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扇及筆記本電腦的製作方法
2023-10-26 01:58:47 1
風扇及筆記本電腦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筆記本電腦散熱的風扇及具有該風扇的筆記本電腦。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筆記本電腦通常包括系統端和顯示端,系統端內設置有系統硬體和散熱系統,散熱系統目的在於降低系統硬體工作時所產生的熱量,風扇是散熱系統中的關鍵部件。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的筆記本電腦的風扇通常包括殼體、設置在殼體中的葉輪300;殼體通常由兩蓋板100和側板200圍成,側板200的兩端部與兩蓋板100圍成風扇的出風口F,蓋板100上開設有風扇的進風口(圖中未示出)。側板200至少具有一段圍繞葉輪300的弧形部,弧形部與葉輪限定形成風扇的風道,側板200的一端設置有舌端301,風道的一端形成有空氣壓縮區A(空氣壓縮區A由舌端301與葉輪限定形成),風道的另一端自然形成空氣釋放區,該釋放區與出風口F連通。當葉輪300轉動時,空氣從蓋板100的進風口經壓縮區壓縮,然後流經風道,通過釋放區從出風口F排出,從而起到空氣流動散熱的作用。
[0003]上述現有技術中的風扇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其葉輪的扇葉上會吸附一層灰塵,這些灰塵降低了風扇的散熱性能,因此,需除去扇葉上的灰塵,技術人員通常採用的做法是:在風扇上加裝一個除塵槽,並讓葉輪反轉,然而這種做法會降低風扇的散熱性能,其原因在於:由於葉輪反轉,空氣從進風口進入殼體後,只能從空氣釋放區進入風道,然而空氣釋放區並不具有空氣壓縮區壓縮空氣的結構,因此,只能有少量空氣經空氣釋放區和風道,在空氣壓縮區排出殼體,空氣流動減少,除塵和散熱性能均不良。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既同時散熱和除塵的風扇。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風扇,包括:殼體和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葉輪,且所述葉輪與所述殼體限定形成一風道,所述殼體內具有用於設置所述葉輪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所述葉輪能夠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間切換,當所述葉輪位於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葉輪與殼體限定形成位於所述風道一端的第一空氣壓縮區,當所述葉輪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葉輪與殼體限定形成位於所述風道另一端的第二空氣壓縮區。
[0007]優選地,所述殼體形成有第一舌端和第二舌端,當所述葉輪位於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葉輪與所述第一舌端限定形成所述第一空氣壓縮區,當所述葉輪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葉輪與所述二舌端限定形成所述第二空氣壓縮區。
[0008]優選地,所述殼體由兩相對設置的蓋板和連接兩所述蓋板的側板圍成;所述側板兩端部分別形成所述第一舌端和所述第二舌端。
[0009]優選地,所述第一舌端和所述第二舌端關於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連線的中垂線對稱。
[0010]優選地,所述側板至少具有兩弧形部以及連接兩所述弧形部的直線部,兩所述弧形部的中心關於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連線的中垂線對稱。
[0011]優選地,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的距離大於兩所述弧形部的中心之間的距離。
[0012]優選地,兩所述蓋板上對應開設有長孔,所述葉輪的中心轉軸穿設所述長孔,並能夠沿所述長孔滑動,當所述中心轉軸滑至所述長孔兩端時,所述葉輪分別處於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
[0013]優選地,還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於接收系統信號並根據系統信號切換所述葉輪的位置以及改變所述葉輪的轉向。
[001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筆記本電腦,包括系統端和顯示端,所述系統端內部設置有上述的風扇。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風扇及其筆記本電腦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風扇的殼體隨著葉輪位置的改變與葉輪形成不同的空氣壓縮區,且不同的空氣壓縮區分別形成在風道的兩端,當葉輪位於第一位置,且順著風道的延伸方向轉動時,空氣在第一空氣壓縮區被壓縮而進入風道,從而起到散熱作用;當葉輪切換至第二位置時,葉輪反向旋轉(即也順著風道的延伸方向轉動),空氣在第二空氣壓縮區被壓縮而進入風道,此時風扇在不影響散熱效果的同時又因葉輪反轉而能夠除去葉片上的灰塵。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風扇的結構不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風扇的外形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風扇的葉輪處於第一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風扇的葉輪處於第二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
[0021]10-蓋板;11-長孔;12-進風口 ; 20-側板;21-第一舌端;22-第二舌端;30-葉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0023]如圖2-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風扇,該風扇包括殼體和葉輪30,殼體內形成有收容腔,葉輪30設置在收容腔內並與殼體限定形成風扇的風道C,該風道C的作用與現有技術中風扇的風道的作用相同,用於引導被壓縮區壓縮的空氣從風扇的出風口排出,殼體具有第一、第二兩個位置,葉輪30可以設置在殼體的兩個位置的任意一個位置,並能夠在兩個位置之間切換。本實用新型的風扇的關鍵在於:葉輪30在殼體內的兩個位置時分別與殼體對應限定形成兩個空氣壓縮區,即,當葉輪30位於如圖3所示的第一位置時,葉輪30與殼體限定形成位於風道C的d端的第一空氣壓縮區A,當葉輪30位於圖4所示的第二位置時,葉輪30與殼體限定形成位於風道C的e端的第二空氣壓縮區B。如此,當葉輪30處於第一位置時,葉輪30自風道C的d端向e端的方向轉動,從風扇的進風口 12進入殼體的空氣在第一空氣壓縮區A被壓縮,並經風道C的e端(此時風道C的e端相當於空氣釋放區)從出風口排出;當葉輪30處於第二位置時,葉輪30自風道C的e端向d端的方向轉動,從進風口 12進入殼體的空氣於第二空氣壓縮B區被壓縮,經風道C的d端(此時風道C的a端相當於空氣釋放區)從出風口排出。
[0024]本實用新型風扇的殼體隨著葉輪30位置的改變與葉輪30形成不同空氣壓縮區,且不同的空氣壓縮區分別形成在風道C的兩端,當葉輪30位於第一位置,且順著風道的延伸方向轉動時,空氣在第一空氣壓縮區A被壓縮而進入風道C,從而起到散熱作用;當葉輪30切換至第二位置時,葉輪30反向旋轉(即也順著風道C的延伸方向轉動),空氣在第二空氣壓縮區B被壓縮而進入風道C,此時風扇在不影響散熱效果的同時又因葉輪30反轉而能夠除去葉片上的灰塵。
[0025]應該說明的是:風道C是葉輪30的外緣與殼體共同限定的空間流道,因此,當葉輪30在兩個位置之間切換時,風道C的空間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化,但風道的兩端部相對於殼體的空間位置不會變化,也就是說風道C的d、e兩端的空間位置不會轉換,而d、e兩端的截面隨葉輪30的位置的不同可能會發生變化。
[0026]此外,空氣壓縮區雖然是由葉輪30的外形和殼體結構共同限定的空間區域,但空氣壓縮區需與葉輪30的轉向關聯才能起到壓縮空氣並使空氣進入風道C的作用,也就是說,當葉輪30處於某一位置時,葉輪30與殼體形成的空氣壓縮區需要在風道C的空氣的進口端,而空氣在風道C內的流向與葉輪30的轉向一致。例如,當葉輪30處於第一位置時,空氣壓縮區位於風道C的d端(d端為進口端),此時葉輪30需要自風道C的d端向e端的方向轉動,同理,當葉輪30處於第二位置時,空氣壓縮區位於風道C的e端(e端為進口端),此時葉輪30需要自風道C的e端向d端的方向轉動。因此,葉輪30由於在風道C的d,e兩端形成空氣壓縮區使得葉輪30在兩個對應位置的轉向相反,進而使得葉輪30在不影響散熱的情況下能夠通過反轉除塵。
[0027]第一空氣壓縮區A和第二空氣壓縮區B的形成方式可以有多種,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殼體上設置兩個舌端,即第一舌端21和第二舌端22,且兩舌端的具體位置設置成:殼體上具有第一舌端21和第二舌端22,當葉輪30位於第一位置時,葉輪30與第一舌端21限定形成第一空氣壓縮區A,當葉輪30位於第二位置時,葉輪30與第二舌端限定形成第二空氣壓縮區B。
[0028]應該指出:本實用新型的風扇上的舌端的結構與現有技術中的舌端的結構基本相同,因此,對舌端的具體結構不做詳細說明。
[0029]殼體的結構可以有多種,凡能夠容納葉輪30,並支持葉輪30形成上述功能的殼體均可,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殼體由相對設置的蓋板10和連接兩蓋板10的側板20圍成,如圖2所示,蓋板10上開設有風扇的進風口 12,側板20的兩端與兩蓋板10共同圍成風扇的出風口,優選地,側板20具有兩個弧形部和連接兩弧形部的直線部,兩弧形部的中心關於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連線的中垂線對稱,第一舌端21和第二舌端22形成在側板20的兩端部,第一舌端21和第二舌端22也關於葉輪3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連線的中垂線對稱,如此,當葉輪30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時,葉輪30分別與側板20的兩弧形部限定形成風道C且上述對稱關係更有利於形成類似於現有技術中的風扇的風道的外形,在計算具體風速時可以現有技術中的風道作為參考。
[0030]所述的葉輪3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連線是指:葉輪30分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時的轉動中心的連線。
[0031]現有技術中的風扇的風道由一段弧與葉輪30限定,且葉輪30相對於弧的中心偏心設置,從而形成具有「一頭大,一頭小」的風道,為使葉輪30在兩個位置轉動時,所形成的風道C更接近於現有技術中的風道,葉輪3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的距離大於側板20的兩個弧形部的中心之間的距離。如此,葉輪30在每個位置與對應的弧形部均形成「一頭大,一頭小」的風道C。
[003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葉輪30在兩位置之間切換可以通過如下結構實現:在兩蓋板10上對應開設有長孔11,葉輪30的中心轉軸穿設長孔11,並能夠沿長孔11滑動,當中心轉軸滑至長孔11兩端時,葉輪30分別處於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葉輪30在兩個位置的切換的動力可以通過手撥動或者電磁動力等。
[0033]本實用新型的風扇還包括用於接收系統信號並根據系統信號控制葉輪30位置和轉向的控制部。該控制部可以是集成有控制系統的線路板。當筆記本的內部系統向控制部發出除塵信號時,控制部發出指令使葉輪30切換位置,並改變葉輪30的轉向,從而實現葉輪30的除塵。
[003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筆記本電腦,包括系統端和顯示端,系統端內部設置上述的風扇。設置上述風扇的筆記本電腦不但散熱性能好,自身除塵效果也好。
[0035]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和保護範圍內,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這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應視為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風扇,包括:殼體和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葉輪,且所述葉輪與所述殼體限定形成一風道,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內具有用於設置所述葉輪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所述葉輪能夠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間切換,當所述葉輪位於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葉輪與殼體限定形成位於所述風道一端的第一空氣壓縮區,當所述葉輪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葉輪與殼體限定形成位於所述風道另一端的第二空氣壓縮區。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形成有第一舌端和第二舌端,當所述葉輪位於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葉輪與所述第一舌端限定形成所述第一空氣壓縮區,當所述葉輪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葉輪與所述二舌端限定形成所述第二空氣壓縮區。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由兩相對設置的蓋板和連接兩所述蓋板的側板圍成;所述側板兩端部分別形成所述第一舌端和所述第二舌端。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舌端和所述第二舌端關於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連線的中垂線對稱。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側板至少具有兩弧形部以及連接兩所述弧形部的直線部,兩所述弧形部的中心關於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連線的中垂線對稱。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的距離大於兩所述弧形部的中心之間的距離。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扇,其特徵在於,兩所述蓋板上對應開設有長孔,所述葉輪的中心轉軸穿設所述長孔,並能夠沿所述長孔滑動,當所述中心轉軸滑至所述長孔兩端時,所述葉輪分別處於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扇,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於接收系統信號並根據系統信號切換所述葉輪的位置以及改變所述葉輪的轉向。9.一種筆記本電腦,包括系統端和顯示端,其特徵在於,所述系統端內部設置有如權利要求I至8任意一項所述的風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風扇及筆記本電腦,該風扇包括:殼體和設置在殼體內的葉輪,且葉輪與殼體限定形成一風道,殼體內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葉輪能夠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間切換,當葉輪位於第一位置時,葉輪與殼體限定形成位於風道一端的第一空氣壓縮區,當葉輪位於第二位置時,葉輪與殼體限定形成位於風道另一端的第二空氣壓縮區。本實用新型風扇的殼體隨著葉輪位置的改變與葉輪形成不同的空氣壓縮區,當葉輪位於第一位置,空氣在第一空氣壓縮區被壓縮而進入風道,從而起到散熱作用;當葉輪切換至第二位置時,葉輪反向旋轉,空氣在第二空氣壓縮區被壓縮而進入風道,此時風扇在不影響散熱效果的同時又因葉輪反轉而能夠除去葉片上的灰塵。
【IPC分類】G06F1/20, G06F1/16
【公開號】CN205384572
【申請號】CN201620128429
【發明人】魏玉棟, 葉振興
【申請人】合肥聯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13日
【申請日】2016年2月18日