有一匚型夾框(26),而該匚形夾框(26)的勾端(261),其得勾扣在H形滑杆(21)的翼板(214)上,又於匚形夾框(26)內樞設有一擋塊(262),而該擋塊(262)得藉由一彈簧(263)推頂,使其抵靠在逆齒條(215)上,又該匚型夾框(26)得裝設在一墊塊(27)上,且該墊塊(27)固定在立柱(1)上,得藉由定位機構(22)及升降液壓缸(23)將H形滑杆(21)向上推升,且在上層立柱(1)的直線位置上裝設有複數個匚形夾框(26),而可直接將H形滑杆(21)直接推升至上層的預設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牆上板下的施工方法,其步驟是:(a)將一自升牆面模板機構預設在相鄰的兩立柱之間,並於複數個自升牆面模板機構之間裝設有一工作檯;(b)又於各樓層的橫梁部份搭建凵形模,於其下方裝設有複數個支柱,且在凵形模內插裝有複數個相對於支柱頂端的短支柱;(c)該自升牆面模板機構移升至頂層後,得留下自升牆面模板機構的工作檯,使鋼索得穿過樓板以逐層逐次降下樓面模板。縮短施工工期,並節省施工成本,還有較佳支撐強度。
文檔編號E04B1/35GK1362562SQ01100609
公開日2002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01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01年1月5日
發明者吳宗和 申請人:吳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